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

译者 | 《译者》每日原文推荐 2011/9/13

以下为每日原文推荐。如果你有兴趣,请参与翻译并将译文寄给 《译者》 ( iyizhe@gmail.com ) 以便与大家共享。欢迎使用 邮件组 、 Google Reader 和推特( @yigroup , @xiaomi2020 )跟踪我们的最新消息。   【时政热点】 《卫报》: 被抓的中国人权活动家指责当局对他施加酷刑折磨 ——在最近一波打压中被捕的活动家,向卫报记者透露了在关押期间遭受的折磨 《洛杉矶时报》: 财富的增加让中国付出越来越多的社会成本 ——政府正竭尽全力维稳,而贫富差距的扩大却正在威胁着社会的稳定 国家利益: 中国的崩溃迫在眉睫 ——中国的经济繁荣并不代表政治上的稳定。阿拉伯之春的经验告诉我们,集权政府往往比外表看起来的要脆弱得多。 卡内基基金会: 为什么中国需要有“全球化良知” ——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后,其影响已不仅限于国内。在诸如气候变暖等问题上,中国需要有更广的视野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到目前为止,维基解密泄露出来的中方人员尚未受到报复 ——美国使馆被曝光的电文中出现不少中方联系人,但他们并未受到政府惩罚 《华尔街日报》: 李连杰为中国的软实力感到羞愧 ——他计划与阿里巴巴合作,开设太极学校,向世界推广中国文化。 TED : 黄亚生谈中国和印度 (视频)——民主到底促进了经济发展,还是拖了经济发展的后腿? 《经济学人》: 世界上最大的雇主 ——全球十大雇主当中,中国占了五家,分别是解放军( 2 )、中石油( 5 )、中国电网( 6 )、中国邮政( 9 )和鸿海精密集团( 10 ) 美联社: 中国警察没收 100 吨地沟油 ——警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地沟油的行动,已拘捕 32 人,并关闭了六家作坊。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在印度雕出一个 小 西藏 ——印度山区里的一位西藏流亡者,用自己的刻刀来保持对故乡的记忆   【国际外交】 CNBC : 身处债务危机的意大利向中国求救 ——意政府希望正在那里访问的中投公司代表团能够买大量意大利国债并对主要公司投资 《市场观察》: 为什么中国会喜欢佩里当总统 ——如果美国再选一个德州牛仔来当总统,美国的全球影响力会进一步下降,这当然令中国得益   【经济金融】 外交学者: 中国面临 S 曲线的威胁 ——历史经验表明,当经济高速增长一段时间后,会进入一个平台,使整个发展呈 S 曲线。中国恐怕也不会例外。 半岛新闻: 中国收购黄金,向美元叫板 ——根据维基解密的资料显示,中国在收购黄金,以削弱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老大地位 《金融时报》: 从中国到沃尔玛,价格普遍上涨 ——由于工人工资增加和人民币升值,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初,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消费品成本上涨了 7% 。 《大西洋》月刊: 中国能控制住自己的能源消费吗? ——北京计划对能源使用量封顶,从而控制住 GDP 增长速度。   【生活百态】 外交学者: 关系是毒药 ——在中国,关系不仅是润滑剂,也是腐败与骄横的助燃剂。中国人一方面对依靠关系仗势欺人感到厌恶,一方面又想成为关系网中的一员。 中国见红博客: 无处不在的军队 ——在中国,大多情况下你不会见到太多军人。但是每年特定时间里,你会觉得他们到处都是。 《华尔街日报》: 儿子的丑闻令中国(文职)将军穷于应付 ——中国公众对官员和富人的滥用权力深恶痛绝,李双江之子的打人事件是最新的例子 《每日电讯报》: 中国 邮局 提供情书服务抗拒“七年之痒” ——新婚男女可以给对方留下一封情书,密封七年后再拆读。   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译者的音频博客已登录iTunes,到 这里 即可收听往期的译者音频节目;下载更新需翻墙。

阅读更多

译者 | 《福布斯》为什么中国的富人想要移民到美国?

核心提示:中国的富人在致富之后,仍然要到美国去寻求制度的保障 原文: Why China's Rich Want To Immigrate To America 作者:Panos Mourdoukoutas 发表:2011年9月11日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原文配图。来源:Wikipedia】 他们生活富裕,他们关系网庞大,他们生活在一个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国家。他们是中国的富人。但是他们现在想移民美国,去一个经济增长几乎陷入停滞的国家。根据美联社的 一篇文章 ,移民海外是中国富人们最想实现的梦想之一,而美国则是最理想的目的地。这是为什么?什么是美国社会拥有而中国仍然缺失的? 美国拥有的一个良好的混合制度。在这个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她创造并保持了一个优良的自由市场和政府的组合(即使还不算是理想的话),使每一个制度都应用到了社会中最适合的领域:自由市场在经济活动中在提供私营产品和服务方面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而政府负责维持一个”人人平等”的总体公平的环境,如同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论述的那样。政府保护公民权利和经济自由,并提供”公共产品”,即接管一些自由市场不能胜任的领域,如为公众提供卫生医疗、交通环境、职业培训和环境保护。 不管人们是如何来到美利坚这片土地上的,他们在这里享受着由自由市场创造的经济机遇,享受着由公正、透明、高效的政府所保障的生活质量。 这种合理的制度混合恰恰是中国所缺失的。正如我在《巴伦周刊》中的一篇文章所说,中国在发展和保持自由市场和政府的组合时失败了。正是由于这两种体制的倒退,导致了这两种体制下的社会领域都出现了失败。中国用政府力量分配经济资源,进行私营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北京和地方政府就像个超级地主、经理、企业家和规范制定者,控制着几乎是所有的大银行,为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以及基础建设项目提供融资。 同时,中国没有能够建立一个保障公民权利和经济自由的公正透明的政府,也不能保护普通大众的利益。中国制造了一个危险的混合制度,开放的经济和封闭的政治互相对立,工业化和自然环境互相对立,使1978年改革开放表面上的成功面临出轨的危险,侵蚀着经济的发展机遇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在车祸、工伤事故、环境污染等榜单上,中国名列前茅;可是在经济自由度和商业舒适度榜单上,中国则处于垫底位置。 总之,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经济体制解决了这个国家所急需的经济增长。但是仍然需要建立一个合适的制度组合,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让其民众能享受到高效的自由市场和公正、有效率、做实事的政府组合在一起所能提供的生活质量。直到这样的制度建立之前,中国的人民,不管是富有还是贫穷,都会为之上下求索,并不惜远渡至美利坚。 相关阅读: 《时代》中国的”财富外流” 中国富人倾心移民 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译者的音频博客已登录iTunes,到 这里 即可收听往期的译者音频节目;下载更新需翻墙。

阅读更多

译者 | 《福布斯》:大陆媒体开始报道工人罢工事件

核心提示:以往关于罢工的消息只有在网上可以找到。但 8 月以来中央和地方媒体都开始报道罢工新闻。这是否代表政府不再把罢工视为“敏感问题”?   原文地址: Mainland Chinese Media Face Up To Striking Workers 作者: Jennifer Cheung 译者 : MZ 老道 校对:译者志愿团队   近期中国的罢工主要发生在交通领域   最近 , 中国大陆的媒体开始对工人罢工给予大量的报道 , 这被(外界)理解为政府默许了工人通过集体谈判来争取更好的报酬和工作条件。 以往,需要到像天涯论坛这样的网站上才能找到谈论劳工纠纷还有罢工的细节,因为这是官方认为不适合让大众在被严格管制的公共媒体上看到的事情。但是到了今年 8 月份,几乎所有的罢工都会有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进行报道。即便是管制最严格的政府喉舌《新华社》也于 8 月中旬在它的网站上报道了一起发生 在安徽的公交车司机罢工事件 。 另一项有趣的发现就是有些商业类新闻单位在报道工厂罢工方面中走到了前面。上海的《第一财经》就报道了发生在重庆白猫公司的工人罢工——白猫是香港和记黄埔旗下专业生产清洁剂的公司。这起罢工是由工人要求提高工资引发的,一共持续了 29 天。 迄今为止,中国南方的媒体对罢工事件的报道比其他区域的都要多。以市场为导向的相对自由的(管制相对较松的)南方报业集团旗下的《南方日报》和《南方都市报》都对发生在东莞的罢工进行了积极的报道。 象以往一样,中国政府的不透明使得人们对于如何解读这个最新现象存在着争议。一些观察家认为,因为地方政府看到(罢工)并不会对政治或社会稳定性造成多大的冲击,因此官方也不再把罢工视为 “ 敏感问题 ” 。 来自香港的劳工问题专家 Michael Zhang 说: “ 自去年 5 月,本田汽车爆发罢工以来,中国政府更多的是把罢工当成劳工纠纷,而不再看作是社会稳定问题。一些罢工问题会在微博上迅速被转发上千次,大部分都配有围观者现场拍摄的照片。考虑到罢工问题的敏感度下降,由政府控制的媒体陷入了对这些事件报道还是不报道的两难境地。我猜想官方媒体只想通过发布官方通稿来引导大众的舆论。 ” 其他一些人则是从实用主义角度来看待目前的局面。因为很多罢工都是发生在交通领域,又都是发生在大城市里,比如说上海、杭州和重庆,一旦发生罢工,就会有一大批上班族的上下班受到影响。或许媒体也只是想告诉读者这些意料之外的延迟是怎么回事,进而避免发生混乱吧。   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译者的音频博客已登录iTunes,到 这里 即可收听往期的译者音频节目;下载更新需翻墙。

阅读更多

译者 | 《译者》每日原文推荐 2011/9/12

以下为每日原文推荐。如果你有兴趣,请参与翻译并将译文寄给 《译者》 ( iyizhe@gmail.com ) 以便与大家共享。欢迎使用 邮件组 、 Google Reader 和推特( @yigroup , @xiaomi2020 )跟踪我们的最新消息。   【时政热点】 《华盛顿邮报》: 中国出现一批独立候选人 ——全国各地有几十位普通公民站出来,向共产党对政治生活的控制发起挑战 中国外人博客: 中国在 9/11 后十年间的崛起 ——美国遭到恐怖袭击后,最大的受益者是中国。没有 9/11 ,它的崛起不会这么快,这么舒服。 《环球邮报》: 中国是如何利用 9/11 的机会的 ——中国政府对 9/11 的第一反应是震惊,但是它很快就意识到反恐战争为其提供了天赐良机 《每日电讯报》: 青龙山:不存在的中国“村庄” ——这是一个现代中国的典型故事:农民被以经济开发的名义驱离家园,失去土地,而得到的补偿微乎其微 美国全球投资人: 看衰中国的人属于空穴来风 ——中国依然是全球经济的希望灯塔,是世界经济最大的、往往也是唯一的增长引擎 《福布斯》: 中国大陆媒体报道工人罢工 ——近期平面媒体对罢工活动的报道,可能是北京发出的信号,允许工人通过谈判解决提高工资和工作条件的问题 亚洲学会: 周翔:绿色活动在中国的草根方式 ——非政府组织绿色安徽的负责人接受采访,谈 NGO 在中国的活动方式 卡内基基金会: 经济等式中的隐性总和 ——中国如果不进行预算改革,提升国内消费,其出口顺差会令与西方的经济关系变得更加紧张 布鲁金斯研究所: 国际移民挑战中国的移民政策 ——中国一向是移民迁离国,然而近年经济的发展,也吸引了大量外国人进入中国找工作。北京对此有些准备不足。 路透社: 中国在欧洲的扩张遇到怀疑目光 ——虽然欧洲欢迎北京的资金来救市,但最近中国企业家在冰岛购地引发的争议说明双边关系并非风平浪静 《卫信报》: 中国在赞比亚的崛起 ——去年中赞贸易额翻了一番,中国投资在采矿业和水电站建设领域,当地政客对此十分欢迎   【国际外交】 法新社: 对中国崛起的恐惧令美国各派政客团结起来 ——从总统到议员,政客们利用人们对中国实力的惧怕来为自己的野心服务 《外交政策》: 亚洲的新猎物 ——中国和印度都对缅甸的自然资源感兴趣。然而对缅甸人民来说,这是福是祸还难以确定。 彭博新闻: 非洲人民的老朋友中国出资 93 亿美元为其兴建水电站 ——中国投入资金与技术,为埃塞俄比亚和苏丹修建水坝,并推广太阳能。   【经济金融】 《商业周刊》: 需求依然旺盛,中国不太会出现硬着陆 ——上月中国进口大增,贷款额反弹,说明其经济形势依然良好 《工业周刊》: 为什么中国的价格这么便宜 ?——廉价的背后是中国复杂而全面的战略,目标是成为 21 世纪的超级大国 《卫报》: 中国是如何统治太阳能行业的 ——中国开发银行的巨额贷款帮助中国的太阳能公司将美国公司挤出市场。 《华尔街日报》: 渴望资金的中国银行 ——每星期都会冒出来的问题贷款,令人难以摆脱对中国大陆的银行健康状况的怀疑 《金融时报》: 中国的私人银行在为泡沫加油 ——私人银行为求利润而胆子比国有银行更大,因而它们面临的风险也更大。 《华尔街日报》: 关于中国的辩论还在继续 ——西方经济学家对中国未来一向有看好与看衰两种观点,它们的交锋有了一些新进展   【生活百态】 《福布斯》: 为什么中国富人想要移民到美国来 ?——美国的市场与政府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组合机制。而这正是中国所缺少的 《洛杉矶时报》: 月饼成了中国的水果蛋糕 ——富含卡路里的月饼在短期时代曾是美食,如今它却成了不健康、昂贵而且不受欢迎的礼物 Jweekly : 中国的讽刺剧凸显对希特勒的兴趣 ——近期上演的话剧《希特勒的肚子》,折射出中国人对希特勒这个人物的着迷。   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译者的音频博客已登录iTunes,到 这里 即可收听往期的译者音频节目;下载更新需翻墙。

阅读更多

译者 | M100 官方网站:“中国公民社会倡导者”传媒奖授予了安替

核心提示:中国博主、记者安替获得了这一荣誉,他说:“我认为自己是一名中国公民社会的倡导者,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命运。” 原文: MEDIA AWARD FOR “ADVOCATE FOR CIVIL SOCIETY IN CHINA” 发表:2011年9月11日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 【原文配图,右二为安替】 周四晚上,在橘园波茨坦的“Raffael Saal”,国际媒体新闻发布会上M100 Sanssouci 学术讨论会圆满结束。M100传媒大奖2011授予给了中国博主和记者安替(Michael Anti),M100荣誉奖授予了切尔西的 Weidenfeld勋爵。宾客们受到了波茨坦市市长 Jann Jakobs的欢迎,他也谈到了9・11恐怖袭击事件的第十个周年纪念,9・11事件如何深刻地改变了西方世界对穆斯林世界的印象:“世界上还是有恐怖、战争、贫穷和压迫,但现在也有了希望。新一代的崛起,通过网络上的强大的互联和信息沟通赶跑了暴君,并为改变而战。”安替的得奖介绍由ZDF的总编 Dr. Peter Frey,和Stern杂志的主编Thomas Osterkorn 共同主持,奥地利共和国的前总理Dr. Wolfgang Schüssel 博士则为Lord Weidenfeld主持了得奖介绍。 当晚的主讲人,突尼斯的人权活动家和新闻工作者Sihem Bensedrine 强调“阿拉伯的春天为世界各地处于边缘地带的人们带来了希望,希望自由是强大的,希望人类得尊严是[奋斗的]终极目标。” M100的传媒奖得主安替说,社交媒体已经在中国改变了对基本自由的认识。 “在中国,我认为,言论自由首次成为一项人权。我认为自己是一名中国公民社会的倡导者,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命运。” 全球民主 – 社交网络的胜利? 今年,大约80名国际总编和媒体专业人士出席了第七届的M100 Sanssouci 学术讨论会。国际媒体会议在波茨坦历史悠久的橘园举行。会议主题是“全球民主 – 社交网络的胜利?”多名知名参与人讨论了博客和社交媒体与在埃及、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发生的革命的关联。另外,这些运动对中国、伊朗和东欧国家的独裁政府和传统媒体的影响也是今年会议的一个主题。 关于安替   安替1975年生于南京,本名赵静。他是中国被阅读最多的博客之一的博主,也是中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刘晓波的朋友之一。十年来,他自称为安替。 36岁的他在中国勇敢地持续地谈论腐败 ,他在接受《法兰克福汇报》采访时说:”我是一名记者,而不是持不同政见者。 “我报道事件 – 我不创造事件。”他知道如何绕过审查,他几乎全天候地发twitter和写博文。艾未未称他为“自由精神”。 他曾是一名驻伊拉克记者,在《纽约时报》北京分社担任过助理。 2005年,在中国政府的压力下,微软关闭了安替一处重要的博客。这使他一夜成名。由于公众的压力,微软又恢复了他的博客。安替已经得到了众多的奖学金,包括来自哈佛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奖学金,并在世界各地的会议上都是引人追踪的发言人。他住在北京。 关于切尔西的 Lord Weidenfeld 颁发的 M100的荣誉奖: Weidenfeld 1919年出生于维也纳,并在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后移居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是BBC的驻欧记者,并于1948年和Nigel Nicolson 一起共同 创办了Weidenfeld & Nicolson出版公司。1949年,他30岁的时候成为以色列内阁首脑,并担任 Dr. Chaim Weizmann 的政治顾问。一年后他回到英国,也重回出版业。Weidenfeld 勋爵自1946年以来一直是英国公民,因为他的工作而得到两项主要荣誉:1969年他被伊丽莎白二世授以爵位;1976年,他成为上议院的成员。从1992年到1994年,他担任牛津大学运动的副主席。 Weidenfeld 积极参与和发起的M100 Sanssouci 学术讨论会,并和波茨坦市长 Jann Jakobs 共同担任咨询委员会的联合主席。他将获得对他的终生工作和特别奉献给予肯定的M100的荣誉奖。 该奖项的前任获奖人:建筑师Lord Norman Foster(2005)/“无国界医生”创始人及法国前外长 Dr. Bernard Kouchner,(2006年)/音乐家,活动家和非洲现场援助的创始人Bob Geldof KBE(2007年)/法国哥伦比亚政治家Ingrid Betancourt(2008)/德国前外长Hans-Dietrich Genscher(2009)/丹麦漫画家Kurt Westergaard(2010) 相关阅读: 易明对国会所做的证词: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和中国的政治改革前景 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译者的音频博客已登录iTunes,到 这里 即可收听往期的译者音频节目;下载更新需翻墙。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闭上眼睛,鬼怪并不会因此遁去”(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