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说话

有图有真相,盗墓贼盗空洛阳城 可悲可叹啊!

盗墓在中国大陆是一种绵延千年的文明自毁。2000年后,这一古老行业更加疯狂地侵蚀文明的根基。洛阳的邙山又名北芒,横卧于洛阳北侧,因风水上好而成古代帝王理想埋骨处所。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朝十几个帝王的陵墓及皇族、大臣的陪葬墓,总数千座以上。如今,被皇冢王陵挤得“几无卧牛之地”的邙山被盗墓贼的洛阳铲挖得“十墓九空”。不仅邙山,洛阳境内的三万多座王冢,也已遍体鳞伤。而近年来因盗墓分赃不均、盗墓失误导致的死伤事件也从未断绝。 中国盗墓看河南,河南盗墓,其核心地带毫无疑问在古都洛阳。图为盗墓贼用挖出的泥块、人腿骨和留下的空酒瓶组成“盗墓”二字。 图为洛阳某墓地被挖开的棺材板和白骨。 2011年2月17日,洛阳马坡小李村附近农田,两个盗墓贼在光天化日之下正在下铲开挖。 2011年2月17日,在洛阳马坡铁道旁下铲的盗墓贼。盗墓贼下铲,也会以放羊做掩护。 刚被盗挖的一个王冢,冢身上有洛阳铲探挖留下的孔洞。 洛阳铲挖出的泥块遍布墓地四周,堆成长条形的一个个小土堆。 盗墓贼遗弃在洛阳某墓地里的一块汉砖,上面有汉代工匠留下的手印。 老葛在洛阳马坡小李村卖洛阳铲及扎杆、铲刃等配件,价格从数十元到一两百元不等,且可根据挖掘需要预定各种形 制。 制造洛阳铲的工具车间。 看护洛阳金山寺的王留义曾被人捆绑蒙头,随后寺中的一尊无头北魏石佛被盗。 唐三彩是洛阳文物挖掘走私的一种。做唐三彩高仿品的工人将唐侍女像称为“胖妞”。 洛阳某唐三彩仿制厂里的唐三彩马。 2月17日,龙门石窟的盗挖现场现在在进行保护性挖掘。 盗墓贼吊文物时,吊索在山坡的树干上留下痕迹。 盗墓背后则是高额的地下文物交易利润在刺激着盗墓贼日日夜夜挖掘不止。警察斗不过盗墓贼的说法,在洛阳街知巷闻。 而警察则会隐晦告诉记者,“不是不能管,是不敢管。”   如果您的阅读器看不到图片或视频,请移步原文链接: 有图有真相,盗墓贼盗空洛阳城 可悲可叹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发表于 乐淘吧 欢迎订阅关注乐淘吧

阅读更多

美国人拍的1917年都江堰[62P]

美国人拍的1917年都江堰[62P] 一个美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扛着世纪初那些笨重的摄影器材,为了他的社会经济学论著,也为了心中那一份情感,留下了数以千计的影像。 他就是来自美国的社会经济学家、摄影家西德尼?戴维?甘博(Sidney David Gamble,1890—1968)。 西德尼?戴维?甘博(Sidney David Gamble,1890—1968)从1908年到1932年四次到中国考察访问,终身致力于中国城乡社会经济问题的调查和研究。 第一次,刚刚高中毕业的甘博是随家人以旅游形式来华,但这次旅行使他和中国结下了毕生不解之缘,他对伟大的东方文化深深着迷,为她的贫穷而震惊,对她勤劳好客的人民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读完大学并获得社会经济学硕士学位之后,甘博一而再,再而三地来到中国。 从1917—1919年、1924年—1927年以及1931年—1932年,甘博作为一名志愿者,先后任北京基督教青年会和中国平民教育运动的社会调查干事,并就职燕京大学基金会。 西德尼?戴维?甘博的足迹遍及华北、华东、西南等地区。在此期间,先后拍摄了5000多幅黑白照片、彩色幻灯片及39盘16毫米电影胶片。这批照片,数量之多、内容之广、拍摄质量之高、保存之完好堪称中国同时期历史照片中的上乘。 西德尼?戴维?甘博对中国的城乡作了广泛的社会经济调查,研究成果发表在五部主要著作中:《北京的社会调查》(1921年)、《北平市民的家庭生活》(1933年)、《定县—华北农村社会》(1954年)、《1933年之前华北乡村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1963年)和《定县秧歌选》(1970年)。 以下图片是西德尼?戴维?甘博在四川省都江堰时拍摄的 如果您的阅读器看不到图片或视频,请移步原文链接: 美国人拍的1917年都江堰[62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发表于 乐淘吧 欢迎订阅关注乐淘吧 你可能喜欢 老照片,1984年的古城西安,看看能否勾起你儿时的记忆 马问灾区居民:你上qq不? 60年代“大逃港”罕见照[14P] 历史10大变态暴扣,惊天地泣鬼神 历史啊,你叫我如何相信你 无觅

阅读更多

图说太监[21P]

图说古代太监血泪史[12P] 出宫的太监 太监(tài jiàn)也称宦官,通常是指中国古代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而成为不男不女的中性人,他们是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又称寺人、阉(奄)人、阉官、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等。 宦官称“太监”,是隋唐以后的事,地位较高的内监就被称为“太监”。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后宦官亦通称为太监。 到了明代,宦官权势日增,人们就把所有宦官都尊称“太监”,太监也就称为宦官代名词了。 据记载,我国先秦和西汉时期的宦官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才全部用阉人(“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它士”,出自《后汉书 宦者列传序》 )。这是由于在皇宫内廷,上自皇太后、太妃,本朝后、妃以及宫女等,女眷较多,如果允许男侍出入,难免会发生秽乱宫帷的事。所以绝不允许有其他成年男性在宫内当差。 据考证,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太监名叫吴腾宇,今江西上饶人。 太监,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名称很多,诸如中宦、宦官、宦者、内侍、内宦、阉人、中涓、内竖、中贵人等。 在中国历史上,在封建社会消亡之前,没有宦官的时代不多。太监,作为帝王与后妃的奴仆,支撑着皇家宫殿那广厦高台的金碧辉煌,成就了皇宫内统治者舒适优裕的生活条件。 常人想成为太监必先去势,即割掉生殖器。这称为“净身”,使他们成为“六根不全”的人。太监面不生明须,喉头无突,声变变细,说话女声女气,举止动作似女非男,成了“中性”人。 其实,太监并不是中国的特产。在古代埃及、希腊、罗马、土耳其、朝鲜,乃至整个亚洲都有太监。只是,中国的太监制度是最根深蒂固的。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中,太监不仅涉足王公贵族、高官显爵的生活中,而且还涉足于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在辛亥革命以前的中国,历朝的衰亡大都与太监作乱有关,汉、唐、明三朝的覆灭与太监的专横暴虐有直接关系。 太监张祥斋照片 权倾一时的慈禧和宫内太监 唐代设内侍省,其长官为监及少监。《辽史·百官志》载,辽代南面官诸“监”职名中,有“太监”之称,但在具体称呼上,仅称监,如太府监。元代的太府和各监,多有“太监”一官(如仪文监、典牧监、典室监、太府监等均设太监)。明代诸监不设此官,但在宦官所领的二十四衙门,各专设掌印太监等,在宫廷内专门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明中叶以后,太监的权力扩大,拥有出使、监军、镇守、侦察臣民等大权。清代相沿,太监成为宦官的专称,设总管太监等为首领,隶属于内务府。 我国历代宦官的人数以明朝为最,号称10万。清朝改革了明代臃肿的太监机构,并制定了一套管理制度即宫规宫法,将明崇祯末年的9万多太监,削减为9000人。清朝太监的等级极其严格,清朝宫廷内设有管理太监的机构称“敬事房”,又谓“宫殿监办事处”。规定在督领侍下面,有大总管、副总管、带班首领、御前太监、殿上太监、一般太监和下层打扫处小太监之分。发展至清代末期,太监等级更加复杂。在宫殿监中,就有总管、首领、掌案、回事和小太监之分;在各处所中又有首领、大师父、师父、带班、陈人、徒弟之别等等。如此层层节制,一级管一级.一级压一级,统治得非常严密。 封建帝王是世袭的,皇帝唯恐他人篡夺自己的皇位。一般情况下,皇帝猜忌朝廷的文武外官,总防着他们有外心:但却认为朝夕侍候在自己身边百依百顺、出身低下而又没有后代的内官员可靠。而宦官则往往利用在宫廷中的这种特殊地位,攫取极大的权力,甚至操纵帝上。这些人数量不多,但奴性十足,狡黠阴险、残忍狠毒。一旦成为皇帝的心腹,更是谗谄佞邪,毫无顾忌。他们结成死党,挟持皇帝,假传圣旨,卖官鬻爵,贪赃枉法,陷害忠良,甚至可以废立以至杀死皇帝。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宦官专权曾演出了一幕幕祸国殃民的惨剧,其中以东汉、唐、明三代为最。秦朝的赵高,东汉的侯览、张让,唐代的高力士、仇士良、田令孜,明朝的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以及清代末年的李莲英,都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宦官。 大太监李莲英 在明代末期皇宫内约有70000个太监。太监的价值在于:处于一定地位的大太监可以得到巨大的权利——甚至高于帝王——但是自行阉割是违法的。在1912年侍奉帝王的人——太监,这个职业停止了。其数量骤降至470人。 在青春期左右阉割的太监需要十分重视。他们不仅需要进行多种文化的训练和并且还要保持他们独特的嗓音。这些孩子与一般的孩子一样有天生的顽皮和尖细的嗓音,但适应性极好。这就是我们所知的太监。不幸的是,太监的择选都是有年龄限制的。这些男孩必须是在没有性别意识时阉割,而且要保证阉割手术后他们的声音依然要优美清脆。 李莲英 真实的太监 真实的太监 这张为16个太监集体合影,他们身上所着均为长袍,脚蹬高帮棉布制作的靴子,全都系有腰带,看来这种穿戴似乎是当时清宫内太监的标准“制服”了。从各人所系腰带观察,形状不尽相同,质地不一样,显然他们的等级高低大小有别。他们均剃了头发,可见是逊清皇室博仪小朝廷蛰居后三宫时拍摄下的。辛亥革命后,逊清皇室一直抵制民国政府内务部关于剃发改装的要求,1922年7月博仪率先自己剪掉了自己蓄了多年的辫子,紫禁城内才在这一年几乎全部剪下了这根拖了200余年的辫子,这恐怕也是当时全国最后剪下的一批辫子了。因此这张照片报于1922年以后。所摄背景地点是溥仪所住的养心殿门外的抱厦内,当然是经过溥仪的同意。抱厦边沿遮挡太阳东晒的竹帘尚未撤去,此照恐怕摄于春末初夏或秋天。1922年12月1日博仪举行了大婚典礼,1924年11月5日溥仪等人被赶出了皇宫,可以肯定这张照片摄于1922年秋至1924年秋天之间,再具体的日期就无从查考了。 虽然是溥仪出宫前所照,原来清朝宫廷所规定的太监制度,实际上此时亦已无法一一遵从了,但是仍不失是研究清代宫廷太监制度的难得的形象资料,对研究中国历史上不合理的太监制度仍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清廷皇宫中的大太监 阉掉做太监,除非你男人要变女体,变性也不像古代那么恐怖,手术的过程如下所述: 第一,先阉睾丸,隂囊先切二个洞,将筋割断,然后将睾丸挤出来,喔!光听就好痛,被人挤的人一定比死更痛苦,挤出来的时候鸡蛋也有用,鸡蛋拿来,从太监嘴巴塞进去,一粒一嘴,要叫都叫不出声,鸡蛋在嘴内塞到差点无气,这时会出力,丹田一出力全部的力道往腹肚去,净身师一个出力,二粒睾丸就挤出来。 然候苦猪胆拿来,把伤口糊一糊,粘搭搭,听说苦猪胆糊下去会消肿止血,睾丸挤掉,再下去就是全套阉掉,北京话叫去势,要阉这个地方,要准要切完整平面,不能留任何突起的肉,怎么说呢?因为割不够平,不够平贴,改天这块软骨会再跑出来,出来便要再手术一次,阉太深也不可以,太深改天伤口好了,那里会凸一块,倒下去又变一个洞,尿尿会用洒的,很麻烦,会将裤子洒的湿漉漉,太监大部分阉了后,都有后遗症,尿尿开叉,像扇子形状!整组阉起来,另外一粒鸡蛋再从嘴巴塞进去,痛到都没声音了,但是痛得要命,下面被火红红的火钳子夹住,沸烫的让人昏迷不醒,痛到昏厥! 男人下体被阉起来,变成男不男,女不女,这便是可怜的太监,这比死刑更痛苦,太监大多六、七岁孩子,为了生活,年纪轻轻便要受这种酷刑,而且是自己甘愿的,实在有勇气亦可怜! 前段我讲到阉起来时,人痛到昏去,到醒来还要喝大麻水,大麻水喝下去会让人失去意识,迷迷糊糊像吃麻药、吃四号的、吃安非他命,所以应该是毒品,大麻也是泻药,喝了大麻水,一直漏尿,漏到肚子都空无一物。补充一下,阉割之后,伤口是用苦猪胆糊起来,猪胆粘粘的,糊起来血会止,也会消炎,糊好要留一个小小的洞要插麦子管,这条玉米骨做的管像尿管,让他小便用的。 手术好的第二天,可以喝粥,不可吃硬的食物,粥是用破去的球装着,放一支管子,吸起来让太监吃,床的下面,放一个破的盒子,那是要放屎用的。 经过第三天才下床,这时下面的伤口还没好但已结疤,这时还要痛苦一下,会抽筋,一天三次,腿痛得要命,混身发抖,据说不抽筋会佝偻,龙骨从此不直,所以壹天要抽筋三次。 割起来的那话儿怎样处理呢?净身师父当做宝贝收起来保管,太监无权利将这东西拿回去,净身师父有权保留它。 日本作家寺尾善雄-话说太监 净身师父会准备一盆子,里面参杂石灰,将二粒睾丸摆好,以便让石灰作用吸水分,睾丸才不会烂去,手术的契约书用油纸包好,放在盆中,用大红布将盆子包起来,绳子绑好然后吊在中质梁,古代房子大厅都有一支中梁,这有意思呢!这叫做红布高升,意思是预祝太监以后福气一直来,步步高升!中国人有一个传统,死了一定落叶归根,埋在自己的乡土。不管你到天边海角,不管最后死在哪里,都想要落叶归根,人如果死在他乡外里,不能回到故乡埋葬,一定会掬一把故乡的土掩上,这叫做落叶为根。 做太监一生的愿望便是将他被切割的下体要回来,人是叫赎身,他叫“赎兰”(台)所以太监都很省,赚钱舍不得用,目的是为了这古人观念,一定要留一个全尸,少自身那话儿,便没资格埋在祖墓,不能与父母埋在同一个墓园,这叫骨肉还家,不赎回来,据说阎王也不收,因为不男不女六根不全,阎王不收,所以太监若有出头天,一定想尽办法找净身师赎回,往生才能留一个全尸。 上次我们说到,一个人死后,不可六根不全,所以大家的观念,都认为人死要留一个全尸,少一根骨,少一支手,阎罗王不收留, 因为这种错误观念,没人喜欢死后捐献器官。 因为古人这种观念重,所以太监老来,一定要将阉下来的男人那话儿赎回,死才能全尸埋葬。通常赎回是做太监的人一生最大的喜事,一般在五十岁前要办理,古人活到50算长寿,50不办,有时会来不及,之前我讲过,做太监为了后代,当然太监是不可能有后代,所说的后代就是认义子替他赎回那副牲礼,是由义子出面,不是太监出面,太监出面感觉不体面,所以由义子去。 日本作家寺尾善雄-话说太监 净身师父会准备一盆子,里面参杂石灰,将二粒睾丸摆好,以便让石灰作用吸水分,睾丸才不会烂去,手术的契约书用油纸包好,放在盆中,用大红布将盆子包起来,绳子绑好然后吊在中质梁,古代房子大厅都有一支中梁,这有意思呢!这叫做红布高升,意思是预祝太监以后福气一直来,步步高升!中国人有一个传统,死了一定落叶归根,埋在自己的乡土。不管你到天边海角,不管最后死在哪里,都想要落叶归根,人如果死在他乡外里,不能回到故乡埋葬,一定会掬一把故乡的土掩上,这叫做落叶为根。 做太监一生的愿望便是将他被切割的下体要回来,人是叫赎身,他叫“赎兰”(台)所以太监都很省,赚钱舍不得用,目的是为了这古人观念,一定要留一个全尸,少自身那话儿,便没资格埋在祖墓,不能与父母埋在同一个墓园,这叫骨肉还家,不赎回来,据说阎王也不收,因为不男不女六根不全,阎王不收,所以太监若有出头天,一定想尽办法找净身师赎回,往生才能留一个全尸。 上次我们说到,一个人死后,不可六根不全,所以大家的观念,都认为人死要留一个全尸,少一根骨,少一支手,阎罗王不收留, 因为这种错误观念,没人喜欢死后捐献器官。 因为古人这种观念重,所以太监老来,一定要将阉下来的男人那话儿赎回,死才能全尸埋葬。通常赎回是做太监的人一生最大的喜事,一般在五十岁前要办理,古人活到50算长寿,50不办,有时会来不及,之前我讲过,做太监为了后代,当然太监是不可能有后代,所说的后代就是认义子替他赎回那副牲礼,是由义子出面,不是太监出面,太监出面感觉不体面,所以由义子去。 太监的义子以及一些晚辈像我们出山的仪式差不多,都在地上爬,就在契约书要点火烧掉的一刹那,突然吹一声长号,像师公吹的,又像一支长长的那种喇叭,像古代犯人要杀头的声音,太监边爬边哭的叫着阿爹阿娘说:爹;娘,你生给儿子的骨肉,今天全部赎回来。 清末宫廷太监档案秘照[9P] 太监档案 太监通常指经人工手术后丧失了生殖能力的宫廷高级官员,但后来演变成为一种官衔,不一定跟性器官的情况有关。 据记载,我国先秦和西汉时期的宦官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才全部用阉人。这是由于在皇宫内廷,上自皇太后、太妃,本朝后、妃以及宫女等,女眷较多,如果允许男侍出入,难免会发生秽乱宫帷的事。所以绝不允许有其他成年男性在宫内当差。 清朝改革了明代臃肿的太监机构,并制定了一套管理制度即宫规宫法,将明崇祯末年的9万多太监,削减为9000人。清朝太监的等级极其严格,清朝宫廷内设有管理太监的机构称“敬事房”,又谓“宫殿监办事处”。规定在督领侍下面,有大总管、副总管、带班首领、御前太监、殿上太监、一般太监和下层打扫处小太监之分。发展至清代末期,太监等级更加复杂。在宫殿监中,就有总管、首领、掌案、回事和小太监之分;在各处所中又有首领、大师父、师父、带班、陈人、徒弟之别等等。如此层层节制,一级管一级.一级压一级,统治得非常严密。 内殿总管太监:延寿 乾清宫总管太监:于寿清 敬事房首领太监:路来福 储秀宫首领太监:瑞福 长春宫首领太监:李成荣 太极殿首领太监:王瑞清 重华宫首领太监:谭瑞庆 如果您的阅读器看不到图片或视频,请移步原文链接: 图说太监[21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发表于 乐淘吧 欢迎订阅关注乐淘吧 你可能喜欢 时光倒流,很有爱 有时候,我不是饿,只是嘴巴寂寞。。。 一张图告诉你什么是电影分级制 2011年全国各省男人平均身高,你拖后腿了么? 不要总是盯着伦家滴屁屁瞧么。。。 无觅

阅读更多
  • 1
  • 2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