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

铲除专制,光靠写写文章肯定不行

作者: 楊偉中  |  评论(4)  | 标签: 时事观点 , 中国 , 民主 , 言论自由 , 政治 , 台湾 , 公民记者 南都周刊专访台湾新闻记者协会会长杨伟中 杨伟中,1971年生人,曾任台湾自主劳工联盟执行长,关注全球化资讯中心召集人,台湾新新闻周刊采访主任,现任旺报主笔,台湾新闻记者协会会长。 这是台湾社会的一个“神人”。他出身国民党正统家庭,又深受左翼思潮影响,参加过著名的野百合运动,甚至为反对教育商业化参与街头抗争被当场拘捕,;他至今仍然是高中文凭,却两度考入台湾最牛的台大又两度肄业;他没做过一天记者,却空降台湾两家媒体担任主笔,更在4个月前接任台湾记协会长。 今天,且听他以一个资深媒体人身份,和我们细数台湾媒体的抗争历史,海峡两岸的转型比照。 一、如果只是停留在写写文章,启启蒙的话,那么台湾现在肯定还是专制。 南都周刊:台湾解除报禁到今天正好是22年,这个转型过程是如何完成的,大陆读者特别是媒体界人士还比较陌生。想请你这个记协会长介绍一下情况。 杨伟中:戒严时期各行业也都有相应的国民党党部,媒体界自然也不例外。另外,国民党文化工作会会对媒体报导和节目进行干涉,我们叫文工会。 但那时有个缺口是地方议会的选举还是开放的。国民党再怎么样还得有个选举的样子,允许候选人介绍情况,发传单,办演讲等等。这样党外反对派参选时就纷纷到学校、公园和寺庙等地借场地办演讲。于是定期选举就变成了民主假期。 最重要的是,办演讲的时候趁着人多,就开始卖党外杂志宣传理念,透过这个过程,就出现了群众集会。群众集会成为了反对派冲撞维权的重要形式。因为新闻封锁,大家都觉得我只有在演讲和集会时才能听到真相,这样党外媒体就在这种情况下获得大发展。也有可能党外媒体会造谣,但大家还是愿意听,因为可以听到你在正常渠道看不到的事情,这是一种大宣泄。 南都周刊:但这个街头媒体的搞法似乎还只是个公共传播的初级形态,似乎很难固定住传播效果。 杨伟中:对的,这样出版问题就提上了议事日程,当时有个特殊情况,在台湾办刊物比出书困难,办杂志需要先登记。当时党外想了很多办法来冲击体制。比如郑南榕一开始办杂志《自由时代》,一开始就被查禁。但他登记几十个名字,用这个方式来跟你斗。查禁一本再办一本,《自由时代》禁了,就叫《开放时代》,再禁了就叫《独立时代》什么的。也有的杂志出不了,就改用丛书名义继续出版。 1979年美丽岛杂志出现,这是以杂志社做政党的形式。美丽岛有个总社,各地成立分社,中央有社务委员,编辑有编辑委员,分社有分社委员,其实就是网罗各地的党外人士。美丽岛杂志只办了四期,但非常畅销,影响很大。 这些党外杂志,现在从新闻专业角度看的话,的确是不够资格。但特点是非常通俗,风格辛辣,由几个主要部分组成,比如首先总是挖国民党的黑幕,这里当然不排除造谣或渲染;其次是党外动态;第三是揭露国民党历史上的一些颠覆性问题,比如西安事变的真相啦,把蒋介石的道德形象和国民党的正当性打下去。老百姓很爱看。 南都周刊:这就是通过媒体来重修党史,挖人祖坟。 杨伟中:对的,这个东西很有用。所以我们看这边也很重视这个问题,刚开了党史工作会议,习近平还发表了讲话。后来的美丽岛军法大审也和媒体的作用直接相关。蒋经国决定军法大审时开放媒体报道。他和国民党这样做事为了证明你是暴徒,你是台独,他觉得自己有这个自信。对党外来说也是一个宣传的机会。比如施明德在法庭上那个吊儿郎当的不怕死样子,手插在裤子口袋里,那不得了,对民众是直接感染,据说有法警听了党外的法庭辩论还流泪。 80年代开始,党外杂志越来越多。与此同时,社会运动也慢慢开展。1984年,党外知识份子成立了台湾劳工法律支援会,同一年原住民青年成立了台湾原住民权利促进会。到后来,党外杂志甚至可以在杂志上公开讨论组党问题。 到了1986年9月28日,党外在推举候选人的后援会上突然宣布组党。那个时候国民党没抓人,并且宣布进行政治改革,开放党禁,开放报禁。 南都周刊:在这段时期里,国民党不能通过管制媒体切断党外信息传播吗? 杨伟中:正式媒体当然很难报道,不过也有自由派记者想尽方法做点报导,或是写评论要求国民党自我革新。同时党外或社运出现了新的媒体策略。这时成立了绿色小组,跟艾未未等地下纪录片工作室一样,拍摄制作各种录像带,到处卖。正好赶上那时是台湾经济起飞的时候,几乎家家都有录影机。这时有个突发事件使得党外媒体起到了关键作用。1986年,流亡海外的许信良组织了一个新政党,他带领干部想迁党回台。但国民党不让他在桃园机场下飞机,于是党外力量就发动组织了上万名群众到机场迎接,结果双方就发生冲突。主流媒体不报道这件事情,绿色小组拍下了这个影像,然后到处大卖,从此名声大振,绿色小组从此一炮而红。 南都周刊:桃园机场这个场景我们很熟悉,这个绿色小组也很像大陆语境里的公民记者。 杨伟中:对的。一炮而红后的绿色小组从此开始定期推出报道,并涉足报道工运和农运和学运。各地也有党外或生意人开始经营非法的有线电视。这样国民党封杀他们就越来越难了。这时又继续推进出版问题。当时台湾有个出版法,刚才说了,出书不需要书号,但书出了可以查禁你,大部分情况下是在印刷过程中就被查禁了。政治转型过程中,出版法的废除就上了议事日程,1999年正式废止。所以台湾今天没有出版法,也没有新闻法,除了广播电视有类似的管理条例。 南都周刊:我观察你讲述的这整个转型过程中,媒体似乎都没有缺席。台湾媒体特别是党外媒体和台湾民主化过程中的反对运动似乎是全程捆绑在一起的。 杨伟中:是的。即便在体制内媒体,反对派记者碰到压力,报社有时也会出面保护。70年代末期中国时报有个前辈记者因为参选,遇到国民党压力,老板余纪忠就掏钱让这个记者出国,随便你做什么选题。这既是保护记者也是培养记者的一个非常规方法。当然党外媒体和反对运动的高度捆绑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很肯定地说,台湾的反对运动,如果只是停留在写写文章,启启蒙的话,那么台湾现在肯定还是专制。 二、开放报禁时,我们很难想象台湾报业会在百花齐放后迅速萎缩的状况。 南都周刊:在解严前,台湾媒体人的自我审查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杨伟中:政治上的禁忌当然是第一位的,比如大陆共产党的事情,你只能报道坏的,比如哪里出了个问题以及灾荒等等,比如“毛匪”如何迫害人民等等,一定是这样报道,否则就是为匪张目;台独也不能报道,要报道也只能报道坏的消息。我记得海外台独有两位领袖先后回国投诚,当时媒体就大幅报道,主题是政府部门如何宽大为怀,这是我印象很深的现象。第三是留在大陆的党政军人员和文化人等,你也不能报道,因为你留在大陆就是“附匪”。比如老舍,鲁迅,我们从来不知道有这样的人,像陈寅恪这种也是这样。 南都周刊:这些信息都被遮蔽掉了厚,最后成为了一个公众的认知盲区。 杨伟中:对的,所以我小时候看到台独这两个字,完全不能理解台独是个什么概念,觉得很奇怪。 我后来为什么知道鲁迅,是因为80年代鲁迅孙子周令飞来台结婚,台湾媒体开始大幅报道鲁迅孙子幡然悔悟,来投奔复兴基地。这时才隐约知道原来鲁迅就是一“亲匪”的左派文人。总是这样,我们总是要从负面报道才知道一些相关的信息。 南都周刊:除了台独、毛匪和附匪这三个不能报,其他岛内的新闻呢,禁忌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杨伟中:敏感的政治话题很多,国会改造、本土意识、党外运动都是禁区。50年代的《自由中国》时期,曾经有过对警总的公开批评,那主要是集中在警总不能诱人入罪,不能钓鱼执法。1981年警总约谈海归学人陈文成,陈尸台大图书馆外时,全面的真相就很难报导出来;元首的健康状况,比如蒋经国有糖尿病,坐轮椅,往往也不能报,这些消息全是党外杂志曝出来的。当然报了后就大部分给禁了。 南都周刊:你本来是搞工运和学运出身,怎么突然想起来进入报界? 杨伟中:我是受国民党爱国教育长大的,觉得中国要复兴,也比较关心时事。在解严前后,受到社运冲击,也看了不少禁书,读鲁迅,读马克思,受到五四以来的民主和左翼思潮的影响。当时张国焘的回忆录我看了第一本,他办刊物,搞工运,那种启蒙和救亡运动,很感人,才发现原来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宣传有所不同,是站在劳苦大众这一边的,这种理想主义气质很不错。那个时候台湾正好开始有工人运动和工党,我正好在念高中,台湾政府的劳工委员会就在我们学校旁边,相当于大陆的劳动保障部。当时很多工人在那里抗争,我下了课就过去旁观、参与。那时候见识了很多不公平的事情,包括媒体的扭曲,法律的不公。越来越发现体制本身的问题,进一步想到要参与。 到了大学,就继续参加大学学运社团。离开大学后就到工会去做专职。我们其中一个使命是要建立独立于国民党控制下的自主工会。花了比较久的时间来做这些事情。 从小家里订中国时报,这是当年台湾知识份子最爱看的报纸,父亲是大学教授,在他要求下养成了阅报习惯,但进入报界是个偶然。我曾想过如果不从事社运,最好的工作应该是进报社当个主笔,批判时政,不过也只是闪过的念头。后来常在报纸写点评论,被周天瑞先生邀请进入《新新闻》周刊,才开始媒体生涯,也没想到真的进了中时报系担任主笔。 南都周刊:解严后到90年代中期,台湾报业似乎有过一个比较短暂的黄金时期。 杨伟中:从1988年1月1日报禁开放时算起到90年代,大概四五年时间,出现了许多新报纸,新的本土派报纸,新的晚报等。很快,到2005、2006年左右,多家报纸接连关门,震撼不小。台湾现在只剩下一家晚报,连很多人爱看的娱乐生活性报纸民生报都关门了。1988年开放报禁时,我们很难想象台湾报业会在百花齐放后迅速萎缩的状况。 这里有很多原因,网络是一个原因,苹果日报进入台湾是一个原因,阅报习惯下降是一个原因,市场泛滥后的调整和淘汰也是重要原因。 南都周刊:苹果的冲击力主要体现在哪里? 杨伟中:内容麻辣,新闻取材在过去很难想象,直接把大腿和胸部摆上去。版面配置相当讲究,标题用语老辣。再加上联合和中时偏蓝,自由偏绿,苹果在中间。台湾读者在报摊买报,经常是买一份联合或者中时,再来一份苹果;或者买一份自由,再来一份苹果。这样你就该知道,报纸谁卖得好。 南都周刊:若在大陆,苹果这个搞法早就被反三俗反下去了。你们台宣部和广电总局不准备搞一下吗?你现在是新任记协会长,新官上任三把火,不考虑搞一个反三俗运动吗? 杨伟中:哈哈。坦率讲这是个非常大的问题。不过我们当然反对官方对媒体的任意干涉,我们还是主张并推动媒体的自律。我们有很多民间团体,比如说关注家庭暴力的,关注儿童保护的,他们都非常关注苹果的状况,给苹果非常大的压力,产生了一些效果。比如苹果也开始在内部新闻自律,他们邀请许多民间团体参加讨论,准备草拟一份苹果日报的自律公约。这个问题还在讨论中。比如说他的苹果动新闻要搬到电视上去,现在就会碰到很大困难。 三、韩寒也许是没机会接触上层,问题是陈文茜是没兴趣接触底层。 南都周刊:前段郭德纲和北京台之间的事情,你肯定也听说了。我想问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台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杨伟中:郭德纲的事情好像是两段,一段是郭德纲和记者,一段是公权力介入。如果发生在台湾,前一段,媒体一定会批评,特别是像郭德纲这样的公众人物,坦白说,公众人物的隐私权是应该降到最低的,是要被媒体监督检验的。但媒体不会封杀他,何况封杀这种大牌也会损害媒体自身的经济利益。后一段,解严前的国民党文工会和新闻局也会有类似的举动。现在来讲,台湾当然不会再这么做,台湾政府相信不太敢出来封杀什么。当然我们也有通讯传播传播委员会,但相信不会使用三俗这么宽泛的字眼,你要规范媒体,这个规范一定是要相当精确的,要很谨慎的。我们基本希望把这个问题限制在行业自律的范围,国家管的越少越好。比如我们电视台组成的卫星电视公会有专门的自律委员会,一直在讨论自律公约等问题。 南都周刊:另一个小风波是关于台湾媒体人陈文茜对上海青年韩寒的批评,这个相信你也有自己的看法。 杨伟中:1984年党外杂志《新潮流》创刊,是后来民进党重要派系新潮流系的前身,陈文茜当时也参与其中,是党外运动的活跃分子。后来由于90年代中期以来的国际局势变化,民进党堕落,大陆逐渐抬头,全球化大浪潮起来了。这个时候陈文茜开始出现了一个调整,不再谈以前的民主和社会公平正义,也不谈台独理念。转过来谈市场与机会,谈全球化浪潮下中国的大市场,把目光摆在全球化下的中国崛起,她喜欢介绍上海是多么美好,世博多么精彩,宣传中国的形象工程。 再加上台湾媒体没有厚度,她的节目做得比较精致,所以吸引了一部分中产白领和知识精英。相对台湾一些无聊的琐碎化的政论新闻节目,陈文茜的节目就看上去显得有品位有深度有质感一些。这样也具备了另外一种欺骗性,她用这样一种包装,销售她这样一种美好的中国的观念。同时,因为台湾内部有很强大的诋毁中国的声音,比如中国威胁论,你也可以说她这种中国机会论扮演了一种平衡的角色。 南都周刊:我看到有媒体报道,陈文茜后来做了一个补充解释,说她曾经深入采访了世博四次,而韩寒是没机会接触上层。 杨伟中:这个不一样。韩寒也许是没机会接触上层,问题是陈文茜是没兴趣接触底层。 南都周刊:海峡两岸ECFA协议的签订,刚刚在台湾获得议会批准,按说对台湾媒体也会发生不小的影响。 杨伟中:目前看来,北京对台湾媒体的影响越来越大,这是不可否认的。台湾媒体对言论上特别是对中国问题上的自我审查现象就越来越严重,这是比较大的问题。在现在台湾的报业市场越来越萎缩的时候,报业老板越来越希望政府赶快开放大陆广告市场。相信以后带来的政治作用就会越来越大。 南都周刊:有种看法认为台湾已经失去了对大陆的责任感。其实它是可以分红的,甚至可以做股东。 杨伟中:这句话很准确。但台湾400年来是个商业岛屿,台湾社会是很功利的,要打算盘的。其实,如果是吕不韦,或许也是要投资一下政治的。你看在上海的台湾人号称30万,但是这30万台湾人也不关心上海,更不关心上海底层啊。 (这次访谈全文12000字,上述内容共五千余字,经受访者本人审定,已刊于本月南都周刊。) 2010年8月16日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4 个评论 楊偉中的最新更新:

阅读更多

【图卦20100824】这是自诩为“民主”社会的伪善所在

来自: 喷嚏网–读书、培训、8小时外的健康生活! 之 [铂程斋] – FeedzShare    【喷嚏图卦】喷嚏网(www.dapenti.com)-阅读、发现和分享:8小时外的健康生活! – FeedzShare    喷嚏网-读书、培训、8小时外的健康生活! – FeedzShare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24日,  已有 5 人推荐 免责声明: 以下内容,有可能引起内心冲突或愤怒等不适症状。若有此症状自觉被误导者,请绕行。若按捺不住看后症状特别明显,可自行前往CCAV等欢乐频道进行综合调理。其余,概不负责。 【1】游菲惊魂 当地时间8月23日,一辆载有25人的香港旅行客车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被枪手挟持,事件最终以流血收场。菲律宾警方与枪匪对峙超过10个小时,其间多名人质被枪手击毙。香港游客被劫持事件死亡人数升至10人。 当地时间8月23日,劫持者在旅游车内向外挥手,他身上带着火力强劲的M-16自动步枪。 司机坐在座位上(着白衣者),旁边是劫持者。挡风玻璃上贴着劫持者向政府提出的要求。 他是这次旅行的导游,他是第一个偷偷打电话通知外界被绑架的人,他被绑匪拷在了车的前门,他最后成为了人肉盾牌。。。这就是一个生命的消逝。。。。 【请记住这位香港妈妈】她非常有爱心也很机警,当劫匪问她哪些是她的孩子时,她除了自己的2个孩子,把另外一个孩子也一并拉着走了。这就救了一位鲜活少年的一命!感谢她!人性的光辉在那一刻闪亮!(via @喂马劈柴 ) 当地时间8月23日晚,当地下起大雨,菲律宾警方正对大巴发动强攻。 劫匪被击毙后尸体挂在车外。 菲律宾警方公布资料,这名枪手名叫门多萨,是当地警务处前高级督察,曾于1986年成为菲律宾十大杰出警员之一。但他因为涉嫌抢劫、敲诈和与毒品有关的罪行而被解雇。此次劫持人质,他提出的一项要求就是能够复职。(via:@williamlong) 当天晚上,凤凰有直播,CNN有直播,CCTV在插播中表示深切关注。 香港行政长官曾荫权今日在主持罗湖惩教所开幕前,为在菲律宾遇难港人默哀一分钟。曾荫权带黑色蝶形领结,神情哀伤。 今日8时在湾仔金紫荆广场,升旗手将国旗及区旗升上旗竿顶后,区旗缓缓降到一半,为在菲律宾人质事件中的死难者致哀。 一国两制,红旗一高一低。 2010年8月23日对于香港,是黑色的一天,今天希望所有的中国人避免不必要的庆祝,悼念在菲律宾人质事件中去世的港人。望死者能安息,生者们度过艰难!Blessed are those who mourn, for they will be comforted!(via: @香港旅游发展局 ) 请我们为这些遇难的香港同胞念经祈祷,愿他们伤痛的灵魂得以安息 去往天国吧:嗡嘛呢呗咪吽······ (via: @加措活佛 ) 香港《文汇报》:香港前特种部队人员指出,菲律宾警方无论在部署拯救及采取行动过程,均毫不专业,且多次错过救人黄金机会,虽最终击毙枪手,但十多名香港游客却无辜要为此付出惨痛代价。毫无疑问,这是一次完败的营救。 曾荫权致电菲总统未获回复——昨日下午4时,致电菲律宾总统希望确保港客安全,但至今未获回复。康泰旅行团被挟持事件发生后,政府首先透过外交部,要求菲律宾确保人质安全,其后召唤菲驻港总领事表达诉求。他本人更于下午4时致电菲律宾总统,但未能联络上,只有留电话号码至今未获回复。—— @明报 凤凰卫视《总编辑时间》吕宁思评论菲律宾:“这是一个Last country,社会治安混乱,经济两极分化,贫富差距极大,政府极端腐败,党政军不分,是典型的家族政治国家。” 大家在热评菲律宾警察无能的同时,有否想过如果此事发生在中国,我们能否看到直播?能否知道真相?可知十多年前北京的建国门? 【2】老舍沉潭44周年! 1966年8月24日,“又有人投湖了,是个写书的人,穿得干干净净,死得很体面。”后来人们才知道那个人就是写过《茶馆》、《龙须沟》的老舍。”“老舍先生在当时是一个难得的清醒的人,他的死是一种反抗”,老舍的儿子舒乙回忆说。 小说一篇: 汪曾祺:八月骄阳 【3】父爱如山 一名在武汉打工的陕西男子钱某为省钱给儿女交学费,竟步行从武汉回家。到昨天为止,钱某已走了四天四夜,从武汉走到了十堰境内,很快要进入陕西省了。民警巡逻时发现他,随即对他进行了教育,又替他联系了一辆去陕西商洛的车辆。钱某妻子因癌症去世,留下一对儿女随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 【4】这是自诩为“民主”社会的伪善所在 一名朝鲜政府官员向美国《福布斯》杂志透露,该国政府并没有使用Twitter、Facebook和YouTube。这些账号使用者并非朝鲜政府官员,而是居住在日本和中国的朝鲜政府支持者。他还表示,这些社交媒体网站目前仍然被禁止在朝鲜使用。 “我们认为对朝鲜的现实状况存在很多错误信息、无端猜测和哗众取宠。这是自诩为“民主”社会的伪善所在,事实上却是对我们思想力量和影响的畏惧。” 【5】他今年又去了? 奥巴马8月19日抵达马撒葡萄园岛开始度假,假期第一天他带两个女儿逛了书店,从书店得到了一本美国作家乔纳森·弗兰岑小说《自由》,购买了获得普利策奖的保罗·哈丁的小说《修补匠》(Tinkers)、布拉德·莱特霍伊泽(Brad Leithauser )的小说《修正》(A Few Corrections)。(via: @贝小戎 ) 【6】土地拍卖奇观:买家自我竞价14轮 日前在长春国有土地出让中,对一竞拍土块,7号买家在没任何对手加价应战的情况下,不断以更高报价刷新自己的报价,直至第14轮喊出“8700万元”,拍卖师才一锤定音。该市土地出让实行“底价竞拍”:不论多少买家在竞拍,必须达到政府设置的底价才能成交。 【7】“我们都没有海外账户和存款。” 106周年,邓小平之女邓林接受采访时揭秘父亲南巡花絮,称南巡时所穿夹克被邓称为“第一次穿这么舒服的衣服。”邓还曾召开家庭会议质询海外账户,要求子女遵守国家法律,对国家有贡献,有所作为。 邓林:邓家子女无一人有海外账户 【8】真实版“My Documents” 文件夹 据说是为害羞的人设计的椅子 【9】你忽视的那只青蛙也许就是白马王子哦。很简单,也许可能是你看的角度不对… 然后,一生的幸福就这么擦肩而过了…  (via @潘帕斯不羁的风 ) 伟大的菲律宾警察 桑兰牌烤肉串 英国大笨钟的twitter 我爱你,所以,我决定在每把菜刀上都写上你的名字……   【10】6种接电话方式最易受辐射之害 1 私密电话”躲到墙角悄悄说” 2 把手机挂在脖子上或腰间 3 电话未接通时把手机紧贴耳朵 4 手机信号越弱,耳朵贴得越近 5 一只耳”煲”手机粥 6 东晃西走,频繁移动。此外,在行驶的车上打手机,也容易受到高辐射…… 【11】我的心都碎了~~~ 林少华:看着我的研究生们在凄风苦雨中甚至找到独立学院二级学院民办学院磕头作揖却屡屡被拒,我的心都碎了,也觉得没面子。假如我的研究生毕业当保姆甚至淘粪工,我立马停招。或许你说每天当完保姆淘完大粪再研究日本文学不也是可能的吗?可能吗?

阅读更多

论低俗

作者: 王馨语  |  评论(0)  | 标签: 媒介学 , 低俗 , 电视 , 语言 , 文化 , 科技 , 网络 , 相声 , 小品 , 郭德刚 , 赵本山 , 讽刺 , 图像 说的也许不对,想到什么写什么。 个人认为这个世界不曾,不,也不会存在什么低俗。为了继续写此贴,我只能假设它存在。那么它是什么? 说到低俗,首先让人想到的就是语言上的低俗,尤其是想到与“笑”有关的语言。语言向来分等级,就像在法语中,从最高雅到最”低俗“甚至可以分成4种表达,使用语言的时候是否低俗,是否合适,主要看对话双方是否处在同一语境,这里有一个特例,由于电视潜在可以覆盖所有操同一语言的观众,当比如法国总统在电视上说话的时候,他是很难满足所有人的,高雅点说百姓也许觉得他做作,“平易近人”点如法国现总统,那么衣冠楚楚的人都觉得他低俗。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那么几乎可以说所有法国大学生都低俗,没学上的年轻人更甚。在语境下,还有用词,一个词是否比另一个词低俗,也要看情况,举个例子,英语中的上帝叫God,法语中Gode是指假阳具,两词发音相同,法国笑星百姓长久以来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玩笑的机会,而且在法国人民追求自由民主的过程中,这样的笑话好像也有贡献,它可以捅破窗户纸。慕容雪村的“原谅我红尘颠倒”里鸡巴不少,整篇读下来,好像还是不错的小说。遇到一个贪官,写一片文章批判他和用国骂骂他,在我眼里是一样的。 在语言中,除了语境和用词,还有越来越恶化的“政治正确”现象,赵本山在美国不讨好也有不少这方面的原因。就像我在上一段中写的贪官,我用“他”这个代词就不够“政治正确”,好像我在歧视男性,好像女人就不贪。按照政治正确原则,妓女就不是妓女,而是性工作者,学习不好的学生就不是坏学生,也不是后进生,而是暂时还没有成功的学生,战争叫干预,偷渡者叫无证件者,家庭妇女叫“地面技术人员”或家庭职员,死亡叫离去,穷人叫经济残疾,再婚叫重组家庭… ..

阅读更多

台湾政治想像的贫乏

作者: 張鐵志  |  评论(1)  | 标签: 时事观点 最近台湾的政治风景又再次让人看到台湾政治论述的困顿,以及国民两党的本质。 首先,虽然马英九说经济和环保有爭议时环保优先,但马政府的作为却完全背道而驰。在中科三期与四期的爭议上,行政院长吴敦义和环保署长沈世宏一连串荒腔走板行为和言语,让人怀疑台湾民主出了什么问题。先是一月最高行政法院撤销环保署一阶段环评,环保署却置之不理,任由厂商继续施工,以至於在八月二日,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决中科第三期必须停工。但行政院和环保署却不断辩称法院裁定效力与环评法无关,中科三期停工但不停產;然后在八月中,决定加速草率通过环评,试图为厂商解套。行政院长吴敦义更说出名言:「注重环保不能过度与偏执,否则岂不要让人回到茹毛饮血的时代。」 另一方面,一週前,民进党推出五都选举的首支电视广告「ECFA对谁有利?」ECFA確实可能会製造输家与贏家。然而,谁都知道民进党更在乎的是与中国大陆签订这个经济协定,而不是台湾社会的贫富不均,因为他们並未花太多力气著墨於后者的社会政策。而五都选举打ECFA议题,也显示「拼本土」果然是民进党的不二法宝。 过去二十年来,台湾两大党的主流政治论述,一个是拼本土,一个是拼经济。国民党从威权时期的正当性就是奠基在唯发展主义;在九零年代的民主化竞爭中,他们標榜「安定与繁荣」,批评民进党和社会运动破坏安定並且將其戴上反商的帽子。在过去十年,中国逐渐成为影响台湾政治的重要因素后,他们继续主打经济牌,並视对中国经济开放做为台湾经济发展的解药。 民进党则是从党外时期开始诉求民主化、本土化和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平等。但是当形式民主的民主工程逐渐完成后,民主论述开始减弱效用;而当他们开始向执政之路迈进时,与社运的连结也逐渐脱落。於是,他们只剩下本土化论述作为政治动员的主要武器,並且是最便宜可用的工具,甚至是阿扁腐败时的救生圈。 两党的拼本土和拼经济路线已经是捆绑住台湾的主要政治想像,但这种困顿的政治想像早已不能抓住民间的力量与呼声,而更多是困住了政党自己。台湾的主体性、经济的发展当然都很重要,但是我们更需要第三种政治想像:拼社会正义和环境正义。这也是民间不断在发出呼吁的声音,只可惜政治人物完全听不到,或者听不懂,所以国民党继续一意孤行,而一样亲商的民进党只是保持噤声。 经济发展当然可以和环境保护维持平衡,因为台湾要追求的是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而不是如过去般剥削土地与环境的粗暴发展。 在两岸问题方面,也当然应该好好谈。民进党不能一直採取反对与大陆互动的姿態,而是应该找到一个交往的方式。当然,国民党打算包裹表决ECFA则是违背民主监督,我们期待的是国会中出现更多细致的辩论。民间团体和许多法政学者上个月成立「两岸协议」监督联盟,对ECFA进行公民审议,並在上週举行模擬立法院,值得立法院诸公仔细研究。 从土地的哀號、农民和原住民在凯达大道上(以及在他们家园)的怒吼、到模擬立院的公民审议,台湾的人民正在实践不一样的政治想像,並且扬弃那些旧时代的困兽。 (2010/8/21 南方都市报专栏)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1 个评论 張鐵志的最新更新: 陳文茜與龍應台 / 2010-08-19 16:35 / 评论数( 21 ) 台湾到底有几个政府? / 2010-08-15 23:08 / 评论数( 8 ) 台湾外省人的多重面貌 / 2010-08-14 23:58 / 评论数( 1 ) 一场台湾公民抗爭的喜剧与悲剧 / 2010-08-07 22:00 / 评论数( 14 ) 韩寒的光 / 2010-08-04 11:08 / 评论数( 25 )

阅读更多

官员的扩音器,百姓隔声墙

作者: 陆 崕  |  评论(0)  | 标签: 时事观点 准确的说,本文所指的官员,其实不应该是官员,因为在大学里的应该都是老师,也应该只是老师。 《挟尸要价》以全票赢得了2010年度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从过去到现在,该新闻照片的获奖,一直在刺痛着人们的神经。 一种人认为,在大学生跳入水中救落水平民不幸牺牲后,令人寒心的是,没想到等待他们的不是英雄礼遇,却是打捞人员用绳子拽着英雄尸体的一只脚,为了36000元的打捞费讨价还价而不靠岸,以及渔船老板最终数到钱的如愿以偿——公众认为,这是一种丧心的虐待和拜金。其实渔翁老板那张数钱照才配得上得这个奖,新中国多少泯灭人性就是从他们数钱的手中开始的。 另外一种人在一年后认为,这个照片存在造假的嫌疑。首先照片作者的名字前后不一;其次从照片上看渔翁是在驶向岸边,说明他们也是在想救人;第三,如果前两条成立,那么这麽负面的照片实在太有损荆州甚至是湖北的形象了,这种刺痛,让当地的官员脸面何存?这不是用剔骨尖刀在剐他们脸上的肉吗? 也许正因为如此,所以,照片得奖的消息公布后,很快,救人落难大学生的母校的,长江大学党委宣传部长李玉泉同志,很快发起了质疑。他说,现场的真相是:在打捞中,两条船共同作业,捞到后要迅速地用绳子拴着遗体的手或脚,避免再次滑落水中,船太小,在深水处不容易把遗体捞上来,要牵引到岸边再捞起。着白色衬衫者手牵遗体挥舞手臂是指挥岸上的人们配合将遗体打捞上岸。“无数的砖头瓦砾向我扔来,几百人围过来,他们大声指责谩骂,有人喊打死他,打死他,这个没良心的老东西,见死不救的畜生。”最后,船被砸了,渔网也被烧了。那么,因为我们对照片的误读而使这四个老人的生活举步维艰,善良的人们又于心何忍? 针对该照片获得“中国新闻摄影最高荣誉”,他还要发呼吁:1、 建议有关主管部门核实照片的真实性和新闻性;2、 建议组委会和评委会撤消该照片的获奖资格;3、 通报作者的弄虚作假做法,以杜绝以后评奖中类似情况的出现。他还说,愿善良的人们都能擦亮眼睛,看清真正的事实真相。 对于长江大学宣传部长李玉泉部长的质疑,照片作者马上作出了充分的回应:第一、渔民被打是在10月28日,三个英雄出殡的时候,群众很愤怒,去打了渔民。《挟尸要价》这张照片是11月3日在《华商报》首发,也就是说作者这张照片还没出来之前,渔民已经被打了,和这张照片是两回事,不应该扯到一块。 第二、作者说他拍的一组照片十分明显:钱没到位,他们停留了很长时间,包括当时渔民在船头抽烟的图,老板要1.2万的图,渔民要烟要矿泉水的图。 打捞很快,船停了很久,老板钱一收到,很快十来分钟,最多不超过二十分钟尸体就提出来了。还有曾经那张照片,那位少年英雄方招的尸体在送上岸之前,已经被打捞了,但是他被一直在水底下沉着,一直没有往上提,因为钱没有到位。后来钱到位之后才提上来。 第三、对于获奖作者感到也很意外,没想到获奖。他说只是想把这个事情反映出来。每个中国人都会去揭露这些丧失良知的人。他只是要做到这一点,把他看到的告诉读者就行了。 第四、张轶拍摄这张照片后,他所供职的《江汉商报》由于种种考虑并未刊发,张轶以个人的名义在《华商报》首发该照片,署名“真真”,以目击者身份署名。后因屡获大奖,记者张轶身份被迫公开,现由于在当地压力过大已离开荆州离开了,因为当地黑社会都放话了,说回去卸作者腿什么的。 作者说,他这个行当每年要盈利上百万。一个尸体1。2万,一年他们会得到将近百万收入。包括当地的领导,事发之后一直追查这个照片的来源,后来由于他们领导保护他就一直没有曝光,让他离开荆州。 可见,照片作者也是有理有据,事实当然有待进一步的调查,但是我却发现了一个十分奇怪而且十分危险的现象。 首先,我有三个问题想问长江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李玉泉同志: 1、在看着《挟尸要价》这种照片的时候,你看到了两船合围,看到了河水波动,甚至还有心灵感应似的看到了渔翁内心是想着救人的,请问什么证据证明你知道渔翁当时的内心是想救人的?说这话有什么证据?在看到这一切的时候,在看到两船合围的范围的时候,在看到波浪的时候,难道你就没看到党的人民、你学校的被像动物一样拽着的大学生的尸体?当他们为了挽救别人的生命奋不顾身而牺牲,难道这种精神就对你一点触动都没有就从你眼地滑过去了吗?为什么你的文字下对学生的死惜墨如金,甚至只字不提,却对于渔翁是否救人却倒向一边地肯定,而这么多的事实有待证实,为什么你总是要求别人讲证据但自己却如此不讲证据?何况当时当事人去年已经确认挟尸要价,你又是为何到今年指摘该照片是虚假新闻? 2、什么人做了什么事,肯定要付出代价的,人在做,天在看,不仅仅是渔翁本人。不管怎样,渔翁拽着尸体,是对尸体极其不尊重这是事实,何况那是英雄的尸体,也许李部长觉得将尸体在水里拽来拽去比起将尸体抬在船上好好安放来不过是多此一举。虐待别人的人必然遭到别人的虐待,这是天意,哪怕是虐待尸体。 3、看到李部长的呼吁,我很为他自己给自己挖陷阱担心,真担心他有一天掉下去丢了命。他说,建议有关主管部门核实照片的真实性和新闻性; 建议组委会和评委会撤消该照片的获奖资格;通报作者的弄虚作假做法,以杜绝以后评奖中类似情况的出现。 当看到这样一段自相矛盾的话,简直对这个大学宣传部长的逻辑和思考能力感到汗颜。 按照李玉泉同志的第一句话,也就是,照片的真实性是有待核实的,也就是说李部长的逻辑里,认定当前的获奖照片存在是真实或者是虚假两种情况,有待核实;但是奇怪的是,接着李部长同志马上来了第二句,建议组委会和评委会撤消该照片的获奖资格,简直令人哭笑不得。我很想知道,按照李部长的质疑,在事实没有弄清楚之前,就可以撤消该照片的获奖资格吗?严格来讲,应该是核实清楚之后,再作出保持或者撤销该照片的获奖资格的决定,可是李部长同志怎么就那么心急要求组委会撤销该照片的获奖资格呢?为什么要忽略程序,这么着急撤销它呢?为什么呢?官方撤除一个腐败的中共党员或者官员,也要经过调查核实,才能作出决定;李部长多少也是一个部长,在官场混迹不知道这个实在是太危险了。更雷人的是后面几句,核查还没出来就要求组委会通报作者的弄虚作假做法,以杜绝以后评奖中类似情况的出现。连核查都还没开始,李部长就武断地给人家扣上了弄虚作假做的帽子,这不但涉嫌恐吓照片作者,还涉恐吓新闻照片评奖的组委会,显然这个时候,李部长同志进入了我说是假的就是假的惯性陷阱,可能他以为自己的公信力很高或者自己就是公信力吧。 要不然怎么会感慨,愿善良的人们都能擦亮眼睛,看清真正的事实真相。我想真相还是少出一点好,要不然太多不堪入目的看多了,就危险了。 其次,抛开这些可笑之处,回到原题,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在长江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李玉泉同志说的这些与照片的作者有明显区别的、有诸多需要核实的新闻资料,却能大行其道于各大报纸之、电视和网络媒体上,他的一面之词为何却能整版整版成为正式登报的新闻内容?而普通的人,比如一个普通网民的发帖,为什么就不能这么轻易登报?而且就算是记者的新闻稿,还要通过层层的审核,而且要证据充分可以有机会上报,而类似江大学宣传部长李玉泉部长之类的有官员身份的,说什么内容就可以轻易上什么内容?难道官员的身份标签就表明了他比公众公信力更高? 这是值得反思和警惕的倾向,这是官强民弱的警示,这更是权利不公的赤裸裸的现实。 这种社会现象的普遍,看上去就像是,我们已经历练成了这样一个系统,官员只要一开金口说话,不管真假抑或诽谤,前面就有大大小小扩音器喇叭在帮着放大,四处扩散急剧传播,生怕别人听不到;而轮到老百姓,哪怕是老百姓说的话是微弱零星的正义之言,都会立马形成层层隔声隔墙,将这些微弱的声音团团围住,直至音无,让老百姓永远只能自己说的自己听。这样的确可以很和谐,但却不知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越来越多老百姓的无辜。 由此我们大概能理解所谓的由于在当地压力太大,《挟尸要价》作者离开荆州去湖南的背后了。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0 个评论 陆 崕的最新更新: 美韩越联合军演:围棋友好露出围堵真容 / 2010-08-17 22:20 / 评论数( 2 ) “捍卫粤语”群体性事件的荒唐诱因 / 2010-07-29 23:08 / 评论数( 0 ) 《唐山大地震》对中国现实社会的映射 / 2010-07-27 11:56 / 评论数( 0 ) 汪洋说韩寒迎合一部分人的原因 / 2010-07-24 11:12 / 评论数( 4 ) 打工皇帝唐骏涉嫌造假,哪些人被羞辱了? / 2010-07-15 22:36 / 评论数( 13 )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闭上眼睛,鬼怪并不会因此遁去”(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