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胡耀邦

德国之声|长平:把胡耀邦夺回来?

不久前中共另一个改革代表万里去世,新华社悼词中把它塑造成”党的忠诚战士”。胡耀邦的儿子胡德平曾经说,邓小平改革是为了党,而胡耀邦是为了人民。但是,在官方媒体的宣传中,党和人民利益高度一致。胡耀邦之所以受到人民的爱戴,乃是因为他一生忠诚于党。

这并不仅仅是党的宣传话语。很多自由知识分子的言论也异曲同工。他们试图劝说当权者,应该像胡耀邦那样进行政治改革,才能让党自我更新,从而长治久安。他们甚至阻止尖锐的批评意见,认为只有多多美言,诓哄着当权者,他们才会实行改革。事实上,当权者并没有这么孩子气,他们比谁都更清楚,这个六十年来欠下数千万命债的政党,之所以还能听到美言,是因为他们牢牢控制着权力。

阅读更多

自由亚洲|胡耀邦“脱敏”电影开拍 避谈“六四”主打青春励志

今年是一直被中国当局视为敏感人物的已故前中共总书记胡耀邦百年诞辰,首部以其为主角的电影近日开拍,但情节不涉及其担任国家领导人时期以及后来被迫下台的晚年岁月。今年11月20日是已故前中共总书记胡耀邦百年诞辰,大陆或高调纪念,首部以其为题材的电影《青春激荡的年代》,5日在胡的家乡湖南浏阳正式开机,预定10月中旬上映。据了解,该片以文艺、青春励志、爱情为题材,主要讲述胡耀邦上世纪五十年代调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后的领导才能,以及如何带领、引导,激励全国千千万万的青年投身国家建设等。据大陆媒体《新京报》报道,该片制片人张葆青称,该片是为“纪念胡耀邦同志百年诞辰”而拍摄的,已经策划了一年多,也得到了湖南省委宣传部的指导和支持,还特别在浏阳拍摄地搭建了胡耀邦北京旧居的场景。胡耀邦被视为中共开明派,1987年因反资产阶级自由化不力而被迫辞职。26年前胡去世,被认为是引爆八九民运和六四事件的导火索之一,因此大陆官方一直避免评价胡耀邦,长期被当局视为政治“敏感人物”。去年8月官媒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曾出现了胡耀邦思想开放、敢想敢干、雷厉风行的改革者形象,这一现象引起舆论的极大关注与解读。去年12月,电影《黄克功案件》首映,其中出现了22岁的胡耀邦,是青年胡耀邦的形象首次出现在大陆银幕上。而此次电影的拍摄,被外界解读为,北京当局有意进一步让胡耀邦的名字走出大陆官方的禁忌。对此,中国前国务院秘书俞梅荪周三接受本台采访时称:“在感觉上面确实是自解禁,至少不打压了,我写的胡耀邦纪实的长篇文章,几个网站都发了,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不能发的。如论怎么说,胡耀邦也是一个楷模,平反冤假错案、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承上启下,共产党历史上没有像胡耀邦这样的被老百姓拥护的人,从长远来说,共产党94周年了,要往前走,必然要像胡耀邦那样做,大趋势上,我们必然要走向胡耀邦的路上。很明显的一个细节,我今年4月5日他的忌日去他家,警察很多,访民在北长街上打出横幅,但没抓他们,这在过去不可思议,过去要抓,送回原籍,劳改劳教,弄不好判刑,可以看出,细节上在不断放宽。”胡耀邦之子胡德平此前表示,中央对纪念活动已有郑重安排。他近日在接受香港《明报》访问时表示,感谢电影制片方的好意,但他认为,胡耀邦最光辉的年代,是“文革”后的拨乱反正,无奈碍于题材敏感,不能拍摄。由于胡耀邦的下台和去世与当年“六四”事件有着剪不断的联系,中国当局郑重安排隆重纪念不免让不少人联想:“六四”会不会被平反? 对此,香港支联会副主席蔡耀昌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如果纪念胡耀邦只是一场政治大戏,“六四”依旧没有获得深刻的反思,郑重安排纪念胡耀邦并不能说明中国当局释放出什么开明的信号。蔡耀昌:“我们觉得他对学潮学生的同情和思想开明也应该在他的纪念电影里提出来,不能避免因为他的离世而引发了八九民运,对他的纪念要全面地开展,不能阻碍民众讨论六四问题,我们觉得当局还是要将六四问题隐瞒下去。”“六四”期间曾担任香港《文汇报》驻北京记者的香港时事评论员刘锐绍今年初曾对媒体表示,纪念胡耀邦诞辰一百周年跟平反六四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平反六四关系到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关键问题;平反六四之后,中共的合法性就会受到质疑。但高调纪念胡耀邦对当今的中国仍然有非常贴近现实的意义, 因为胡耀邦生前的廉洁作风有助于改善中国共产党如今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特约记者:忻霖 责编:胡汉强/申铧

阅读更多

明報 | 胡耀邦死忌 子斥掩蓋六四真相

明報專訊】今天是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逝世25周年。當年他的去世引發八九民運及六四事件,故其忌日在內地一直較為敏感。25年過去,在江西共青城的胡耀邦陵園昨日人丁稀少,憑弔者不多。胡耀邦之子胡德華受訪時質問...

阅读更多

张黎群:胡耀邦最后的二十七个月(一)

   胡耀邦同志1930年15岁时即投身革命,当了小红军。1987年1月,他卸了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千钧重担。1989年4月8日上午,他病倒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于4月15日溘然长逝。   当了半个多世纪的人民公仆,最后以身殉职。自1987年初辞职从中南海勤政殿搬回家,到他告别人世,共计27个月。   1987年初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我去北长街他家看望。一进门,他就热情相迎。我看到他的气色不太好,显得有些憔悴,忧郁的心情也难以掩饰;但是他仍然沉着镇定,两眼炯炯有神。坐下后相互道问了近况,我想竭力回避他辞职的事,可是他却主动谈开了:“生活会上,不少同志对我有很多批评帮助,当时我也来不及细细体会和思考。   搬回家后,我把这些年搞的文件、各种场合的讲话稿找了出来,正在逐篇地细看,检查检查有什么问题没有。”我说:“这些年的功过是非是明摆着的,大家是看得清楚的。”他说:“还是让实践来检验吧,让历史来检验吧,不能凭自己说怎么样就怎么样。”   不久我又一次去看望他。他已经专心致志地用三个月的时间重新检查和回顾了自己这些年的工作,他的结论是:“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信任与重托。”他谈锋颇健,出语幽默,富于智慧。谈着谈着,我吟了陆游诗中的两句:“人生失意须为乐,甲第朱门祗自困。”他苦涩地笑了,边笑边说:“‘须为乐’,不‘自困’,我都做到了。这叫‘革命人生须为乐’”。   他对我说,离职后的日子,过得是有意义的,精神生活也充实。   他将作息时间安排得很有规律:每天早上7点40分起床,中午只休息半小时,晚上10点半睡觉。每天还坚持走一万步路,每餐饭后沿着走廊走几圈,上下午还都要在户外走一走。他走路时挺胸直腰,步伐很快。每天上午坚持学习,看文件。有时练书法,写诗填词;有时也看一些古今中外的诗歌、小说等文学名著。他学习时不许人干扰,一直潜心研究马恩著作,光是读书笔记就写了好多本。下午不是看书就是会客,偶尔也打打桥牌,这也是活动脑筋的一着。   耀邦同志素来爱好诗词。现在赋闲在家,他有机会来吟诵唐诗宋词,并且把练字与读诗词结合起来,抄写了很多首。他尤爱杜甫的诗和辛弃疾的词,赞扬杜诗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怀。吟诵之余,他也情不自禁地写诗填词。   我读过耀邦同志写的三首诗,创作于1987年9月25日,是他卸下重担8个月之后写的。诗曰:   (一)   霜月皎皎到中庭,弱女浓妆理素琴。   窗前嘎然一声响,料是孤鸿落寒汀。   (二)   世事匆匆各浮沉,风云叱咤多女英。   死神面前犹奋笔,君是巾帼罕见人。(三)   沧桑变化寻常事,人间悲欢最牵情。   谁能偷得蟠桃果,怜取卿卿锦绣文。   有一次,耀邦同志向我展示了他书赠文怀沙教授的一首古风:骚作开新面,久仰先生名。去岁馈珠玉,始悟神交深。君自九嶷出,有如九嶷云。明知楚水阔,苦寻屈子魂。不谙燕塞险,卓立傲苍冥。闭户惊叶落,心悲秋草零。心悲不是畏天寒,寒极翻作艳阳春。艳阳之下种桃李,桃李芬芳春复春。哲人畅晓沧桑变,一番变化一番新。如今桃李千千万,春蕾一绽更精神。文怀沙教授在1987年耀邦同志辞去总书记后,从陆游集中采撷五言两句,写成对联一副以赠耀邦。联曰:“民望藏饥渴,公行胡滞留。”   文教授读了耀邦同志的诗说:“耀邦同志在这首诗中所展现的是苦苦追求、坚定信念、伟大预见以及寄希望于中国青年的乐观主义精神。”“我多少能理解屈原,也多少能理解耀邦同志。所谓骚作的传统,实为一条贯穿至今的民本主义的线。耀邦同志所苦寻的屈原魂,今日而言,就是建设四化中这种与民共呼吸的芳草品格。”   耀邦同志9月中旬离烟台,回来途中经济南,很想与中央苏区的老战友谭启龙同志一聚,不料谭去上海治病了,耀邦同志怅然若失,提笔命诗一首:   年逾古稀能几逢,逆交难忘六十春。   蒙冤AB双脱险,战处南北俱幸存。   牛棚寒暑相忆苦,开拓岁月倍感亲。   遥祝康复更添寿,寿到雏声胜老声。   当年苏区肃反扩大化,怀疑胡耀邦和谭启龙这些十七八岁的小红军都是AB团分子,险遭厄运。耀邦同志是很想同60年前的战友重新舒怀的,但是命运竟然让他们失之交臂,从此再也未能晤见。   耀邦同志是人民心中德才兼备的好领导,大家信任、尊敬、热爱他。虽然他不当权了,可是他的门庭不冷,常有人前去看望他。   1988年春节刚过,邢方群同志手提一只扒鸡去看他。方群向我描述会见情景:“耀邦同志问我近两年来的生活情况。他说:近来物价上涨了,你的生活水平下降了吧?我说:够得上小康水平,比我困难的人还多着哩!……我随后问他1987年初党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后的情况。他深情地说:他本来决心从此解甲归田,作一个普通党员,一个平民百姓,不想担任任何职务,但是,中央领导同志代表党中央对他说:无论如何要参加政治局,可以不管具体工作。耀邦同志着重对我讲,只有把自己的想法搁在一边了,他的态度是两句话,十二个字,即‘服从党的决定,维护党的团结’。我随后向他讲了我接触到的一些高中级干部对他的思念,对他的称赞,说着说着,我掉下眼泪。我赶紧擦干了泪痕,把来时全家决定送的扒鸡拿出,对耀邦同志说:‘这是我们全家的心意,也是我全家对你的敬意。’耀邦同志说:‘那我拿什么送给你家庭呢?你就把桌子上的几个蜜柑带回家吧!’我说我们家里的人,一定会珍惜这几个蜜柑。”   1981年4月他因为颈椎病十分严重,中央决定他休息一个月,结果他还是利用这段时间去浙江、山东进行调查考察。到他古稀之年离开中南海办公室之时,“公行胡滞留”之际,已是积劳成疾多病缠身了。但当邢方群问他健康如何时,他还漫不经心地说:”还可以,只是有胃病。每天散步一个多小时,锻炼身体……”实际是,他体力下降了。一次我带一方李白纪念馆制作的“学士砚”相赠,他喜形于色,双手接过,却呈现不胜负荷状。他在1987年秋冬和1988年春在305医院治疗了很长一段时间。   胡耀邦辞职后,戴着病号帽子,度过了1987年。但是他心系天下,时刻想着党和国家的大事,想着人民的疾苦。1988年春,他从305医院出来,向中央写了一封信,要求离京作点调查研究。中央同意,中央办公厅派出四名干部同行。   http://www.21ccom.net/articles/lsjd/lsjj/article_2013022677809.html

阅读更多

胡耀邦侄子现状:年过半百仍务农 子女外出打零工

   核心提示:1982年,胡耀邦侄子胡德资被岳阳市某工厂招工,被胡耀邦知晓,认为是“走后门”,将其唤回乡村。如今,胡德资与兄长胡德全都已年过半百,仍在耕种着自家的几亩农田。两家的子女也大多在外打零工。   本文摘自《老人报》2012年12月19日A11版 作者:佚名 原题为:胡耀邦拒绝“鸡犬升天”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是封建社会的恶习,曾担任党的总书记的胡耀邦对此特别痛恨,多次告诫部下与亲属,绝不能学封建社会那一套,要清白如水、廉洁自律。   上世纪60年代初大饥荒时期粮食紧张,城市人口的定量都很低。胡耀邦是中央委员,按规定有补助,但他给家里人定下规矩:“全家每人每天都要吃两顿粗粮,不许吃补助和细粮,因为那是特殊化。”有一次,炊事员老张给胡耀邦正在上学的小女儿满妹带午饭时悄悄装了点米饭,不巧被人发现,告诉了胡耀邦。胡耀邦把老张叫来,严厉地批评了一顿。   后来,满妹当了兵,她身边的战友几乎都被推荐上了大学。苦闷的她给父亲写信,希望父亲能托托关系,让她也有个上大学的机会。胡耀邦很快回信:“你原先分配在工厂,后来当兵我是不知道的,内心也是不赞成的,因为是走的后门。现在又提出想上大学,我认为你应该靠自己的能力。我们家的人不应该走后门,而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那时的满妹完全不能理解父亲,把信撕得粉碎。自此以后,她再也没有指望能沾父亲半点光。   1982年,胡耀邦侄子胡德资被岳阳市某工厂招工,被胡耀邦知晓,认为是“走后门”,将其唤回乡村。如今,胡德资与兄长胡德全都已年过半百,仍在耕种着自家的几亩农田。两家的子女也大多在外打零工。1992年9月6日,胡耀邦一直在家务农的胞兄、83岁的胡耀福老人逝世时,有人送来一副挽联:“国中有典型,两袖清风做赤子;天下无先例,一代‘皇兄’是农人”,在当地一直被传为佳话。 他铁面无私,一尘不染,直到逝世,他在浏阳的亲属没有一个人转为城市户口、安排工作的,全都是普通农民。他没有给家乡人批过一张条子。他的亲友,一不干政,二不要官,三不经商,四不出国,一直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detail_2012_12/20/20354081_0.shtml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