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选举与治理 | 乔木:选举之后,动机、经费、下一次
一、 动机 动机是一个非常无聊,难倒无数当事人的问题。不管你说什么,总有人不信。别人又不可能钻到你的脑袋里。一个理性的人,更会在意程序的公正透明和结果的合理自然。因为动机太主观,有时连当事人也说不清楚。 但我还是愿意说说动机,像我一贯的坦诚直率一样。 1) 发出声音、主张权利。 来北外10年,我在住房、考核(职称评聘)、子女医疗保险、入托、学术自由、校园管理等方面有不同的情况和看法,和许多同事也有类似的交流。作为民选的教代会代表,我按表决程序就劳动仲裁委员会的构成,投了唯一的反对票,本来最正常不过,也是学校民主的最好的体现,但却遭受莫名的压力。最让我觉得老师的权利和呼声被忽视的,就是今夏的英语楼(红楼、电教楼等)外立面装修、拆换窗户、空调等(办公室现在还有后遗症)。这不光是花钱、麻烦的问题,还有理念、尊重历史和个性的问题。 在平时的接触当中,学生对食堂、自习室、各种管理问题更是多有抱怨。 我想,不管是作为普通老师,还是教代会代表,都在学校的管理体制内,发声不易,触动更难。比如关于子女医疗保险只报销100元的问题,反映了30年,也没有任何改变。那么,能不能利用更大的平台,借助相对平等独立的身份,发出声音,推动变化呢?刚好有了人大选举。这一公开合法民主的形式,总要比背后的抱怨、私下的串联、“杨白劳邮件”的住房诉求要好吧? 而且,作为北外的人大代表,不光反映师生的呼声,而且可以了解学校的难处,在外面呼吁,为学校争取政策、经费、土地、资源的支持。有些事,学校领导不一定好说,我作为人大代表,完全可以说。 2) 以民生促民主。 如果说我只关注北外的那点事,那就低估了我的政治追求和济世情怀了。作为人大代表,当然更在意民主和权利。可是不能改善民生的民主,不是好民主,不能带来可持续发展的权利,不是好权利。一旦当了代表,我就会在更大的平台上发声,呼吁推动民生。 因为作为世界上最有钱的政府,我们国家完全有能力改善民生,只是缺乏信心和推动。 今年我国GDP将达创纪录的45万亿元,财政收入将达10万亿元,外汇储备3万亿美元。 就说财政收入吧,年均增长30%,我们每个人的收入有同比例的增长吗?恐怕是物价在飞吧。只要拿出5000亿,就可以实现全民医保。可是我们花了同样的钱在办奥运、世博,我们花了9000亿在三公消费,我们的维稳费用是6000亿,和军费持平。我们的教育经费20年前就说、今年又重申不低于GDP的4%,但实际上比例一直在下降(去年3.3%),只是由于GDP增加,总量在增加。 国富民穷,民生艰难,至少是没有制约,人大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 两件事对我打击很大。一是几年前我母亲在省城做心脏手术,7万元,没有任何医保,我出4万,老家两个姐姐各出1万5. 现在还要靠药。每当听到老家的电话,我就头皮发紧。 二是两年前,由于公办幼儿园进不去以及同样要交高昂的赞助费,我女儿上了西直门外一个破败的老小区、周围全是饭馆的抽油烟机、孩子们几乎没有活动院子的一个民办幼儿园,每月3000多元的托儿费,其他衣食、教育培养费,我太太一个人的工资都hold不住。 政府那么有钱,我们纳了那么多的税(不说收入税,每个人只要消费,就要交消费税),有多少花在老人、孩子身上?有木有?!有多少花在教育上?有木有? 作为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事业,压力山大,我几乎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才能维持温总理说的一个体面的生活。 其实我有能力,也有机会,有车(6万8)有房(小户型),挣得够花,除了想着孩子明年上学的天价赞助费有点发懵外,我完全hold 住。可是,我老家的母亲呢?还得忍受没有医保的煎熬。我下岗的大姐呢?还要培养上大学的孩子。 许多和我家庭一样的老师、同学呢?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