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工

译者:纽约时报:现代科技辅助了中国工人运动

位于中国广东中山的本田制锁公司的工人们在上周的罢工期间用手机拍摄照片。许多照片被贴到了互联网上。 中国广东省中山市 ——这是一场经中国政府同意的由短信及视频上传所武装起来的工人反抗运动。 周三,电脑屏幕显示出贴在网上的照片,由 本田制锁公司工人们在罢工期间拍摄 。 参 加罢工的本田汽车配件企业——本田制锁公司(Honda Lock)的1,700名工人大多是仅为中学学历的贫困民工。但他们对科技的娴熟程度着实令人惊叹。 上周,罢工刚开始几小时之后,罢工工人就开始将罢工的详细情况张贴到互联网上,不仅在他们内部传递消息,而且也传递给了中国其他地方同样对工作条件感到不安的罢工中的工人。 他们连续不停地发送手机短信,呼吁工友抵制来自工厂老板的压力。他们登录到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主管主办的中国工会网 workercn.cn (简称“中工网”), 这个网站正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数码信息中心。配备上台式计算机,他们将本田制锁公司保安人员殴打工人的视频上传到了互联网上。 本田制锁公司一位20岁的工人说:“我们用手机将罢工情况录了像,并决定把这些视频贴到网上,好让大家知道我们所遭受的有多么不公平。”他因为害怕报复威胁而要求匿名。 这些工人们在中山这个南方城市打工、对现状有所不满,他们从早些时候在本田其他工厂的罢工中,从颇具互联网意识的工友们的行动中得到了启发,先前的罢工工友们在五月中旬创立了网络论坛,并在互联网公告网站上发帖留言,讨论他们自己与日本汽车制造商本田汽车公司之间的斗争,斗争主题是工资及工作环境等。 但他们也利用了覆盖面更为广泛的通信网络——手机无线通讯,通过这一网络,中国各地的工 人阶级可以传递不满、讨论对策。一些罢工领袖目前表示,他们花了很多时间在网上熟读一切和《中国劳动法》有关的资料。 中国新兴的劳工运动成员们使用手机和键盘,在他们称为的一场战争中对抗贪婪的公司及其利益同盟——地方政府,努力建立广泛的支持。到目前为止,他们似乎在智斗官方检查系统中小胜。 若非中国政府在过去十年中做出的齐心努力,这一切就不太可能了。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政府通过降低中国手机和互联网服务的费用,努力缩小数字鸿沟 (译注:digital divide,又称信息鸿沟),这项现代化运动已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网民人数最多的国家(达到4亿),即使穷人中最穷苦的人也能上网倾诉打工中的不满。 《互联网在中国的力量:网上公民行动主义》一书的作者、美国纽约巴纳德学院(Barnard College)教授杨国斌(Guobin Yang)说:“人们未曾注意到这点——民工可以利用这些高科技组织起来。” “通常我们认为这些东西都是由中产阶级青年及知识分子所使用的,”杨教授说。 分析人士表示,网络以及数码设备已成为时下社会变革的传播媒介,使用它们的方式类似于在1989年的北京发生的支持民主的抗议活动中打字机和油印机的作用,那时它们是受青 睐的媒体——那场抗议以政府在1989年6月的天安门广场镇压而告终,镇压导致了数百人死亡。 现在,事实上,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如果这些罢工运动的发展对已确立的社会秩序形成巨大威胁的话,政府是否会以及何时会压制这些劳工运动。目前, 政府已开始严厉打击一些与罢工相关的网站,删除了许多有关罢工的博客文章。 由于即时信息服务平台QQ可通过网络或手机使用,在年轻人中颇为流行,或许成为罢工领导 人早期倾向使用的通讯网络。但据罢工领导人表示,本田制锁公司的高层及政府安保人员很快就秘密潜入这个网络,迫使一些罢工组织者转移到其他网站。 “我们不再使用 QQ了,”这里的一位罢工领导人说。“一些公司间谍混了进来,所以我们现在更多使用手机。” 分析人士表示,他们应变颇为聪明。 “QQ 没有提供防中国当局窃听的保护,他们也可能停止使用QQ,”中国网络问题专家、普林斯顿大学信息技术政策中心(Center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olicy)研究员麦康瑞(Rebecca MacKinnon)说,“QQ并不安全。你[在QQ上]发布的信息有可能公安局都能看见。”  但是劳工活动人士表示,通过转移到别的通信平 台(包括类似Skype的歪歪语音[YY Voice]通信平台),并使用暗语来讨论抗议集会,这让他们成功绕过了一些限制。 多年来,劳工活动人士将手机照片及视频偷偷带出沿海工厂,并在网上发布证明资料显示这已违反了劳动法,这些做法已将中国工厂的恶劣工作环境公诸于众。而最新 并值得关注的趋势是,这些从前秘密进行的活动,如今已成为公开的活动,并成为流行趋势。 比如,上个月有报道说,位于附近的世界上最 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商之一——富士康科技集团(Foxconn Technology)出现了一系列令人费解的自杀事件。之后,网上就出现了显示公司保安人员粗暴对待工人的视频帖子。 而且,几个自称是富士康员工的人将自己的工资单发布在网上,工资单显示他们的加班时间超过了法定的单月最高限度。在中山,本田制锁公司的许多罢工工人在周六 周日(至少暂时地)重回工作岗位,而同时工资谈判仍在继续,这些工人延续着佛山市本田汽车变速器厂上月罢工的某种基本模式。 除其他手段之外,佛山那次罢工的领导人还通过在QQ平台上设立互联网聊天室,组织并联络600多名工人 “我在罢工前夕自己创建了一个QQ聊天室,有40人加入,”肖郎(音 1 ) 说,他是佛山本田工厂两名罢工领导人之一。在他领导工人罢工之后不久,肖就被本田公司解雇了。“我们在QQ聊天室里讨论有关罢工的各种事情,”他说,“比如什么时候聚会,什么时候罢工,以及我们要求的工资为多少等等。” 其他本田工厂的工人们表示,他们在网上密切关注佛山罢工事件的事态发展,并开始考虑自己也采取行动。 中国政府允许官方媒体发布和播放有关佛山第一次罢工的消息。但是,当罢工消息四处蔓延之后,政府发出通知,基本上禁止了所有相关报道。但是,工人们自己的通讯努力却从来没有半点松懈。 这些工人不太愿意接受前一辈的工资和工作环境,他们也是中国的第一代“数码人”(digital natives)。中山本田制锁公司一位20岁出头的罢工工人说,他自七岁起就一直在使用电脑。 他学会了向优酷网 (Youku.com)和56网(56.com)等视频网站上传视频。他在百度(Baidu.com)上看新闻。 他在QQ空间上就本田制锁公司罢工事件撰写博文及评论文章,还说他的一些评论已被外国新闻媒体采用,这有助于吸引公众对本田制锁公司罢工事件更多的关注。 他说,他同时也打电话给一些中国官方新闻媒体,希望吸引更多报道,当这些媒体对他的电话不予理睬。 本田制锁公司的工人们正在期待由政府出面主持的谈判结果,谈判议题是提高工资及改善工作环境。虽然上周末他们得到的方案仅为工资增长11%,有许多工人仍然 相信,就像佛山本田公司的工人那样,他们将获得高达百分之五十的工资增长,月收入增加到234美元。 “如果我们不知道佛山本田公司罢工工人是如何行动的话,这一切可能不会发生,”那位自七岁起就开始使用电脑的工人说,“我们像他们那样行动。那为什么我们 不能像他们那样得到同样的加薪呢?” Bao Beibei, Chen Xiaoduan 和 Hilda Wang 对本文的研究有贡献. 相关阅读: 译者合集十一:成长中的中国工运 《民主杂志》杨国斌:网络行动 来源说明:本文原文来自文中标明的出版公司,译文1.0版本来源译者团队。 收录说明:本文已经收录到“译者文集”中,同时进入“ 最新消息”、“ 译者频道—看中国”、 “纽约时报”、“译者ido98”索引。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 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 CC协议2.5 您可以自由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放映、广播或通过信息网络传播,创作演绎本作品。惟须遵守下列条件: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 共享。 notes 1 译注:疑为肖梁,他与谭志清是同乡,并已离职。

阅读更多

译者合集十一 “成长中的中国工运”导读

对于国内外的大部分读者来说, 富士康的连续自杀和自杀未遂事件,以及随后在广东佛山的本田供应商工厂出现的 罢工事件 将中国的工人推到了镁光灯下。我们用“ 光明和死亡 ”这个小标题来总结中国工人中存在的两种矛盾现状。“光明”是因为他们持续的呼喊终于有了回声。工人运动在中国并非新鲜事。从1970年代后期从工厂中涌现出来的有独立思考能力的,首批呼吁民主的活动家,到1980年代被暴力镇压的“工自联”,到1990年代由于国有企业改制带来的层出不穷的下岗工人维权运动,再到今天的“数字一族”新生代农民工敢于表达自己的不满,中国的工人运动其实有着一条贯穿三十年的从未消失在社会视野内的抗议主线 1  , 但是,由于信息被封锁,加入到这些抗议中的“后来人”,比如“新一代”农民工很难得知前面已经发生过的先例,很多抗议都在重复着已经出现过的教训;而在他们当中,还有一些对未来抱着太高期望,却没有获得任何社会帮助让他们能融入到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都市化和人口迁移的年轻人放弃了希望,选择了死亡。更不要提每年数十万名因工致残致死的工人。“光明和死亡”可能是用来形容工人现状的最为凝练、真实的矛盾性描述。 和之前我们介绍过的那些相对中立的外媒报道不同,对日益增长的中国的工人运动, 外媒的新闻报道 得很密集,分析中也少了一些“抽身事外”的疏离感。这是因为中国工人的超低待遇和恶劣的工作环境是形成“ 中国价格 ”的重要因素,而这些“中国制造”的商品又出口到了发达国家消费市场,“血汗工厂”也是“食物链”顶端的欧美公司非常依赖的外包供应商。在我们推荐的外媒新闻分析中,不难看出,虽然中国工人的要求合情合理,但是因为涉及到了外资在华的利益,也有部分评论提示:过于快速的加薪会扰乱中国;还有的明确提出“不仅是工人会流动”,外企的后路已经在考虑当中。不过,也有另外一些长期的中国观察者们给出了更为客观的分析,后一种评论尤以 《纽约时报》辩论会:中国工人要什么? 为代表。 在外媒的分析中还有一些表现了相当有益的“他者视角”,例如:和国人很容易将工运与政治挂起钩来不同,一些外媒的新闻分析将着眼点放在了 中国的适龄工作人口的构成和改变 、民工的代际差异、 通讯科技的作用 等更为中性的社会因素上。 在“ 深度分析 ”栏目中,我们要特别推荐由韩东方倡导和组织的“ 中国劳工通讯 ”这一基地在香港的非政府组织。几乎所有相对深入的外媒分析中都提到或引用了这一组织发布的报告。我们也节选了由他们制作和发布的《 中国工人运动观察报告(2007-2008) 》 的“结论与分析”部分。这一组织在深入的观察中国劳工运动,以及切实地帮助中国工人维权方面做得可圈可点。韩在谈及近期中国出现的对罢工潮的报道的松动, 以及“全总”的角色转变时,提到了“ 工运与政治脱钩 ”的思路 2  —— 让中国工运在中共领导人的眼里“祛魅”——也就是,不要将任何社会运动立刻赋予推翻执政党的重任,而是切实地为维权主体带来一些保护、开创一些案例、扩展一些空间,从这些具体的可实现的成功中逐步壮大。这可能不是一条激进的路线,也未必会一帆风顺。但是很可能20年后,当我们把中国的工运与司法独立、新闻 自由、学术自由、其他社会团体的发展再次进行对比时,会发现工运带来的改变最大,在维权上所收获的利益也最多。或许这种思路也能为一些急于“改天换地”的人们带来一些启发。 本期合集墙内查看及下载地址: 点击这里 “译者”发布的所有可下载文件: 点击这里 hotfile下载本期合集: 点击这里 合作论坛“蚁论中国”上的下载地址: 译者合集十一:成长中的中国工运(全辑).pdf (1.43 MB) 目录    1. 光明和死亡         1. 《经济学人》富士康里的自杀         2

阅读更多

日在华工厂频罢工 无碍上海设高中

童倩 BBC中文网日本特约记者 日本大报《朝日新闻》周三(6月23日)报道,上海的日本人学校将在明年4月起开设高中部,成为日本在海外51个国家和地区的88所日本人学校中,首创设高中的记录。 上海已经成为日本本土以外最多日本人常驻的城市 在海外常驻的日本人最多的城市,过去一向是纽约。03年起在上海的日本人总数开始超越纽约,到去年10月为止,常驻上海的日本人约4.8万人。 报道说,随着在上海生活的日本人迅速增加,要求充实子女教育的声音高涨。 日本的学制与中国略有不同,初中、高中通常不在同一所学校里,中学是指初中、高中则被称为高校。 上海的日本人学校由在华日资公司缴会费承担的日本商工俱乐部经营,目前是小学与初中在一起,明年开设的高中预定招生70人,分两个班,暂时先和初中用同一校舍,年学费约1.6万美元,今后将建包括宿舍在内的独立校舍。 日本商工俱乐部准备引进日本几所大学的附属高校教师,目前正与日本明治、法政、上智、立教等大学磋商合作,并向政府文部科学省申请教员和建校舍的辅助金,要求文科省认可上海高校毕业文凭。 罢工潮令日企怯步 立场亲中的《朝日新闻》周三把上海开设日本人高校的消息登在头版,以反映与最近日本广泛认为日企会加快撤离中国的看法也存在逆行动向。 日本各大传媒周二晚起比以往更快、更广泛地报道了丰田汽车在广州生产零部件的电装(Denso)罢工和本田在广州的组装工厂周三罢工的事件,显示了日企中国工厂的罢工潮已引起日本社会高度关切。 对日本汽车公司为主的中国工厂此起彼落的罢工事件,《产经新闻》发自北京的分析说,罢工集中在业绩较好的日企或外企工厂,说明罢工经风险评估,但背景则都是中国廉价劳力时代结束。 《日本经济新闻》分析说,不绝于耳的日企中国工厂罢工事件,将会影响日企到中国投资、设厂的战略。 东京电视报道说,在中国生产日本百元店商品的大创企业和休闲服装优衣库(Uniqlo)都在中国发生罢工潮后急忙谋求应对措施,其中优衣库计划把部分中国工厂转移到孟加拉等廉价劳力地区。 共同社周三引述中国的消息人士透露说,中宣部5月底开始几乎每天明令中国传媒不得报道罢工事件,6月19日更加上违者惩处的补充,说明中国政府认识到罢工事态深刻,担心引起社会动荡。 不过,在罢工事件可能促使日企08年起已因中国工厂成本贵开始有撤出中国的动向加剧时,也有其它一些瞄准中国市场的日资正涌进中国。 例如在东京股市上市的日本金融公司Promise 7月在深圳开店,成为首家进入中国的高利贷业,还有24小时便利店罗森等零售业也正加快在中国扩大事业。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