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的维基百科权威替代“柏拉图”
在Google上搜索“量子计算”,结果列出的第一条来自维基百科,第二条便是“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维基百科是任何人都可编辑,但“柏拉图”有着严格的编辑审议制度,它可能不是十分吸引人,但对学术界的新人来说,这是一个宝库。
阅读更多发布者图样图森破 | 9 月 8, 2010
在Google上搜索“量子计算”,结果列出的第一条来自维基百科,第二条便是“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维基百科是任何人都可编辑,但“柏拉图”有着严格的编辑审议制度,它可能不是十分吸引人,但对学术界的新人来说,这是一个宝库。
阅读更多发布者CDT aggregator | 7 月 8, 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互联网进行网络内容审查,这是一种政府行政行为。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实施网络内容审查的范围、力度和标准有别于绝大多数国家,引起争议并有一些负面评价。
阅读更多发布者CDT aggregator | 5 月 16, 2010
罗伯特议事规则是英美议会所采用的议事表决规则,前两天刚好听了一个关于他的演讲介绍,我觉得或许维基社群可 以有所借鉴。兹列一些要点如下(不知道是否能完全适用于网络社区?
发布者CDTimes | 5 月 4, 2010
“公地悲剧”(Tragedy of the commons)是一种涉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Common good)对资源分配有所冲突的社会陷阱(Social trap)。这个字起源于威廉·佛司特·洛伊(William Forster Lloyd)在1833年讨论人口的著作中所使用的比喻[1]。1968年时,加勒特·哈丁(Garret Hardin)在期刊《科学》将这个概念加以发表、延伸,称为〈公地悲剧〉(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2]。而这个理论本身就如亚里斯多德所言:“那由最大人数所共享的事物,却只得到最少的照顾”[3]。
这样的比喻宣示著有限的资源注定因自由进用和不受限的要求而被过度剥削。这样的情况之所以会发生源自于每一个个体都企求扩大自身可使用的资源,然而资源耗损的代价却转嫁所有可使用资源的人们。(可使用资源的群体数目可能远大于夺取资源的数目)
发布者CDT aggregator | 4 月 25, 2010
维基百科上对我的管理员罢免投票真的是如火如荼,政治抹黑+站外拉票+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不熟悉维基方针的部分用户+傀儡构成了一个蔚为壮观的盛大场面。这再一次证明了政治正确是一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