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网文

薄熙來事件攪亂中共權力更替

(中央社記者廖漢原華盛頓21日專電)美國外交關係協會的重要中國問題專家易明表示,薄熙來事件使中共統治的合法性受到質疑,也使今年秋天中共的人事更替難以如預期順利進行。 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亞洲研究部主任易明(Elizabeth Economy)在協會網站公布的專訪中指出,薄案「披露中國內部和外界人士長久討論的問題:中國政治體系普遍嚴重腐敗,部份高官自認能夠遊走法律之外」。 易明認為,薄案令中國領導層畏懼之處,在於它「拿掉黨的合法性」。她說,在民主體制中,如果民眾選出像薄熙來的政治人物,選民只能怪自己。 她說,但在大陸,人民要怪中共,因為薄熙來和讓薄熙來上台的人都不是由民眾選出。因此,如果黨只能做到這樣,就很難告訴民眾說,中共最能夠治理國家。 易明說,中共內部已出現不同聲音,高層「在說明不利於薄熙來和他家人的案情時,必須比過去更加透明,確保中國人民不會認為只是在搞權力鬥爭」。 易明指出,薄熙來遭解職,希望會是中共黨內改革派可以利用的機會,以推動透明化甚至要求舉辦更多選舉,不過難以保證改革派能夠如願。 此外,中共內部許多領導必須擔心,腐敗的觸角是否也伸到自己的家族裡,薄熙來下台後,人民是否會要求對其他中共高層家族涉及的貪腐進行調查。 某些觀察家將薄熙來下台和毛澤東欽定接班人林彪之死相提並論。易明分析指出,林彪和薄熙來的共同點在於爭取政治權力都操之過急,但林彪早被毛澤東指名接班,而薄熙來還在爭取成為高層領導人之一。 易明說,薄案令她印象最深的是令人瞠目結舌的反諷。薄熙來靠著道德操守和打擊貪腐往上爬,結果卻因貪腐和家人嚴重違法遭到革職。

阅读更多

英媒:周永康非常好色,謀殺前妻,第二任妻子小28歲

Twitter 分享 轉寄朋友 打印文稿 薄熙來與谷開來被指近年感情疏遠 就在薄熙來和妻子谷開來事件繼續發酵之際,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曝料說,薄熙來曾經與100個女人有不正當關係。 文章說,這些女子當中包括一名叫張偉傑的女主播。她是在薄熙來在1985到2004擔任大連市長期間進入到他的生活圈子中,也幾乎和海伍德出現的時間差不多。 該報指出,網絡上對於兩人的關係有很多傳聞,有的說,張偉傑有丈夫和孩子,也有的說,薄熙來由於擔心自己的仕途受損而結束了這段關係。之後,張偉傑曾經為自己與薄熙來的關係向自己的老闆張揚。 對於張偉傑目前似乎銷聲匿跡,該報引述一些傳聞說,張偉傑之後遭到謀殺,指使者可能是薄熙來或者谷開來,而另外的傳聞則說,張偉傑收取巨額的「收聲費」。 文章還指出,張偉傑只是與薄熙來有染的100多名女子之一。而據信,薄熙來似乎對社會名流和電視明星情有獨鍾。 該文說,一些共產黨的官員和外交人員已經了解,隨著薄熙來的政治權力的加大,他與第二任太太谷開來的關係也越來越疏遠。 文章說,此事件對中國共產黨最大的衝擊就是,當中國當局試圖把海伍德事件描述成獨立事件之時,那些中共內部權力爭斗的一些秘密都被洩露出去。現在該事件引發的性緋聞、金錢、謀殺以及權力爭斗都成了老百姓街頭巷尾談論的話題。 周永康謀殺前妻? 而同樣,中國的網民在過去的一周能夠搜索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法委書記周永康的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 該報引述網絡上的一些傳聞說,69歲的周永康非常好色,腐敗嚴重,甚至為了與小自己28歲的第二任妻子結婚而「做」了前妻。 文章還通過採訪一名前中文編輯說,「中國人能夠在網絡上讀到這些內容就是在向外發出信息,正如以前當一名領導人落馬,會把他的照片從公共場所拿下來一樣。」 報道說,在阿拉伯世界的茉莉花革命期間,正是周永康下令對中國國內的很多言論進行了封鎖和管制。而人權組織說他也需要對打擊人權,逼供,以及對很多作家和知識分子進行騷擾等行徑負責。 報道還引述博訊網說周永康不得不向胡錦濤痛哭流涕地做「自我檢討」,並面臨受到秘密調查。 王立軍向美透消息 文章還說,王立軍在美國領事館曾經向美國官員和中央情報局的官員口述了很長的中共內鬥的故事。他也道出了谷開來涉及海伍德之死的消息。 而有關的情報馬上就因美英兩國情報共享而透露給了英國。 《星期日泰晤士報》還說, 很多政治分析人士說,薄熙來和周永康事件將會在中國的情報機構內引發衝突,這會讓美國情報局和英國情報六局受益。BBC

阅读更多

馬馼和她的外交官丈夫

《明鏡月刊》陸空海   2002年,馬馼連任中紀委常委;中共十六大換屆,出現所謂“胡溫新政”,為了確保對中紀委的滲透和掌控,馬馼全面進入胡溫團隊。2004年1月13日,在胡溫鼎力支持下,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增補馬馼為中紀委副書記;成為繼鄧穎超、劉麗英之後,第三位女性擔任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副書記。馬馼在擔任中紀委副書記期間,一直分管幹部工作,人稱紀檢監察系統的“組織部長”。   當時,吳官正為書記,何勇、夏贊忠、李至倫、張樹田、劉錫榮、張惠新、劉峰岩為副書記,除李至倫和張惠新外,其他人幹完本屆,都會年滿退休,馬馼此時進入,未來補位的優勢十分明顯。在這個關鍵時刻,馬馼的女性身分起了極好的作用。一是提拔女幹部,誰都不好反對,誰都不會冒著背個“歧視女幹部”、“跟女同志過不去”的名頭被政敵拿出大做文章。二是女性特徵的派系色彩不那麼強,便於被各方接受。   2007年4月28日,時任中紀委副書記、監察部部長的李至倫因病去世,政府並沒有立刻委派新的人選。直到四個月之後的8月30日,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才通過任命,由馬馼出任監察部部長,成為當時溫家寶內閣中唯一的女閣員。她也是繼錢瑛之後的第二位女監察部部長。同年9月,又兼任新設立的國家預防腐敗局首任局長。 丈夫是中國首位博士外交官   馬馼的丈夫于振起,也不是個等閑人物:現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兼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中心主任,還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社會發展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國際戰略學會高級顧問。   時任駐保加利亞大使于振起。   于振起和馬馼算是青梅竹馬,他們是天津耀華中學(當時稱16中學)中學同窗、內蒙古插隊的戰友、又是南開大學的校友。   坐落在天津市中心南京路繁華地帶的耀華中學,雖然不如南開中學出了那麽多彪炳顯赫的人才,但也是天津市最為著名和歷史悠久的重點中學之一,錢偉長為其終身名譽校長。該校建於1927年,初名“天津公學”,由時任天津英租界華人納稅會董事莊樂峰創辦,並聘請北洋大學學監王龍光為校長,1928年遷至現址。1934年,曾任北洋大學校長的趙天麟出任天津公學校長,更名“耀華學校”,制訂校训为“尚勤尚樸,惟忠惟誠”。   1937年“七七”事變後,南開中學校舍被日軍飛機炸毀,耀華中學因坐落在英租界而幸免於難,主動收留南開中學在津師生,改為上下午兩班制,以供由耀華與南開的師生交替使用。天津被日軍佔領後,耀華學校校長趙天麟因抵制佔領當局推行的“親善”教育,拒絕日軍武裝入校參觀,讓日軍極為惱火,1938年6月27日,趙被日軍暗殺團槍殺。1949年1月15日,解放軍三路攻城部隊攻下國軍最後一個據點耀華學校,宣告“天津解放”。   據于振起自稱,他在外交界能很好地完成任務,出使前蘇聯集團的國家能夠勝任,要歸功於在耀華中學打下了堅實的俄文基礎。以致“在莫斯科工作期間,一些俄羅斯朋友認為我的俄語講得很地道,經常問我在哪個大學學的俄語,當他們聽說我只在中學學過,都覺得難以置信”。   于振起初中是在天津26中讀書,1963年,他考入16中即耀華中學,後來自稱是“實現了我人生第一個願望”。本來他要接著追求第二個願望,報考清華大學,但高中畢業碰到“文革”,也與馬馼一樣,到內蒙古插隊落戶。1972年,他作為“工農兵學員”,被選送到天津師範學院學習,畢業後留校在馬列主義教研室任教。   1978年,中國恢復碩士研究生招生制度後,他報考了南開大學歷史系世界史專業碩士研究生,後又報考了中國外交學院首批博士生,獲得國際關係史博士學位,進入外交部工作。   蘇聯解體,一分為十二,外交部要在前蘇地區新獨立國家開設大使館。1992年2月,于振起被任命為中國駐烏克蘭首任臨時代辦,帶二人去烏克蘭首都基輔建立大使館。向烏克蘭外長遞交任命書時,沒有自己的汽車,又找不到出租車,只好步行走到烏克蘭外交部。   後來他調任駐俄羅斯使館公使銜參贊。2002年,于振起被任命為駐白俄羅斯大使。3年後卸任,轉任駐保加利亞大使,不僅成為中國首位具有博士學位的駐外大使,而且他還分別獲得這兩個國家的最高榮譽勛章。算下來,從1992年算起,于振起有十多年出使海外,與馬馼聚少離多。2011年6月,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白俄羅斯,進一步加強了兩國關係,其中就有于振起灑下的一份心血汗水。   于振起愛好攝影,這一愛好也正好用來當作外交親善的手段。2004年,他在白俄羅斯當大使時,其個人攝影作品展《聚焦可愛白俄羅斯和其他國家》在白俄羅斯五個城市展出,該國國防部還專門在軍事學院和軍校舉辦這一影展,對軍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最後在首都的當代造型藝術博物館展出。該國的尤尼帕克出版社出版了這本攝影畫册。(《明鏡月刊》第20期) 馬馼: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

阅读更多

薪火相传:香港举行方励之追思会

记者: 黎堡 | 香港 图片来源: 美国之音黎堡 李卓人称方励之精神薪火相传     香港民主人士举行方励之教授追思会,称他倡导科学与民主的精神将激励他们为平反六四、建设民主中国继续奋斗。 美国之音黎堡 何俊仁分享与方励之会面感受 几十名民主人士星期天晚上聚集在九龙旺角的一个会议室,悼念本月早些时候在美国逝世的著名学者方励之。 他们先看了一个有关方励之生平和事迹的短片,再为他的逝世默哀一分钟。 活动组织者香港支联会的主席李卓人在致悼词的时候说,方励之指出民主是自下而上争取的、而不是自上而下给予的,这一点他们会铭记在心。他还说,方教授对民主的启蒙和对学运的鼓励,将薪火相传。 香港民主党主席何俊仁在追思会上分享了他前年在挪威出席诺贝尔和平奖颁奖活动期间与方励之短暂会面的经历,那也是他俩唯一一次会面。 何俊仁说,方励之感叹自己离开中国长达二十年后还会发生刘晓波等人以言获罪的悲剧。方励之还对香港民主人士做出的不懈努力感到钦佩,并表示支持与鼓励。何俊仁说,方励之当时的神情依然历历在目。 美国之音黎堡 朱耀明一直争取流亡人士回国   一直在争取流亡海外民主人士回国的朱耀明牧师在追思会上说,方励之、刘宾雁、王若望等异见人士至死都不能回到自己的祖国,令人感到难过和悲愤。 他说,香港人以及生活在自由世界的所有人都应该代这些客死他乡的人们发出他们的声音,那就是平反六四、建立民主中国。 一天前,美国纽约也举行了方励之追思会,有两百多位方励之的学生和流亡海外的民运人士参加。 他的丧礼上个星期在美国亚利桑那州举行。

阅读更多

孙宇晨:两个方校长的中国

—— 在纽约方励之先生追思会上的发言 1990年的夏天,一辆黑色汽车驶离美国驻华大使馆,武警官兵看到车上象征高级外交权力的车牌,下意识地举手敬礼。他并不知道,坐在汽车中前往飞机场的人,便是当代中国青年的伟大导师与民主思想的盗火者,方励之校长。方校长的去国,与八十年代末的众多重大历史事件一起,标志着中国令人魂牵梦绕的八十年代的骤然终结,从此中国正式进入了一个命运诡谲的新时代。 而同样是1990年的夏天,我在中国的青海出生。在渺小的我的身后,却是中国庞大九零后一代的诞生,这代人成长于历史废墟后高速重建的中国,孕育在卷入互联网与全球化创新图变的中国,震荡于陷入社会溃败而救亡图存的中国。方励之的出走与九零后的诞生,这在时间上的巧合,似乎带有某种命运式的隐喻。 而绝大多数九零后却不知道方励之校长,这代人不知道方校长的原因很简单,九零后互联网原住民生存的世代里,有另一位举国闻名的方校长——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方滨兴。其所设计的网络封锁防火长城屏蔽了这个国家的真相,扭曲了这个国家的良知,掩埋了这个国家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方校长的最大任务就是屏蔽方校长。 这是我们的中国,两个方校长的中国,一个象征着愚昧,一个象征着文明,一个象征着奴役,一个象征着自由,一个在主流媒体中举国闻名,一个在异国他乡里默默无声。 而历史的吊诡之处却在于,在这个方校长屏蔽方校长的互联网的喧嚣年代中,方励之校长的精神却默默在新一代青年人中生根发芽,其对自由与真理的追求像烈火一般燃遍整个社交网络,翻墙成了互联网原住民的接头暗号,翻过一个方校长所搭建的愚昧之墙,奔向另一个方校长的应许之地,成了这个时代与国家,历史上最大的互联网精神出走,一幕盛大的出埃及记。 这一切孕育在点开自由门的鼠标声中,凝聚在抗议者扔向方滨兴的皮鞋里,更彰显于方励之校长逝世后,青年学子的挽联:有的方校长死了,但他永远活着。有的方校长活着,但他早已死了。 这一切似乎在像这个世界预示着中国的新气象与新希望,正如社交网络风暴席卷的阿拉伯之春。每当这一时刻,我总会想起一代又一代人的历史宿命,热血总会冷凝,韶华总会老去,剧终终会散场。方励之先生的血肉之躯终将化为冷冰冰的青铜塑像,而八九民运的铿锵檄文演变为泛黄的历史文字,理想主义的八十年代剧烈地燃烧,熄灭,盖上了一层细密的历史灰烬。 诸位莫须悲伤,这便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历史宿命。这便也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的光荣与梦想。爱理想,有担当,生知其命。死得其所。当我们用稚嫩的双手拨开那层炽热的灰烬时,我们又将重新看到熊熊燃烧的中国。 (孙宇晨是90后,毕业于北京大学,现就读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纵览中国》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文章总汇】黄雪琴 王建兵

六月之声(2024)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

WP Twitter Auto Publish Powered By : XYZScript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