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泳 | 钓鱼岛之争与网络民族主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7f4ef301014z6c.html 钓鱼岛之争与网络民族主义 胡泳: 其实我没有想特别讨论钓鱼岛,因为现在讨论钓鱼岛是非常敏感的事,而要谈钓鱼岛,就意味着首先对历史是非常清楚的,知识上的认识是充足的。 在这里还是先说一下钓鱼岛,我在美国时跟一些台湾人接触,其实 70 年代台湾在海外知识分子当中有一个盛大的保钓活动,甚至叫“新五四运动”,当时是作为一种思潮而非简单的民族主义。台湾有一帮人当时去美国留学,这些人其实是台湾政府派过去的精英,但在保钓期间很多人慢慢倾向大陆,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马英九当时也在保钓当中有一些作为。这是很复杂的事,而我本身对这段历史没有足够的认识,所以不会专门谈保钓。但因为崔卫平老师和贺卫方老师都提到关于民族主义、民族国家的渊源尤其是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关系,这些都是特别重要的问题,但又是极其难以说清楚的,所以我想稍微说远一点。 我曾很仔细地看过台湾一个历史学家陈永发写的一本书《中国共产革命 70 年》,这本书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共产党和国民党在本质上全都是民族主义党。国民党是一个民族主义政党是没问题的,它的英文就是 Nationalist ,本身跟“ national ” 有巨大的关系。但陈永发说,共产党也是民族主义政党,当时我看的时候,觉得很奇怪。刚才崔老师说,那时候我们是站在全世界角度来看的,讲的共产主义是超越民族主义之上的主义。所以陈永发用很多东西论证共产党就是民族主义政党。当时读这样的东西,对我来讲是一个崭新的发现。后来我发现他的这种说法在当下是完全准确的。 为什么?从党的讲法来看,共产党成立 70 年,党提出的最大目标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提共产主义,因为共产主义离我们非常遥远,为了显示它离我们的遥远性,党还提出了所谓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我们党提的主要东西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电视上播的《复兴之路》、《大国崛起》等这些东西,都意味着我们党特别像一个民族主义政党,如果哪一天把共产党命名为“复兴党”,我认为也是完全合适的。 两大政党在中国历史上扮演某种非常重要的角色,它的内里有非常厚重的民族主义历史和概念在其间,而这个东西说起来又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民族主义”本身是舶来品,中华文化没有产生这个东西。在欧洲那样的小邦林立的土壤中产生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概念,被吸收到中国,而又加上近代中国被殖民、被列强欺负的强化经历,所以“民族主义”在中国扎了根。而今天,若在欧洲提“民族主义”,很多人都会认为是过时的东西。当然不是说所有的地方都这样,但至少经过两次世界大战,血流成河,人头滚滚,而后又经过各种价值观的普及,经过所有这一切的洗礼后,尤其在德国这样的国家高唱“民族主义”,很多人觉得是有问题的。再比如法国,极右政党把自己叫做“国民阵线”, National Front, “ national ” 这个词在那个背景下有很多贬义,不像在我们这个地方总是高呼民族主义。 到了当代以后,突然之间互联网上产生了一种所谓的网络民族主义。我见到西方人在谈论中国新媒体时,永远谈论两个问题:第一,网上是怎么控制舆论的;第二,另一个永远的话题是,“中国人的网络民族主义怎么那么厉害”?在网上怎么会有如此横行的趋势?感觉上民族主义在网络上的泛滥好像变成了某种崛起的思潮。但我觉得民族主义在当代中国语境下,它的崛起不是一个必然事物,更多的是人为的东西:对于上层来讲它有它的政治策略和意识形态需要,对于下层来讲离不开这么多年来对国民施加的教育,包括最近香港的国民教育争论,他们争论的问题很大:教育是以国家为中心还是以个人为中心,国民教育是否等于公民教育。 民族主义在中国不能算是一个发展中的必然产物,然后成为一股有力的思潮,我觉得它更像一股野火,时不时地出来烧一下。我跟学生讲民族主义是每个时代学生的盛宴。一个事件出来以后就会有民族主义出来,比如美国人轰炸我驻南斯拉夫使馆。不排除这里面有大量的人在玩火,但我觉得它更像是一股野火,同时不是必然的产物。 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要把民族主义放到中国的其他问题上来加以关照。我在 2009 年 1 月给《南方都市报》写了一篇专栏,总结中国互联网 2008 年的舆论走向:我认为第一个走向是,民族主义在网上的势头在下降,而关乎民生的,所有对于中国更复杂的制度、更纷乱的发展前途的讨论,跟民族主义相比,恰好走完全相反的曲线。民生的东西在上升,民族主义的东西在下降,网络民族主义在 2008 年达到了它的高峰,之后是下降的。 这其中我可以举一个有趣的例子,跟新浪微博有关,新浪微博测试时我是用户,在 2009 年九一八前夕测试者特别紧张,新浪的负责人老沉发了一条微博,提醒大家第二天要谨慎。结果第二天微博上最热烈的话题是宜黄的自焚。宜黄自焚成为微博上最热门的话题后,《新周刊》老总说了一句:“这是中国微博历史上最有意义的一天。”这种说法可能有点过了,但他看到了民族主义下降、民生问题上升这种东西。我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就目前的网民来讲,他们仍然关注民族主义问题,但主流网民关注的已经不是这类问题了,而是人民的福祉问题。 为什么要用 2008 年作为节点?众所周知, 2008 年中国举办了令人骄傲的奥运会,奥运会后,震惊中外的三聚氰氨事件立即被揭露出来。三聚氰氨之前就已发现,但它的被压跟奥运会直接相关。有网友说“辛辛苦苦大半年,一夜回到奥运前”。当民族主义一路高歌凯旋时,会发现在那样的外表下,用手轻轻一碰,金粉掉后都是锈迹斑斑的东西。所以有很多人说高亢的民族主义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比如世博会后,上海接着发生大火;当有些经济学家鼓吹中国模式时,发生了动车事故。民生和民族两者存在截然相反的运行轨迹,我个人认为民生势头已经完全压倒民族势头。 在将来仍然会有这样那样的外交事件引起网民包括舆论的哗然,比如民族主义的反弹等,但中国的主流会更关心国家到底怎么发展。很多外国人看到中国的民族主义,就会用一个隐喻来概括它:“中国的义和团”,但这个隐喻实际上是不成立的。义和团为什么能够成功?不是因为那些练武术的大刀会成员,主要是慈禧太后的态度问题。 所以只要是政府本身从它的利益出发,不会采取永远的排外,哪怕民间有多少的热血青年(在网上抛洒热血尤其容易),这个势头不会形成。前面我说民族主义是野火,往后看,民族主义也不会掀起特别大的浪潮。这是我的一个判断,这个判断可能需要时间的验证。但如果单单从网络舆论观察,跟前两年相比有巨大差别。前两年中美、中日、台湾问题占据绝大部分网络空间,而在今天,民族主义永远不可能独霸舞台了。 ( 2012 年 9 月 13 日在新浪第一届名博沙龙上的发言)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