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志永致习近平的公开信——一个公民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一 我应该祝贺您今天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尤其在这个国家亟待伟大变革的时刻。但我也为您感到深深的忧虑,不知道您是否注意到了这个国家存在的严重问题。...
阅读更多许志永(1973年3月2日-),中国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人,公盟创始人之一,新公民运动的主要创始人和标志性人物,中国著名青年法学家、宪政学者和公民维权的领军人物。北京市海淀区十三、十四届人大代表。
倡导公民以非暴力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给予国民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要求官员公布财产,并惩治腐败。2014年1月26日上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为名,判处许志永有期徒刑四年。
许志永博士自北大毕业以来,一直致力于促进中国的人权进步。他曾上书全国人大要求废除收容遣送制度,参与揭露了黑砖窑奴工事件等等。 2022年6月22日,是许志永博士因“厦门聚会”被控涉嫌颠覆国家政权案在山东省临沭县法院开庭审理的日子。
人物馆
CDT视频 CDT播客 CDT大事记 404文库 CDT电子报 CDT征稿 版权说明
发布者岂能因为声音微小而不呐喊 | 8 月 15, 2013
一 我应该祝贺您今天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尤其在这个国家亟待伟大变革的时刻。但我也为您感到深深的忧虑,不知道您是否注意到了这个国家存在的严重问题。...
阅读更多发布者小熊维尼 | 8 月 11, 2013
最近,公盟许志永被拘押事件引起的社会反应复杂。该事件既标志着执政者对“中间力量”的打压与拒绝,而推特圈对该事件的反应则表明“中间力量”同样受到政治反对派的排斥。 以中产阶级为假想社会基础的“中间力量”成了两头不讨好的“政治夹心层”,其实是支撑“中间力量”的三个政治幻觉先后消失后的必然反应, 政治幻觉之一:中产阶级壮大后必然产生权利要求...
阅读更多发布者老子到处说 | 8 月 11, 2013
这段视频全长1分19秒,由手机拍摄。无法从画面中看出具体地点,但许志永在视频中身穿红色号服,胸前能够辨认出“三看”两字,推断应为“北京市第三看守所”。许志永和拍摄者之间有金属栏隔开,许志永坐在栏杆后,留短发,语调沉稳,气色尚好。 以下为许志永被羁押期间的发言文字实录: 倡导大家做公民,堂堂正正地做公民,践行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履行公民责任;推动教育平权,随迁子女就地高考;呼吁官员财产公示——在这荒诞的时代,这就是我的三大罪状。 社会进步总得有人付出代价,我愿意为自由、公义、爱的信仰承担一切代价。无论这个社会怎么样溃败、荒诞,这个国家需要一群勇敢的公民站出来,坚守信仰,把权利、责任和梦想当真。 我很骄傲地在自己的姓名之前署上“公民”两个字,希望大家也这样,在自己的姓名前署上“公民”两个字。只要我们大家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把公民的权利当真,把公民的身份当真,共同推动国家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我们一定能建设一个自由、公义、爱的美好中国。 这段视频由谁录制、在什么情况下录制,目前还不得而知。但视频文件日期显示为8月1日。 今年7月16日,许志永因涉嫌“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而在此前,他已经被软禁在家三个月。网络评论质疑,三个月足不出户的人如何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 而在许志永之前,已经有15名积极参与“新公民运动”的活动者被采取强制措施。许志永被羁押后,投资人王功权、媒体人笑蜀、何三畏、经济学家茅于轼、公共政策研究者杨子立等人发表《公民社会呼吁书》,敦请各界公民联署声援许志永。 许志永是当今中国著名的维权人士,2003年他参与“三博士上书”,推动废除收容遣送制度。同年建立“北京公盟咨询有限公司”,开展社会政策研究。2009年,当局以逃税为由对“公盟”课以重罚,并取缔该机构。许志永本人也一度被逮捕,但未被起诉审判。2010年后,许志永推动以自由、公义、爱为主旨的“新公民运动”,得到社会活跃人士的反响。 许志永被羁押中的发言视频:
阅读更多发布者老子到处说 | 8 月 9, 2013
大致的过程是,笑蜀在声援被捕入狱的新公民运动倡导者许志永的过程中,发表了《中间社会站出来》的文章,几天后张雪忠发表《中间社会可以休矣》,对其中的观点予以反驳,作为回应,笑蜀发表《公民社会运动与政治反对提纲》,张雪忠又发出《条条大道通罗马?——就近期政治论争与友人的一次对话》。期间,郭玉闪作为笑蜀一方,也参与了辩论。 所谓争论,自然免不了意气口舌,派别圈子的畛域,但此次讨论的议题严肃,虽然免不了意气和抹黑,但总的来说,讨论的高质量近年来社会运动界少有。 笑蜀本名陈敏,长期供职媒体界,近年来,他与评论人莫之许就中国政治社会转型的争论影响很大。他对所谓推特“口炮党”的批评,让许多激进社会运动者深感愤怒,难以接受,而他的“中间社会”理念,团结了不少同道,也备受批评。 许志永被抓后,笑蜀与王功权一道发起营救运动,此后被国保警察控制,并未出具手续地遣返至广东。在此前后,笑蜀在网上发表长文《中间社会站出来》,呼吁声援许志永。 笑蜀文章提出,中国转型需要超越所有转型国家既有经验之上的大战略。尤其是超越单一阶级推动论,超越政治社会两极对抗,最大限度地向体制内外开放,最大限度地争取体制内外一切可以推动转型的资源,尤其向处于体制内外结合部的、兼具了体制内外双重优势的中间社会开放。 由此,笑蜀提出的自己的“中间道路”,即在政治社会之外,更凝聚整个中间社会的共识,集结整个中间社会的力量,形成最大限度的合力,倒逼中国转型。 他以此解读许志永发起的“新公民运动”。他认为,许志永发起的新公民运动,概括地说,无非是以自由、公义、爱为共同价值,实现中间社会各阶级的互动互助,在此基础上推进跨阶级、跨行业的公民合作,尤其是同城公民合作,最终以公民合作的集体力量,走向公民社会,推动和平转型。 笑蜀也将许志永被抓后,民间发起的抗议联署,作为印证其理论的样板。在他看来,这次联署几乎遍及所有的阶级、所有的行业,尤其遍及中产和底层,活生生一个中间社会的投影。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间社会对新公民运动、对公民社会建设的广泛认同,折射了当下中国最重要的趋势,即中间社会崛起的趋势,即普通人勇气下限提升的趋势。 对此,上海华东政法大学的教师张雪忠却很不赞同。在他看来,许志永等人所从事的新公民运动,本身就是堂堂正正的政治反对活动,而不是在政治社会之外,建设公民社会的“海市蜃楼,笑蜀对新公民运动的诠释,完全是对他们的矮化和阉割。 张雪忠认为,在一党专政体制结束之前,企图在政治社会之外建设公民社会,完全是不切实际和徒劳无功的。公民社会得不到发育和成长,的确是国家的不幸,但这一不幸就像新闻不自由,司法不独立一样,都是一党专制体制的必然结果,如果要改变这种不幸的现状,必须看清这一因果关系,也必须明确意识到,要追求新闻自由、司法独立,人们首先需要有明确的政治反对意识,并通过坚定和持续的政治反对,谋求一党体制的终结。 在另一篇《我为什么要批评笑蜀?》的文章中,张进一步解释了自己的立场。 张雪忠认为,笑蜀在谈及自己的政治主张时,除了阐述他的中间路线,还总是喜欢对政治反对进行歪曲的解读。例如,没有他所谓“润物细无声”的公民建设过程,政治转型就不可能是理性的,甚至还将产生巨大而持续的动荡;而政治反对者也只是在追求改朝换代,只是为了把权力攫取到自己手中而已。 在他看来,专政者为了维持自己的专制统治,总是极力想使人们形成如下看法:如果没有他们的专制统治,国家就将动荡不安,永无宁日,因此他们的统治是不可或缺的。即使不去努力改变人们的这种错误看法,也不应该在无意中强化这种看法。 在张雪忠文章发表后,北京传知行的负责人郭玉闪也连发几篇文章,对张雪忠进行回应,语带暗讽,郭自称“逻辑自洽,事实准确”,但这一争议已经超越了商榷和讨论的范畴,本文不拟引述。 张雪忠在《条条大路通罗马——就近期政治论争与友人的一次对话》一文分析了这次辩论的意义。 他说,辩论不在于让我们消除分歧(我们可能永远也说服不了对方),而在于把各种不同的路线摆在公众面前,让公众来决定那一条路线是最合理的。只有经过这样的辩论,让不同的观点和路线在公众面前竞争,才有可能让越来越多的人认同某一特定的路线,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基于这一判断采取相应的行动。 在人民试图结束专制,促进政治转型时,应该让尽可能多的人认同某一特定的路径,才能形成有利于变革的社会心理和氛围,从而增加政治转型的合力。晚清史,革命派和立宪派的论战的意义即在于此。 北京学者王江松认为,张雪忠和笑蜀的争议,其实也是多年来笑(蜀)莫(之许)之争的继续。他撰文对这一争执做出分析和判断。 王江松认为,公民运动,只要它是以民间为主体的,即使是慈善公益这样看上去非常去政治化的行动,在党国一体化并试图保持国家与社会一体化的环境中,都客观上带有一定的政治性质:即使你主观上真的没有任何政治考量,当局也会像盯贼一样紧盯着你。 在一定条件下,把政治色彩不太强烈的那部分公民运动与政治色彩非常强烈的、直接的政治反对区别开来也是可以的,但绝不能割断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王反对激进派的观点,即把前者斥之为制造虚假希望并且延长了专政体制的寿命,而把后者视之为推墙的唯一方式和唯一力量,并且认为只有在推墙成功后才能大举建设公民社会。 王提出,同意张雪忠对政治反对的重视和强调,但反对他把政治反对和公民社会的发育对立起来,相反,强有力的政治反对正应该也只能建立在公民社会发育的基础之上。 他希望,追求宪政民主的各种社会力量应当进行广泛的交流并寻求共识,如能求同存异、分工合作,是最善,如不能分工合作,尽可以各做各的,至少尽量做到守望相助道义声援。
阅读更多发布者老子到处说 | 8 月 9, 2013
香港过去有没有出现过这种两派激烈对峙的现象呢? 两大阵营激进对峙,香港人记忆中是一九五六年的香港暴动,国民党与共產党的支持者的衝突,也可说是国共内战的延长,也是冷战的结构。但今天在香港,国民党与共產党早已握手言和,冷战早已结束之际,却爆发泛民派与建制派的激进力量的衝突,也显示了香港最新的内部矛盾。 为什麼近年来香港社会撕烈的情况会加剧呢? 近年在寻求民主政治的光谱下,呼吁尽快落实普选的泛民主派与维护政府循序渐进实行民主的建制派之间,分歧的裂痕越撕越大。自从香港大学教授戴耀廷、中文大学教授陈健民公开声称以不惜违法佔领中环的公民抗命争普选,社会激化越趋升温。在网络上,以及一些小型论坛中,为「佔领中环」、「限奶令」、「香港东北地块发展」等议题,两大阵营不时发生冲突,甚至令理性讨论的论坛亦不时因受到冲击而腰斩。 学者对香港目前这种社会撕裂的情况有什么看法吗? 香港智明研究所研究总监许楨评论指出,香港这些冲突「预示着社会分裂加深,以及管治权威崩坏。所谓楷模与中立角色,渐见边缘化」,面对这种变化,他认为:「民主、自由与法治,是持续建设与经营,而非一派对另一派取而代之的零和斗争。而公众在当中能否展现理性与包容,决定了政治文明与生活素质的高低。」香港大学专学进修学院院长李焯芬说,回归以后有一部分香港人很希望香港可以快点走向民主政治,走向普选,希望见到政治改革的成果。也有一部分香港人比较倾向循序渐进,每一届的选举都能朝着民主的方向走,走向全面的普选。这样不同的意见,随著时间的推移,两方面的差距似乎越来越大,有时变成尖锐的矛盾。李焯芬指出,沉默的大多数同样期待民主发展,但不赞同用一种激烈的方式去撕裂社会,而希望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一步步朝民主政治走。 除了封面专题外,本期亚洲周刊还有哪些重要内容吗? 本期亚洲周刊还报道了,中国作家笑蜀被国保押送出北京,后在广州重获自由。笑蜀声明,此次被喝茶全因救援许志永等新公民运动参与者而起;而他「愿为救援许志永等兄弟、为公民社会建设付出代价」。维权人士王功权、笑蜀及许志永呼吁「中间社会」站出来,以理性、建设性推动社会进步。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