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

凤凰知道 | 贵州山村到底穷到什么程度?

据新华社报道,9日23时许,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4名儿童在家中疑似农药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4名儿童为留守儿童,年龄最小的5岁,最大的13岁。 当地人讲述,1个月前,4个孩子因没有生活费辍学在家,家里唯一的食物是去年的玉米。平时,孩子们将玉米磨成玉米面,不用筛子筛干净,就凑合吃了,“因为太穷了”。 孩子们最终因为什么服下毒药,还没有结论,但贫穷、边缘化的生活状态一定长期折磨着这些无依无靠的孩子,这不仅仅是留守问题。在贵州山村,贫穷的阴影一直存在,这里的贫穷可以轻易震撼外来者,可以击垮最坚韧的心。 ●难以想象,痛彻入心的事实 2012年11月19日,同样是在毕节市七星关区,5名流浪儿童被发现死于一处垃圾箱内。据警方调查,5个小孩来自七星关区插枪岩村,系躲进垃圾箱避寒时一氧化碳中毒身亡。这5名少年中,有4人的父母均在深圳打工。他们平日的伙食就是稀饭和盐巴,家里除去锅碗瓢盆和被褥,没有任何值钱家当。5 个孩子中有4人没上户口,因为“上户口要钱”。 两起惨案,9个孩子,他们都在穷困中挣扎,都经历着一种无人过问的生存状态,就像一颗颗胡乱生长的野草。 很多人难以想象在中国还有如此困苦的群体,如此悲哀的现实。四川省政协委员樊建川在网上说:“……难以想象,痛彻入心。” ●贵州山村的“穷”惊着了其他从农村出来的人 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境内多山,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00公里。毕节市辖7县、1区、1管委会、1新区、98个镇 、146个乡。 毕节下属农村,村民生活大多贫困。大方县是贵州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大方县有个叫狗吊岩的地方,2004年2月19号,《南京日报》刊发了一个整版的报道《狗吊岩,我的青春我的梦》,这里无水无电无网络,天黑就必须睡觉,当地没有米饭,只种玉米和土豆,食物也只有玉米面、土豆和酸汤。在那里,年过花甲的老人都没有盖过棉被。1997年,当地有个退伍老兵吴道江回到家乡,发现家乡还没有学校,于是把当兵五年的积蓄拿了出来,在山洞里修建了一所有五个年级的小学,每个年级的教室之间用一块一米高的木板隔开,在一个教室上课,隔壁教室可以听得很清楚。有的人家只有一套衣服,如果今天家里有孩子要去上学,那么全家就得把仅有的一套衣服给这个孩子,家里其他的人都不出门。这几乎成为人们用以说明贵州农村穷困至极的一个样板案例。 毕节很穷,那么贵州的其他县镇呢? 2010年3月,西南大旱,记者彭远文去了贵州贞丰县沙坪乡者砍村。者砍村是个布依族的自然村寨,有村民2236人,其中享受低保的就有602人。多年来,者砍村到3、4月就有人断粮。村里用水也很困难,全村没有一处水井,挑水近的走40分钟,但一天只能渗出7桶水,远的来回得走三个小时。 在者砍村,彭远文遇到了三个月前才从浙江打工回来的罗首贵。“罗首贵打开橱柜门给我看,里面还有二三十斤大米和两棵白菜,这是他家现在所有的粮食储备。地上架着一口锅,残余着一小碗白菜汤。一个大缸里倒是有大半缸水,那是乡里面送来的。他现在已经没有钱了。” “罗首贵并不是村里最困难的。另一位村民王丰良的奶奶前天中午逝世了,那时候他家一粒米都没有,兜里只有五块钱。村干部带着他去乡上申请救济,带回来了两百斤大米和两百块钱,至于给奶奶买棺材的650元还欠着呢。我去他家的时候看见门口躺着一棵刚砍倒的大树,那是准备过几天下葬的时候请亲戚吃饭做柴火用的。” 彭远文说,村人的贫穷让他这个四川农村出来的人都受到了惊吓。 ●贵州的穷和贵州的富 在人们眼中,贵州一直是贫穷的“样板店”。 这个以茅台酒、老干妈而闻名的地方,因其历史和地理的特殊性,基本上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景象,而且,当地人常被称作穷得一无所有的“干人”。“干人”是贵州土话,意思是,干巴巴一贫如洗的穷人。 据一位中共中央统战部离休干部回忆,1983年,全国人大民委研究室主任史筠去贵州调研,发现贵州有些地方少数民族家庭只有一条裤子,出门的人才穿。后来史筠将贵州的情况写书面汇报附上照片报送中央。不久,胡耀邦把这个报告批给贵州省委书记,要他们重视解决,中央还拨了专款。 80年代,胡耀邦去了贵州3次,视察了贵州诸多贫困县的区乡。1984年1月7日,胡耀邦在贵州省干部大会上说:“贵州省人均(收入)倒数第一,是全国最末一位。所以,贵州还没有最后摆脱干人的地位。” 这么多年过去了,贵州经济依然在全国长期挂末。1978年,贵州人均GDP只有175元人民币,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6.2%;2001年,贵州人均GDP在全国垫底,只有2895元人民币,名列第一的上海人均GDP是贵州人均GDP的12.9倍。2013年,贵州省人均GDP为22981.60元,位列全国所有省市最末位。2014年贵州人均GDP为2.64万元,排名第30位,仅高于甘肃。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曾在2005年的《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如果贵州是一个国家,那么它的人类发展指数仅刚超过非洲的纳米比亚,但是如果把上海比作一个国家,其人类发展指数则与发达国家葡萄牙相当。” 但并不是所有贵州人都是“干人”。正如毕节下属山村的贫穷,和毕节市的富裕可以毫不违和地同时存在。2012年,曾有记者探访毕节市,认为这是一座经济高速发展的城市,城中随处可见正在开工的楼盘。街头之上,甚至可见宝马、玛莎拉蒂等名车。当地人称,因毕节下属的县城有煤矿资源,所以城区之内,并不缺少富翁。 2005年,“中国最著名的乡党委书记”李昌平在《中国农民怎能不贫困?》中讲述:“我到了贵州毕节地区的一个乡,全乡有14000人,有锡矿、铅矿、煤矿,每天从这个乡运出去的矿值约40万元。开矿的是浙江、四川、云南的‘大老板’,他们每年给乡政府提供的税收不足50万元,但来来往往的运矿车辆,每年损坏路面用以维修的资金不少于150万元。矿开了,资源没有了,环境破坏了,并且矿是有毒的,矿工没有任何劳动保护,每个劳工在矿里只能工作三个月就不能再工作了,时间长了有生命危险。这样的劳动,每个矿工的工资不到300元/月。” 长期以来,贵州城市与农村生活水平悬殊过大。根据贵州统计年鉴,2001年,贵州的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41.0,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高达60.03。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比较贵州和全国的恩格尔系数,可以发现,2001年贵州的农村总体上还处于贫困线以下,连温饱问题都还没有解决;而城镇居民已经进入小康,接近富裕水平。 直到2012年,贵州仍然是全国城乡消费差距最大的省份之一。这一年,贵州省农村恩格尔系数为44.61%,比城镇高出4.91个百分点。 您可能也喜欢: 【图悦第七十六期】雪乡晨韵 【图悦第六十一期】山村晨雾 不知所措的时候,坚持的就是对的 @勿怪幸:如何防治乳腺癌 博海拾贝1106期今天怎~么不开心? 无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博海拾贝 » 贵州山村到底穷到什么程度?

阅读更多

澎湃新闻 | 贵州4名留守儿童在家农药中毒身亡

6月10日,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政府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9日晚11点半,该区田坎乡4名儿童在家中疑似农药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 10日下午,田坎乡知情村民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称,中毒身亡的4名儿童,1男3女,是留守在家无大人照顾的四兄妹,9日晚一起喝农药自杀,最大的哥哥13岁,最小的妹妹才5岁。...

阅读更多

新京报 | 北京井底人——何为尊严?

姓名:王秀青   年龄:52岁   籍贯:河北滦平   对话动机   昨晚,王秀青又悄悄地回到了丽都地区,他常住的井盖旁。   前天,各方对井底人的关注,让他选择回家“避风头”,怀柔区长哨营乡遥岭村,他和妻子、刚上初一的儿子一起吃了饭,妻儿吃饺子,他吃面条和酸菜。   王秀青,在丽都地区的井下居住10年,是居住时间最长的人,在附近擦车为生。   昨天,王秀青说出了在井下蜡烛微小的光明和常有的黑暗里,他怎样打发时光?怎样把一次次擦车的7元钱攥在手里,怎样看待未来的生活。也说出了支撑他井下10年生活的唯一动力。   井底世界   听收音机打发时间   新京报:长期在井下生活,会觉得憋闷和潮湿吗?   王秀青:时间长了就不憋闷了,就是夏天太热,我不住井里,有时在草坪上睡;冬天才住,冬天恰好不潮湿。   新京报:会常点蜡烛吗?   王秀青:总点蜡烛怕地面上有人发现,每天就下井之后点一会儿,我平均一个月用不完6根蜡烛。夏天买的蜡烛天热黏一块儿了,费了半天劲才把它们分开,都成了扁的,凑合用。   新京报:没灯光的时候,都做什么来打发时间?   王秀青:我有个小收音机,每天都带着,听评书,听歌,也听新闻,我知道河北保定自锯右腿那个事,人不是逼到那份上,谁会下那么大狠心?   新京报:除了蜡烛,井下还有什么必需之物?   王秀青:除了烟和饭我极少买东西。我有个装洗衣液的瓶子,夜里外面冷,爬上爬下麻烦还危险,就用这个瓶子小解。只要下了井,从不会想大解,这么多年有生物钟了。   新京报:常年居于井下,会不会生病?   王秀青:没什么病。   新京报:在井下生活会有危险,热力管道一旦泄漏……   王秀青:我想过危险,地下冒个毒气,谁在上面扔个东西,但生活所迫,由不得我。   新京报:平时经常和井下的“邻居”聊天吗?   王秀青:在井里住的人天南海北,哪的都有,你来了他走了,很多口音我也听不懂,几乎不打招呼不说话,大家没太多来往。   新京报:最初下井时,心里是不是很难过?   王秀青:没有,10多年前我刚在这擦车,那时这附近井下住了30多人,冬天实在熬不下去,最后我也一狠心,钻到井下。相比外面的冷,井下太幸福了。   新京报:最难熬的是什么时候?   王秀青:最难熬的还是最冷的时候,不出去吧,赚不着钱;出去吧,冻得要死。   新京报:会觉得压抑吗?   王秀青:几乎没有,我早习惯了井下的生活。孩子慢慢大了,也争气,我心里面敞亮。   新京报:这么多年,是孩子支持你在井底熬下去?   王秀青:嗯,只有我的三个孩子,仨孩子学习都很好,这就能让我撑下去。   家庭生活   每周去学校看一次女儿   新京报:听说你每周都会去学校看一次女儿。   王秀青:嗯,我大女儿在怀柔读高一了,一周得要约200块钱生活费,可我每天只赚不到100块。就每周给孩子送次钱,还能看看她。看完孩子我也不回家,她学校离家还有近70公里。   新京报:平日多长时间回一趟家呢?   王秀青:一两个月回趟家。过节一般都不回去,过年时,到年底回家几天。去年是腊月二十八回的家。   新京报:回家都做些什么?   王秀青:就是把他们娘几个干不动的活儿干了,换煤气罐,孩子生病了,我领孩子看病;家里没钱了,回家送钱。   只要是当天干完活,还有回市里的车,我一般都回市里,不耽误第二天早上擦车。   新京报:你跟亲戚朋友说在北京打工干什么?住哪?   王秀青:村里人只知道我在北京擦车,我没告诉别人我在井下住,老家河北滦平的人也不知道。两三年前,我们村有个人来跟我一起擦车赚钱,晚上跟我在井里住了一夜,第二天就走了,不干了。   新京报:女儿知道你在北京做什么、住在哪儿吗?   王秀青:我家里人都知道。   新京报:孩子们有没有提出要来市里看看你?   王秀青:我儿子今年12岁,他六七岁时,对我住在井里很好奇,让他妈带着来找我,跟我下了井,孩子问人家的爸爸出去打工都住房子,你怎么住井里?   孩子回家后,再也没来过,他们对家、对我,还有我住在井里可能习惯了,只是他们从不带同学来家里,也很少去同学家,就是一张张往家拿奖状。   挣钱谋生   借的钱我肯定还   新京报:擦辆车大概要花多长时间?什么时候生意好?   王秀青:15分钟吧,凌晨三四点时出租车交接班之前,生意最好。就是冷,用冷水擦,手总冻麻。   新京报:每天最多能挣多少钱?最少呢?   王秀青:最多能挣100元,最少就一分钱不挣,有城管的时候,就没有活儿。   新京报:城管通常怎么管理你?   王秀青:开始时会没收我的水桶和抹布,我只能再去买水桶。后来见城管来,就不擦了。   新京报:在老家种地或打工跟城里比能差多少?   王秀青:现在老家可能有活干,赚的钱也不比在这少,但我已经习惯了在外面,我对丽都饭店这比我们村还熟悉,认识的人也都在这,扫地的、开车的、小保安,不想动了。   新京报:超生罚款是怎么凑齐的?花了多久?   王秀青:今年上半年,孩子该准备上高中了,女儿都十六七了,户口还没上,没上户口高中都上不了。   超生罚款一共6万,从年初就开始凑这钱。我回了趟滦平老家,亲戚给凑了万把块钱,剩下的全是在这块借的,开出租的李伟借给我5000,扫地的王景如借给我3万,她家拆迁了,看我难,就借给了我。保安的,看门的,有两三个月,见人熟点就借钱。   新京报:现在你每月挣到钱如何分配?   王秀青:每月赚2000多块钱,大女儿上高中,每月花七八百元,剩下的给家里点,其余的得还账。我花钱不多,一天下来吃12块钱,买盒烟5块,其余没任何花销,我有10年没买过一件衣服了。   新京报:有没有想过不交罚款?或者那些借了的钱,没能力偿还?   王秀青:以前倒是想过不交罚款,但孩子的户口一直上不了,不交行吗?   借的钱肯定要还。从老家借完钱,离罚款的数目还差很多,李伟和王景如我们都认识好多年了,他们想帮我一把。人家的钱也不是白来的,你着急用人家能给就是情分了。我没承诺什么时候能还钱,我怕承诺了到时还不上,人家也都没逼我还、定期限,我赚出来一分还一分,一定要还。   关于尊严   “我不管别人看不看得起”   新京报:你会觉得井下是“家”吗?   王秀青:也不能算是家,但毕竟为我遮风挡雨,要有钱,谁不愿住大房子住酒店啊?   新京报:算过10年来这个“家”为你省下多少钱吗?   王秀青:算过。租房住平均就算每月300元,这10年,我也省下36000了。   新京报:现在井盖附近的房价,每平方米超过4万元了,每次看到那些房子,你是否想过有一套自己的房子?   王秀青:我一年赚的钱也买不起一个平方,这辈子是不想了,想也没用。   新京报:有人说住在井下没有尊严?   王秀青:尊严?分对谁讲。像我这样的人,跟要饭的差不多,尊严在我身上谈不上。2008年,我在路边擦车,城管把我抓走,把狗从笼子里放出来,把我关狗笼子里,我是想要尊严,那时还有什么尊严呢?   新京报:你出井时,会有人拿异样的眼光看着你?   王秀青:我不管别人看得起看不起,现实情况在这摆着,我光靠要面子,孩子吃不上饭上不起学,到最后还是没面子心里难受啊。   关于未来   希望能有个稳定工作   新京报:10年井下生活,你觉得值吗?   王秀青:为了孩子,值。省这些钱,孩子能吃顿饱饭,买件衣服。没别的法,我没本事。   新京报:如果没这次报道,你准备在井底下住多少年?或者说再擦多少年车?   王秀青:我今年52,我觉得还能再擦10多年吧。那时候,我最小的孩子也大学毕业了。(说这话时,他笑了)   新京报:想象过儿女将来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吗?   王秀青:把三个孩子都供上大学,将来找个好工作,长久的我还不敢想。   新京报:今后有什么打算?   王秀青:现在不让在井下住了,城管也不让在路口擦车了,今天早上我趁城管没来,擦了三个车。要是这个活路没了,我想着得去找个什么地方干活,52了,人家还要不要我?   新京报:希望能有个稳定的工作和高一点的收入吗?   王秀青:咋不希望?(沉默了20多秒)我的腿前些年上山打柴摔断过,干不了重活,我还能干啥?   我不需要什么待遇,能供应一家人吃喝就行,现在物价太高,一碗面条都要七八块,我期望能给我个3000元、4000元,能让我们一家活下去。   后续报道:北京“井底人”之子:上学路上看见井盖会想爸爸   “上学路上看见井盖会想爸爸”   对话者:彭昱(化名,王秀青三子)   年龄:11岁   身份:某学校初一学生   在怀柔区长哨营乡遥岭村100多户村民眼中,穷家薄业的王秀青家没有让人羡慕的地方,除了他家三个“学习都特棒的孩子”。   王秀青的小儿子彭昱说,他和两个姐姐得的奖状和证书,两个大袋子都装不下。   家庭   “不会怪爸妈没本事”   新京报:还记得爸爸带你下井的情景吗?   彭昱:记得。我七八岁时去看过,结果进去了才知道不舒服。井特别不好下,井下地方也小,一不小心就磕碰了。   新京报:不经常和爸爸见面,会想他吧?   彭昱:嗯,现在我的学校离家有两三公里,平常上下学走在路上,看到井盖时,就会想起来,我爸就是在那底下住着的。   新京报:听说你从来不让同学来你家,也不去同学家。   彭昱:心里不舒服,别人家都是越过越好,我家太穷了。   新京报:你会怪爸妈没有本事吗?   彭昱:不怪。   新京报:你爸爸很辛苦,妈妈也是吧?   彭昱:嗯,我爸每天都在外面擦车赚钱,大姐二姐没去怀柔上学那会儿,我妈每天给我们仨做饭洗衣服,还得到地里干活,活儿都干不完。我们也去地里帮妈撒化肥。   学校   “我比同班同学想得多”   新京报:你会跟同学讲你家里的事吗?   彭昱:不会,连我最要好的同学都不知道,老师也不知道。我不敢告诉他们,怕说了别人更瞧不起我。   新京报:学校里的活动你会经常参加吗? 彭昱:我也参加,本来应该大胆去,但是在参加一些活动前,我会问自己,我该不该去参加这个活动。   新京报:为什么?   彭昱:我比同班同学想得多。上次参加区里的运动会,我(当时)没有户口,没资格参加,但我成绩又好,最后让我顶别人的名字去参加了,我是比赛的,得了名次,奖状上印的名字不是我的。   新京报:你很在乎名次和奖状吗?   彭昱:我只能在乎这个。我们家,我和我姐我们仨,奖状、证书加起来两个大袋子都装不下,墙上也没地方贴。   新京报:平时你上学会有负担吗?   彭昱:别管别人怎么看,我觉得就是要用自己的学习去改变这种状况。现在我就想着能考上大学。   ■ 特写   王秀青:我不想给人添麻烦   “砰”“砰”……前日清晨,铁锹拍打混凝土的声音在王秀青曾住的井口上方回荡。工人们围在井边,用混凝土封死了井口。   十多个小时后,回来的王秀青看见了工人们留给他的礼物——压在井口上一米见方的水泥块。   他抄着手,眯缝着眼在井边转了几圈。“早上城管队通知我说可能会封井,没想到封得这么快,还没来得及把被子拿出来。”   曾有人想帮他搬家,但他没答应。“我不想给人添麻烦。”   “家”门被封,他选择住进片警为他安置的临时的“家”——一座四面玻璃糨着报纸的保安亭。“别给记者同志添麻烦”他说:在这里大家采访方便。   晚8点到10点,保安亭外,寒风中,他被记者围在中间,一遍遍地诉说着经历。风有些硬,他偶尔会哆嗦。两小时后,他笑着送走最后一个记者,钻进保安亭。但没多久,又有记者赶来。   夜里11点,记者走后,保安亭里温度降到零下2度。王看见了自己呼出的哈气,没有棉被,只能蜷缩在岗亭里的一块木板上发呆。他没有去借棉衣,还是怕给别人添麻烦。   半个小时后,他又来到被封住的井口转悠,四处寻找,嘴里嘟囔着“我棉被被谁拿走了?什么都没了。”回到保安岗亭再次蜷缩,靠在亭子的铁皮墙壁,“只能将就一晚了。”   “我回怀柔,不给政府再添麻烦了”   太阳升起后,擦着出租车的他遇见了数次前来劝他接受救助的救助站人员。   他选择顺从。昨天中午,吃了三个馒头和一盘青菜后,他坐上了回怀柔的汽车。 相关日志 2013/12/09 — 港媒曝周永康宫廷政变及3.19夜武警围中纪委 2013/12/06 — 看看被雾霾困住的北京城,想想25省的未来 2013/12/02 — 农民工不要城镇户口 宁要农村土地 2013/12/01 — 明年用工荒加剧 工资或普遍上涨 2013/12/01 — 大城市用工荒蔓延:500块一天招不到人 2013/11/25 — 八年后重返北京感受:污染,镇压与消费狂 2013/11/19 — 中國南水北調與內部殖民 2013/11/12 — 地域歧视?北京地铁微博也提蝗虫 2013/11/11 — 苹果日报:北京地铁批评外地人 掀蝗虫vs蛀虫骂战 2013/11/11 — 北京地铁称不文明乘客为“蝗虫”:这里不欢迎你 本文免翻墙链接: 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Shop Amazon’s New Kindle Fire

阅读更多

新京报 | 北京井底人

更新:12月6日上午,北京,记者再次来到住人井附近,已经有执法人员开始用水泥将住人井井口封死,并将井内东西掏出,一位执法者称,早上5点多钟在此看到,有住井者携带值钱物品。...

阅读更多
  • 1
  • ……
  • 5
  • 6
  • 7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