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

张耀杰 | 我所知道的民国范儿

作者: 张耀杰  |  评论(0)  | 标签: 我所知道 , 民国范儿 文载《中国新闻周刊》2011年9月5日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民国范儿”的话题在多家媒体和网站受到热议。我自己在2011年7月19日《凤凰视频》播出的访谈录“逛台湾,寻找我心中的民国范儿”中,也有所涉及。在我看来,面对“民国范儿”之类的模糊概念,最为科学也最为恰当的应对态度,是蔡元培在1935年写给何炳松的公开信中,所表现出的那种普世性的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 “现在最要紧的工作,就是择怎样是善,怎样是人类公认为善,没有中国与非中国的分别的。怎样是中国人认为善,而非中国人或认为不善;怎样是非中国人认为善,而中国却认为不善的。把这些对象分别列举出来,乃比较研究何者应取,何者应舍。把应取的成分,系统的编制起来,然后可以作一文化建设的方案,然后可以指出中国的特征尚剩几许。若并无此等方案,而凭空辩论,势必如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标语,梁漱溟‘东西文化’的悬谈,赞成、反对,都是一些空话了。” 蔡元培的这种普世性的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表现在教育方面,就是他在担任校长期间赋予北京大学的北大精神:“仿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表现在做人方面,就是他1916年在为堂弟蔡元康书写的对联中,所表述的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文明态度:“行不得则反求诸己;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像这样的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才称得上是“民国范儿”的最高境界。借用吴稚晖1913年在《可以止矣》一文中公开提名蔡元培为总统候选人的话说,蔡元培的个人品质和精神面貌,可以用“尊贤礼士,止嚣抑竞,奉公守法”十二个字来加以概括。像这样的个人品质和精神面貌,既继承了中国传统儒学的“旧道德”;也体现着西方社会更加具有普世性价值的“新道德”。 与蔡元培的“民国范儿”异曲同工、相提并论的,还有陈寅恪1929年夏天为王国维撰写的碑文中,所提倡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1935年,胡适在《个人自由与社会进步——再谈五四运动》一文中,把他提倡的“健全的个人主义的人生观”,直接追溯到蔡元培和杜威身上。用他的话说:“真的个人主义就是个性主义(Individuality),他的特性有两种:一是独立思想,不肯把别人的耳朵当耳朵,不肯把别人的眼睛当眼睛,不肯把别人的脑力当自己的脑力。二是个人对于自己思想信仰的结果要负完全责任,不怕权威,不怕监禁杀身,只认得真理,不认得个人的利害。……一个新社会、新国家,总是一些爱自由爱真理的人造成的,决不是一班奴才造成的。” 需要指出的是,比起蔡元培、胡适、吴稚晖、陈寅恪、王国维等人所展现的具有普世性价值的“民国范儿”;民国社会中更加常见的是鲁迅笔下所描绘的阿Q式的自相矛盾、自欺欺人的奴性思维及其精神胜利法,以及曹禺影剧中所描绘的以集体无意识的“原始的情绪”和“蛮性的遗留”为原动力和内驱力的“阴间地狱之黑暗+男女情爱之追求+男权家庭之反叛+专制社会之革命+舍身爱人之牺牲+天诛地灭之天谴+替天行道之拯救+阳光天堂之超度”的文化密码和行为模式。1949年之后的中国社会与民国社会的一个本质性区别,就在于蔡元培、胡适、陈寅恪、王国维等人所展现的具备普世性价值的“民国范儿”,一下子变成了意识形态化的文化禁忌和思想罪恶。被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Q,连同被曹禺天谴诅咒的秉承着“原始的情绪”和“蛮性的遗留”的反面人物,反而成为被鼓励和被重用的对象。 1947年前后,曹禺在电影《艳阳天》中塑造了一个为攀附权势而不惜出卖朋友的读书人、绰号“马屁精”的马弼卿。创作《艳阳天》的曹禺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马弼卿言不由衷的一句忏悔之辞,所预示的恰好是他自己在反胡风和反右派运动中的人生宿命:“(假情假意)魏大哥,我也是没有办法,逼到这儿了。您可千万别见我的怪。(故做慨叹)哎,我们读书人——” 同样是为攀附权势而不惜出卖朋友,曹禺的清华校友龚祥瑞,在晚年自叙传《盲人奥里翁》中,更是直接搬用鲁迅笔下的阿Q来为自己进行辩护:曾经在反右派运动中出卖过自己的恩师朋友钱端升、王铁崖、楼邦彦的法学教授龚祥瑞,从1966年6月18日开始与北大法律系的29名同事一起,反复遭受残无人道地毒打批斗。他为此给出的解释是:“我认为心理学教授(沈XX在巴黎留学时认识的,那时他住在瑞士馆,一幢非常漂亮的楼房里)服毒身亡是一个不懂心理的蠢人。正因为他没有中国人的那种‘阿Q精神’,才自己结束自己,交了白卷。这很困难,让中国摆脱数千年来对于命运的忍让的那种弱点,确实困难。”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像名嘴陈丹青等人那样,使用难以厘清界定的“民国范儿”之类的模糊概念,不加区分地完全抹杀当今中国的主体个人及其主体意识,本身就是对于“民国范儿”的误读和背离。就我个人而言,师长辈的章诒和、袁伟时、张思之、资中筠、江平等人,近几年来所展现出来的,就是并不逊色于蔡元培、胡适、陈寅恪、王国维等前辈大师的一种“民国范儿”;或者说是既展现出普世性的以人为本、自我健全、意思自治、自由自主的主体个性;又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之类具有普世性价值的优良品质的一种精神面貌和人格魅力。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0 个评论 张耀杰的最新更新: 梁晓声先生的原话记录 / 2011-09-03 22:15 / 评论数( 1 ) 关于梁晓声先生“一句话风波”的亲历见证 / 2011-09-03 12:21 / 评论数( 0 ) 袁伟时先生的常识误读 / 2011-08-28 10:47 / 评论数( 0 ) 从复议到判决,公正被谁吃掉 / 2011-08-25 22:57 / 评论数( 1 ) 化解权力市场经济的路径选择 / 2011-08-24 21:31 / 评论数( 0 )

阅读更多

周筱赟 | 周筱赟:我的博客就是用来揭黑的

【周筱赟语录】文学即垃圾,文人即流氓。粪青则是更低级的流氓。我写的不是文学,我只陈述事实。对我陈述事实不满者,欢迎跨省追捕,欢迎黑帮暗杀,欢迎对号入座,欢迎对簿公堂。我要永远做一个正直、善良、简单的人。   本文仅代表我个人立场,与发布网站无关,与本人供职单位无关。本文只陈述事实,对我陈述事实不满者,欢迎跨省追捕,欢迎黑帮暗杀,欢迎对号入座,欢迎对簿公堂。   如果有人愿意在我被有关部门抓捕后送牢饭,或者我被打伤住院期间探视,我也非常欢迎。我喜欢吃酸菜鱼、肥肠、猪蹄、牛肉、巧克力(不要用代可可脂的)、可乐、果汁(要百分之百的纯果汁)等 。   周筱赟:我的博客就是用来揭黑的       周筱赟按:这是《博客天下》杂志2011年5月1日发表的和我的访谈。《博客天下》不是那个痛骂“凡是哀悼日本地震的女生都是和日本人上床”的“媒体奇葩”王甘霖自称主编的《微博天下》。我此前一度把这两个杂志搞混了。事实上,所谓《微博天下》根本没有出刊,完全是虚拟的。     中石化天价酒事件,以鲁广余被撤职(降级使用)暂告一段落。事实上,即使以目前中石化总部承认的事实(当然是被大为缩小的,只承认被媒体曝光的部分),鲁广余也完全属于“利用职务便利,采取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构成侵占公共财物罪。按照刑法,10万元以上就属于法律规定的“数额较大”的程度,最高可以判处死刑的。而现在就是如此轻描淡写来个内部处分。中石化真的不是一般的黑啊! 文/《博客天下》记者 蔡亚林 原载《博客天下》杂志2011年5月1日   他是中石化天价酒事件的爆料人,这并不是他第一次爆料。其实,他揭黑幕已经多年:他多次揭露蒙牛特伦苏含有致癌物质;百度收黑钱;还曾独家揭露有妇之夫余秋雨当众下跪追求女孩…… 【博主自述】   周筱赟:疾恶如仇,陈述事实。不做流氓文学家,只为天下弱者代言。不满者敬请跨省追捕,被抓后欢迎网友送饭。 我的博客地址: http://showing0808.blog.163.com/   博客天下:此次中石化天价酒事件,“深喉”是怎么找到你的,他的这次主动爆料,是外界所猜测的内部矛盾的升级吗?   周筱赟:我一直在强调我不是第一个爆料人,因为事实就是如此。“深喉”之所以找到我,是因为我和他在这个事情之前就互相认识。他主动找我爆料说出更多内幕,可以算是他这样中石化广东分公司管理层的员工,在“天价酒”事件曝光后,对鲁广余不满的一种反映。   博客天下:你了解中石化天价酒最新进展吗?   周筱赟:我目前能够获得关于此事的信息,全部都来自公开报道,因为在央视东方时空栏目对我采访播出的第二天,我就再也联系不上“深喉”了。   博客天下:看了网上一段采访你的视频,你花了很长时间去说鲁广余这个人。他真的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吗?“深喉”爆料是为了把这个人搞下台,还是有其他的初衷?你想过吗,也许他下去了,会有张广余、王广余……   周筱赟:据“深喉”的说法,鲁广余在提高销售业绩上还是有一手的。我爆料的初衷,只是陈述事实。   我从来没有想到鲁广余会因此下台,所以在我4月15日上午11点在博客公布后,不到4个小时,鲁广余就被宣布停职接受调查,完全出乎我的预料。确实,即使鲁广余下去了,还会有张广余、王广余……只要像中石化这样的超级垄断的国企体制不变,新来一个老总,他难道不喝茅台酒吗?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否认个案反腐对于推进社会进步的作用。改革不就是在一个个的个案中推进的吗?   博客天下:你觉得公众如此关注此事,是触动了他们哪根神经?   周筱赟:我想公众舆论之所以如此关注,就是触动了他们对油价的敏感神经。众所周知,中石化这样的垄断企业,名义上是全民所有,但每年的利润近千亿,公众却从中没有获得任何好处,反而是油价不断上涨。油价上涨不仅和有车一族有关,和普通大众也息息相关,现在物价上涨很大一部分就来自物流成本的上升。我看到网友说,现在才知道,原来我们加的油里面流淌着茅台的血液啊,所以怪不得这么贵呢。花近300万购买的天价酒,当然是计入成本了。   博客天下:有意思的是,你在博客上贴了一张蒙面的照片,却放言“有种就来砍我”。你还是挺怕的吧。   周筱赟:我几乎每篇博文,都是批评公权力、批评垄断企业、批评民粹主义民族主义情绪,这些都是一个知识分子的职责。   要说我一点不害怕,那肯定不是真的。但我想我有广大网友的支持、声援,如果真有人来砍我他们完全没法收场。我的腾讯博客,总浏览量已经超过4600万,所以我根本一点不担心,只要适当注意一点就行了。我总没必要公布我全部个人信息,故意创造条件让人来砍我吧?谨慎的预防措施还是有必要的。   博客天下:从2009年开博至今,你在博客上揭了不少黑幕,好像每年你都会被人威胁。既然知道有生命安危了,为什么还要一直揭黑呢?   周筱赟:这可能和我疾恶如仇的性格有关吧,我就是看不惯那些丑恶的人和事。我在博客上揭黑,也是希望通过我个人的力量,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尽一点绵薄之力。虽然频繁受到人身威胁,但还没有遇到过人身伤害。有时候想,既然很多揭黑没有起什么作用,那我又何必继续呢?但是,有时形成了习惯,很难改变。   博客天下:你会一直做这个揭黑的事情吗?你做这个有没有利益驱使,换句话说,是拿钱替别人办事吗?   周筱赟:我想我应该继续把揭黑的事情做下去,我想这个社会就是太缺少较真的人。如果这样的人多了,我们这个社会也许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事实上,我已经多次受过金钱的诱惑,钱财当然是好东西,但我通过努力工作可以获得,我完全没必要通过这种不光彩的方式去获得。而且,一旦在网络上有了一定正面的知名度,一旦收钱替人办事了,名声马上就彻底臭了,所以我一向爱惜羽毛。   博客天下:每次你出现在媒体总是一副性格刚烈的样子,但据说你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人,而且是大家的开心果。   周筱赟:在博客上,我一直都在说,我要做一个正直、善良、简单的人,之所以看似刚烈,这可能和我直接接触到的一些师长对我的教育和引导有关吧。陈丹青、高耀洁、葛剑雄、贺卫方等人的为人和文章,都对我影响很大。而且我是学理科出身,这对我的影响就是凡事要讲证据和逻辑,这使我可能显得较真。   博客天下:你博客上每一篇博文前都有这样一句话,“文学即垃圾,文人即流氓;“粪”青则是更低级的流氓。我写的不是文学,我只陈述事实。”还专门写了一本书骂愤青,他们为什么这么让你讨厌?   周筱赟:我出过一本《中国谁在不高兴》,批评国内的愤青。愤青的特点就是没有理性,不讲证据和逻辑。比如明明是瞎编的一则谎言—只要一组抗日的图片传播超过400万次,日本驻华大使就会向中国人民道歉,竟然有无数愤青相信,到处转发邮件。他们真的以为外交是小孩子过家家啊?   虚伪和无知也是愤青的特点。比如我们经常看到愤青要求抵制日货,但在抵制日货现场,却有几个愤青拿着日系相机在拍照。愤青要砸烂别人的日货,为什么不先把自己的日货砸烂呢?愤青从来不去批评公权力的征地拆迁、不去批评公权力剥夺公民的正当言论权利,却喜欢处处表现,维护抽象的国家利益。   博客天下:“端午祭本来就是韩国的节日!”“上海世博至少落后广州亚运一百年!”单看这些言论,如不细致看你的解释,就会觉得你很偏激。以至于有人说你也是个愤青。   周筱赟:端午祭本来就是韩国的节日,这是央视在2008年的端午节当天做的节目,和我观点完全一致。要知道,端午祭不是端午节,两者没有继承关系,韩国的端午祭是祭祀山神的,也不在五月初五。“上海世博至少落后广州亚运一百年”是我发表在知名刊物《炎黄春秋》的长文,只是在公开发表时,我没有用“一百年”这个概念。如果说我也是愤青,那是概念问题,在我看来,讲理性、有证据、重逻辑的批评者就不是愤青。只有那些盲目排外者才是愤青。 采访手记:   这是这个栏目开办以来,我们第一次用这样类似漫画的图片来呈现嘉宾的面貌。和很多人一样,我的疑问是:既然你处处口出“狂言”:“有种就来砍我”,为何不敢露出真容?网友说,难道他怕露出真容被女粉丝狂追?周筱赟说这是一种谨慎的预防——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一个学历很高的江南书生,从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刚烈?这也是我的一个疑问,周筱赟笑了笑:如果这都算刚烈的话,那只能说面对假、丑、恶,世人都太不刚烈了。事实上,总是以“刚烈、犀利”示人的他,为人谦和,是众人的开心果,朋友都亲切地叫他“小云”、“周博士”。“筱赟洒脱而知小节,喜辩而不失礼。语言激昂,表情丰富,喜皱眉,喜侧耳,喜形诸于色。”他的朋友如此评价他。

阅读更多

中国确实是一个警察国家((微言宋听(8.20-8.26)))

(宋石男 新快报专栏 每周六出街 见报有删节)   【一周欢呼】卡扎菲下台 8月24日,在一片庆祝的枪声中,叫Abdul Hakim的黎波里居民对BBC说;“我们将建立一个新国家。我们将向前进,不再向后看,与全世界所有国家建立良好的关系。”他说的时候,街上的人们在分享蛋糕、饮料,互相拥抱。“这是人民长久以来对自由的渴望。今夜每个人都享受到了自由的味道。” 卡扎菲倒台了。 而就在8月21日晚,央视评论员张召忠还斩钉截铁地说:“卡扎菲已经坚持了5个月了,我认为再坚持到明年这个时候也是不成问题的。” 当然,央视还是与时俱进的。卡扎菲倒台后,立刻制作专题,曝光这位之前在央视节目中以节俭形象出现的独裁者,原来一家人都过着奢华生活。卡氏之女住的别墅有兰博基尼等豪车数部,且曾为了修建游泳池,强拆了一个社区诊所。媒体人唐建光对此感慨说:真是老朋友墙倒央视推啊…… 针对卡扎菲倒台,南方周末特别发表社论,其中说:“一个现代社会的人,不会仅仅满足于恩赐的温饱。卡扎菲或许忘记了艾森豪威尔说过的一句话:‘如果人民只要温饱就能够满足,他们还不如呆在监狱里’……”、“二战后,鉴于法西斯极权的惨痛教训,联合国得以成立。这使得一个国家残酷对待自己的民众不再是‘家事’,关起门来虐待孩子的家长,已不能被文明的邻居所接受。联合国的章程实际确立了这种国际干预的正当性,‘国际执法’越来越多地成为了现实。这让萨达姆和卡扎菲们始料未及。是这个世界变得太快,还是卡扎菲们转变得太慢?” 不过我们也不必这么严肃。八卦两个: 1、嘟嘟美女:卡扎菲忌讳别人称自己为总统,而是喜欢别人称自己为“革命领导人”。有一次,外国记者在采访时称呼他为总统,他立马打断并满脸严肃地指出:利比亚没有总统,一切权力都归人民。“如果我是总统,就不得不面对四年或五年一次的选举”。 2、据美国微软全国广播公司报道,利比亚反对派在洗劫卡扎菲住所时发现了一本名为“我亲爱的”私人相册,里面放满了卡扎菲珍藏的美国前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的个人照片。 网友四一哥评论说:得知卡扎菲单相思赖斯之后,我虽然还是不相信爱情,但坚硬的心也有点小小的柔软起来了… 网友蔡佳Netease狡猾地发现:但美方发言人称卡扎飞的爱好“令人作呕”也真的是不会说话呢~~~ 专栏作家陶短房则认为是反对派的阴谋:公平地说,收集众多美女的扎菲是否会青睐赖斯型……反正给政敌抹黑是惯技,穆斯林社会尤其吃这套,我相信扎菲如果有机会杀入班加西,给这伙“反贼”屋里每人栽赃一本苍老师写真全集也不是不可能。 相比八卦,中国人也许更应该关心自己的资产存亡。 新浪财经:【中资利比亚项目金额超200亿美元 损失暂难估算】截至今年初有26家中资企业进入利比亚,涉及200多亿美元项目,主要分布在住房、铁路、石油、通讯领域。而目前利比亚卡扎菲政权已摇摇欲坠,对于这些中资企业来说,当务之急是如何保全当前的财产以及“后卡扎菲时代”的决策评估。 当然,就历史的高度看,最重要的是独裁者倒台了,虽然卡扎菲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财新网:【10位著名独裁者的结局】卡扎菲遭遇全城搜捕,穆巴拉克被审判,本·阿里逃亡,萨达姆绞刑死亡……独裁者长期执政,甚至长达数十年,最后多数因涉嫌腐败或犯罪被赶下台,进了监狱或上断头台。( 点此进入http://photos.caing.com/2011-08-23/100293745.html )   【一周苛政】房产证加名税 近日,南京率先出台新政策“房产证加名征税”,要求对进行婚前房屋产权证加名的房产所有人征收契税。南京此举的背景是《婚姻法解释(三)》出台后的房产添名高潮。婚前房产契税税率3%,计税价格为评估价格一半。一套估价100万房产,要加个名,要缴契税1.5万元。加名后离婚,将以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8月25日,国税总局称暂时未听闻总局内部在研究实施意见,南京征收“加名税”属于地方政府税收行为,短期内不会在全国推行房屋“加名税”。 网易长春网友忍不住赋诗云:作恶也没底气,放风试试民意,一看反响过大,赶紧又把谣辟,自己智商本低,还想与民角力,次次只增笑耳,不过禽兽之计! 作家宋鸿兵则戏谑说:一个小伙子说,我爷爷说他娶我奶奶时用了“半斗米”,我爸娶我妈时用了“半头猪”, 到了我娶媳妇的时候, 用了我爸妈“半条命”。 【一周尴尬】央视主播的反击 新闻晨报官方微博:【央视被指误报“卡扎菲被捕”消息,两位主播微博反击】央视援引路透社误报的“卡扎菲被捕”消息。网友随后贴出央视此前探讨“微博底线”截屏,建议“央视妹纸”与微博互相宽容。主播胡蝶微博回应,这是“断章取义”,因为央视几分钟后及后续节目中,均严肃更正为误传。刚入驻新闻联播的央视主播郎永淳也予以声援。 事后胡蝶迅速删除回应微博,郎永淳则没有删帖,像新闻联播一样充满正义感。       【一周争议】李昌奎再审被判死刑立即执行  云南李昌奎案重审改判死刑,让人们把注意力从结果是否公正转移到程序是否公正上——重审改判是否受到干预,干预是来自舆论影响,还是党委批案? 法律学者贺卫方微博评论说:1,我不赞成滇高院改立即执行为死缓,奎太残忍,改判理由难以服我;2,自己虽然倡导废死,但决策应或出自立法,或由最高院昭示并把握,以免尺度不一;3,立即执行改死缓,并非畸轻;4,未见滇高院审判的程序缺陷或腐败因素;5,虽有抗诉等审监程序,仍以维持滇高院终审判决效力为宜;6,滇高院重审又改为斩立决,司法权威荡然无存。 另一位法律学者萧瀚则在微博中将此案的反复无常称为“烙饼司法”。他说:中国的司法就是烙饼司法,有司强奸完了,民意也可以来强奸。任何正常法治国的媒体都不会热衷于将疑似轻判但并无司法腐败的终审刑案翻出来供大家喷口水,以便把罪犯搞死,只有毫无法治常识国家的媒体才会有这种杀人兴致。让板砖来得更猛烈些吧,我永远厌恶死刑。 两位法律学者的哀怨分量不足,因最高法院院长早在2008年就响亮喊出“判不判死刑要以人民感觉为依据”的口号。(点此进入  http://163.fm/L0QGwC0  )  “带着民愤的司法就没有一双干净的手……”网友在一位律师的博文后如此回复。 【一周无奈】天津彭宇案 22日,网络热议的“天津彭宇案”在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庭审现场,声称被撞的王秀芝老太情绪激动,甚至一度失声痛哭。车主许云鹤则称自己是“好心助人反被讹”。 法律学者何兵微博评论说:天津司机许云鹤救人遭索赔案法律要点:一、证据不能证明也不能否定撞人时,认定未撞;二、”不排除被吓可能”判决理由可笑,丑人不敢上街。三、车辆是否买保险与是否撞人无因果关系。四、法院应借此案将南京彭宇案纠正过来。五、此案应伸张规则,不宜调解。 媒体人魏英杰则提醒说:所谓天津彭宇案,事实让人扑朔迷离,真相尚且不明,目前恐怕不能急着下结论。舆论在评点议论案件时,不可把话说死,更不能轻率贴标签,以免被人揪着鼻子走。舆论批评目的在于呼吁真相、追求正义。至于最终如何判决,则有赖于司法机关的独立审判。舆论不能取代司法,司法应遵从事实和法律,这样舆论与司法才能取得相对平衡。 但更多人表示出愤怒与无奈。网友赖捷说:善良已成为自身安全的最大威胁。世人都犯了罪,没有一个义人。 大约同时,江苏南通闹市老妪被栏杆活活卡死,无人上去救援。有女子称,看到时还在动弹和吐白沫。当时很多人在围观,谁也不敢上前。推测其可能发病后靠栏杆滑下,头不慎卡住,窒息而死。 文化学者朱大可微博评论说:恶的逻辑是——不救是一种罪,救人是更大的罪。这就是道德领域的所谓“中国模式”。 【一周聚焦】摸奶哥 某国企管理人员邓嘉林一边开车一边抚摸副驾上女子的乳房,被电子眼逮个正着,照片也流传到网上,并在微博上被广泛围观,网友称之为“摸奶哥”,并人肉搜索出其真名、住址、工作单位乃至电话号码等。邓嘉林认为,公安交警部门侵犯了其隐私权,将提起诉讼。 作家肉唐僧对网友人肉搜索之举不以为然:摸奶司机的姓名电话工作单位职务和门牌号码,全人肉出来了。不是公车,不是公务员。有人觉得心里过意不去吗?有人觉得需要道个歉吗? 网友星河舰队则为人肉搜索寻找合理解释:至于公众的狂欢,我愿意理解成为社会情绪的体现,它是一个不特定的群体,从某一具体的事件中,通过不同的角度释放不同的情绪。公众出于对国企的痛恨等原因,乐于见到国企的管理人员“出丑”(如果把这件事定义为公众所认为的“出丑”的话),我觉得是一种社会情绪的表达,这种情绪的基础是理性的(比如对政府的不信任、对国企和一些企业的不满等)。 作家十年砍柴则认为,处罚摸奶司机可以,但不应将其照片流出:公权力部门为保障公共利益安摄像头,只能用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如其超速可用来做处罚依据。但除此之外有义务保护其隐私权。现在这个照片流到网上,显然是公权力部门侵犯了这位先生。若不得到追究,后果是灾难性的。国民将在“天网”里无秘密可言。 在我看来,中国确实是一个警察国家。公民私下摸奶的照片可以被警察部门无码流出,而网络上大大小小的道德警察又一哄而上,围观,起哄,谩骂,人肉搜索……一个最没有基本道德的国家,却每天都上演着最热烈的道德审判,这难道不讽刺吗?   【一周疑云】他死得真巧 8月22日上午,“7·23”事故检查组到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检查时,董事长马骋心脏病突发去世。通号集团是甬台温的列控设备提供商。 他死得也太准时了吧? 媒体人周斌微博质疑道:马的熟人称马无心脏病史。从埋车头到马之死,线索到哪哪出事,感觉有人一直在试图切断线索,这是为何?下一步呢? 同日,国家安监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在做客新华网时称,7-23事故是一起不该发生的、可以避免和防范的责任事故。7-23动车事故调查组已掌握了对事故原因分析、责任认定的大量证据和信息,下一步就要进入事故责任的认定阶段。中国通安则称,马骋的突然离世和‘7-23’事故无关。 我忍不住想起少年时代的好朋友古龙大哥小说中的一段话:如果你想等捞饱了钱,然后退出,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就算仇人不杀你,同行的人也一定会追到你,追到你完全不能说出秘密时为止——不能说出秘密的人,在这世上大概只有死人一种而已。 【一周新语】医跑跑 8月24日深夜,上海宝山区宝钢医院手术室突发火灾,起火时手术室内一名接受截肢的全身麻醉病人正在手术,事发时至少6名医护人员在场,发现隔壁房间起火后相继撤离。手术台上的病人则无法逃离,最终不幸身亡,死因可能是窒息。 跳着舞的孩子:这是个什么样的时代?我不知道。但这必是一个道德迷乱的时代,曾有领导先走,现在又有医生先跑。到底千年道德标榜的中华历史还留存下什么?撇开贪官污吏不谈,先看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在这样的社会里,不要谈什么信仰,不要谈什么尊重,正如陈丹青那句:去他吗的,在中国活着最重要。 仅仅悲伤和愤怒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叩问与反思。 正如南都评论所言,医生抛下病人不能止于道德批判。当一个病人把自己交到医生手上,这本是一种信任,更是一份生死契约。“医跑跑”不但跑掉医德,更跑掉做人底线。但抛开医德的层面不说,医院管理至少有三个问题必须追问:1、火灾的发生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没有相应的消防措施给予补救?2、医生及护士的紧慌失措,说明消防和救护能力不足,意识淡薄,医院平日进行过类似的学习、演练和培训吗?3、在紧急情况下,为什么医院没有相应的应急措施?尤其是在手术室如此关键的部位,火灾轻易发生,之后全无应对,只有匆匆地逃离,看到的是一片混乱。假若有相应的应急措施,只要付出了努力,哪怕是略尽人事,即便仅给病人一个带水的口罩,或用灭火器进行自救,都可以减少良心的罪过和责任上的过错。 另有评论人指出,当道德失去最后的威信,最好的办法便是法律的挽救。无论《职业医师法》还是《刑法》,都对医师的职业道德有所规范。而《刑法》第三百三十五条对医疗事故罪作出了规定,“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医生自己跑了,病人因为灾害死了。这样的一幕,如果还不算“严重不负责任”,真不知道公众情何以堪?在大街上遇见灾害,各自逃命不救人,对普通人而言,可以有,但对警察来说,不能有;而在医院,医生同样不能丢下病人不管,这是职业赋予的使命。因而,必须参照《刑法》第三百三十五条,给医生严厉处罚。 【一周引退】乔布斯 乔布斯本周三辞职,苹果新任CEO库克致信员工说,乔布斯“建立了举世无双的公司和文化,我们将忠于这种公司和文化,它已经融入了我们的DNA”。 乔布斯辞职后,苹果股价狂泻,最多跌幅超过6%。乔布斯的辞职,也令众多苹果迷鼻酸,因为辞职之后,极可能就是辞世了。 让我们温习下乔布斯的一段话吧:“你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不要浪费时间活在别人的生命里,不要迷信教条——那意味着你将活在其他人的想法里。不要让他人的意见的噪音淹没你的内心。最重要的是,永远要有勇气去跟随你心与直觉,只有它们才能知道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当然,苹果黑不会放过任何一个黑苹果的机会,这则段子也悄然流传:三个苹果改变世界。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握在乔布斯手里。这三个苹果代表三个阶段:性欲、求知和装逼……   【一周八卦】“失足妇女”若小安 若小安,22岁,坦承自己是一名“失足妇女”。近日在微博中讲述自己另类的生活和情感,引来9万多名粉丝关注,不乏带V的名人大佬。若小安微博签名档为:“我一直是个你们床上的玩偶。身份特殊,不关注任何人,也不希望给你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敬请理解。” 摘几条微博给大家看着玩儿,就我个人而言,不是闻香猎奇,而是感慨唏嘘。 “有一个大学教授,在看到我房间里的书的时候很惊讶,他问了好几遍这些书你都看过吗。我都看过,但我不打算和他讨论书里的内容,我说你可以去和你的研究生讨论,你来这里,是因为你是个寂寞的男人,而我有年轻的身体。” “一个五十出头的男人,很照顾我,除了做爱的时候,他像父亲一样疼爱我,他曾说要给我买个房子,但我觉得那样就不是我了。年后一直没联系我,开始以为他出国了。前几天忍不住短信他,回说胃癌刚刚手术过。我不知道他的生命还有多久,我不知道还能不能见到他。这就是我的悲哀,永远只能活在别人的隐私里。” “有一年,我神魂颠倒地喜欢一个客人,他每次来都那么疲惫,头发有点乱,衣服皱皱的。我说:你要不嫌我的钱脏,我给你买衣服吧。他说穿回家会被发现,我说那就来我这里时候穿,走的时候换下来我给你洗干净烫好等你下次来穿。其实我只是想在自己衣柜里挂一些男人衣服,那样我的衣服就不那么孤单了。” “有一个客人一段时间经常来,熟悉之后也常常聊他的家庭和工作,算是知己。有次另一个客人送了我件衣服很好看,可惜大了。我给他说,你拿回去讨好你老婆吧。第二天他打电话跟我说,他老婆穿上高兴得要命,他却哭了。从那以后他再没有联系过我,但我不知道他能回到他老婆身边多久,这就是人性。” 【一周温馨】奶爸刘原 我的朋友刘原8月12日晋升奶爸!一向吊儿郎当、锋芒毕露的他竟在微博里温柔敦厚起来: “当爹后上的首个夜班,看了一堆关于独裁者的新闻。今夜,我不关心卡扎菲的死活,只关心我家肥崽的夜宵。回家回家,一勺牛奶,40毫升温水,我准备边喂流氓兔喝奶边摸着他的胖脸说:小子,世上的魔头又要少了一个,你的世界会越来越好。 不少朋友问我当爹后人生观是否会改变。肯定会变一些,但价值观不会变。正因做了父亲,更希望孩子未来能有自由的阳光、新鲜的空气、无毒的水和食物,不希望他像我们这代经历愤懑和绝望。为人父母者,更应为孩子去推动社会进步,让孩子有个公平的环境,而不是教唆孩子去钻营,去当五道杠。    连续一周不关注任何新闻,不知魏晋,这在我13年媒体生涯绝无仅有。每天奔走与家和医院之间,埋头尿布和奶瓶之间,深夜妻儿沉睡,我在病房阳台读宋词,感觉不看新闻最幸福,当然每天若看一段新闻联播更幸福,但没时间,也怕吵着流氓兔。其实犯傻的人,闭塞的人最幸福,我们在长夜里的苦痛,皆因知道太多  刚赶完当爹后的第一篇专栏,稍晚去医院轮班。回想10多年间,为谋生而辗转、忍耐,所谓功名或钱财,能带来的幸福感已经寥寥。但那抱着奶瓶的双下巴小肉团,却给了我人生至深之幸福。@龚晓跃 曾说他可以凝视熟睡的诺娃半小时,我早先不能理解,现在深刻理解了。我现在可以在流氓兔的摇篮边凝望他一小时。” 上周六(8月20日)一大早,我提了三大袋尿不湿和一盒婴儿洗澡用品去看大侄子流氓兔。很乖,举手投降睡觉的姿势跟去年我的小皮一模一样。我想他一定也会和我的儿子一样幸福健康地成长! 改一段诗给大侄子,也给所有的孩子: 趁天空还明媚,蔚蓝,趁着花朵鲜艳,趁眼睛看来一切美好,还没临到夜晚;呵,趁现在时流还平静,作你的梦吧——且憩息,等醒来再微笑。       (流氓兔三连拍。应该是他老爸刘原拍的。他的摄影技术太差了,但孩子实在是太乖了。)

阅读更多

贺卫方 | Banished for a big mouth

Banished for a big mouth   贺卫方按 : 昨天,《环球时报》英文版 ( Global Times , March 30 2011 ) 以 “ Three outspoken academics ” 为题对张鸣、陈丹青和我作了一组报道。从这篇报道里,我们又一次看到,在中国,媒体管理尺度的“内外有别”。假如不搞这种奇特的“一报两制”,该报中文版也能如此坦率真诚,尊重事实,遵循传媒伦理,那该多么好。其实,也不过是实事求是而已。假如所谓稳定要靠掩饰和谎言来维系,这样的稳定注定是不长久的。   我将关于我的这一部分转帖一下,配发一张某次聚会友人拍摄的三人合影。   这是出处链接: http://en.huanqiu.com/special/2011-03/639456_2.html ——————————————————————————————   In January 2011 He Weifang came back to Beijing from Shihezi University of the Xinjiang Uyghur Autonomous Region.   A law professor at Peking University, he had been sent to the remote sub-prefecture-level city in northern Xinjiang in March 2009 as part of a support program where students and teachers from advanced areas are asked to teach in less-developed places as a means to improving national standards.   Most observers believed He had in fact been banished for his outspokenness. A law professor for more than 20 years, He has been unusually brave about sharing his views on the most sensitive societal issues.   “My only intention [ for participating in public discussion] is to use my expertise as a legal scholar to help the public understand what is the law, the legal system and the Constitution,” he said.

阅读更多

Global Times 与《环球时报》的阴阳脸

何清涟 发表 于 八月 20, 2011 本文标题所谈的不是两家报纸,而是一家,并且是被北京赋予“对外塑造国家形象、争夺话语权”的重大外宣使命,对内弘扬“全世界都嫉妒我们好”的媒体重镇。我之所以要专为这张报纸写篇文章,乃是因为最近该报再度发生了被国内媒体同行称为“报格分裂”的事情:2011年8月9日,在Global Times上出现的Exclusive:Ai Weiwei breaks his silence (作者Liang Chen),就未曾出现在《环球时报》上。 也就是说,承担外宣使命的Global Times需要通过对艾未未的采访,向世界释放一些符合中国政府需要的信息,表明艾未未现在已经可以“自由发言”了,咱们中国是有言论自由的!同时又试图借这一政府赐予“独家信息”抬高Global Times在英文报界的地位。这种把戏是Global Times玩得轻车熟路的老套路。远的不说,就在今年3月30日就玩过一票。那一天,Global Times以“Three outspokenacademics”(三个直陈时弊的学者)为题对张鸣、陈丹青和贺卫方作了报道。针对这一Global Times 游戏,贺卫方在微博上发表感叹,“我们又一次看到,在中 国,媒体管理尺度的‘内外有别’。该报中文版也能如此坦率真诚,尊重事实,遵循传媒伦理,那该多好。” 我认为贺卫方这评价是因为对大外宣的目的缺乏深入了解,从实质上描画,我更愿意这种内外表现不一称之为“阴阳脸”。 但这家《环球时报》引起我关注,却远比上述时间要早。该报在2006年制造的一起以假乱真的谎言曾引起我注意。当时德国新发布一部纪录片,片名叫Losers?and?Winners,译成中文就是“失败者与胜利者”。这部纪录片我看过,主题是比较在德国工人与在德中资企业工作的中国工人的各自境况,大致意思是德国工人权利意识强,待遇高,但却因此增加企业成本,导致企业大量外迁而失去工作。中国工人经常加班,工资低,还要忍受极为恶劣的工作及生活条件,但却因此得到了工作。纪录片因此发出的疑问是:中德两国工人,到底谁是胜利者?谁是失败者? 德国之声于2006年11月13日发文介绍这部纪录片,此后获《环球时报》“创造性地”转载。德国之声这篇文章标题与片名“失败者和胜利者”相同;而《环球时报》则将标题改为“德国之声:中国工人的干劲让德国人震撼”,“妙剪回春”地将一篇比较两国工人各自深陷于其中的困境变成了德国人赞扬中国工人的题目,中国劳工在权利方面的“失败者”形象一扫而光。我就此事写过一篇 “中国媒体制造的陷阱“ ,在对照德国之声与《环球时报》“转载”之文的差异后,指出《环球时报》通过剪接、断章取义及有意曲解等手法,把一部揭露中国工人地位低下饱受盘剥的纪录片,硬生生地说成了是记录中国工人远渡重洋到欧洲展示吃苦耐劳精神并让老外们感动至深的片子,同时还借外媒的口表达了中国只要凭着艰苦奋斗,就能迅速超越发达国家。 《环球时报》的恶劣谎言远不止这一次。2008年在关于德国之声中文部副主任张丹红事件上,《环球时报》更是屡屡只登有利于张丹红的片面之辞,有意忽视张丹红被解职的真正原因是撒谎并将自己负责的媒体公器私用作为泄私愤的工具,有意误导国内读者,以为张丹红只是帮中国说了几句“公道话”,因而在德国遭受了种族歧视被解职。 该报这种撒谎的阴阳脸特性,等到Global Times于2009年4月20日创刊之后愈加突显。由于 Global Times肩负“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外宣使命,因此与《环球时报》的报道内外有别。英文版为了打造“公信力”,只好有时收起那副令人讨厌的喉舌嘴脸,扮演“尊重事实”的角色,因此Global Times的内容,或者是根本未出现于《环球时报》上,或者是以与Global Times很不相同的面孔出现于《环球时报》。 Global Times与《环球时报》这种阴阳脸特性终于引起中国传媒业界关注,并因此使该报在Global Times开办的第二年成为中国媒体的热点话题——媒体本身成为媒体的热点话题,这可能也算得上新闻史上的一大奇迹。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传播系教授展江撰文“《环球时报》的报格分裂”,谈到Global Times与《环球时报》的不同。他举的例子是两者对德国伯尔基金会的一份报告的报道。2010年6月14日,德国伯尔基金会公布概述德国七家有影响媒体2008年对华报道的基本状况。在比较之后,展江认为,Global Times比较准确地报道了伯尔基金会报告的主旨,而《环球时报》则失实甚至编造他人观点、断章取义,与国内其它中文媒体相比,《环球时报》“在失实甚至编造他人观点方面走得最远”。 《环球时报》因其充当“爱国主义号角”的报道风格,被称为“愤青大本营”、“爱国贼老窝”、“商业民族主义”等。《南方人物周刊》今年6月11日就此采访了该报总编胡锡进,这篇采访名为“《环球时报》不高兴”。这篇采访展示了该报掌门人胡锡进的办报理念以及这张报纸的前世今生,值得做为研究资料备存。 胡锡进对这份报纸的政治使命阐释得很透彻,Global Times要“做国际视角的中国新闻”,《环球时报》则是要做“中国视角的国际新闻”,即扮演阴阳脸角色。胡总编也是个心理素质极好的高人,一人在两个剧场上来回穿梭且不陷于精神错乱。但问题在于,信息的发布不等于信息的到达,信息的到达更不等于信息被受众按照发布者的意图解读,在西方社会,公信力是媒体的生命之源。由于有北京的强力支持,这家以阴阳脸示人的《环球时报》不差钱,差的只是公信力。 Categories: 民主社会  |  标签: “Global Times” , 何清涟 , 何清涟博客 , 环球时报 , 美国之音中文博客  |  Leave a reply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