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瘾

北大否认排查网络成瘾学生称只是学术研究|北大|网瘾|研究

  新华社北京5月16日专电(记者李江涛)近日,关于“北京大学排查网络成瘾学生”的报道受到众多网民的关注,不少人对北大的做法提出质疑。北大校方回应称,学校并未排查网络成瘾学生,只是开展一个学术性研究项目。   有报道称,北大排查“网络成瘾”学生且要求院系上报名单   15日有媒体报道称:近日,北大很多学生干部和辅导员收到一封邮件,邮件中提到“网络与大学生健康成长”项目,要求他们对网络成瘾的同学进行排查,还要求各院系按照排查名额上报名单。   报道迅速引起众多网民的关注和跟帖,不少人提出质疑:北大此举是否有强制之嫌?网民“刘兴伟”说,正是因为管制思维的作怪,才会出现“帮助”学生还要派发名额的咄咄怪事。或许,在一些以管制为思维方式的地方,派发名额是见怪不怪的,但是,当这一切发生在以“兼容并蓄”为优良传统的北大里,就显得分外刺眼了。   一些北大学生也对此事表示疑惑。“学校此举出发点是好的,也是为了学生前途着想,同学中确实有人因为沉迷网络而多门考试挂科,不能毕业,”中文系学生小王说,“但是强制要求上报名单并组班教学,还是让人觉得不太合适。”另一位北大学生小李则问道:“网瘾的定义在社会上尚无定论,学生干部怎么做排查?又怎么能做到必须提交一到两个人的名单?”   北大校方:学校并未排查网络成瘾学生,只是一个研究项目   北大学生工作部有关负责人16日告诉“中国网事”记者,有关媒体的报道并不准确,学校并未排查网络成瘾学生,这只是北大教育学院教师开展的以“网络与大学生健康成长”为主题的学术性研究项目。   “网络与大学生健康成长”课题组当日通过北大新闻网发表声明。声明说,该课题是“网络与青少年发展”系列学术性研究项目的一部分,力图在以往的“网上学习平台设计”“多媒体教学资源设计”“青少年网络生活调查”等课题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网络行为和网络心理进行实证研究,寻找导致网络沉溺行为的关键因素,进而通过创新使用网络的课程方案,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课题的研究成果不包括任何政策建议的内容。   声明表示,课题研究拟开设《网络生活与创新》选修课程并给予学分;同时通过小组活动、参观考察、素质拓展等形式,帮助选修课程的同学健康地创新使用网络,并由课题组的教师提供时间管理、人际交往、学业困惑等方面的专业指导。   此外,为保证学员主动参与从而取得预期的课程效果,课题组希望学员自愿参加该课程,不存在强制性要求。   声明强调,在招募学员的过程中,课题组期望部分辅导员能够帮助推荐自愿参加该项目的同学。但同学是否愿意参加,由辅导员与同学本人沟通确定。   专家:“网络成瘾”尚无公认标准,多数“网瘾学生”需要综合治疗   什么是“网络成瘾”?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许燕说,“网络成瘾综合征”是对网络的一种过度依赖,表现为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网上操作时间超过一般的限度,以此来获得心理满足。当网络依赖失控、对人产生负面影响的时候,我们就把它当作心理上的一种障碍来看待。   清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李焰告诉记者,对于“网络成瘾”的判断,目前心理学界尚无公认的统一标准。实际生活中,很少有真正意义上、极端的“网络成瘾者”,大多数人不是真正的“网络成瘾者”。与那些极少数不喜欢与人交往、只喜欢人机对话的人不同,大部分所谓的“网络成瘾者”,只是通过沉迷网络达到逃避现实、寻找满足感等目的。   “从我们接触的大学生实例来看,‘网络成瘾’只是表面问题,更重要的是深层次的问题,”李焰说,“因此,对待‘网瘾学生’,我们不会简单地‘贴标签’,而会综合各方面来看,包括学习是否困难、人际关系是否有问题等。我们会开一些相关内容的选修课,让学生自愿选择,也会有院系老师主动去问学生是否需要帮助,但前提都是学生自愿参与。”(完)

阅读更多

雄文:《网瘾战争》是在境外敌对势力支持下制作的

这篇文章,值五块.嗯哼. 玩聚SR还知道: 还有 雨声渐弱 , 骨头 , 神经崩溃 , 推荐, 查看全部 13 个推荐 喷嚏网—-阅读、发现和分享:8小时外的健康生活! 之 [铂程斋] 发表于2010-02-10 14:24:42 近日,一部名为《看你妹之网瘾战争》(以下简称为网瘾战争)的《魔兽世界》长篇视频以燎原之势迅速传遍了整个网络。与一般的网络游戏视频不同,这部长达64分钟且制作精良的所谓游戏电影并未将视角聚焦于游戏本身,而是集中渲染了2009年度中国大陆的各类负面新闻,并试图将矛头指向政府机构。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该片的制作很可能经由境外势力授意。   一、   网瘾战争,谁与谁的战斗? 视频《网瘾战争》的标题冠以战争之名,其用意就在于凸显对立的双方。从表面上看,视频中“战争”的参与者分别是《魔兽世界》的普通游戏玩家与以开办网瘾中心闻名的杨永信。然而从深层次来看,争战双方的身份实则另有深意。 《网瘾战争》中杨永信一方则被刻画为鱼肉百姓、独裁暴政的形象,片中别有意味地强调杨永信曾领取过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而在影片结局杨永信被《魔兽世界》玩家击败后为又刻意安排台词道:“我背后的力量,轻而易举就能把你们所有玩家的声音淹没。”这种前后关联手法的唯一目的就是引导普通观众将所谓杨永信“背后的力量”与发布特殊津贴的国家政府机关等同起来。 同时在片中被列为反面角色的还有我国的文化局和新闻出版总署。片中分别将其丑化为“萌化大神”和“版书大神”这两个类似于黑社会大佬的形象。情节上则直接讽刺文化局和新闻出版总署平日里勾心斗角,面对群众时又狼狈为奸。 反观片中《魔兽世界》的游戏玩家,他们被打上了“自由”、“民权”、“弱势群体”等标签。作为影片中正面角色的《魔兽世界》游戏玩家群体“骷髅党”被描写为为中国网络反抗暴政和不公的自由民权斗士代表。作者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表示:“这个影片,让不懂游戏的人流泪,是因为大家的互联网处境都一样。”他试图将认同者的范围从《魔兽世界》的游戏玩家扩张至整个互联网上的所有网民。 以上证据都指向了同一个事实,即视频作者试图将《网瘾战争》刻画为全体网民、自由民权斗士与中国政府之间的战争。   二、 理性批判还是 恶意煽动? 《网瘾战争》这部《魔兽世界》的相关视频却几乎没有涉及到游戏本身的故事背景和世界观,反之加入了大量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讽刺。那么这究竟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是理性批判还是恶意煽动呢? 此片参杂了70码、钓鱼执法、南京的彭宇案、临时性即意犯罪、华南虎照片事件等社会内容,以上均涉及法院、警署、林业厅等政府机构,显然经过精心编排,矛头直接指向政府国家机关。然而视频中并没有任何一处表现出对于这些事件的理性思考或是诚挚建议,可见编排此类事件并非出于社会责任感,而仅仅是通过公共事件引起观看者的共鸣。其效果就是渲染对政府的不信任情绪。 事实上,影片中存在多处此类不负责任的所谓批判。最为令人失望的是,这些质疑并没有转化为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其作用全然在于为影片高潮部分煽风点火。 《网瘾战争》的高潮处由一段主人公独白和 煽动观众举手这两部分组成: 在独白部分,影片采用了和纳粹及***功相似的宣传手法。通过情感充沛、歇斯底里式的呐喊,再一次泣诉了在国内生活现状的凄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之前描写社会事件的铺垫相互呼应。该段落纯粹以抒情说服观众,麻痹观众思考。正常情况下,任何一款游戏在任何一个国家上市,既需要符合发行公司的商业利益,更需要符合该国的相关法律。而独白中则仅仅因为 国内《魔兽世界》的版本与海外不同,便斥之为扭曲,上纲上线为落后于世界上的其他民族,不顾世界上大量国家甚至日本等发达国家均从未引进过《魔兽世界》的事实,将简单的电子游戏问题夸张为政治民生问题。同时独白竭力渲染除国内不及国外、千辛万苦也要去欧美台湾的情绪。 而煽动观众举手的部分,则是由一段无声的字幕引出。这段字幕的文字部分改编自犹太人屠杀纪念碑,自比被纳粹德国屠戮的犹太人,进一步加强观众的怜悯之情。这一无声片段强化了压抑感,为观众之后举手作为宣泄的时刻留下了空间。高潮部分的最后一刻片中主角以集结众力的形式,号召所有观众举手赞同《网瘾战争》的意识形态,引导观众在狂热的情绪下听命于视频。普通观众很容易误解这种被控制的行为完全出于自愿,最后应和着 “我们是魔兽玩家!”的煽动性词句完成了身份认同的全面转化,彻底被剥夺了思考的权利。其整个高潮部分的煽动方式相当成熟老练。 视频发布后,还有为数不少的网民表示几乎每天都会看一遍这段超过1小时的视频,并深深为其感动和流泪。其煽动性接近宗教信仰,很多观众在观看高潮部分都会对其中不合理的语句熟视无睹,少部分认识到其煽动性的观众则遭受了来自网络的恶语相向。 由此可见,《网瘾战争》这一视频拥有极强的煽动性,据悉有大量观众按照视频所言举起手臂,以示赞同。如果有后继视频煽动观众游行示威及进行其他更为过激的活动,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谁才是真正的幕后推动者? 视频作者在与记者闾丘露薇对谈中透露,这一视频耗时3个月,超过100人以上参与了视频的制作。该数字远远超过了常见游戏视频的制作时限和人数上限,几乎与商业用途的宣传片、纪录片无异。很难想象一个自发的玩家团体在没有任何组织机构的支持下,可以自发地完成这样一部效果出众的游戏视频。 除此之外,《网瘾战争》的制作立场存在一个疑点。与片中宣扬自己代表劳苦大众的姿态不同,影片制作者似乎对中国的现状不甚明了。在其煽动部分的高潮处出现了“打开那扇月租2000块的房门”等词句,须知即便是在京沪等大城市,2000元/月的月租房对于一般白领而言也是相当高昂的价格,而这一价位所对应的住宅一般都是较为高档的公寓,与后文对应的“住着连体排屋”断然对不上号。这显示出视频作者对中国大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并不如其所伪装得如此清楚,而是以更发达地区居民的视角地肆意编造事实。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该视频一经推出,台湾的《工商时报》、《中国时报》争相对其进行了详细报道,在报道中均对该视频的主要观点做出了肯定和赞扬。同时,如果仔细查看该片的制作名单,可以发现大量参与人员均来自于《魔兽世界》的台湾服务器。而影片的图像素材也大多录制于 《魔兽世界》的台湾版本。这些信息无疑都暗示着该片的制作背景。 《网瘾战争》的高潮处特别提到即使被称之为“大陆蝗虫”,也要克服极大的阻碍下在“台服”(即《魔兽世界》台湾服务器)进行游戏。作者接受采访时表明“大部分热爱这个游戏的人,都早已离开了自己国家的服务器……但我们依然不愿意在自己的国家的服务器来玩”,还称“这并不是玩家的问题。” 上述证据均显示 《网瘾战争》很可能是在境外势力的扶持下制作的,而由影片的实际内容进行判断,这一势力最大的可能莫过于台独分裂分子。   四、 境外敌对势力新手段 如果这一次 《网瘾战争》确实是由台独分裂分子利用少数大陆魔兽玩家制作的糖衣炮弹,那有必要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因为该片的诞生蕴含着网络台独分子分裂手段的两大新变化。 第一个新变化是宣传途径的变更。台独分裂势力首次通过大陆网络游戏进行台独思想的宣传。他们通过网络游戏这一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娱乐平台散播其思想价值,计划实现分裂祖国的阴谋。而 《网瘾战争》则是这一新渠道的试行。事实表明,此次《网瘾战争》达到了病毒式的传播速度。 第二个新变化是宣传重点的改变。原本台独分子的主要意图在于分裂台湾与中国大陆,其宣传着眼点也着重与此。幸运的是,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在反国家分裂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民众对于对于台独的危害有着清醒的认识,均深刻认同台湾是我国不可分裂的一部分。于是台独分子曲线救国,试图首先宣传分裂主义,继而宣传台独。 此次《网瘾战争》正是这一思路下的新产物。互联网在早期常被认为是一块独立的国度,不少网民并不适应网络由政府监管和保护。因此台独分子尝试分裂互联网社会与现实社会,以此实现宣扬分裂主义的野心。 《网瘾战争》在片中多次提到了归属感和精神家园等字样,误导网民将网络视为一块独立中国政府的自留地,而号召将政府为保护互联网健康有序而做出监管努力视为粗暴的干涉。在大陆服务器尚在正常运行之时,宣传“你们已经让我只能暂住在自己的国家。难道我们精神上的家园,连在自己的国家暂住都不行吗?”而片尾“我们是魔兽玩家!”的煽动呐喊则试图让观众产生世界上只存在“魔兽玩家”和“非魔兽玩家”分野的错觉,如此一来就提供了《魔兽世界》玩家放弃祖国转投台湾的理由。这一视频恶意引导观众忽视了自己首先是“中国人”的身份,而把“魔兽玩家”的身份作为首位,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来源: summer0786的博客 原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fadd530100h1vq.html?tj=1 用手机上 喷嚏网 :m.dapenti.com        每周精华尽在【 喷嚏周刊 】 玩聚SR 是一个追踪各种社会化媒体,实时发现IT人都在分享和推荐什么的工具。 手机请登录 移动版 。

阅读更多

李敖承认其子因网瘾被北大会商是玩笑

昨天有新闻说,李敖四月一日在暨南大学发表演讲时称,其子李戡因网瘾被北大会商。这条消息迅速被北大予以否认,而李敖承认这是一句玩笑话。 他解释说,当时记者问到北大将学生列入“会商名单“的10条标准,他担心:“我儿子如果一条都没有,会被人说成是因为李敖的儿子而耍特权,因此自己开玩笑主动自首称儿子上网成性,没想到被当成新闻,引起风波。”李戡则在他的新浪微博上说,“演讲中的玩笑话,竟被没幽默感的记者当成头条新闻,难道愚人节来听讲的是愚记者?”

阅读更多

李敖之子因网瘾被北大会商

《广州日报》报导,承认翻墙访问Facebook的李敖之子、北大经济学院学生李戡上了北大的“会商名单”。北大此前曾宣布从五月起对学业困难、思想偏激、心理脆弱、经济贫困、学籍异动、生活独立、网络成瘾、就业困难、罹患重大疾病、受到违纪处分等十类学生进行会商,李戡上榜的原因是“上网成性”。

阅读更多

都是戒网瘾正邪大不同

如果说,广西资源县网瘾少年邓森山之死,掀开了网瘾“戒治”市场的黑幕,让大伙体味到敛财者毫无人性的野蛮、暴力和血腥。那么山东临沂精神病院副院长、副主任医生杨永信,则披着医疗的外衣,非法使用“电休克”疗法,昭彰的劣迹,则将毫无规范和监管的网瘾“戒治”行业的贪婪和邪恶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有报道称杨永信主持的网瘾“戒治”机构,已牟取暴利超过8千万元,并推测出这已经是一个产值高达数十亿的行业。在该机构一张该名为“点现钱”的表格上,罗列了70个罚款的荒唐理由,包括“吃巧克力”、“住院不安心”、“不理解结对子”等,由此即可见其置医德和天良于不顾,一味捞钱的疯狂行状。 与南宁起航拯救营偷偷摸摸非法办学不同,杨永信披着合法的外衣,带着专业的面具、罩着“感动山东健康卫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的光环。此人面对摄像镜头和记者尖锐的追问,一脸永恒的干笑,言辞闪烁。巧言令色,透着一种异样的沉迷和自负的狂信,让人看后浑身发瘆,厌恶之感挥之不去。而其洋洋自得接受“盟员”及其家长泪流满面、磕头如捣蒜膜拜的情节,则让人感到恐惧——正如有人所言,联想到他用电击强制驯服控制“网瘾患者”镜头,以“唤回迷途的羔羊”自诩为牧师甚至上帝,即可以指控他就是一个精神绑架者,一个小规模的邪教教主。 现在,“网瘾”市场的无序、混乱和丑陋,进入了公视野。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已然是杨永信之流注定的结局。只是,倘若科学不彰、规范不当,监管不力。这一拨假治疗戒断网瘾之名,乘火打劫,蛊惑家长,戕害未成年人的骗子奸商的覆灭,并不能解决让许多家庭一筹莫展的网瘾之疾患。也难保没有杨永信第二,仍可以轻易凭《跪羊图》“报答父母恩”这类只讲孝道,不讲人道煽情方式忽悠家长上当。 互联网是新事物,由此产生的“网瘾”疾患,在世界各国都是一个全新的问题,其诊断和治疗,都在摸索之中。但是,这不能成为对网瘾患者特别是未成年人肆意妄为的理由。有人从网上发现美国一家网瘾戒治中心,其网瘾定义源自中国,但其疗法却与杨永信之流截然不同:他们称之为康复,其中一项措施是让患者照顾小动物——很遗憾,我们有智慧,可以输出诊断标准,却因不懂得尊重患者的人权,没能出口疗法。 南周插座

阅读更多
  • 1
  • ……
  • 3
  • 4
  • 5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