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消费

中国选举与治理 | 公款哗啦啦的流哟……

公款哗啦啦的流哟…… 作者:傅一河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1-6-28 本站发布时间:2011-6-28 13:55:56 阅读量:1187次 暑假将至,车友相约自驾游。一人言组织安排“红色旅游”到延安。车轮滚滚,公款哗啦啦的流…… 公款跟着官员走。中国的县委书记、公安局长甚至是村官等几流,纷纷集中北京训了一圈,不少官员还到美国培训。民间云“三公消费”9000个亿,对此政府不认帐,但是从来又不公布个帐本。审计署只管审计不问责。 过去把国民党叫“刮民党”,从老百姓身上刮钱就像从鸡脚杆上刮油。现在收这样税那样费是不是“刮民”呢?过去说“国民党税多,共产党会多”,今天政府收的税杂如鸡毛,收的费多如牛毛。即将通车的青岛胶州湾大桥,最低收费50元,市民称全国最贵,走大桥一天上下班一百,一个月两三千,谁敢过这座桥?事实上,中国老百姓的税负在世界上不是最重的也是很重的。老百姓过去没有想到这一点,革命先烈们更没有想到党内有那么多的腐败分子,他们比国民党还国民党。 我也不是一只好鸟。最近有个同学来重庆,厅级,在五星级酒店召见我。当年同窗上下铺,屁声相闻。我欣然前往。我点菜,没点鲍鱼燕窝,点了重庆特产毛血旺、水煮肉片等家常菜,没点酒,因为开车。还是花费不菲,厅级埋单刷卡,那是不是公款?如果是,我间接地腐败了一回。我知道,外国官员请客吃饭自己买单。即使花的是公款如果多加了一个菜,被记者曝光之后自己辞职了事。 公款哗啦啦地流。近万名外逃贪官带走了八千多个亿。存款实名制,购卡实名制,参观监狱式,护照集中保管,什么花样都用过了,腐败却越演越烈。为什么管不住?做秀啊。人民看穿了,说“我们已经过河,他们还在摸石头”。有一个方法全世界都管用——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为什么要弃而不用?有人说:“中国要执行财产申报制度,还欠缺两个方面的条件:社会的诚信体系和信息统计体系,所以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还没有‘水到渠成的环境’”。 他说的是真话?有一个报道,近八成高校学生希望入党。入党有什么好?好就业,好升官。中国社会管理确有成功之道。譬如GUM中中国的宣传是世界上管理得最好的。中国已经成功的建筑起了世界上最严密的防火墙。在任何一个地方,上网,说了不该说的话,如果要查出是谁干的 ,顺藤摸瓜,保管人脏俱获,不会“宁可错杀三千,也不放走一个”。连大名鼎鼎的某些人,也承认自己“没有政治野心”,“一不签名,二不结社,三不上街”。中国已经拥有了这么好的技术条件,居然还说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由于技术条件不具备,而不能实行。这等话,谁信?不是技术条件不够?而是反腐败的决心不够。决心为什么不够?那就复杂了。譬如,那么多高官的老婆子女等亲属在美国、在欧洲,他们是怎么出去的?他们出去之后的后续财富从哪里来?中情局是不是对这些人的银行帐户了如指掌,是不是对他们的来历及行踪一目了然。一旦打仗,首先冻结帐户,财产就“洗白”了,甚至连命都保不住。如果真是这样,谁还敢下决心给美国开仗? 公款看电影《建党伟业》。这个电影敢夸口卖十个亿。如果不是公款撑起,能卖这个数?7000万党员,60块钱一张票,据说八大民主党派也看上了,那就是几十个亿的收入。这是个高招,拉动消费靠公款。 公务员工资不“阳光”,权力部门招聘“世袭化”,肥得流油的部门安排领导的子女“吃空饷”,央企“天价酒”“福利房”事件层出不穷,高薪高补贴高奖金高福利巧立名目分脏,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民脂民膏被任意挥霍,甚至连地震救灾、爱心捐款都敢吃敢占,真是丧失天良人性。 中国的老百姓是世界上最好的。集体下跪求青天,自焚抗拒拆迁,自造炸弹同归于尽,低劣者举刀扑向小学生,以致路人愤愤不平:“冤有头,债有主,前面左转是政府。”大火过后悼念现场扯出冲天标语:“人在做,天在看!”上访被抓进精神病院,上网发帖被警察抓捕,稳定压倒一切。一切的根源在于,人民监督政府的权利没有充分实现。 公款哗啦啦的流哟……

阅读更多

中国选举与治理 | 人民日报:现代化进程中不懈探索“中国道路”

[13] 回复:人民日报:现代化进程中不懈探索“中国道路” 90年不懈探索的历史证明,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在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不走歧路、老路、邪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创的“中国道路”,为人类文明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中华民族必将创造新的辉煌。 ———————————————————— 昭聋发聩。但愿能震醒迷蒙的“拜西教”狂热信徒。 用户:山人 发表于:2011-6-17 23:54:09支持(0) 反对(2) ——————————————————- 90年在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不走歧路、老路、邪路, —————————————— 众所周知,90年恰恰是走了歧路、邪路! 用户: 言即行 发表于:2011-6-18 0:28:58 支持 (4) 反对 (0) [12] 回复:人民日报:现代化进程中不懈探索“中国道路” 走过路吗?有路不走,非要摸石头,以为渡金江呢。 用户: 阿三 发表于:2011-6-18 0:08:01 支持 (4) 反对 (0) [11] 回复:人民日报:现代化进程中不懈探索“中国道路” 90年不懈探索的历史证明,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在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不走歧路、老路、邪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创的“中国道路”,为人类文明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中华民族必将创造新的辉煌。 ———————————————————— 昭聋发聩。但愿能震醒迷蒙的“拜西教”狂热信徒。 用户: 山人 发表于:2011-6-17 23:54:09 支持 (1) 反对 (4) [10] 回复:人民日报:现代化进程中不懈探索“中国道路” 三十年摸石头过河,摸了多少矿难事故,摸了多少矽肺病矿工,摸了多少豆腐渣工程,浪费和出卖了多少宝贵的能源资源,浪费了多少宝贵的土地资源。这些都是由于我们政治体制和制约官员的法律制度建设跟不上造成的恶果。我们为什么要借口摸着石头过河,而不借鉴发达国家的经济和制度建设经验,而对劳动者和经营者造成严重的伤害和牺牲;不用大量的现代化设备去架桥,为什么让人们过河把人们淹死。西方依法管理煤矿的经验不去学习和实践,而造成大量的矿难事故让南么多的煤矿工人死去。 用户: GAOHUO 发表于:2011-6-17 20:39:21 支持 (10) 反对 (0) [9] 回复:人民日报:现代化进程中不懈探索“中国道路” 看看奥威尔的《动物农场》吧 用户: jiangsf 发表于:2011-6-17 20:31:38 支持 (0) 反对 (0) [8] 回复:人民日报:现代化进程中不懈探索“中国道路” 我们要选择的是对的道路,而不是某某路。 用户: ctb3000 发表于:2011-6-17 20:25:10 支持 (6) 反对 (0) [7] 回复:人民日报:现代化进程中不懈探索“中国道路” 欧美日澳大利亚新西兰台湾、韩国、以色列,成功的榜样、例子很多,我们都可以借鉴,少来摸石头那一套。 用户: 谢勇森 发表于:2011-6-17 19:24:55 支持 (13) 反对 (0) [6] 回复:人民日报:现代化进程中不懈探索“中国道路” 新中国62年来,是不懈的探索,还是不懈的折腾。 土地,从分田到户,到互助合作收归公有,再到现在的承包分田到户。 资本家,从一化三改造的消灭资本家,到现在的国企改制化公为私创造资本家、引进国外资本家。 其他的各行各业,好像也是这样的循环地折腾。 整个中国,就是外行领导内行的穷折腾、不懈地折腾。 这就是非民主政权,党领导一切的不懈探索。 用户: 严德贵 发表于:2011-6-17 17:09:16 支持 (36) 反对 (0) [5] 回复:人民日报:现代化进程中不懈探索“中国道路” 与其说D带领着人民,不如说人民在推着D扭扭捏捏地向前走。 用户: jjm59 发表于:2011-6-17 15:18:40 支持 (30) 反对 (0) [4] 回复:人民日报:现代化进程中不懈探索“中国道路” 人类历史的长河上,人类用各自的实践,在长河上搭起了各式各样的桥梁。只不过有的坍塌了,有的正在坍塌。有的已经使用了几百年,经过完善和加固,现在显得更加牢固和宽阔了,从上面过河的人们也越来越多了。那些使用过,但现在桥梁已经坍塌了的人们,借鉴了别人的经验和技术,也经过自己的努力建起了自己的桥梁。那些正在坍塌的桥梁,但还在使用它的人们,或感到威胁不敢使用,准备“摸着石头过河”的人们,不去寻找桥梁欲塌的原因,更不去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技术,只是一心一意的要维护和加固这要坍塌的桥梁。别人善意的提醒和劝谏,在他看来是别人居心不良,或另有所图。他们认准了一个理,一个主义和思想。他们已经下定了决心,不把这座桥修好加固誓不完工。即使在加固的过程中,桥梁坍塌了,他们也要冒着被淹死的可能,唱着红歌再去“摸着石头过河”。因为这些人认为,为了避免这灾难性的后果就背离了自己坚守,那是可耻的背叛。祖训不可违,信仰不可弃。海可枯,石可烂,后果可以不计,但信仰不能变。你说,这样的一群人所追求的事业,成功的几率能有几何? 用户: 海底听涛 发表于:2011-6-17 14:40:06 支持 (20) 反对 (0) [3] 回复:人民日报:现代化进程中不懈探索“中国道路”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那么,聪明的,请告诉偶,什么是合适的? 用户: 一介 发表于:2011-6-17 13:53:01 支持 (7) 反对 (0) [2] 回复:人民日报:现代化进程中不懈探索“中国道路” … … 90年不懈探索的历史证明,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在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不走歧路、老路、邪路,… ========= 三公消费是适合于官员群体的,新三座大山是适合于中国P民阶层的,所以这两样东西是最好的,要继续发扬光大,实行下去一百年不动摇! 用户: 一言酒鼎 发表于:2011-6-17 13:03:50 支持 (23) 反对 (0) [1] 回复:人民日报:现代化进程中不懈探索“中国道路” 1949年前他们对国人说:美国是中国人的最好朋友,在中国实行美国式民主是他们的目标。1949年后他们说:美国是我们(其实只能算是他们)最大的敌人,苏联是我们(只能算是他们)最好的朋友,苏联模式是中国的希望。1960年代他们又说:苏联是我们(只能算是他们)最大的敌人。1980年代年他们又说:美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开始摸石头过河学习美国。1990年代他们又开始了他们的特色年代,在全世界甚至国人都纷纷上岸的时候,一直到现在他们还呆在河里不愿意上岸。 用户: 菜刀实名制 发表于:2011-6-17 12:24:31 支持 (55) 反对 (0) 加载中… Chat about this story w/ Talkita

阅读更多

中国选举与治理 | 贺卫方:红歌之忆

[15] 回复:贺卫方:红歌之忆 中国的封建传统根深蒂固,毛领导建立的“新中国”毫不例外的承袭了主要的封建传统秩序,某些方面甚至超越前人达到极致,被神化了的领袖拥有无限权力也超过了历代君王,精神和思想上的专制最为典型。“反封建”的口号喊了上百年,曾喊过这一口号的当权者上台后无不掉转身位视封建为至宝并发扬光大。科学民主是世界发展的主流,中国也不能例外,但是封建残余的负隅顽抗依然无处不在,中国还要有个漫长的过程。 用户: YYXUN 发表于:2011-6-11 23:20:42 支持 (3) 反对 (0) [14] 回复:贺卫方:红歌之忆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这是国际歌中最给人启迪的一句歌词,它彻底否定了“唱红歌”运动。 用户: ztsr 发表于:2011-6-11 23:08:35 支持 (3) 反对 (0) [13] 回复:云岫峰 统治者的一个愚民术,就是打着国家利益的旗号,侵犯个人权利。他们往往要在国际上污名化一个国家,然后吓唬国内的老百姓。所谓“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所谓“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受苦人”云云,这些陈旧的谎言都曾经堂皇一时。 当一个奴隶被洗脑后,他自觉地站在主子的立场思考问题,尤其是喜欢思考主子与其他人之间的问题,而完全忘记了自己做奴隶的身份,真是可悲啊。 在一个国家主义至上的旗号下,国家被抽象为独立于并高于人之上的主体,而人反而成了工具。 如果你忘了国家是为了国民而存在的,你忘了自己首先必须是人而不是国家的工具,那么你就没有资格谈论国家,因为那个国家不是你的,你只是国家的奴隶。你也更没有资格代表你的主子,要求别人也去做他的奴隶。 用户: 自由呼吸 发表于:2011-6-11 21:57:59 支持 (9) 反对 (1) [12] 回复:cardamom 我前面用了一个极端的例子,是想说明:在先后出现的2个事物之间,并非一定要有历史的逻辑;它们可以只是一种时间上的偶然,两者是可以毫不相干的。更谈不上什么实践的逻辑。 至于你说的神话毛泽东所带来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效果,其实是你的误读。 首先,毛泽东在主观上并没有想成为“上帝”,他只想成为“皇帝”。如果说“皇帝面前人人平等”,那么毛泽东绝对不能算第一个对中国作出这种“贡献”的人。 其次,即使毛泽东摧毁了宗族社会的基础,实行了妇女解放,从而把维系中国五千年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改变为“以最高指示为纲”,他的目的并非是建立人与人之间在人性上的平等, 相反他建立了一个人与人之间兽性上平等——相互揭发、相互出卖良知的平等,相互摧残折磨的平等,任何人可以无法无天随意取他人性命的平等,一个人人丧失人权的平等,总之,是一切丛林法则下的作恶的平等。这与“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实在是霄壤之别。这怎么能是“精神解放、确立人权”的第一步??? 再次,即使客观上摧毁了“三纲五常”,中国也没有真的消灭特权阶层。城乡二元化就是实实在在的不平等,北京市民被全国供养的事实表明,毛泽东的目的在于全面的摧毁人性,实施精神控制,根本不在于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新中国。所谓人人平等云云,不过是骗人的谎言。 最后,一个被泯灭了人性、摧毁了社会的结果,与后面对人权基础上的平等追求之间,只是历史的反弹,两者不存在所谓“历史的逻辑”。假如没有这段黑暗的历史,中国会更快走入追求人权平等法治宪政民主的新天地。毛时代是历史的逆流,不是历史的动力,这一点必须予以澄清。 用户: 自由呼吸 发表于:2011-6-11 21:27:01 支持 (6) 反对 (1) [11] 回复:贺卫方:红歌之忆 请问这位云岫峰先生,凭什么说“中国拥毛的是多数人”?你看看你的这个回复有几个人赞同? 下面的我的一篇博文: 据统计,每十万人中只有一个脑残 大家都知道,最近毛-左集中营“乌有之乡”网站发动一场要“公诉”茅于轼、辛子陵两位先生的运动,并且广泛征集网友签名支持。可笑的是,据“乌有之乡”一篇文章披露:“我们都确信广大人民群众对毛主席、共产党、毛泽东思想的热爱,但签名仅占了全国0.001%,还不及一场球赛的观众,如果近期还停留在这样的签名水平,那么这个签名非但没有积极的意义,反而是让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蒙羞;第二,让亲者痛、仇者快。目前已经在其他网站出现了诸如‘应者寥寥’之类的嘲弄之声。” 看来,当初我也过高地估计了全国毛-左的数量。因为,据说全国的精神病患者就将近两千万人(1993年国内抽样调查的数据是:全国约有1800万精神疾病患者。),鉴于某些地方唱红歌的巨大声势,我误以为,全国的毛左脑残数量,怎么也要比精神病患者多五倍啊! 而“乌有之乡”搞的毛左签名却仅仅21378人,与13多亿人相比,只占全国0.001%,即每十万人中只有一个脑残毛左;即使按全国4.7亿互联网用户来计算,签名者也仅占网民的0.004%。这说明,毛左并没有我想像的那么多。就算有些毛左没去签名,给他们打出十倍的余地来,也不过万分之一。 说毛-左是“脑残”,似乎有些促狭,但我觉得并无不妥。因为毛-左大都具备两个特征:一是缺乏良知,二是缺乏头脑。他们无视毛给中国人民带来的长达数十年的巨大灾难,无视毛奠定的极-权-体-制给中国留下的种种恶果,攻击改革开放,拒绝普适价值,认识不到当前的腐败等各种弊政,无不是专制结出的恶果,鼠目寸光,倒行逆施,妄想回到全民赤贫、万马齐喑的毛时代,这不是脑残是什么? 曾经有人对我说,他崇拜毛,是因为毛文才武略举世无双。这实是一种奴才人格。这么说来,希特勒、斯大林等人类历史上百年不遇的恶魔,也应该是“伟人”了,因为他们也都有“文才武略”。希特勒的绘画水平很高,他的口才也是一流的;斯大林的文章洋洋洒洒,全集达十五卷之多(毛只有五卷)。我曾举过一个例子:某大巴司机把车开到了沟里,车中死伤一片。但幸存的人们不仅不救死扶伤,不仅不指责司机的过失,反而跪在地上歌颂那个肇事司机——因为那个司机的诗写得好、字写得好。这是什么逻辑啊!这种人不是脑残是什么? 好在,随着红-朝-秘-辛的不断披露,越来越多的人们发现,“伟人”原来是“伪人”。被欺骗、被奴役的人们,实在没有理由为骗子和奴隶主唱颂歌。 那些误以为崇毛唱红就可以得到人民支持的政客们,还是醒醒吧!当然,脑残除外。 用户: 李钟琴 发表于:2011-6-11 20:39:34 支持 (25) 反对 (2) [10] 回复:[5]自由呼吸 历史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没有办法不这样走过来,即使没有毛泽东,也会有刘泽东、李泽东、王泽东被神化、被崇拜。就是说,那个时代绝大多数中国人刚刚消除了文盲,意识和思维方式不可能绕过那个时代而一步跨到今天这种水平上来。 其实,跟毛时代相比较,在思想解放方面,今天绝大多数中国人并没有走多远,比如过去人们崇拜领袖,今天人们依然敬畏领袖,三公消费近万亿了,从未见有人籍此批评、问责党的领袖。崇拜意识与敬畏意识近在咫尺,今人又有什么资格嘲笑前人? 大哲学家波普说人类历史的进步是无数试错试出来的,换句话说,假如今天大多数人能够具备对于民主宪政的认知水平,那完全是前人试错为代价换来的。这是历史的逻辑,没有人能够抗衡历史的逻辑。 用户: cardamom 发表于:2011-6-11 20:16:48 支持 (7) 反对 (5) [9] 回复:[5]自由呼吸 历史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没有办法不这样走过来,即使没有毛泽东,也会有刘泽东、李泽东、王泽东被神化、被崇拜。就是说,那个时代绝大多数中国人刚刚消除了文盲,意识和思维方式不可能绕过那个时代而一步跨到今天这种水平上来。 其实,跟毛时代相比较,在思想解放方面,今天绝大多数中国人并没有走多远,比如过去人们崇拜领袖,今天人们依然敬畏领袖,三公消费近万亿了,从未见有人籍此批评、问责党的领袖。崇拜意识与敬畏意识近在咫尺,今人又有什么资格嘲笑前人? 大哲学家波普说人类历史的进步是无数试错试出来的,换句话说,假如今天大多数人能够具备对于民主宪政的认知水平,那完全是前人试错为代价换来的。这是历史的逻辑,没有人能够抗衡历史的逻辑。 用户: cardamom 发表于:2011-6-11 19:41:10 支持 (5) 反对 (5) [8] 回复:贺卫方:红歌之忆 贺卫方及其粉丝之所以如此顽固地坚持右翼理念,其根本原因就是死死地站在个人恩怨或家庭遭遇的立场上,他们几乎不可能移动半步站到多数人(右派自己也承认中国拥毛的是多数人)的角度上来理解大众的利益和情感。在他们的心目中,个人永远大于民族大于国家…… 最近在网上读了一篇“我是怎样成为左派的”帖子,主人公的家庭遭遇使他成绩好却升不了学,文革后才得以读大学并进入国家高层工作,后来下海成为了“先富”一族,他的观点立场是天然的右派。而促使他观念发生根本转变的契机,则是他在国际事务中意识到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真实地位之时。通过一两年的重新探索,当他真正站到中华民族的立场上来回顾历史观察现实后,他终于彻底地转变了立场,并重新理解了毛泽东和社会主义……于是,他将自己的使命定位于“在中国复辟社会主义”! 一个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在没有完成这种应该被称为“脱胎换骨”的“转变”前,他们永远只能是长不“大”的小写的“人”。 用户: 云岫峰 发表于:2011-6-11 17:50:31 支持 (1) 反对 (51) [7] 回复:贺卫方:红歌之忆 七律八首·毛祸 李钟琴 一 而立一声声遏云,燕门旌旆舞纷纷。 气吞万里独夫业,血战三年百将勋。 物换星移长愦愦,天翻地覆暂欣欣。 人人齐颂升平世,谁察神州难正殷! 二 满目疮痍海未平,貔貅百万大东征。 投之死地多成鬼,赔了皇儿又折兵。 纠纠斗鸡犹好战,巍巍功狗已当烹。 高山丽水三千里,留待后人听怨声。 三 狂风暴雨一时急,百卉凋零辗作泥。 派别有人皆左右,阵营无国不东西。 引蛇出洞云鸣放,打狗关门号斗批。 知识居然成罪状,天荒破尽叹滑稽。 四 遍地高炉烟火飞,不耕不穑炼钢时。 战天斗地年年倡,赶美超英日日吹。 嫁祸于天天不语,虐民之事事堪悲。 伟人欢喜弥天谎,饿死苍生未足奇。 五 各路神仙驾到初,诡云迷雾罩匡庐。 日餐五顿言犹在,亩产万斤仓已虚。 直士无辜遭放逐,细民何计乐樵渔? 圣朝终演食人剧,元帅空留万字书。 六 桩桩件件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虎斗龙争民受难,鸡飞狗跳国遭殃。 莘莘学子成鹰犬,寂寂黉门走鬼伥。 可叹焚坑千古火,只燃茅厕一支香。 七 读书时节无书读,未及成家又别家。 汗洒豆畦和麦垄,泪流地角与天涯。 本为紫陌随风草,欲做丹心向日花。 知命之年多下岗,青春无悔尚相夸。 八 一自中华堕劫波,百年魔怪舞婆娑。 陈东无计逃囹圄,郭泰何曾脱网罗? 总见青蝇污白璧,又闻赤县唱红歌。 坐穿炼狱仍难悟,如此愚民奈若何! 用户: 李钟琴 发表于:2011-6-11 17:41:24 支持 (24) 反对 (1) [6] 回复:贺卫方:红歌之忆 那个时代 用三个字消灭了其它书 即封资修 家家都有红宝书 书店里也是红宝书 你想买数理化方面的书都很难买到 大小喇叭天天播送样板戏 还有语录歌 现在再听那些歌 当时的一幕幕人斗人的景象又浮现眼前 往事不堪回首 那些歌 不会再唱 也不想再听 但愿那个年代 一去不复返了 没有经历过的人 不会知道什么是文革 用户: 普通民工 发表于:2011-6-11 16:18:02 支持 (29) 反对 (0) [5] 回复:贺卫方:红歌之忆 神化毛泽东是中国老百姓摆脱“蚁民”、“草民”的社会身份地位,颠覆官僚等级意识、消除官与民的差别、实现官民平等地位的一条必经之路,可以说是实现“精神解放,确立人权”的第一步。这是历史的逻辑,实践的逻辑,跟许多人一样贺卫方没有读懂这一历史实践的逻辑。 用户:cardamom 发表于:2011-6-11 12:07:41支持(0) 反对(10) 请问一下:如果有人先放了P,接着红太阳升起了。那么:这是历史的逻辑呢?比如有人经常说的——“历史的必然、历史的选择”呢?还是实践的逻辑?比如有人经常说的——“人民的选择”? 用户: 自由呼吸 发表于:2011-6-11 14:36:43 支持 (17) 反对 (2) [4] 回复:贺卫方:红歌之忆 hh,可是某些生物老想我们再为他再死一次 用户: gcmt 发表于:2011-6-11 14:31:37 支持 (19) 反对 (0) [3] 回复:贺卫方:红歌之忆 对于80后是多么幸福,,没有经过那个年代,, 用户: 普通公民1301 发表于:2011-6-11 14:08:14 支持 (17) 反对 (0) [2] 回复:贺卫方:红歌之忆 贺卫方是法律方面的专家,而不是人文学方面的专家,我尊重他在法律方面的见解以及所发挥的作用,但不认同他在人文学方面的看法。 西方世界人权的确立是跟宗教改革密切相关的,宗教改革适应了精神解放的需要,确立了“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原则,这一原则成为确立人权的精神基础和法理基础。 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延续两千多年,其根深蒂固的社会等级意识是不可能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在一夜之间彻底颠覆的,在“人人平等”原则确立之前必定存在一个过渡缓冲的阶段,这一阶段所奉行的原则是“伟人领袖之下人人平等”,近似于“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换言之,神化毛泽东是中国老百姓摆脱“蚁民”、“草民”的社会身份地位,颠覆官僚等级意识、消除官与民的差别、实现官民平等地位的一条必经之路,可以说是实现“精神解放,确立人权”的第一步。这是历史的逻辑,实践的逻辑,跟许多人一样贺卫方没有读懂这一历史实践的逻辑。 用户: cardamom 发表于:2011-6-11 12:07:41 支持 (3) 反对 (68) [1] 回复:贺卫方:红歌之忆 “我们好像又活过来了。”发人深省。 为什么“又活过来”?是因为唱红歌、唱样板戏已经把人们从精神上唱死了。 用户: lixiaoqun 发表于:2011-6-11 9:33:05 支持 (65) 反对 (1) 加载中… Chat about this story w/ Talkita

阅读更多

中国选举与治理 | 肖锋:谁在中国过好日子?

无论精英或草根,当今中国人须自问,这份日子还能不能过下去。没有均富与平权,包容与兼容,谁在中国都不会有好日子过。 1978年中国经济面临崩溃,中国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时隔32年后,中国道德面临崩盘,中国站在社会伦理的转折点上。 中国下一个30年的关键词必定是均富与平权,包容与兼容。QQ和 360大战以恢复兼容收场。没有兼容精神的互联网不是好互联网,同样,一个不包容和兼容的社会也绝没有好下场。 GDP不再是一块遮羞布 全球最幸福国家排名:丹麦等北欧四国进前5位,中国大陆位列第125名。该项“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2005至2009年),调查来自155个国家及地区数千名受访者,评出各自生活满意程度,从“生活如意”到“处身逆境”及“饱受折磨”。 是否“处身逆境”或“饱受折磨”,各自表述,但“纠结”肯定是中国人当前的普遍心态。中国有夸耀于世的GDP,尤其在今年荣升全球老二之后,然而与其他新兴国家比,中国的GDP并不直接带来幸福。靠低福利,靠高污染、高能耗透支后世子孙得来的GDP,只会导致“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温家宝语)。 目前的中国人是世界上最着急、最没耐心的人。有国家高速发展的原因,但更主要是生活压力大所致。 中国有2000多万精神病患者,潜在症候群多达1亿以上。社会神经绷得太紧导致悲剧频生。富士康连环跳,校园惨案频发,世博盛景和亚运激情并不能冲淡 2010年整个社会的焦虑。 今日黄历吉凶:运气好,宜出行。送给全国小朋友们:“亲爱的爸爸妈妈,我今天安全地回来啦……”这是郑渊洁的戏仿,更是社会的隐痛。如果一个社会流行劫杀儿童,无论它办什么盛事都难称“盛世”。 经济学家陈志武的命题挥之不去: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这才是富士康连环跳问题的根源。为什么千千万万人只能做GDP机器的螺丝钉,一天工作12 小时收入却少得可怜? 在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之后,有谁计算过中国人付出了多少制度成本? 温家宝曾说:“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19世纪是耻辱时期,20世纪是恢复时期,21世纪将成为展现我国风采的时期。”国民的风采比国家的风采重要得多。没有国民的安康,岂有国家的安定?以人为本,以国民为本,而不是以国家面子为本。 一个个体深感失败的国家难称大国 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国家崛起带来的自豪感,近年来正被无处不在的失败感冲淡。 在民众感慨物价飞涨之际,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称,中国不存在通胀,就算涨40年也赶不上美国的物价。中国要想成为强国,非得是“三高”:物价高、人价高、钱价高。网友们“闻之胆战心惊”。 政府有关机构公布的CPI难与现实生活相符。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糖高宗,中国特色的通胀正蚕食民众的钱袋和幸福感。 中国房地产学会执行会长陈贵称,要用高房价控制北京人口:“北京这样一个城市,想要兼顾富人、穷人、北京人、外地人各类人群的利益,是绝对不可能的。”新浪调查结果显示,58.6%的人不同意,但仍有38.2%同意。所谓既得利益者,就是先上车的人不想再让别人上车。 国家电网公司在全国660个城市的调查显示,有6540万套住宅电表连续6个月读数为0,这些空置房足以供2亿人居住。这些空房如何而来?每一套空房背后都潜藏着一个难以告人的秘密吗?房价正消磨一代中国年轻人的志气,他们不再有所谓人生理想。 中国的中产正沦为伪中产。他们从“敏感中产”被逼为“愤怒中产”,而“平和”本应该是这个阶层的普遍描述。他们在网上的言辞正日趋激烈或无助感。 中国500家最大的民营企业的利润加起来还不如两家最能赚钱的央企–中国移动净利1458亿元,中国石油净利 1033亿元,两者相加已经超过这500家民企的净利总和。中国的民企老板也有相对剥夺感:“我不是既得利益者,我只是努力挣点钱,养家糊口,我们真是不容易啊。”挫败感令他们选择移民。 一些垄断集团不过是打着国企的名义行私利之实。这些年,“企业家精神”或“创业精神” (Entrepreneur-ship)正在流失。只有企业家能够在不确定的环境中探寻机会和创新,打破现状,寻求发展,这才是中国经济的希望。 中国官民比例是日本的27倍,行政管理费用是美国的3倍,印度的4 倍;用于教育、医疗的费用是日本的1/6,是印度的2/5;工人1 小时的收入是德国1/37,是美国的 1/27;三公消费2009年达9000个亿(以上为2000年数据)。近年财政收入连年两倍于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增长,而政府仍缺钱发债券,仍是土地财政。如何建设一个人民养得起的政府? 在中国三四线城市,最排场的建筑不是法院、检察院就是公安局。但堂皇的大楼不等于堂皇的工作,并不能阻止冤案频发和弱势群体上访。 时过32年后,我们不得不问,谁是改革开放的既得利益者?精英联盟是如何产生的,寡头通吃是如何发生的?权贵阶层的大言不惭是如何说出口的? 经济学中有个著名的纳什均衡:所有参与者利益得到权衡之后,总能找到综合结果最优方案。而这些年的情况是,只有利益集团利益最大化,其他阶层均有不同程度被剥夺感。 一个两极对峙的社会难称和谐社会 形势大好,人心大坏。权贵者专横跋扈,草根者百般恶搞,这似乎是当下社会的对拧局面。社会学家孙立平管这叫“社会溃败”。社会溃败可以是表面光鲜却内心腐烂。 “10万以下的车不能在北京上牌照了,外地低收入、低素质和低学历等群体数量不能再增加了。”你可以骂言者脑残,但他却道出既得利益者的心底话。一位县委书记向学者于建嵘大喊:“发展就要强拆,不然你们吃什么?” 从1993年到2006年,群体性事件从8,709起上升到了90,000起,近年来都保持高发态势。 清华大学社会学孙立平课题组称,目前政府是花钱买稳定,民众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报纸上人们看惯了跳楼讨薪、持刀讨薪、聚众下跪式的“闹事”,反腐则靠二奶造反、小偷行窃、内部互掐。这不是“维稳”的长久之计。而新思路是:利益表达制度化,实现长治久安,即人人有说话渠道。 中国式解决之道就是把事件搞大。抗拆不成就上访,上访不成就自焚。提价不成就施压,施压不成就闹油荒。无论钉子户还是中石化,都选择了“把事情搞大”。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讨价还价的平台,离中国人尚远。 八十高龄的经济学家茅于轼撰文称,中国一半多人口还处于文革状态。我们理解老先生的悲观,因为在现实社会中你能看到太多文革式的手法。和谐社会,岂可轻言?

阅读更多

南方周末:香港官员如何花公款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潘晓凌 赵蕾 实习生 夏倩 香港政府公布2008至2010年公务宴请开支 (CFP/图)   公款吃喝不许有鱼翅、鲍鱼。菜品原则上最多6道,吃不完还要打包带走。   午餐、晚宴人均上限分别为350与450港元——在金贵的香港中环,这只够几个人点份勉强说得过去的西式套餐,或在嘈杂的中餐馆大厅里,来桌最寻常的五菜一汤。   这就是香港官员公务接待的标准。   2011年5月18日,香港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公布了港府过去三年公款吃喝的账单明细,在内地网络引起热烈关注。一份香港特首曾荫权外事访问费用的清单也随即广泛流传——   2010年赴海南出席博鳌亚洲论坛,除去往返机票5572港元,其余支出511港元;2008年赴广州拜会广东省相关领导,支出420港元,包括往返交通。而特首每年的社交款待费为32.5万港元。   港府重大节庆宴会开支(农历新年、新春、回归周年及国庆酒会):2008年花费190.1万港元,2009年202.3万港元,2010年217.1万港元。   此前的3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议:2011年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将继续压缩,并将中央本级“三公”(即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公务出访)经费支出情况纳入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不过在中央督促之下,目前只有中央部委开始公布三公消费概数,地方政府未有任何动静。相对内地地方政府多年来对治理“三公”消费的尴尬,香港特区政府的透明和节俭显然让人惊讶。   抠门的特区政府   内地法官李从(化名)2009年曾参观访问过香港高等法院,午餐由高院宴请。说“宴请”也许过于隆重,更确切地说,那只是一顿外卖自助餐。五菜一汤,盛在一个分格的保温金属盒子里。“都是些家常小菜,档次类似于麻婆豆腐,没有酒水,都是饮料。”   用餐地点是香港高院的一间会议厅。几位高院的法官就这么一边进餐,一边与内地的同行聊天。   这是李从在港访问一年期间惟一出席过的公务接待,作为一名内地法官,他对此印象深刻。在香港,与“公”相关的开支按要求都需慎之又慎,其核心,是港府制定的“适度与保守”原则。   香港审计署新闻官员回应南方周末记者说,何谓“适度”,何谓“保守”,每项涉公开支都有精细量化。   比如:香港的所有公务接待都必须提前申请报备,表格内容包括:宴请人数、宾客名单、宴请缘由、陪同人员、预计费用、人均支出以及按照香港环境保护署保护鲸的要求所签署的一个“未点鱼翅”的声明。   眼下的公务接待人均消费上限是2008年开始执行的,这是调查餐馆用餐定价的鉴定结果。无论部门领导,还是刚入职的低级别公务员,一律都是这个标准。   香港特首的公务接待有特别待遇,曾荫权有自己的厨师,可直接在其居住的礼宾府招待客人,开销来自他每月的相关津贴。   曾荫权每年会宴请一次立法会议员及各政府机构副局长以上级别官员,在立法会议员何秀兰印象中,特首的家宴寻常得让她回忆不起吃过什么:鸡、炒饭、水果。至于最贵的,思索之后,她终于想起,“是一条大鱼”。   与严苛的公务接待类似,香港政府对公务用车也有严密明确的规定。   全港公务员近17万人,首长级以上官员大约1200人左右,属于港府的精英层。只有精英层中的精英,也就是特首、政务司司长等各个司局的正职配有专车。加上终审法院的首席法官、立法会主席,全港享有专车待遇的公职人员仅二十余名。   除此之外,其他首长级官员不配置专车,但可免费使用本部门车辆。“这些人只是对这个部门的公务车有优先使用权。一般工作人员有公务需要,也可以用。”原香港廉政公署专员、全国人大代表罗范椒芬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政府部门公车的所有采购信息、数量、型号都可在政府物流服务署上查到。服务署的一份五年报告显示,因为采用了一些措施,比如鼓励公务员多用公共交通,政府车队规模在2003~2008年间减少了六百多辆,缩减9%。南方周末记者查询到,从2009年到2011年,政府车队规模又减少了四百多辆。   立法会的公车就只有三辆,分别提供给主席、秘书长与秘书处,两年前,秘书长的公车还从轿车换成了七座多用途客车,以方便议员借用到各地视察。给香港官员开车,司机不但有超时津贴,也不需要在门口长时间守候领导至饭局结束。   至于公车私用——媒体掌握全港高级官员的公车车号,曾有官员开公车上班时顺路载孩子上学,下班时顺路停在路边到市场买菜,都被传媒迅速锁定、放大,最终道歉了事。   事实上,很多时候,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是港府官员的习惯。让上述内地法官李从吃惊的是,一次赶赴原香港律政司司长梁爱诗以个人名义宴请的餐馆时,他发现,这位近70岁的老太太,香港前高级官员,是一个人坐着地铁前来赴宴的。   香港的公务出访也被要求一切从简。南方周末记者查阅的香港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的一份述职报告显示:该公署专员符合乘坐商务舱资格,但如航班飞行时间短于4小时,最好选乘经济舱;其余人员一律乘坐经济舱;酒店住宿费用不得超过出访津贴的60%。规定甚至细到乘坐机场接驳车、签证的费用不得由津贴支付。公署表示,这一原则与其他香港政府部门保持一致。   特首显然也不能例外——从已披露的特首公务开支账单来看,2008年,他为香港某驻旧金山办事处担任主礼嘉宾,机票费用一栏显示为零。原因是彼时恰好是曾荫权私人前往美国休假期间,反正特首也要付出机票,正好顺路办点公事——于是,“公家”就这么占了回特首的便宜。   监督利器:立法会、审计署、媒体   香港官员披露港府公务接待开支的消息,在港媒上只能搜到几则三百余字的消息稿。而其在内地引发的热议,让香港同行觉得“这倒算个新闻”。   原因是,在香港,这份公开账单只是一个正常不过的例行公事。   这个被热议的账单是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应立法会议员的书面质询要求,在立法会上提交的书面答复。香港立法会的质询会议定期在每周三上午11点开始,是议员问责、监督政府的重要途径。   按规定,被质询的部门官员必须到会议现场做书面或口头答复,接受议员发问。并且,言之必须有物,会议全程会在香港电视台中直播,若回答不慎,将直接影响到被质询官员的公众形象。此前,有官员回答关于高铁建设的质询时被认为打了“官腔”,结果引发市民抗议。   议员何秀兰说,上述的每周质询数量固定为20个。火药味最浓的质询集中在每年3月。届时,被近4000条质询问题、27小时的讨论、19场会议反复拷问的对象是一年一度财政预算案。从公务员聘用开支到特首曾荫权花了几千块钱出席社交活动,都要向立法会交代。   除了立法会议员的质询外,普通公众如果想获得更多的政府公开信息与账本,可登陆香港审计署网站下载审计报告。审计报告中对港府各部门的“三公”开支及其它一切涉公资料,都有明晰的披露。   每份审计报告都长达近百页,审计对象事无巨细:官员平均办公面积、公车使用记录、公务出访入住的酒店、邀请艺人出席活动的酬金、活动上购买的蒸馏水费用……   这些公务支出一律被审计署视为“敏感开支”严加监督,因为它关乎政府信誉。香港政府的廉洁指数位居亚洲第二,仅次于新加坡。   理论上,特首办公室、礼宾府亦属审计对象。不过香港特区政府审计署署长邓国斌却坦言,没必要,因为“特首办已经有那么多人盯着,他们怎么敢干出位的事情?”他们反而更关注那些“看上去没人盯的对象”,比如救护车。   事实上,此次曾荫权的公务开支清单,就是香港一家传媒直接给特首办公室发邮件索要,仅半天时间,清单即回复到记者邮箱。不过这份看起来很规矩的清单公布后,因为已是惯例,在香港照例没有引起太多关注。   许多人印象颇深的相关报道是2009年,港媒激烈抨击审计署审计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的问题:官员办公面积较政府标准超标六成,每月浪费公款14万港元;为两名前专员举行饯别宴,人均开支分别达650港元与750港元,两餐花掉纳税人逾4.7万港元。   一时掀起轩然大波,最终以两位前专员自费退回宴会全部开销告结。   其实,在这份长达79页的报告中,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的违规仅此两处,在其他公务开支上,他们的节俭努力可圈可点:2008年一次公务午宴,四人花了1800港元,公署按人均上限规定只予以报销1200港元;公署一专员在一次公务出访前,没有订商务舱,而是用自己的飞行里程积分换了张经济舱客位。   但在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高级导师蔡子强看来,香港媒体不会对这些“好人好事”感冒,“这都是政府应该做的”。   另外一个事例是:2007年,为查证一起贪腐案,廉政公署卧底等5人点了鲍鱼、鱼翅及芝华士酒,花费4450港元,由公款付账。尽管卧底强调因要扮有钱人,必须花得豪爽以取信于人,但检方仍质疑他们用特区政府钱吃“豪宴”。   “纳税人当然会很在乎自己的钱有没被他们乱花。”蔡子强说。    “公家”饭,就该这么简单   在密织的监督网之下,对香港官员来说,自己掏腰包是更加安全的选择。   作为香港活跃的时评人士,蔡子强平均一周会出席一次官员或议员约邀的饭局。而此类宴请多是官员自己掏腰包埋单。   饭局一般定在中午,香港政府机构下午1~2点的午休时间,谈话时常会拖延到两点一刻,但最晚都得在两点半以前结束。否则,要是被媒体拍到官员在办公期间仍在餐桌边上,又要引来刻薄的批评。   几位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内地官员也发现,在港访问考察期间,被香港官员以私人名义宴请的机会比公务宴请要多得多。深圳一批法官到访立法会交流,时任主席范徐丽泰就自己掏的腰包,请他们喝了下午茶。   全国人大常委会一位访问过香港的官员亦称,在长达一年的访问期中,他和政府部门、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打过多次交道,没有吃过一顿公家饭,全部都是有关官员私人请客。   原因是,在香港,官员的普遍心态是怕麻烦:公款吃喝除了申请复杂外,即使核准通过,日后审计署将审计结果公之于众,万一有不妥之处被媒体或公众发现,得不偿失。   事实上,“适度与保守”原则,已然入植香港的政治文化,定型为官员的惯性思维。在立法会议员何秀兰眼中,香港官员都很注重在不同场合以适宜的身份介绍自己或称呼对方——   在官方活动中,官员则彼此以公职职衔称呼与会者,这是体统;如果已经知悉对方身份,以职衔相称,是客气,称呼对方获取的学历,比如博士,也许更好;在寻常场合,自我介绍时如以公职身份自介,就是违规。   一个例子是,曾荫权在担任财政司司长期间,一次用办公室信笺写信询问医科考官儿子的考试情况,被媒体发现后引发猛烈批评,尽管他再三解释,自己的本意绝非以司长之名向考官施压,而是“以一名父亲的身份”关心儿子的前途,却仍然被认为他用办公信笺表示身份,是在以司长之名向考官施压。   在非公务场合与时间段,香港官员的表现节制而低调。   前香港廉政专员、全国人大代表罗范椒芬在任香港教育局局长期间,周末及加班期间都坚持不用司机,自己开车。她说,这是香港局长们的普遍习惯。   也因如此,每次到内地访问,罗范椒芬多少有些惴惴不安,“十天就十天全程陪同,七天就七天全程陪同”,如此劳驾内地官员及众多工作人员的非工作时间,她不清楚是因为接待方出于安全的考虑,还是太好客的缘故。   相比内地而言,在来访客人面前,香港政府出手也相当不阔绰。   罗范椒芬说,一般必须是很高规格的客人,比如国家领导人来,才会从下飞机开始,就有车接送,全程接待。除此以外,绝大部分来港考察交流,都是客人自己安排住宿、用车,只是在约定的时间到他们约定的地方访问,没有全程陪同,全程安排车队。   作为立法会议员,何秀兰每月有14000港元津贴,以支付平时交通及酬酢费用。在准备质询前,议员们都习惯邀请一些学者共进午餐或下午茶,请他们提供智识支持。   即便对方是知名的学者,一杯咖啡加块三明治的款待,也颇正常。对香港人来说,“公家”饭,就该这么简单。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 http://www.infzm.com/content/59646 © Chiquitita for 新闻理想档案馆 , 2011/05/28. | Permalink | 光荣之路 Post tags: 南方周末 OMM通讯社@新浪微博 | OhMyMedia@Twitter | OMM通讯社@腾讯微博 加入我们,OMM通讯社志愿者招募!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年终专题】”崭新的算法,能否算出一个奴隶陈旧的命运”……2024年度之声

【年终专题】“墙也是一道‘边’,中国网民一直都很擅长于进行这种‘擦边’的反抗”……2024年度播客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