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

龙应台:“莫言得奖,太棒了!”

“莫言得奖,太棒了!” 4864  次点击 47  个回复 2012年10月12日 09:02 来源:凤凰网文化综合      凤凰网文化讯 莫言获奖之后,台湾文化主管部门负责人、知名作家龙应台开心大笑三声:“莫言得奖,太棒了!”龙应台接受访问时表示,莫言得奖,代表“最泥土的人就最国际”。她说:“莫言是人民的文学家,一个中国土地里长出来的人民文学家。我希望他的得奖是为中国打开一扇门,让全世界的人从此看到的不只是政治,而是中国人内在诚恳的心灵。”      综合台湾媒体报道,新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与龙应台是20年老友。龙应台在担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长时,曾于2000年及2002年,先后邀请高行健及莫言来台北担任驻市作家,理由都因“他们是好作家”。龙应台说,当时她视之为文化的投资,希望台湾经验能够成为他们文学的养分,也希望能透过他们的文字把台北及台湾带出去。      莫言是第一位以中国籍身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龙应台说,莫言的得奖对台湾而言,是如何把更多好的文学作品翻译成外文,让更多国家接受,对大陆而言,可让莫言成为文化大使,到世界游走,“他多有魅力,一开口就迷倒所有人。”龙应台表示,莫言违反了创造与政治的规律。“通常我们会认为,在一个约束很多的社会里成长的人,创造出来的东西也会受约束,可是莫言的想象力,既泥土又狂野,既荒诞又现实。”她希望莫言得奖可以让中国领导人认识到,除了政治,还有文学以及文学不可缺少的人性真诚的普世价值存在,愿意“把中国心灵大门打开”。       龙应台说,中国大陆要跟国际接轨,不能只靠经济,不能只靠资本,“一定要用人文去跟国际接轨”。      20年前,龙应台在北京认识了莫言。她眼中的莫言,“既泥土又狂野,既荒诞又现实。”他有山东人浑然天成的自然和率真,充分显现在他个人的风格。谈到她心目中的莫言,龙应台乐开怀地说,“他长的就很有喜感,胖胖的一团,他常笑”,龙应台认为,莫言创作当中充满土地的元气,“每回读莫言的小说,都会感叹,我不如他。”      龙应台也将莫言与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高行健进行比较说,真正能进入高行健文学世界的人是少数,其障碍及门槛比较高。而莫言,“看门道和看热闹的都可以进得了他的世界,”

阅读更多

德国之声 | “莫言是叙述者,非批评家“

(德国之声中文网)作家莫言是首位来自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为著名的成功作家,他的许多著作被翻译成德语,《红高粱家族》一书甚至被改编为电影。但外界对其批评不断,认为莫言并未与中国体制保持适当距离。对于莫言获奖一事,无论是在中国或德国都出现认同赞赏以及挖苦嘲讽的声浪。网络上更有批评者认为,奥斯陆诺贝尔委员会将文学领域中的最高奖项授予一个与忠于共产党政府的作家,是对人类的一次痛击。 对此,德意志电台访问汉学家兼作家史谛曼(Tilman Spengler) , 针对中国国内对于莫言获得诺贝尔奖的反应,以及莫言究竟是忠于政府或是勇于批判社会的作家做出了讨论。 戴晴和贝岭出席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 回顾2009年,中国是法兰克福书展的主宾国,莫言也随着官方代表团赴德国,当时书展上的一场骚动便曾引起国际媒体的广泛报道。在一场书展的文学研讨会上,当两名对政府持批评态度的作家戴晴和贝岭准备发言时,莫言和中国官方代表团成员纷纷起身离席,异议人士因此对莫言的行为做出严厉抨击。 史谛曼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时说道:”那是相当不愉快的两天。当时共有两场研讨会,人么稍微有一种感觉,好像中国作家协会的成员-包括莫言-的身后站着的几名高层党代表,正拿着炙热的长柄叉在驱使他们前进。第二天的会议情况稍有好转,人们开始谈论文学。而我们可以更广泛的谈论如何处理与在中国的人权故事有关的主题。莫言当时曾试图在中国作家协会…….还有那些……不属于作家协会的人们之间扮演调解的角色。后来的情形如何我并不清楚,但当天晚上中国作家协会受邀出席活动时,气氛变得……相对的有趣和轻松。” 沉默的作家? 莫言本人被认为是沉默、安静而且孤僻的作家,而瑞士出版商莱特斯(Lucien Leitess)曾形容,莫言是个谦虚、不浮夸的人,而且与政治议题保持适当距离。但史谛曼的观点却有所不同。他表示,莫言并非真正沉默之人,他喜欢讲述农村故事以及周遭的逸闻,虽然鲜少触及尖锐敏感的政治议题,但也不尽然如此。 “他的一些作品也曾经面临审查,其中部分已经出版,部分还未发表。他在这些作品中触及了共产党不喜欢的敏感议题,如一胎化政策。这是客气的说法,事实上,小说的内容是关于强制堕胎。莫言选了一个果决的角度,因为他本身来自山东的农村,这对他而言当然是一个重要议题。” 莫言在2009年出版的作品《蛙》中描绘了中国的一胎化政策,一名乡村医生挣扎在对政策的服从以及生命的价值之间。史谛曼引述美国文学学者和翻译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称,莫言就像在一条极为狭窄的绳索上跳舞。他认为,批评莫言忠于中国政府的说法有待商榷,而且并不公平: “外界似乎有点忽略,这个人是一名作家。他主要从事的是写作,他的作品代表或盘踞了中国近代文学的一部分,这点很重要。称这是国家的宣传手段,完全是荒谬的说法。”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引发各界热议 社会批评家或训练有素的猴子? 在被问到是否将莫言视为社会批评家时,史谛曼表示:”我只能说,他是一名小说家,对于社会某个领域所发生的事情观察细腻。他不是那种登高疾呼反对共产党的人,我们也没有听过他谈论另一个诺贝尔奖得主刘晓波。在六四事件、中共镇压在北京天安门的学生和工人运动后,他也不是站在异议人士的行列中。这些都是事实。但是如果硬要将他形容成一只被作为国家宣传之用、训练有素的猴子,这是很愚蠢的做法。” 诺贝尔委员会评论莫言的小说成功融合”民间故事”与”魔幻现实主义”。部分受众认为,这可能是莫言规避审查制度的做法。对此,史谛曼认为,从政治角度看,确实是如此。但同样身为作家的史谛曼也表示,自己也并不希望终身将尖锐、苦涩的社会批判融入文学作品中。 来源:德意志电台 编译:张筠青 责编:李京慧

阅读更多

德國之聲 | “莫言的文学不是妥协”

德國之聲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引起热烈而观点不一的反响。莫言在中国官方文化体制内的地位,在文学界之外也引发了人们的争论。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引起热烈而观点不一的反响。莫言在中国官方文化体制内的地位,在文学界之外也引发了人们的争论。《法兰克福汇报》发表题为”写作和沉默”的评论文章,分析了莫言和他的作品与中国特殊政治环境的关系: “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莫言的决定对于中国和那里的当权者来说是件好事。与12年前第一个获得这一文学界最高奖项的中国作家高行健不同,莫言并没有流亡国外。正相反,莫言不仅生活在中国,而且他扮演了一个特殊的知识分子角色,他在他的小说里对中国近代历史进行了批判,但又始终没有越出被允许的意识形态框架。就是说,莫言指出了共产党政权的错误和滥用权力,却没有(对制度)提出质疑。…… “对中国官方来说,宣布此次诺贝尔文学奖的时机再好不过了。本周日(10月14日)在西方最知名的政府批评人士之一廖亦武将获颁德国书业和平奖。他为自己以反对派身份的写作付出了沉重的代价-4年铁窗生涯、家庭破裂、逃离家乡流亡德国。现在,廖亦武原本极富象征性的获奖的意义被削弱了一部份,因为整个世界正在关注他的同行莫言。’莫言’是一个笔名,中文意思是’不说话’。是的,莫言在写作,但他并没有直接用文字指出中国的弊端。” 《法兰克福汇报》文艺副刊的一篇评论则介绍了中国文化界对莫言获奖的矛盾态度:有人将此看作值得骄傲的荣誉,也有人批评莫言对政权妥协的态度,认为这使他无法独立地发出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声音。文章写道,莫言本人也承认自己作为官方作协的成员,接受了文学审查的界限, “然而不能因此就认为他是一个’御用文人’。他更多地是创造了一种万花筒式的写作手法,其层次多变、滑稽、荒蛮和近乎有伤风化的表现形态让任何审查层面会抓狂。莫言的文学不是带有官员意识的不痛不痒的妥协,而是对一段重要历史的极为有力的揭露,而这种揭露是以教条和观点为目标的正统审查机器无法扫描到的。” 《新苏黎世报》的评论文章指出,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将文学奖授予莫言的用意让人难以捉摸,足以引起不同的解读: “或许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奖评委会并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一决定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他们把花落中国的第一个文学奖授予了一位在中国国内知名度很高也颇受尊重的作家,同时他也是一位深受西方现代文学影响的作家。当高行健200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中国几乎没有人知道他,同时由于他流亡后长期生活在法国,也没有被中国人认同为他们中间的一个。因此当时,与诺贝尔奖相连的政治考量在某种程度上并没有奏效。但如今的情况不同了。”  编译:叶宣 责编:洪沙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阅读更多

墙外楼 | 荣剑:莫言的光荣!国家的光荣?

  瑞典诺贝尔委员会终于给了中国一个“公道”,它把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中国作家莫言,这既了结了一个纠结中国作家数十年的巨大心结——作为有着庞大作家群体的中国一直无缘于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文学奖项;同时,它似乎通过这个事件也向中国政府表明,它在前几年颁给另一个中国公民的诺贝尔奖,和这个文学奖一样,并非有意为难或有意献媚中国,而是秉承诺贝尔的基本精神,对获奖人在特定领域内的特殊贡献予以褒奖。诺贝尔奖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已被世界主流国家和主流价值所认可,在这个奖项之下所产生的每一个获奖人,应有充分理由获此殊荣,也应是获奖者所归宿的国家的光荣。这回莫言获奖,无关政治身份、思想立场和道德境界,纯粹是源于对他文学成就的高度评价:“以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评委们的这个简练评语,是对莫言丰富的文学成果的高度概括。莫言获奖,名至实归。   作为中国作家官方组织的中国作协,在第一时间里,向莫言发表祝辞,其中写道:“莫言对祖国怀有真挚情感,与人民大众保持紧密联系,潜心于艺术创新,取得了卓越成就。”“莫言的获奖,表明国际文坛对中国当代文学及作家的深切关注,表明中国文学所具有的世界意义。”中国作协的这个祝辞,无疑表明,中国官方还是充分认可诺贝尔奖及其组织的合法性和权威性,认可这个奖所代表的“世界意义”,这和几年前中国官方对该奖及其组织所表现出来的尖锐政治态度相比,无疑是一个进步。   在上世纪的国际冷战格局中,以苏联为首的东方社会主义阵营,一直面临着诺贝尔文学奖所给予的特殊挑战,它们显然不能接受这个天然无法保持价值中立的奖项被颁发给自己国家中的那些“异端”作家;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它们理所当然地把这个奖项视为是西方冷战的工具。1958年,帕斯捷尔纳克以小说《日瓦戈医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苏联政府甚至“全体”人民对此表示极其愤慨,帕斯捷尔纳克以国家意志为重,被迫放弃领奖。1970年,索尔仁尼琴以小说《古拉格群岛》获奖,苏联政府再次拒绝这个荣誉,直到1974年,流亡到欧洲的索尔仁尼琴才领取了这个不仅属于他个人也属于他的祖国的诺贝尔文学奖。他在领取该奖的书面演讲词中清晰而坚定地表示:“我绝不相信这个时代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正义和良善的价值观,它们不仅有,而且不是朝令夕改、流动无常的,它们是稳定而永恒的。”1987年,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再次为苏联赢得诺贝尔文学奖,但是,这个在1964年被苏联法庭以“社会寄生虫”的罪名判处5年徒刑的诗人,在边远的劳改营实际服苦役长达18个月,释放后于1972年被苏联当局驱逐出境,被迫加入美国国籍,他是以美国人而不是以苏联人的身份迎来诺贝尔文学奖——这个本属于他的母语的巨大荣誉。直到布罗茨基逝世之后,他的祖国才给了他应有的评价,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哀悼的唁电中,称他为是“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是继普希金之后最伟大的俄罗斯诗人,”深切痛悔苏联将他驱离祖国,称这是俄罗斯永恒的耻辱。   诺贝尔文学奖在东方社会主义阵营中的遭遇,反映了文学和政治的紧密关系。真正的文学作为现实世界的形象再现,它不能不表达出作家面对现实世界的立场和价值倾向,其中必然交织着对人的命运和民族共同体的深刻关切。这种关切不会仅仅是来自于内心的礼赞,也会有冷静的思索和无情的批判,而后者的存在大概才构成了专制体制下所谓“异端文学”的根源。现在已经清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这几个苏联作家,对他们那个时代的现实描述都是真实而深邃的,他们对制度丑陋面的揭示更多的是指向人类的普遍价值和正义,这是人类能够共处一个星空之下的心灵基础,也是能够突破语言限制和制度障碍而被世界共同认可的依据。诺贝尔文学奖就是基于人类的共同情怀和价值,在不同的国度和体制中,寻找属于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因此,在诺贝尔文学奖的名义下,我们是不能发现属于政治的原罪,它不是助长冷战的工具和为特定意识形态服务的武器,它其实是穿越政治壁垒而让人类走到一起的桥梁。   相比于苏联这几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而言,莫言无疑是幸运的,在他之前,一个已经加入外国籍的中国作家,获得过此项殊荣,但他同样遭遇了和这几个苏联作家的相同命运,在自己的祖国不能得到相应的认可,他的获奖同样被视为西方阴谋的一部分,他的著作不能在自己的母土被正常出版和阅读。对于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来说,把文学奖授予莫言还是其他中国人,其理由是一致的,均是基于他们在文学上的成就,至于他们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如何,应该不在其视野之内。在纯粹的文学标准之下,一个中国作家既可以表达对政府的批评立场,也可以像莫言那样,以抄写《讲话》的方式由衷地表达他对政府文艺政策的认可,这两种不同的情况均不会从根本上影响评委们对相关文学价值的判断,崇尚多元的、自由的、独立的、批判的探索,恰恰就是诺贝尔文学奖的权威和魅力所在。   今天,不管是民间还是政府,是个人还是国家,在欢呼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时,都不应该忘记,这不是中国前所未有的事情,在莫言之前,已有中国公民在诺贝尔奖的名义之下,获得了他们应该获得的荣誉,这不仅是他们个人的荣誉,也是整个国家的荣誉。

阅读更多

【河蟹档案】网友提供的新浪博客删帖记录 2012-10-13

老秦人《莫言?莫言!》2012-10-12 上海小石《[转] 人大不作为是腐败的根源》2012-10-11 悲风流水《[转] 支持香港学生,拒绝爱国毒药》2012-10-11 独孤行《王立军案,再揭左倾模式的画皮》2012-10-11 云昶先生《批评制度,被处劳教》2012-10-11 幽明《[转] 中美十大对比》2012-10-09 幽明《[转] 你让她干什么她就干什么》2012-10-08 依然燕新《[转]...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年终专题】”崭新的算法,能否算出一个奴隶陈旧的命运”……2024年度之声

【年终专题】“墙也是一道‘边’,中国网民一直都很擅长于进行这种‘擦边’的反抗”……2024年度播客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