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吹雪:是有史以来最无耻的一个词 古今中外无出其右者
“维稳”耗费大量人力、财力投入。由于“零指标”和“一票否决”的巨大压力,地方政府不得不扩大编制增设“维稳办”、“综治办” 等机构,只要进入“敏感时期”或者遇到“敏感事件”,就大规模动员,各个部门齐上阵“力保辖区平安”。 课题组专家认为,如果继续这样“维 …
阅读更多发布者CDT aggregator | 7 月 18, 2010
“维稳”耗费大量人力、财力投入。由于“零指标”和“一票否决”的巨大压力,地方政府不得不扩大编制增设“维稳办”、“综治办” 等机构,只要进入“敏感时期”或者遇到“敏感事件”,就大规模动员,各个部门齐上阵“力保辖区平安”。 课题组专家认为,如果继续这样“维 …
阅读更多发布者CDT aggregator | 7 月 18, 2010
百姓年收入从百位数跃升千位数后,开始坐上了火箭,一个地区比一个地区高,一年比一年涨得猛。很快就从千到万,一万一万地涨,很快,有地区职工平均收入即将攀升到10万这个区域。虽然我们应该对这些统计数据表示期盼,但为了凑数据,为了表明和发达国家的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正越来越小,我们的统计部门正在无所不用其极地造价,浮夸。 数据显示,全国东、中、西几大片区的收入呈现明显的梯度 。东部最高,西部其次,中部成为谷底。上海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最高,一年 63549元,随后为北京58140元、西藏48750元、天津44992元、浙江37395元、广东36355元,江苏排第7,年平均工资35890 元。与前六位相比,江苏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工资增幅最快,达13.3%。 早上刚刚说北京不到5万么,一个上午就全涨了? 北京统计局昨天公布数据显示,2009年本市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8444元,比2008年增加3729元,增长8.3%。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是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职工年均工资分别为174183元、81319元和 74071元。 http://news.sina.com.cn/c/2010-07-17/130120699955.shtml 而北京工业大学和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2010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统计显示,北京目前的房价与收入比为25:1,也就是说,一般家庭25年的收入才能购买一套住房。专家认为,六成自住型住房需求者应该被纳入住房保障政策体系。 http://news.sina.com.cn/c/2010-07-17/134520700083.shtml 再看早上看到的另一条新闻:日本首相菅直人16日公开家庭财产:2240万日元(约合25.6万美元)。这使他成为日本自1984年实施内阁成员财产申报制度以来的“最穷首相”。菅直人和17名阁僚平均家庭财产为3286万日元(37.57万美元)。//我们国家任何一个科长乡长都比他富有 太有面子了。 前段时间有新闻说,国务院要求处级以上干部要申报家庭财产,科级干部有条件也要申报财产。但有的地区立即出台解释,说自己对于科级以下干部,不要求申报财产。难道,对贪腐的惩治,还要放科级干部一码? 同样,在北京的一位朋友 王以超 ,他是财经领域知名记者,他发的一条微博:【王以超】我们小区内的私立幼儿园,年收费55000元。没办法,只有在距离不远的地方,给孩子找了个别的幼儿园上。 哎,被统计之后,又被流亡。 好一个 被统计之后,又被流亡。 中国的统计部门还在无耻地统计平均数。果真是缺啥补啥啊。最不公平的国家,却一直用平均数来给无耻的制度冲喜。中位数统计做不到,就不要用一些调查数据做平均来糊弄老百姓。 关于统计数据,我想用我新疆表哥的农场来做例子。在新疆,你知道什么叫收入?收入就是今年收入250万,明年收入负250万。后年棉花又收入380万,大后年收入负400万。四年下来,大家记住的是你收入了近1000万,却不知道你最终赔了20万。我表哥的棉花种植生意,就这么周而复始,赚了陪,陪了赚。统计数据对他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我自己在微博上发了感慨:一个连贪官都统计不准的国家,老百姓的几个工资倒摸得一清二楚。搞个平均工资统计还有零有整,让你欲反驳却无言。贪官跟美国间谍一样,他除非把钱埋自家水池子里,否则总有露馅的一天,为何统计不到,分析不出? 结果有一位叫“沸点工作室”的朋友对我微博的评论,特别有意思。他是这样写道:统计不出来,因为“不计其数”。
阅读更多发布者CDT aggregator | 7 月 16, 2010
近日,一则名为“我不想给月薪2500元的穷老公生孩子,我错了吗”的帖子在网上备受争议,发帖女子与丈夫结婚3年多,公婆盼着抱孙子,整日给他们施加压力,但是发帖人拒绝生孩子,理由是不想十月怀胎再生出一个“穷三代”,不想孩子一出生就输在起跑线上。部分网民支持发帖女的观点,但是更多的网民则持批判的态度,认为是否生孩子不应该直接取决于经济条件。记者在百度贴吧哈尔滨吧中也看到了一则类似的帖子,帖子名为“我现在的情况适合生孩子吗?”发帖人的情况与备受争议的那则帖子的发帖人类似。记者几经辗转联系上了发帖人小燕(化名)。 网 民 近半数人反对“丁克” 记者在哈尔滨吧里了解到,像小燕夫妻这样因为经济原因不想生育的“被丁克”家庭还有很多。“我的情况也有些类似,我也不想要孩子,真的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看着别人的孩子坐在私家车上,我的孩子只能挤公汽,我的心里肯定超级不爽,我暂时还不打算要孩子,等把房贷还完,买个私家车后再考虑……”一位匿名的网民说。 但是还有很多网民不赞成这种做法,“想过上幸福生活是每个人的希望,财富是要靠自己去创造的,不要因为老公赚钱少就不想要孩子,那是很可怕的,如果你们还年轻的话建议把精力先放在创造财富上”。一位网民说。记者征求100名哈尔滨市民以及部分网民对“丁克”家庭这一问题的看法了解到,45%的人反对“丁克”家庭,17%的人持中立态度,38%的人持赞同的态度。几位市民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今年32岁的张女士现在在道外区一家私人浴池内做搓澡工,张女士说,孩子是夫妻间的纽带,孩子带给家庭的快乐是无穷的。“我们夫妻二人都是浴池的搓澡工,是在工作中结识的,3年前我们结了婚,现在也是住在租住的房子里,婚后我们也曾因为经济原因一度打消了要孩子的想法,可是家里的长辈强烈反对,后来我们决定还是要一个孩子。”说到这里,张女士似乎陷入到了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中,嘴角泛起了幸福的笑容。 “3年前我们刚刚结婚的时候,每月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最多2000元钱,淡季的时候只在1000元左右,仅够维持我们自己的生活费用,双方家里的条件都不是很好,也不能给我们太多的帮助。在怀孕以及休产假的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们的生活过得很艰难,我丈夫每天拼命地干活,全家每月就靠他辛苦赚来的1000多元钱过日子。记得那是在2008年的冬天,我怀孕已经5个月了,不知道为什么特别想吃西瓜,可是冬天的西瓜贵啊,走进水果店闻到西瓜清香的味道,馋得都快流口水了,可是就是舍不得买,忍了好久才跟老公提出来。老公知道后拍着我的脑门说,‘傻瓜,想吃就买,不要考虑价钱,我会为你和孩子拼命赚钱的,你馋坏了不要紧,可别把我儿子馋坏了’。记得老公把西瓜给我带回来的时候,我真是既高兴又心疼啊,那是我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西瓜了。” 张女士说,儿子的出生似乎给家里带来了一针“兴奋剂”,家里充满了欢笑。她老公每次回家累得筋疲力尽的时候,只要看到儿子,马上就把疲劳丢在脑后了,儿子也懂事,还会冲着爸爸憨憨地笑。“看着孩子在我们的悉心照料下逐渐长大,真是有无尽的快乐与成就,记得孩子第一次叫‘妈妈’的时候,我激动得眼泪差点流出来。”张女士说到这里已经手舞足蹈了,“我想告诉所有因为经济原因而逃避生孩子的‘丁克’家庭,尤其是女士,不能因为没钱就不要孩子,孩子带给你的快乐才是无穷的,不要等到自己年龄大了再生宝宝,到时生育会有安全隐患,不要为了一时的经济拮据做出令自己终身后悔的事情。”张女士说。 发帖人 我们是“被丁克”家庭 12日,记者在道外区某小区内一间约45平方米的出租楼房内见到了今年29岁的小燕以及她的公婆。房子是二室一厅,小燕与老公住在稍微大一些的卧室内,而公婆则住在仅有9平方米的卧室内。走进小燕夫妻的卧室,靠墙摆放的一个双开门衣柜和一张小餐桌占据了房间三分之一的空间,一张木板双人床还是房东赞助的。小燕告诉记者,她与老公都不是哈尔滨人,他们是在哈市工作期间认识的,老公是大学生,现在在一家私人企业工作,月薪在1700元左右,她高中毕业,现在没有稳定工作,只是在家做一些手工零活,同时还可以照看公婆,每个月的收入在800元左右。小燕和老公已经结婚3年了,结婚时由于双方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好,所以没有买房子,而是租了这处楼房作为新房。 在交谈中,小燕告诉记者,她和老公现在都觉得生活压力有点大,改善经济条件是最重要的,可是公婆却十分渴望抱孙子。“我们大概算了一下,现在在医院生一个孩子,在一切都正常的前提下需要的费用大概是3000元到1万元之间,加上怀孕期间的营养费、误工费,孩子出生后的奶粉钱以及以后穿衣、上学等费用,一个孩子从出生到上大学的费用大约是18万元,按照我和老公现在的收入水平,我们每天不吃不喝不生病要攒到这些钱,也需要6年的时间,同时我们还要攒钱买房子,我们可以租房子结婚,但是绝对不可以让孩子出生后居无定所。”小燕说,“生了孩子就是害了孩子,我们不想孩子一出生就输在起跑线上,等经济条件稍微改善了再考虑孩子的问题。亲友都询问我们为什么不要孩子,我们每次都回答说要赶时髦,做‘丁克家庭’,殊不知我们其实是‘被丁克’家庭,我们也想趁着年轻要个小宝宝。”小燕说。 小燕的婆婆说,老两口一年前搬到哈市与儿子儿媳同住,最主要的就是想早点抱孙子,想趁着还有点精力的时候帮忙照看孩子,可是这小两口却不想要孩子。“我就不明白了,我们年轻的时候条件比现在要艰苦得多,孩子也一样上了大学娶了媳妇了,为什么现在没钱就不能要孩子?”看到老伴有些激动,小燕的公公马上解围说:“我们只是希望早点抱孙子,好延续我们家的香火,我们也希望现在的年轻人能理解一下我们这些老人的想法。” 赞同者 放弃其实也是一种责任 对于因经济原因不想生育而做“丁克”家庭的做法,很多人持怀疑或反对的态度,但是还有部分人则是持赞同的态度。 今年35岁的李先生一家3口现在住在南岗区一间只有20多平方米的楼房内。10年前李先生与妻子结了婚,现在李先生在路边摆摊替人修理自行车,每个月能赚800元左右,妻子在道里区某皮草公司做仓库管理员,月工资1300元,“那时我的很多亲友都劝我,凭我们的经济实力,不适合生养孩子,可是我就是不信,认为穷孩子穷养,没什么大不了的。” 李先生说着长叹一口气,狠狠地吸了一口只剩下一小段的香烟,“可是如今孩子已经6岁了,吃的是最差的,用的也是最差的,与邻居小朋友一起玩也时常挨欺负,有一次女儿从外面跑回来对我说,‘爸爸,今天没有小朋友跟我玩了,他们都被爸爸妈妈送去学钢琴了,我也想学钢琴,爸爸,我一定能学得很好的……’看着女儿仰着小脸眨着满是渴望的大眼睛,我心里当时真不是滋味,不是不想送孩子去学钢琴,实在是家里没有这个条件,现在的收入仅够维持我们一家3口的生活,真是后悔当初没有听亲友的劝告,要了这个孩子,让她跟着我们一起受罪。”李先生说,“我想用我自己内心最深刻的体会告诉所有因为经济原因而选择不要孩子的‘丁克’家庭,如果你们还年轻的话,就先不要着急考虑要孩子的问题,努力工作多赚一些钱,让自己的孩子吃的好、玩的好、用的好才是父母应该做的事情,放弃也是一种责任。” 专家 “被丁克”家庭正在蔓延 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惠音表示,“丁克”一词从上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指的是具有生育能力而选择不生育的人群。 刘惠音说,选择“丁克”家庭的人主要的理由有以下几点:第一,现在很多人都以事业为重,不希望因为孩子的出生而放弃自己长期努力得到的事业上的成就;第二,觉得现在的社会竞争太残酷,自己无力保护孩子,不希望孩子受苦;第三,喜欢过二人世界,不希望孩子打扰两人的幸福生活;第四,对自己的婚姻现状没有信心;第五,受经济条件制约,目前还无法给孩子一个稳定健康的生活条件。百度贴吧哈尔滨吧里提到的那对夫妻就属于典型的“被丁克”家庭。 目前这种因为经济原因以及其他一些原因而不生育的“被丁克”家庭不但在哈市存在,在全国各地甚至发达城市里也都存在。“被丁克”家庭在最近20年会发展得非常迅速,因为现在的大学生都是80后、90后,随着大学的扩招,很多大学生都面临就业难题,而且一些外在的因素,比如物价、房价不断升高也会影响这些人的经济情况,再加之这些大学生都受过高等教育,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所以这种被迫的“丁克”的家庭会越来越多。 “但是经济并不是影响是否生育的主要原因,决定是否生育,每个家庭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这是由每个家庭的世界观、人生观决定的,经济不是‘幸福’的唯一标尺,一个孩子所带来的幸福远远要大于金钱带来的幸福。”刘惠音说。
阅读更多发布者CDT aggregator | 7 月 15, 2010
第二代”农民工和“蚁族”大学生能否实现“中国梦”,能否靠自身努力发展事业,有没有机会实现向上流动的“希望”,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所在。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嵘教授近日在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作出上述表示。 现年48岁的于建嵘7月6日专程来到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讲解社会稳定问题。在讲课间隙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于建嵘强调,“中国梦”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
阅读更多发布者CDT aggregator | 7 月 15, 2010
中国经济的畸形以及国富民穷的现实,在中国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官方意识形态的愚民宣传不愿意透露真相也就罢了,但一些所谓的“专家”却常常出来论证这种畸形经济和国富民穷的现象是如何地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力,真是撒谎完全不要遮羞布。但残酷的现实却不会照“专家”的“指引”前进,它会掴“专家们”无数个耳光,只不过是“专家们”身穿官方利益代言人的“海绵”,有格外厚颜无耻的抗打力罢了。 最近传媒爆出中国出现了第三次移民潮的新闻,认为当下发生的移民潮是中国历史上第三大移民潮——有论者认为1644年、19世纪中后期的移民为前两次比较大的移民潮——我承认此次移民潮的确比较大,但1949年主动和被迫的移民人数也是相当大的。如果1949年主动和被迫的大规模移民潮,其背景是国共内战的话,那么当下却发生在中国和平时期与经济“崛起”的背景下,这里面所体现的社会深层次问题就更加耐人寻味。6月10日,官方的《环球》杂志与新浪网联合进行调查,截至11日19时,7000余名受调查者中有移民意向的高达88.2%。与此同时,凤凰卫视主持人曾子墨披露,汇丰银行的一份调查显示,月收入在1.2万元以上或流动资产在50万元以上的中国内地富裕人群中,60%在未来十年有移民计划,移民目的国(或地区)前四位为: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加拿大。《远东经济评论》的记者Bertil Lintner最近在一篇名为《被中国人包围了?》的文章中说:西方国家的情报人员估计,从1978年开始,中国合法及非法移民将近200万人,每年移居到美国的人数约为3到4万人,移居到其它国家的人数总和也大约是这个数字。”这一切都表明中国移民浪潮的说法并非无中生有。 为什么被中共官方几十年来的“伟光正”宣传成“世外桃源”和“经济奇迹”的国家,有如此多的人逃离呢?即便我们忽略五、六十年代不少人艰辛地偷渡出国(当然有不少人倒毙在官方的枪口下)的事实,我们也不能对当下的社会精英、富裕阶层大量移民的现实视而不见。按理讲,他们在这个普遍不平等的国家,其收入与地位高于普通民众很多,却依旧挡不住他们要移民的决心,其因何在?一位温州亿万富翁移民的心路历程,有相当的典范性。即他不能忍受成天遵守潜规则,在官员面前低三下四的没有尊严的生活,同时对财产得不到切实的保护也深感不安。看看官方对中国首富黄光裕的匿名审判,你就知道有再多的钱,你的安全感也是没有保障的。之所以你目前看上去安全,那是因为收拾你的机缘还不到,并不表明你永远安全。在中国,任何人都不敢说自己绝对安全的大话,因此不妨说所有的人都处于普遍不安的状态之中。即便是位高权重、日进斗金的人,也不能说你的安全就一定有真正的保障,因为不安全感像病毒一样蔓延,而且是互相捆绑的。当你不遵守游戏规则,随时强拆霸占别人财产,随意破坏法律规则将公民关押起来的时候,你真正的安全感何在? 心理学家马斯洛把安全感当成人类需求的基石,哲学家霍布斯视安全感为人的第一需求,在在表明安全感于人之重要性。一无所有的人或许不把安全感放在第一位,但那些拥有自己固定财产和较高收入的人,就会把安全感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这也是许多富裕的人和精英阶层大量移民的真正原因。我承认并且尊重他人的迁徙和移民自由,这完全是一种个人选择。但我们不可以忽略这批量移民的过程中,对于这个社会和国家没有安全感的普遍担忧。同时社会精英和富裕阶层的大量移民,带走了相当的财富和创造力,不仅具有极强的逃离示范作用,而且会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停滞乃至凋蔽——这让人想起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费孝通研究地主大量转移到城市而使乡村凋蔽的社会学研究——最终会形成既没有社会和经济活力又没有安全感的恶性循环。一旦行成恶性循环,又无法在制度改良上进行创新解套,那么就会使不安全感和恐惧感大增,增加社会溃败的几率和成本。 富裕阶层和社会精英大量移民其实只是中国社会没有安全感的表征之一,其实政府强推的维稳、严打、唱红打黑乃至官员们狂热相信风水,何尝不是没有安全感的实际体现呢?官方的变态维稳思维就是通过高压和武力来保障其不当利益,那么严打和唱红打黑就会成为在变态维稳观念指导下的逻辑顺延。至于说官员相信风水,并通过巫术来诅咒自己的竞争者,不仅因为他们骨子里面没有信仰,也是对黑箱政治和官场暗箱操作等没有安全感的恐惧,因为谁也不知道自己哪一天会倒霉。著名艺术家艾未未在接受香港《苹果日报》7月4日的采访时说:“发生在中国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整个体制在为这个体制中每一个错误在埋单。那么把所有人都卷进去,政府变得完全没有信誉,没有任何人对前途抱有希望。”没有任何人对前途抱有希望,其结果便是大家都以烂为烂,庸俗实用主义和犬儒主义甚嚣尘上,普遍的不安全感是完全的生活现实,而非生活在其中的人凭空臆想。 我早就说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渊源的诸子百家之间固然有一定的差异,但他们都有一个致命的共同点:即对社会和国家的未来没有理性预期。对小国寡民、大同社会、三代社会、至德之世等理念的不懈称颂与向往,正好表明专制制度的人治通病,使得中国上古这些卓越的思想家的字典里,根本没有未来的位置。这就像一辆车只有后视镜,却没有前灯(大灯、夜灯),在相对安全的白天尚能应付,一旦到了多事之秋的夜晚,即可能掉进万劫不复的深渊。中国几千年来到如今的专制制度,制造和增加了人们的恐惧感和不安全感。在不安全的情况下,人们的理性意识愈加淡薄,人们的谈判和妥协精神愈加稀有,那么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只剩下了你死我活的争斗。在这样的氛围之下,怎么可能诞生真正的公民社会,富裕阶层和社会精英怎么不大批移民,一逃了之呢? 2010年7月4日于成都 © 日拱一卒,不期速成。非商业性转载,请全文转载并署作者名。商业性使用,请联系作者。欢迎访问我的独立微博客http://ranyunfei.shoutem.com和推特:http://twitter.com/ranyunfei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