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

金宰贤 | 中国的洋奶粉困境

2012年03月05日 21:59:29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以来,中国就陷入了“洋奶粉困境”。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婴幼儿配方奶粉再次打响涨价“号角”。在惠氏、雅培等去年年底刚完成涨价之后,有消息称,美赞臣也将于3月底实现提价,涨幅在10%-20%。2月28日,美赞臣对外事务经理杨韵表示,“不予评论”。       当今“洋奶粉”已经牢牢掌握了中国奶粉市场,其市场占有率高达约60%,在高端奶粉市场的份额甚至高达90%以上。上述数据都不为过,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我想中国家长们都会去购买洋奶粉。       不过,我发现中国的洋奶粉价格十分昂贵。日前,在一家超市看到的一罐900克的洋奶粉价格无例外地靠近200元,国产奶粉价格也不太便宜,有的将近100元。这一现象足以让我产生疑问:奶粉的价格应不应该这么贵?在韩国,一罐800克的国产奶粉价格大致两万韩元(折合人民币约110元),高端奶粉的话,其价格比前者高很多,大约在3万韩元到5.5万韩元(折合人民币约167至300元)。不过在韩国几乎不存在洋奶粉价格昂贵的问题,以2009年为准,国产品牌的占有率高达98.5%。       我很好奇中国家长会不会因奶粉价格而感到生活上的压力,因为我在韩国经常听说过“奶粉价格太贵了”。因此,利用两国的平均工资,我简单地计算了中韩两国的奶粉购买力。2010年北京市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为50415元,一个月大约4200元。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个数据比实际情况低一些,不过先用这个数据计算。       2011年韩国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为248.7万韩元(折合人民币约13800元)。韩国工资比中国高,但韩国的物价也比中国高多了。然而,最近出现价格倒挂现象。中韩两国的奶粉价格就是很好的例证。在北京的月薪水平只能购买21罐大家能放心选择的奶粉,而在韩国可以购买124罐奶粉。这一对比能够显现出来中国家长的负担多么庞大。       中国奶粉市场是由国产奶粉与洋奶粉组成的。虽然国产奶粉品牌占据韩国市场,但是如同中国奶粉市场一样,韩国奶粉市场也有两个层次的产品,即一般奶粉与高端奶粉。由于韩国出生率低而不少韩国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这使得很多家长们为了孩子不惜千金购买高端奶粉,甚至出现奶粉价格越贵越畅销的现象。这令越来越多的韩国家长关注“奶粉暴利”现象。在此背景下,“公正交易委员会”委托“韩国消费者生活研究院”对11种奶粉进行成分分析。大多数高端奶粉声称:除了基本营养成本之外,其余10%包括特殊营养成分。然而,分析结果显示:大多高端奶粉里仅有5%的特殊营养成分,其余95%都是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在内的基本营养成分,并且特殊营养成分的数目以及量与一般奶粉几乎不存在差距。即便如此,凭借高端奶粉的名义,奶粉品牌提价,少则30%,多则2倍。这些厂商的所作所为显现出企业逐利的本性。奶粉价格弹性小,孩子毕竟要吃奶粉,并且为自己的孩子谁都尽可能提供最好的奶粉。这导致即使奶粉品牌提价20%,需求减少的幅度也远低于20%,因此奶粉品牌仍然通过提价而增加其盈利,甚至一些家长潜移默化地认为奶粉价格与其质量成正比,于是他们更加愿意为自己的孩子购买高端奶粉。       实际上,这与中国的奶粉市场没有太大的差距。中国奶粉市场的真正问题是,没有完美的替代品。然而在韩国奶粉市场,家长们仍然可以放心地购买一般奶粉。三聚氰胺事件令中国消费者失去了对国产奶粉的信任,直到现在它们仍处于信任危机之中。面对着昂贵的洋奶粉与缺乏信赖的国产奶粉的时候,中国家长别无选择,因为这会涉及到孩子的健康,必须万无一失。在此背景下,洋奶粉品牌自然而然会选择提价。       在我看来,有关部门不能指望洋奶粉品牌主动降价。事实已经证明下调或取消关税等降低成本的措施不能促使洋奶粉降低其价格,唯一的办法莫过于给中国消费者提供可靠的国产奶粉。在当今中国奶粉品牌面临的环境下,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任务,但这仍是无法回避的。在奶粉问题上,有关部门与中国奶粉品牌欠中国家长放心奶粉。       3.5 发于南方都市报 上一篇: 活熊取胆何时是尽头 下一篇: 没有了 阅读数( ) 评论数( 0 ) 0 条 本博文相关点评

阅读更多

魏英杰 | 摩托罗拉的哀歌

摩托罗拉的哀歌 文/魏英杰 在中国,摩托罗拉不仅是个品牌,曾经还是一种文化。它在中国的地位,有一段时间可与眼下如日中天的苹果产品相媲美。 经历过上世纪90年代的人,对摩托罗拉“大哥大”想必记忆犹新。那时候,手握一部“大哥大”,就是一种身份象征。这东西取代了别在裤腰的寻呼机,成为通讯时代的新宠儿。一时间,人们可以在大街上看到,许多人腰间别着寻呼机,手里拿着“大哥大”,边走边打电话。那气势,基本和今天开奔驰、宝马的人类似。关键是,这东西除了打电话,还可以当防身工具。当时,有些痞子的开场白是:昨晚哥们喝酒和人打架,俺拿起“大哥大”往他头上砸…… 如果你不知道,摩托罗拉于1956年就推出第一款寻呼机,1973年发明了第一款手机“大哥大”,这都没关系。(其实我也刚知道)但如果你听了这则消息,恐怕会和我一样产生怀旧情绪:近日,欧盟委员会和美国司法部已先后批准谷歌以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百年老店”摩托罗拉品牌或面临消失可能性。摩托罗拉在手机市场风光不在,这不是什么秘密。但听到这一曲哀歌,还是让人感慨万千。 有必要指出,这次摩托罗拉出售的是其手机业务部门,而保留了另一个以公共安全无线电业务为主的公司。去年1月,摩托罗拉一分为二,拆分成摩托罗拉移动公司和摩托罗拉解决方案公司。但拆分后的摩托罗拉移动业务仍无起色,这直接导致了去年8月该公司与谷歌移动签署收购协议。在苹果手机与谷歌安卓系统咄咄逼人的市场声势下,昔日手机市场的大佬们早被打得落花流水,如早先取代摩托罗拉而跃居手机市场老大地位的诺基亚,也不得不微软抱团取暖。在这市场背景下,早已成为没落贵族的摩托罗拉出售相关业务,实乃大势所趋。 这个收购案例所阐释的,不仅是弱肉强食的市场铁律,除此外还有不少值得反思和借鉴的地方。对此,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创新的重要性。是的,摩托罗拉曾经取得如此辉煌的地位,得益于创新发明,它后来的没落也在于创新能力不足。但这么说还是失之简单了。研发创新只是占领市场的第一步,要赢得消费者青睐,却还有许多路要走。许多人都知道,施乐公司的图形界面是苹果公司发家的一大秘密武器。当年,施乐公司研发出了图形界面,却把它当作垃圾弃而不用,结果是苹果公司把它当成了宝贝,这也才有了苹果电脑的闪亮登场。 研发能力对摩托罗拉来讲原本不是弱项。今天摩托罗拉还能以125亿美元出售,关键也在于它手上握有多项移动设备的核心技术。但是,摩托罗拉恰因为过于注重研发,而没有高度重视用户感受及售后服务,这是它陷入困境的重要成因。这样对比也许不妥,但如果拿出苹果手机和摩托罗拉、诺基亚等手机比较,很容易得出后两款手机确实不够人性化的结论。回过头看,我都觉得百思不得其解:为何这两家公司会把手机设计得如此复杂?时至今日,这些品牌的智能手机依然有这样的毛病,就是功能繁琐、易用性差,徒耗消费者时间。这也能够解释,当只有一个功能按钮的苹果手机出现时,人们为何感到如此惊叹。难怪有分析称,摩托罗拉是自己打败了自己。 这说明,不重视创新的企业难以长久生存,但光有创新研发能力的企业,如果不重视用户体验,也很难走远。这是摩托罗拉留下的失败经验,也是许多知名企业倒下的地方。相较之下,国内许多企业不仅研发能力不足,而且只是一味在品牌宣传上下功夫,更不用说售后服务质量了。一个品牌知名度越高,固然越有利于市场推广,但不练好研发内功和售后服务基本功,品牌附加值也可能一夜之间丧失殆尽。三聚氰胺风波导致诸多牛奶品牌陷入形象危机,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 最后还应补充一点,摩托罗拉失败的地方,也正在成为苹果公司的隐忧。今天苹果公司依然保持着强劲的研发激情,对提高用户体验的贡献也让其他同类品牌黯然失色(比如微软)。但是,苹果公司的售后服务并不如人意。简单提一个问题:苹果手机在中国内地拥有庞大消费量,可你知道手机坏了拿到哪里去修吗?相对于如此庞大的用户数量,苹果官方维修点(非正规维修点不算)显然少得可怜。苹果手机与应用商店捆绑在一起,这更增加了其售后服务的强度和难度。我曾写过文章,描绘在苹果官网上费劲周折查找应用程序售后服务联系方式的经历。应该说,这是苹果售后服务跟不上产品热销形势所带来的问题,但如果不尽快加以解决,必将给苹果公司未来发展埋下隐患。 摩托罗拉正在告别移动市场的舞台,新公司新产品也在不断进入市场。不同企业的死法各有不同,但企业要想保持旺盛生命力,必须充分尊重如下法则:创新与服务。前者决定了企业能够拿出什么样的产品,后者则决定消费者将作出何种选择。 2012年2月28日

阅读更多

谢国忠:食品安全取决于政治改革

谢国忠:食品安全取决于政治改革 谢国忠:食品安全取决于政治改革 中国的经济体制将政治权力置于市场之上。关键资源通过政治权力来分配。规则可以任意改变。政治权力可以让坏产品成功,让好产品失败。在这样的体系里,贩卖影响力成为企业成功的主因,而非附属因素。 在中国市场上,坏的总能驱逐好的。劣币驱逐良币不可避免。企业将这归咎于中国消费者更偏爱低价,而不考虑质量。但是,真正应该指责的是中国经济的系统性缺陷所造成的可靠信息的缺失。在什么都不可信的情况下,消费者当然就会趋向于选择低价。 中国不能单纯依靠数量扩张来实现经济增长,因为生产劳动力、能源、土地和环境等各种因素已经遇到瓶颈。生产能力的提高是恢复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对微观经济做出正确决策至关重要。只有提高信息的可信度,中国才有可能从简单的价格竞争发展到以质取胜的均衡。没有法治,单纯依靠市场力量难见成效。 以次充好 在中国,当用拉菲酒款待客人时,客人总会认为这酒肯定是假的。不幸的是,这种想法往往是对的。一些极为慷慨的朋友曾经用拉菲酒招待过我。但大多数都是假的。我相信他们都出价不菲。实际上,除非是用离谱的价格买到的,一般人都不敢用拉菲酒招待朋友。 当假货泛滥,消费者也就不再购买了。中国的富豪和权贵阶层不再炫耀喝了多少拉菲酒,因为担心看起来像傻子。消费拉菲的阶层也往下降了好几层。拉菲开始涌入贫穷的省份。大多数人不关心拉菲酒的问题。真正重要的是饭馆是否在饭菜里加了化学添加剂,猪和鸡是不是用大量激素催肥的,牛奶里面是否掺入了三聚氰胺,瓶装水里面装的是不是自来水甚或其他更劣质的水。基本上,中国消费者一出门消费就开始冒生命危险了。中国人努力工作只能挣到微薄的工资,每天还要警惕自己要买的东西。中国的生活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是脱节的。 很多企业将这种恶劣的形势归咎于消费者对低价的偏好。因此,为求生存,企业就偷工减料以降低价格。如果一些化学药品能让白开水喝起来像鸡汤,那么为何不掺一点呢?这能降低价格。如果三聚氰胺能让劣质牛奶以次充好,那么为何不造假呢?这很便宜。 这种观点不无道理。但是,如果人们无法分辨好坏,那么当然就会偏爱低价。我的看法是人们不具备可信的信息,来区分看起来一样的产品。这最能反映出执法上的不足。 食品安全问题每天都在发生。很少有人受到严厉制裁。例如,中国奶制品市场发生三聚氰胺危机以后,以国际标准而论,问题企业应当全部破产,其高层管理人员应当坐牢。但是,政府却在危机之后不久就让企业复活了。政府并不站在消费者这一边。这是中国消费市场发展的最大障碍。 制度缺位 中国消费者正在动用一切手段确保产品的安全和质量。出国购物大行其道。但是,这无法满足日常消费。海关也禁止这么做。因此,少数有钱人退而求其次,选择高价商品。可悲的是,这种方法也不管用。 拉菲酒就是一个例子。假货多过真货。昂贵的饭店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天价进口商品,比如家具和衣服,其实都是东莞制造。好卖相常常是因为使用了不安全的化学用品。价格本身并不能作为有效的信号。实际上,越昂贵往往越不安全,因为供应商会用化学制剂增强口味和卖相。 经济学理论认为,长期而言,企业和消费者的关系可以在不需要外力介入的情况下自行解决。随着时间推移,消费者会变得聪明,从而选择那些质量和价格更胜一筹的企业。这就是那些老字号拥有商誉的原因。但是为何这在中国没有发生呢? 原因在于,经济环境对于企业来说太不稳定了,所以无法寄希望于长期利益,也无法采取长期思维。在中国,政治因素主导经济因素。政治经常翻云覆雨。当一个“保护伞”被除掉以后,下一个上台的人可能会选择保护别人。 另一方面,在过去十年里,依靠短期思维也能大有斩获。货币扩张奖励了投机。即使不是大多数企业,也有很多企业都是注重资产获得盈利,并且很多实体经济的企业被用来从银行获得资金。投机就是为何现在这么多企业出现问题的原因,因为房地产泡沫的破裂暴露了其债务问题。 很多盈利企业将其成功归因于关系。在中国,政府控制着企业成功所需的关键资源。比如,即使是一家餐馆想要占个好位置,也要靠影响和关系。手里掌握关系的人往往可能并不擅长提供服务或制造产品。因此,他们彻底依赖供应者来维持他们的成功。 外包在中国市场上已经做到了极致。正常的市场环境下也会有外包。但是,一家企业要生存下去,就必须通过对供应链的质量控制和(或者)制造关键部件,来对产成品负责。在中国,外包是如此普遍,以至于没有人知道每一个零部件是从哪里来的,又是谁组装的。没有人对供应链上的产成品负责。也没人在乎,因为成功最终是依靠关系、而不是制造更好的产品。 必须改革 中国的经济体制将政治权力置于市场之上。关键资源通过政治权力来分配。规则可以任意改变。政治权力可以让坏产品成功,让好产品失败。在这样的体系里,贩卖影响力成为企业成功的主因,而非附属因素。 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数量扩张,亦即同一事件的多次复制。先前这种模式成功运转的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就业不足,劳动力和煤炭等生产要素仍然过剩,全球市场尚未达到饱和。 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巨变。由于持续30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当前中国的劳动力短缺是结构性的。在未来10年中,能源短缺仍将十分严峻。同时,由于金融危机,西方经济正在逐步下滑。中国不可能仅凭数量扩张来增加出口。 国内市场的发展对中国的未来至关重要。消费能力从政府转向家庭是支持消费需求的必要步骤。制造好的商品也非常关键。除非微观经济能够运行良好,否则宏观经济的改革只能导致通胀或进口增加。 中国的经验表明,法治是市场经济的关键。政治改革极为重要。行政权力必须明显减小,主要功能是提供服务而非赚钱。 中国的政府官员像商人一样思考,同时又掌握了不受限制的权力,自然就会导致金钱等资源集中到政府手中。因为需求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政府支出,贩卖影响力成为企业成功的首要因素。 最能反映体制缺陷的是,政府和公众对于哪些事务最值得优先关注存在分歧。公众担心食品安全、医院和学校的腐败、浑浊空气和不洁净的水资源。然而大多数地方政府关注的只是财政收入、GDP和投资等等。这就好比政府官员来自火星,而公众来自金星,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 中国人均收入不足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仅为经济合作组织国家(OECD)的十分之一,在需求和供给上都有很大的上行空间。如果中国的体制能够达到理想水平的一半,十年内人均收入就能提高3倍,这是因为就工作能力而言,中国工人的效率不亚于美国或欧洲工人。 进口可帮助中国消费者给当地生产商施压以提高质量。以发展地方工业为名义的贸易保护是徒劳的。中国的汽车市场已跃居世界首位。保护主义给中国消费者带来的只是昂贵的价格。但在这个行业里没有出现任何有竞争力的国内制造商。这是产业政策失败的最佳案例。改变政治经济体制将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开放进口是改善微观经济的捷径。进口竞争将会降低关系和后台的价值,并让制造优质产品变得更加重要。 进口更多农产品可以明显改善中国的食品安全。市场运行失常是出现众多安全问题的原因。家畜饲养过多使用激素,在种植粮食蔬菜中过多使用化肥和农药,是中国食品安全危机最为严重的问题。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在于政府更重视产量最大化而非食品安全。除非政策能够调整,否则公众将持续经受食品安全问题的困扰。 尽管开放进口可以改善当前的形势,但终极方案依然取决于政治改革。 分享到: 本文地址: http://www.jrjia.com/2012/02/27/1603.shtml

阅读更多

OhMyMedia | 南方周末:世界差点把他忘了

“韩寒描述退学到2008年那段生活,蹦出两个短语:“孤独,深深的孤独。”” “他总在悄悄地、故作轻松地、但拼命地写。他害怕“如果不坚持写,有一天世界就把他忘了”。” 2000年,十几岁的少年韩寒要处理的是与整个成人世界的紧张关系,这个巨大难题逼迫他做出回应,有时候用无所谓的态度,有时候用无礼的语言,有时候干脆拒绝对话。 这是个死结,世界和他彼此都不会退让一步。 一本《三重门》依然没有彻底地证明自己,“差生”韩寒退学了。当他走出学校大门的时候,头上插满了各种标签:“问题少年”、“差生”和“异端”。他和教育制度格格不入,互相轻蔑。 如今身陷舆论中心的韩寒曾经“非常孤独”,曾经“害怕被世界忘记”。他的应对办法是努力地赛车,同时拼命地写。 (南方周末记者 王轶庶/图) 在后来央视的《对话》栏目里,韩寒和在场的成人们各说各话,差一点直接吵起来。 退学事件连带地羞辱了家庭,父母在同事和朋友的不断询问下十分难堪。这一点对所有背景普通的家庭都可想象。有很长一段时间韩寒和父母关系紧张,他干脆住在乡下爷爷奶奶家里。 在《萌芽》主编赵长天眼里,一直存在着两个韩寒,一个态度激烈粗野无礼口无遮拦,另一个文质彬彬温文尔雅勤奋好学。只有站到像赵长天这样的温和宽容的老者面前,前一个韩寒才放下防卫,让后一个韩寒站到前面来。 “也许,一直到他在年龄上已成为成年人之前,人们都会对他抱有疑虑甚至戒备之心。”作家曹文轩给《三重门》写的这篇序里的很多话如今看来一语成谶。受挫和反击,质疑和证明,韩寒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要面对这样的考验。 如今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光芒万丈”的韩寒,众人拥戴,当他在微博上发出一个“喂”字,马上有七十万人关注他,等待下一次发言。 但是人们没有留意,很长一段时间里,那个少年一直生活在对抗的漩涡里,独立行走在边缘。 当人们因为那个退学的少年而对现在的韩寒大加赞赏或抨击的时候,都需要注意一个事实,前一个韩寒和后一个韩寒之间存在着十年的跨度。 地下室里的孤独 2000年,从韩寒离开学校那一刻,生活对他的训练就正式开始了。十几年后,韩寒描述那段生活,嘴里一字一顿地蹦出了两个短语:“孤独,深深的孤独。”但在十年前韩寒不会承认这一点。 每天他骑着一辆摩托车在小镇上开过每一条马路,从音像店里租了碟,回家看完第二天又还回去。夜里他四处寻找灯光球场,跟一群成年人们蹭球踢。他依然每天期待周末来临,因为他所有的朋友们都还在学校里面。 2001年临近高考的前几天,韩寒开着一辆小车去松江二中,拉上陆乐、沈宏伟等一帮老同学出去大吃了一顿,回来后他们开着车在校园里面乱转,沈宏伟还记得那天韩寒把车里的音乐放很大声,主题是关于“青春”。 很长一段时间里,韩寒依然徘徊在学校周围,像刚醒的人在回味一个未完结的梦。也是在这期间韩寒完成了第二部小说《像少年啦飞驰》,书里面第一次描述到他不熟悉的生活范围,大学。 就在2000年少年韩寒离校前一天晚上,松江二中文学社指导老师邱剑云和他进行了一次长谈,为这个冒犯了所有人的勇敢少年送行。 在后来一篇文章里,人们可以看到这位老者提出的劝告:《三重门》是对前人的模仿,那里面的智慧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的智慧,你还远未成熟。 他动情地叮嘱:“你走出校门,去行‘万里路’,去读‘人间书’,你就得好自为之,不要总像个宠坏了的孩子。” 现实世界慢慢拉开帷幕,舞台暗淡,道具粗糙。 两年后,韩寒拿出出书的所有积蓄,买了一辆富康,一路开到北京。当他短暂地住在复兴门外的一个招待所的地下室,身上的钱只够交每天几十块钱住宿费的时候,他可能会想起邱剑云说过的这段话。 但长期以来压力、困难,都不是那个倔强的韩寒乐于吐露的一面。住地下室的事情是很多年以后一个朋友才偶然发现,他们曾经住在同一个地方,作为南方人同样不敢去北方那种毫无遮拦的澡堂。 捣蛋分子在偷偷用功 2001年,韩寒来到北京,在望京租房子住下。 他依然没有朋友,而文坛也从未接纳过这个异类——直到今天也没有。比在家里孤独地闲逛的那两年更惨的是,他打开电脑已经写不出一个字了,过去少年生活的积淀已经写尽,新的生活还未铺开。很多时候,他望着茫茫的窗外不知未来去往何处。 书的销量也一直在下降,《三重门》卖了100万,《像少年啦飞驰》只卖了30万本,2002年出了一本作品精选集《毒》只剩下10万本。 曾经作为一个默默无闻的高中生,韩寒吹牛皮要写进华文圈前三,后来一本《三重门》为他引来无数关注。最后在无尽的口水中,差生韩寒又一次回到默默无闻。这次他已经决定放弃写作,他吹牛皮要拿个赛车冠军。 北京的四年无所事事。 每天韩寒睡到下午2点多醒过来,看看报纸,和黄旭明等车友约到另一个朋友苏阳的改装店里见面,一整个下午只聊车。有时候他们开车到郊区,找一个小树林练车。 练车十分耗钱,最小的改装动辄几万,一些常规损耗也很厉害,零件需要维修,基本上练一次车要换一条轮胎,费用就接近2000块钱。有一阵子实际上韩寒穷到连轮胎都买不起。 一群人练完车就从机场高速开到三环,一起吃饭,从6点一直吃到8点钟,接着聊车,有时候就一起去中央电视塔下的卡丁车馆开卡丁车。 在折腾了几年之后,终于有赛车比赛可以参加。黄旭明还能回忆起那时候的兴奋,在外地的宾馆里第二天要比赛了经常半夜也不睡,几个人在宾馆的各个房间不断串门聊天,赛前几小时才躺下睡会儿。 无名车手韩寒又一次展现出了超强的学习力,“同样一本汽车杂志,他看了就能明白技术要领,人也谦虚好学,四处跟人讨教,只要他觉得别人开得比他好,他就会找机会坐到那人的车上,看他怎么开。” 韩寒的精力过人,后来他向车友们拿出新书《就这么漂来漂去》的时候,所有人都吓了一跳。黄旭明翻开那本书,每个片段都是他们亲身经历,韩寒写的时候却毫无风声,刨开每天呆在一起的时间,黄旭明推算:韩寒只能是在每天半夜的时候悄悄码字。 蔡崇达是韩寒十几年的好朋友,有时候韩寒妻子金丽华说有本书已经快把韩寒逼疯了,转头去问韩寒,他总是故作轻松,轻描淡写地说“正在写”。“很长时间里他就是个玩性大发的孩子,一个捣蛋分子,偷偷用功,然后吓你一跳。”这像场恶作剧,少年韩寒也因此心满意足,乐在其中。 黄旭明现在已经不再练车了,他在鼓楼旁边开了一间小酒吧,名字叫“疆进酒”,很多文艺青年常去聚集。 曾经在黄旭明和韩寒面前出现过很多弯道,黄旭明在犹豫和胆怯中踩下了刹车,却看到旁边那个80后少年毫无畏惧迎面而上。1974年出生的黄旭明,现在每天在自家酒吧里头安心坐着,他承认自己年纪已经大了。 世界快把他忘了 在北京漂泊的四年几乎已经是韩寒成长历程中的最低谷,有一阵子他几乎已经从公众视野里消失。 有一次蔡崇达去见到韩寒,电话里韩寒要他带去一个汉堡,见面后韩寒一直在一边吃汉堡一边写博客。“我问他能不能先吃再写,他还是轻轻松松地说俏皮 话:‘读者嗷嗷待哺,都在等待我的乳汁’。”“他如果不坚持写,有一天世界就彻底把他忘了,但是实际上那天他眼睛都快睁不开了。” 在那本诞生于无所事事的北漂生涯的《就这么漂来漂去》的序里,韩寒罕见地聊到了这段生活的一角: “前两年是微微微微有点困难的,但是我觉得一切的困难的真相都必须要在事后才能看清楚。我现在还没有到事后,我还在事中。我希望在自己的书里,这些困难都不困难。我宁可幽默的困难着,也不愿如同现在的年轻人般假装忧郁的顺利着。” 2005年,韩寒开着车回到了上海,加入了333车队。当年那些同学已经大学毕业,走在不同的人生轨迹上,各有悲欢。后来车手韩寒开始发力,往老家的宅子里搬了一座又一座奖杯作装饰。人们又一次为这个神奇少年欢呼。 曾经在少年韩寒即将退学的时候,赵长天和他谈了一次:“人是需要妥协的。你现在不妥协,将来也要妥协。”多年后,当韩寒开着赛车奔行在全国各地,为了帮车队拉赞助,不得不去和官员、老板们同桌应酬。 他甚至需要专门出场给老板们的女儿签名,那个时候,那个激烈的韩寒终于稍稍让位,露出那个“顾大局识大体”的礼貌韩寒。 2008年,韩寒在赛车圈内最好的朋友徐浪在俄罗斯因意外死亡,葬礼在杭州举行,全国上千名车手去道别。葬礼上,黄旭明意外地看到,那个永远嬉嬉哈哈、举重若轻的韩寒,那个在北京漂来漂去,勇敢地驶向每一个弯道的韩寒当场嚎啕大哭。从那之后,韩寒说要开始关心身边的人。 也是从那一年起,韩寒不再在博客上跟谁论战,他开始写文章讨论地震重建、三聚氰胺、公路换牌,把锋利的态度对准那些让人们活得不那么幸福的社会现实,开始为那些十年前批评他的人说话。 在曹文轩给《三重门》写的序里,还有另外一段话:“一个少年,就是一个少年,他在人生经验方面,是无法设计的。你年龄没有到那个份上,有些经验你就无法获得。经验是造物主按预先的计划一点一点给予的。” 花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少年终于走向青年。那个恃才傲物、无礼冒犯的韩寒,和那个一路漂泊、勇敢向前的韩寒终于握手言和。

阅读更多

李海鹏:韩寒者,冒犯也

出道十年,名满天下,仍是后生,韩寒被欣赏他的人开玩笑地称呼为“韩少”。这个称呼隐含了戏谑的赞许之意,指他风流而自在,有品质,不是乏味的家伙。韩少是个作家,是中国唯一一位场地和拉力赛车的双料年度总冠军,是偶像,还是全球点击量最高的博客的主人。他太有名,人们反而忽视了集这么多头衔于一身是何等不寻常。可是韩少真正成为广受尊重的韩寒,还是在2005年10月28号,这一天他开通了博客,不久开始写作社会评论,与时代共振。他的风格不羁的言论引发争议,又广受欢迎。于是有一天,最古板的人也意识到这不是个胡闹的年轻人,在那将近3亿的点击量背后,是一个形象新颖的人道主义者在发出着自由的波长。 韩寒总是不在规定的框架之内,无论这框架是命令,还是习见。有一次他干脆在博客里用英文说,他要做的就是“干规定”。他认为这么做很自然,因为这些人们习焉不察的框架是荒谬的,不对的。 2006年3月,他在博客上引发“韩白之争”,攻击文坛的门阀之见,理不糙话糙,于是被抨击为“红卫兵”,陆川甚至说拿他的做法与“红卫兵的铜头皮带,再一次抽到我父亲的脸上”相提并论。韩寒其后的作为证明这只是夸张其辞。他全无红卫兵的无知之态,头脑更决不受他人控制。 其时情势超出预料,如今他回顾说,“主动跳进来的人跑题太远了。”跑题是因为裹入战团的人的身份在变,从文学批评家到音乐人。就像他在17岁成名时一样,每当他冒犯一个人,就等于冒犯一个有着私人关系和共同利益的群体。他赢了,用一句“高处不胜寒”解构了高晓松,然后说,PASS,下一个是谁?这狂妄本该激起更多愤慨,却再没有人接茬儿。安静,困惑。对这个毛头小子的轻视不见了。如果说文坛的正统派仍坚持说韩寒没有在小说中证明自己有多么出色,这可能是对的,也可能只是基于现有的短视,但韩寒已经证明了他的对手是多么虚弱。 这在韩少却是“练手”。这是一个预示,他将用同样的机智去戳破四处弥散而且更沉重的荒诞泡沫。 几年来,他在博客文章中评论社会热点话题,有“周老虎”事件、火炬传递风波、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三聚氰胺事件、“欺实马”事件等等,也有较少人关注的新闻,选择什么话题,“一般以我看完新闻以后嘴巴微张为原则”。他只是受触动而写作。“至于从现实的角度促进公共生活的改善,这样说太严肃了。看到一些现实事件的时候,我是一个懒人都忍不住充满了创作的欲望,你说这些事有多操蛋。”这些文章卓具影响力,尤其是在年轻人中间,乃至有人称之为“80后的骄傲”,有人要选韩寒当市长,有人说“这个事情就等着韩寒评论了。” “世界上逻辑分两种,一种是逻辑,一种是中国逻辑。”这是韩寒的妙语,也可视为他的全部时评文章的主题。这些文章的内容一再地揭示这个社会的反常之处,质量则一再地反衬中国教育尤其是文科教育是多么的失败。他的机智,幽默,用简单的逻辑揭橥事实的荒诞的能力,对读者心理的熟稔,都相当耀目,至今仍被知识阶层低估着。这名松江二中7门功课不及格的留级生有一种自由生长、未受束缚的天分。他证明了很多人脑子里以为天经地义的东西是毋需存在的。 他了解当下知识分子式的文章为何行之不远,“论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用典,”连朋友的故事都不需要,“当论理彻底不需要典故的时候才是强大的。”他年轻,吸引年轻读者的经验却罕有其匹。 韩寒使用的是一种接近口语的浅白汉语,凭借的是显明易懂的常理,他是一个善用“本来”的高手,是“以其知之所之,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的典范。在论述为什么抵制家乐福并无意义的时候,他并没有引述任何关于民族主义的学理——他对学理全无兴趣,你也可以说他对此甚为无知——他打比方说,这就像一个男人问充气娃娃,我强不强,我强不强。他总会把严肃的果核塞进可笑的果肉。他率性,不端着,又不致失态,有着自然的分寸感。如果通读他的博客,苛刻的人也会惊讶于在每个逻辑细节,每个粗俗与有趣的交接点,每个自信到令人喜欢与自信到惹人厌烦的边际,他几乎都做对了。鉴于其产量甚丰,这是一项概率意义上的成就。 在文章中剥除一件事情的伪装对韩寒来说就像呼吸一样再自然不过。这些文章日积月累,产生了级数增长的影响力。他年轻,帅,有钱,经历传奇,酷,都为他的观点的传播提供了助燃剂。最终斯人的幸运成了国家的幸运:他带着他的影响力站在了人这一边。倘若提起历史上的同道中人,韩寒的精神世界可能远远不如,但就现时的影响而言,他却比先贤们强大千万倍。韩寒就像鲍勃.迪伦一样把良知送得更远。 韩寒每年赚取版税200万元,他的选择却使他算不得强势阶层。他的影响力会戏剧性地断裂。 在同级别的名人里,他可能是最与特权无缘的,甚至名气也不被权力认识。“比如我们区里的领导,他们对于我是根本无所谓的。”他的母亲为了他舅舅的摩托车库被抢占一事去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政府上访,竟被保安煽了耳光,他去交涉也没有什么结果,连镇长都见不到。 2009年11月,他应邀去“世博论坛暨第四届嘉定汽车论坛”演讲,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糟糕”,他说,“中国的大城市就是这样,毁灭100万个理想,用这100万个理想诞生出1到2个新富。”陈丹青征求当地官员对韩寒发言的意见,当地官员说,其实他不知道韩寒这个人。会后大家友好握手,还一起吃了饭。韩寒的印象是,“其实很多的领导和我们是两个资讯系统。” 韩寒常是被切割的对象。任何一个正襟危坐的地方都有很多人乐于和急于表明自己与韩寒没关系。一个文化人也会以对韩寒的轻蔑来暗示自己的水准和级别,至少表明自己不流于俗。韩寒只是“黄口小儿”、“车夫”和“小公鸡”。他是对的,但他文笔不过尔尔,上不得台面,等等。他好像只适合赛车。韩寒对此反应冷淡,对于“反智的先锋”之说,他说,我会争取做一个繁殖的先锋。 未被污染的穿透力是韩寒的大杀招。“曲士不可以语于道”,他却从未被各种场域扭曲和体制化。他站在常识这一边而无任何犹豫。“很简单,适合人类的就是适合世界的,除非你不是人。” 这才是让韩少真正像个“少”的地方,轻松、愉快、持平、坦荡,落笔于重大事件却有悠游之态。当很多时评家体会着责任重压的时候,他举重若轻;在别人自矜于道德光泽的时候,他不当回事儿。他全无“进亦忧,退亦忧”的愁苦,也无“铁肩担道义”的凝重。一方面他早早跳脱了教育的桎梏,另一方面,名气、地位总是会令匹配它们的人更放松自如,再一方面,松弛本来就是杰出者的特征。忘掉文学,就人而言,27年时间,韩寒的自我实现是现象级的。 这轻松也来自认识。在某种程度上开始享受目睹之事带来的刺激感和戏剧感之前,韩少也曾激愤过。 “以前我很悲愤,当你看到矿难,你悲愤是人之常情,当我看到五十次矿难,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悲剧。不过当你看到第一百次的时候,你会有点儿觉得这其实是个喜剧。”在一连用5个“最”描述了国家当下的各种差距之后,他说,“看这个国家的命运就像看一部电影一样。” 他会令人感到矛盾。你几乎不可能让他尊敬某个作家或者学者,甚至于你怀疑他根本不钦佩任何人,除了他自己。他的骄狂几乎是刺目的。你只是不能低估他的自由自在和不落窠臼的能量。 有趣,对于韩寒来说始终是排序第一的,然后才是公义。可是他也在此寄托了理想:“我希望我们真的安居乐业,没有人冤枉获罪,没有流血和牺牲,中国人真正意义上被全世界所尊重,而不是光靠着我们短时间内少部分得到了财富的人在世界范围内挥霍而得来的假尊重。世界商业看我们就像我们看山西煤老板,世界文化看我们就像……我希望我们真正能够强大起来。” 最终他要的是什么呢?一个精彩的人生,还是一个戏剧性的人生?韩少却说,“一个和谐的人生。” 过去十年,韩寒的崛起是这个国家的一道标志性的景观。他从17岁开始搅动中国,人皆以为昙花一现,他却成长,变得强大,他以一种危险的方式获得成功,在社会挤压的罅隙中开辟天地,在敌意中赢得尊敬。他用调笑的声音说出了肃穆的真理:自由之树只要有一丝缝隙就会生长。他言人所不能言,为人所不能为,他鼓舞了年轻人,鼓舞了梦想,鼓舞了无数的“自我”,甚至给这个古老的国家以身体力行的教益。他的故事是过去十年中的美好的一部分。 ————————————- 业余为南方周末做的年度人物稿子。韩寒是南方周末2009年度人物。 韩寒的感言是:“14年前,在同学们还在看《红领巾报》的时候,我每周都要用可调配资产的十分之一来买《南方周末》,是这份报纸给了我最初的启蒙。14年后,就是这样了。我很荣幸。” 来源:寂静之声 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2039e50100gh98.html 因为盗链严重,而我们服务器带宽有限,所以图片设置了防盗链,请见谅。如果您的阅读器看不到图片,请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即可显示图片。 部分文章附有精彩小视频,如果您的阅读器无法观看视频,请移步原文链接: http://luo.bo/21220/ 本文小编:梁萧 标题: 李海鹏:韩寒者,冒犯也 网友评论 发布时间:2012/02/25, 11:02 萝卜网 Copyright © 2010 – 2012 分享国内外精彩网事。 更多精彩欢迎您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欢迎网友 投稿 、推荐文章。 c5d85dad8496c5aa16731e645eaa0010 您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焦点外的韩寒 就《差生韩寒》一文在网易与网友的交流记录 “差生”韩寒 韩寒:有话要说 骂韩寒 来自无觅网络的相关文章: 汉堡 地铁 韩寒 (@hexieshe) 韩剧版《城市猎人》确定,李民浩出演寒羽良 (@hexieshe) VANCL投放力度加大5倍 携韩寒诠释平民时尚 (@yixieshi) 百度的原罪:用户数量至上 (@yixieshi) 4_北韩 人民军 少女时代 (@yun) 无觅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