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国忠

西方衰落东方兴起的根本原因

   西方衰落东方兴起的根本原因   西方经济真正的病根是竞争力下降,在全球化经济下,跨国公司把工作机会交到了成本低的中国和印度人手里    【财新网】(专栏作家 谢国忠) 美国学者,包括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都预测美国将出现日本式衰退,他们正敦促美联储采取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以阻止西方经济体滑入冰河时代。在最近的议息会议上,美联储没有这样做,但承诺不从之前的量化宽松政策中撤钱出来,这也算是给担心通胀的人们一根骨头啃啃。   而在世界的另一边,通货膨胀正席卷新兴市场。印度目前的通胀已达双位数。整体而言,新兴市场的通胀率在5%以上。中国刚刚公布的通胀率略超3%,但普通民众感受到的物价涨幅显然要比这个数字高。人们可以真切感受新兴市场的房地产市场热气腾腾。在孟买,百万美元的豪宅可以俯瞰贫民窟的全景。香港的经济虽然不行,但楼市已恢复至接近1997年的高峰。富有的银行家在香港只付15%的税,他们都急着到北京或上海购置物业。在世界最昂贵的城市名单,莫斯科总是位列其间。整个新兴市场火得不得了。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喜欢油炸冰淇淋。这东西你得吃的快,不然它就变得一塌糊涂。全球经济似乎就是如此。爱花钱的西方世界突然陷入通货紧缩中。东方新兴市场的烈火会把西方发达市场的坚冰融化,变得一团糟。当然,融化的速度比油炸冰淇淋还是要慢一点。2012年就是融化之年。而这团火的燃料恰来自正在与通缩作斗争的西方世界的刺激措施。   刺激政策被认为应对衰退的灵丹妙药。但在今天的全球化经济下,这服药并不是那么灵,事实上,对西方世界,这服药就是错的。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占了全球GDP总量的一半,两者均由跨国公司驱动。他们在全球寻找成本最低的地方组织生产,然后把产品运往全球。需求和供给是两个不相交的体系。因此,当政府推出刺激政策,需求的增加并不一定导致当地供应增加。更重要的是,如果跨国公司决定投资其他地方,刺激带来的需求并不会导致就业的增加。   水往低处流。刺激政策,无论它在哪里,影响的是低成本的经济体。西方经济体通过央行印钞和巨额财政赤字把钱泵入全球体系,得到这些多余流动性的是新兴经济体。于是,在新兴市场,一切都红火了。   这个游戏将如何结束?对于西方经济体,理想的情况是,在西方经济体发生通胀前,让新兴经济体的成本上升,高到足以令跨国公司重新在西方投资和雇人。但这种情况难以出现。发达经济体的平均工资是新兴经济体的10倍,新兴经济体的劳动力数量是发达经济体的5倍。   更可能的情况是,当新兴市场把通胀传回到西方经济体时,后者不得不停止刺激政策。通胀传递的最直接途径是商品价格的提高。对于发达经济体,这相当于加税,而受益者是生产这些商品的新兴市场。这是很讽刺的:西方的刺激可以立即给自己带来伤害。这就是全球化的魔力。   随着新兴市场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进口消费品的价格将上升。中国的名义GDP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问题是,随着劳动力变的短缺,劳动力成本会上升的更快。   最后,西方经济体的劳动力会要求增加工资,以弥补当前和未来的通货膨胀。有人可能会认为,高失业率将抑制工资增长。君不见,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尽管失业率很高物价与工资依然螺旋式上升,原因是劳动力看穿了美联储的以通胀保增长的企图。   2012年美联储将耗尽所有不提高利率的借口。由于在全球经济中的过剩流动性将变的极其巨大,收紧措施有可能导致资产泡沫破灭,引发新一轮全球危机。   西方经济体真正的病根是竞争力下降。全球化对中国人和印度人有利,对美国人和西班牙人不利。谁有工作做,决定权其实在像通用电气和西门子这样的跨国公司手里。中国人和印度人生产效率高,但穷,他们愿意接受低工资积累财富。美国人和西班牙人有钱,不肯接受第三世界的低工资。当他们的政府给他们钱花,只会让中国人和印度人变的富裕,而让自己国家的债务增加,从而变穷。西方世界必须等中国人和印度人变富,等他们也要求高工资,和美国人西班牙人一样爱花钱。对西方人来说,这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但不幸的是,没有捷径可走。■    (谢国忠是财新传媒特约经济学家;本文的英文版首先发表在彭博)

阅读更多

谢国忠:通胀全球化

   通胀全球化   本文来源于《新世纪》周刊 2010年第33期 出版日期2010年08月16日   全球化的作用导致刺激政策首先引发新兴经济体通胀;而后通胀将通过贸易、货币市场以及通胀预期,转而冲击发达经济体   谢国忠    冰火两重天   美国接二连三报出惨淡的经济数据。美国和西方国家的人士又在谈论通缩。前三个月,美国CPI指数下滑,更加验证了这种论调。美联储目前面临重新恢复“量化宽松”(QE)的压力。由于预测美联储将重拾QE政策(俗称QE2),美元汇率迅速从最近的高位下跌10%。国债和货币市场价格已经体现了QE2预期。美联储调低了对美国经济前景的预估。美联储决定,将其持有的抵押债券所获得的大量收益投资买国债。 这不能算真正的QE2,因为没有注入额外的量化宽松额度,只是保持过去流动性注入的水平。但是,市场对此却想象无限。   欧洲最近的经济令人吃惊地看涨。这不足为奇。首先,欧洲短期问题没有美国严重。房产泡沫仅限于爱尔兰和西班牙。其次,主权债务危机也仅限于南欧小国,而且也没有美国各州政府面临的财政危机严重。同时,平均预算赤字肯定也比美国低。再者,欧元贬值,刺激出口国经济增长,比如德国。虽然欧洲长期问题仍很严重,但比起美国和日本眼前的问题要轻得多。这就是欧元最近表现良好的原因。   然而,未来一年内,欧洲经济情况可能恶化。欧元已经开始反弹,不再有利于扩大出口。欧洲紧缩财政,也将对内需造成负面影响。欧洲的就业形势已经很糟糕。美国的就业数据比过去差,但仍比欧洲强。美国的私人部门仍在创造就业。而欧洲的私人部门的失业数量仍在增加。   同样,日本经济形势虽有好转,但仍很虚弱。日本的名义GDP已经止住下跌。但是,如果日元持续保持坚挺,名义GDP仍会下滑。由于出口强劲,日本就业已趋稳定。不过,日元持续坚挺将导致出口下降,就业率将因此重新下滑。日本急需控制债务增长。因此,如果经济好转,日本可能会增加消费税,以冲抵财政赤字。此举将阻滞经济增长。日本经济结构从本质上决定了,其经济无法健康发展。   发达国家经济噩耗层出不穷,主要货币汇率也在其牵引下波动。希腊债务危机导致欧元急剧贬值。目前,美国就业低迷,房产市场再度走低,导致美元大幅下跌。下一个可能轮到日元。   反观世界的另一半,通胀横扫新兴经济体。石油价格再次攀升到每桶80美元。铜价涨到每吨7000美元,接近危机前的峰值水平。农产品价格也跳空向上。印度正遭受两位数的通胀。整个新兴经济体的通胀率平均达到5%。因为担心通胀进一步加速,房产市场更加过热,印度、韩国和中国台湾最近纷纷提高利率。中国已经采取措施,控制房产市场过热。同时,中国的通胀仍较温和。但是,由于经济数据与老百姓切身感受差距较大,可能无法抵御加息的压力。通胀和资产泡沫是目前新兴经济体普遍担忧的问题。    主流是通胀   我的看法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是通胀,而非通缩。由于担心出现通缩,发达经济体的央行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将加剧新兴经济体的通胀。通胀将通过贸易、货币市场以及通胀预期,转而冲击发达经济体。   目前,全球化趋势和各国政策失误相互影响。全球化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刺激政策的有效性。贸易及FDI占全球GDP总量的一半。国内刺激政策可以通过贸易流向别国。但是,需求增长引发的投资出现在何处更为重要。只要有需求,跨国公司在哪里投资都行。这就切断了刺激需求的政策和投资反应之间的地缘联系。投资对就业增长至为关键,惟有就业才能比刺激政策更好维持需求的增长。本质上,需求来自本地,但供给是全球性的。这就是关于刺激政策的陈旧假设不再成立的原因。   上述分析对于小型开放经济体屡试不爽。典型的宏观经济教科书研究的是小型开放经济体和大型封闭经济体的极端案例。前者,刺激政策外流过多,完全失效。后者,刺激作用极少外流,因此最有效。真实世界的经济体介乎两者之间。   跨国公司引领的全球化使得大型经济体的行为更像理论中的小型开放经济体。美联储或欧洲央行努力刺激经济增长时,实际上也在刺激全球经济增长。刺激政策会流向成本较低、银行系统健康的地方。如果相信这个道理,那么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目前的措施,是在加速新兴经济体产生通胀和资产泡沫,而非刺激本国经济增长。   上世纪90年代,美国储蓄及贷款危机上演过同一幕。美联储将利率削减为3%,帮助银行业复苏。低利率促使西方国家银行大量放贷给东南亚国家,导致后者的房产泡沫愈演愈烈。后来,美国收紧货币政策,资本被抽回,亚洲金融危机由此爆发。   当今的情形是规模更大,影响更广。新兴经济体的规模是发达经济体的2倍,贸易总量比当时的全球贸易总量翻了一番。投资和金融资本在全世界流通更加顺畅。我猜测,美联储目前的政策可能会导致全球经济扭曲。后果是,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比亚洲金融危机严重得多的灾难。   如今和上世纪90年代最大的差异在于,发达经济体的就业对刺激政策的反应不同。尽管投入了数以万亿的美元刺激经济, 2009年中期之后的一年中,全球经济开始出现大幅反弹,但是,发达经济体实际上并未出现就业增长。可以说,全球金融危机的后果吞噬了相当一块刺激政策本应具有的效果。目前,新兴经济体发展过热,这表明刺激政策在别处起作用了。    刺激政策并未对症下药   想要刺激政策作用于发达经济体,需要大幅提高新兴经济体的成本,高到跨国公司回到发达经济体,重新带来生产力的地步。但这不太可能。发达经济体的平均工资是新兴经济体的10倍左右。新兴经济体的人口数为发达经济体的5倍。   刺激政策更可能会随着通胀终结而停止。通胀是一种货币现象。美国和其他发达经济体大幅增加货币供给,并未导致通胀,原因有三:一、金融危机严重削弱了这些国家的银行系统。在银行业完全恢复正常之前,它会减缓货币流通速度,相当于短期内收缩货币供给;二、需求疲软迫使供应商无法涨价;三、正如前文所述,跨国公司还是投资于新兴经济体。   前两种因素是暂时的。当这两种因素消失时,很多人都说,各国央行会有时间在通胀到来之前回收货币。这种假设很大胆。注入全球经济的资金数额如此之大,想要资金回笼势比登天。也就是说,央行回天无术。   如果两项因素仍然存在,通胀仍会通过新兴经济体发生。尽管全球经济和需求都受到了抑制,但是,石油价格目前仍突破了每桶80美元。这比2008年危机时的低油价翻了一番以上。有人会说,涨价的原因是供应短缺。我很怀疑这种说法。通胀预期可能是关键推力。目前,产油国家不像以前那样愿意从地下开采石油,换成纸币。同等条件下,需要上调石油价格,才能够动员产油国家开采同样数量的石油。但货币政策越宽松,这一目标价格也水涨船高。   由于新兴经济体经济过热,劳动力成本随之上升。全球贸易的价值相当于全球GDP总量的五分之一左右。新兴经济体的劳动力成本支撑价格。有种说法是,大多数工厂的劳动力成本仅占最终成本的五分之一。但占最终成本一半以上的部件也是由其他工厂的劳动力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服务也存在显著的劳动力成本。新兴经济体出口货物的劳动力成本总和可能超过货物最终成本的三分之一。如果劳动力成本每年增长20%-30%,会成为严重的通胀诱因。   就美国而言,如其制造业价格下滑,逐渐与中国的成本持平,那泡沫就会破灭。中国正进入工资增长期。中国商品的出口价格可能会上涨。因此,美国不会重蹈日本之覆辙。而且,美国拥有巨额经常项目赤字,因此美元疲软。美元不太可能会成为通缩之源。供应商以压缩利润空间为代价,削减成本,因此,会产生暂时性通缩,但不会长久。   经济疲软并不意味着通缩。通胀最终还是货币现象。如果通胀从新兴经济体蔓延至发达经济体,通胀预期也可能成为诱因之一。上世纪70年代,尽管失业率居高不下,劳动者仍要求加薪,弥补通胀带来的损失。未来十年,如果美联储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工资-价格”交替上升在所难免。   全球化的现实是,像欧洲、日本和美国这样的发达经济体会遭受低增长和高失业率双重打击。刺激经济并未对症下药。迷信刺激会导致刺激过量,首先将导致新兴经济体出现通胀,产生泡沫。随后,发达经济体也将步其后尘。错误的政策处方会将全球经济陷入不必要的震荡,或使其停滞发展,也可能在新兴经济体引发新一轮的金融危机。伯南克先生,醒醒吧,别再对刺激政策执迷不悟。    作者为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经济学家

阅读更多

Eastern fire will melt western ice

作者: 謝國忠  |  评论(0)  | 标签: 谢国忠 , 新兴市场 , 美国 , 欧洲 , 通胀 (A revised version was recently printed in Bloomberg) American pundits, Nobel laureates included, are predicting Japan style deflation for the US economy and the western world and are urging the Fed to pursue another round of quantitative easing or QE2 to stop the onset of an ice age for the western economies.

阅读更多

信孚每日电讯(8.18)——殖民地,一切苦难源于对房产的痴迷

1.谢国忠《香港的一切苦难来自对房地产的迷恋》:香港所有的苦难,可归咎于它对房地产的迷恋。经过1997年的泡沫破灭,照理说,香港应当能够永远戒掉对房地产的痴迷。日本就是这样的。然而事实恰好相反。香港人最新的梦想,似乎就是等一个土土的大陆佬来敲他的门,掏出几百万美元来买他的公寓,然后他的下半辈子就有着落了。2.数据显示,近年香港的出生婴儿数目持续上升,由2001年全年逾4.8万人增至去年全年的8.2万人,当中由内地产妇所生婴儿,由7810人激增至37253人,所占比率由16.2%升至逾45%;而去年年中至今年年中内地产妇所生婴儿更达38600人,占总数45.6%。3.《外交政策》杂志等日前对全世 …… ……

阅读更多

谢国忠:香港的一切苦难来自对房地产的迷恋

来自: 谢国忠 – FeedzShare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17日,  已有 5 人推荐    香港的一切苦难来自对房地产的迷恋   本文来源于财新网   香港梦想内地客会来买楼,加上不负责任的低利率,令其楼市充满泡沫;高楼价是影响香港竞争力的根本障碍   【财新网】(专栏作家 谢国忠)1997年房地产泡沫破灭后,香港经济便停滞了。过去13年里,香港人均的名义GDP(即未经通胀调整)上升了百分之十几。但因港币兑人民币的汇率跌了五分之一,而香港的生活用品大多来自内地,生活成本其实由人民币决定,因此,说香港经济“停滞”其实已算客气。事实上,若都用人民币衡量,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香港人的生活标准降的比日本人多。   此外,若没有中央的支持,香港的经济表现还要差许多。例如,香港实行零关税,内地客人去香港购买奢侈品,这是香港经济的一大亮点。但是,大陆其实完全可以取消奢侈品的进口关税,因为大陆并没有相应的竞争行业。大陆的高关税仅是帮助把需求导向了香港。   香港股市是另一个经济亮点。它其实只是中国股市的国际板。上海其实可以很轻松地抢它的生意,只要把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额度提高到5000亿美元。没有中央的支持,很难想象香港的经济会是今天的样子。   香港所有的苦难,可归咎于它对房地产的迷恋。经过1997年的泡沫破灭,照理说,香港应当能够永远戒掉对房地产的痴迷。日本就是这样的。然而事实恰好相反。香港人最新的梦想,似乎就是等一个土土的大陆佬来敲他的门,掏出几百万美元来买他的公寓,然后他的下半辈子就有着落了。这样的梦想,加上低利率,支持着香港楼价,令其比1997年的高峰期仅低了十分之一。   “香港的房地产是无价的,”当地一名炒房老手告诉我, “这就像一个宋朝花瓶或毕加索的画,内地有13亿人等着收藏它们,你说标什么价好呢?”   内地人提着成袋的现金到香港买楼,这样耸人听闻的故事在香港时有耳闻,但支持这个城市泡沫的真正原因是债务。这是老生常谈了。相比其经济增速,香港的债务上升速度是前者的三倍。事实上,香港私人部门的杠杆率甚至比1997年更高。经过1997年的崩盘,还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杠杆率拉的如此之高,这也算是香港特色。   香港金融业完全不负责任的行为助长了泡沫。普通的按揭贷款与香港银行同业拆息挂钩,还不到1%。只要利率提高至3%,许多借款人就会陷入麻烦。难道这样的金融产品比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要强?香港政府如何能容忍这样的金融产品?一旦泡沫破裂,香港政府又将被迫通过限制供应来支撑楼价。每经过一轮这样的周期,香港经济就会变得更小。   另一方面,内地城市则在不断追求规模最大化。目前的楼市泡沫为地方政府提供了融资,让其最大化地促进发展。当泡沫破裂,它们会任由房价下跌,吸引新的资金接盘。   相反,每经过一轮周期,内地城市就变得更大。广州和深圳的人口都将超过2000万。北京和上海会是前者的两倍。香港的人口仅700万,要在中国的超级大城市中脱颖而出何其难矣。   香港20世纪90年代的房地产泡沫,部分原因是人们对未来充满乐观。名义GDP和工资以两位数的增速上升,楼价上升更快。人们说,楼价比收入上升领先了若干年,应该提前用收入买楼,这也能自圆其说。相比之下,目前的泡沫是一场闹剧。未来10年,工资不会迅速上升,香港的根本挑战是来自北部的竞争压力。过去10年,尽管香港经济停滞,上海快速增长,但香港的平均工资仍然是上海的2.5倍。   如前所述,香港的竞争对手已不再是上海,而是像广州和深圳这样的邻居。香港如果不改变增长战略,它有可能失去在粤语世界的领先地位。   高楼价是影响香港竞争力的根本障碍。它的住宅市值可能超过GDP的4倍,而仅仅一半人口拥有自己的住宅,其余居住在政府的“公屋”,或政府补贴带福利性质的“居屋”。香港经济以房地产为中心,在全世界独此一家。   中央对香港的政策优惠,其实以抑制上海为代价。但这样的政策能持续多久?上海人口仅占全国的1.6%,而上缴的财政收入是全国各省份中最多的。另一方面,香港贡献的财政收入是零。忽视最能干的儿子,补贴最懒的儿子,这样的局面能持续多久?   香港必须以地产政策平衡数量和价格,保持相关性。首先,政府应该制止疯狂的按揭产品,否则下一次衰退到来时,政府会吃尽苦头。对于高风险的抵押贷款,应要求银行作出更高的拨备。   其次,香港政府目前的主要收入来自卖地,应考虑物业税,以此取代前者。税率可以从百分之二开始,最终达到百分之五。这样一来,政府可降低支持地价的动力。考虑到香港人口老化,福利开支上升,这样的政策无可避免。   第三,香港目前的商业集中在维多利亚港周围的狭小地带,政府应规划替代性的更大的商业中心。新址可考虑设在大屿山。香港投资建设港珠澳大桥要花一笔巨款,若无战略扩张,花这笔巨资不值当。   香港人梦想把房地产卖给内地投资客,到头来这可能也就是一场梦而已。人口老化,经济不振,仰仗中央,香港正痛苦地滑向边缘化。该醒醒了。■   (谢国忠是财新传媒特约经济学家;本文的英文版首先发表在《南华早报》)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