澳门

信力建 | 中美关系鸟瞰

作者: 信力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美国则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就经济总量而言,美中分别占据第一二位。同时,美国还是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国家,而中国——起码在名誉上——是世界最大也算最有活力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诸多因素聚集在一起,说中美关系是国际关系史最重要也最纠结的关系,当不为过。我们不妨为开始(1804-1941)、转折(1941-1972)、重启(1972-1996)到发展(1996-现在)四个阶段来对其进行个大致的鸟瞰。 一、开始阶段 中美关系,始于近代。1804年,美国“爱丽华号”商船来华,这是中美开始正式交往的源头。1844年,美国驻华公使在广东澳门附近的望厦村与清政府签订《中美望厦条约》,开始了中美之间的正式来往。在19世纪,美国的对华政策常常唯英国马首是瞻,之后随着实力的不断增强,对华外交也逐渐独立。1900年前后,欧洲列强各自在中国划定势力范围。为保护在华利益,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以承认列强的势力范围和既得权利为前提,要求他们向美国开放。这一政策对于中国的意义在于:对列强提出了要“保护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的要求,从而避免了中国被彻底瓜分。此后三十多年,“门户开放”成为美国对华关系基本原则。辛亥革命后,美国是西方列强中最早承认袁世凯政府的,不但派遣著名政治学家和行政学家弗兰克·古德诺担任袁世凯的特别顾问,还鼓励美国银行家向中国的铁路和工业投资。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美国表示反对,同时却承认日本在满洲等邻近日本的地区有“特殊利益”。在1917年的《兰辛—石井协定》中,美国再次承认日本“在中国的特殊利益”。一战结束后,1919年1月,战胜国在巴黎郊外的凡尔赛宫举行和平会议。在和会上,日本代表要求将山东的权益无条件让予日本。中国代表去见威尔逊,希望他主持公道。威尔逊表示:他对日本代表提出如此天真的要求很惊讶,建议中国代表也坦率地陈述中国的主张。但最后威尔逊却向日本让步了。巴黎和会的结果是中国空欢喜一场,取代一种不平等的是另一种不平等,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被日本继承。中美关系因此陷入停顿,这一停顿直到二战后的珍珠港事件才告结束。 二、转折阶段 二战开始阶段,美国保持中立,对中国抗战基本上是不闻不问,还在暗中向日本贩卖废钢铁等战略物质牟利,直到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次日,美国向日本宣战;中美关系才出现转折,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接下来的4年里,中美进行了一系列合作:双方达成5亿美元的贷款协定,美国将军史迪威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中美英三国在开罗举行首脑会议,讨论对日战略,《开罗宣言》宣告日本必须归还中国领土。罗斯福关于战后世界的构想中,中国扮演着重要角色。他的“四大警察论”,设想美、英、苏、中,以类似世界理事会的方式来维持和平。把中国列入四强是出于礼貌,部分是因为美国在亚洲需要有一个支持者。因此,美国不顾英国反对,支持中国成为了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也是中美关系在转折时期的最大亮点。然而,随着日本投降,中美关系又随着国共内战而陷入摇摆不定状态:开始,美国支持国民党政权,日本投降当日,杜鲁门命令日军只能向蒋介石政府投降就说明这一点。虽然这样,但美国还是希望中国能建设成为一个民主宪政的国家,因而在国共冲突之初,美国进行了全力调停。然而,都信奉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国共双方并不理会,仍旧为权力大打出手。美国调停国共纠纷失败后,开始援助蒋介石打内战。1949年8月发布的美中关系《白皮书》中美国承认抗战胜利后对蒋介石政府的经济和军事援助多达22.5亿美元。但随着国军的败退,1948年末美国开始调整政策,从“阻止中共取胜”变为“阻止中国成为苏联附庸”。1949年初,司徒雷登就开始与各国大使接触,主张各国外交官留在南京。 4月23日南京解放,各外国使团中只有苏联大使随国民党政府迁往广州。因为新中国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50年1月,中方收回美国在北平的兵营等房产后,美国终于撤走了全部驻华人员。接下来的朝鲜战争、台海危机、敌意的政策更是使得两国关系顺转直下,正常关系中断了二十多年。在此期间,双方长达15年(1955-1970)的大使级会谈只是各说各话:中国想要解决台湾问题、被美国冻结的资产;美国劝中国放弃武力统一、加入限制武器的谈判。136次会谈只达成了一个协议,西方媒体称之为“聋子的对话”。 三、重启阶段 中美关系重启的机遇源于中苏对峙。中苏早在1959年就已不和,美国的决策层却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意识到这是个战略机会,直到老罗斯福之后美国总统中少有的现实派尼克松走上前台。1968年9月,获得总统候选人提名后不久,尼克松在接受一次采访时说,“我们必须不断寻求机会与她谈谈,也与苏联谈谈。我们必须不只注意是否发生了变化,我们也必须找机会制造变化。”她,指的是中国。本着共同利益,中国接受了美国方面的橄榄枝,1971年7月,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由巴基斯坦中转秘密访问北京。7月16日,中美同时公布双方达成的《公告》。当年10月,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席位。1972年2月27日,中美达成《上海公报》,次日发表——其中有一条显然针对苏联: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一年之后,双方又发布一份公告,同意将共同“抵抗”任何国家在“全球”建立霸权的企图。1978年,中美发表建交公报,决定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自此,中美关系全面解冻,各方面——尤其是经济方面的合作稳步推进,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准备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这点,我们可以从下面这组经济数据中清楚地看出来:1978年以来,中国对美出口贸易额年均增长20%。1990年,双边贸易额118亿美元(美方统计为200亿美元),2000年,则达到745亿美元(美方统计在1000亿美元以上)。2003年,更达到1246亿美元(美方认为仅对华逆差就达1200亿美元,双边贸易额则达1600亿美元以上)。截至1998年上半年,美国在中国大陆的投资额为180亿美元,在香港的投资额为140亿美元,总计320多亿美元(不包括对台湾投资的50亿美元)而截止2003年9月底,美国对中国大陆的实际投资额已达430亿美元。1990年,中国是美国第10大贸易伙伴,1996年已成为第4大贸易伙伴,而美国则成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同时,1998年、1999年、2000年,美国连续成为对中国实际投资最多的国家,美国500多家最大公司中的50%以上在中国投资。 到1989年初,中美关系进入蜜月期,根据盖洛普民意调查,1989年初,70%的美国人对中国有好感或极有好感。然而,这一过程却被随之而来的六四风波中断,在国会和舆论的压力之下,老布什对中国实施了一系列制裁;但他仍设法维护同中国的正常关系,几次动用总统的否决权反对国会取消或有条件延长中国最惠国待遇议案。1992年,新当选竞选总统克林顿宣称:“中国有一天也会走上东欧和前苏联共产党政权的路。美国必须做它能做的一切来鼓励这个进程。”中美关系因此陷入低谷。 四、发展阶段 直到1996年5月,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表示,美国愿意通过接触而不是对抗来解决分歧,中美关系才开始改善,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97年江泽民访美,次年克林顿访华,两国视彼此为“建设性战略伙伴”。此后,尽管发生美国导弹击中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也没有影响中美关系重回正轨。1999年11月,两国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达成双边协议。2000年,美国通过了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法案。2000年,小布什竞选总统时曾攻击克林顿对中国过于软弱,就像当年克林顿攻击他父亲一样。2001年他入主白宫,中美关系也紧张了一阵。先是发生“撞机事件”,而后美国同意李登辉访问、陈水扁“过境”,并宣布将向台湾出售武器,甚至公开声称要“协防台湾”。但几个月之后,“9·11”事件迫使美国重新思考对外政策的轻重缓急。美国认定恐怖主义是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中国一变而为反恐的“盟友”、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合作者,两国又成为“建设性合作关系”。和克林顿、小布什先抑后扬不同,奥巴马一上任就对中国很友好。或许这是因为当他上任时金融危机已经爆发了。中美通力合作,都比预期更早地摆脱了危机。奥巴马曾向媒体公开表示,中美关系就是美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国务卿希拉里则称中美关系是21世纪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美国有战略家提出了“G2”的概念,认为中美两国可以携手共进,取代“八国集团”解决世界经济问题。 突如其来的“9·11”和金融危机使小布什和奥巴马得出了同一个结论:后冷战时期美国要应对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和金融危机,不可能离开中国的合作独自担当。此外,环境和气候变化、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问题也需要两国共同努力。中美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多年,2010年双边贸易额超过3800亿美元,经济上互相依赖,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也前所未有,渐成利益共同体。  回顾中美关系,我们看到:尽管双方在200多年的交往史中,有各种曲折、停顿甚至后退,但总的来说,中美两个大国还是在致力于国际和平,反对法西斯主义和霸权主义,促进民生方面有良好合作,而且在大的方面(比如反对日本军国主义与苏联霸权主义方面)都彼此协调并肩作战,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中美关系,应该象2008年6月时任美国国务卿赖斯访问中国时说的那样——“我们有分歧,但是这些分歧并没有模糊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美国与中国就是必须合作共事,如果我们要解决在国际社会中面临的许多挑战的话。

阅读更多

【真理部】“大陆人的恩主心态从何来”

近日,有組織在香港舉行“滅蝗”遊行,部分港人與大陸人矛盾又成熱點。深究起來,爭執中,部分大陸人仍對香港有一種恩主心態。而進一步探析,如今大陸人這種恩主心態十分普遍,針對的也不只是香港。 隨著經濟強勢,部分大陸人對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有種“恩主心態”1、隨著經貿交流,部分大陸人有了“恩主心態”,對香港、澳門乃至台灣地區尤為顯著 部分大陸人好以“恩主”自居並非新鮮事。面對香港這次所謂的“滅蝗”遊行的辱罵與圍攻,不少大陸游客在接受采訪時就表達了“如果不是我們過來消費,香港不會這麼好,香港人吃什麼呢”的觀點。雖然這些遊客在被“圍攻”後表達的觀點不免偏激,但這樣的論調卻並不陌生,早在2008年,一位內地旅客滯留香港機場,向記者抱怨工作人員服務態度不好,在採訪中就拋下一句:“要不是中央政府照顧你們, 香港就完蛋了”,震驚全港,令很多港人對內地人開始有意見。而隨著赴澳門以及台灣旅遊的大陸游客越來越多,相似的摩擦也同樣出現在澳門和台灣。 而對於大陸人這種“恩主”心態,並認為香港的繁榮是大陸“恩賜”的觀點。不少香港人反感至極。而這種反感的表現除了個別港人的遊行,還可以通過一些民調瞥見端倪:今年一月初,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電話抽樣訪問1016名市民的調查結果,受訪者三成八自稱“香港人”,一成七自稱“中國人”,自認“中國人”的比率創歷年新低。另外四成五自稱是“在港中國人”或“中國在港人”。 2、在與美歐等國的貿易中,甚至對美債問題,大陸人的“恩主心態”也揮之不去 而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大陸變得有能力與越來越多的國家進行頻繁的經貿和人員往來。而“恩主心態”也隨著這些進一步蔓延,不僅僅局限在對港澳台地區。特別是經過上一輪經濟危機,使得不少國人相信中國對於全球經濟“救世主”的角色,認為“歐美是依賴中國才能擺脫金融危機,而如今歐美國家的繁榮也十分依賴中國。” 而對於這種“恩主”心態,另一個十分典型的表現就是美債問題。據美國財政部的數據,去年11月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總額就達1.3167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面對巨額的美國國債,就不斷有大陸民眾隔空喊話要美國”還錢”。甚至還有人認為如果不是中國購買美債,伸出援手,美國政府早就會破產了。而中國購買美債的這種投資行為,在這些人的眼中也成了一種“政治恩賜”。 3、不僅如此,在大陸的一些城市中,甚至本地人與外地人之間也會有類似的“恩主心態” 更為誇張的是,這種“恩主心態”並非僅僅針對港澳台地區亦或是歐美這些國家。即便在大陸人群體內部,不同地域之間,甚至相同地域的人之間,這種“恩主心態”也廣泛的存在。 比較常見的是北京上海這樣大城市的本地人對外地人的“恩主心態”,這種“恩主心態”往往與排外並存。一方面,大城市的某些本地人對外地人的態度就是認為其搶占了自己應有的資源,賺走了自己手裡的錢。而另一方面,他們還會因此而產生一種優越感,認為是自己“賞了他們口飯吃”,自己是外地人的“恩人”。 錯把互惠的交易當做“買方的恩賜”造就了“恩主心態”1、面對大陸經濟的快速增長,作為買方的大陸人,在心理上變得強勢有人之常情 大陸經濟的高速增長,讓不少大陸人的錢包變的殷實,底氣也變得更足了。特別是在買賣雙方的博弈中,持有資金的買家相對主動,這種主動的選擇權和支配感很容易使得買家的心理上變得比較強勢,這也算人之常情。 2、人之​​常情之外,把互惠的交易當做買方給賣方的恩賜造就了“恩主心態” 不過對於不少大陸人來說,卻把這種心理上的優勢當作了“恩主心態”,把自己給賣家的資金和利益當作了“恩賜”。而說到底,這種錯誤的心理就是因為有些人搞不清做生意和恩情的區別,把買賣雙方比較平等的“互惠互利”,變成了由買方“支配”的居高臨下。 而以雙方平等的角度去看待各個經濟體之間的經貿往來,這種“恩主心態”或者認為“香港、台灣等是靠內地的恩賜才能繁榮”的觀點也就變得十分可笑了。因為說到底,內地雖然確實為香港提供了不少政策上的優惠,但更多的時候所謂的恩賜其實都是實實在在的生意,一方購置所需,一方賺得盆滿缽滿,以此認為中國大陸對生意夥伴“恩情浩蕩”並不合適。 以香港為例,事實上,香港從內地獲得的從吃穿用到水電能源,並沒有少花一分錢,有時甚至更貴。以香港的供水而言,有六至七成取自東江水,年最高供水量可達11億噸,現時年供水約7億多噸。 2011年之前的合同中,每年向港供水為8億噸,實際使用則不足8億噸(上一年度用水7.17億噸,支付近32億港幣),節省的部分依然要付款,有香港媒體形容這是把兩億港幣倒入海裡。而根據信報的數據,為香港的供水業務廣東可以賺取高達5成的利潤。再說供電。從1979年開始,香港中華電力公司即已經與廣東電力並網,售電給廣東。如今,香港本地的兩間電力公司:中華電力與港燈公司,在離島設立的發電廠,足以供應港九新界地區。只有一部分工業用電,是購買自深圳大亞灣核電站。 3、對美債等一些問題的不了解也促成了大陸人恩主心態的形成 把生意當作恩情是一種錯誤認識,而認為“購買美債”這樣的行為也是恩情則源自對複雜金融問題的不了解。 實際上,中國購買美債也是一個雙贏的生意:美國國債至今並沒有不良記錄。無論多大的困難,就是在二次大戰中,也總是到期還本付息,從來沒有違約過。美債因其優良的信譽,被世界各國認為是“最可靠的資產”。如今,美國國債的日交易額為5000多億美元,全部可交易公債的年換手率為33次,美債依舊是全世界容量最大且流動性最好的資產市場。 總結來看,中國超過3萬億的外匯儲備,購買美債是最穩妥的選擇之一。而把中國購買美國國債這種自願的投資行為,延展為中國成為了美國的恩主則顯得十分荒謬。 某些社會因素以及宣傳,使得有些人認為“恩主心態”理所當然 除了對交易的錯誤認識以及對某些金融知識的不了解,大陸人在生意中的“恩主心態”也受到了不少中國特色社會文化因素以及宣傳的影響: 1、隨“大國崛起”而滋生的“強國心態”,令部分大陸人有居高臨下的心態 在快車道高速增長的中國經濟,使得短短二十年間,香港的地位就從亞洲的金融中心逐漸被變為一個普通的中國大城市。香港如此,其它地方的情況也類似。在這種地位的快速升降間,中國大陸人的心態也有一些變化。隨著大國的崛起,一些大陸人在外面的“強國心態”就顯露出來。畢竟大陸人背後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這就使得部分人會秉持一套高高在上的大中華居高臨下的心態,用一套狹窄、閉塞甚至敵意的思維方式去看待一些事情,強化了“恩主”的感覺。 對此,英國《金融時報》就曾評論到:中國面對諸如非洲國家這樣的窮國小國時,對和這些國家經貿之中的摩擦要認真對待。不應該在互動中一面強調“友誼”的口號,一面又以一種恩主的姿態出現。 2、在政府對資源的高度的管控下,國家政策對經濟的巨大影響力也會帶來誤讀 此外,中國大陸相較於其它國家與地區擁有一個十分強勢的政府。常常是政府決定政策如何,資本就如何運轉,而享受到政策“照顧”的地方就能快速獲得繁榮。這就給不少人造成了一種錯覺,認為“某地經濟發展得好,一定是政策好,獲得了國家的支持”。而這種誤讀同樣也會強化“恩主的心態”,讓一些大陸人覺得某地變得繁榮是“沾了政策的光”。 3、延續多年的宣傳的語態也進一步加劇了這種“恩主心態”的蔓延 其次,在媒體人鬍子莫看來,長期錯誤概念的灌輸,讓一些人有了想當然的“恩主心態”的錯覺。還以香港為例,比如當初CEPA(兩地更緊密經貿關係協定)的簽訂,北京媒體將之稱為“送大禮”,但其實這其中完全依據世貿組織的原則及標準。香港跟其他國家和地區早就實現了這種經貿協議,簽CEPA不過是把內地與香港之前不正常的貿易關係規範化、正常化。如果說這也是送大禮的話,美國、歐洲、日本,幾十年前就送給香港了。 再比如,當年內地供應香港生鮮食品的“三趟快車”,在1997年香港回歸之時的宣傳造勢就達到了頂峰,時任外經貿部部長的吳儀特意以全程隨車押運的方式,向世界秀出供港“三趟快車”。而時任外經貿部“供應港澳三趟快車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金旭更是曾應邀請參加當年春節聯歡晚會,在《三趟快車奔香江》節目中,金旭親自介紹“35年風雨無阻的三趟快車”。宣傳通過“三趟快車”,將內地塑造成了支持香港的大後方。但實際上,長期在香港經營和銷售供港食品的華潤集團,對此卻自稱“三趟快車”是出口創彙的’蓄水池’”。 現如今,這種宣傳語態也並未消失,諸如“中美、中英簽署貿易大單,中國送出數十億美元大禮”的描述仍然不時見諸報端。 4、最後,中國人把生意和人情混淆的歷史文化因素也不容忽視 除了前面所提到的政策宣傳因素外,中國傳統文化里,做生意也不是一件純粹的事,而這種文化上的耳濡目染對這種“恩主心態”的作用也不容忽視。 歷史上,這種把生意當恩賜的感覺更為明顯。比如在鴉片戰爭以前,由於中國是不需要外貿的,一切貨品自給自足,域外新奇物品也只需要“藩國進貢”。當時只是為了對崇尚中國貨品的洋商體現一點恩賜,朝廷才在廣州開設了一個港口,接待來做生意的洋商。 而如今,在中國,生意和人情之間仍舊有巨大的交集,有些賣家做成生意後仍然會以“賞口飯吃”來表達對買家的謝意。而在這種情況下,部分大陸人以己度人,在本比較平等的貿易中摻雜著諸如“恩主心態”這樣的其它因素也不足為奇。 相关日志 2014/02/20 — BBC:腾讯评大陆人“恩主心态”文章遭删除 ( 本文免翻墙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2014/02/19 — 主场新闻: 腾讯斥大陆人「恩主」心态 轰官媒宣错误观念 ( 本文免翻墙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2014/02/19 — BBC:“驱蝗”再激化香港与内地矛盾 ( 本文免翻墙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2014/02/11 — 劉細良:反智的自由行政策 ( 本文免翻墙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2014/02/07 — 陳雲:何解我們寬容菲傭,卻「苛待」陸客?——中港族群問題 ( 本文免翻墙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2014/02/05 — RFI: 香港有团体闹市吁中国客勿来 ( 本文免翻墙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2014/02/03 — 我讨厌“新香港人”这个词 ( 本文免翻墙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2014/01/22 — 香港,现代奴隶之都? ( 本文免翻墙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2014/01/22 — 许骥:所谓“新香港人” ( 本文免翻墙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2014/01/22 — 香港族群衝突的濫觴 ( 本文免翻墙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阅读更多

贾葭 | 内地并不是香港的恩主

文/贾葭 (葭案:此文系网易评论2012年春节期间的约稿。当时正逢港人第一次反蝗虫,遂写了此稿。编辑拿到后,前后改了一个月,才删去一些内容在网易发表,刊出地址可以点击本文最后的“查看原文”。昨日腾讯《今日话题》也以恩主心态为题,做了一篇文章,引用了网易刊出的本文的一些重要内容和观点,现在特放出原文,以飨读者。当然,有一个重要的心态我以后会撰文专门谈及,即:内地对香港的“拯救”,包括政治及经济两个方面。)...

阅读更多

信力建 | 信孚观察(1.20)——群虎落马,可喜!树大根深,惊人!

作者: 信力建   1、新京报记者发现,冀文林与此前落马的多名副省级以上官员有交集。其在四川任职期间,曾是2013年6月落马的四川省文联主席、原省人大副主任郭永祥,四川省原政协主席李崇禧的下属。另据记者了解,冀文林与2013年8月落马的中石油原副总经理李华林私交甚好。冀文林和郭永祥的履历互相补充、印证,与他们有关联的还有李崇禧、蒋洁敏、王永春、李春城等人,形成了一张庞大的腐败网。这些人究竟做了些什么,侵吞了多少国民财富,网络中还有哪些人,是否还会有更重要级的人物,庞大的腐败网络是如何形成的,或许随着反腐调查的深入,民众会看到更多的真相。(新京报) 2、 2月19日,最高法院邀请了国内20位互联网领域的专家、学者、网络知名人士以及媒体负责人代表,就媒体时代的司法公开问题展开探讨。在会上,周强首次公开谈薄熙来案的审理。他称,2013年薄熙来案件微博直播,体现了司法的“公正、公开与透明”;他强调,一定要把司法公开进行到底。他还说,“法院不怕出洋相,不怕晾家丑,就是要有倒逼机制”。 3、昨日,教育部公布《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直属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直属高校年满60岁的领导班子成员要及时退出领导岗位,党委书记和校长一般不担任校学术委员会主要职务。据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次所确定的重点大学多为教育部直属高校。 4、又到2月20日,一年前的今天,新“国五条”楼市政策出台。一年后,房地产市场各个层面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2013年全年,除了少数如温州、海口、聊城等二三线城市之外,市场价格在京沪等一线城市的带动下仍然普遍上涨,一线城市住宅价格涨幅均超15%,市场供求矛盾明显,但政府问责无下文。 5、日前,在腾讯网发表的一篇关于“大陆人对港有恩主心态”的文章,在刊登不久后即被删除。这篇题为《大陆人的恩主心态从何来》的文章开首说,在港人与大陆人矛盾成热点之际,“深究起来……部分大陆人仍对香港有一种恩主心态”。这种心态源于大陆人错把买卖双方的互惠互利交易,当作是“恩赐”。作者认为,以这种心态对澳门、台湾也广泛存在;甚至大陆一些城市的本地人对外地人也有类似的恩主心态。 6、近日,公安部公布了45个国家(地区)对持普通护照的中国公民实施免签、落地签证政策,其中能直接入境,真正实现“说走就走”的有30个左右的国家地区。全国九大边检总站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口九大边检总站已贯彻落实。公安部的通知意味着中国边检已经不成为中国游客享受免签、落地签待遇的障碍。 7、昨日,正在召开的广州市两会政协各界别委员座谈会上,曹志伟携一张长图亮相,引爆全场。他以这张长达3 .8米的“人在证(征)途”,历数了中国要办的常用103个证,“中国人不是在办证,就是在去办证的路上”,直观展现市民办证的繁冗和不易。并希望广州首个“吃螃蟹”,解决市民办证难题。 8、【注意!带中成药入境美国要小心!】华人吴先生同女儿带16瓶复方甘草片入境美国,在洛杉矶国际机场入关时却被海关戴上手铐关进小黑屋十多个小时,且被责令他和女儿未来五年都不准进入美国。原因是,复方甘草片里含有古柯碱(可卡因),属于违禁品。牛黄解毒丸燕窝等也是违禁品。 9、19日上午11时,“走廊医生”兰越峰所在的绵阳市人民医院100多名医务人员罢工,要求开除“走廊医生”兰越峰。另外,今年2月8日,绵阳卫生主管部门发文,摘去“绵阳市人民医院”牌子,更换为“涪城区人民医院”。现场罢工医务人员要求主管部门、人民医院开除兰越峰,收回更牌决议。该院超声科主任兰越峰曾在医院的走廊里坐了一年多,她反对医院对病人过度医疗过度检查,曾举报医院用地震捐款以高出市场近50%的价格购买已经停产的过时医疗设备。 10、记者从国家工商总局获悉,自今年3月1日起,停止对领取营业执照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来华从事经营活动的外国(地区)企业,及其他经营单位的企业年检工作。 11、浙江嘉兴海宁市、海盐县有多所学校爆发诺如病毒,总计有400多名学生感染就医,两地教育部门相继宣布当地所有学校暂时停课。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主要存活于受污染的水源和食物、尤其是海产如牡蛎等贝类海鲜,人感染后常出现腹泻、发热等症状。 12、克兰首都暴力冲突仍在持续升级,目前已经造成26人死亡,另有近800人受伤,包括392名执法人员。乌克兰治安当局已宣布将在全国开展“反恐”行动,该国陆军总参谋长也已撤换,军方是否将介入解决此次冲突事件备受关注。 13、在英国工作生活的欧盟移民若想享受英国的福利,必须证明他们至少三个月每周的收入不低于149英镑,这项去年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针对新移民的最低收入门槛政策将于3月1日生效。英国政府这一措施旨在保护已有的包括卫生服务的各项福利政策不被轻易滥用。而且到2014-15年度,这个最低门槛还将提高至每周收入153英镑。 14、原本要在19日开庭的东星与融众集团股权纠纷案,在前一天下午临时被湖北省高院通知延期举行。而19日东星集团举行的发布会上,有传兰世立拟大爆料,但发布会遭遇多次破坏阻挠,先是酒店突然通知“要进行线路检修”而被迫更换场地,更换后的场地也遭遇多次停电。 15、近日泸州市教育局出台泸州市中小学生安全行为“新十不准”,其中包括的“不准别人触摸私密部位”引起了争议。一些网友认为,对于不到18岁的中小学生来说,“私密部位”虽然表达得比较隐晦,但这种用语出现在全市的中小学安全行为“十不准”中,可能不大合适。但也有不少网友表示支持。 16、英国医学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一份报告认为,假若中国彻底执行反吸烟政策,可在2050年前避免近1300万人死于与香烟有关的疾病。报告说,中国在2012年至2050年将共有5000万人死于与香烟有关疾病,假若落实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承诺,可救回近1300万人的性命。否则,即使中国烟民数目下降,因吸烟而死亡或残障的人数仍将继续上升数十年。 17、盐城响水男子王伟为躲避家人逼婚,以每天500元的价格,在网上“租”了一个女友回家过年,结果不知情的父母被她骗走8万元,最终该女子在东莞落网。现代快报记者昨日获悉,响水县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2万元。 18、冯小刚日前接受《人物》专访略显疲惫。他说,春晚完了之后就想“待着”,“你说让老百姓满意,这句话是一瞎扯的话,你让老百姓满意的前提是你必须让领导满意,因为领导不满意,老百姓看不见,对不对?” 19、【7大垃圾食品你还在吃吗】①油炸食品易致心血管病。②腌制食品亚硝酸盐含量常超标。③加工类肉食多含防腐剂。④薯片和膨化食品致癌可能性较高。⑤碳酸饮料容易使钙流失,含糖高易致肥胖。⑥方便面类食品有防腐剂。⑦罐头食品破坏维生素使蛋白质变性。 20、@吴稼祥【选择性反腐】选择性反腐,就是把自己的烂果子抱在怀里,专门暴露、剔除别人的烂果子。反腐,只有当它有利于促进公民监督公权,有利于反腐宪政体制建设,才是正义的。退烧、消炎式反腐也是需要的,但不能将其变成部门特权或清除异己势力的工具,这与路线图提拔一样,是化公权为私有。 21、梁漱溟《朝话:人生的省悟》:在这个时代的青年,能够把自己安排对了的很少。越聪明的人,越容易有欲望,越不知应在哪个地方搁下那个心。心实在应该搁在当下的。可是聪明的人,老是搁不在当下,老往远处跑,烦躁而不宁。所以没有志气的固不用说,就是自以为有志气的,往往不是志气而是欲望。 22、徐贲《“美国梦”难以复制》:并非每一个到美国来寻梦和圆梦的人都能成功地如愿以偿,但美国梦却一直还是一种有力的召唤力量,为什么是这样呢?亚当斯解释说,那是因为美国梦代表的是一种关于社会秩序的公正理想,“一直就有这样一个美国梦:在这片土地上,每个人的生活都可以变得更好,更富足,每个人都能以他的努力和成就找到自己的机会。欧洲的上层阶级很难恰当地理解这个梦,而我们当中也有很多人厌倦了或不再信任这个梦。美国梦不只是一个关于汽车、房子或高工资的梦,而且是一个关于社会秩序的梦。在这个社会秩序里,每个男人和女人都凭借自己的内在能力得到最大的尊重,不论出身是贫贱还是富贵,可以一样受到他人的承认。”

阅读更多

BBC | 腾讯评大陆人“恩主心态”文章遭删除

在中国腾讯网发表的一篇关于“大陆人对港有恩主心态”的文章,在刊登不久后即被删除。 这篇题为《大陆人的恩主心态从何来》的文章开首说,在港人与大陆人矛盾成热点之际,“深究起来……部分大陆人仍对香港有一种恩主心态”。这种心态源于大陆人错把买卖双方的互惠互利交易,当作是“恩赐”。 “面对香港这次所谓‘灭蝗’游行的辱骂与围攻,不少大陆游客在接受采访时就表达‘如果不是我们过来消费,香港不会这么好,香港人吃什么呢’的观点。”...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CDTV】【图说天朝】2023万圣节被诊断为新的错误记忆?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