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总局】萝卜网 | 看了这孩子的回答,我又相信祖国的未来了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阅读更多发布者一国两智 | 8 月 19, 2013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阅读更多发布者一国两智 | 8 月 18, 2013
中国大妈撼动金价 2013/8/19 解放日报 黄金走势胶着,中国大妈的强劲购买力有一定的功劳,她们原始的投资方式使她们避开了金融巨鳄的尖牙。 黄金从 2011 年 9 月上升到每盎司 1920 美元的高位后一路下行,去年 10 月以后更是一路下挫,最低到今年 7 月的每盎司 1170 美元左右。 黄金有继续低迷的理由,全球主要金融机构、以及在虚拟市场进行黄金期货等交易的资金,都不看好黄金。 8 月 15 日,世界黄金协会( WGC )发布报告显示,今年二季度的全球黄金需求降至 2009 年二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央行买盘力量减弱,在一季度缩水 100 吨之后, 2013 年官方买盘将在 300-350 吨之间。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 CFTC )数据显示,在截至 8 月 6 日的一周内,对冲基金把黄金净多仓位下调 27% 至 48103 张期货和期权合约,创下 6 月份以来的最大降幅。 虽然著名金融机构依然看淡黄金,虽然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的预期不减,虽然主要的交易者一度大量抛售黄金,但黄金价格没有一边倒,围绕 1300 美元的争夺战方兴未艾。 黄金市场风声鹤唳之时,截止 8 月 11 号的一周,国际黄金期价上涨约 0.3% ,连续第二周上涨。据最新监测的黄金 ETF 数据显示,全球最大黄金 ETF — SPDR 黄金信托,在净流出之后终于的黄金持仓量增加 1.8 吨,这是两个月来首次出现增持现象,该基金现净持仓总量升至 911.13 吨,现黄金持有总价值约为 383.25 亿美元。而世界黄金协会也指出,今年 4 月金价在短短两个交易日内重挫逾 200 美元,创 30 年来最大两日跌幅,以及 6 月一度触及 3 年低点 1180.71 美元 / 盎司,刺激全球金条和金币需求升至记录高点,同时黄金珠宝需求也增长至近 5 年来的最高水平。 这与中国大妈的购买方式完全一致。笔者咨询黄金业内人士,以中国大妈为代表的中国投资者对实物金条兴趣浓厚,市场大跌中国大妈出手买进,市场大涨中国大妈按兵不动,有人甚至委托黄金公司,黄金跌到每克 250 元的成本与心理线以下,就全仓买进。今年二季度,中国国内黄金消费量达到 385.5 吨,以一季度的历史新高还要高 20 %。 中国大妈几乎不碰黄金虚拟投资品,期货市场涨也好,跌也好,我自岿然不动。这种傻瓜投资法正是大妈没有被大鳄吞噬的法宝。 中国已有黄金交易所,也有期货夜盘,但中国在全球黄金市场没有定价权,这就像黄金消费大国印度不拥有黄金定价权一样。成立 300 多年的伦敦黄金市场与纽约金属交易所掌握了黄金金融价格,美国经济数据的好坏、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美元的涨跌直接决定了黄金价格的涨跌。最新的例证是,美国 7 月生产者物价指数与上月持平,人们猜测美联储不敢收回量化宽松政策,金价获得支撑。 这两年黄金价格上蹿下跳不可捉摸,期货市场断头铡刀式的下跌消灭了多头资金,偶尔的上升又让做空者大受打击。可以想像,如果中国大妈进入的是期货等虚拟市场,购买的是全球黄金基金,财富必然在金价涨跌中被浩劫一空。回想中信的外汇衍生品亏损,国航东航的燃油结构性产品巨亏,中国大妈居然能够岿然不动,她们只买实物金、不碰衍生品帮了大忙。 黄金是传统的通胀避险产品,实物金与纸币之间有简单的风险对冲关系,无论世界如何风云变化,黄金的金融属性不会消失。除非全球主要央行良心发现不再量化宽松,除非全球经济摆脱低迷像上世纪 80 年代一样大幅好转,否则,中国大妈不会亏损。从根本上说,大妈们的实物金投资,是对央行滥发货币的本能抗议。 中国大妈不可能取得黄金定价权,但中国大妈以其坚定的决心,对纸币投出反对票,以实物金做为对抗经济低迷的定心锚,不负债、不虚拟,这使得中国大妈们脱离了虚拟金融市场,成为传统贵金属货币的捍卫者。 (“拇指博客”客户端已登陆苹果app store,百大名博,一手掌握)
阅读更多发布者一国两智 | 8 月 18, 2013
一份美国政府机密文件显示,联邦机构已经开启了一项贿赂调查,以查清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是否曾通过雇佣中国高官子女,来帮助该行在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获得利润丰厚的业务。 《纽约时报》已经检视过这份文件,文件中的一个例子在公共记录中也可查到:摩根大通雇佣了中国银行业的一位前监管者,现任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的儿子。记录显示,光大集团董事长之子入职摩根大通后,该银行从光大集团拿到了多个令人垂涎的项目,其中包括为光大集团一个子公司发行股票提供顾问服务。光大集团是一个国有控股的金融集团。 摩根大通的香港分支机构则雇佣了一位中国铁路官员的女儿。该份政府文件和公共记录显示,这位官员后来被指控用政府合同换取现金贿赂。 对于总部位于纽约的摩根大通来说,这位前官员之女的入职时机颇为巧妙:为中国政府建设铁路的国有控股建筑公司中国中铁(The China Railway Group)当时正计划成为一家上市公司,这在跟中国政府有关的企业中十分常见,该公司选择了摩根大通负责咨询服务。在摩根大通的帮助下,中国中铁在2007年上市时筹集到逾50亿美元。 此前,媒体还没有报道过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反贿赂部门的民事调查的重点。近来摩根大通有多件事情被监管机构盯上,其中包括去年一宗高达数十亿美元的交易亏损。该公司本月在季度申报文件里隐晦地提到了这起新调查。文件说,证交会要求摩根大通提交“其香港办公室若干前雇员的雇佣信息,以及有关公司与某些客户之间业务关系的信息。” 这份政府机密文件的一份副本显示,今年五月,证交会反贿赂部门要求摩根大通提交关于唐小宁(音译)的一系列记录文件。他是唐双宁之子。唐双宁自2007年以来担任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此前,他是中国银监会副主席。 证交会反贿赂部门还要求摩根大通提交铁道部官员之女张曦曦(音译)的雇佣资料。除了其他信息,证交会尝试获得“足以指认出所有参与决定雇佣她的人”的文件。 但是,这份政府文件和公共记录既不能把摩根大通的雇佣行为跟它获得业务的能力直接联系起来,也不能说明这些员工是不合格的。此外,这些记录也不表明相关员工帮助摩根大通获得了业务。该银行尚未被指控有任何不当行为。 然而,这份机密文件中提到的证交会调查暗示,摩根大通中国办公室较为广泛地采用了这样的雇佣策略。当局怀疑,雇佣来自人脉深厚的中国家庭的,最终会给银行带来业务的年轻雇员,在摩根大通已经成为惯例。除了铁道部官员的女儿外,证交会还要求摩根大通提供在过去六年多时间里,“所有为中国铁道部工作过或者替铁道部做过代理工作的员工”的资料。 摩根大通的一位发言人说,“上周提交10-Q季报文件的时候,我们公开披露了此事,目前正在全力配合监管机构进行调查。” 已与其他部委合并的中国铁道部和光大集团均未回应置评请求。证交会的一位女发言人也拒绝置评。 周末时我们也没能联系到张曦曦和唐小宁,两人均已离开摩根大通。 西方公司一直在积极尝试从中国近年来快速增长的经济财富中分一杯羹。一些公司在中国的商业行为受到诟病,比如葛兰素史克公司(GlaxoSmithKline),中国官员说该公司员工已经承认,他们通过贿赂医生的方式增加药品销量。 跨国公司雇佣中国政界高层人士的子女也是一种惯例。摩根大通的不寻常之处在于,它雇佣了国有控股公司官员的子女。 更加少见的,则是美国当局对这些行为进行调查。以前只有极少数的华尔街员工面临过贿赂指控,其中包括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在中国的一位前高管,他在2012年就刑事指控认罪,承认“试图让自己和一位中国政府官员中饱私囊。” 近年来,美国证交会和司法部加大了执法力度,1977年的一项联邦法律《反海外腐败法》(Foreign Corrupt Practices Act)禁止美国公司为了在做生意时获取“不正当优势”,向外国官员提供“任何拥有一定价值的物品”。 证交会成立了自己的反腐部门,自2010年以来,它已经提起了约40起针对公司的指控,这些公司包括泰科(Tyco)和拉尔夫·劳伦(Ralph Lauren)等。同一时期,美国司法部也提起了60多起指控。 法律专家指出,雇用人脉丰富的员工本身并不违法。只有当公司在这么做时怀有“不良”意图,或期待用职位换取政府业务,才会触犯法律。 “虽然雇佣某人的子女本身不会违法,但是,如果受雇佣者不胜任这个岗位,或者说,一家公司之前从来没有获得过某种业务,可是在雇佣了某人之后,雇佣行为突然给公司带来了业务,这时候警示灯就亮起来了。”南伊利诺伊大学法学院(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助理教授迈克尔· 凯勒(Michael Koehler)说。他是反腐败法案方面的专家。 在这起调查到来之际,摩根大通已经遭到了美国至少八个联邦机构,一个州级监管机构,以及两个其他国家政府部门的调查。其中多项调查,包括加利福尼亚州的一起民事和刑事调查,都跟该行金融危机时期的抵押贷款业务有关。 该银行涉案数量之多,导致一些立法者开始质疑,在6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的摩根大通是否大到了难以管理的程度。 该行之庞大规模的潜在危险,也体现在去年的“伦敦鲸”(London Whale)交易爆仓事件中:摩根大通交易员在“衍生品”这种新奇金融工具上押注失败,导致了数十亿美元的损失,也引发了国会听证会和一些广泛的调查。 上周三,曼哈顿的联邦检察官和联邦调查局(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宣布,该行在伦敦的两名前交易员由于掩盖60亿美元的交易损失遭到刑事指控。 证交会也自行开展调查,试图让摩根大通承认在造成这些损失上存在过失,而之前极少有银行承认类似过失。知情人士表示,和解最早可能在今秋达成,其中将涉及高额罚款。 证交会的这次贿赂调查,可能会给摩根大通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尽管银行很容易偶尔出现交易失误 ——去年摩根大通虽然遭受了“伦敦鲸”交易损失,它的季度盈利却刷新了最高记录 —— 遭到一起腐败案调查,却可能会给它的声誉打下更持久的烙印,而且也可能会导致司法部展开刑事调查。 中国的统治精英家族认为,去华尔街的银行工作非常有价值。虽然这些工作支付的薪水是象征性的,但找到这样的工作不仅会给有抱负的金融界从业者的简历镀上金边,而且能增加其在中国商界的可信度。 证交会正在调查唐小宁的工资、“就业档案”,以及他在2012年12月离开摩根大通后跟该银行之间的“通信”情况。该机构还要求摩根大通提交文件,以“指认所有跟雇佣唐小宁的决定有关的人”。唐小宁应该是在2010年加入了银行。 从证交会文件来看,他们似乎在寻找唐小宁的雇佣跟摩根大通从光大集团及其银行业子公司那里获得业务之间的联系。在其保密的调查中,证交会要求该银行“指认并提供摩根大通和光大集团之间的所有合同或协议。” 信息披露文件和新闻报道资料显示,在雇佣唐小宁之前,摩根大通即使与光大集团有业务来往,也非常稀少。但在雇佣他之后,中国光大集团成为了摩根大通在亚洲的一个重要客户。2011年,该集团的一个子公司决定上市,摩根大通成为了其12家财务咨询机构中的一家。但全球经济动荡和中国银行体系的问题导致那笔交易被推迟。 不过,调研服务公司标普资本智商(S P Capital IQ)的资料显示,2012年,摩根大通成为了中国光大国际(光大集团侧重于替代能源业务的子公司)聘用的唯一一家咨询公司,来销售价值1.62亿美元的股份。信息披露文件显示,摩根大通拥有这家子公司的部分股权。 数据公司Dealogic称,同年,摩根大通又帮助光大集团参与了“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私募股权交易”。数字广告公司分众传媒(Focus Media)在该交易后成为了一家私人公司,光大集团成为其所有者之一。 证交会也在对摩根大通雇佣张曦曦一事就类似情况展开调查。张曦曦的父亲是中国铁道部原副总工程师张曙光。她的LinkedIn和Facebook页面显示,在入职摩根大通之前,她曾在斯坦福大学就读。 证交会要求摩根大通除了提供张曦曦的“就业档案”以及在该银行的收入信息之外,还要提供“摩根大通和中国铁道部之间的所有合同或协议”。 信息披露文件和新闻报道显示,铁道部和摩根大通之间从未有过直接业务关系。但这些记录表明,中国中铁(China Railway Group)在2007年聘请摩根大通助其上市。而张曦曦就是那段时间被该行雇佣的。中国中铁是一家工程公司,其最大的客户应属中国政府。 大约四年后,在张曦曦供职摩根大通期间,该银行获得了更多业务。这一次,据媒体报道,是京沪高铁运营商指定摩根大通负责它的公开募股工作。但该交易最终告吹,此前发生了2011年的火车相撞事故,造成40人死亡,数百人受伤,其时距离政府宣布该线路开通才短短一个月,它凸显了中国铁路系统的腐败问题所带来的危害。 据报道,时任铁道部部长的刘志军在超过25年的时间里收受贿赂,帮助他人谋取政府铁路合同,现已被判处死缓。中国官方新闻机构报道,张曦曦的父亲,原铁道部副总工程师,也因涉嫌贪污被拘留。目前还不清楚该案件是否仍在审理中。 美国证交会在要求摩根大通提供资料时,曾询问该银行是否曾就“这起逮捕事件展开调查”。 翻译:土土 纽约时报中文网
阅读更多发布者一国两智 | 8 月 17, 2013
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系统110人涉案的系列案件,揭开了中储粮系统运营监管中存在的巨大漏洞。如何改进完善我国粮食储备制度,仍需各方认真研究探讨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郭久辉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了解到,近期检察机关在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系统挖出110名“硕鼠”,查出利用国家“托市粮”收购政策,以空买空卖“转圈粮”28亿斤,骗取国家粮食资金7亿多元,收受贿赂、贪污挪用粮食资金等系列案件,揭开了中储粮系统运营监管中存在的巨大漏洞。 2011年11月,中储粮周口直属库原主任乔建军携款3亿多元外逃,河南省检察机关立即介入侦查,查明2009年6月至2011年7月,乔建军与粮商勾结,让粮商销售粮库中的储备转换粮,或虚报“托市粮”收购数量,骗取国家粮食收购资金和差价补贴。卖粮款和收购资金五笔共计2.37亿元未入粮库账户,而是直接转入其指定的个人账户,经地下钱庄流出境外。 在查办乔建军案件的过程中,河南省检察院不断收到有关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的举报材料,越查线索越多,目前已立案查办110人。其中涉及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干部员工81人,包括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原总经理李长轩、原副总经理杨宏杰,以及26名直属粮库主任等处级干部。目前,系列案件中,有一部分已经法院审理判决,例如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原总经理李长轩近日以受贿1407.9万元,巨额财产来源不明893.6万余元,被判处无期徒刑。还有多起案件正在侦办过程中。 据河南省检察院反贪局介绍,查办的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系列案件有五个显著特征。一是犯罪主体集中,81人中,粮库主任和财务人员占九成;二是犯罪主要环节是在“托市粮”收储和储备粮轮换销售、建库收库、亏库涨库过程中贪污、挪用粮食资金;三是作案隐蔽、专业性强,粮库主任与财务人员直接操作,不通过专业化侦查手段很难查获;四是窝案串案居多,几乎全都是家族犯罪、关联犯罪的窝案串案;五是涉案金额巨大,5人涉案金额超过1000万元,10人超过500万元。 国家粮库变成“家天下” 按照2000年中储粮总公司组建时国务院的批复意见,省级分公司作为中储粮总公司的派出机构对下属粮库的人、财、物实施管理。剖析这一系列案件可见,这种相对独立、缺少外部地方横向监督的“垂直管理”,一旦“一把手”出问题,上行下效,造成的管理混乱极其严重。 从2000年9月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组建,到2012年12月9日被检察机关查处,李长轩担任河南分公司总经理长达12年,河南分公司已经成为李长轩的“家天下”。据检察机关查证,李长轩受贿贪污1407.9万元,巨额财产来源不明893.6万元。其妻子及一名情妇也成为其同案犯,分别被判处七年和八年有期徒刑。其另一名情妇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原副总经理杨宏杰因涉嫌贪污、受贿上千万元正等待审判。 判决书中列举了李长轩收受65人贿赂的事实,其中最醒目的是,25个行贿人是中储粮河南分公司下属的各市、县直属粮库的负责人,逢年过节,他们以公款行贿,行贿总额超过300万元。 如漯河、信阳、南阳、周口、濮阳、邓州、延津、夏邑等直属库负责人行贿都在6次以上;最多的沈丘直属库原主任张怀君23次向李行贿190.3万元。一个十余次向李长轩行贿的粮库主任说:“人事提拔、调动,资金划拨等大权都在他手上。为了得到关照,送‘过节费’已是家常便饭。前些年是一次三五千,这几年都是一次一万元。” 接受“过节费”习以为常的李长轩,从下属粮库“借”钱也如同拿自家的钱。卷宗显示,2002年、2007年,李长轩两次个人用钱向张怀君借80万元。李长轩只还了20万元,其余60万元都由张怀君从下属公司走账报销。 上梁不正下梁歪。上行下效,各粮库主任纷纷效仿李长轩,并有过之而无不及,粮库基本上都成了粮库主任的“家天下”。目前已有16名粮库主任落马。漯河直属库原主任李某涉嫌贪污700多万元、受贿1000多万元、挪用上亿元;许昌直属库原主任何某,两年内,仅其个人用公款开支消费就达2000万元,日均超过3万元,造成粮库巨额亏损; 沈丘直属库原主任张怀君贪污受贿数百万元…… “制度就像一个笼子,但是拿钥匙的人不管事,再好的笼子也形同虚设。”一位涉嫌贪污的粮库主任在接受调查时这样反思和供述。 河南省检察院检察长蔡宁指出,对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系统“一把手”缺乏监督,制度不健全,是导致领导层蜕化变质,形成窝案串案的重要原因。 28亿斤“转圈粮”骗取7亿元国家粮食资金 案件侦办中,河南省检察院组织了24名专业审计人员,对中储粮河南分公司部分直属库的账目进行了长达3个月的审计,一举揭开了利用“转圈粮”骗取国家巨额粮食资金的内幕。 从2006年起,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出台了“托市粮”收购政策,即在市场粮价偏低时,国家以高于市场价的“托市价”收购农民手中的粮食。 肩负国家粮食战略储备和平抑粮价稳定市场两项重任的中储粮系统,承担托市粮收购任务,同时也享有国家专项的政策优惠。即每收购一吨“托市粮”可获得收购手续费50元、保管费86元,陈粮轮换销售手续费30元,还有差价补贴。中储粮河南分公司一些人把这种优惠政策当成了个人谋利的工具。 为方便农民售粮,中储粮总公司允许有资质的民营粮食企业参与“托市粮”收购。为了进入“托市粮收储企业名单”,赚取国家的补贴和粮食保管费,很多民营粮商不惜重金向李长轩及各直属库主任等关键人物行贿。李长轩受贿金额中就有300多万元来自几十名各类粮商。最多时,河南小麦托市收购的企业粮库库点增加到4200多个。 而粮库负责人与粮商勾结,玩起“转圈粮”游戏,骗取国家粮食资金。手段之隐蔽,数额之大,更令人震惊。 按惯例,每年收购新粮前,粮库要进行陈粮轮换,卖出陈粮,腾出库容收储新粮。一些粮库负责人与粮商串通,由粮商办理购买陈粮手续,实质上并非真正买;“托市粮”收购时,粮库伪造收购农民粮食的单据。检察机关侦查中发现,有的粮库存有成箱的农民身份证复印件,专门用来伪造收购凭证。这样,账目报表上一出一进,粮库赚到了国家每吨166元的手续费和巨额粮食差价补贴,而实际上,在这样的虚假交易中,粮库的陈粮原地未动,“托市粮”也没有收购。 据河南省检察机关调查,中储粮河南分公司51个下属粮库,至少有35个存在“转圈粮”。最多的宁陵县直属库4年“转圈粮”3.6亿斤,邓州和滑县直属库3年各“转”了2亿多斤。已查出河南各直属粮库“转圈粮”28亿斤,总价值28亿多元,直接骗取的国家粮食资金超过7亿元。 更深层的隐患是,“转圈粮”使国家粮食储备的家底变得扑朔迷离,直接危害国家粮食安全。按照中储粮河南分公司2009年、2010年账面显示,当年从农民手中收购了全省80%以上的粮食,而实际收购量不到50%。据中储粮河南分公司业内人士估计,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每年存储的粮食至少有1/6是“转圈粮”。 建库收库、亏库涨库成惯用伎俩 据调查,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此前的粮食存储点70%是租用企业和民营粮商的库房。一些粮商大肆行贿,使自己的粮库能参与“托市粮”收购代储业务,赚取国家的粮食收储补贴。张怀君从直属库挪用公款230万元作为他和李长轩建仓库的个人入股资金,每年分红20万元。至案发时,两人各获红利120万元。 比赚取国家粮食保管费更快的赚“黑钱”的办法,则是在建粮库和收购粮库等环节上“啃”国家一口。调查发现,有的粮库在自建粮库过程中,偷工减料,虚报库容,甚至虚报根本不存在的粮库,骗取国家建库资金。周口一家企业自建一座粮库,后来高价卖给中储粮。在这个“收库”过程中,李长轩从这一企业获得贿赂400多万元。其中的漏洞有多大,可想而知。 调查中,不少粮库还通过亏库和涨库,蚕食国家粮食资金。河南中储粮系统曾有4200多个企业代储粮库,由于监管不严,有的粮库粮食收购入库时缺斤短两,存储中被盗卖等导致的亏库非常普遍。如漯河直属库下属的一个代储库,2010年就被偷卖掉3万吨价值6000万元的小麦。据河南省检察院反贪局掌握的情况,2011年,中储粮河南分公司下属各粮库亏库总数达26万吨。 更有甚者,通过往库存粮食中加沙土等杂质,制造涨库,从中谋利。临颍县一个代储库点为弥补盗卖粮食形成的亏库,向库存粮食中掺杂使假,因掺沙数量过多,形成“涨库”,即出库数量超过了入库数量。临颍分库原主任竟将多出的400吨变卖80万元,据为己有。这样的案例,在中储粮河南分公司下属粮库并非个案。□ 莫让“垂直管理”变为监守自盗 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系统涉及110人的系列案件,暴露出了管理监督上的诸多问题。有关专家认为,各方应认真研究探讨如何改进完善我国粮食储备制度。 这一系列案件突出暴露了中储粮系统纵向监督无力,横向监督缺失的严重问题。 据李长轩供述,他担任分公司总经理的十多年间,除了例行的会议、活动和上报有关材料,中储粮总公司很少过问分公司人事、管理等方面的情况。有时也会派人下来检查,基本上都是领着去几个管理比较好的粮库看看就走了。据河南分公司人员介绍,2008年,收到“转圈粮”的举报,中储粮总公司也曾派审计人员在河南分公司多个粮库展开大规模的专项检查,只查出一千多吨“转圈粮”,最终不了了之。 正如李长轩供述,省公司也很少过问下属各粮库的情况。记者调查了解到,河南分公司作为中储粮总公司派出机构,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下属粮库是独立核算的企业法人,所以分公司对下属粮库主要是人事管理。在业务上,只有粮库监管、大块资金的划拨和报表统计,因此各粮库在粮食购销等业务运营上仍有相当大的自主权。机构设置上的先天不足,给各粮库主任及财务人员勾结粮商“暗度陈仓”提供了可乘之机。省公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监管松散,加上人员多年不交流调整,各粮库负责人便长期盘踞作案。 一个典型案例是,乔建军在周口直属库主任岗位上干了10年,2011年携款外逃前,他先期将妻子孩子投资移民美国,2008年至2011年开始转移资金,此间他先后10次赴香港、7次去美国,并用其他名字另办一套护照,28次出境赴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而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对此都未加干预,也未履行审核保管其护照的职责。以致乔建军外逃直接造成亏库15.25万吨,直接损失3亿多元。 纵向监督软弱无力的同时,外部监督也处在缺失状态。对中储粮这样的央企,地方党委、政府职能部门没有日常监管的权力。而中储粮作为资金密集型央企,业务相关的银行本应监督粮食资金使用,但实际上监管作用也发挥不力。 由此,垂直管理成了“天高皇帝远”,无人监督,无人管理。 国务院原副秘书长、国家粮食局原局长、中国粮食储备行业协会会长白美清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认为,以中央储备为核心、地方储备为支柱、社会储备为基础的中国粮食储备制度是粮食流通领域改革开放的一个重大成就。实践证明,中央储备的核心作用是显著的,为抵御国际、国内粮食市场波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白美清也认为,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的窝案串案令人震惊,教训惨痛。案件暴露出管理层面的严重问题,要深刻总结教训,研究改进管理办法,实行有效的监督,人员要经常调岗轮换。 河南省检察院查办该系列案件后所做的检察建议指出,目前中储粮系统是“两级法人三级管理”,省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造成下属粮库主任权力过大。建议科学设置中储粮公司及下属粮库的组织架构,从体制上杜绝漏洞和弊端。同时建议,将总公司一家监管,改为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中储粮总公司共同监管,地方相关职能部门也参与监管,并可实行片区巡视管理制度,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粮食业界人士提出,中储粮在经营运作流程上存在巨大漏洞。目前储备粮的收购、存储和销售都由中储粮一班人操作,仅靠相关业务银行监督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很难到位。建议将三个环节分开,如由国家发改委、粮食局负责制定中央储备计划,由中储粮公司负责落实收粮、存粮,轮换粮销售必须交由其他企业负责,形成互相监督制约的格局。 来源:http://news.sina.com.cn/c/2013-08-17/023727971465.shtml PS:为什么不自然就想起来前不久的 中储粮大火 ?
阅读更多发布者一国两智 | 8 月 16, 2013
华盛顿——美国国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前承包商雇员爱德华·J·斯诺登(Edward J. Snowden)泄露的一份内部审查报告显示,国家安全局曾在一年时间内违反规则达2776次,这些规则旨在保护美国国土上的美国人和其他人的通讯隐私。 这份在周四晚公布的2012年5月的审查报告显示,违规的行为大部分是由于操作员或系统错误造成的,比如在选择窃听对象时 “研究不恰当或不充足”。 违规发生次数最多的似乎是在“漫游者”身上,共有1904次,这种情况指的是手机被监听的外国人,在美国境外被监听时无需授权,但当他们进入美国国境后,继续监听则每次都需要获得单独授权。这份报告指出,这种情况在一个季度内出现高峰,可能是因为中国公民在春节放假期间来美探亲访友所致。 报告称,“漫游者事故在很大程度上无法避免,即使对监视对象有良好的了解,即使对所监视的通讯有核查,因为监视对象的旅行活动一般不对外公布,也很难预料。” 斯诺登泄露的这份报告以及其他文件由《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发表。它们进一步揭示了国家安全局的监视活动可能给美国人的隐私所带来的侵犯、以及该机构如何处理违规行为。 斯诺登最近在俄罗斯被获准临时避难,据信他在几个月前已经把这些资料泄露给了《华盛顿邮报》。 《华盛顿邮报》还提到了一些其他问题,虽然没有公开其报道中提到的所有资料。报道指出,在2008年一起未向外国情报监视法院(Foreign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Court,简称FISA法院)或国会汇报的案例中,监视系统记录了“大量”从华盛顿拨出的电话,原因是一个编程错误混淆了该区的区号202与埃及的国家代码20 。 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的贾米勒 ·贾弗(Jameel Jaffer)说,有些违规行为比其他的更让人担忧,违规行为发生的次数之多“令人瞠目结舌”。 国家安全局在一份声明中称,其监视活动“一直受到内部和外部的审查和监督”。 这份声明说,“当国家安全局在执行外国情报任务出现失误时,本机构会把问题向内部报告,并且报告给联邦政府的监管者,同时会把问题一追到底。” 另一份最近曝光的文件中有关于国家安全局分析员应该如何记录窃听理由的指南,这种窃听是根据FISA修正案(FISA Amendments Act)进行的,修正案允许在美国国内的通讯网上无需授权进行监听,只要对象是在境外的非美国公民。指南称,分析员应该用“一个简短句子”来描述他们作为监视对象的人,要避免具体内容,譬如他们的姓名以及其他支持材料。 指南称,“虽然我们的确要向FAA的监管者提供他们需要的信息,但我们 不要 给他们提供任何额外信息。” 发表在国家安全局内部简报上的一篇短文还给一个已知的、但具体情况不明的案例提供了一些线索。外国情报监视法院曾在2011年发现国家安全局违反了宪法第四修正案。该短文写道,FISA法院在2011年10月3日做出了一份80页的裁决,裁决认定国家安全局对国内光纤网络传输的数据进行的某种信息收集,涉及 “多个信息往来”,但“在成文法和宪法上的理由不充足”。 国家安全局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上述问题涉及“一个十分特殊而且极为技术性的方面, 一旦问题被发现并得到充分认识之后”,国家安全局便向FISA法院和国会进行了汇报。声明称,后来加强了对美国人的隐私保护,所以法院允许监视活动继续下去。 翻译:张亮亮 纽约时报中文网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