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 奥巴马政府集结盟友,欲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立场

核心提示 : 奥巴马政府从一心要与中国结成全球性伙伴的政策转为与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结盟,准备扭转美国在衰退、中国在崛起的印象。 原文: Taking Harder Stance Toward China, Obama Lines Up Allies 来源:纽约时报 作者:MARK LANDLER and SEWELL CHAN 发表时间:2010年10月25日 本文参考了“其他来源译文” 校对:@xiaomi2020 图:今年5月,希拉里·克林顿和蒂莫西·盖特纳与中国副总理王岐山 华盛顿—— 由于美国和中共在汇率、贸易和安全等议题上龃龉不断,奥巴马政府似乎已认定中国无意合作,因此对北京态度变得渐趋强硬,并且寻求国际联盟共同对付日益强势的中共。 奥巴马政府原本坚持要和北京发展一对一的友好关系,但现在却试图与中国的邻国和贸易伙伴结盟,就人民币汇率和南海岛屿主权等棘手问题共同向中国领导人施压。 这一新态度的利弊将在这个周末在韩国举行的世界主要经济体参加的回忆上看出端倪。美国呼吁减少贸易失衡,并赢得了支持,这给中国在RMB升值问题上施加了更大的压力。 但是德国、意大利和俄罗斯拒绝了美国的提议,在贸易失衡上设定明确的金额限制,这一行动会进一步地孤立中国。结果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Timothy F. Geithner)在在从韩国回程的路上又突访了中国,与一位中国的金融官员讨论逐渐加深的汇率紧张态势。 最近引起紧张的还有中国在暂停稀土出口的报导。美国以此原料制造如制导导弹这样的高精设备。华盛顿的官员显然对这种传闻感到不安,说他们不知道北京此举是出于战略上的还是经济上的考虑。 乔治华盛顿大学的中国政策项目主任专家沈大伟 (David Shambaugh)说:“奥巴马政府刚上任时,一心想让中国成为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的伙伴,可是中国不肯扮演这种角色。现在华盛顿知道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心态日益偏狭、自私自利、蛮横无礼、民族主义心态高涨、而又力量强大的国家。” 某些官员把这看做是中国的胜利。为了应对这一局面,美国现在正与日本和韩国恢复冷战时期的联盟关系,并且和亚洲其他国家加强交流。本周,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会在四个月内第二次访问越南,参加东盟高峰会议。该会议也将以中国问题为主。 下个月,奥巴马总统准备拜访四个亚洲民主国家——日本、印尼、印度和韩国——而不去中国。这种安排并非暗示着冷落中国:奥巴马已经去过一次中国,而他对印尼的访问已经延迟日久。但是这种象征性对政府官员而言并未被忽略。(译注:据 路透社 报道,希拉里的亚太行程中将增加访华一站。) 白宫的主要中国政策顾问贝德(Jeffrey A. Bader)认为,中国的强硬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尤其引人注目,部分是因为北京的快速复苏形成了“广为传播的这一说法:美国是正在衰退的大国;而中国是正在崛起的大国。” 但是,他说奥巴马政府已经决心“要有效地扭转这种印象,重塑美国的领导地位。” 美国国内的政治因素也让奥巴马政府得要采取更强硬的立场。经济下滑,失业率上升,北京成了众矢之的。在国会选战期间,有至少30组竞选中候选人都谴责中国对美国的就业造成了威胁。(点击 这里 查看美国的选战广告视频, 在2030年中国的大学课堂上 ) 眼下国会陷于党派之争导致的瘫痪中,对中国汇率的怒火是少有的几项两党可以取得的公式之一,9月份众议院以压倒多数通过了威胁要对人民币征收汇率特别关税的表决就是这种共识的体现。 中国内部的一些力量也让它无法妥协。中国共产党在准备将权力从胡锦涛交接给指定的接班人——习近平的过程中,领导层在警惕会有损中国发展的变化。 中国的文官和军官之间也存在着严重的分歧。许多中国的军官公开对美国表达第一,认为最近在黄海的海军是在围攻中国。 即使是奥巴马政府想要与中国在气候变化和无核化方面达成的合作,从北京的角度也显得疑点重重。 奥巴马的副手中有许多是克林顿时期的老手,他们知道特别是在经济议题上,两国关系中有转为敌意的因素,会形成与事实相比,被放大了的尖刻态度。 不过上个月,白宫已经很担心两国的关系,将一个高层代表团派往北京进行接触,成员包括贝德先生,即将离任的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萨默斯( Lawrence H.

阅读更多

纽约时报深度报道:那些备受经济停滞折磨的日本人

核心提示 : 延续了差不多一代人的通货紧缩已经给日本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让日本人对未来产生了一种积重难返的悲观情绪,并且不敢承受风险. 原文: Japan Goes From Dynamic to Disheartened 来源:《纽约时报》A8版 作者:Martin Fackler 发表时间:2010年10月16日 译者:Kevin Ren 本问原发 “东西网” 校对:@xiaomi2020 图:自冈亚希子自己的服装店于2002年倒闭以来,心灰意懒的她一直在一个小服饰店从事兼职工作。活力不再的日本社会令她感慨不已。 日本,大阪——像许多日本中产阶级一样,小企业主正人华20年前享有的富裕生活为世人所艳羡。他购买了一套价值50万美元的公寓,时常去夏威夷度假,其座驾是一辆老款的奔驰轿车。 但慢慢地,他的生活水平随同日本的整体经济状况一道,逐渐走向崩溃。刚开始时,他被迫减少了去国外旅行的次数,后来就彻底不去了。随后,他卖掉了奔驰,换了一款更便宜的国产轿车。去年,他卖掉了他的公寓——售价仅为17年前购房款的三分之一,还不及依然背负的按揭贷款。 “过去的日本,光鲜且乐观,而现如今的人们不得不静悄悄地压低生活质量,紧缩度日,”49岁的正人华说。在接受采访时,他要求记者不要披露其全名,因为他依然无力偿付拖欠的11万美元按揭贷款。 在近代史中,没有几个国家的经济财富像日本这样,经历了如此惊人的扭转。上世纪80年代,借助位居史上最大规模之列的股市投机及房产泡沫,日本一举成为第一个挑战西方长期霸权的亚洲国家,谱写了一曲源自亚洲的成功故事。 但这些泡沫最终于80年代晚期和90年代初期爆裂,日本旋即陷入了一个缓慢但不间断的衰落进程,庞大的预算赤字和海量流动性的涌入都无法扭转这一趋势。在迄今差不多一代人的时间里,这个国家一直深陷通货紧缩泥沼(低增长,物价螺旋式下落),不能自拔。在此过程中,这只昔日的经济猛兽已雄风不再,失去了在全球经济中的傲人地位。 如今,随着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正竭力摆脱债务及其自身的房产泡沫,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将日本当下的黯淡处境视为上述国家的未来走向。甚至在美联储主席伯南克酝酿新一轮非常规措施,以刺激经济之际,对美国和许多欧洲经济体的忧虑依然与日俱增。许多人担心,这些经济体将面临长期的低增长,甚至有可能出现持续的通货紧缩——这是自大萧条以来,在日本之外的主要经济体中所从未见过的一幕。 许多经济学家依然颇具信心地认为,美国将避免日本式停滞,这主要是因为美国的政治制度具有更强的反应性,美国人对于资本主义的创造性破坏具有更大的容忍度。日本领导人先是不愿承认问题的严重性,尔后又花费巨资,修建旨在创造就业的公共工程项目,进而推迟了痛苦但必不可少的结构调整,经济学家说。 “美国不是日本,”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霍尔(Robert E

阅读更多

纽约时报 诺委会主席观点 为什么我们颁奖给刘晓波

如果我们对于中国的这些行为保持沉默,很快会有下一个国家要求我们保持沉默。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权忽视国际义务。 原文: Why We Gave Liu Xiaobo a Nobel 来源:《纽约时报》观点栏目 作者:THORBJORN JAGLAND 发表时间:2010年10月22日 译者:花无间 校对:@xiaomi2020 2010年的诺贝尔和平奖颁给了正在狱中服刑的中国人权活动家刘晓波,中国政府一直在严词谴责这一行为,然而这种谴责恰好无意中解释了人权为什么值得捍卫。 中国政府声称,任何人都无权干涉他们的内政。但是他们错了:国际人权法案和标准高于国家,国际社会有责任确保它们得到尊重。 现代“主权国家” 的概念起源于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1 ,而在这个条约签订之前,“ 主权” 概念常常是专制统治的象征。 但是,斗转星移,“国家主权”的概念也发生了变化。美国的《独立宣言》与法国的《人权宣言》改写了这一定义,从这以后,公民——取代了专制——成为国家权力的来源,也奠定了政权合法性的基础。 在上个世纪,“国家主权” 的概念再一次改变。国家主义在向国际主义转变。在发生了两次灾难性的世界大战的警醒下,联合国成立了,其各成员国都承诺要以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在 《世界人权宣言》 中确立了全体世界公民的基本权利。《宣言》认为,“主权国家”不再拥有至高无上的、不受限制的权力。 今天,在全世界,无论是否实行民主制度,普世价值下的“人权” 概念都在与“多数暴政” 相抗衡。即使一国议会中的多数都赞成,仍然不能通过一项伤害少数人权力的决定,更无法通过削弱人权的法律。即便是中国仍非宪政民主国家,但它是联合国成员国,而且它已修改了《宪法》,承诺要遵守《联合国人权宣言》。 但是,刘晓波的入狱,清楚地说明了中国的《刑法》违背了《宪法》精神。他被判犯有“散布谣言、诽谤或以其他手段,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但在奉行普世人权的国际社会里,阻止人们发表观点或流言不是一国政府的职责,各国政府有义务确保言论自由——即使发言人主张不同的社会制度。 这就是诺贝尔委员会一直支持的权利。我们表彰的就是那些一直努力捍卫这些权力的人,包括为反抗前苏联侵害人权而斗争的安德烈·萨哈罗夫( Andrei Sakharov) 、为争取公民权利而斗争的美国著名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博士。 中国政府激烈抨击诺贝尔和平奖颁给刘晓波,说这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并且让中国在国际社会上颜面扫地,这毫不奇怪。相反,中国应该为此而感到自豪,因为能成为辩论与批评的对象正说明它已经足够强大。 有趣的是,中国政府不是唯一一个批评诺贝尔奖委员会的,还有一些人说,颁奖给刘晓波,实际上可能会恶化中国的人权倡议者的生存环境。 这种说法不合逻辑:如此说来,诺贝尔奖委员如要促进人权,最好是保持沉默。如果我们对中国保持沉默,谁会是下一个要求我们保持沉默和不干涉的国家?这条道路会让我们在削弱《世界人权宣言》和基本人权信条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我们绝不应,也不能保持沉默。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权忽视国际义务。 中国有充分的理由为它在过去二十年来的成就感到自豪。我们希望看到持续的进步,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颁奖给刘晓波先生。如果中国准备与其他国家和谐并进,维护国际社会的价值观,成为重要的国际合作伙伴,那么中国首先要保障每一位公民的言论自由。 一个人仅仅因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就被判11年监禁,这是一出悲剧。诺贝尔先生曾经说过,和平奖要颁给那些“促进国家间和平友好的人士”,如果我们要实现世界和平,普世人权一定是最好的试金石。 诺贝尔评审会主席托尔比约恩-亚格兰(Thorbjorn Jagland)。 译者注:《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削弱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加深了德意志政治上的分裂,改变了欧洲政治力量对比。法国实力大增,为后来称霸欧洲打下基础;瑞典获得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重要港口,成为北欧强国。此外,该和约创立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确定了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国家主权、国家领土与国家独立等原则,对近代国际法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关阅读 纽约时报 刘晓波和中国民主 纽约时报 方励之 刘晓波和中国幻象 纽约时报:中国不想得的诺贝尔奖 纽约时报 请将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刘晓波 纽约时报:哈维尔 请授予刘晓波诺贝尔和平奖 金融时报 中国内部的看法 CEIP 问答裴敏欣 中国的诺奖 经济学人 铁窗里的折桂者 外交政策 中国不能承受之耻 德国之声:刘晓波其人其语[共8张] 墙内看《译者》 https://yyii.org 发送邮件到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订阅《译者》 使用Google Reader猛击 这里 订阅《译者》; 译者精华杂志版下载大全 参与《译者》的多种方式。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 CC协议2.5 您可以自由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放映、广播或通过信息网络传播,创作演绎本作品。惟须遵守下列条件: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阅读更多

纽约时报克鲁格曼专栏 稀有的和愚蠢的

核心提示: 中国对日禁止出口稀土表明,它随时准备挟其经贸实力解决政治争执,即使明显违反国际贸易法规也在所不惜。 原文: Rare and Foolish 来源:《纽约时报》克鲁格曼专栏 作者:Paul Krugman 发表时间:2010年10月17日 译者:@xiaomi2020 本文参考了国际财经时报上的 “同来源译文” 作者简介: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有多部著作被译成中文。点击 这里 查看所有他的专栏译文 上个月,一艘中国籍渔船在日本管辖的海域与日本海上保安厅的二艘巡逻艇发生冲撞,船长随即遭到日方扣押,中国马上中断了对日本输出重要原材料。 没有备用手段:中国稀土供应量占全球的97%,这些稀土在许多高科技产品,包括军事装备中起重要作用;日本很快就释放了这名中国船长。 你觉得如何?不过这起事件让我深感困扰,因为它体现出了中国的特色,也体现出了美国的。一方面,它凸显美国决策者的无力;他们坐视一个不可靠的政权牢牢掌握着重要的原材料。另一方面,这起海上冲撞事件显示,中国政府随时可能在外界最轻微的挑衅下,发动经济战。 背景说明:独特的属性使稀土从油电混合汽车到光纤等范围广泛的产品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980年代中期之前,美国是稀土的主要生产国,接着中国加入了进来。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于1992年表示:“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中国稀土蕴藏量约占全球的三分之一 。相对丰富的藏量加上低廉的开采及加工成本充分反映中国劳工薪资及环保标准偏低的事实,并使中国的稀土厂商侵蚀了美国稀土产业。 仅从国家安全的角度而言你也得问问,为什么没人针对这种趋势提出警告?华府决策者任由美国稀土产业关门大吉。2003年的一个例子可供参考:当时,如果你相信布什政府,对国家安全的考虑主宰了美国政策的方方面面;这一年,中国人将美国的稀土生产设施的全部装备打包,悉数运回中国。 结果是,中国取得了稀土的垄断地位,程度超乎中东产油国独裁者的想像。即使在前述海上冲撞事件发生前,中国也已经展示准备充分利用此一垄断地位的决心。美国联合钢铁工人工会最近针对中国的贸易操作手法提出申诉并声请仲裁,他们所作的正是美国企业因为担心中国报复所不敢为的。该工会将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并课税,使中国多种产业取得重要竞争优势列为首要申诉项目。 接着发生了渔船冲撞事件。中国限制稀土出口之举已违反它加入世贸组织前即已签署的相关协议,中断对日稀土出口更是对国际贸易法规更明目张胆的违背。 欧,中国官员不但不思如何妥善解决问题,而且侮辱我们的智商。他们声称,中国政府并未禁止稀土出口到日本,中国所有的出口商,有些还是外资的,纯粹是基于个人的对日情结而一致决定中止出口。 我们可从稀土事件中得到什么教训? 首先,而且最明显的是,各国必须开发中国以外的来稀土资源。美国与部分国家拥有相当可观的稀土蕴藏,然而开发这些资源及处理这些原料所需的设备并非可以一蹴而就,需要资金。一个替代方案是所谓的“都市开采”,也就是循环再利用各种报废装置中的稀土及其他原料。 其次,我很遗憾地认为,中国对前述海上冲撞事件的反应再次证明,身为举世最新经济强国的中国并不打算扛起与此地位相对应的责任。 各主要经济大国均知,它们在国际体系中拥有重要的利益,通常很不愿意诉诸经济战的手段,即使面对严重挑衅也不例外。看看美国决策者因为中国采取过度保护的汇率政策如何抓耳挠腮,不知如何是好吧。 中国却一再以具体行动证明,它随时准备挟其经贸实力解决政治争执,即使明显违反国际贸易法规也在所不惜。 合并解读稀土事件与中国在其他方面的所作所为,包括国家补贴,使中国企业获得重要合同,外国企业被迫把生产线移到中国,特别是其汇率政策,你看到的是一个不肯遵守游戏规则的流氓经济强国。问题在于:我们打算如何因应这种局面? 相关阅读 保罗·克鲁格曼:中国,日本,美国 纽约时报专栏:保罗·克鲁格曼:跟中国及其货币单挑 纽约时报:中国式脱钩 纽约时报:中美汇率僵局 金融时报:注意中国的沿海地区,而不是汇率 及 克鲁格曼的回应 紐約時報:保罗克鲁格曼:多數派之殤 金融时报 中国内部的看法 经济学人 如何阻止货币战争 时代 来自中国的真正挑战是它的人民,不是人民币 纽约时报 刘晓波和中国民主 墙内看《译者》 https://yyii.org 发送邮件到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订阅《译者》 使用Google Reader猛击 这里 订阅《译者》; 译者精华杂志版下载大全 参与《译者》的多种方式。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 CC协议2.5 您可以自由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放映、广播或通过信息网络传播,创作演绎本作品。惟须遵守下列条件: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阅读更多

纽约时报 中国为半个地球那边的救援欢呼

核心提示: 中国的救援机械何时能拯救中国矿工?这里每年有超过1,500名工人死于煤矿事故。 原文: China Cheers Rescue Halfway Around the World 来源:《纽约时报》 作者:DAVID DARBOZA 发表时间:2010年10月13日 本文参考了“时代中文”上的 “同来源译文” 校对:@xiaomi2020 上海 – 在中国,矿难习以为常,但是在周三,当智利33名矿工在经历漫长的等待后安全升井,这里也弥漫着喜庆。有这样一种感觉,中国不仅仅是施以同情,还为此施以了援手。 中国国有新闻媒体在本周早些时候报道说,本次救援工作正在由中国制造的起重机SCC4000进行。据中国媒体报道,该机械由上海三一集团制造。 但是,在知道这些细节之前,救援行动已经在中国媒体上广为报道,对救援体现的勇气的赞誉有加。 因此,北京时间周三早间,当起重机投入救援,官方新华社刊发了救援行动的照片。相关新闻开始在中国的移动网络和互联网络传播。 中国网民对这则“送温暖故事”发表了不少评论。 关延平(音),一名诗人兼博主说:“智利矿难跟我其实没有任何关系。 但因为我每天都读到有关他们的新闻报道,我现在觉得好像我的家人也被困井下。” 新华社称这次抢救行动为“一个奇迹”,《人民日报》则大肆宣传“在现场工作的一台起重机由中国制造”。 中国知道采矿的危险。 在这里,每年超过1500名工人死于煤矿事故,死亡率为世界最高。 中国的能源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煤炭 ,而矿难大多数发生在煤矿。 去年四月,中国自己的媒体播放其戏剧性的救援工作,一个中国北方的煤矿在被数百万加仑的水淹没后,约140人被困井下。 一个星期后,115人安全升井。救援工作被国家的电视等宣传机器塑造得光辉伟大。 但是,许多中国其他的救援工作往往以悲剧收场,政府偶尔还会要求推迟矿难信息的公布、让媒体噤声,也难以惩罚煤矿的监管机构。 一位童话作家郑渊洁,周三在网上说,他希望中国有一天中国制造的起重机能够救援中国的矿工。 关延平写了关于智利矿难救援的诗,结束部分是, “(智利)政府的举动让人心里很温暖 没有隐瞒不报 没有用金钱打点 没有敷衍了事 没有对矿里的责任处理从宽 没有陈词滥调自我标榜” Bao Beibei对此文有贡献 相关阅读 波士顿大图:智利铜矿救援[共49图] 外交事务:灾难政治——为何地震对民主国家伤害较小? NPR:中国和巴基斯坦的洪水:本可预防的灾难? 今日美国:新的超级大国中国想要“人定胜天” 《中国日报》讨论:环境灾难 国家地理:中国海域绿藻泛滥,死亡之域悄然成型 国家地理:中国海域绿藻泛滥,死亡之域悄然成型 伦敦书评:当十亿中国人跳起来 亚洲时报:中国最大的敌人——大自然 华盛顿邮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面临严重缺水 墙内看《译者》 https://yyii.org 发送邮件到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订阅《译者》 使用Google Reader猛击 这里 订阅《译者》; 译者精华杂志版下载大全 参与《译者》的多种方式。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 CC协议2.5 您可以自由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放映、广播或通过信息网络传播,创作演绎本作品。惟须遵守下列条件: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