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层

美国之音 | 温家宝向人民致歉,称体制有问题

 2012年 3月 14日 温家宝向人民致歉,称体制有问题 记者: 黎堡 | 香港 图片来源: 美国之音 张楠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中国总理温家宝说,担任总理职务的过去九年来,他走的路相当不容易,也留下了很多遗憾,包括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他对此负有责任,并感到歉疚。 温家宝在这一届中国人大和政协最后一次年度会议的闭幕日对新闻媒体说,他服务国家长达45年,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也从来没有谋过私利。他说有些事情没有做好,要归咎于自己的能力有限以及体制问题。 任期进入最后一年的温家宝说,对于中国来说,这一年既可能是最困难的一年,也有可能是最有希望的一年。他会在余下的任期内尽心尽力,服务人民,坚持到最后一刻,希望借此得到人民的谅解和宽恕。 温家宝近些年来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提到中国需要推进政治改革,但是一些人质疑他推动改革的决心,甚至以影帝来形容他的动机和表现。也有一些人认为,在中共核心领导层中排名第三的温家宝难以说服多数领导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阅读更多

爱思想 | 刘国光:不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同样死路一条

刘国光:不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同样死路一条 进入专题 : 改革 社会主义    ● 刘国光       全国“两会”开幕前夕,世界银行发布了一份《2030年的中国》专题报告,建议中国继续推进市场化建设,降低垄断企业对市场负面影响的建议,引起广泛关注与讨论。甚至有论者指出,此举是给中国经济“下毒”,私有化国有资产的建议,只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到底朝哪个方向进行改革,网友、学界讨论激烈,尤其是网络上,甚至形成了左、右派的对垒与骂战,这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关于改革方向讨论的激烈。     实际上,关于改革的左右派之争,对于中国来说并不是新鲜事。改革开放以来,就发生了三次重大的思想争论。历次争论都并非空泛的非理性争论,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价值,都对改革的大政方针和政策措施的演变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化,一些深层次矛盾开始显现,改革仍将面临一场攻坚战。不改革或放弃改革是死路一条,只有改革才有生路;要通过改革化解风险,重建改革和发展动力,修复结构裂痕。那么,改革究竟应该朝哪个方向前进呢?     改革有不同方向,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方向。改革到底是坚持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呢?这个问题要搞清楚。不能简单地说,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准确地说,不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就是死路一条;坚持了资本主义的改革,也是死路一条     当前改革面临着两条道路、两个前途:一条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建立真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条是资本主义私有化,建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在这两派的较量日益明显,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当前存在着如果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的说法,这个说法是不精确的。改革有不同方向,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方向。改革到底是坚持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呢?这个问题要搞清楚。不能简单地说,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准确地说,不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就是死路一条;坚持了资本主义的改革,也是死路一条。     我主张,不要简单地重复“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这个说法不精确,容易将改革引到错误的方向。我主张,要恢复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讲话中的说法,“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我们应该坚持邓小平思想,不能只强调改革开放,不讲或者淡化四项基本原则,不讲或者淡化社会主义。如果只讲改革开放,只讲不改革只能是死路一条,那就是有意识地或者无意识地把改革引向资本主义的邪路。我希望十八大报告能够把这个事情讲清楚,不要再给人以含糊的余地。     经过三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当前改革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对于改革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要有正确的认识。          关于经济运行机制:在继续坚持市场改革的同时,要重新强调国家宏观计划调控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运行机制逐步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推动我国经济生动活泼地向前发展。在全部商品流通总额中,目前市场调节部分已占到 90%以上。几年前有人估计,我国市场经济在整体上完成程度已达到70%左右。可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初步建立。但是,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够充分、不够完善,还有一些不到位的地方,如资源要素市场、资本金融市场等,都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到位。此外,还有因经验不足、犯了市场幼稚病,从而导致过度市场化的地方,如在教育、医疗、住宅等不该市场化的领域也搞市场化,以至于发展到对市场迷信的地步,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     市场经济初步建立之后,市场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都充分展现出来。市场经济在发挥激励竞争、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效率等优越性的同时,其自身固有的缺陷,经过三十几年的演变,也逐步显露出来。特别是在总量综合平衡、环境资源保护以及社会公平分配上引发的问题,在我国不是市场经济本身能够解决的。因此,三十几年的结果,一方面经济发展取得很大成绩;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出现新的矛盾,资源环境、分配民生等矛盾越积越多。这与国家宏观计划调控跟不上市场化的进程有一定的关系。     本来我们所要建立的市场经济,就是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这一根本点在1992年就明确地写入了党的十四大文件。这些年来,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水平在不断进步,我们在短期经济波动的控制上,先后取得了治理通货膨胀和治理通货紧缩两方面的一定经验。但是,国家计划对短期和长期宏观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明显减弱,这影响到宏观调控的实效,造成国民经济发展许多方面失衡。     现在是到了继续坚持市场取向改革的同时加强宏观计划调控的作用,强调国家计划在宏观调控中的指导作用的时候了。针对国家宏观计划调控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形势的状况,党的十七大就已经提出:“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十八大报告应该进一步强调发挥国家计划在宏观调控市场经济中的导向作用,现在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强调国家计划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并不是如某些人所讲的那样“要回到传统计划经济模式”。国家计划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不同于过去“传统计划经济”,而是计划与市场在更高层次上的新的结合。其主要表现:一是现在的计划不是既管宏观又管微观、无所不包的计划,而是只管宏观层面,微观的事情主要由市场调节。二是现在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是市场,计划是弥补市场缺陷与不足的必要手段。三是现在的计划主要不再是行政指令性的,而是指导性、战略性、预测性的计划,同时又要有必要的约束和问责的功能。国家计划导向下的宏观调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不能把“计划性”排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含义之外。          关于所有制结构:在坚持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同时,要重新强调“公有制为主体”          从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一直到现在,党的文件一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没有一个文件不要公有制为主体。强调“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当然不是一句空话,不是停留在文字上,而是要坚决贯彻落实的。     现在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毫不动摇地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不能只强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能只强调一个毫不动摇。     有人说公有制效率低,是官僚经济,是权贵经济,不是国家的财富,而是少数人的财富。我在一篇文章中谈到这个问题,公有制并非注定效率低。60年代我国的“鞍钢宪法”,有很好的经验,日本等国有企业管理都吸收它的经验,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国有企业管得好的,并不是一概效率低。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经济内部管理也有问题。某些企业管理不善,变国有资产为少数企业高管人员的个人财富,变为私有财产;就算没有MBO,一些国有企业的领导层也在腐化变质,有的企业领导自定薪酬,几十、几百万年薪的高工资,而普通职工月薪只有几百、几千元。这些都不是公有制固有的属性。人家攻击我们国有经济已经不是公有制,并非完全虚指,也指出了一些问题。但是,这些弊病过去“计划经济”时期并不存在,市场化的改革以后才发生的,这也值得我们深思。     国有企业本身应进一步改革,既不能变回到过去“大锅饭”的旧体制,也不能维持现在被扭曲的形象,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解决目前存在的行政性垄断和腐败问题,解决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问题;要使得国有企业既真正体现社会公平,同时又有激励机制。这种探索,西方国家不是没有先例。西方国家也有国有企业,也有国家公务员,看看二者的收入比例,差距不会像我们现在拉得那么大。国有企业的领导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一样,都是国家的公职人员,不能完全按照私有经济的法则办事。所以,国有企业管理腐败一定要治理。     重新强调“公有制为主体”,并非恢复过去“大一统”的公有制经济,也不是恢复旧模式的国有经济,而是在保障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地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毫不动摇地保护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并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深化国有经济改革。          关于分配关系:要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转向“更加重视社会公平”          从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到拉开收入差距,允许一部分人通过勤劳先富起来,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如果收入差距拉得太大,以至于贫富分化造成难以逾越的鸿沟,出现两极分化,就不对了。现在要让先富带后富,缩小贫富差距,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在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期内,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其正面的积极作用,可以促进效率,促进生产,促进经济发展。但是,过了这个阶段,贫富差距扩大,不能实现先富带动后富,不能实现共同富裕,不能实现公平的目标,这个时候,就必须强调效率与公平二者同时并重,而且更加重视和强调社会公平。     淡化“优先、兼顾”提法,强调“更加重视社会公平”,不是要回到过去,不是回到过去的“大锅饭”,不是回到过去的平均主义,而是在更高层次上的提高。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所有制决定分配。但是,人们常忽略了这个观点。在分析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时,举了很多缘由,如城乡差别扩大、地区不平衡、行业垄断、腐败、公共产品供应不均、再分配调节落后等,不一而足。这些缘由都能成立,但不是最主要的。造成收入分配不公的最根本原因被忽略了。     财产占有上的差别,是收入差别的最大的影响因素。连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萨缪尔逊都承认,“收入差别最主要的是拥有财富多寡造成的,和财产差别相比,个人能力的差别是微不足道的”,他又说,“财产所有权是收入差别的第一位原因,往下依次是个人能力、教育、培训、机会和健康。”三十多年来我国贫富差距的扩大,除了上述一系列原因外,跟所有制结构变化,跟“公”降“私”升和化公为私的过程显然有关。这种关系,被某些学者在分析收入差距原因时,有意无意地忽略掉了。     在调整收入分配差距关系、缩小贫富差距时,要多方入手。人们往往从分配关系入手,特别是从财政税收、转移支付等再分配领域入手,完善社会保障,改善低收入者的民生状况。这些措施都是完全必要的,我们现在也开始这样做了。但是,仅从分配和再分配领域着手是远远不够的,不能从根本上扭转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还需要从所有制结构,从财产制度上直面这一问题,从根本上阻止贫富差距扩大、两极分化的趋势。这就是邓小平所说的,“只要我国经济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就可以避免两极分化。”     所以,所有制发展上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毫不动摇地发展公、私两种经济,不能只片面强调一个毫不动摇;要延缓“公”降 “私”升速度和程度,阻止化公为私的所有制结构转换过程,坚决制止目前借反垄断来瓜分国有企业的浪潮,才能最终避免两极分化的前途。     总之,无论是所有制结构、运行机制还是分配制度,都要坚持正确的发展观。倒退没有出路,也不会有回头路。不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中国没有出路; 市场化走过了头,也没有出路。完全市场化,不要国家宏观计划调控;完全私有化,不要公有制为主体;完全的两极分化,不要社会公平;这不是我们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是小平同志讲的。因此,改革开放必须走向更高阶段,不按这样的道路走,改革开放就会失败,按这样的道路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会光明灿烂。          (作者为知名经济学家,首届中国经济学杰出贡献奖获得者)    进入专题: 改革 社会主义    文章分享到 :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抽屉网 腾讯微博 豆瓣 百度搜藏 更多 本文责编: frank 发信站:爱思想网(http://www.aisixiang.com ) ,栏目: 天益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5124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人民论坛,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阅读更多

世界媒体看中国:温家宝哀歌

VOA记者: 齐之丰 图片来源: Reuters 中国总理温家宝3月14日在全国人大记者会上讲话 在中国名义上的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今年的年会结束之际,总理温家宝星期三举行记者会。温家宝在记者会上的言谈被美联社形容为“swan song”,即西方传说中天鹅临死时发出的美妙歌声。 *温家宝老矣* 美联社 星期三发表驻中国记者韩村乐(Charles Hutzler)有关温家宝记者会的长篇报道,向英语世界的读者介绍中国总理温家宝为时三个小时的记者会。温家宝在记者会上就范围广泛的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而韩村乐则将他的报道重点放在了其中的政治内容上。 在报道温家宝高调提出中国迫切需要政治改革,以及温家宝对中国共产党重庆市委书记、一度被认为是很有可能晋升到下届中共最高领导层的薄熙来提出不点名的强烈批评之余,韩村乐以显然是伶悯甚至是同情的笔调,描写了温家宝的个人情况: “温家宝在记者会上反复提起过去,他的那种愁闷和反省的语气语调,使这位总理的记者会变得像是天鹅临死时发出的歌声(turned the premier’s news conference into something of a swan song)。他是通常对民众漠不关心的中国领导层当中最得人心的一位成员。有时他被称作‘温爷爷’,给人的感觉是和蔼可亲。人们看到他跟煤矿工人一起吃包子,安慰四川地震或其他灾难的幸存者。” “温家宝的动作和话语看上去明显比以前缓慢了。他讲话时的停顿比前些年长了。外交使团当中流传的传闻说,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他身体一直不好,所以把很多工作交托给他的内定接班人李克强。” *指桑骂槐抨击薄熙来* 国际媒体普遍注意到温家宝在星期三的记者会上发出警告说,中国假如不进行政治改革,中国迄今为止的经济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就会付诸东流,中国就大有可能重蹈“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大动乱的覆辙。 温家宝当时还对重庆当局以及中共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提出不点名的强烈批评。他说:“重庆市委和市政府必须反思,并认真从王立军事件中吸取教训。” 温家宝作为中国总理,对中国另一位高级领导人薄熙来如此提出不客气的批评,对这种中国政治风景中罕见的现象,美联社记者韩村乐的解读是: “温家宝虽然没有提及薄熙来的名字,但他再次提到了过去。他说,有关(王立军)丑闻的调查应当‘经受住法律和历史的检验’。他回忆了中国过去政治运动频繁,使中国不能脱离贫困,跻身世界强国。温家宝的这些话似乎是指桑骂槐抨击薄熙来。薄熙来推动群众唱共产党歌曲,张扬‘红色’文化,因而被一些人认为是偏好过去那种极端的政治,令人担忧。” 重庆市公安局原局长,重庆市副市长王立军先前是薄熙来的心腹,是薄熙来在重庆推行的“唱红打黑”运动中“打黑”的主力。在王立军突然到美国驻成都领事馆过夜、引发中国政治丑闻之后,薄熙来依然表示,“他(王立军)破案是有办法的”,不能否定他的工作成绩。 *薄熙来的另一种风头* 在过去历届人大会议期间,薄熙来的高调表现总是招致中国国内外看客围观的一个重要看点。在今年的人大会议期间,薄熙来相对低调的表现成为一种更引人注目的看点。 中国总理温家宝星期三在记者会上对薄熙来的不点名的强烈批评,使薄熙来再度成为世界媒体议论纷纷的热题,而日本媒体对这一热题的兴趣似乎格外浓厚。 日本主要报纸《 读卖新闻 》星期三发表记者加藤隆则的报道说: “温家宝总理在14日的记者会上就重庆市原公安局局长王立军跑进美国总领事馆的事件表示:‘多年来,重庆市历届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为改革建设事业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现任重庆市委和市政府必须反思,并认真从王立军事件中吸取教训。’温家宝以异常严厉的口吻对重庆市第一把手,中共市委书记薄熙来进行了批评。” “温家宝总理还指出,发动文化大革命是左倾错误。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温家宝的这番话也是暗中批判薄熙来所推行的‘唱红歌’运动。” 日本另一家主要报纸《 每日新闻 》发表记者成泽健一的报道,则对温家宝的‘重庆市历届政府’的说法提出了这样的细读: 温家宝总理在14日全国人大闭幕后的记者会上,要求中共重庆市委和市政府对王立军事件进行反省。“重庆市第一把手薄熙来力图在今年秋天中共党代会上晋升最高领导层,并为此采取保守的政治手法,因此引起争议。人们认为,温家宝总理的这番话是对薄熙来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强力牵制。” “此外,温家宝总理还表示:‘多年来,重庆市历届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为改革建设事业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现任重庆市委和市政府必须反思,并认真从王立军事件中吸取教训。’薄熙来在重庆的前任是积极改革的现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汪洋被认为是跟薄熙来竞争进入下届中共最高领导层。温家宝总理在发言中将‘历届’和‘现任’区分开来,可以说是对薄熙来的批评。” *公开批评薄熙来* 日本 时事社 星期三发出的报道,则对温家宝总理要求中共重庆市委和市政府必须记取王立军事件教训的言论进行了另一番政治分析: “王立军事件受到内外关注,也牵涉在今年秋天中共党代会上力争进入中共(最高领导层)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薄熙来的动向。薄熙来在3月9日的记者会上表示,王立军事件是一起‘孤立的事件’,强调跟自己无关。温家宝总理的发言看来对薄熙来是一种打击。” 日本公共电视台 日本广播协会NHK 的报道则指出: “中共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被认为有可能进入下届中共最高领导层。但中国总理温家宝在14日就薄熙来的心腹受调查一事在公开场合首次批评薄熙来。” *歌唱得好听,然而…* 美联社记者韩村乐在报道中用“swan song”来形容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的言论,显然是跟中国古人所说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意思大致相同。温家宝在记者会上有关中国迫切需要政治改革的说法,更是受到中国国内外的普遍注意。 然而,温家宝总理有关改革的那些亦哀亦善、美妙歌曲一样的言辞,显然没有打动法国主要报纸《 费加罗报 》驻北京记者阿尔诺·德拉格朗日。德拉格朗星期三发出的报道说: “许多个月来,甚至是许多年来,温家宝都在谈需要取得政治改革方面的进步。不过,在中国领导层正在进行庄严的政治权力交接、在他最后一次举行这样的记者会之际,他的这种说法平添了份量。然而,这位总理这次所说的话跟先前所说的话相比也没有具体到哪里去。他过去有关这个话题的说法也没有什么实践。” *亦哀亦善、美妙无用* 德拉格朗日的这种看法,显然在西方主流媒体当中广泛流行,由美国主要报纸《 华盛顿邮报 》和《纽约时报》有关温家宝记者会报道的题目就可以略见一斑。 《华盛顿邮报》星期三发表记者基斯·里奇伯格从北京发出的报道,题目是:“中国总理温家宝呼吁政治改革,与此同时中国人大强化有关拘捕的法律。” 里奇伯格的报道所说的“强化有关拘捕的法律”,是指被普遍称作橡皮图章的中国名义上的最高立法机构和权力机构不顾中国社会各界人士和法律界所表示的强烈异议,通过中共及其政府提出的法案,准许中国公安机关可以在不通知被拘捕者家属的情况下以宽泛的“危害国家安全”之类的罪名将被拘捕者秘密关押半年。 在一个当局可以任意拘捕批评者的国家,政治改革能进行到哪里显然不言自明。里奇伯格或其《华盛顿邮报》编辑选择这样的一个报道题目,显然使温家宝总理有关政治改革和民主的言论成为空话或笑话。 与此同时,《 纽约时报 》星期三发表的记者迈克尔尔·瓦恩斯的报道的题目,则更为一目了然,直截了当,不言自明: “温家宝保呼吁政治改革,但回避具体详情。”

阅读更多

译者 | 每日原文推荐– 2012/03/13

以下为每日原文推荐。如果你有兴趣,请参与翻译并将译文寄给《 译者 》 ( iyizhe@gmail.com )以便与大家共享。欢迎使用 邮件组 、 Google Reader 、推特( @yigroup , @xiaomi2020 )和 G+ 跟踪我们的最新消息。 【时事·热点】 《时代》博客: 在福岛核灾难一周年时,中国在问:为什么重建这么慢? 日本要考虑焚烧是否会扩散核辐射,日本也没有中国的计划沙皇,而《环球时报》在用缓慢的重建为日本的竞争力再打问号 《供应链时报》 新劳工:为中国正在变化的劳工调整管理方式 国家支持改善劳动条件,社交媒体让工人境况更易曝光;一些工厂迁移内陆;工人的要求不仅仅是增加工资,这些都是新的中国劳工体现出的新特点。 【经济·金融】 福克斯新闻: 中国的领导层交接可能让重大的改革延期 这是中国版的”政治死锁”。现在经济发展模式到了尽头,但是因为谁都不在做决定的位置上,可能会导致出现经济硬着陆。 《经济学人》 升值升得够多了! ——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在周一的新闻发布会上暗示,中国货币在经过6年的持续升值后,在今年一月份中国贸易出现了巨额逆差,”人民币已经接近真实水平”。人民币自从2010年中国允许升值以后,已经升值8%,而从2006年开始,已经升值了20%以上。 《纽约时报》 中国贸易问题再次爆发 ——中国副主席习近平访问美国和欧洲结束了一个多月,习访问期间送去的大礼包换来的贸易关系缓和也临近尾声。中国和其最关键的两个出口市场美国和欧洲的贸易纷争再次爆发,集中在汽车配件、补贴性商品、稀土出口等领域。美国、日本和欧洲将最快于本周内向WTO提起一份正式请求,要求中国参与协商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问题。奥巴马将以个人身份宣布这一行动。 《路透社》 日本购买100亿美金人民币国债 ——日本财政大臣今天宣布,将购买650亿人民币的中国政府国债(约合103亿美金),这是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得到承认、建立信用度的一个标志。 《BBC》 澳大利亚旅游业盯上中国二线城市 ——周一澳大利亚首次发布了针对中国二线城市的旅游业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已经成为澳洲旅游业增长最快的客源,2011年中国为澳洲旅游业贡献了38亿澳元(40亿美元),2011年一共有55万8600中国人前往澳洲旅游。该份研究报告针对中国高速发展的二线城市如苏州杭州重庆天津等地研究发现,澳洲是这些城市人们长途旅游的目的地。 【国际·外交】 《华尔街日报》 中国和韩国再发争端 ——中国和韩国在近日中国官方宣布一片中国称之为”苏岩礁”而韩国称之为leobo暗礁的水域为中国有”管辖权水域”而再次爆发领土争端。 《法新社》 西方国家要求中国和俄罗斯就叙利亚问题行动 ——联合国和欧洲国家周一要求中国和俄罗斯加入旨在结束叙利亚政府对平民的血腥攻击的安理会行动,但俄罗斯外长谢尔盖·拉夫罗夫拒绝了被他称之为”危险方案”的多边制裁提议。而中国当局则宣称:任何对叙利亚的军事干预都是不可接受的。 《法新社》 尼泊尔的藏人被中国政府”窒息” ——尼泊尔这个毗邻西藏的喜马拉雅山小国曾经是藏人们避难的天堂,但随着中国政府在该国的影响力不断增大,尤其是2008年中国对西藏的大规模镇压之后,尼泊尔境内的藏人难民们越来越频繁的被尼泊尔政府逮捕、拘押,藏人们在尼泊尔越来越危险了。 《外交学者》 加拿大在东盟的游戏 ——加拿大外长访问缅甸,暗示了加拿大对缅甸军政府的政策的转向,也预示着加拿大将更深入的涉及东盟事务。历史上加拿大是制裁缅甸最严厉的国家,在1997年缅甸重访东盟后,加拿大退出与东盟的对话长达5年之久表示抗议,但随着2011年缅甸开始首次普选,首个民选的文官政府上台执政,加拿大也改变了对缅甸的看法。 【观点·观察】 《华尔街日报》 虎头蛇尾:400页看透中国 ——前记者、英国作家乔纳森·芬比雄心勃勃的写一本书:虎头蛇尾:400页看透中国,试图用400页的篇幅把中国的政治经济方方面面做一个总体的概述,芬比先生认为,中国既没有走在统治世界的路上,也不会崩溃。 《大西洋月刊》Damien Ma: 为什么中国愿意让增长减速 ,不是因为屈服于国际要求,而是想要照顾国内要求解决贫富不均、资产安全、政治改革的呼声 辛迪加项目:香港选举——猪、狼与龙( 已有译文 ) 一场原本敲定了剧情的沉闷过场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幕波澜起伏的流行剧。香港的公众希望自己的特首能成为公众与私人利益发生冲突时的仲裁者,而不是富人屁股后面的马屁精。但是中国无法克服病态控制欲,它也只能支持那些不称职,腐败并遭人忧心和鄙视的领导人。 【社会·生活】 《纽时博客》 四毛太多 ——Eric Abrahamsen撰文讲述他为了关闭一个中行账户而辗转数年奔走、吃尽官僚主义的苦头的故事。 《华尔街日报》博客: 中国在整顿不规范的英文翻译 ,四喜丸子,和无性鸡(童子鸡的直译)都将从菜单上去除。 《金融时报》 中国产的拉菲 蓬莱有了新的”法国庄园”,因为预计在未来三年内中国将成为第二大葡萄酒市场。 译文遵循 CC3.0 版权标准。转载务必标明链接和“转自译者”。不得用于商业目的。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到iTunes 中搜索“译者”即可订阅和下载译者Podcast;点击 这里 可以播放和下载所有译者已公开的视频、音频和杂志。(需翻墙)。

阅读更多

译者 | 《华尔街日报》乔纳森·芬比的新书《虎头蛇尾》四百页说尽中国

核心提示:前记者乔纳森·芬比(Jonathan Fenby)又完成了一个雄心勃勃的任务:在一本大约400页的书中总结今日中国。这本书综合了中国的多个方面,适合想获得全景的读者阅读。 原文: ‘Tiger Head, Snake Tails’: China in 400 Pages 来源:华尔街日报 发表:2012年3月13日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原文配图:前记者乔纳森·芬比(Jonathan Fenby)曾经写过的书包括《现代中国的企鹅版历史》(译注:企鹅是知名的英国出版社,以出版普及性书籍著称。)还有他的新书《虎头蛇尾:中国如何走到这里,它将走向何方》】 作者乔纳森·芬比不认为中国将会统治世界,他也不认为中国即将崩溃。 虽然芬比先生不觉得自己可以占卜未来,这位英国的记者曾经写过《现代中国的企鹅版历史》,现在,他又完成了一个雄心勃勃的任务:在一本大约400页的书中总结今日中国。 周六,他在北京的”书虫国际文学节”上谈到了这本书:《虎头蛇尾:中国如何走到这里,它将走向何方》,他说,书名就是看待中国的一个好角度:巨大的虎头让整个世界惊叹,但拖在后面的却是一小截拼凑起来的尾巴——蛇尾——这让中国比第一眼看上去要更为复杂。 根据芬比先生的说法,这本书的目标读者是想要一站式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外交、历史、环境问题,腐败和新领导层的人。他说,还没有一本书可以把所有这些元素结合在一起,他自己在写的时候也感到了压力。 他说:”从1980年代以来,中国崛起就成为冷战之后世界上最重要的发展。”但是世界可能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中国也不是很知道如何应对世界其他国家,以及它刚刚获得的地位。” 相关阅读: 《外交政策》 “一元中国”迷思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许可协议 。 译文遵循 CC3.0 版权标准。转载务必标明链接和“转自译者”。不得用于商业目的。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到iTunes 中搜索“译者”即可订阅和下载译者Podcast;点击 这里 可以播放和下载所有译者已公开的视频、音频和杂志。(需翻墙)。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