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实力

齐心协力共推评级行业健康发展

齐心协力共推评级行业健康发展 ——巴曙松主任委员在信用评级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时文朝秘书长,徐林司长,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非常高兴参加这个简洁但又非常隆重的成立大会,和大家一起见证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信用评级专业委员会的正式成立。也非常感谢交易商协会对我的信任,使我很荣幸成为第一届信用评级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刚才,时文朝秘书长介绍了专业委员会成立的背景、任务,并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在刚刚获聘的第一届委员会里,有评级机构、投资者、发行人等各方面专家。我希望我们能够在协会的领导下,在大家的支持和帮助下,为提升我国评级机构的竞争力,促进我国评级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一定的力量。   应该说,国际信用评级行业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较好的解决了投资人和发行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提高金融市场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近年来也受到了很多质疑,特别是从2001年安然、世通事件到2007年的次贷危机,再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穆迪、标普和惠誉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为代表的信用评级机构,让人们更加充分的认识到信用评级行业对于金融体系稳定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也引发了全球对信用评级机构行为和行业运行机制的反思。不论G20会议、各国际金融组织和主要经济体的政府监管机构都将信用评级行业纳入下一步的金融改革研究和关注的焦点之一,从评级行业来讲,大体上集中在加强评级行业的监管、增加评级行业的市场约束、减少投资者对外部评级的依赖和探索创新评级行业的运营机制四个方面。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对资本市场和金融安全的影响也引起了国内决策层的高度关注。刚才秘书长也提及了几个案例。实际上,胡锦涛总书记在出席G20领导人第四次峰会明确指出“要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减少对信用评级机构的依赖,完善信用评级机构行为准则和问责制度”。大家知道现在正在筹备全国第四次金融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的调研筹备阶段,国务院将“规范发展信用评级机构”列为15个全局性金融领域重大课题之一,责成人民银行等多个部委开展调研。我们的评级专业委员会成立之后,可以以协会行业自律组织的身份反映业界一线的声音。时秘书长刚才在讲话中提出的推进评级行业发展的三大支柱,即评级机构自身的努力、政府的扶持和监管,自律组织的协调引导。此外,许多学者、业界人士就评级行业开放合作、业态结构、监管体制等问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我们也进行了跟踪,包括在座各位提出的各种观点看法都是我们研究的基础。应该说,各种观点的争论非常激烈,分歧很大。我认为在探讨评级行业发展的问题上,应秉持理性和建设性的态度,充分尊重评级行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我国评级行业的客观事实。那么什么是我们应该重视的规律和现实呢?根据我们协会已经做出的探索和经验,我觉得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是债券市场和评级行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刚才时秘书长在他的开篇讲话中,很清晰的用数字证明这个关系。那就是评级行业的发展依托于信用债券市场这个大环境。国外评级行业的发展历程也是如此。债券市场是评级行业的土壤,离开债券市场的发展,空谈评级行业是没有意义的。目前,我国债券市场是一个存量逾18万亿元的大市场,事关我国金融资源合理配置、经济健康发展和金融体系稳定等重大国家利益,发展债券市场也是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发展和融入国际社会的必要要求。评级机构作为市场中介机构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债券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评级行业的发展应服从于债券市场健康发展这个大局。   二是评级机构自我提升和外部约束机制建设的关系。无论是国际评级机构还是我国信用评级机构都面临着如何树立自身公信力的问题。这一方面需要靠评级机构自身努力完善内部控制,改进评级方法;另一方面也要靠建立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双层外部监督机制,来规范市场行为。从监管层面上,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确立统一监管规则和标准,加强不同部门以及不同国家之间的监管协调。从自律组织层面,研究建立针对评级机构的市场化评价机制,确立评级机构和人员的从业规范,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以及从业者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的作用。   三是培育本土评级机构与积极稳推进妥对外开放的关系。近期,有两部关于以华尔街为主题的片子。其中美国电影《华尔街2:金钱永不眠》的基调以对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反思和批评为主。还有一部是央视拍摄的《华尔街》纪录片。实际上,在策划《华尔街》纪录片时,内部也有类似“西化”或“民族主义”的争论,开始时也是对华尔街持全盘的批评意见,认为华尔街是贪婪的破坏价值的代表,但是经过激烈的争论后,达成一个共识,还是对华尔街总体上持肯定的态度,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其破坏的价值。这主要是因为发展阶段不同,面对的对象不一样。在美国市场体系已经充分发达的情况下,金融危机促使他们反思自身的监管体系。我们市场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情况下,我们面对的受众和发展阶段不一样。从银行界的许多高管到央行监管部门的领导对这一点都是有清醒的认识。在金融危机中,中国的银行业表现较之欧美同业表现更高一些,这是改革带来的成效,但是远远不到沾沾自喜的时侯,这就好像一个人开着“奥迪车”,这车仪表盘、发动机、刹车等都很不错,就是晚上警察不在时,司机开始飙车,“飙车”对自己有好处,杠杆高带动奖金高,结果翻车了。另外一个人,开着奥拓,仪表盘不是太准,刹车也不是很灵,发动机也不是太好,但是开的慢,警察也比较多,经常检查,杠杆率不是太高,所以没有翻车。但并不能由此得出奥拓车比奥迪车好。更加建设性和理性的态度是,利用奥迪车在大修时期,我们赶快学习、借鉴、提高。金融危机中,我们受到的冲击小,本土意识抬头,是很正常的,在改革开放初期,对国外产生比较迷信的态度也很正常。但现在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和时间窗口,以平视的态度来学习和改进。客观的说,我国信用评级机构从2005年大规模的开展债券评级以来,在数据积累和评级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要真正成为具有雄厚声誉资本和国际影响力的行业翘楚,需要长期积淀和市场淬炼,这是评级行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应该正视这个现实,但这并不意味这我们就束手无为。通过积极开展多层次的对外交流合作,借鉴国际评级机构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以空间换时间,尽快缩短本土机构与国际评级机构的距离,并积极争取对外发展的机会,逐步获得影响和改变国际规则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当然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应妥善处理好金融信息安全和市场垄断防范等问题。这一次五中全会公报第一次提出中国应当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即当中国的GDP总量成为世界第二大时,在很多行业和领域的软实力相应跟上时,积极参与规则的讨论和制定成为包括评级行业在内的金融行业的共同课题。   综合以上的认识,我认为由承载着推动场外资本市场不断健康发展,促进我国金融市场逐步国际化这一重大使命的交易商协会发起设立评级专业委员会是“急市场发展之所需”具有深远意义的举措。作为主任委员,我希望能和来自评级机构、投资机构、发行企业、信用增进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的资深专家在监管机构的领导下,围绕以下几个方面为我们评级行业和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做一些具体的工作:一是研究评级行业发展的生态环境,为评级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政策建议;二是加强行业制度建设和自律管理,制定行业行为规范、业务标准等自律规范性文件,对行业自律中的重大问题形成专家咨询意见;三是组织研究发挥信用评级在风险揭示、信用定价等方面作用的新机制、新技术;四是促进信用评级行业的国际交流,提升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国际影响力;五是协助开展业务咨询、信息支持、从业人员培训等专业服务,提升评级机构和从业人员执业能力和职业道德。 我们每一界专业委员会的任期是两年。我希望在我们第一届信用评级专业委员会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和精诚合作下,在交易商协会全体会员的鼓励和支持下,我们能够把专业委员会的具体工作做好。 最后,我祝愿在座的所有领导、嘉宾以及新闻界的朋友身体健康!万事顺意!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阅读更多

纽约时报 奥巴马政府集结盟友,欲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立场

核心提示 : 奥巴马政府从一心要与中国结成全球性伙伴的政策转为与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结盟,准备扭转美国在衰退、中国在崛起的印象。 原文: Taking Harder Stance Toward China, Obama Lines Up Allies 来源:纽约时报 作者:MARK LANDLER and SEWELL CHAN 发表时间:2010年10月25日 本文参考了“其他来源译文” 校对:@xiaomi2020 图:今年5月,希拉里·克林顿和蒂莫西·盖特纳与中国副总理王岐山 华盛顿—— 由于美国和中共在汇率、贸易和安全等议题上龃龉不断,奥巴马政府似乎已认定中国无意合作,因此对北京态度变得渐趋强硬,并且寻求国际联盟共同对付日益强势的中共。 奥巴马政府原本坚持要和北京发展一对一的友好关系,但现在却试图与中国的邻国和贸易伙伴结盟,就人民币汇率和南海岛屿主权等棘手问题共同向中国领导人施压。 这一新态度的利弊将在这个周末在韩国举行的世界主要经济体参加的回忆上看出端倪。美国呼吁减少贸易失衡,并赢得了支持,这给中国在RMB升值问题上施加了更大的压力。 但是德国、意大利和俄罗斯拒绝了美国的提议,在贸易失衡上设定明确的金额限制,这一行动会进一步地孤立中国。结果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Timothy F. Geithner)在在从韩国回程的路上又突访了中国,与一位中国的金融官员讨论逐渐加深的汇率紧张态势。 最近引起紧张的还有中国在暂停稀土出口的报导。美国以此原料制造如制导导弹这样的高精设备。华盛顿的官员显然对这种传闻感到不安,说他们不知道北京此举是出于战略上的还是经济上的考虑。 乔治华盛顿大学的中国政策项目主任专家沈大伟 (David Shambaugh)说:“奥巴马政府刚上任时,一心想让中国成为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的伙伴,可是中国不肯扮演这种角色。现在华盛顿知道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心态日益偏狭、自私自利、蛮横无礼、民族主义心态高涨、而又力量强大的国家。” 某些官员把这看做是中国的胜利。为了应对这一局面,美国现在正与日本和韩国恢复冷战时期的联盟关系,并且和亚洲其他国家加强交流。本周,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会在四个月内第二次访问越南,参加东盟高峰会议。该会议也将以中国问题为主。 下个月,奥巴马总统准备拜访四个亚洲民主国家——日本、印尼、印度和韩国——而不去中国。这种安排并非暗示着冷落中国:奥巴马已经去过一次中国,而他对印尼的访问已经延迟日久。但是这种象征性对政府官员而言并未被忽略。(译注:据 路透社 报道,希拉里的亚太行程中将增加访华一站。) 白宫的主要中国政策顾问贝德(Jeffrey A. Bader)认为,中国的强硬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尤其引人注目,部分是因为北京的快速复苏形成了“广为传播的这一说法:美国是正在衰退的大国;而中国是正在崛起的大国。” 但是,他说奥巴马政府已经决心“要有效地扭转这种印象,重塑美国的领导地位。” 美国国内的政治因素也让奥巴马政府得要采取更强硬的立场。经济下滑,失业率上升,北京成了众矢之的。在国会选战期间,有至少30组竞选中候选人都谴责中国对美国的就业造成了威胁。(点击 这里 查看美国的选战广告视频, 在2030年中国的大学课堂上 ) 眼下国会陷于党派之争导致的瘫痪中,对中国汇率的怒火是少有的几项两党可以取得的公式之一,9月份众议院以压倒多数通过了威胁要对人民币征收汇率特别关税的表决就是这种共识的体现。 中国内部的一些力量也让它无法妥协。中国共产党在准备将权力从胡锦涛交接给指定的接班人——习近平的过程中,领导层在警惕会有损中国发展的变化。 中国的文官和军官之间也存在着严重的分歧。许多中国的军官公开对美国表达第一,认为最近在黄海的海军是在围攻中国。 即使是奥巴马政府想要与中国在气候变化和无核化方面达成的合作,从北京的角度也显得疑点重重。 奥巴马的副手中有许多是克林顿时期的老手,他们知道特别是在经济议题上,两国关系中有转为敌意的因素,会形成与事实相比,被放大了的尖刻态度。 不过上个月,白宫已经很担心两国的关系,将一个高层代表团派往北京进行接触,成员包括贝德先生,即将离任的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萨默斯( Lawrence H.

阅读更多

中国电影的文化想象力之死

感叹为什么我们中国人拍不出自己的《盗梦空间》?而这种感叹,其实已经变成了通用式了,因为这样的句式我们之前见过太多了,只要把电影换成《阿凡达》、《骇客帝国》、《指环王》等都适用。更有甚者视之为洪水猛兽,上升政治学层面,认为这是一种文化“入侵”,有时居然还发生抵制的荒唐行为(如2007年动画片《功夫熊猫》引发的抵制风波)。其实,这样的感叹与批判,其实是没有太多的作用,否则的话,就不用每年都这么像祥林嫂般地重复了。在大片所向披靡之时,如果真的要走出这种进口大片的集体焦虑症,就必须进行深刻的反思与探讨,而不要如以上那种止于肤浅的感叹与焦虑,更不能用狭隘民族主义的色彩的抵制,因为这不是“入侵”与渗透,而是文化的人心所向。所以相反,我们却需要深彻的自省与自知之明。 在这两年里,有三部电影的进口,在我国的电影市场,引发海啸般的狂潮与震撼,《2012》、《阿凡达》与《盗梦空间》。这三部电影,其实就很好地代表了国外电影的三大主流模式:《2012》背后的人类对自身未来的焦虑症,也反映出宗教色彩上的难以遏制的人类悲剧意识;3D《阿凡达》背后的科幻想象力与强大的电影技术,还有考古学与人类学上的一些成就展示(比如纳美人的语言与潘多拉星球上的物种);《盗梦空间》背后的发达文化想象力,以及在后现代语境下人类对于本我、自我、超我的迷津。而这都无一不是说明了,电影远非剧情与画面,它们背后都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庞大的社会文化工程,因此相比之下,透过我们的电影文本分析,我们毫无疑惑地看出我们的文化就显得十分根浅,缺乏文化与技术乃至想象力等各方面的支持了。 因此,在各个层面上,都拿不出手,所以就只能进行上映前的各种运作与炒作了。比如《山楂树之恋》就以清纯为噱头,试想,除了这个可怜的卖点,它还能是什么?其实和《孔子》上映前周润发以及《唐山大地震》上映前冯小刚都说的不哭不是人一样,成为了一种道德上的压迫:如果我们没有从这部“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故事”的电影中看到清纯,说明我们是不纯净的、污秽的;如果我们没有这部“感天动地”的电影落泪,我们简直是没有人性了——这种先从道德上给自己套上了一层防护甲,然后,这就意味着剥夺了批判的空间,任何的批评,都是批评者的自我揭发甚至自我掘墓。 此外更别提这种说法背后的扭曲的价值观了。写作是为了拒绝遗忘,所以电影的讲述,如果你不能进行这种拒绝,至少也不能成为制造遗忘的工具。但是在《山楂树之恋》中,把中国现当代历史中一段可以说是最为糟糕的岁月描写成一个纯真、善良、美好的时代。仿佛那个时候的爱情,就是不物质不拜金的,人人纯洁干净,可是,稍微有些见识的人都知道,其实那个时代,爱情的存在都是奢侈的,很多的恋爱是通过组织安排的,婚姻还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而且感情出现了问题,连离婚都不自由。此外那个时代人们对于物质的要求,比起现在来说,只会是更加物化与功利,正如一些评论提醒的,在70年代,女青年的择偶标准是“三转一响”(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和“72条腿”(一套家具)。另外,在成分上,“50年代找干部,60年代找军人,70年代找工人,80年代找大学生。”在家庭背景上,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基本不通婚,干部子女和普通家庭子女难通婚,甚至双职工和单职工家庭通婚都有障碍——而这一切,作为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张艺谋,怎能可以如此快速地遗忘,还将此岁月进行如此的唯美化? 这令人匪夷所思。是的,现实是这么乱,但是现实的乱,任何时候都不能成为刻意去扭曲历史的借口,可是每每,历史就总是为了被任意打扮的小姑娘,而这不得不说是我们的一个共同灾难。因此,直面了那段历史的王兵新作《夹边沟》,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电影,同时也显得弥足珍贵——但是它从威尼斯电影节折回之后的命运又将会怎样,我们就无从得知了——真正的焦虑袭来了…… 二、电影背后的文化理论与价值观支持 必须意识到,其实一部电影的所有,远不止银幕上所呈现的。工夫在诗外,每一部电影背后都蕴含着其深刻的社会文化甚至最先进的理论发果,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拿《盗梦空间》来说,满篇都贯穿着心理学中精神分析学派的术语,比如潜意识、图腾等,这和欧美国家流传了上百年的精神分析心理学有着莫大的关联,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简直就是可以拿来当作观影攻略手册了。 还有一个实例能更为明显地体现出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电影的支持,那就是电影《骇客帝国》系列,它的理论与灵感来源就与名著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后现代理论大师鲍德里亚的一些理论有着很大渊源。导演沃卓夫斯基兄弟自称受波德里亚影响极深,还希望让波德里亚能成为电影的顾问,因为整部电影的核心概念,像“矩阵”、“真实”等等,都来自他。在《骇客帝国》拍摄前,这一请求虽被拒绝,但这并不妨碍这部电影向他致敬:基努•里维斯扮演的尼欧有一本掏空的装软件的书,就是鲍德里亚的《仿真与拟像》。 从《星球大战》、《指环王》、《骇客帝国》,到《机器人瓦力》、《2012》、《阿凡达》、《盗梦空间》,每部电影背后都是同样如此,尽管这些文化背影也大量的利用,甚至也达到了一种过度消费的地步,比如近些年来,好莱坞也产生了很多劣质的科幻电影,但是这都无碍于他们持续的文化创新与超越。而我们呢,想一想,这么多年来,有过多少的文化创新与理论贡献?原创哪些真正的影响了国人与世人的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上的学术成果? 还有一点,归纳起来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进口大片,他们背后的最基本价值观是一致的,这种共识性的价值观就是根基,它可以避免一部电影走向背离人性与历史的深渊。这种最基本的价值观体现在人道主义、人本主义、责任意识和批判色彩。 在《阿凡达》这类的科幻电影背后,是对后现代的技术哲学批判理念,强烈批判人类贪婪下自掘坟墓的行为对于地球以及宇宙的灾难性破坏,不停地在引导观众在思考人类何去何从;在《2012》这种灾难片里,是深刻的对人的关怀,讲述每一个人都有权利登上被拯救的诺亚方舟,并且在讽刺与批判那种政客与权贵的丑陋,然后虽然过程艰辛,但是人性最后总是能够得到幸存与回归;在《盗梦空间》就更简单明了了,深陷于对妻子的自责的主角柯布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回到家中见到两个女儿,这种更是人性的回归的表现,可以没有大家,但是决不能没有小家,没有把个人放置于宏大叙事之下,然后丧失了最基本的人本关怀。反观我们的很多电影,依然是价值观发育不良,甚至天生残疾,鼓吹违反人性与道义的价值观:为了事业,为了社会,乃至更宏大的理由而舍弃小我,成全大我。比如刻意刻画《孔子》中孔子抛妻弃子的“高大形象”,以及颜回舍身抢救几捆老师的竹简而葬身水底(这个天天被教育要“仁者爱人”的学生,却为了物而舍身丢命,这不更像是一个悖论吗?)这些无一不是有悖于最基本的天伦人理,其体现出了的价值观,不仅难以让人感动,反而应该值得反省。 当然我们也看到开始一些方面的事情在改观与回归,比如现在最主流的电影《建国大业》、《唐山大地震》,虽然它们依然还有很多不足,有在刻意回避一些东西,或者是建立在灾难美学的基础之上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一种有限的进步,比如摒弃了以往对历史政治人物有意无意的污名化描写,以及深入人性之下对于个体情感与内心的进行体察。而除此之外,拿得出手实在是不多,《南京!南京!》、《疯狂的石头》、《人在囧途》之后,大量的横行电影作品,就只是那种粗劣大话、恶搞类的烂片,以及被过度反刍的功夫片,还有就是吃老本、沉溺于老祖宗荫庇之下的古装戏了,文化的想象力极端贫困,文化的创造力与创新力,几乎消失殆尽。而且还有一个在我们这里成为问题的问题,被人家造就克服了:即要走商业还是艺术的道路。这在好莱坞等影视人看来,只是不该矛盾的矛盾,商业化就是一门艺术,但是我们的认识中,商业化就是媚俗,艺术是自言自语,两极都极端化。 三、无批判,不文化 电影作为文化艺术的一部分,它的任何奇葩都是表面的,它的浅层下面,却牢牢地根植于一个特定的文化、政治、经济等整个社会结构中,息息相关。从来都不是纯粹的电影艺术上的问题,否则就事论事,只会遮蔽问题的根源,然后就只能不断重复这种焦虑与浅层的反思。 所以说,将问题引述到导演等创作者的身上,用《盗梦空间》的结构来分析,它只是进入到了第一层的梦境。分析到行业管制、电影市场与创作环境,则是第二层梦境了,但是其实它还有第三第四层梦境没有人进去过。第三层就是创作者价值观、世界观、电影观的层面发育不全之外的文化想象力的缺失,第四层就是体制钳制下的文化批判能力的钝化。而且下面一层都是上面一层基础,没有下面一层的实现,上面一层就将只会是空中楼阁。而这种分析路径与框架,对于我们理解中国文化的困境,有很好的帮助。 因为第一层和第二层有太多人探讨过了,在此我们直接从第三层“梦境”说起。其实,关于电影的技术上问题,只是属于科学层面的,如果真要开始追赶,相信中国电影不用几年就绝对可以比肩了。但是想象力则不行,它是人文社会科学层面,是一种软实力,它牵涉到整个社会的大氛围。在想象力方面,中国电影背后所体现出中国人的思维,的确古板得让人发困、发愁,总是不觉不知中陷入肤浅的纯娱乐,不然就是一味说教之中,做起事情不是一板一眼规规矩矩,就是无聊恶搞,最后都只会令人感觉枯燥无趣。其实在批判和说教之间,还有广阔的商业化空间,而且娱乐精神比批判精神在电影界更重要,但是在没有想象力为基础之下,娱乐显得都那么地苍白,而这也正是冯小刚的贺岁片与章子怡的《非常完美》等显得鹤立鸡群缘故吧。而这种“中国文化想象力之死”的根源,就是文化持续前进发展的动力不足。文化发展动力不足的首因,便是文化批判力被阉割,成为了歌颂与粉饰色彩浓厚的政治修辞,文化创作很多时候沦为历史与现实的化妆术,不敢否定与批判,娱乐也只是点到为止挠个小痒,有形无形的文化钳制过多,因此在被审查与自我审查之后,所产生的也只能是平庸之作了。而逃过此劫的,往往只能被迫游走的地下,或者出口之后才能转为内销。 还有一事,则可以最好地反映出社会大氛围对于文化发展的遏制效应。也即前段时间闹得纷纷扬扬的“郭德纲事件”。这个相声界几乎是硕果仅存的郭德纲,被多方痛打落水狗,而且连谁在背后使坏都不知道,迷雾重重,谍影重重,活脱脱成了一部悬疑电影,可见这种文化的恶劣生存环境。于是,就这样理性的技术批评变成了暴戾批斗,价值批判变成了道德审判。 在如此的体制的异化作用下,让中国的电影创作者,只能有几条空间狭窄的道路可以走:“从了”——商业电影与文艺电影中的莫谈国事、“合谋”——主旋律电影中的粉饰与说教,与“弑父”——地下电影所体现出来的反抗意识。但是,在电影体制身后,更有深层次的社会体制在制约着,从我们僵化教育体系开始,想象力就开始被抑制了。试想,没有思想与精神的独立与自由,还能会有驰骋自如,海阔天空的想象力吗?我们一直缺乏个体的解放与张力,人总是被塑造成体制末端的螺丝钉,而非人。所以,自由奔放的教育体系是作为想象力培育工程的基础设施的。 然后,就到了第四层了。文化创作在体制管制的畸形与非健康发展,文化在通往批判的路上受阻之后,大部分人只有一条路可走:向后转,躲避崇高与探索,大量古装宫廷出炉、透支名著、翻拍成风。而在向后路途上,又分出了两个岔路,一是媚权即向上的庸俗,唱颂歌,伪崇高,二是媚俗即向下的庸俗,提供感官刺激的低俗成风。而这两条路都是文化走下坡路的表现,从而走入价值观的误区与想象力的死胡同。这个文化案例,最典型的非“春晚”莫属。它在这近十几年来,成为了中国文化病症的集大成者:粉饰太平(在南方大面积雪灾时,可以说南方一片春意黯然),脱离现实,还可以算得上具有批判性的,或许仅仅是对于中国最底层的小人物、不争气的国足的嘲弄与挖苦,还有地域讽刺了(如故意说蹩脚的港台腔)。想象力的发挥与创新方面,为数不多的多数人较好的,或许就是宋祖英与周杰伦的混搭了——可是这仅仅是形上的创新,而没有真正的质变的创新。 重塑文化的批判性,是文化重新走上向前的上坡路的最佳捷径,批判意味着反思,意味着先否定然后超越前人的权威——而这正是创新的具体而且是唯一的表现,因此,说到这里,大家也应该意识到了,为什么我们喊创新这么多年了,创新却依旧是穿着马甲的乌龟,脱下马甲之后,才发现是新酒瓶装上了陈醋,因为没有真正的批判性。 文化没有批判性,就必然会形成一个封闭的停滞空间,无法实现自我更新与升级。文化必须有着自身的批评与批判的锐利,才能起身地走出困境。但同时它的外围,也必须有一种可供文化生存的良好土壤与氛围,这就体现在它需要被批评,但不需要被批斗,需要被批判,但不需要被审判。然后,在批判的基础上,再有一个稳定的价值观作为支撑和保障,以此正本清源,才能源源不断地输出立足于此的优秀电影作品,以及所有的文化作品。而如果缕清以及认识到这些层层递进的关系之中,能够开始逐步改善,这个电影文化的困境,或许很快就能“穿越”出来,走进现实,与世界接轨,与时代通联。 张天潘读者QQ一群109626668;二群54775167;三群81790770(空位较多),欢迎加入交流与批评!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1 个评论 张天潘的最新更新: 如何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对未来有信心? / 2010-10-13 22:36 / 评论数( 1 ) 中国式反智的反思 / 2010-10-09 23:17 / 评论数( 4 ) 作家被拘,文化的批判性在噩梦中萎靡 / 2010-09-29 22:06 / 评论数( 6 ) 技术进步时代 “过时的人” / 2010-09-27 22:09 / 评论数( 0 ) 什么是常识或者真的有常识吗? / 2010-09-26 23:13 / 评论数( 1 )

阅读更多

现代化的断想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潮流也在变。因应这些变迁,执政党必须以新的观念、新的做法,在民主宪政的基础上,推动革新措施。惟有如此,才能与时代潮流相结合,才能和民众永远在一起。   –蒋经国   一   真理是多元的,对人类历史和社会的认识如同瞎子摸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考察和认识,例如,弗洛伊德从性和潜意识的角度解释人的行为,马克斯.韦伯从宗教文化的角度说明人类社会等等。条条大道通罗马,每一种认识角度都是通向真理的一条道路,把各种认识角度综合起来,就可以较为全面地把握真理的全貌。将任何一个角度的认识奉为绝对真理都是荒谬的,都会把人类认识引向片面化和绝对化,都会阻碍人类认识的发展和思想的进步。   马克思从一个独特的角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剖析人类历史和社会,对人类思想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在人类思想发展的长河中,马克思只是众多思想家中的一员,马克思没有并且也不可能垄断对真理的发现权。   完全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显然有失公允,而把马克思主义绝对化、神圣化、宗教化(奉为至尊),比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害处更大。因为否定马克思主义只是否定了一种真理,而把马克思主义绝对化则是否定了一切真理(真理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把马克思主义绝对化,不仅否定了其他理论,同时也否定了马克思主义本身),杜绝了人类认识真理、发展真理的一切可能性。   二   从概念和原理出发的唯理论(笛卡尔、黑格尔等),强调理论的终极性、系统性、必然性和普遍性,趋向于封闭和独断。从感性经验出发的经验论(培根、洛克、休谟等),立足于经验事实的实证性和有效性,趋向于开放和宽容。   唯理论常常是极权统治的意识形态基础,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理论都带有明显的唯理论色彩,较为轻视经验或实验的实证性(证实与证伪)。而邓小平的理论,尤其是他的”猫论”则带有强烈的经验论色彩。   邓小平最大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倡导并推行了开放改革,而且在于他以富有中国实用理性特点的经验论,打破了”凡是论”的一统天下,动摇了极权统治意识形态的正统性和正当性,转变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开启了质疑正统意识形态的话语空间。同时也为引入新观点、新思想,实现思想的多元化奠定了基础。   三   什么叫”共产主义”?”共产”、”共产”,就是消灭私有制,消灭由私有制产生出来的阶级。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的涵义是,通过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使全人类彻底摆脱私有制和阶级的桎梏。   请神容易送神难,奉行”斗争”和”专政”的国家不但未能获得解放,反而都深受其害,”斗争”和”专政”已成为他们新的更难摆脱的桎梏。   而且,私有制(产权)是核算和交换的前提,阶级是分工的产物。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是一个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可以”按需分配”的社会,而消灭了私有制和阶级,也就消灭了核算、分工和交换,从而消灭了现代化大生产,消灭了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使”按需分配”成为不可能。显然,消灭私有制的共产主义是与它的前提条件–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根本对立的。晚年的恩格斯已经意识到了共产主义理论的内在矛盾,才告诫后人,共产主义的理论只是”在抽象的意义上是正确的,然而在实践中却是绝对无益的,有时还要更坏。”   现代社会较为合理的做法是,通过法制在保护私有制的同时,规范和引导私有制,使之有利于社会,而不是消灭私有制;用合作双赢、谈判博弈取代阶级斗争,而不是消灭阶级。   四   美国是典型的现代国家,中国是典型的传统国家。   美国之”国”与中国之”国”具有不同的含义,美国人之”人”与中国人之”人”也具有不同的含义。   美国之”国”是一个”主权分享”的联合体,中国之国是一个”主权集中”的统一体。美国人之”人”是一个在联合体中享有主权的独立”个体”,具有独立的地位和价值。中国人之”人”在统一体中不享有主权,不具有独立的地位和价值,只是统一体的一个构件。   因此,美国真正的主权者不是政府,而是全体公民。政府只享有治权,只是受全体公民委托的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办事员,公民可以依法监督、撤换甚至罢免政府官员。美国是一个”主权在民”的民主宪政国家。   中国正好相反,中国的政府享有主权,是国家的领导者和统治者,国民都是政府治下的臣民,臣民没有权利,只有义务,臣民对政府的任何不满和批评,都被视为”不忠不孝”、”犯上作乱”、”谋逆造反”等等。中国是一个”主权在君”、”主权在党”、”主权在官”的专制极权国家。   国体(包括政体)是主权的一种存在形式,主权的归属最终决定着国体的性质,也最终决定着国民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   梁启超说,西方国家”强者兵也,所以强者法律制度也”。航空母舰等硬实力只是美国强大的外部表现,民权至上、法律至上的人文精神以及民主宪政制度等方面的软实力才是美国强大的内在原因。   中国声称,中国的核心利益就是坚持党国体制的”基本制度”(戴秉国)。并认为这种制度具有中国特色和无比的优越性,一定能够战胜并取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这不仅使中国自身的改革陷入了困境,也必然使中国的发展引起美国等西方国家以及中国周边国家的疑虑。中国与美国的贸易摩擦和军事对垒,固然有国家利益上抗争的因素,但更为深刻的原因还是在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根本制度上。   中国的开放改革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根本原因不在中国现行的基本制度,而在移植、借鉴了西方国家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但是移植和模仿不是真正的力量,也不可能行之久远。   中国真正需要向美国等西方国家学习借鉴的,是能够不断推进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创新的法律政治制度,也就是公民社会和民主宪政制度。这才是中国真正的核心利益之所在。   五   国家权力首先是一个所有权的问题,然后才是能不能用好的问题。已有明确归属的所有权问题是不能讨论的。   现在有些人借口(只是一种借口)中国人的素质不高,不能用好民主权利,剥夺中国人民(公民)的国家权力所有者的主体地位。且不说中国人民是不是真的素质不高,真的用不好民主权利(抗战时期的解放区和现在的台湾都说明中国人民完全能够用好民主权利)。即使是真的,也不能成为剥夺他们民主权利的理由,正如我不能以你不善于理财为理由夺取你的财产权一样。   现代社会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应当从程序和实体两个方面来加以认定。从程序上说,权力必须产生于公民的同意和授予;从实体上说,权力必须能够廉洁、公正而有效率地为全社会服务,能够代表全社会的利益,能够保护每一个公民平等的自由和权利。   程序的合法性与实体的合法性必须是统一的,没有程序合的法性就不能切实保障实体的合法性。   六   传统的暴力政治是野蛮政治,现代的法制政治是文明政治。   国家现代化的核心是国家权力的现代化和执政党的现代化。判断国家权力及执政党是否现代化的标准是,国家权力的产生及执政党执政依靠的是暴力还是法制。现代化的国家权力及执政党,只能是依靠法制,同时也绝对服从于法制的权力和政党。国家权力及执政党现代化的实质就是权力和政党的法制化。   毛泽东自称无法无天,滥用权力,在政治、经济、文化甚至私人生活领域中大搞阶级斗争、政治运动,实际上依靠的是暴力。所谓党的领导实际上是暴力领导,是掌握暴力机器(主要是军队)的个人独裁领导。邓小平搞改革开放,提出建立法制国家,是中国从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的一种历史性转变。但他同时又强调党对暴力机器的绝对领导,并且超越法制使用暴力,使国家权力及执政党究竟是依靠法制还是依靠暴力发生了矛盾。   现代法制是公民意志的体现,国家权力和执政党依靠并服从于法制,也就是依靠并服从于公民社会和公民权利,国家和政党法制化的实质就是民主化。中国未来现代化、法制化、民主化的进程,将决定于暴力集团与公民社会两种力量的博弈与消长。   七   一切社会学、政治学的理论都可以划分为两种,一种是”权力私有制”理论,一种是”权力公有制”理论。”权力私有制”理论主张国家是一家一姓、一党一派的国家,权力只能归一家(皇权制)或一党(党权制)所有。这种理论实际上就是专制和极权的理论。”权力公有制”理论主张国家是全体国民的国家,权力必须归全体国民所有。这种理论当然就是民主的理论。   现代社会地广人众,分工复杂,无法实行古希腊的直接民主,只能实行代议制的宪政民主。宪政民主,民主是实质,宪政只是形式。从形式上看,宪政要求权力必须产生于宪法、服从于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从实质上看,宪法必须由全体公民参与制定,必须体现全体公民的共同意志,权力服从于宪法,实际上就是服从于全体公民,公民才是国家真正的最高统治者。   中国的根本问题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不在财产是私有还是公有,而在国家权力是私有还是公有。国家权力如果不能实现公有,不能实行民主宪政制度,权力的”私有制”就会从根本上破坏经济社会秩序,降低效率、损害公平,使经济上的”私有制”和”公有制”都名存实亡,成为实际上的”官有制”、”王有制”和”党有制”,形成一个压榨全社会的权贵集团。   ”权力私有制”是导致财富分配不公,法律道德沦丧,社会矛盾激化的根源。不解决”权力私有制”的问题,中国就会永远国无宁日,民无宁日。   八   现代社会应当把”政制”与”官制”区分开。   ”政制”选举政治家、政务官(总统、总理、省长、州长、市长、议员等),政治家直接对公民负责,代表公民行使国家主权,政治家必须由公民授权,必须是具有高尚品德、战略眼光和领袖气质的一流人才。”官制”选用公务员、事务官,公务员直接对政治家负责,公务员只是贯彻政治家方针、政策意图的办事员,行使的只是事权,具有一定理解和办事能力的人即可担任。   中国的问题是,没有”政制”只有”官制”,”官制”就是”政制”;没有”政治家”,只有”办事员”,”办事员”就是”政治家”。中国的官僚政治、庸人政治就是这样形成的。   九   中国宣称是”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人民共和国”,实行的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但是,以党治国的”党国体制”却使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异并且徒有其名。   ”社会主义”本来有反集权、反垄断,要求”社会化”、”自治化”、”多元化”的含义,否定了”社会”、”自治”和”多元”,也就从根本上否定了社会主义,而党领导一切、控制一切的”党国体制”,挤压”社会”、驱逐”社会”,最终吞没了”社会”;党权远离法制,实行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内部”对”外部”的歧视、敌视、打击和迫害的”专政”,不仅使”民主”成为空谈,也使”共和”化为乌有;而党权凌驾于”人民代表大会”之上,也早已使”人民代表大会”成了”官员清谈馆和俱乐部”。党权至上的体制,使”人民民主专政”只有”专政”没有”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只看到”官员”看不到”人民”,最终造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没有”社会”的”社会主义”和没有”共和”的”共和国”。   ”依法治国”首先要求”依法治官”。中国不能做到”依法治官”是因为中国不是法管干部(官),而是”党管干部”。党不仅管政府的干部,而且管司法干部,党实际上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是党权至上的”党国体制”使”依法治官、依法治国”都成了空话。使宪法和法律也成为一纸空文。   十   专政与宪政是相互排斥和否定的。   专政是一个与阶级的歧视和压迫相联系的专制统治的概念。   专政指的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排斥、压迫和打击。在阶级斗争的话语中,一个人属于什么阶级,唯一的根据就是统治者的主观意志和政策,一个人一旦被划入”反动阶级”或”敌对阶级”,无论你是否触犯法律,你都是专政打击和压迫的对象。因此,专政与现代法制和共和的理念都是格格不入的。   由于专政及掌握专政工具的统治者都是不受法律制约的,专政就必然导致统治者成为能够任意打击、迫害任何人的独裁极权统治者。希特勒、斯大林和毛泽东都是这样的独裁者。在中国这样一个宗法制的社会中,专政实际上成为掌握权力的宗法或宗派集团排斥和打击异己力量,实行大一统独裁统治的工具。   共产党执政以来实行的所谓”人民民主专政”,从来就没有给人民带来民主,带来的只是对人民(包括党)中的异己力量(所谓”阶级敌人”)不断进行打击和迫害的各种”政治运动”。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反右派”、”反右倾”、”文革”等)曾经使亿万人民成为专政的对象,刘少奇、彭德怀、习仲勋、林昭、张志新、遇罗克等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都成了”阶级敌人”。”人民民主专政”实实在在地成了”民主”(人民的主子)对人民的”专政”。   古今中外的历史事实显示,专政从来都是排斥民主的,专政必然导致专制和独裁。”XX民主专政”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谎言。   宪政是一个与人的平等权利相联系的法制概念,宪政反对任何阶级的歧视和压迫。   宪政首先要求的是在法律上不分阶级地保护每一个公民平等的自由和权利,其次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产生于全体公民的授权并受到公民的监督和制约。简言之,宪政就是宪法至上,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政治体制。   专政的基础是阶级的歧视、分裂与对抗,宪政的基础是社会的合作、共和与共赢。只有宪政才能带来真正的民主,带来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而专政只能导致专制和独裁,带来社会的分裂、对抗与动荡。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以专政求民主则民主亡,以宪政求民主则民主存。   十一   国家的根本问题是主权与人权的关系问题。爱国首先要分清,是爱专制的国家还是爱民主的国家。   主权高于人权,还是人权高于主权,这实际上是一个假问题。   主权有两种,一种是产生于人权,集中体现人权的主权,即民主的主权;一种是由少数人独占,排斥、压制人权的主权,即专制的主权。民主的主权是人权的集中体现,主权与人权本来是一回事,不存在孰高孰低的问题;专制的主权排斥人权,主权与人权根本对立,不是孰高孰低的问题,而是孰生孰死,孰胜孰负的问题。   爱专制的国家(主权),实际上就是忠于专制统治者,忠于专制制度。富兰克林说:”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我的祖国”。我们应该爱的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的民主的国家(主权),爱主权范围内的国土、海洋和岛屿,爱自己的亲人、同胞和民族,爱一切与我们平等交往、和平相处的国际友人。   韩寒说:”如果今天能为唐福珍、谢朝平而游行,那么明天我就一定会为钓鱼岛和奥运火炬而游行”。其本意就是,我们应该爱的是能够维护并体现人权的民主的国家(主权)。   十二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的确兴盛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文景、贞观、康乾等等,都是这种兴盛的标志。但是,传统的中国是一个宗法性的皇权专制国家,国家并非全体国民的国家,只是依靠暴力夺取皇权的一家一姓、一帮一派的国家。所谓民族兴盛其实也只是一家一姓、一帮一派的兴盛,对于广大民众来说,还是鲁迅说得好,所谓盛世只不过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1949年,”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然而,只能祈盼并歌颂”大救星”的人,其实是站不起来的。果然,”大救星”成了”大灾星”,根子在于,中国并没有建立起一个公民的民主宪政国家。1978年,”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中国人民能够富起来的根本原因是,执政党实行市场经济,把部分经济权力还给了国民,国民在经济上享有了部分公民权(财产权、经营权等)。但是,由于国民还不能在政治上享有实际上的公民权,才导致了权力腐败,贫富两极分化,官民矛盾不断加深等严重社会问题。   中国需要的是在公民社会基础上的现代化的兴盛,而不是秦皇汉武式的”复兴”。只有当中国人民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政治上、思想上都享有了完全的公民权,才能说中华民族在现代化的意义上兴盛起来了,才能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才能说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纪元。   十三   既得利益者们也在高举”思想解放”的旗帜,但是,真正的思想解放就是要从既得利益者所主导的”思想解放”(实为”思想蒙蔽”)中解放出来。   观念的背后是利益,利益的背后是权力,”思想解放”反映的是利益和权力调整的要求。如果”思想解放”不能触动并破除特权阶层的垄断性权力和既得利益,不能回复到”还权于民”,建立公民社会和民主宪政这个调整权力利益格局的”原点”上,只是在”发展、民生、代表”等等问题上绕圈子,中国人民就会在一次次的”思想解放”中被套上新的”思想枷锁”。而”发展、民生”等问题也最终不能得到根本解决。   十四   改革如果只是由权力(党和政府)主导,即权力不仅是规则的制定者,而且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改革的胜者和赢家就只能是权力。这样的改革必然是一场强者剥夺弱者,利益为权力独占独享,成本由民众悉数承担的零和游戏。   中国的改革应当首先从改变权力主导改革的游戏规则开始,使改革成为各方利益主体(劳工与资本、公民与政府)享有平等话语权,能够平等参与和博弈,最终实现多元共和,互利共赢的改革。也就是说,改革必须从建立公民社会(公民能够自由结社,集体谈判,监督权力)开始。   十五   科学离不开民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离不开民主宪政的制度环境。   科学和民主,是鱼和水,树苗和土壤的关系。科学的理性精神,只有在自由、多元、宽容的民主环境中,才可能健康地发育生长。由于没有民主制度的保护,黄万里竟然因为提出反对建造三门峡大坝的科学建议而被打成”右派”,长期受到迫害。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中,怎能进行正常的科学研究和创造。没有科学的研究和创造,又何来科学的发展。   当今社会,由官本位带来的行政化和衙门化,是学术研究依附权力,急功近利,抄袭造假,科学创新精神丢弃殆尽的根本原因,正在严重妨碍科学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自由和权利为本,在发展机会、财富分配、政治参与、公共福利、保护环境等方面体现公平正义。侵害人的自由和权利,破坏公平正义的首要祸害是不受限制的国家权力,只有建立民主宪政制度,才能规范约束权力,保障公民权利,实现公平正义。   十六   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中,为了保持经济平等竞争和权力公正廉洁,都要严格限制权力与资本的结合。   权力与资本分则两全,合则两伤。   在计划经济体制中,权力虽然不受制约,但经济是受计划制约的。在民主宪政体制中,经济虽是自由的,但权力是受法律和公民制约的。上述两种体制中的权力与资本,都很难勾结在一起。   而所谓的”中国模式”其实就是,把计划经济中不受限制的权力与宪政制度中自由的经济结合起来,使权力与资本直接联手(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已公司化了),进行反市场的垄断经营、不公平竞争和种种幕后交易,谋取暴利。其结果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官场经济”和”权贵经济”,产生出一个权贵利益集团。   社会是产生权力和资本的母体,也是权力和资本立足的地基。权力和资本如果不能保护社会,反哺社会,一旦社会塌陷,权力和资本都将坠向深渊。   权力的危机(道义危机、公信危机、统治危机等)和资本的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等)都是源于权力和资本过度侵害社会而造成的社会危机。尤为危险的是权力和资本联手侵害社会,势将加速社会的崩溃,中国正面临这样的危险。   什么是社会?社会就是百姓,社会就是公民,社会就是百姓的利益,社会就是公民的权利。   西方国家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输出过剩的资本和产能、相对落后的技术和高污染、高能耗的低端产业,是他们资本扩张、产业技术转移和更新的需要。中国抓住这个机遇,引进借鉴了西方国家现成的经济技术成就,既使中国得到了发展,同时也使西方国家的剩余资本和技术获得了额外的超额利润。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对于中国是雪中送炭,对于西方国家则是锦上添花。   中国30年的经济发展可以说是中国开放改革的成功,也可以说是西方国家资本输出和产业转移的成功。中国的开放改革从一定意义上说,只是西方国家全球化战略的一项配套改革措施。   中国的模式实际上是一种移植、模仿和借鉴的跟进模式,虽然在发展中少走了很多弯路,避免了很多风险,增长了不少见识,但是,借别人的力量发展了自己,是不够资格侈谈什么”优势”和”奇迹”的。   当中国已经超越了西方,开始引领世界经济发展,开始走上创新之路的时候,再来谈中国的”奇迹”和”优势”吧。   十七   专制权力也反腐败,但结果却是越反越腐,前腐后继,势不可挡。   这是因为在专制权力的语境中,贪腐实际上被视为一种理所当然的权力红利–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权力当然要吃权力。专制制度本来就是统治集团攫取并瓜分腐败红利的一种分赃制度。   一般的经济学告诉我们,社会财富是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投入要素分配,还有什么一次、二次、三次分配等等。但是,这些理论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中国的现实,中国财富主导性的分配方式,其实是按权力及由权力划定的等级来分配的。腐败是按权力分配必然带来的副产品。   腐败一般被认为是对制度的违反和破坏,然而,专制权力的腐败,其典型表现并不是和珅式的对制度的违反,而是慈禧式的由制度规定和默许的特权享受。和珅式的腐败正是源于慈禧式的腐败,和珅这样的贪官是专制特权制度的必然产物。   但是,统治集团超限度的贪腐过度侵占民众的利益,突破民众忍受的底线,就会招致民众反抗;个别官员大量贪腐也会打破统治集团内部的利益均衡。统治者为了防止官逼民反和维护内部按等级分赃的规则,对于过度的贪腐又不得不给予打击。   打击过度的贪腐,并不是为了彻底杜绝腐败,而是为了巩固统治,维护等级特权制度,使统治集团能够更久远地获得贪腐红利,更符合等级规则地分配贪腐红利。在很多情况下,反腐败还是专制权力排除异己的一种借口。   在统治权力安全限度内的腐败,按特权等级分配的腐败正是专制权力所允许、所追求的。   反腐败必须先反特权,反特权必须先反专制,因为腐败的根源就在不受限制的专制权力本身。   十八   人是现代社会和国家的中心,培养和塑造人是决定国家和社会长期发展前景的战略事业。   公民的权利责任意识是现代国家的第一意识,人力资源是现代国家的第一资源,人的创造力是现代国家的第一竞争力。教育的神圣职责和首要任务就是培育国民的公民意识,生产开发优质人力资源,培养国民的创新能力。   人的素质和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一种怀疑、探求、批判和创新的理性能力。   教育的目标不应仅是把一些现成的知识和结论塞给学生,更重要的应是把发现新世界(客观与主观的),创造新生活,构建新知识的正确的方法和价值标准告诉学生,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就是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性能力的”人”,而不是只会死记现成知识,只能固守僵死教条的机器和工具。   大学的改革应当遵循教学科研的规律,尊重教授教师的主体地位,体现”以教学科研为中心,而不是以行政权力为中心;以教授教师为主导,而不是以行政官员为主导”的指导方针和”自治、民主、自由”的基本原则。   也就是说,大学不应当是政府和行政权力的附属物,而应当是独立的教学科研机构,在机构设置上要体现自治的原则;大学不应当以行政权力为中心(行政部门只是服务性的办事机构),而应当以教授教师们通过协商和选举产生的董事会、理事会、学术委员会等民主机构为中心,在管理体制上要体现民主的原则;对教授教师们的教学科研活动不允许横加干涉,必须充分尊重教授教师们在教学科研上的自主权,在教学科研上要体现自由的原则。   十九   当前中国最大的国情是,人民不仅要求生活富裕,更要求财富分配公平,要求宪法规定的各项公民权利能够落到实处;不仅要求政府及官员能够清廉,能够”代表”自己,为自己”服务”,更要求自己能够选择(包括选举和罢免)、监督政府及官员,成为国家真正的主人和权力的主体,而不仅仅是被”代表”、被”服务”的客体。   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实现宪法权利的要求与阻碍人民权利实现的各种势力(以既得利益集团为主)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将从根本上决定今后中国经济政治的发展道路。   二十   印尼总统苏西洛说,民主是一种本能。也就是说,民主的要求、民主的根源不是产生于、存在于社会外部的某种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条件之中。而是产生于、存在于人的本能之中,产生于、存在于人性之中,产生于、存在于人追求自由、平等、幸福的生命冲动之中。   民主的本能和冲动,在人类的不同历史时期都曾顽强地表现出来,原始社会出现过公社民主、古希腊产生了城邦民主、中世纪建立了市民自治民主,现代西方国家创造了代议制民主。   民主的成长和发展固然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但是,决定性的因素不是这些外部条件,而是源于人性中的对民主的渴望。有了这种渴望,人就会为了民主的发展而不断地创造出各种必要的条件。   历史的必然性,从根本上说就是人心的必然性,人性的必然性。   人生来就是自由、平等的,人生来就有追求自由、幸福和民主的权利,即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就是人心的必然性,人性的必然性。中国历史上的统治者(从秦始皇到毛泽东)都是依靠暴力取得政权的,暴力专制统治可以一时地压迫、扭曲、蒙蔽人心、人性,但是最终改变不了人心追求自由、平等和民主的必然趋向。   自由战胜专制,民主取代极权,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人心的历史的必然性。   人类社会包括个人、社会、政府三个层面。在个人层面应当讲自由,在社会层面应当讲自治,在政府层面应当讲民主。民主是个人自由和社会自治向公共权力(政府)层面的延伸。只有建立在尊重个人权利和自由,社会充分自治基础上的民主,才是可靠的民主。   重建权力首先要重建社会。重建社会就要在法制的框架内大力推进非政府组织(独立的工会、农会、商会以及各种公民自治组织)的发展。公民社会是民主政治的根源,没有公民社会的充分发展,民主政治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大量的农民成为市民。农民进城,不仅创造出巨大的经济需求,而且创造出巨大的权利需求和民主需求。   农民进城意味着中国正在从农村宗法等级关系的臣民社会,转变为城市契约平等关系的公民社会。这就必然把公民主导的民主政治推向历史的前台。有远见的政治家应当站在历史大潮的前端,引导历史前进,而不应当成为阻碍历史进步的绊脚石。   二十一   所谓民主的阶级性问题其实是一个混淆视听的伪问题。   民主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可以有不同的模式,但是民主的基本要求和原则都是共同的,不存在姓资姓社的区别。民主的基本原则是”官由民选,权由民授”,任何”特色”、任何阶级的政治,如果去掉”权由民授”的原则,什么都可能是,就一定不是”民主”政治了。   如果有人抱一条狗来对我说:”这是一条无产阶级的猫,社会主义的猫,有中国特色的猫,要把社会主义的猫与资本主义的猫区分开来。”我只能对他说:”你还是先把猫和狗区分开来吧。”   民主与共和相互依存又相互补益发扬。   ”民主”解决的是纵向的官与民之间的关系,要求官由民选,官服从于民,服务于民(没有服从就谈不上服务)。民主的宗旨是”民有、民治、民享和少数服从多数”。   ”共和”解决的是横向的民与民之间的关系,要求破除宗教、种族、阶级、身份、性别等方面的限制和歧视,主张在法制的保护下,人人享有平等的权利(主要表现为生存权、发展权、信仰权、言论权、选举权、知情权、议政权、参政权等等)。共和的宗旨是”共有、共治、共享和宽容异见、保护少数”。   没有民主,专制统治者依靠少数权贵阶级(也包括当然的”革命者”和”先进者”)歧视、迫害其他庶民阶级,使社会分裂对抗,就不可能有”共和”。   反之,没有共和,一部分人在”内部”独占独享权力,对”外部”的其他人实行”专政”和压迫,在”专政”的基础上必然形成专制和独裁,当然也不可能有”民主”。   ”共有、共治、共享”的”共和”是”民主”的根本保障。   二十二   有两种现代化:一种是以国为本的现代化,一种是以人为本的现代化。   以国为本的现代化,以国家为目的,以统治集团的执政地位为目的,着眼于国家生产力的发展,着眼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着眼于工业、农业、科技、国防的现代化。人只是国家的工具,从调动工具积极性的意义上,也承认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也重视民生问题。这种现代化,其实是一种与现代化的本意背道而驰的伪现代化。   以人为本的现代化,以人为目的,以人的生命、自由、幸福和权利为目的,着眼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着眼于提高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尊重和保护人的自由、尊严和权利。国家只是保护和发展人的生命、自由、幸福和权利的工具。政府必须产生于公民的授权,必须用分权和法制的方式限制政府的权力,防止政府滥用权力谋私、腐败,侵害公民的自由和权利。经济、政治、文化、科教、国防的发展,必须以公民为主体,必须以公民的安全、福祉和自由为最高目的。只有这样的现代化,才是符合现代化本意的现代化,才是中国需要的现代化。   什么是现代化的发展规律?   现代化的实质是确立人的中心地位,确立人的自由、权利和全面发展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最高目的。   现代化的发展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三个层面上:在器物层面上体现为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以及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制度层面上体现为公民社会和民主宪政的建设和发展,在价值层面上体现为肯定和保护人的自由和权利的精神文化的发展。器物层面的发展,必然推动制度层面和价值层面的发展。   现代化的发展规律从根本上说,就是市场经济、公民社会和民主宪政建立并协调发展的规律。 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188929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阅读更多

美国中期选举广告 2030年的中国课堂上

原文: The Phenomenal “Chinese Professor” Ad 来源:大西洋月刊 作者:James Fallows 发表时间:2010年10月21日 转载:@xiaomi2020 正在美国流传的一则广告,《大西洋月刊》的 James Fallows 对此的评论 [原文] 是:可能有一些中国人会对此感到受冒犯,尤其是结尾的部分。但是用迎头赶上的外国人的成绩来提醒我们(美国人),这是合理的国别对比。 最后的两句是: 你可以改变未来,你必须这么做!加入反对政府开支的公民行动 土豆视频链接(点击查看) 本视频下载地址(直接右键单击下载): 地址一(WMV格式) 、 地址二(FLV格式) 相关阅读 中国 vs. 美国 未来在哪一边? 日本时代在线 不大可能出现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 南华早报:钓鱼岛纠纷的赢家是华盛顿 东亚论坛:中国软实力 vs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S】六四馆

五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主因是什么?主因就是您啊主席!

【网络民议】“今年夏天,你想收到什么礼物?”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