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

互联网下的蛋,你所不了解的九零后

1989年10月出生的清华女生蒋方舟,言谈之间,不动声色地在身后划了一条线,线的这一边是自己,那一边是比她晚了两个月出生的孩子:“九零后”。 这个七岁开始写作,九岁出版第一本书,十一岁写长篇小说,在前辈的打量目光中长大的少年作家,偷笑着说,自己终于等来了“90后成长为一个词”!而她,这时就可以“忙不迭跳到对岸,站在双手环胸的那一排老朽里,对彼岸的90后表示出好奇、不解、不满,其中也有一些怵然的敬畏和深切的怜悯……” 可是,用数字来分隔世代看起来有些傻——等等,你没有看出来吗?蒋方舟同学显然是在开一个玩笑啊。这玩笑很符合九零后的水准:有对彼岸“老朽”们的轻微嘲讽,也有与顶着标签的同龄人们的切磋琢磨、惺惺相惜。 怎么看八零后的形象代言人韩寒?蒋方舟说,韩寒很不错,但“没文化”了一点。“他距离真正的精英阶层还很远。”她很直白地讲。 北京大学大四学生孙宇晨,网络上错写他生于1988年,他很介意,“显然不能啊!我是九零年生的,如假包换的九零后啊!”他有接近4.0的本科成绩GPA,组织过学生社团,竞选过学生会主席,是人人网(类Facebook的大学生中文社交网络)的著名写手,他刚刚揭批了“北大会商制度”,笔下鲜明自由主义气息的时事评论广受同龄人追捧——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孙宇晨都称得上足够优秀的北大精英。刚刚拿到美国宾州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他已经在自己的网络签名档上添上:美国宾州大学硕士。他从不掩饰自己的优秀。“不选我,他们选谁啊?”聊到竞选学生干部时他会冒出这样的话,带着点调侃,但底气十足。 孙宇晨对韩寒的评价是“精神领袖”。“我小时候还是受韩寒很大影响的。他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领袖,绝对的。”他说,他心目中还有一个精神领袖,是在他出生前一年已经成名的北大师兄,王丹。 在说了许多对这两人的印象以及他们对他的影响之后,孙宇晨补充了一句:“当然,领袖不需要很优秀,领袖只要很像领袖就可以了。”余韵悠长。 今天的大学校园里,即将毕业的四年级学生是1990年出生,90后登场的序幕已经拉开。在北京的五道口,泡在各种90后的饭局和聚会里,他们身上的自信、独立、主见、忠实于自己的欲望、坐言起行的行动力,都让我惊讶。这和被媒体渲染出的那个几乎“脑残”掉的一代人形象大为不同。 本来我以为,他们中很多人会反感舆论加诸他们的“九零后”这个标签——正如“八零后”花了很多年去反驳这个标签背后的“娇生惯养”、“自私”一样——让我意外的是,也没有。他们喜欢被叫做“九零后”,因为显得“不一样”。但至于九零后是脑残还是栋梁,你们说你们的,他不在乎。 1991年出生的中国人民大学大二女生苏紫紫,做人体模特和此后以身体为媒介做艺术创作的经历令她饱受争议。面对电视镜头,她淡然地说:“评论者的光荣和耻辱都属于他们。我只要忠于自己的内心就可以了。”主持人再问,她会反过来盯着他,目光犀利:“身体是一面镜子,你们在观察我,我在观察你们。” 1990年出生的长沙姑娘曾轶可,只学习了一个月吉他,只会C调和弦,嗓音绵软无力,就敢参加全国选秀大赛,抱着吉他上台唱她自己创作的歌曲,“八月份的尾巴,我是狮子座”,在巨大争议声中竟一路晋级全国十强。即使在各种怀疑与中伤漩涡的最核心,她也总是一副淡得好似没有睡醒的表情:“无所谓啊”。名次无所谓啊,淘汰无所谓啊,小姑娘说:“那些恨我的人,就别恨我了吧。” 这一代人,让站在对岸的人找不到言说的着力点。 某著名媒体评价九零后“不是另一代人,而是另一种人”,说他们“在世界观上能够自给自足”。可这样的评价恰恰显示了评价者自己的虚弱和焦虑——你看不懂他们;更让你感到挫败的是,你懂或者不懂,他们根本毫不在乎。 或许这是九零后与八零后乃至之前几代人最大的不同:他们并不解释自己,懒得,或者不屑;也从不想要证明什么,“喜欢我就喜欢,不喜欢我就走开”(苏紫紫语);他们觉得很清楚自己要什么,不管那东西在你看来靠谱或者不靠谱——是投身公务员还是向防火墙之父扔鞋,是不懂五线谱就写歌还是拍了几张淘宝网店照片就敢应聘摄影师——你还在喋喋评价时,他已经做完了。 Facebook下的蛋 摇滚歌手崔健有首歌叫《红旗下的蛋》,用来形容五零、六零年代生的中国人再合适不过。国产七零后产自红旗加市场,八零后产自市场加互联网。而九零后,则确确切切是中国第一代互联网原住民。 一九九七年是互联网进入中国家庭的开端,即使每分钟只有几十字节的上网速度,城市里的工薪阶层也愿意咬牙掏出近一万元,为孩子购置上网设备。对家长来说,懂电脑意味着孩子在未来社会能生存,而这样的教育,谁也不愿落下。网络从此在九零后的成长过程中如影随形。 上海市青年研究中心零九年曾随机选择上海两千四百二十五名一九九零职一九九九年出生的孩子调查,发现按一至十分的标准,九零后在家里的快乐度为7.8,在学校的快乐度为7.6,而最快乐的时候是“上网时”,快乐度达到8.0。 那是一个由劲舞团、魔兽世界再到QQ空间、人人网组成的虚拟社会。在网络游戏里他们学习单打独斗、抱团抗敌;而在社交网络,他们同时与上百好友分享自己一秒钟前在想什么:A与B对话,C看着,插进两句,A对C作出反应,D看见,拍手赞赏,B反对,争论起来,B的好友E、F路过,加入讨论,A觉得E说的挺有意思,也加了他做好友,G是E的好友,看见了A的资料,觉得不错,也加了好友……这是社交网络的交际模式,点对点迅速漂移、跳转,形成涣散的交际地图、所有的交际行为都在相关的圈子中完全公开。 七零后的央视记者、主持人柴静被朋友拉到Twitter,注册了一个账号,她颇为不满地发了一句言:“拉到这里示众干什么,这到底和msn有什么区别?”她也许无意识地点出了一个重要的词:“示众”。 在社交网络上,一对一的单向交流彻底改变了。这一代人是在“示众”中成长和生活的。他们的每一句话都是对着世界喊出的,他只需要表达,不需要考虑个别接收者的感受。你喜欢我,你就关注我,你不喜欢我,你就走开,越远越好。 九零后说:“在我视线所及的世界里,我看不到阻碍。” 在这一点上,全球的九零后是同步的。在美国,他们被称为Z世代。而欧美的社会学人用了一个更精确的名字:“FACEBOOK一代”。 二零一一年三月十七日,Facebook的总访问量超过Google。它正在创造的社交网络效应不仅是商业奇迹,也是行为和思维方式的革新。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露西•凱拉韋认为,是Facebook真正在两代人之间划出了鸿沟:“老年人很容易接受谷歌,因为我们在小学就学会了如何查找东西。谷歌就像一座图书馆,只不过要强很多……我们也很容易接受电子邮件,这无非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传递信息,只不过比邮差把信扔到门里快一些。必要时,我们这代人甚至能上Twitter。Twitter不过是一种卖弄,在这方面,我们与小我们一、二十岁的人一样擅长。”“但Facebook仍属异类。对我们而言,沟通是两个人之间一种两厢情愿的行为。我喜欢每次只和一位朋友交谈,因为这能让你变换语气和内容,以配合谈话对象……相比之下,那种‘交流即是随机向500位好友播报昨晚都干了些什么’的想法,委实令人费解……” 露西认为,“Facebook一代”与“非Facebook一代”之间的差距,比此前的任何两代人差距都更大。前者在信息链中的无畏态度,是前所未有的。 这种无畏已经由虚拟世界蔓延到现实。 谷歌公司的区域中层管理、三十岁的Wael Ghonim通过Facebook在埃及发动了一场广场革命,由这一把火星,奇迹般地掀翻了统治了30年的穆巴拉克政权。新加坡反对党国民团结党24岁的女候选人佘雪玲,在Facebook上高昂的人气集结,搅动了新加坡稳固多年的政治格局。 现实当然不这么简单,但撬动历史的转折点往往并不复杂。 半岛电视台北京分社社长、五十岁的巴勒斯坦人伊扎特和十七岁的儿子一起,在电视机前看转播,守着埃及解放广场上的18天,守到革命胜利,穆巴拉克下台,两人一起热泪长流。儿子兴奋地冲老爸喊:“你看!你还说我上facebook是浪费时间,你看它多有用!这是我们的胜利!我们的!” 伊扎特感慨:“是的,这不是一派对另一派的革命,这是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的革命。”在他看来,这趋势将会席卷阿拉伯世界,乃至全球。 “不要相信三十岁以上的人!”这是六十年代的口号,言犹在耳,战后婴儿潮世代曾让他们的激情燃点燃了全世界。 今天呢?当互联网给青春的荷尔蒙插上翅膀,时代是否又到了一个新的转捩点? 中国式孵化 Facebook在中国无法访问,一落地就成了“非死不可”。但这并不妨碍类facebook网站在中国遍地开花。也不妨碍受互联网开放精神教化长大的中国孩子们,早早地就学会翻墙,哪怕只是为了娱乐,也没人能阻挡他们的自由。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网络防火墙。它的发明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方滨兴在自己的家用电脑上装了六个VPN(翻墙软件),他说这是用来测试自己建立的防火墙能否阻挡黑客们的袭击。但修建长城这样的冷兵器思维,在自由、开放、互通的网络年代还能否奏效?成果显然堪忧。 五月十九日,防火墙之父方滨兴到武汉大学座谈,一名20岁的大四学生向他扔了两只鞋子、一只鸡蛋,以示抗议。这个网名叫“寒君依”的男生是翻墙上Twitter看到方校长要到访武大的消息的。扔鞋前后,他都在Twitter上直播,扔完逃走,过马路等红灯时,还不忘给自己丢了鞋子的脚拍照上传。 一时之间,网络沸腾,寒君依被称作“民族英雄”。九零后的小寒同学很淡定:“砸鞋没有什么困难。只是砸中有点难。”他记得,鸡蛋没有中,鞋子砸中了一只。在人人网(中国版的facebook)上,已经有女生公开表示,愿意献吻、献爱乃至献身以作为对英雄的奖励。 这是他们的表达方式。属于青春,也属于时代。 五月四日,广州的高一学生陈逸华在地铁一号线举牌,呼吁人们“反对地铁一号线统一化改造”。他想反对广州地铁将十六个车站统一改为灰色石板的计划。因为对他来说,一号线一站一景已经持续十四年,就是自己从小长大的回忆,“有一种厚重但不残旧的历史感”。为了吸引更多人注意,他买了晾衣服的竹竿,做成横幅,在地铁口举着,三天时间收集了三百多名市民签名。他被网友亲切称为“举牌哥”,而广州地铁也最终改变了改造计划,承诺保留一站一景的特色。 七零后作家许知远说,九零后让他最印象深刻的特点是“不懂得羞涩”,“羞涩似乎是只属于上几代人的特质,他们不知道羞涩为何物”。往坏处理解,“不怕羞”会显得张狂、自我、惊世骇俗;往好处理解,如同“扔鞋帝”和“举牌哥”,他们没有负担,想,就做了,也如同人人网表白的女生,爱,就爱了。 一九九零年代至今,证券市场、互联网、全球化席卷中国,只有飞速的经济增长,再没有任何政治风波。此后出生的一代,没有苦痛记忆,站在上一辈辛苦积攒的财富上,自信自己手握未来世界的钥匙。 我曾见过两个1991年出生的中国大三学生激烈争论美国的共和党和民主党孰优孰劣,他们坚称奥巴马再好,也带着民主党投机底色,而小布什则更钟爱民主自由,着急了喊一句“不管怎样,底子好!”……也见识过在人人网上,内地大学生们因为该支持民进党还是国民党吵得不可开交。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因为说了一句“更偏向国民党”,便遭到了朋友们在网上的炮轰,“民进党代表年轻的民主的创新的力量,国民党就是专制官僚的代表,他们就是这么理解。太简单了!” “朋友们”——并不简单指校友,或者网友。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各个高校的大学生,用内部打趣的说法叫“双反分子”:反独裁、反专制,更确切说,是秉持自由民主理念的一个松散的价值共同体。社交网络的平台让这个松散共同体的交流与抱团成为可能。活跃者几百人,扩散出去上万人,他们关注公共议题,热衷于从社会现实到学术理论的争论,彼此未必相识,常常是贴出了一篇时评,就有一群人默默加了你做好友,偶尔线下聚会,第一次见面,说声“吾道不孤”。 也大致分流派。南方与北方,风格不同。深入进去,学生串联,早已不再是在民主墙贴大字报,在街上发传单的方式了。信息流动结构的彻底改变,让组织化力量的生成,变得更为容易。 许多针对中国大学生思想状态的真实调查无法公开发表。美國南加州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主任駱思典在一次演讲时,公布了她的中国同行的一部分调查结果: 中国科学院近年在三十三所大学的历史系学生中进行了一项内部调查(未公开),发现百分之七十三的人选择“个人奋斗”作为自己的信仰体系,百分之十七的人表示“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超过百分之九十四的人承认受到西方文化影响,超过百分之五十的人认同美国文化概念。百分之六十一的人认同自由主义,并认为其具有普遍道德意义。另外一份在北京最优秀的五所高校的调查显示,学生们对美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的支持,远高于对中国政治模式的支持:百分之七十五的人喜欢或比较喜欢三权分立的政治模式,只有百分之四点二的人比较不喜欢,而没有一个人表示完全不喜欢三权分立。 双重断裂的少年中国 九零后面对着一个空前广阔和多元的世界,他们对家长很难再言听计从,对上级也不再亦步亦趋。甚至市场营销专业人员发现,九零后对“品牌”的忠实度也在下降,他们只相信每一件真实物品的质量。 但另一方面,他们面前,也是一个空前撕裂的世界。新世界和旧世界的撕裂,发生在他们和父辈之间,更发生在他们和同辈人之间。 把目光从近三千万的九零后大学生身上移开,中国还有整整一亿的九零后被称作“新生代农民工”,散落在各个制造工厂的流水线。 2010年,广东南海的本田公司工人为抗议低薪罢工,罢工潮随之蔓延到珠三角和长三角许多城市;2010年,深圳富士康发生连续十三起工人跳楼自杀事件。“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词第一次被广泛地报道,但没有人把他们和媒体津津乐道的“九零后”联系起来。他们也是九零后,多出生在农村或者县城,在网吧打游戏长大,向往过电视与网络里描绘的“城市生活”,少小离家,来到城市,然后把青春埋进了工厂流水线。 在富士康跳楼事件后,韩寒写:“心理辅导是没有用的,当我看见我们的女人搂着有钱人,有钱人搂着官员,官员搂着老板,老板搂着林志玲,你怎么给我心理辅导?……你说你像个机器,别人说自己像包屎,方圆几百公里内,连个现实的励志故事都没有,这就是很多中国年轻人的生活。”“在未来的十年里,这些年轻人都是无解的,多么可悲的事情,本该在心中的热血,它涂在地上。” 这便是眼前的现实。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对九零后的未来感到乐观:“他们像是在过游戏中的人生。社会的宽容度以及将来高考制度的改革,将为90后的成功和多样化选择提供土壤,这是个什么都可以的时代。”你刚刚嗅出了一个新时代的希望,立刻有沉默的一亿人,把你拽进深深的泥潭,动弹不得。 这个时代无疑会让人人网上的孙宇晨们飞得更高,更远,他们也许会带给这个国家不一样的希望。但同时,也让富士康工厂那些甚至连名字都留不下来的年轻人坠落得更低。“富二代”、“官二代”与“穷二代”的代际接替加速着社会的板结。这不是九零后的责任,但这是他们必须扛起的时代。 从二十世纪开始,每一代中国人都将拯救国家的厚望寄托在青年身上。 梁启超写优美激情的《少年中国说》:“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陈独秀说:“酒旗风暖少年狂。” 一九一五年新文化运动,胡适二十岁,冰心十七岁。 然后有西南联大,有八十年代,有被一度认为是新时代鲁迅的韩寒。 互联网哺育下的九零后,将如何塑造中国的未来? ——这又是一个旧世界的问题。他们会说,我们只要自己的未来:“别做愤青,破口大骂不是本事,就本事就在时代轮到我们做主人的时候,真正干点人事。”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4 个评论 张洁平的最新更新: 蒋方舟:文学女青年的“在场”观察 / 2011-06-24 10:20 / 评论数( 4 ) 孙宇晨:北大九零后的成长简史 / 2011-06-24 10:16 / 评论数( 3 ) 中国,乡关何处? / 2011-04-29 14:00 / 评论数( 11 ) 《不分东西》: 穿越偏见的战场 / 2011-04-29 13:57 / 评论数( 2 ) 最最遥远的路程 / 2011-01-26 09:30 / 评论数( 3 )

阅读更多

15000套红色光碟送到重庆各学校 90后女生看上瘾

2011年03月25日 14:50:15     来源: 华龙网         重庆人民小学组织师生观看《信念》里讲述萨马兰奇的章节。 任思聪 摄       华龙网3月25日13时28分讯(数字记者何青枚、实习生任思聪)  刚刚升入初一的90后女生毛香最近迷上了一件事,一家三代守在电视机前观看节目《信念》是她每天的期待。记者今日上午获悉,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已将15000套《信念》与《记忆•我爱你中国》电视节目光碟,发放到我市大中小学校。收看《信念》的时候,爷爷奶奶总会给毛香讲述过去年代的故事,温馨的气氛让她特别幸福。     据了解,《信念》与《记忆•我爱你中国》囊括了大量史料,是重庆卫视改版后新增的特色栏目。《信念》共有48集,每一集讲述一个历史人物,马克思、肖邦、岳飞、莎士比亚……四十八个人物穿插其中,有的还成为了学生们的偶像。重庆工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三男生覃正茂特别崇拜白求恩,曾经听说有人因为害怕负责而对大街上跌倒的老人置之不理,他感到很气愤。“白求恩救死扶伤的精神正是我们所需要的”覃正茂说。     除了重庆工商大学,记者24日还走访了重庆青年职业学院、重庆人民小学、重庆第十八中学。毛香就读于重庆第十八中学初一(7)班,副校长张帆告诉记者,红色节目已在学校滚动播出,并上传至校内网络和QQ群,每天都有特定时段留给师生观看。昨日下午,记者在重庆人民小学主题教育活动上看到,学生们正在观看《信念》里讲述萨马兰奇的一集。随后,跳绳、击剑、艺术体操等各类体育项目轮番上阵,奥运精神正激励着这些学子。     据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透露,目前我市大中小学通过校园网、食堂电视、校园LED电视幕墙、课堂教学等各类载体,组织师生自由观看与集中观看《信念》、《记忆•我爱你中国》。此外,征文、诗歌朗诵、红歌会等主题教育活动也在进行之中。

阅读更多

就河北大学撞死女生案:80、90后留美学生给总理温家宝的公开信

尊敬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生,    以及所有有良知和正义感的同学们:    我们是一百名80后90后留美学生,就读生活在纽约和其它各州。和国内外所有同学一样,我们热爱祖国,希望人人都能有尊严地呼吸着自由的空气。可我们的陈晓凤同学却在限速5公里的河北大学校园内,被醉酒高速飙车的李一帆夺去了生命。就在数亿人悲恸、愤怒并寄希望温总理”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光辉”时,河北省政府有关部门却包庇、纵容李刚先生捏造晓凤玩滑轮等细节。在数亿人的众目睽睽下,他们不断违法违宪,非法进监采访在押肇事者,封杀舆论,伪造测速报告,威胁剖尸,警告律师,威胁、控制目击证人及受害者家属……在公安机关把事实清晰、证据充分、性质恶劣的危害公共安全事件(可判死刑)当成普通的交通肇事罪(可判几年)结案并引起舆论哗然后,继而威逼晓凤家属“主动”解雇律师并撤诉。       在我们热爱的祖国大地上,在我们生长生活的环境中,为了让晓凤的悲剧不再重演,为了一个公平公正的审判结果,也为了保障我们自身的安全、权利和尊严,我们联合起来发出自己的声音,呼唤正义与良知,呼唤我国中央政府和开明领导人心中对社会的基本责任:我们号召海内外学子联名签署此信要求中央政府依法严惩李刚父子,还给晓凤、还给我们、还给我们这代人一个公正、安全的成长环境!

阅读更多

温克坚:自由、權利、去恐懼化

在更為開放和多元化環境中成長的中國八○後九○後一代,已更具備個體意識、尊嚴意識和權利意識,被灌輸的民族主義國家主義已經在退潮。     我曾經在一篇短文中提到,在當下的中國,無論是政治領導人,或者受過職業訓練的專家學者,意見領袖,還是無數網民意見的表達,都在討論著未來的不確定性,表明迷惘和不安的心理開始流行,不同的群體試圖通過探索和行動來重構他們對於公共生活的認知和對未來演變軌跡的判斷。     那麼如果以年齡段來劃分,大陸的年輕一代,也就是通常說的八○後、九○後們的政治立場,政治態度是怎樣的一幅圖景?從數量來看,把一九八○年以後出生的到二千年前出生的正在成長的年輕一代,他們的總人口已經超過二個億。他們的年齡段、教育經歷、觀念、行為模式等等,無疑都是影響中國未來政治發展和社會結構變化的最重要變數之一。因此瞭解他們的政治心態,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認真無負擔,心理無恐懼     從成長經歷來看,八○後們成長期間,正是市場經濟狂飆突進的時代,消費主義思潮大為流行,生存壓力大為增加, 因此,對公共事務的冷漠,對政治的厭惡在年輕一代中比較普遍。 而另外一方面,共產主義教義破產,對八九天安門事件幾乎沒有直接記憶,同時黨國有意識的遮蓋歷史等等因素,又使得這一代人在認知上沒有負擔,心理上沒有太多的恐懼感,因此一旦重新啟動對公共事務的熱情,他們可以成為活躍的和有擔當的公民群體。     當然,中國社會的多元化進程,在八○後這個群體中體現最為充分。資訊技術革命,對外開放,社會結構的分層化等等因素都深刻的催化了一個年齡段相仿,但是思維模式和政治心態都頗為異質的年輕群體。因此試圖對他們進行簡單的類別化或者臉譜化,那是沒有意義的。但是有理由相信,在一個更為開放和更為多元化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會比他們年長一輩更具備個體意識,尊嚴意識,權利意識,以及更加開放的心態。   年輕一代民族主族開始退潮     二○○五年四月份的所謂抗日遊行,以及二○○八年奧運期間席捲西方世界的護衛奧運聖火的紅潮,似乎給觀察者們留下的一個總體印象是,新生代的八○後九○後們,幾乎都是清一色的民族主義者和國家主義者,由此甚至有評論者擔心中國未來社會法西斯化的前景。     不過,這顯然是一種被過度渲染的擔憂。一方面二○○五年的抗日遊行和奧運紅潮出現,背後本身有政府的強力主導,因此不能真實的反映年輕一代的心態。另外,中國社會自身處在快速變化當中,作為公共人格尚未完全定型的八○後的政治心態,本身是快速變化的。對特定事件的政治表達,並不能一般性的歸納為整個群體的集體訴求。     事實上,如果留心觀察中國的網路民意,比如金正日訪問中國期間的網路評論,湖南永州朱軍槍殺三法官事件的網民意見,人們似乎看到的是另一幅景象,整個年輕一代已經對執政集團的昏庸腐敗忍無可忍,民意火山隨時可能爆發。 當然,我們也應該克制這種一般化的推理和歸納。雖然目前的黨國體制合法性基礎已經式微,但是對其矛盾的多元的民意評價恐怕仍然是基本現狀。儘管如此,我要爭論的是, 年輕一代的政治意識在最近兩三年發生了一些重要的變化, 民族主義和國家主義開始退潮,基於自由民主人權等價值基礎上的現代政治理念獲得了更多的市場權重,並逐漸在那些活躍人群中成為主流。   對外開放和互聯網的成長背景     這種變化其實符合認知發展的一般規律。正如那句名言所說的,三十歲前不是左派就沒有良心,三十歲後還是左派就沒有大腦。過去的數年,正是年輕一代陸續走出校門,逐步走向社會的過程。教育過程和人生經驗的體悟相互作用,塑造著年輕一代的公共意識。對於大部分八○後來說,在目前的教育體系下,官方灌輸的民族主義和國家主義,本來是他們的默認設定,自然對他們影響重大,憤青幾乎是每一個人都要經歷的人生過程,二○○五年的抗日遊行,二○○八年的奧運護火行為就是這種憤青情緒的集中發洩。但是情緒無法替代思考。嚴峻的現實,社會不公,腐敗,政治禁忌等等構成的真實社會情境,逼迫八○後重新思考。這是對原來教育體系灌輸的知識的一個解構和校驗過程,不是所有的人都愛思考,也不是所有愛思考的人都能走出國家主義和民族主義的思維方式,不過黨國教育體系灌輸的那種武斷,不符合邏輯的論斷,顯然會隨著思想的成熟,而被大部分年輕一代所拋棄。     另外一個重大的背景就是互聯網和對外開放。八○後的成長環境和他們之前的任何前輩都不一樣之處,就是對外開放和互聯網,他們幾乎是從一個開始就是生存於這樣一個資訊交錯的環境中,這種競爭性的,異質性的資訊環境,使得一開始黨國教育體系對青年人的洗腦教育就顯得力不從心。而另外一方面,黨國體制對於民族主義是葉公好龍的態度,用之則棄之。二○○五年的大規模抗日遊行,使得體制內都覺得這是一股不好輕易掌控的民意,因此,從此之後,對於民族主義,不再那麼赤裸裸的鼓動。而對於年輕人來說,黨國大規模的打壓,讓人寒心,讓人不理解,這也逼迫他們開始獨立的思考,尋求替代性的思想脈絡。尊重人性,張揚尊嚴的自由主義思想自然可以在這個過程中脫穎而出。     那麼如何評估當下年輕人的政治心態呢? 因為條件限制,不能透過有針對性的敏感的民意調查獲取的資訊,還是會通過有代表性的人和事折射出來。   超紅作家韓寒和艾未未杭州網聚     韓寒無疑是一個例子。韓寒作為八○後中最有代表性的公共人物,自然和他本人的陽光、敏銳、分寸感的拿捏,以及獨特的言語風格息息相關。但是放在一個社會學的視角下,韓寒的成就還傳遞了一個顯著的信號,那就是他折射了一個大群體的社會心態和價值偏好。韓寒數以億計的博客點擊量後面,其實每一個點擊背後都是真實的個體,很多個體,他自己無法有效的表達,或者他自己不便於表達,但是通過閱讀韓寒的博客,其實也是在表達自己的公共偏好。韓寒的影響力,就是無形間打通了他和數百萬讀者的精神隔閡,使得他們覺得神氣相通。一個韓寒的出現,其實意味著一個群體性氣場的出現。     最近發生在杭州的一次網友聚會事件也從另外一個角度提供了積極資訊。五月八日,知名藝術家艾未未蒞臨杭州,在艾先生的認可下,杭州本地網友組織了一次推友( twitter 中文用戶)聚會。鑒於艾未未本人的影響力,以及網友聚會可能的規模,杭州地方当局忽然變得特別神經質,一方面威脅推友聚會的本地聯繫人取消這次聚會,同時高調地警告公開報名參加聚會的網友和杭州本地的異議人士,試圖阻止他們參加聚會。這些警方的高壓資訊在網路上快速傳播,一種恐怖的氣氛在蔓延。一般狀況下,雖然報名超過百人,敢於來聚會的應當很少。但是當天晚上有超過二百五十名網友參加了這次網聚,現場氣氛熱烈,警察就在邊上監控,但是人們渾然不知恐懼為何物。參加者絕大多數是八○後和九○後。年輕一代對政治恐懼的自然消解,著實讓人欣喜。     雖然上述人物和事件,對於年輕一代心態的代表性,應該只有點的意義,而不能得出一般化的結論。但是在社會發展進程中,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同等的影響力。客觀的說,人群中的大部分都是政治變遷的被動接受者,而不是主動參與者,積極參與推動政治變化的總是少數。通過韓寒的明星化過程,通過類似艾未未網聚的這種敏感性參與,背後事實上是八○後中具有積極參與意識,因而也具有更高影響力的年輕一代的集體性登場 …… 而自由、權利、去恐懼化就是他們的基本語言。     隨著這個群體的逐步成熟,隨著他們社會地位更加主流化,這些具有積極參與意識的公民群體將逐步承擔起更重要的社會推動者的角色,他們更加開放和偏好自由的心態讓人們有理由對未來民主政治的實現保持樂觀。  

阅读更多

CNN:90后将如何主宰中国命运?

原作者: 来源 How will China's tech-savvy, post-90s generation shape the nation? 译者 哈哈张   * Tech-savvy youth of China have become an increasingly studied demographic 精通网络的中国年轻人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成为各方研究的群体。     * Called post-90s generation with no memory of China's tumultuous recent past 被叫做90后的他们,记忆里并没有中国近代的改变与躁动。     * They are avid social media and internet users 他们热衷于媒体舆论,是积极的网民。     * Some social commentators have criticized post-90s generation as lazy and immoral 在一些社会评论员眼中,他们懒惰而缺乏道德。 In the virtual world they learn how to be leaders, to solve interpersonal conflicts. 在虚拟世界中,他们学习领导能力,解决人际关系矛盾。      Beijing, China (CNN) — Lazy, promiscuous, confused, selfish, brain damaged and overall hopeless are all labels that have been given to China’s so-called post-90s generation, or those who were born after 1990 who are now mostly in their teens today.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