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可成 | 向内的探索
——写在24岁生日 我的生日在盛夏,7月的第12天。我喜欢这个日子,除了太热之外,没什么缺点。最重要的是,这个日子在暑假,因此我不用像其他小盆友那样,过生日的时候还要苦兮兮地上学去,而是可以心安理得地睡个懒觉,然后大吃一顿。 去年生日的前三天,我毕业了;生日的后三天,我入职了,从此也便作别了那段叫“暑假”的悠然时光。这时我才发现,这个日期真正的好处在于:它每每暗合着一段新的人生历程的起点——升学、入职,其实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变化往往发生在夏天,而非新年之交时。所以,每一年的生日,其实都是一次回望过去、畅想未来的机会。 比如今年的7月,既是我的24岁生日月,也是我工作一周年的纪念;当然,还是我认识她的一周年。 这一年来,不断有人问我:当记者的感觉如何?在《南方周末》的工作是否符合你的预期?到了最近,又有了些新问题,比如:工作一年了,是否进入了一个厌倦期?据说,这段时间的跳槽率会猛升。 我没想过跳槽,我喜欢现在的工作,它符合了我的社会关怀,给我提供了一个研究中国问题的平台,还让我去了不少地方,接触了许多有意思的人,而且相对自由——没错,是“相对”自由。当别人在挤公交地铁上班的时候,我可以和大学生一样睡懒觉,或是和老头老太太一样去菜市场买买菜;但是,当我筹划了周末去看电影、听音乐会,或者只是打算周末宅在家里看看书的时候,却总是担惊受怕,我害怕电话响起,怕电话那头的编辑跟我说:某某地方又出什么事了,马上去采访吧。天下并没有免费的午餐,凡获取的便利必定需要付出代价,凡得到的自由必定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6月底的时候,我去湖北蕲春县青石镇参加“立人大学暑期学校”,和上百名20岁上下的同学们一起度过了近十天的时光。在那里,我遇到了很多热血沸腾的年轻人,他们关心国家与社会,从书本、网络或其他途径接受了基本的启蒙教育,吐出了狼奶,因此也遇到了许多困惑,渴望得到思想和行动上的指导。他们中的不少人希望以后能当记者,王克勤等成功的调查记者是他们心目中的榜样。 我迎面给他们泼了盆冷水。新闻记者能推动社会进步吗?能,但是很难。过去10年中,最激动人心的案例是孙志刚事件,但聚齐了天时地利人和等各种因素的,仅此一件,几乎没有可能重演,而且,孙志刚案之后还发生了令人愤怒的南都案。更多的时候,媒体的报道并不能改变什么,拆迁自焚并没有因为对唐福珍的报道而不再重演,截访公司和关押访民的黑监狱也没有因为安元鼎被曝光而销声匿迹。 这是我们需要面对的现实。实际上,我在读新闻的时候就已经放弃了对媒体作用的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在入行之后,我对媒体自身的局限性有了更切身的感受——揭露黑暗的是媒体,对许多人的苦难视而不见的也是媒体;掌握着话语权的是媒体,掌握不了核心权力的也是媒体;鼓吹自由、平等、开放的是媒体,在内部推行压制、歧视、办公室政治的也是媒体…… 这世上没有什么神话,媒体不是什么万能的救世主(另一方面,没有自由开放的媒体是万万不能的,所以我依然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我不相信这个社会的良心全要靠衣冠楚楚的媒体人来维系,更不相信只要撤消了萱萱、开放了报禁,我们的国民就可以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了。 所以,我特别警惕新闻记者的自我悲情化、自我英雄化。 有人曾经用崇拜的表情看着我:你是《南方周末》的记者?你们太辛苦了,为了良知,你们受了不少苦吧?有没有被打过?对于这样的提问,我只能苦笑。记者并不是什么悲情英雄,甚至是被公众溺爱了的一群人,会在采访中面临危险的仅仅是记者中的一小撮,一旦他们有被扣押、被打伤的情况发生,立刻能获得极高的关注度。记者的收入并不低,只是成长性略差。比起其他职业,记者还可以享有较多的话语权,以及知名度。 我还警惕以工作为生活全部内容的倾向。 在立人大学,有同学问我:是否感觉悲观?我说,不。正如多少代中国知识分子所强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生有两种面向,一种是向外的,关怀社会,承担公民责任;一种是向内的,提高个人素养,享有丰沛的生命。如果你仅仅因为发现新闻报道无力改变很多事情就对人生悲观失望,那么这或许只能说明你的生命还很狭窄、干瘪——在“螳臂当车”的悲凉感之外,人生其实还可以有许多丰富的内容,一个诗句、一个音符、一个笑容就可以令人感叹生命无与伦比的美丽,为什么要被那些丑陋的东西遮住眼睛呢? 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我当然要以后者为重,因为前者是路径,而后者是目标。要实现目标,获得丰沛的人生,既可以通过在每一个白天和夜晚拼命工作,也可以通过其他许许多多的方式:在皓月当空的夜晚读一首诗,看一部直指心灵的电影,和心爱的女孩谈论人生和理想,看她笑起来眼睛弯成一条缝的样子,邀三两好友共同钻研探讨无穷无尽的社会问题…… 今天已经24岁的我,依然喜欢将公民责任、社会关怀这样的词语挂在嘴边,依然雄心勃勃于谈论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但另一方面,也许是已经过了躁动的青春期,我越来越不因自己承担的“伟大使命”而兴奋,而是更倾向于向内的探索,探索如何让自己的生命不断丰富,如何享用人类几千年来积累的大笔精神财富,如何与另一个灵魂发生美丽的碰撞。 所以,在谈论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的同时,我也想探索,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关于作者 方可成 , 南方周末, 记者,专栏作者 理解和谈论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 博客 Blog 专栏 新浪微博 豆瓣 Twitter 网易微博 向文章付费 请作者吃饭 您可能也喜欢: 中国互联网法治之惑(序) 你愿意为博客付费吗? 新闻学院8岁了 为什么中国人看了美国人的演讲会如此激动? 无觅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