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

南方周末 | 四月的“叛徒”一家民族主义网站的成立与分裂

一家源于一场“爱国主义运动”的网站,一个因应时势走上前台的创始人,一群主张“中国认同”与“挑战西方媒体霸权”的年轻人,试图在网络上完成一次由草根民族主义者向爱国青年领袖与商业精英的转型。但他们寄予光明前景的网站以持续低迷和经济丑闻收场,曾经惺惺相惜的同志,最终互相将对方驱逐出队伍,这仿佛《1984》中的结尾:“在遮阴的栗树下,你出卖了我,我出卖了你。”

“舍我其谁”

唐杰第二次见到饶谨是在上海,这是两个“年少成名者”的会面。那是在2010年,与如今对比,会面算是惺惺相惜——这完全不同于三年后的现在:唐杰一再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他不愿再“和饶谨个人扯上口水”;饶谨则在个人微博上回忆其创立经营“新爱国主义网站”四月网的历程:“创业者……几乎都曾被一些烂员工伤过”。“一些烂员工”指哪些人呢?饶谨没有点名。

阅读更多

拇指博客|陶郁:“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本文已刊发于2013年12月18日出刊的 《青年参考》 ) “政见”观察员 陶郁 “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这一对概念,虽然含意相近,却又存在重要差别。同样一种行为或言论,有些人会将其解读为民族主义的表现,而另一些人则倾向于将其理解为爱国主义的表现。那么,我们究竟应当如何更加准确与客观地看待二者之间的区别? 最近,牛津大学博士研究生艾利娜·辛肯恩(Elina Sinkkonen)在《中国季刊》上发表研究报告,不仅对这对概念做出了清晰区分,并且通过分析2007年对1346名北京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所收集的资料,说明了具有强烈民族主义情绪和强烈爱国主义情绪的学生,对于中国外交政策的偏好具有明显差别。 辛肯恩指出,区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关键,在于人们是否把自己作为一国公民的自豪感单纯建立在与其他国家的对比之上。所谓“民族主义”,是指人们认为自己的国家比其他国家更优秀,并因此无条件地支持自己国家。所谓“爱国主义”,则指人们认为自己与祖国之间存在情感上的密切联系,而这种具有自豪感的联系,往往不涉及与其他国家的比较,主要生发于对本国特质的欣赏。 辛肯恩调查问卷的蓝本,来自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的国际社会调查项目(ISSP, International Social Survey Programme)。在她的调查对象中,男女比例基本均等,北大、清华和人大学生分别占有效样本的32%、21%和38%,另有9%的学生来自其他高校,其中,五分之一左右的受访者是中共党员,超过四成受访者的父母也接受过高等教育,而超过九成受访者是汉族学生。 在访谈问卷中,辛肯恩要求调查对象根据自己的同意程度为一系列陈述打分。通过汇总计算这些分数,辛肯恩不仅了解了调查对象是否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情绪,也了解了调查对象看待外交政策的态度,并据此分析了二者之间是否存在联系。 辛肯恩发现,受访者民族主义情绪的强弱,主要与三个因素显著相关。首先,北大学生的民族主义情绪显著低于其他高校,不同专业的受访者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别。其次,相对于党员,那些曾经或者正在申请入党的学生民族主义情绪更高,非党员的民族主义情绪则较低。最后,来自农村的学生往往民族主义情绪更强烈。除此之外,性别、父母教育水平、民族以及对于社会地位的自我认知等因素,则与受访者的民族主义情绪水平关系不大。 受访者的爱国主义情绪强弱,也取决于三个主要影响因素。首先,党员比其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绪更加强烈。其次,来自大城市的学生,爱国主义情绪往往不如来自中小城市和农村的学生。最后,那些认为自己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学生,爱国主义情绪也相对较弱。而父母教育程度、性别、专业、民族等因素,则与受访者的爱国主义情绪水平关系不大。 那么,强烈的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情绪,是否会影响人们看待外交政策的态度呢?辛肯恩发现,具有强烈民族主义情绪的学生,对于外交政策往往也具有比较强烈的偏好,而且往往更倾向于支持经济保护主义政策,更希望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具主导性的作用。而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情绪的学生,则往往更强调国家合作,也往往更具国际主义情怀。 辛肯恩认为,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在于:爱国主义者并不像民族主义者那样会把对祖国的热爱诉诸与其他国家的比较;因而,对于这些学生来说,热爱中国并不必然意味着蔑视或敌视外国。 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辛肯恩发现,无论受访学生在其他问题上存在多么显著的差异,他们对于台湾问题的看法却呈现出高度的一致。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北京高校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与政府完全相同,即:绝不允许台湾以任何形式从中国独立出去。 辛肯恩的研究在抽样方法上存在一定问题。例如,调研只着眼于北京几所比较排名靠前的高校,而问卷则是在自习教室里随机发放的,令人怀疑这些结果是否具有很好的代表性。然而,考虑到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常被作为标签使用,而二者之间的微妙区别又常成为人们辩论和争吵的焦点,辛肯恩的研究还是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 至少,对照辛肯恩的调查结果,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也应该审视自己的言行,掂量一下自己到底是爱国主义者还是民族主义者。或者,在我们下次用“爱国主义”或“民族主义”来形容某种行为或言论之前,可以也应该首先扪心自问一下自己的直觉是否准确。 【参考文献】 Elina Sinkkonen. Nationalism, Patriotism and Foreign Policy Attitudes among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China Quarterly, available on CJO2013.

阅读更多

北見陽:”爱国反公知”——中国御宅群体的傻与恶

“不谈政治”的宅:“你可以不爱党,但不能不爱国” 在中国的宅圈,做自干五骂公知不爱国俨然成为一种时尚,在这之前,他们中的很多人是喜欢淡化意识形态“不谈政治”“不懂政治”、不喜欢“上纲上线”,以“不谈政治”为荣的,然后突然有一天就宣布自己“被恶心成五毛”了。 出现“不谈政治”的症状,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不仅适用于宅,还适用于各种不谈政治高冷人群): (一)不明白政治的含义;...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文章总汇】黄雪琴 王建兵

五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主因是什么?主因就是您啊主席!

【网络民议】“今年夏天,你想收到什么礼物?”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