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

困顿与希望——我的23周岁生日献词

我是1990年1月4日清晨八点多出生的,满23周岁的时点,我正好在从北京到兰州的飞机上。 此刻,我所住酒店的对面是兰州大学,我所在的区是兰州市城关区。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切似乎有冥冥之中的安排。 兰州大学是许志永本科期间的母校,无论你怎么评价许志永和他的公民运动,他都是一个独特的理想主义者。我最初开始在线下介入公共生活和事件,也是从人大代表选举和“ 异地高考 ”维权开始,践行政治权利,争取社会平等,是当代中国公民社会最重要的议题。恰在今日,过去两年的许多画面一一浮现,我是中国社会洪流中一滴水珠,在这时代潮涌中沉浮。 兰州市城关区有一个网名“余男”的人,2011年9月参选过城关区人大代表。虽然他最终落选,我为他写过一篇报道,名叫“兰州人余男的人大选举”。这是我刚开始实习一个多月时的文章,是第一次写带有故事性的稿件。这篇报道发在财新网上之后,两三个小时之后即被删除,这也是我这一生第一篇被“和谐”的报道。 一 前几天各地的“异地高考”方案基本上都出了。方案令人失望,北京、上海两市一个交上一篇白卷,另一个选择原地踏步。 “异地高考”维权的实质到底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公共政策问题,伴随着人口输入地和人口输出地之间的利益再分配,伴随着本地人和外地人之间的权利消长,甚至牵涉到大城市是否深陷大城市病,并进而步入拉美化的深渊。 当然,有另一些人则认定这是一个公民权利问题,能否“异地高考”的关键在于国家是否承认人民的迁徙自由,是否为自由迁徙的人民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公共服务。随迁子女家长作为迁入地的纳税人,其子女在迁入地接受教育的权利不可让渡,也不容商量。 两个答案,其实都没错。 经济发达地区自然不能单单只使用中西部劳动力的“人口红利”,却不承担其子女教育的责任。为“异地高考”设置高企的门槛,并不只是避免外省人来考大学给当地考生带来的竞争压力,更是将外省籍务工者子女排除在当地中小学教育体系之外。“留守儿童”问题的形成,关键就在于发达地区对于本应承担的公共服务责任的逃避,而这种“逃避”因其显而易见的好处仍将继续。 如果说中共不搞“民有、民治、民享”,只坚持所谓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排斥随迁子女就地高考进而拒绝其就地入学的安排都不合情理。外地人和本地人都是民,凭什么要“取之于本地人和外地人,用之于本地人”?“迁徙自由”本来应当被作为最基本的人权之一受到保障,却因为1958年的一纸“户籍登记条例”而被彻底剥夺。本来作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手段的户籍,却成为附加特殊权利的身份契约,改革开放之前,户籍成为限制民众自由迁徙的最大法宝,改革开放之后,户籍又变成在起跑线上就把民众分成三六九等的怪胎。 同样毋庸置疑的是,在没有招生考试机制改革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的配套之下,开放“异地高考”在承认公民“迁徙自由权”的同时,也必然会造成公共治理新的失序。不改变区域间教育水平的巨大差异,任何新的制度设计都不能在保证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公平原则之下避免“高考移民”。一些论者提出的“自主招生”改革,在权力仍对社会构成深刻影响的当下,非但增加大量社会成本也将导致高考作为社会流动渠道功能的崩塌。 “异地高考”问题正是当今中国面临诸多问题的缩影,改革与发展问题交织,争取权利与利益博弈并行。不公正的体制导致的畸形已经形成巨大既得利益,对于畸形体制的纠偏举步维艰。公允地说,“异地高考”问题在中国重大社会问题中并不算最为困难,庙堂之上的衮衮诸公纷纷把儿女送到国外,这个问题并没有什么来自于最高层的强大阻力。但即使是面对北京、上海仅仅占全国总人口数不到2%的本地户籍普通居民的可能反弹,政府采取的态度就已审慎之至,那些真正关乎中共执政集团核心利益的变革,又如何会有动力? 二 刚刚过去的这一年,我告别了我的学生生涯。 即使用欢笑荣耀换一句誓言,也不可能夜夜在梦里相约。多少朋友各奔东西,多少往事随风飘远。就在2012年那个燥热的夏天,我们的欢喜悲伤都被一一定格。 我成为一名全职工作的记者。我开始在突发事件时去一线采访,去体验记者工作最为精彩、刺激的部分。 寻找真相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困难,这是对个人的挑战。我的温和性格,少有在现场“打鸡血”感觉,过去几年的经历让我在许多时候不是不顾一切地冲锋在前,反而有些瞻前顾后,谨小慎微。 即使是这样,我们仍要努力去接近真相,这是你的工作,也是你的责任。我们并不容易获得每一个现场的详细资料,我们也很难从最可靠的信息源得到全部的准确信息。寻找更多的信息来源反复求证,在现场采访、文本证据、公开资料的基础上,去拼接事件乃至于事件背后的生态链条,是记者工作的常态。在每一个接受采访或者不愿意接受采访的人背后,或许都有其复杂的利益诉求。甄别繁杂的或许彼此矛盾的信息,需要经验积累成的判断力。而我自己,还很稚嫩。 蓟县大火,死者十人。在这个国度,这样的死亡人数本不足以占据那么多的媒体版面。“死亡300人”的不实信息在短短几天中疯狂传播,背后操盘的力量到底为何,我们不去深究。但我感知到的是,民众对官方的极度不信任,政府对于重大灾难事故信息公开的缺失,对于媒体采访的监控和钳制,正是使政府公信力加速丧失的源头。“蓟县大火”是我入职之后的第一篇报道,这篇报道因为事实上的不准确而充满缺憾,但媒体报道和强大网络舆论的力量,最终迫使当局通过电视媒体发布现场的图像,信息封锁之后,他们付出的公关代价和澄清成本都超过他们的想象。 互联网时代的“公民围观”,正在每一个社会事件中给当局带来新的压力。年底出台的“互联网实名制”政策,很大程度上正是为了对网络言论进行管控和震慑,但已经日渐成长起来的中国公民,恐怕不会因为倒行逆施而噤声。自由的闸门一旦打开,便无法关上。 王树杰死了,他的家庭得到400万元的补偿。 没有想到,第一次去辽宁是因为盘锦的枪声。9月21日那个血色清晨之前,王家人并没有想过事情会发展到那个地步,王家人手持的汽油瓶,本来只是用于恐吓拆迁者以换取更高额征地拆迁补偿的工具。然而,王树杰意外点燃了自己,本不该在执行调解任务时持枪的张研扣动扳机,酿成一场血案,盘锦市的后二十铺村一时成为舆论焦点。 最近几年,征地拆迁过程中的暴力事件频发,从唐福珍事件到宜黄事件,从钱云会到王树杰,人们在面对一般的征地和“强拆”时已经麻木,许多民众呼天抢地的个案,在外人看来实在已是司空见惯。就在盘锦采访的时候,许多拆迁户都向我讲述他们家遭遇拆迁,被当局断水断电,乃至于露宿街头的事情。这些事件中并非每一个拆迁户都是百分之百占理,但让我最有感触的是,对话和沟通渠道的匮乏使得民众和政府之间的对立已没有缓冲之阀,乡绅社会里的有序图景不复存在。动荡之中,人们愤怒的阈值越来越高,然而,遭受苦难的个体并且减少。微博时代让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新闻中心,围观者的胃口却也越吊越高。 上访不是出路,一般的事件找媒体,媒体也不可能搞个案援助,家家的被侵犯都报道,人人的问题都解决。中国社会需要制度性的解决问题的管道,政府的权力要削减,更要柔软,社会的力量要拓展,更要壮大。代议机构和司法机构应成为民众寻求公正的寄托,而不是政府意志的工具;全能政府要从各种矛盾一线退出,还给不同利益主体在规则下平等博弈的空间。 三 飞机落地,我打开手机刷微博。陈宝成写了一句“大禹穿越来治水,炎黄子孙无春秋”,我心里头一惊,除了《南周》,难不成《炎黄》也有事? 很快,我看到了“炎黄春秋编辑部”的声明,“炎黄春秋网”今天九时许被关闭,具体原因不明。作为《 炎黄春秋 》的老读者,从2008年以来《 炎黄春秋 》我期期不落,我熟悉《 炎黄春秋 》的尺度。或许对于《南方周末》而言,在许多时候指出“皇帝没有穿新衣服”是件有挑战性的事,因而只能用“春秋笔法”,但《 炎黄春秋 》这一本经常在正文里出现八十年代的(此处省略两个姓名)名字,犹如别的媒体提(再省略两个姓名)一样正常的杂志,说当局没有遵守《 宪法 》,最高权力机关实际上不是全国人大,简直是稀松平常。吴思说不要联想到献词,我以为然。 然而,《炎黄春秋》网被关闭的理由为何?打开网址便知,“您访问的网站由于未备案而被关闭。 请您尽快进行工信、公安备案,有关备案问题请联系服务商!”,这样的词句无论如何都很难不让人联想到一周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刚刚通过的“网络实名制”法案。表面上看,似乎这只是一个经营问题,涉及的“备案”与上周人大常委会的“规定”也没有直接联系。但新法甫行未见任何成效,当局却突然搞出这样的玩意儿,只能增强外界关于当局将加强网络言论钳制的猜想。 我们不知道炎黄春秋网何时才能重开,或许这一轮“备案审查”的时间并不会很长。但今日的事件已经开了恶劣的先例,以往每次想整肃《炎黄》,当局总会和编辑部有你来我往,但至少不摆在台面上,而今想要敲打某个媒体的网站,随时随地都可用无厘头的原因来封站,今天我们不为《炎黄》说话,谁知道下一个被整肃的媒体网站是谁? 过去一个多月,XXX三人“新风频吹”,个人对XX二人虽然不抱期待,但也不认为XX会下最近这一组臭棋。(此处省略398字)XXX口碑已经坏到无以复加,干脆制造些难堪让大家对X、X也彻底失望,更能避免XXX铤而走险,坚定不移地和僵化保守分子一起走这条注定会走进死胡同的道路。 小时候,我曾是“革命派”,希望有一天一个从海外领导革命的政党改变这沉闷的一切。中学时,我因《南周》和《炎黄》成为“改良派”,寄望以体制内革新的渐进路径建成宪政中国。而今,当《南周》和《炎黄》已被逼迫至此,我只能放弃对体制内改良的一切幻想,自由中国在民间,公民中国在草野。 四 “201314”,被许多人视为结婚的良辰吉日。因为它的谐音是“爱你一生一世”。 而这个被视作吉祥的日子,却是中国新闻史乃至于中国社会变革进程中一个黑暗的时点。 在这个黑暗的时刻,我们看到的希望,来源于我们自身。昨天,面对被阉割的报纸,《南方周末》编辑记者在微博上表达自己的愤怒,《南方周末》编辑部发出了措辞强硬的声明。而今天,我们正看到《南方周末》昔日的编辑记者发出呼吁,声援自己曾经的同事,我们也看到数十个曾在《南周》实习的年轻人,也参与类似的连署。 《环球时报》说,微博上的“意见领袖”不少支持《南周》,这是个事实。民意汹涌,知识界传媒界坚定的共同立场,即使是官方背景的小报也不得不承认。在微博上发声支持《南周》的,有长期关注宪政进程的法律学者,有战斗在争取公正司法第一线的知名律师,有家财万贯的富商大贾,也有在管制更为严格报道方向更为正面的电视台就职的主持人。“ 言论自由 ”,不是媒体人的顾影自怜,也不是一小撮人的自说自话。争取《南周》的自由,就是争取国民自己的自由,捍卫《炎黄》的权利,就是保卫国民自身的权利。 “言论自由”不是空中楼阁,不是和普通人生命毫不相干的宏大叙事,而应当以涓滴细流融入生活,让每个人可以自由言说表达,而不畏惧言论可能带来的风险与后果。“因言获罪”,不是一个距离我们时空十分遥远的历史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鲜活例子,为了谢朝平,为了方竹笋,为了任建宇,也为了或许彼此并不相识的你和我,神圣的权利我们决不放弃。 “言论自由”不是痴人说梦,不是为了比照某种境外制度的观念产物,它关系到我们能够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当人们面对突发事件时,没有勇气对外界讲出真相,当人们在遭遇不公时,没有机会进行公共讨论,社会上的不公不义就会在沉默中被掩藏,而社会进步的契机也会在噤声中被一再错过。为了不再有预审的报纸,为了不再有禁令的报道,为了不再有雷区的选题,也为了你我能够在一个开放的平台上进行公共博弈,任何的自由我们都绝不让渡。 今日,从南方到北国,从存有宪政理想的耄耋老人,到勇敢表达声音的“90后”南周实习生,都行动起来。于是我们赋予“201314”全新的含义,我们将热爱这片土地一生一世,我们将守护真相一生一世,我们将捍卫自由一生一世,我们将推动法治一生一世。 今天我许下两个愿望,庹震早日下台,炎黄春秋网早日重开。今天,我们保有一个梦想,我们梦想有一天这一片土地得到上苍眷顾,成为宪政民主的文明之邦。 中国梦 ,梦之难。梦再难,仍要追。 今晚,我伫立在黄河大桥上。黄河水从脚下汨汨流过,一如她千万年以来从高山向大海的赴约。今夜,古老的大地仍旧被黄河、长江与珠江滋养、灌溉,在酷寒的冬季,人们虽因河流获得生机,却注定只能凭借内心的信念去构筑希望。 我们对“中国梦”的追求是正如这滔滔的江河,江河水日日滋养我们,江河水也将流进我们梦中。江河水日日激励我们,江河水也将常驻我们心中。 像往年一样,很多朋友给我生日祝福,很遗憾不能一一回复。说实在的,这个生日我过得并不快乐,但唯有信念,能让我继续前行。 (采编:佛冉;责编:周拙恒) 您可能也喜欢: <天枢>寒冬里,我们风华正茂——北斗2011新年献词 <天枢>新浪微博与拿破仑 铭记伟大的瞬间——《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推荐 <摇光>“老子明天要起义,今晚怎么说?” <开阳>欧洲民族国家的诞生(上)——产生于战争的英格兰和法兰西 无觅 标签: 中国梦 , 体制改革 , 公民 , 南周 , 宪政 , 异地高考 , 暴力拆迁 , 炎黄春秋

阅读更多

纽约时报 | 《南方周末》得道多助

James Pomfret/Reuters 周一,抗议者聚集在中国广州市《南方周末》总部外。 北京——周一,数百人聚集在中国南方一家报社总部外,进一步激化了一场围绕着媒体审查而产生的争端。该争端考验着中国新一届领导层对变革呼声的容忍度。 此次抗议活动体现了人们对《南方周末》记者的大力支持。上周,在这家相对自由的报社,记者们对当地宣传官员的行为感到非常愤怒,称其对该报事务进行了粗暴干涉。 Kyodo News, via Associated Press 中国广州,一名支持者手持呼吁言论自由的标语。 与此同时,社会名流及知名评论人士纷纷在网上声援陷入争端之中的编辑部。于是, 这一原本只是地方事件的审查争端扩大成为了一场更大的全国性声援运动。 “严冬里期待春天的到来,”演员李冰冰在其微博账户上对1900万粉丝写到。拥有3100万粉丝的演员姚晨引用了广受敬重的俄罗斯异见人士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Aleksandr Solzhenitsyn)的话说:“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 在中国,对于新闻报道及意见表达的限度问题,媒体与地方党委领导常有分歧,但是这种分歧甚少进入公众视野。而这次,仅在一个周末的时间里,支持这些被困的记者的呼声就迅速在中国各网上论坛蔓延开来。周一,在广东省会广州市《南方周末》报社外聚集着包括中学生、大学生及退休人员在内的各界人士。 许多人手持匆忙写上口号的条幅,及象征哀悼的黄白色菊花花束。一个条幅上写着“开放报禁。中国人要自由。”警察束手旁观,并未予以干涉。 《南方周末》记者要求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部长庹震下台。庹震于去年5月就职。 他们指责庹震指示更改了该报的新年献词。该献词原本呼吁更加尊重宪法所列权利,题目为《中国梦,宪政梦》。 经过多次修改之后,这篇文章最终变成了一篇称赞当前政治制度的社论,在这个制度下,共产党继续对政府所有部门行使职权。 名人洪晃在网上称,庹震的所作所为“一夜之间,摧毁了十八大以来国家领导努力重新建立的公信,”去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十八大是本次权力交接过程的顶点,任命习近平成为共产党总书记。按照计划,习近平也将于今年3月就任中国主席。人们对他的期望很高, 希望他在未来的十年任期内,可以采用更开放的方式塑造中国的政经模式。 但最近,习近平提出,中国必须尊重自己的社会主义根系。这似乎是在安抚党内保守人士。 周一晚上,《南方周末》的一位记者称,各方之间的谈判已于下午进行,但尚未达成可以宣布的结果。这位记者在电话采访中说,“谈判一点都不顺利。” 早些时候有迹象显示,中央宣传部门正在着手瓦解人们对此次抗议的支持。民粹主义报纸《环球时报》刊发了一篇言辞激烈的社论,攻击那些来自《南方周末》的反对者,指责他们密谋反对政府。新华社和其他主要新闻网站均在网上发表了这篇社论,这似乎是接到了中宣部的指示。 某党媒编辑称,“宣传工作走的还是老路子。” 但是周二早上,新浪、搜狐等各大网络公司的新闻门户网站纷纷发表声明,表示《环球时报》这篇社论并不代表他们自己的观点。但是国有的新闻门户网站并没有这样做。 对这些受困记者的支持活动,是在网上才愈演愈烈。韩寒及李承鹏的博客拥有大量读者,他们均呼吁抵抗新闻审查制度。周二,微博上蔓延着各种呼声,呼吁人们在《南方周末》报社门外举行更多集会。 记者们呼吁罢工,以表示其抵制审查的决心。还不清楚编辑部有多少名员工响应了罢工的呼吁。周一,一位途径《南方周末》北京办公室的当地记者说,办公大楼似乎并未关闭,但是很安静。该办公室约有30多个雇员,其中一位告诉记者说,该办公室并未罢工。 敢于直言的知识分子们已经在网上传播开了一份请愿书,要求庹震去职。周一,我们未能与庹震取得联系,以获得他对此事的评论。 《南方周末》的紧张局面,不仅仅是能揭示习近平及新一届领导层路线的风向标,也是新任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面对的严峻考验。他是一位有望在10年后接替习近平领导中国的潜在人选。 胡春华的前任汪洋被很多西方政治分析人士称为“改革者” ,但他加紧了对广东省媒体自由的控制,尤其是对南方报业集团的控制。南方报业集团旗下有《南方周末》及其他出版物。43岁的胡春华是中共党内冉冉升起的新星。去年11月,他赢得了一个政治局席位。他还是胡锦涛的门徒。习近平的前任胡锦涛是保守派,性格并不鲜明。 对于如何应对这一局面,党内宣传部门似乎有些分歧。 周一,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评论文章称,宣传部门官员应该“跟得上时代的节拍”并帮助政府树立起一个“务实而又开放的形象”。一些人将此解读为支持官员对媒体采取更加开放的态度。 但是,在《南方周末》反抗事件上,《环球时报》那篇尖锐社论与《人民日报》文章意见相左,且可能反映了更加官方的态度,因为周一晚上,几家主要新闻网站也转发了这篇社论。 该社论称,《南方周末》只是一份报纸,不应该挑战现有制度,而看来它正在这样做。社论批评了包括陈光诚在内的《南方周末》支持者。人权呼吁者陈光诚曾受到中国政府打压,并于去年逃往美国。 社论写到,“即使在西方,主流媒体也不会选择同政府公开对抗。” 周一,美国国务院(State Department)在华盛顿称,新闻审查制度与中国建立以信息为基础的现代经济及社会制度的愿景不能共存。美国国务院女发言人维多利亚·纽兰(Victoria Nuland)称,现在,中国人正在大力行使言论自由权利。“我们希望中国政府能够留意这一点,”她在新闻发布会上讲。 上周日晚上,《南方周末》事件出现恶化,因为该报高层在它的官方微博上说,那份新年贺词的撰写获得了该报各编辑的同意。 根据一名报社员工周一在网上所发帖子的描述,这份声明是在杨健对高层编辑施加压力后做出的。去年,中共广东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杨健被任命为南方报业集团党委书记。 《南方周末》总编辑黄灿随后强迫一名员工告诉他该报官方微博的密码,使这份声明得以在微博上发布。 记者周一未能联系到杨健和黄灿对本文发表评论。

阅读更多

【异闻观止】中科院报告:中国2049年全面超越美国

   摘要:《国家健康报告》第1号发布。报告预计,2007年,中国国家健康就已超越美国;预计到2019年,中国对美国实现经济总量的超越;预计到2049年,新中国成立百年时,实现国际地位超越美国。   中国科学院国家健康研究组8日在北京对外发布《国家健康报告》第1号称,国家健康是中国超越美国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本钱”,中国只要坚持内修外适、强身健体、善养国家“精气神”,预计到2049年,就一定能够全面超越美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如果说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那么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这不是天真乐观的臆想,而是基于中美国家健康状态事实求是的研判。”这份最新出炉的国家健康报告提出中国超越美国的“路线图”和“时间表”:2007年,中国国家健康就已超越美国;预计到2019年,中国对美国实现经济总量的超越;预计到2049年,新中国成立百年时,实现国际地位超越美国。   该报告分析指出,诊断和预判中美国家健康,双方在“国家体质”、“国家食性”、“生存方式”、“生命周期阶段”四方面有显著不同。其中,美国是一个“消费型”、“寄生型”国家,而中国是一个“生产型”、“劳动型”国家;美国处于“更年期”,肌体老化衰退,保守自恋,恐慌焦虑,易患更年期综合症,中国则处于“青春期”,长得快跑得快,富于梦想,求新求变,乐观自信,易遭遇成长期的烦恼。   从整体上看,美国仍然是一个以“财富型”和“力量型”为主导的国家,按“比健康”的国家评判标准,美国不仅不健康,而且“健康透支”严重。中国国家健康状态属于“达标成长型”,虽然未来40年“家里”还有许多“难念的经”,成长道路上还会碰到各种意想不到的艰难曲折,还会遭遇各种“发展病”的困扰,但前途光明,超越美国只是时间长短问题。   中科院国家健康研究组组长杨多贵研究员表示,中华文明具有输出“发展红利”的特质,2049年全面超越美国实现“中国梦”之后,中国也一定不学美国当“世界警察”,而要当“世界医生”,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更大贡献。    相关新闻   中科院:2011年我国健康指数超英美 居全球第11   中国科学院国家健康研究组历时10年研究推出的《国家健康报告》第1号8日在北京正式发布。其研究显示:2011年中国国家健康指数(NHI)在100个样本国家中列第11位,高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和发达国家,居“健康达标型”国家之首。   这份最新出炉的《国家健康报告》将全球100个样本国家的国家健康状况分为“健康盈余型”、“健康达标型”、“健康透支型”和“健康脆弱型”四类,国家健康指数排名前10的“健康盈余型”分别是瑞典、挪威、芬兰、瑞士、加拿大、丹麦、新西兰、澳大利亚、奥地利、哥斯达黎加。   “健康达标型”分别是中国、德国、荷兰、法国、巴西、卢森堡、古巴、俄罗斯、捷克、斯洛伐克:“健康透支型”国家共37个,包括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健康脆弱型”国家共43个,排名最后的10个国家分别是埃塞俄比亚、喀麦隆、尼日利亚、乌干达、安哥拉、伊拉克、肯尼亚、苏丹、海地、阿富汗。   中科院国家健康研究组组长杨多贵研究员介绍说,从相对狭义的角度,国家健康是建立在代谢、免疫、神经和行为四个系统自身良好运行状态。其中,代谢系统是国家内部各种要素新老更替、物质和能量转换的机制,是国家生命活动的基础条件;免疫系统是国家抵御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风险的屏障,是促进国家稳定、有序发展,维持动态平衡的重要保证;神经系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正常运行的“指挥系统”,它表现为国家敏捷反应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和强大执行能力;行为系统是国家心理、动机的内在特征和外在表现,它要求国家生存与发展内修外适。   研究显示,中国国家健康持续向好,国家免疫系统表现最好,高居第1位;国家代谢系统表现最差,排第82位;国家神经系统和国家行为系统的健康指数居第9位和第12位。“迈入新世纪,中国国家健康指数表现出稳健、持续增长的态势,表明中国正逐渐由传统的‘财富型’和‘力量型’国家,向‘健康型’国家转型和跃进”。   2003年,中科院国家健康研究课题组开始“国家健康”研究,以表达和诊断国家运行状态是否良好。2008年,该课题组首次推出《国家健康报告》,当时中国排名第13位。杨多贵透露,今后计划每两年研究推出一部《国家健康报告》。

阅读更多

纵览中国 | 张平: 南周事件演化为社会抗议

一次报社内部对强化审查的抗议活动,经过揭露内幕、公开抗争,已然发展成为2013年第一场公众广泛参与者的社会运动。 (德国之声中文网)一朵朵新鲜的菊花,顺次放在大门口的铁栅栏前。保安不断地移走,人们不断地添加。人数最多的时候达到千余,激情澎湃地拥挤在两边的人行道上。人们一个接一个站出来演讲,带领大家高呼口号:”新闻自由! 宪政民主!”多数人手里都拿着标语牌,写着”声援南方周末”等字样。这是1月8日发生在广州南方日报大楼前的情形。 抗议者、保安和警察都在不停地拍照。抗议者拍摄的照片立即被传上网络,经由网络流传与删帖的斗争,激励了更多的人参与抗议。《就南方周末献词事件告天下书》、《关于罢免广东省宣传部长庹震的公开建议书》等几份抗议书仍在网络流传,签署人数已达数千,其中包括港台及海外多位有影响力的学者和媒体人。世界各大通讯社及主流媒体都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 至此,一场报社内部对强化审查的抗议活动,经过揭露内幕、公开抗争,已然发展成为2013年第一次公众广泛参与者的社会运动。 公开内幕激活网络抗议 一周以前,南方周末编辑经受了反复的审查、撤稿和换稿之后,以为终于完成了特别制作的”新年特刊”。他们回家休息之后,得到通知说总编和宣传部门还在将完成签样的大样上进行改动,大标题”中国梦,梦之难”被改成了”家国梦”,并增添了百余字的封面导读。这短短一段话里出现了数处错误,后来成为社会公众嘲弄审查官员的笑料。据知情人士介绍,一年多时间来饱受审查之苦的编辑部情绪很大,但是一开始不知道如何表达,直到几个人将此事在微博上公开,而且互相呼应,撕开了审查内幕的一道裂缝。 在此之前,中共宣传部官员插手编辑事务并不鲜见,编辑记者也时或到微博或网络论坛发牢骚。分析人士认为,此次事件之所以引起关注,除了《南方周末》本身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之外,还因为抗议者将问题聚焦到具体的事件–篡改新年献词,以及具体的人物–广东省委宣传部部长庹震身上。该报新年献词具有传统口碑,拥有比别的文章更多的读者。 消息在微博广为转发,但是很快这些编辑记者中至少有15人的微博账号遭到删除。南方周末部分编辑记者发出第一封公开信,对新年特刊的删改和错漏进行说明,要求”对于此次严重违反新闻出版流程并造成严重事实错误的重大出版事故,进行彻底调查”,并”立即开封因讨论此事被禁的微博账号”。随后,他们又分别发出了四封公开信和情况说明,使得中国媒体审查内部得到空前的曝光。 据知情者介绍,南方周末编辑记者公开内幕立即让很多社会活动人士意识到,他们需要支持。大多网民的支持方式是点击鼠标,进行大面积的传播。以新浪微博为主的网络空间上,开始进行撰写、转发与删除的”猫鼠游戏”。根据后来一位自称是新浪工作人员的人士称,他们利用各种技术条件对南方周末进行支持,比如让消息传播开以后再执行删贴命令。此外,网易组织了题为”南方周末风波”的专题报道,新浪、网易新闻网站都出现了”南方周末加油”等”藏头”文字游戏。另一个网络公司腾讯的即时通讯QQ也起到了联络的作用。但是,以新浪为首的商业网站,在利用网民的参与赚取利润的同时,配合官方进行网络审查,仍然遭到无数网民的抗议和责骂。 2013年中国第一场社会抗议将如何收场? 从文本联署走向街头 与此同时,一些学者和传媒人开始讨论联署声援。1月4日,以”前南方周末编辑记者”名义发表的一份声援书开始传播。这封声援书提出庹震引咎辞职并公开道歉、对于抗议记者不予处罚、南方周末编委会恢复正常运转等三项要求。由于南方周末的早期成就,这些”前南周人”大多在业界拥有较高声望,或位居其他媒体重要职位,这封信也得到广泛传播。 一封以”南方周末实习生”的名义联署的公开信,因其创意新颖,在网络得到更多的回应。签署者共有110多名实习生,要求庹震辞职。同时针对广大公众的《就南方周末献词事件告天下书》出笼,两天时间内获得超过三千人的联署。 来自包括北京外国语大学学生刊物《文心》、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生报《青春报》编辑记者,以及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暨南大学、广东海洋学院等大学的新闻系学生,在微博发起声援。王丹、陈光诚等流亡人士均发表声援意见。来自港台的学者一边签署声援,一边也在商量起草各自的意见书。 南方周末编辑记者的行动也让一些人感到失望。一方面,活跃在推特上的知名人士艾未未、莫知许等人对南方周末的诉求提出批评和嘲笑,认为他们只是为了换一个温和的管理者,而不是反抗新闻审查体制。另一方面,很多网络活跃人士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文本联署,而转为开始鼓动线下活动。 近年来社会抗议活动蓬勃兴起。无论是探访被非法软禁的盲人律师陈光诚、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刘晓波的妻子刘霞,还是抗议官员腐败、环境污染的广东乌坎事件、四川什邡事件和江苏启东事件,或者是为温州动车追尾、上海大火、北京水灾等天灾人祸中的死难者献花,网民们都积累了丰富的抗争经验。 网民们相约于今天(1月7日)下午在南方日报大门口献花,表示或者欢送庹震辞职,或者悼念被管控至死的南方周末。来自官方的内部消息称,警方没有想到会有上千人参与。另一个未经证实的消息称,官方已对此事做出三点结论:1. 党管媒体不动摇;2. 庹震与新年献词无关;3. 此事有境外敌对势力参与。有南方周末记者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对前景表示悲观。

阅读更多

德国之声 | “南方“报”动,关乎宪政民主”

南周事件引发的网络舆论声援、街头抗议行动进行之时,香港《阳光时务周刊》特发声明,认为南周事件至目前已经逐渐演化为一场吁请新闻自由和宪政民主的抗争运动。 继南周官方微博声明引发该报记者罢工抗议后;1月7日,新浪微博放开言论,网友声援潮爆发;青年作家韩寒、演员陈数、姚晨、陈坤等对南周力撑。与此同时,一千余名抗议者从早10时左右开始至广州大道中289号南方报业门前,手执”今天我若不站起来,明天我就站不出来”、”我是公民、言论自由;新闻解禁,声援南周”等标语和菊花,亦有抗议者在现场发表演讲,广州警方严阵以待,最初将广州作家野渡等抗议者带离现场,其后双方未发生冲突。 至7日晚间,香港阳光集团下属刊物《阳光时务周刊》发出声明: “连日以来,中国大陆南方周末编辑记者因该刊新年献词被粗暴篡改,毅然决定公开中共宣传部门新闻审查内幕,反抗强化舆论监管,得到来自媒体同行、律师、学者、高校学生、作家、企业家、演艺人士及其他社会公众的广泛声援,逐渐演化为一场吁请新闻自由及宪政 民主的抗争运动。为此,阳光时务周刊发表如下声明:坚决声援南方周末同仁公开新闻审查内幕、反抗强化舆论监管的抗争行动;坚决声援社会各界吁请新闻自由及宪政民主的抗争运动;强烈呼吁中共当局推进政治改革,开放舆论空间,保障新闻自由。” “改革路径先从新闻自由,开放党禁做起” 香港阳光卫视董事长陈平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阳光时务周刊》持续观察南周事件的进展,看到这场从媒体层面扩展至公共层面的事件,不再单纯是媒体人要空间,要事件本身的真相,而是挟裹了公众一直以来对新闻管制体制的愤怒,愤怒化为 “适时来到的风暴”,这场风暴的核心也必须明朗化,为此他们发出简短而主题明确的一份声明:”从行宪维宪、新闻自由的角度提出,他们在《宪法》中讲新闻自由讲了60多年,为何不执行,你为什么要讲,不就是因为这是一个普世的原则?这个运动可以称为是一个公民运动,我也想把它称为公民的维宪运动。” 对于声明中提及的呼吁中共当局推动政治改革、开放舆论空间等诉求,陈平表示对中共当局来说不是要不要政改,而是需要有一个切实的路径图和时间表,其中开放新闻自由应该为其中最为迫切的改革步骤:”路径图首先从新闻自由,也就是开放党禁做起。” “这个梦八九年做过,现在还在人们心中” 1月7日,”八九民运”前学运领袖王丹在Facebook上上传撑南周照片,他高举的标语为”捍卫新闻自由,反抗舆论监管,推行政治改革”。他认为庹震作法也代表了官方管制新闻的惯常作法,今日媒体困境也凸显体制性的障碍:”这不是单一的事件,背后反映的还是在缺乏宪政民主制度的整体政治环境,如果不改变这种制度背景,这种事件还会层出不穷,即使今天把庹震赶走,下一次别的报纸还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所以为了中国有言论自由,还要整体性的从制度上进行改革。” 他向德国之声回顾二十多年前的民主运动,正是由当时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媒体最先响应学生的倡议,多年前很多人追求的新闻自由梦想,依然是今天公众的”中国梦”:”对于任何社会来讲,言论自由都是最基础的东西,在八十年代末是如此,今天依然如此。《南方周末》前段时间提出’中国梦’我还很感动,这个中国梦八九年就做过,一直到今年,我们中国好多人还在追逐这个梦,这也说明民主一直是中国人内心的一个火苗。” 作者:吴雨 责编:乐然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