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蔡武部长的文化观
10年前,中共提出建构中国自己的现代“文化产业”。德语媒体注意到,10年过去了,中共的文化观在本质上没有改变,文化依旧被视为意识形态的武器或曰手段之一。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当局提出打造中国现代“文化产业”构想10周年之际,现任文化部长蔡武新近邀请“中外媒体界朋友”在中华全国新闻俱乐部聚会,介绍中国文化产业现状,提出要使文化产业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4%。1月14日一期《法兰克福汇报》“副刊”刊载的一篇记者 发自北京的报道 指出,从蔡武部长的陈述中可以看到,虽引入了市场经济因素,中共当局的文化观在实质上同文革时期无本质区别: 文化是传统的载体? “中国作为国家要的是哪一种文化?自中共10年前宣布打造‘文化产业’构想、着手将剧院或出版社一类公共文化机构转型为市场经济企业以来,这一问题的答案便远不如毛时代那么简单了。…… “象图书馆这样的公共服务机构自然无需承担赚钱的责任。而且,这一定义依然有效:文化从来都不只是一种商品,而是传统和意识形态的载体,因此,它是一种社会权益和教育载体,‘以让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更幸福’。至于文化部将把何种传统和意识形态视为增进幸福的手段而予以扶持,他没有进一步说明。…… “不过,随后,蔡到底还是有跨出了一步:他称,去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表明,党不仅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愿望,而且也代表了当代各族人民的最优秀传统,例如民主、公正和文明。人们应该这样来理解这位部长的意思:党今天已不再认为自己只是某个集团,而是一个整体的代言人,在原则上,不论是国家的,还是世界的,所有的一切最佳已然包括在这个整体中。…… “不过,最后,这位部长还是谈到了那个奇怪的词‘文化安全’所具有的长期的现实意义:犹如一扇打开的窗户,若不小心,新鲜空气可以进来,苍蝇蚊子也能进来。要抵御‘敌对势力’。—此时,部长就不那么隐讳了,他在这里所说的这种文化观实乃一种权力观,而在这一点上,自毛时代以来,情况几乎毫无二致: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如此开放的党继续掌握着判定何为有益文化、何为有害文化,何为‘香花’、何为毒草的权力。…… 问个遗风尤存 “所不同的是,它们的界限更加模糊。” 习近平是否有公信力 去年,共有2.3万名官员在中共党内整风运动中落马。1月14日一期 《商报》 的一篇署名文章中共新任总书记 习近平 戮力反腐有如下分析: “过去20年里,习近平的前任中没有一任敢于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使这么多的高层官员落马。…… 习近平公信力如何? “人们现在就可以说,习是最有行动能力的国家主席之一。不过,他的大刀阔斧风格也有阴暗的一面:政治的多元化成了牺牲品。因此,人们不能不问:习在多大程度上将善与利相结合,只为清除政治异己?在这一点上,每个个案都非常复杂。中国国内的相关评价大相径庭,是敌是友,难以区分。无论如何,相关的讨论让习的政治威望受损。对他来说,只有一条路:他必须在明确属于自己阵营的官员那里动手。这才会让他真正显得强大、有公信力。” 摘编:凝炼 责编:洪沙 [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