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

王维林挡坦克海报再现洛杉矶 英雄今何在

2012年03月20日 自由亚洲电台 华裔青年Ava与她购买的六四海报。(自由亚洲电台) 2012年03月20日(自由亚洲电台)海外各界即将启动“六四23周年”纪念活动筹备工作,与此同时,当年只身抵挡坦克部队前进,被称为“六四英雄”王维林的身影被印成大型海报,在洛杉矶街头公开贩售。买下海报的华裔青年表示,受限于中国官方高压封锁六四真相,年轻一代对六四历史所知有限,但是,从画面上仍可体现解放军血腥镇压百姓的粗暴,和广大人民无声的呐喊。 1989年6月5日,王维林在天安门广场外围独自挡下坦克部队前进的举动,至今仍是国际社会对“六四”当时最感震动的画面的之一。尽管王维林目前下落不明,但是,他挺身阻挡坦克的身影被印成黑白大型海报,在洛杉矶街头无声而持续地向世界揭露六四真相。 生在美国的华裔青年Ava.郑,花了美金二十元买下海报。 她说:“我在洛杉矶一处百货商场买到这张海报,若仅是买下海报,卖价是美金六元,加上木料外框是美金二十元。这是我在美国第一次看到这么大型的六四海报,卖出海报的商店一般都把商品卷起来陈放,只有少数被当成揽客的样品被放大,装进木框里。王维林挡坦克这一张是老板放大和加框的少数海报之一,来往的人很容易就能看见。我购买海报时,身旁另有其他客人围在同一区,都看着我拿着的六四海报,很多人也看着海报谈论起王维林独自阻挡坦克的画面。” 身为“九零后”一代的Ava.郑,也谈到她对六四仅有的印象。 她说:“我在(美国)高中历史书上读过1989年六四事件,同年龄的人可能比较缺乏有关六四事件的知识,但是,我在网上认识,比我大几岁的朋友还是知道这事情,虽然不怎么谈论,但心里都知道。” Ava.郑进一步说明,这幅图像带给她视觉和心理的感受。 她表示:“这张海报就是记录发生北京1989年发生六四事件,画面呈现的是当年6月5日早上的事情,一支坦克部队在路上行驶,有一个人单独挡在坦克前方,坦克部队因此停了下来。我对这幅画面的感觉是很渺小的一个人,和一股很庞大的势力对峙,是很有冲击性的画面。” 在海外街头出现王维林阻挡坦克前进的海报,再度向世界发出六四英雄今何在的呼喊。 六四文史专家吴仁华根据当年亲历六四现场的体验,和网民反覆交流研究所得,维持他自2008年以来不变的说法,估计王维林已可断定已经遇难。 吴仁华研判王维林至今行踪成谜恐已遇难。(自由亚洲电台) “根据王维林挡坦克的录像带,可确定他当时所在的地方就在公安部大门前的南口,在东长安街。那地方原已被戒严部队占领,路边停了很多坦克,从肢体语言评论当时,王维林可能被戒严部队抓住,将他从坦克前方带走的几个人不是普通民众,而是便衣警察,我的观察是王维林已不在人世。” 另一位前六四学生领袖,“对华援助协会”会长傅希秋则说,年轻一代通过海报呈现历史定格,关注王维林事迹和下落,对海内外多年来“勿忘六四”行动有其重大意义。 傅希秋表示:“这张海报再现洛杉矶,也展现了海外享有新闻自由真实性的另一指标,对我们亲历六四事件当事人来说,最感欣慰的还是那一段真实发生,二十三年前的一段历史还没有被忘记,也不会因着发出屠杀令的相关人士逐渐在人间消失而被遗忘。我想总有一天,中国公民一定会还原历史真正面目,也把当年下令枪杀无辜平民的执政者送到审判台之上,为当年所为担起应负的责任。” (责任编辑:李明)

阅读更多

BBC | 中日韩三国谈判敲定缔结投资协定

中日韩投资协定预计将在5月正式签字(新华社图片) 日本内阁和政府经济产业省周四(3月22日)中午同时宣布了中日韩三国在北京谈判缔结投资协定成功。 内阁官房长官藤村修在记者会上形容:“这不但是中日韩三国之间经济方面的首个法律框架,而且也有加强三国关系的政治意义。” 各大日本传媒则形容,此一成果是中日韩向缔结自由贸易协定(FTA)的目标迈进了一步。 日方希望中日韩三国首脑预定5月在中国举行峰会时,正式署名投资协定。 日方然后经国会批准等国内法律程序,争取明年生效。 据日方透露,中日韩准备缔结的投资协定将包括保护知识产权、禁止强迫技术转移、汇款自由等内容,有利日本企业今后到中国投资。 《日本经济新闻》称“这是中国接受按国际投资基准制定的投资规则的一个事例”。 中日之间1989年虽已开始实施两国间的《投资协定》,但20多年来,两国对知识产权认识的悬殊和中国不时强迫日本提供技术等纠纷,阻吓了不少日本高科技企业到中国投资。 2001年中日韩峰会时提出三国研究缔结投资协定的构想、02年三国举行了4次合作研究并发表最终报告。 03年起三国政府开始讨论缔结协定的法律,经过六个回合,04年11月三国峰会时作为行动计划正式采纳。 05年三国政府间开始磋商缔结协定、07年1月三国峰会时同意开始谈判,同年3月展开第一轮谈判,今年3月先后两次在东京和北京谈判,周三在北京举行的第十四轮谈判达成了协议并一致同意尽快签署有关协定。

阅读更多

不存在整体的亚洲崛起

  亚洲目前还只是一个地理概念   《21世纪》: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不少国际观察家提出,国际形势在发生明显的变化,欧美陷入了一定程度的衰落,而亚洲开始崛起。您认为亚洲在崛起吗?   郑永年: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首先要回答:什么是亚洲?实际上,亚洲到目前为止还只是一个地理概念,而不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只存在一个个亚洲国家。如果说作为一个地区的话,那么这个概念在制度和文化上的整体感很弱很分散。   比如欧洲,由于文明的相近,所以在一个个国家的基础上形成了欧盟,在经济和法律制度上形成了一个共同体。再如北美,由于美国在经济和军事上的绝对强大,加拿大和墨西哥在各种制度上不得不依赖它,其制度化基础之上的共同性也很高。   但是回过头,我们看亚洲,我认为不存在制度意义上的共同体。过去我们说亚洲文明,是因为东北亚地区的中日韩三国号称都属于儒家文化圈,尽管如此,这种文明并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共同的制度上。今天,这个地区从贸易往来的角度来看,其紧密程度并不比其他地区低,但是制度化和法制化的东西很少,不但很少,而且在不少领域还很隔阂。东北亚和东南亚之间的制度分歧也很大,更不用说与中亚和西亚之间了。   所以,现实一点,我们就会发现,亚洲内部,不同国家间的制度没有整合起来,不是一个整体。   《21世纪》:的确,亚洲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内部包含多种不同形态的文明,但是单从经济的意义上来看,亚洲是否在崛起呢?   郑永年:在制度之外,亚洲地区的经济也对欧美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自主性很弱。尽管亚洲的经济近十几年来发展很快,但是其对欧美市场的依赖程度变得更高。因此,我们看到,到了2008年年底,亚洲的主要经济体要么是减缓了发展速度,要么就直接陷入了明显的衰退。这也说明1998年以来,亚洲始终未能突破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   根据亚洲银行的数据,出口占亚洲GDP的比例在2000-2007年期间从35%上升到47%,其中一半以上都是与欧美发达国家达成的;消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却从1980年代早期的67%降到了2007年的50%以下。2007年,美国居民消费超过了9.5万亿美元,是中国(1万亿美元)和印度(6500亿美元)居民消费总额的6倍。仅仅从数字上看,正在崛起的中印两国完全就无法填补美国消费大潮褪去后的真空地带。   上述状况在2008年之后,没有也不能得到迅速的扭转。同时,在中印之外,最早实现现代化的亚洲国家为日本。日本虽然经济高度发达,但它和韩国一样在经济和军事上都依赖美国,主权独立性比较弱。很显然,如果美国不同意,这两个国家就很难享有完全自主的亚洲外交。   如此看来,亚洲的主要经济体,因为其经济对外依存度太高,缺少自主性,所以即便在经济上也并未崛起成为一个类似于欧洲和北美的区域。   因此,亚洲的个别国家,如中国和印度确实在腾飞,你可以说亚洲国家在崛起,但不能说亚洲在崛起。换句说,在亚洲,只存在个别国家的崛起,在被其他大国所分割的情况下,亚洲不存在整体的崛起。   亚洲区域或将形成一种开放、包容的新模式   《21世纪》:那么,您如何预判亚洲作为一个区域的发展未来?   郑永年:未来亚洲会走向哪里?很难讲。在亚洲,中国也没有真正崛起,还没有掌握亚洲的主导权。二战前,日本想做,失败了。现在日本也做不了。因此,亚洲很难形成北美那种美国一家独大的模式。   同时,文明基础如此多元:东北亚可以说是儒家文明,印度是印度教文明,而中亚又是伊斯兰文明,东南亚的文明形态就更复杂。因此,亚洲   很难走欧洲的模式,短期和中期之内很难形成欧盟那样的高度一体化的组织。   那么,假如亚洲存在一种区域模式的话,将是一种新的模式。其特点是它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这和传统意义上的区域模式完全不同。传统上,所有的区域模式大都是排他性的,就是说,特定区域模式是为了本区域的利益,对本区域和其他区域实行不同的政策。   《21世纪》:那么如何理解这种新的区域模式?   郑永年:不妨以代表亚洲区域化程度最高的东盟为例。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成为政府间、区域性、一般性的国家组织,也是一个开放的组织。随后,文莱(1984年)、老挝(1997年)、马来西亚和缅甸(1997年)、越南(1995年)和柬埔寨(1999年)也先后加入,形成了东盟十国。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当中国开始和东盟进行自由贸易谈判的时候,日本和韩国就开始担心中国在东南亚力量的发展和扩张,因此也紧随中国先后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当时的很多人也作类似的解读,认为中国和日本在东南亚的竞争必然导致大国之间的冲突。   但是,这种担心并没有成为现实。这些国家在东南亚的竞争导致了出乎时人预料的积极结果。在东盟和中国“10+1”机制形成之后,和日本、韩国之间也形成了同样的机制。不仅如此它还形成了和东北亚三国的“10+3”机制以及双方的互动机制。东北亚三国之间因为历史的和现实的各种问题很难形成独立的合作机制,是东盟这个平台促成了这三国的良性互动。很快,这种合作机制扩展到东盟和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现在,美国的加入表明这种机制已经延伸到所有这个地区的大国。   东盟的演变过程,说明东亚开放型区域模式已经使之与北美和欧洲区域模式区分开来。北美模式具有强烈的等级性,美国因为其庞大的经济体和其他方面的力量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加拿大和墨西哥不得不依附于它。欧洲区域模式则表现为平等性,主要是因为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国家的各方面力量都旗鼓相当。但无论是北美模式还是欧洲模式都具有很大的排他性。   重返亚洲为美国长期战略   《21世纪》:在亚洲区域,亚洲各国没有一个国家有能力可以主导。美国现在实施重返亚洲的战略,您怎么看待这一战略的背景

阅读更多

爱思想 | 赵秉志:中国刑法的百年变革

赵秉志:中国刑法的百年变革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进入专题 : 刑法 辛亥百年    ● 赵秉志 ( 进入专栏 )       一、前言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五千年来,秉承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历经数十个朝代,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 其间有起有落、有兴有衰,波澜壮阔、扣人心弦。一个民族的法律是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回眸过去,五千年的中华历史,既是一部文明史,也是一部法制史、刑法史。从“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到现代法治文明,从“德主刑辅”到“依法治国”,中华民族“立刑以明威,防患于未然”( 《旧唐书·刑法》) ,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华法制文明。     在中国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1911年的辛亥革命因其推翻了没落的清王朝暨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并因此成为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从此,中国各族人民克服重重磨难,逐渐走上了民族解放、人民独立、国家富强的康庄大道。也正是由此开始,中国刑法经历了由清末民初、民国政府到新中国的变革,实现了从传统刑法、近代刑法到现代刑法的历史性转变,完成了从理念到体系、从内容到技术的重大变革,建立起了理念先进、体系完善、结构合理、内容科学的现代刑法体系。古人云: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回顾辛亥革命以来中国刑法变革发展的百年历程并总结其历史经验,对于深入把握中国刑法的历史命运和现实机遇,并进一步推动当代中国刑法立法的发展与进步,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二、清末民初中国近代刑法之初创          近现代中国刑法的百年变革始于清末民初。这期间的主要刑法立法有清王朝1911 年颁布的《大清新刑律》、北洋政府1912 年颁行的《暂行新刑律》及之后的两次刑法修正草案。其中,1911 年《大清新刑律》的颁布成为中国刑法走上近代化道路的标志[1],并成为中国法制从传统刑法向近现代刑法过渡的分水岭[2]。     ( 一) 大清新刑律     清朝末年,西方列强的入侵引发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内忧外患交织,清政府的统治岌岌可危。为了继续维护其专制统治,清朝政府甚至“考虑在另外的基础上组织政体的可能性”[3 ]( P. 321)。在此背景下,变法成为清王朝末年的必然选择。     1902 年,时任直隶总督袁世凯、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联衔会奏,建议从速修订法律,并保举沈家本主持修律工作,得到清政府的应允。沈家本认为,“各法之中,尤以刑法为切要。”在修律过程中,他始终以制定新刑律为主要任务,并于 1907 年制定了《大清新刑律草案》[4 ]( P. 294)。不过,由于沈家本的《大清新刑律草案》大量引进了资产阶级的刑法文化,草案的体例和内容较旧律变化极大,因而遭到了以张之洞为首的礼教派的激烈攻击,他们称沈家本“用夷制夏”,违背了中国传统的礼教与民情[4 ]( P. 311)。由于反对的声音太大,新刑律的修订工作被迫延缓。     不过,考虑到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旧律之删订,万难再缓”,作为过渡,沈家本奏请清政府同意,对《大清刑律》进行删改和局部调整,并且根据“总目宜删除也”、“刑名宜厘正也”、“新章宜节取也”和“例文宜简易也”的“办法四则”,于 1909 年 10 月 12 日编订成了《大清现行刑律》,并于 1910 年颁行[4 ]( P. 296 -299)。这部《大清现行刑律》在当时虽然只是一部过渡性的刑法,但它较之于旧律仍有两点突破: 一是删除吏、户、礼、兵、刑、工等总目,并将纯粹的民事性质的条款析出,打破了中国古代长期以来的“诸法合体、民刑不分”的立法格局; 二是以罚金、徒、流、遣、死取代原来的封建制五刑,并废除凌迟、枭首、戮尸、缘坐、刺字等酷刑,使得刑罚更加人道[5 ]( P.

阅读更多

译者 | 【视频】马利德和马旸谈“薄熙来被免职”

核心提示:美国高端政论节目:查理·罗斯访谈,《金融时报》的前北京记者站站长马利德,和欧亚集团的马旸在薄熙来被免职的消息传出的当天分析了这一事件:为什么会发生?如何解读温家宝的”告别演说”?习近平上台后会出什么牌?中国的军队未来会有什么政治影响?以及胡温下台后还会保持影响力吗? 原文: Richard McGregor & Damien Ma on Bo Xilai 视频播出时间:2012年3月15日 本视频由”译者”志愿者提供汉化字幕 【点击 这里 到youtube上观看视频,或者翻墙后右键单击 这里 “另存”下载视频(80M)】 听译如下: 查理·罗斯(以下简称”C”): 今天晚上,让我们先来谈谈政治,中国政治。今天早上,宣布了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被免职的消息。直到最近,他还在力争入常——中国最高的权力机构。温家宝利用一次新闻发布会,公开地谴责薄熙来在王立军事件上的错误,一天之后,薄熙来就被免职了。这一中共高层的重大人事变动发生在今年秋天就要进行的权力交接之前。今天在华盛顿参加节目的是来自《金融时报》的马利德(Richard McGregor),他是《党:中共统治者的秘密世界》一书的作者,还有马旸(Damien Ma),欧亚集团的中国分析家,他也为《大西洋月刊》供稿。很高兴两位能参加今天的节目。我先问一下马利德:发生了什么事? 马利德(以下简称”R”): 问得好。这是一场政治地震,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如此。我相信这是自1989年以来最重大的一次政治局人事动荡。这是件大事,因为对党来说,这如电闪雷鸣;中国类似于(教廷)枢机处的统治原则之一,从1989年之后就是中国高层的分裂不能公开化,但这次(王)的丑闻发生后却出现了。我认为发生了这么几件事: 其一,薄熙来是一位非常有个人魅力的政客(译注:”克里斯马”指有魅力、感召力的领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唯一的一位西方式的中国政客。他的竞争上位活动明显可见。而直至最近,如您所说,也很成功,他想进入政治局常委——中国的最高权力中心。但是在二月初的时候,和他关系紧密的重庆前公安局长逃到了成都的美领馆,他企图叛逃,或者想说出薄的不当行径。最终他还是自己放弃了。这就把中共高层的分歧暴露在了美领馆。对薄熙来而言,这简直糟糕透顶。这给了薄的敌人(他们为数不少)足够的理由把他拉下马,而他们正是这么做的。我们不知道这是否就是结局,也不知道后面他会不会再因为腐败而被捕。不过我得说,他的政治生涯结束了。 C: Damien? D: Richard,我同意你刚刚讲的多数内容。我觉得要是再讲讲这事儿的历史背景的话,你知道,许多高层领导都不太喜欢薄熙来。主要就是Richard刚才说的,他的那种西方式政客的个人魅力让许多人感觉不爽。我认为他是从中央级别的商务部长被贬到重庆去当党委书记的。所以我认为他是想转败为胜。象唱红歌,恢复毛在文革时的一些形式作法,都让高层领导不安,而王立军事件爆发之后,这就成了追击薄熙来的关键机会。 C: 他是怎么个西方化的?是什么让他广受欢迎? R: 恩,我来举几个例子。他外表光鲜,大多数的中国领导人不会打扮得那么显眼,他正好相反。他外表英俊,也善于利用这一点;他血缘正统,这非常重要,属于红色贵族。他的父亲薄一波是”老一辈革命家”——所谓的”八大元老”之一。这也让他地位不凡。”太子党”身份有好有坏,有时这是你的劣势,有时又可以凭此呼风唤雨。现在,中国的”太子党”们正在巩固权力。可能薄熙来的问题是他过于高调、过于有竞争性,以至于可能妨碍了这一点。在中国,这个很重要,如果你让体制显得尴尬,体制就会抛弃你。我认为(王立军的)成都领馆事件之后薄被撤职就是体制的反击。这就是所发生的事。 C: 那么那位公安局长(王立军)怎么样了? D: 他的副市长职务也被正式罢免了。一位从青岛去的官员接替了他,今天早上也一并宣布了这一消息。他的命运也前途未卜,我认为,这要看他向美领馆人员透露了多少信息、美国人知道了多少、他又向中纪委交代了多少。他现在被拘押,被审讯中。他现在已经没什么可失去的了,我们听说他曾认为生命受威胁,所以他才逃亡的。这真的很象好莱坞电影的情节。 C: Richard,这儿是一份《金融时报》,在今天的头版上温提到了会”重回文革”的担忧。外向的温总理呼吁要进行政治改革、还重创了重庆领导薄熙来。其中的第一段说:发自北京的报道,中国总理温家宝向保守派们开火,警告说如果不进行紧急的政治改革,中国可能”重回文革”。 这是当今中国的二号人物。他在强调可能再次出现”文革”那样恐怖的局面,除非进行改革。 R: 是的,(政治改革)是温家宝常用的一个”热词”。我认为这是温对薄的一次直面回击。正如Damien所说,薄启动了回归毛主义。重庆的”唱红”, 尽管有宣传的成分, 的确有许多人是在怀念毛泽东,但是理论上,以及当时的情况的确是要公平得多,没有那么大的贫富差距。许多高层官员不喜欢那个,但是他们没法进行反驳宣传。你怎么能反对宣传毛的人呢?这也是为什么成都事件让他们可以还击。你刚才看的是昨天的,今天的《金融时报》,我来帮你举着,在亚洲已经出刊,明天就会在美国出刊,说的是薄熙来下台了。我认为当温家宝说”文革”的时候,他说的不是60-70年代的事,我认为他的意思是”党失去了权力”。 那就是”文革”中出现过的情况,那时毛利用人民推翻了党。无政府主义,中共对”无政府”的定义就是党失去了权力的状态。我认为这就是他说的意思,同时又是对薄熙来的直接一击。 C:   再说一说温家宝,这是我想继续讨论的关于”中国的高层政治怎么了”这么一个更宽泛的问题。贺卫方:”中国高层显然出现了矛盾,最重要的是权力分配不均的问题。” R:   温家宝不是在呼吁民主选举。不过,你得了解,在中国的政治派系中,他是属于自由派的。我认为这是他的最后一次记者招待会,一年一次的记者会很重要。你也可以说这是他五味俱全的”告别演说”,他说他还是捍卫这些价值观,他希望能推动改革,他不同意回到毛泽东的时代。而人们发现,这不只是在说他自己;就免职薄熙来一事,这个一天后公布的决定,他也在记者招待会上透露了重要的线索。 C:   那么,我们对下一任主席能期待些什么?习刚刚访问了美国,即将成为下一任主席。 D:   我认为习近平不会立刻就亮出什么牌。就算快,他也要2、3年才能巩固权力。这就是中国政治的游戏规则,如果胡锦涛不交权的话,他也未必能立刻成为军队领导人。这是上一次权力交接时已发生过的事,在国内,他得力图让经济软着陆,恢复平衡、刺激消费;我认为最不可知的是他的外交政策会是怎样。我认为在过去的30-35年里,中国的经济政策战略比较容易一目了然,但我不认为他们有什么前后一贯的外交政策,考虑到中国现在的规模和影响力,我认为他们真的应该想想要采用什么样的外交政策了。我觉得现在还没有人知道那会是什么。 C:   在土耳其,现在正在掀起一场运动,目的是削减军队对政府的影响力,被称为”让他们回兵营去”。那么中国的军队有什么政治前景吗? R:   我认为作为一个政治意义上的利益集团,中国军队在过去的5-10年里更敢言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更加职业化了,他们也稍微独立于党一些,也更为代表自己发言,他们发展出了一些自己的势力范围同时,象所有的军队利益集团一样,他们想确保国防预算越来越高。他们把自己包装为”爱国者”,或者说很多将军是如此。军队似乎也有对其他部委的事务发言的许可,其他部委,比如外交部,就没有这种特权。我认为,他们在制定外交政策方面会有更大的影响力;我认为,这当然对未来,尤其是对亚太会有影响。 C:   中国观察者们和中国人是否预期,即使胡温下台了,他们还保留政治影响力? D:   现在基本的猜想是胡锦涛可能还会保留中央军委主席一职,可能会连任一届,即使他不再是正式的党的最高领导人,这也是我在前面讲过的,习近平上台后还需要至少2-3年来巩固权力,尤其在军队中。 R:   我认为,胡锦涛作为党内的两大主要派系之一的”共青团”的首脑,他的影响力会持续。他的人会被提升到常委中,他会是重要角色。温家宝则不一定,他不是某一派的重要人物,人脉也不广,他走的是某种意义上的独立路线。他不一定能保留权力。在这两位领导人中,我认为胡锦涛会更有权,温和他的家族会相对比较脆弱一些。 C: 是不是要以”左右”来分的话,胡更”左”一些,不那么想改革,更倾向于保守? R: 有点象。不过有人曾对我这么描述,如果远距离看看胡锦涛的话,他走起来就象一只鸭子,一只脚向左、另一只脚向右,你不太能分辨他到底是”左派”还是”右派”,不好给他打上”左”或”右”的标签。我可以说他很保守,他很注重让保持党的权力,这已深入他的骨髓。尽管他们都是这样,但他更是如此。他真的是党的官僚体系制造出的产物。回到我们最初的话题上,薄熙来的倒台,的确是官僚体系和纪律战胜了竞争活动和个人魅力的案例。胡锦涛是大赢家。 C:  再次感谢《金融时报》的记者马利德和来自欧亚集团、大西洋月刊的马旸,这里是政论节目”查理·罗斯访谈”。 相关视频: 点击youtube上的” 译者频道 “查看由我们汉化的所有原声视频。或点击” 下载 “免费下载我们提供的影音资料。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 遵守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许可协议 译文遵循 CC3.0 版权标准。转载务必标明链接和“转自译者”。不得用于商业目的。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到iTunes 中搜索“译者”即可订阅和下载译者Podcast;点击 这里 可以播放和下载所有译者已公开的视频、音频和杂志。(需翻墙)。

阅读更多
  • 1
  • ……
  • 6
  • 7
  • 8
  • ……
  • 20

CDT/CDS今日重点

九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CDTV】“国家只是让你尽量拿不到退休金,其他死不死,活不活它可不管”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