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民主

译读 | 隔岸观川普:中国人的民主之惑

在这个猴年,中国的注意力已完全被美国总统大选——更具体地说是被共和党的竞选者唐纳德·特朗普所吸引。那些常常自以为是地探讨民主本质和怎样的美国总统对中国更有利的人,如今在对中国公众解释特朗普现象时却显得一筹莫展。 数十年来,对美国政治的解释一直存在两种平行却矛盾的版本,左右着中国人对美国的理解。保守派告诉公众,美式民主是个骗局,金钱和特殊利益集团玩弄民意,操纵体制以满足自身的利益——即“纸牌屋”(译者注:the House of...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 | 美式民主: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请愿自由(1):请愿自由与第一修正案

华盛顿 — 斯诺登,曾任美国家安全局合同工。因披露美国的“棱镜”监控计划流亡海外。美国政府誓言要将他“归案”,奥巴马总统对他也没有好感。 美国联邦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麦克•罗杰斯:这对我们是危险的,对美国国家安全是危险的,也违反了斯诺登曾许下的誓言。 奥巴马:我不认为斯诺登是个爱国者。就像我在开场白中所言,在斯诺登泄露国家监控机密前,我曾呼吁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调查。 目前,斯诺登滞留在俄罗斯。尽管奥巴马总统言辞委婉,但这个争议性人物已经影响到美俄两个大国的关系。 奥巴马:我们决定不参加美俄峰会不仅仅是因为斯诺登。坦白讲,必须承认的事实是,我们认为可以在一系列事件上取得进展,但俄罗斯却没有行动。 与此同时,白宫网站上,斯诺登却有如此多的“粉丝”在向政府呐喊: “赦免斯诺登!” 是捍卫言论自由的又一个勇士,还是置国家安全而不顾的美国公敌?斯诺登掀起的轩然大波再次挑战宪法“第一修正案”在美国人心中的地位。 作为普通公民,你或许无法改变政府的决策,但绝对有权向政府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这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请愿自由。 美国宪法问题专家布鲁斯•费恩:总体上讲,你有权利向政府请愿,表达自己的不满。这意味着宪法赋予你权利向议员、政府表达意见,甚至进行抗议。请愿可以以集会为形式,但许多人签名也是一种请愿方式。(image: We the people webpage) 请愿还有别的方式。比如借一借集会上的“人气”。 集会者罗伯特•哈里斯:我今天来这里是反对大赦非法移民的。同时,我还有另一个目的,希望总统能赦免我的妻子。我的妻子叫邦特佐尔克斯,她因误判被关在联邦监狱里。 还有借着这“人气”来传播信仰的…… 来自北卡的集会者蒂姆:美国有世界上最好的法律条文,以上帝为起始点,赋予人类权利。上帝给了我们生命、自由、追求幸福的权利。这是上帝赋予的权利。我们需要政府保障这些有效执行。 或是干脆走上国会山。 美国学前班的课堂被搬上国会山。联邦议员们的助手听得津津有味。 “青年受众:艺术学习”组织的全美执行主任戴维•迪克正在众议院STEAM党团会议上做简报。他要推动:在美国学校的课程中加入更多的艺术元素。 如果想直接向立法者陈述自己的担忧,也可以这样…… 美国乔治亚的一家砖厂在向国会议员游说 与“言论自由”并列在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请愿是公民表达个人看法的重要形式。抛开斯诺登的“泄密”行为不谈,美国百姓们为他“喊冤”,是赞赏他敢于揭发政府监听丑闻的勇气。要求“赦免斯诺登”的请愿活动,本身就是言论自由的例证。 美利坚大学法学院教授史蒂夫•沃密尔:请愿包含在言论自由的范畴当中。在第一修正案中,除了宗教自由,可以说,言论自由涵盖了其它的所有内容。 请愿的手段很多,迪克与乔治亚砖厂的请愿活动都是由一家游说公司安排的。 美国宪法问题专家布鲁斯•费恩:可以说,游说是请愿的特殊形式。因为说客对政府有诉求,他们想对政府说:你应该这么做,或你应该那么做。 虽然宪法规定了公民的自由表达权,但如何传递自己的言论或要求,真正影响政府的决策,并非易事。不妨请专家来帮帮忙。瞧这些脚步匆匆的说客们,他们就是公民请愿的特别使者。 fullrss.net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 | 美式民主: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 – 言论与新闻自由 (2)

华盛顿 — 20130610-:“Democracy in US” —-First Amendment: Freedom of Speech and Press 2 早在美利坚建国之前,言论与新闻自由已经在这片土地上实践。当然,自由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官员的权威、国家安全,都曾经成为新闻自由的拦路石,官司一路打到最高法院。幸运的是,庄严而不可撼动的宪法每每提醒人们:言论自由是美国公民不可剥夺的权利。而这些司法冲突也一次次让言论与新闻自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1791年,美国将言论自由列入宪法第一修正案,让所有公民享有表达各种思想和见解的自由。其实,美国对言论自由的实践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候。 1733年,纽约,来自德国的移民约翰•彼得•曾格(John Peter Zenger)经营着一家出版社。他的主要客户是《纽约周刊》。这本杂志经常发表攻击纽约州长的文章。比如揭发纽约州长有选举舞弊、贪污、偷窃和其他犯罪行为。这些文章没有署名,因此,这位州长将曾格告上了法庭,控告他诽谤。 美国宪法问题专家布鲁斯•费恩说:“英政府设在纽约的殖民当局起诉曾格,指控他批评州长,蔑视州长。曾格的律师辩护说,曾格出版的内容都是真实的,他所说的也都是事实。他还说,内容是否真实,应该由陪审团决定,而不是由英国王室任命的州长来决定。” 但是,这位法官说,陪审团应该按照英国的传统,在批评面前,让官员获得比普通人更多的保护。只有官员们受到尊重,政府才能生存。他甚至说,即使论点是真实的,但如果它导致州长失去公众的尊敬,就是犯罪。 美利坚大学法学院教授史蒂夫•沃密尔说:“曾格的律师向陪审团上诉,要求判曾格无罪,理由是言论自由,因为承受批评是州长职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陪审团认同这一理据。1735年,陪审团判曾格无罪。” 曾格自由了,而他摊上的这起官司则成为美国法律界一则经典案例。 沃密尔认为:“这一案例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在美国确立了言论自由的理念,并持续至今。在真正的民主制中,我们相信,民众可以批评政府,可以取笑政府,基本上可以发表对政府的任何看法,而不会面临被起诉的危险。” 然而现实是,政府在决策和执政过程中总会有些秘密,而不公开的原因是:涉及“国家安全”。那么,当言论自由碰上“国家安全”这块挡箭牌,结果又会怎样? 沃密尔说:“当政府说,某件事有关国家安全时,言论自由就变质了。游戏的玩法不同了,规则不同了。五角大楼报告就是最好的例子。” 1969年,美国深陷越战,而国内舆论多半认为这场战争是个错误。五角大楼编纂了一部“绝密”报告,详细记录了美国政府有关越战的内部决策。一旦报告曝光,白宫为参战而误导民众和国会的事实便昭然若揭。 沃密尔说:“其中一位长年参与这一秘密研究,并撰写了这份报告部分内容的安全专家叫丹尼尔•埃尔斯伯格。他认为越南战争既不道德,也不真确。美国不应继续参战。” “埃尔斯伯格决定,他不能昧着良心做事,明知政府为了继续参战而对民众撒谎,却不将真相说出来。当时已有5万美国人死于越战。还不算战争造成的心理和生理创伤。于是,他决定拿到并复印这份报告。后来,他将报告交给了《纽约时报》,然后就交给了《华盛顿邮报》。这两家报社开始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因为报告很长,共47卷,数十万页。于是,美国政府告上法院,试图阻止媒体发表‘五角大楼报告’,结果政府输了。”费恩说。 最高法院大法官休戈•布萊克在有关本案的报告中写道:“政府管制媒体的权力被废止,媒体则永远拥有监督政府的自由。媒体受到保护,以便可以公开政府的秘密,让民众有知情权。” 今天,这份“神秘”的报告已然公开,只要你在网上输入“五角大楼报告”这一关键词,立即能找到报告的全部内容,一目了然, 随时可以查阅。 费恩说:“五角大楼报告”一案立足于一个前提:美国不能阻止媒体发表任何消息,除非这些消息会直接造成立即被感知的伤害。 沃密尔说:“人们可以问:‘五角大楼报告’一案的标准是否能推广,以阻止披露消息,阻止有关这些消息的新闻发表?但迄今为止,从我看过、读过的内容,以及政府的所有司法行动看,我会说,这些案件的结果都遵循“五角大楼报告”的先例。美国政府没有真的以国家安全紧急状况为由起诉过哪家媒体。” “另一方面,这里有个问题:你能阻止雇员在他任职期间泄露秘密文件吗?答案基本是肯定的,当然要遵守法律。另一个问题是,如果他们真的向媒体公开了这些信息,比如向维基揭秘披露了,你能阻止媒体发表这些消息吗?答案是‘不能’。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没有因此起诉维基揭秘’以及其前任主管,” 费恩说。 2010年11月,国际性非赢利媒体“维基揭秘”网开始披露25万份美国国务院与美国驻外大使馆之间联系的文传电报。“维基揭秘”首先公开了220份外交电报,并将另一部分发给了《纽约时报》等欧美5家大报社发表,掀起渲染大波。其中有些内容涉及美国外交官私下里对别国领导人的玩笑和抱怨,让美国人大失颜面。意大利总理贝鲁斯科尼称之为外交史上的9•11。 “维基揭秘”的创始人阿桑奇成为捍卫“言论自由”的勇士,欧洲国家甚至以“性侵犯”罪名对他发出通缉令。但到目前为止,白宫还没有状告他妨碍美国的“国家安全”,而转载这些外交电报的媒体也没有受到牵连。 沃密尔说:“如果媒体所做的只是获得了这些信息,在一系列案件中,法院的裁决是,只要媒体是寻正规渠道获得了真实的消息,媒体就不应因发表了这些消息受到惩罚。我想,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政府也不能起诉任何转载‘维基揭秘’内容的媒体和个人。” 揭露丑闻,针砭时弊,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要保障的是,媒体在执行这些社会责任时有充分的话语权。几经交手,即使触碰到官员的权威和“国家安全”的大帽子,美国政府在言论与新闻自由的准则下,仍会尊重媒体的权利,以极大的容忍度保障信息传播的畅通。 fullrss.net

阅读更多
  • 1
  • 2
  • 3
  • ……
  • 5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