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

闾丘露薇 | 当民族主义走上街头

外滩画报专栏 外滩画报专栏 ———————- 在德黑兰,愤怒的大学生,冲进了英国大使馆,抗议英国,作为美国的同盟,支持对伊朗的制裁。当然,这些年轻人更希望能够冲入美国大使馆,直接向美国提出抗议,只是,因为三十一年前的一场美国大使馆人质事件,美国和伊朗断绝了外交关系。 这让我想起了今年四月份,当我在利比亚的班加西的时候,在的黎波里,愤怒的抗议者,冲进了英国大使馆,焚烧了大楼,因为这样,英国马上驱逐了当时的利比亚政府所有在英国的外交人员。这样的行为,等于把卡扎菲和英国之间的外交渠道,彻底的切断。 在当时的的黎波里,抗议者要走上街头,如果没有得到政府的允许,几乎是不可能的。其实在01年,愤怒的利比亚抗议者,也曾经试图冲击英国大使馆,但是没有成功。当苏格兰法官就洛克比爆炸案对利比亚被告作出有罪判决,成千上万名年轻的利比亚人走上街头举行示威。 那场抗议活动,很显然是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鼓励,因为利比亚电视台当时中断了正常节目播出,转播民众的示威抗议画面。 在画面上,示威者焚烧美国国旗,并高呼反美口号。 电视台画面后来显示示威者与防暴警察发生冲突。打出的字幕说,“武装警察被迫出面干预,保护国际组织和外国大使馆免受愤怒民众的冲击”。 在电视画面上,的警察殴打和逮捕了一些示威者,在冲突中,利比亚防暴警察使用了催泪弹以及防暴警棍驱散示威者。 当时的英国驻利比亚大使馆官员告诉英国记者,大使馆没有人在事件中受伤,使馆的安全也没有受到破坏。 很显然,一切都在政府的掌控之中,一方面要让西方看到利比亚民众对于审判结果的不满,也让利比亚民众本身有了一次发泄的机会,但是同一时间,政府严格把握产生的危害程度。 但是今年的这次焚烧英国大使馆,到底是政府控制之中的,还是街 ———————-   在德黑兰,愤怒的大学生,冲进了英国大使馆,抗议英国,作为美国的同盟,支持对伊朗的制裁。当然,这些年轻人更希望能够冲入美国大使馆,直接向美国提出抗议,只是,因为三十一年前的一场美国大使馆人质事件,美国和伊朗断绝了外交关系。 之前,伊朗只是和美国为敌,但是现在却要赔上整个欧盟。 去过几次伊朗,虽然遭到美国的经济制裁,但是在当地,来自中国,欧洲的公司很多,也因为这样,不至于在经济发展上,被真正的孤立。现在,当伊朗的民族主义者,把英国当成攻击反对的目标之后,虽然欧盟还没有提出具体的制裁措施, 但可以预见,因为这一次的冲击使馆,会让西方的民众更加认为,这是一个无视国际社会规则的流氓国家,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原本支持政府继续用谈判的外交方式来和伊朗打交道的人,当中的一些,很有可能会改变看法,强硬派,就会更加强硬。 当然,我不不认为战争会成为一种可能,也不认为,制裁会有多大的效果,因为对于伊朗来说,制裁不会成为联合国所有成员的共识,另外,我也一直认为,过去这些年的经验告诉大家,制裁不一定能够产生预期的效果,相反,可能会推动被制裁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因为更容易培养受害者情绪。如果民众愿意和政府一起孤注一掷,这样的国家,更加的危险。   这让我想起了今年四月份,当我在利比亚的班加西的时候,在的黎波里,愤怒的抗议者,冲进了英国大使馆,焚烧了大楼,因为这样,英国马上驱逐了当时的利比亚政府所有在英国的外交人员。这样的行为,等于把卡扎菲和英国之间的外交渠道,彻底的切断。   在当时的的黎波里,抗议者要走上街头,如果没有得到政府的允许,几乎是不可能的。其实在01年,愤怒的利比亚抗议者,也曾经试图冲击英国大使馆,但是没有成功。当苏格兰法官就洛克比爆炸案对利比亚被告作出有罪判决,成千上万名年轻的利比亚人走上街头举行示威。   那场抗议活动,很显然是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鼓励,因为利比亚电视台当时中断了正常节目播出,转播民众的示威抗议画面。 在画面上,示威者焚烧美国国旗,并高呼反美口号。 电视台画面后来显示示威者与防暴警察发生冲突。打出的字幕说,“武装警察被迫出面干预,保护国际组织和外国大使馆免受愤怒民众的冲击”。 在电视画面上,的警察殴打和逮捕了一些示威者,在冲突中,利比亚防暴警察使用了催泪弹以及防暴警棍驱散示威者。   当时的英国驻利比亚大使馆官员告诉英国记者,大使馆没有人在事件中受伤,使馆的安全也没有受到破坏。 很显然,一切都在政府的掌控之中,一方面要让西方看到利比亚民众对于审判结果的不满,也让利比亚民众本身有了一次发泄的机会,但是同一时间,政府严格把握产生的危害程度。   之前,伊朗只是和美国为敌,但是现在却要赔上整个欧盟。 去过几次伊朗,虽然遭到美国的经济制裁,但是在当地,来自中国,欧洲的公司很多,也因为这样,不至于在经济发展上,被真正的孤立。现在,当伊朗的民族主义者,把英国当成攻击反对的目标之后,虽然欧盟还没有提出具体的制裁措施, 但可以预见,因为这一次的冲击使馆,会让西方的民众更加认为,这是一个无视国际社会规则的流氓国家,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原本支持政府继续用谈判的外交方式来和伊朗打交道的人,当中的一些,很有可能会改变看法,强硬派,就会更加强硬。 当然,我不不认为战争会成为一种可能,也不认为,制裁会有多大的效果,因为对于伊朗来说,制裁不会成为联合国所有成员的共识,另外,我也一直认为,过去这些年的经验告诉大家,制裁不一定能够产生预期的效果,相反,可能会推动被制裁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因为更容易培养受害者情绪。如果民众愿意和政府一起孤注一掷,这样的国家,更加的危险。 但是今年的这次焚烧英国大使馆,到底是政府控制之中的,还是街头示威的一种意外,只有当时的那些利比亚官员心里面才清楚。动用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利用街头运动,制造压力,往往会产生风险,那就是政府是不是有把握,掌控走上街头的人们,不要被激烈的情绪主导,产生极端的行为。   当然,很多时候,很难判断一些激烈的行为,是故意引导放纵,还是因为失去了控制。就好像这次冲入英国大使馆,有报道指,使馆外的伊朗警察,在二个小时之后才动手驱赶这些伊朗大学生,而大家都知道,伊朗政府完全有能力控制街头运动。 之前,伊朗只是和美国为敌,但是现在却要赔上整个欧盟。 去过几次伊朗,虽然遭到美国的经济制裁,但是在当地,来自中国,欧洲的公司很多,也因为这样,不至于在经济发展上,被真正的孤立。现在,当伊朗的民族主义者,把英国当成攻击反对的目标之后,虽然欧盟还没有提出具体的制裁措施, 但可以预见,因为这一次的冲击使馆,会让西方的民众更加认为,这是一个无视国际社会规则的流氓国家,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原本支持政府继续用谈判的外交方式来和伊朗打交道的人,当中的一些,很有可能会改变看法,强硬派,就会更加强硬。 当然,我不不认为战争会成为一种可能,也不认为,制裁会有多大的效果,因为对于伊朗来说,制裁不会成为联合国所有成员的共识,另外,我也一直认为,过去这些年的经验告诉大家,制裁不一定能够产生预期的效果,相反,可能会推动被制裁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因为更容易培养受害者情绪。如果民众愿意和政府一起孤注一掷,这样的国家,更加的危险。   根据国际法,冲入一个国家的使领馆,等于是侵犯了这个国家的领土主权,政府不会不明白这样的行为的后果。如果是故意纵容,只会让国际社会看到一个违背规则的政府,而如果不是,会让人担心,这个国家的政府,是不是已经失去了对国内的控制能力。1967年文革期间,红卫兵们火烧英国代办处,用中国政府四年之后的解释,是一群坏人的行为,并且向英国政府道歉,而事实是,党内的派系斗争,让当时的外交系统,处于无政府状态。不过有趣的是,不少中国的网民,对于伊朗大学生的行为相当的支持,认为他们向英美说了一个“不”字。   外滩画报专栏 ———————- 在德黑兰,愤怒的大学生,冲进了英国大使馆,抗议英国,作为美国的同盟,支持对伊朗的制裁。当然,这些年轻人更希望能够冲入美国大使馆,直接向美国提出抗议,只是,因为三十一年前的一场美国大使馆人质事件,美国和伊朗断绝了外交关系。 这让我想起了今年四月份,当我在利比亚的班加西的时候,在的黎波里,愤怒的抗议者,冲进了英国大使馆,焚烧了大楼,因为这样,英国马上驱逐了当时的利比亚政府所有在英国的外交人员。这样的行为,等于把卡扎菲和英国之间的外交渠道,彻底的切断。 在当时的的黎波里,抗议者要走上街头,如果没有得到政府的允许,几乎是不可能的。其实在01年,愤怒的利比亚抗议者,也曾经试图冲击英国大使馆,但是没有成功。当苏格兰法官就洛克比爆炸案对利比亚被告作出有罪判决,成千上万名年轻的利比亚人走上街头举行示威。 那场抗议活动,很显然是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鼓励,因为利比亚电视台当时中断了正常节目播出,转播民众的示威抗议画面。 在画面上,示威者焚烧美国国旗,并高呼反美口号。 电视台画面后来显示示威者与防暴警察发生冲突。打出的字幕说,“武装警察被迫出面干预,保护国际组织和外国大使馆免受愤怒民众的冲击”。 在电视画面上,的警察殴打和逮捕了一些示威者,在冲突中,利比亚防暴警察使用了催泪弹以及防暴警棍驱散示威者。 当时的英国驻利比亚大使馆官员告诉英国记者,大使馆没有人在事件中受伤,使馆的安全也没有受到破坏。 很显然,一切都在政府的掌控之中,一方面要让西方看到利比亚民众对于审判结果的不满,也让利比亚民众本身有了一次发泄的机会,但是同一时间,政府严格把握产生的危害程度。 但是今年的这次焚烧英国大使馆,到底是政府控制之中的,还是街 1979年的美国大使馆人质事件,那些美国人质被扣押了444天,才最终解决。那次事件,自然是在伊朗政府的支持下的行为,如果不是因为两伊战争,可能还会拖延更长的时间。而人质事件,导致美国终止从伊朗进口石油,驱逐了美国境内的一些伊朗人,冻结了大约八十亿美元的伊朗人资产。而美国前总统卡特最终没有能够连任,很多分析认为,是一位他在这次人质危机事件中的无能表现。   至于这一次。民族主义主导下的相同模式的行为,到底是为伊朗争取更多的话事权,还是授人把柄,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即便不可能导致战争,但是至少也不可能因为强硬的表现让西方有任何的退让,相反,只会让对手更加的强硬,如果之前,伊朗只是和美国为敌,但是现在却要赔上整个欧盟。 之前,伊朗只是和美国为敌,但是现在却要赔上整个欧盟。 去过几次伊朗,虽然遭到美国的经济制裁,但是在当地,来自中国,欧洲的公司很多,也因为这样,不至于在经济发展上,被真正的孤立。现在,当伊朗的民族主义者,把英国当成攻击反对的目标之后,虽然欧盟还没有提出具体的制裁措施, 但可以预见,因为这一次的冲击使馆,会让西方的民众更加认为,这是一个无视国际社会规则的流氓国家,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原本支持政府继续用谈判的外交方式来和伊朗打交道的人,当中的一些,很有可能会改变看法,强硬派,就会更加强硬。 当然,我不不认为战争会成为一种可能,也不认为,制裁会有多大的效果,因为对于伊朗来说,制裁不会成为联合国所有成员的共识,另外,我也一直认为,过去这些年的经验告诉大家,制裁不一定能够产生预期的效果,相反,可能会推动被制裁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因为更容易培养受害者情绪。如果民众愿意和政府一起孤注一掷,这样的国家,更加的危险。   去过几次伊朗,虽然遭到美国的经济制裁,但是在当地,来自中国,欧洲的公司很多,也因为这样,不至于在经济发展上,被真正的孤立。现在,当伊朗的民族主义者,把英国当成攻击反对的目标之后,虽然欧盟还没有提出具体的制裁措施, 但可以预见,因为这一次的冲击使馆,会让西方的民众更加认为,这是一个无视国际社会规则的流氓国家,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原本支持政府继续用谈判的外交方式来和伊朗打交道的人,当中的一些,很有可能会改变看法,强硬派,就会更加强硬。   当然,我不不认为战争会成为一种可能,也不认为,制裁会有多大的效果,因为对于伊朗来说,制裁不会成为联合国所有成员的共识,另外,我也一直认为,过去这些年的经验告诉大家,制裁不一定能够产生预期的效果,相反,可能会推动被制裁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因为更容易培养受害者情绪。如果民众愿意和政府一起孤注一掷,这样的国家,更加的危险。

阅读更多

财新 | 仅“单独”家庭生二胎远远不够

   【财新网】(评论 | 王丰) 全国人大、政协“两会”正在召开。值得注意的是,全国政协委员王名、刘大钧,全国人大代表纪宝成等人再次提出,要尽快终止“一胎”政策,城乡普遍放开“二胎”。这一建言,引起媒体和公众强烈关注。   作为人口学家,我认为中国应尽早开放“二胎”,以缓解即将到来的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危机。同时,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政策设想提出,中国可逐步放松生育控制,比如先从“单独”家庭(夫妇有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家庭)生二胎开始。   该方案看上去容易实施,却并不可行。中国正在面临严重的人口发展失衡,如没有生育政策的调整,这种失衡会加剧,最终会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尽快开放“二胎”生育,仅仅对“单独”家庭开放二胎,远远不够。   “单独”生二胎的设想,其调整的方向和动因,与人口学家的研究、社会公众的呼声方向一致,标志着中国社会认识人口问题的进步。但是,必须指出,中国当前需要的是立即开放“二胎”,而不是“单独”生二胎。   我的理由有四:   第一,“单独”生二胎,难以根本解决人口问题。每个家庭至少可以生两个孩子,这是人类和社会发展的常态。现行独生子女政策的核心弊病在于,一个家庭不能有两个孩子。今后,生育的政策调整,目标应是不能再造就新的独生子女。“单独”开放二胎,依然会强迫造成新的独生子女。要知道,生育是公民的权利,迟早要还给家庭和个人。   第二,“单独”生二胎,违反权利平等原则。仅对“单独”开放二胎,显然赋予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育权。在法治社会中,把生育孩子的数量与其父母的生育行为挂钩,是一种封建的做法,早已过时了。对今后打算生儿育女的夫妇而言,其父母到底生了多少孩子,绝不能作为判断其能生几个孩子的标准,更不能作为惩罚他们的手段。   第三,“单独”生二胎,对化解即将到来的老龄危机无济于事。从长远看,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所谓在“世代更替水平”上,一国人口总量会保持动态稳定。目前,中国生育率低于世代更替水平,已持续20年了。这意味着,未来中国人口老化加剧, 总人口 将持续减少,由此会对经济发展、养老金支付带来严峻挑战。   应当看到,目前每年低缓的人口增长是由于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带来的惯性使然。十多年后,这种人口增长的惯性即会转为人口负增长的惯性。现在,越来越多的夫妇自愿只生一个,甚至不要孩子。如再对非“单独”夫妇生育二胎施加限制,既对家庭和社会无益,更属不智。   第四,对中国而言,现在从“单独”生二胎起步已经太迟了。与周边国家或地区比,中国对人口形势变化的认识与反应,至少滞后了十年。韩国在生育率水平低于世代更替水平10年后,开始实行温和的、鼓励生育的政策;新加坡是在12年后推出鼓励生育的政策;台湾地区则等了15年,日本等了17年。   但是,中国生育水平低于世代更替水平已有20年之久,却仍在继续严格控制生育的政策。以目前最乐观的假设,中国即使在五年内把政策由严格控制转为鼓励生育,届时距生育水平降至更替水平之下高达25年,这与周边国家或地区相比,更是滞后了10年。   对中国决策者而言,如果人口发展的长期目标不是减少人口规模,加速人口老化,那么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从长远来讲,不会造成人口总量的增长。事实上,即使在官方政策框架下,独生子女政策也并非基本国策,只是已经和正在付出巨大代价的紧急措施。   常识告诉我们,任何紧急措施都不应变成常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既然独生子女政策应及时退出历史舞台,退出时就应该干净、彻底,不能拖泥带水。因此,开放“单独”生二胎的设想并不可行,正解是尽快取消独生子女政策,城乡普遍放开二胎。■   (作者为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特聘讲座教授) 相关新闻: 顾宝昌:“放开二胎”更待何时? 2011年03月09日 学者称放开“二胎”刻不容缓 2011年03月08日 二胎政策有望在“十二五”末期放开 2011年03月07日 一方是独生子女可生二胎 专家称五省明年搞试点 2010年10月13日 发表评论 | 查看原文 更多收获,请注册财新网 | 深入交流请登录思享家(i.caing.com) | 关注财新网微博 更多精彩内容: 财新网首页 | 金融 | 商业 | 宏观 | 政经 | 海外 | 读书 | 杂志 | 视听 | 博客 | 世博 | English 财新传媒系列刊物订阅 | 电邮订阅 | 财新全媒体 for iphone | 手机访问:http://m.caing.com

阅读更多

财新 | 【专家评论】人是生命,不是数字

  想起邻家女哈娜    【财新网】(评论 | 王丰) 读了财新《新世纪》周刊“ 邵氏‘弃儿’ ”报道,不禁让我想起我在美国邻居的中国养女——哈娜。同时,哈娜的经历也让我再次反思,在中国,个人和生命对整个社会、对整个国家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想起邻家女哈娜   哈娜与我的儿子同岁,是个湖南妹子,养父母是白人。哈娜两岁时,养父母把她从位于长沙的湖南省第一福利院收养,并带到美国生活。十多年来,我们看着这两个肤色相同,但性别、家庭、种族背景各异的孩子一起玩耍、上学、长大。现在,她/他们都已是大学生了。   与我同街的另一家邻居,也收养了两个来自中国的孩子,我所在大学系里两个美国同事先后从中国收养了三个女孩,我的老师和其他朋友也从中国收养了自己的女儿。过去二十年间,像哈娜这样因计划生育被“遗弃”、后又被美国夫妇收养的女孩已超过五万人。   看到邵氏“弃儿”的报道,由于同样是在湖南,震惊之余,我不禁想到,哈娜会不会也是“被”变成“弃儿”的?哈娜的父母如果读到这个报道,会怎么想?   或许,他们会想:难道自己辛辛苦苦收养并抚养成人的孩子,却有可能是中国基层官员从老百姓家中抢来的吗?如果是那样,自己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是否有义务帮助收养的孩子找到亲身父母?而如果这样做,会不会“失去”自己的孩子?   应该说,在中国内地,与计划生育相关的恶性事件早已不是新闻。此前,各种血雨腥风的口号都为人们熟知。这些年来,随着中国的进步,拆房、绑人的事件越来越少了,但以收社会抚养费为名,侵犯公民人身和财产权又成了新的恶之渊薮。   湖南邵阳十多家人的子女被乡镇计划生育干部强行抢走,被当做“弃儿”,经由当地社会福利院卖到国外,已经是几年前的事了。这些亲身骨肉被夺走的家人为此呼吁上访,也不是昨天的事,只是现在被财新《新世纪》周刊报道出来,才终于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   或许,对邵氏“弃儿”的调查,有可能不了了之(此地有过一夜就做出调查报告的先例),也可能最后找几个基层官员问罪。因为此事与计划生育有关,邵氏“弃儿”也使人重新审视造成这种恶性事件的政策因素。   然而我们不能不去看看该事件更广泛的社会基础。邵氏“弃儿”惨剧的真正社会原因,绝不单单是因为有一些人坏,坏人总是有的;甚至也不是因为一项过激的政策,过激的政策中国历史上不少,但多已被放弃与修改。 人,不是冰冷的数字   人,不是冰冷的数字   为什么控制生育的政策可以造成这么多惨剧?为什么这项政策迟迟不被取消?这是因为,中国有一个强大的支持生育控制的社会认识基础。   在这个认识下,人被看成是一个个冰冷的、可以计划调节的数,而不是有血有肉有亲人的生命。这就如同是战场上要杀敌人,首先要把对手魔鬼化,即把敌人不认为是人。这样出手就不难了,至少没有心理障碍。   数十年前,出于对当时中国人口急剧增长的担心,一系列为配合控制人口的社会认识应运而生并广泛传播。其中就包括一些现在看来明显过时的说法,如中国人天生愚昧,只会生孩子;中国的资源与粮食供应只能支持七亿人口。同时,也包括一些事后被证伪的结论,如靠控制人口而不是改进技术与制度来解决环境污染,通过控制人口而不是发展经济来保障就业等。   归纳起来,这些宣传造成了一套根深蒂固的社会认识,即人口是个数,是分母。同时这个分母越小越好。过去若干年,由于对人均 GDP 的崇拜与追求,“人口分母论”更是得以发扬光大。支撑“人口分母论”的逻辑就是,为了集体、为了社会、为了未来,现在的个人和家庭必须做出牺牲。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几乎所有的政策都曾有重大调整和改变,唯一的例外就是“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的生育控制政策。尽管1980年“一胎政策”执行之初,官方就明确承诺:“到三十年以后,目前特别紧张的人口增长问题就可以缓和,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但是,截至目前,有关部门还在强调,要坚持现行政策不变。   生育政策调整左顾右盼,迟迟不能起步,主要还是因为对人口增长的担心,出于对社会、国家等宏大目标而不是对家庭、个人的考虑。 三十多年来,中国和世界的人口和经济发展都经历了历史性变化,唯独中国对控制生育政策的科学性和后果缺乏反省。   数十年来,正是由于人们对中国人口太多、资源太紧张、必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等先入为主、深信不疑,继续把社会、国家与集体的目标凌驾于家庭和个人之上,坚信牺牲是必要的,才奠定了邵氏“弃儿”及以往无数次恶性事件的强大社会基础。   正因为这样,中国农村才会有层出不穷的恶性事件与骇人听闻的标语口号,才会有广西博白穿着迷彩服的队伍去挨家挨户拆房收抚养费,才会有浙江温州女计生局长敢把罚款对象当做“砧板上的肉”,恣意处置。   正因为这样,湖南邵阳隆回县才会出动230名干部,到一个 总人口 只有七万人,2000年人口普查时妇女平均预期子女数仅为1.5的的高坪镇去“狠抓”计划生育工作。也正因为这样,这些被从亲人手中抢走的婴儿才会被统一冠以“邵“姓。   正因为这样,当中国“十五”、“十一五”期间人口实际增长数都低于人口计生委当初规划目标各50%,累计误差高达四千万人时,当中国人口峰值目标从16亿下调到15亿,甚至还会继续下调时,当中国生育率连续二十年低于每对夫妇生育2.1个孩子的世代更替水平时,有关人士还在强调“稳定”低生育率,难以容忍邵阳出生的那几个孩子。   在湖南邵阳等计生官员眼中,这些所谓“弃儿”和他们的亲属并不是活生生的人,只是被当成为了完成国家政策或人口计划的数。具体来说,被当成 人口数 了。当政府仅仅把人口看成一个数,并作为政绩考核时,所有的过激行为、对生命的践踏就得到了容忍与宽恕。 每个人都应自省   每个人都应自省   必须指出,邵氏“弃儿”是计划生育的悲剧,更是对人的生命蔑视与权利践踏的悲剧。问责绝不能止于基层计生干部、地方政府官员,也不能仅仅归因于过时的独生子女政策。相反,我们所有的人,所有相信人口只是个数字而非生命的人都应该反躬自省。正是由于把人视为冰冷的数字、视为简单的分母,这个悲剧才发生了。   邵氏“弃儿”与目前人们高度关注的食品安全、建筑安全、拐卖儿童等事件似不相关,但确有共通之处,即都触犯了人在社会中生活的道德底线。然而,当由政府强力推行的一项基本政策可以不把人当人,只当成数时,尊重人生的社会道德底线从何谈起?谁会愿意生活在一个对生命蔑视、漠视,而不是敬畏、珍惜的社会中?如果要保持对生命的敬畏与珍惜,是否就应该从一个生命降临时甚至形成时便开始?   中国社会近几十年来诸多惨痛的悲剧,无一例外均是源于以集体与社会的名义牺牲个人与家庭。导致数千万人死亡的“大跃进”运动,造成无数死伤与社会分裂的“文化大革命”,都是在此名义下进行的。个人和家庭被撕裂了、被牺牲了,而社会和国家又得到了什么呢?   不久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再一次确认,中国人口增长已经十分缓慢,人口老龄化早已加速发展。据普查数据估算,全国中年夫妇中,有40%只有一个子女,而城市中年夫妇中,高达70%的只有一个子女。   然而,就在这种人口形势下,在讨论调整生育政策时,有些人还在担心所谓人口出生率的反弹与生育高峰,而很少考虑继现行政策又会造成多少个独生子女家庭。这种把人口当成是简单的数,而不是一个个具体的家庭和个人的社会认识,仍在阻碍生育政策的调整。   或许,只要主流认识依然把人口当成数,而不是一个个具体的生命,类似邵氏“弃儿”的事件就不会绝迹,因为它的社会认识基础还在。只要政策制定者的目标不是家庭和个人福利,仍是着眼于控制人口总数和所谓国家或社会利益,中国的生育政策就很难调整。   11年前,我和儿子与哈娜一家专门去了一趟长沙,去回访哈娜被收养的那家福利院。哈娜的家长感谢福利院给了他们收养抚育哈娜的机会。而我们与周围的人则经常感叹哈娜的幸福与哈娜父母的爱心,敬佩哈娜父母对生命的珍惜与培育。   我诚心地希望,哈娜是被她父母因超生或其他原因而遗弃,而不是被计生干部抢来的“弃儿”。否则,她本来就不幸的生命开端就变得更不幸,更复杂,而她已经很幸福欢快的青年生活又会被罩上一层无法抹去的阴云。但愿是我多虑了。■   作者为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特聘讲座教授 2   相关专题: “一胎政策”得失辨 发表评论 | 查看原文 更多收获,请注册财新网 | 深入交流请登录思享家(i.caing.com) | 关注财新网微博 更多精彩内容: 财新网首页 | 金融 | 商业 | 宏观 | 政经 | 海外 | 读书 | 杂志 | 视听 | 博客 | 世博 | English 财新传媒系列刊物订阅 | 电邮订阅 | 财新全媒体 for iphone | 手机访问:http://m.caing.com

阅读更多

鲍盛刚:中国制造将何去何从?

  中国制造是中国崛起的基础,没有中国制造,就没有中国崛起。中国制造奠定了中国在世界产业分工体系中世界工厂的地位,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资本投资大国,世界最大的加工生产基地,最大的出口国,最大的外汇储备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目前由于欧美债务危机,全球需求的下降,以及中国自身内部制造成本的上升,中国制造正面临困境,那么如果没有中国制造,中国崛起还能够持续吗?   中国制造的基础:中国制造是经济全球化时代产业分工的结果,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跨国公司作为全球经济活动的主体,它们超越国界,对全球资源加以整合配置以求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和利润的最大化,U型曲线产业分工结构正是这种配置的结果,即研发,营销在欧美,主要由跨国公司掌控,生产加工在发展中国家,目前主要在中国。首先,1978年以来中国已获得了5000亿美元的外来投资,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世界投资中心。其次,大量外资的涌入使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平均增长率达到9.5%以上,是美国经济增长率的3倍。其三,资本和技术的引入,使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和全球最大的贸易出口国。其四,作为最大出口国,中国又成为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外汇储备目前已达到3万亿美元。其五,作为世界工厂,中国自然又成为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中国近10年能源消耗增幅年平均8.9%。其六,大量跨国公司的迁入,中国政府财税收入达到世界第二。目前,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且根据预测中国GDP总额将于2019年超越美国。   中国制造的状况:中国制造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没有自己的全球销售网络和市场,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属于廉价的代工和加工生产基地。首先,中国制造是建立在廉价劳动力的基础上,这是为什么中国已是世界第二,但是中国人均GDP只有3800多美元,居世界100位以后,大约还有1.5亿的贫困人口,因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获益最多的是欧美跨国公司。其次,中国制造业处于低端加工生产,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都由跨国公司主导或有外资背景,在中国已开放的产业中,每个产业排名前5位的企业几乎都有外资控制,在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其三,尽管中国出口总量很大,但60%为跨国公司主导,目前中国商品贸易一半以上,高科技产品出口85%由外资完成,跨国公司只是把中国作为廉价的生产基地,绝大部分产品最终市场是在欧美发达国家,而中国制造的目的只是代为加工,然后出口。所以导致中国只生产,不消费,只出口,不进口的状况。其四,中国制造导致能源巨大消耗和环境污染,因为跨国公司把那些不能在本国生产的产品,拿到中国来生产,然后再销往本土和世界其它国家。总的来讲,中国制造受制于全球分工体系,没有自己的独立性,中国制造实际是为美国和西方跨国公司打工,其状况是,一是劳动力被剥削;二是能源遭到空前透支消耗;三是环境被极大的污染。西方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因此也是最大的赢家,它们把资本和技术转移到中国,把生产和加工放到中国,目的不是为了帮助中国发展,而是为了利润的最大化。   中国制造的困境:一方面,中国无技术工业化经济发展模式已到尽头,首先作为这一发展模式的基础廉价劳动力,由于工资的提高,人口红利的趋于用尽,以及中国人口老化的趋势,致使中国制造成本的提高,中国廉价劳动力时代正在走向结束,这已导致许多公司向中国中西部转移,有的已经转出中国。其次,金融危机导致全球需求下降,再加上由于金融危机,美国和西方国家退回贸易保护主义,限制和提高中国出口门槛,导致以外需为主要基础的中国制造面临难以为继的压力。最后,中国制造企业主要是中小民营企业在国内的生存环境也面临恶化。中国崛起基础是中国制造,中国制造的主体主要是中国的中小民营企业,但中国的民营企业大多是从原国有企业转制而来,它们不仅先天不足,而且后天营养不良,大多为劳动力密集型附加值较低的代工企业。目前它们正面临贷款难,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价格上涨,以及不完全竞争规则的影响,生存岌岌可危。另一方面,中国制造的困境来源于自身转型的缓慢和乏力,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将依赖于中国的转型,中国不可能一直为别人打工,中国制造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自己的市场,自己的驱动力,但是知易行难。   中国制造将依然是中国崛起的基础,没有中国制造,中国崛起就将面临衰退,制造能够促进就业,增加出口,带来外汇。而目前中国制造正处于两种发展模式的转换中,持续近30年的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国制造模式正趋于耗尽,而以内需为导向的中国制造模式尚未形成,好在中国还有中西部,中西部的发展将使中国制造至少再持续10年,同时也将使中国至少再有10年时间加速自己发展模式的转型,当然转型成功越早越好,否则没有中国制造,中国崛起显然是不能持续的。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