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人

胡泳 | 未来“网”世界(下)

颠覆往往来自行业外   这一切看起来似乎会导致新的技术崇拜。   胡泳觉得一旦陷入技术决定论,“被技术所役”会让我们丧失生活本来的意义和价值,而我们要学会与技术共存,迎接技术,时刻保持技术为我所用的姿态。这如今也成为了一种能力,“在浩如烟海的信息当中,我们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在全部被技术武装的状态下,我们还能找到开发身心的、自然的、健康的生活状态。”   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对如今已实现的很多东西都做了精准的预测,但完全没有料到移动通信会有如此广泛的发展。互联网将改革所有的传统行业,不管是能源、农业、交通、电信还是金融。   博客教父、互联网实验室董事长方兴东 1 日接受本报采访时预测:“未来 10 年,中国的网民将增加 2 倍,上网时间增长 10 倍, 10 亿人同时在线,所有事情都在互联网上完成,这些需求足以颠覆所有传统的东西,教育、医疗,人们需要什么,互联网就会去满足什么。”   没有什么产业能置身事外。   “互联网的创新性,让任何公司都不敢躺在过去的成就上睡觉,后来的不起眼的新生事物完全可以颠覆那些现在看起来特别强大乃至巨无霸的东西,比尔·盖茨就谨记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 18 个月。”胡泳说。   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了垄断,而这种颠覆往往来自行业外。   IBM 其实一直是做电脑的,在主机这个行业没人能够打败它,它败给的是微软。软件行业没人打败微软,打败它的是搜索引擎谷歌,谷歌最后又被脸谱打败了,而脸谱则是一个社交网站。   “刚开始,很多行业都认为互联网与自己关系不大,掉以轻心了,于是很快被互联网淘汰,就像柯达,恨不得所有照相的人都用它的胶卷,它完全没有预料到有一天人们会彻底抛弃它。”胡泳说。   传统广告业正在被移动互联网颠覆,数字化和技术化在深刻改变着这个产业的结构。   有资料显示, 2008 年至今的五年时间,仅仅在国内,大批优质广告主的数字营销占总营销预算从 3%-5% 涨到了 20% 以上。移动终端的发展让人们花在社交网络上的时间越来越多,广告业务也正在大规模地向移动互联网转移,这导致广告业的业务和人才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而传统的销售和客户服务的内涵也大为不同。   看似强势的银行业也正在遭遇互联网的冲击。“我们为什么要选择刷卡,为什么还要去街上的网点办理业务,将来的手机钱包等等支付手段,足以保证我们在网上就可以完成所有的业务,也就三五年时间,银行的所有东西都能够被技术替代,这让它看起来并非如今这样坚不可摧。”胡泳预测。   方兴东已经致力于互联网金融,“这是整个互联网发展的趋势,金融是血液,却仍以传统方式运营,现在要解决的是用户的即时性需求,你要贷款,马上就可以贷给你,你要支付,在家里就能立刻完成,而传统金融业的管理体制和信用模式完全基于物理的网点和客户经理,层层审核把关,与互联网金融相比,已经丧失了优势。”   支付宝已经对银行构成了巨大的威胁,这个淘宝网的担保交易工具已深入到金融服务,非淘宝业务超过了一半,早就不再是淘宝棋局中的一颗棋子,而是有 3600 名员工的金融帝国。   胡泳认为,“ ( 传统行业 ) 天然地以为别人离不开你,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那些理由现在都不成立,一旦这些理由不成立,这个行业也就会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本。”   凯文·凯利则说,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复印机,任何东西只要和互联网一接触,就会被广泛复制,而复制品如今是没有价值的,这要求每个行业都必须去寻找那些不能被复制的东西。这尤其适用于传媒业等诸多内容制造者。   可是变革却很难由传统企业自身来完成。“双十一”网购大战过后,传统零售商的合法性遭遇危机。中粮集团电子商务总监周颖断言传统品牌再不进军电商就无商可言了,“不参加‘双十一’或者说不做线上电子商务,那么你就是在被动等死,如果做了,我说一句不好听的话,是主动找死,但是品牌不能死,所以还是要做电子商务。”   我们冀望于互联网来创造一个完美新世界,甚至忘记了它真实的模样。现在,它不是浏览器的网页,本质上是一堆管道和线缆,它们交织成真实的大网,包围着我们。   互联网已无处不在,但遗憾的是,它却摆脱不了工人低科技的开挖以及现实的地理状况,而只有在断网时,我们才会想起这一点。

阅读更多

老虎庙 | 写在纪录片《生死存档》(第三集)之先

作者: 老虎庙   从《人民日报》的字里行间能够揣摩出中央的政治风向,猜度官员宦途的兴衰以及今后一阶段党的中心工作目标,从而校对跟进计划,这盘小菜儿不可低看,是关乎人生前程,运命兴衰,乃至婚姻、金钱的圆满;从上级的报告里摘取关键词,总结出某个一,某一个二,某一个中心,某一个要或不要,从而显示出迅速融汇贯通的口舌本领。成为官场通途的重要秘籍。这是和省委直属机关子女们接触而产生的强烈印象。虽然还只是些孩子,却已把父母的那套活儿玩到精致…… 官员们只看上级的眼色行事,法律则悄悄漏出指缝。 采访咸阳名人“瞎子面馆”的老板。确如传说,老板是个瞎子,却把面条干到了世人皆知,买房、娶妻、生子,如今成全了一大家子,却全部出自那一碗碗面,瞎子说我看透这些,我就不求他们……42年前,17岁的他也成了三线学生。一次排除哑炮时意外遭遇爆炸,从此进入黑暗世界。瞎子虽瞎,却说起国家、说起政治,说起社会上那些厚黑来,门儿清! ……政府主管部门的那些人什么政策都知道,就是你没有拿到文件。你找到他,他也知道这个政策他就是不给你解决。他还让你去自己找这个文件。你费尽周折,上网,翻资料,跑干部家,到处找熟人,求人帮你,有时候还得花点儿银子,吃饭则是常态。等你找到文件后还得和他对证。他一看没办法了这才给你办,还装糊涂:噢,你符合这个政策、那个政策。这个作风是相当恶劣地!你比如说让双目失明的人去找文件,你到处去找,其实他知道这个政策就针对的他,可他就是不给你,然后让你残疾人还得到处自己找。这情景,全国到处一球色……虽然我是残疾人,我还真不爱求他,要么咋自己开了个瞎子面馆呢……公务员的天则就是听上头的,只有听上头的你才两年一提拔,四年一升官。创新?创新必死!只有稳稳妥妥,服服帖帖地过着,听着上级的话,仅仅围绕着……为什么要主动做事呢,主动了,你不死才怪,因为你难以揣摩瞬息万变的领导心情…… 瞎子的眼睛被炸瞎,却心明眼亮。后来就走了自己救自己的路,成全了一生。累了一辈子的瞎子去年把名震遐迩的瞎子面馆给盘出去了。如今守住家中,妻贤女秀,儿孙绕膝,正安度晚年。 澄城县的三线学生李丁石和咸阳的瞎子走的路不一样。李丁石没有成名,也没有得以炫耀的自创家财。李丁石的一辈子似乎更具普遍,这不光指在三线学生中,而是在中国。 李丁石在三线是个干家,是名风枪手。当年打风枪的学生如今很难说你就肺部健康,而且因此死亡者越来越多。李丁石尚算幸运,如今没见大碍,虽然“胸部也气拘得很”。令人吃惊的是李丁石自从42前从三线退场后,竟然一直在地下作业,成了澄城县一家煤矿的掘进工,仍然在掌子面上干,仍然随时有生命威胁,仍然在高度粉尘下工作着,如此一干23年……与此同时,李丁石的家庭也发生了一系列的不幸。 当对李丁石进行矽肺病情况调查时,李丁石说不知道得没得。我们说该去检查检查,李丁石说“检查了也没用,他们会隐瞒真相……”李丁石不善谈,其所言却极具说服,因为他的经历也是我们的经历,他所生活的国度也是我们生活的国度。在这个国家里,平平庸庸地作恶已经成为相当多人的常态化,成基因。即使是上头有作恶的指示也会有人不无打绊儿地执行,只要是关乎他的运命,关乎他的钱馕,关乎他的前途,一切原则和良心可以拿到骡马市上交易,出卖良心已经是天职,是信仰。 如此一看,瞎子和李丁石运命,视角不同,道途有异,却本质如出一辙。 这是采访李丁石的的纪录片《生死存档-003》http://24hour.blogbus.com/logs/225876959.html

阅读更多

老虎庙 | 践行公民行动的三线学生群体

作者: 老虎庙   前年开始制作大型音画系列演讲录《努力走向公民社会》,期间包含了艾晓明(中山大学教授)、崔卫平(北影教授)、徐友渔(学者)、艾未未(艺术家)、夏业良(北大教授)这样的学者、艺术家、教授等共42人,44集。一时间该片风靡中国大地。后来在我单车行走长江以北各省的时候见到许多年轻朋友,他们几乎都是以此片与我相识“一直在期待你新的系列演讲录……”,令我感动!2010年,我在上海和北京两地又连续采访了沙叶新(上海人艺院长)、程巢父(上海人艺编剧)、何方(张闻天秘书)、刘锡伟(精神病学家)、杜光(中央党校教授)等。 采访这些人来共同组成一个人物阵列,前者如年轻学者,后者如前辈民主志士,是我后来闲暇时的体会,是逐步认识到的。尤其是在与老一辈们的谈话中,使我真实地认识到了公民社会ABC。在采访程巢父老先生的时候,他拿出十几本精心搜藏的民国时期公民课本为我展示。我得知他正在一本本一页页地复印、装订,然后寄给他所认为需要的人。告别上海,离开程巢父老人已经两年,而这两年里我的邮箱里一直不曾间断过他的“来函”,那实际上是一封封各种文钞,民主檄文。我知道程巢父以八十高龄是很难操作电脑的,可由他寄给我的如此邮件三天一封,两天一封,竟然一直未断。 在采访何方老人的时候,他对我和崔卫平一字一句地介绍他们小时候是如何学习公民课读,如何学习开会、学习举手发言、学习表决、学习如何公平效率。也是在和这些老人交谈的过程中,我知道了努力做好公民的点点滴滴和公民守则ABC。 这些个群体分别给我不同的认识,也在我的脑海里渐渐形成了一个社会总群落印象。它实质上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总成,分析这个社会亦不得脱离对他们的具体认知。 在定居西安的一年里,我又接触了“三线学生”这样一个群体。所谓“三线学生”是一个特定区域,特定人群的历史称呼。42年前,这些生活在陕西省关中一带(俗称关中道)的城市学生有25800名,时龄15至17岁(亦有部分大龄社会青年)。他们在政府近乎于欺瞒的情况下,“号召”这些未成年的孩子去了秦巴山脉的穷山恶水中,承担起了一个在今天看来不可思议的国防工程:打隧道。这期间在小孩们所吃之苦难以言说…… 42年后的今天,在社会不断进步,人民初步有了公民权利认识的今天,这些花甲老人开始明白了一些事理。尽管时隔42年,但政府于所谓特殊政治环境下对未成年人犯下的过错是该有个了断了。而且随着公民社会意识的普及,这样的诉求和追索将会愈加强烈。遗憾的是,目前地方政府执迷不悟,对此百般推责拖延。 我作为当年三线学生之一员,对待此事的态度当然鲜明。正在制作播出的系列片《生死存档》便是这个行动之一。我坚信以影像的手段记录这些因当年的磨难而造成如今的病痛及窘境是我所能为之的。我相信,公民社会的建设,是依靠每一个准公民的点滴努力而成为的。我期盼我的三线同学们从自我做起,能做一点就做一点,去公民社会的道途上事无大小,只要您作为。 文首提到的各位演讲者(均为《努力走向公民社会》参与者)本文下面有拍摄时的相关文字记录,只可惜视频目前在国内无法看到,当然可去youtube看http://www.youtube.com/user/zhangshihe 【附视频】《生死存档》第二集http://24hour.blogbus.com/logs/225781272.html

阅读更多

闾丘露薇 | 过马路的坚持

作者: 闾丘露薇   羊城晚报专栏 ———————- 北京三里屯的十字路口,当行人绿灯还没有亮起的时候,行人们已经开始迫不及待的过马路了。各色各样的人,男女老幼,各种肤色,站在路边等待绿灯亮起的我,总会有一种恍惚的感觉。 虽然在其它地方过马路的时候,如果看不到车辆,即便行人绿灯还没有亮起,还是会抬腿过马路,但是三里屯这个地方的特别之处在于,这里不可能没有车辆。于是,自己是不是能够不被其他人影响,能不能遵守规则,成为了一种考验。 一个人站在那里,有的时候我也会飞速的闪过一个念头:这样的考验,对我来说,有怎样的意义?问的多了,我也开始很认真的想这个问题:那条十字路口就好像这个纷杂的世界,大家匆忙的追赶时间,生怕自己错过了什麽,当绿灯还没有亮起抢先起步,其实就是想要跑的比别人快一点点。只是,用违反规则的方法得到的快,恰当吗?如果我觉得这是不恰当的,那当大部分人都在这样做的时候,我能够忍住诱惑吗?毕竟法不责众,这样做没有任何风险,反而站在街头,会显得很是突兀。 因为这样,站在那里等待,对我来说变得格外重要,至少提醒自己一点,无需抱怨大环境,抱怨别人,在自己可控范围,做可以做到的事情。只是,孤独一点倒也没有关系,绿灯亮起过马路,很多时候居然比和人群一起穿红灯还要危险,因为那些右转的车辆,总是目中无人,遵守规则,反而可能付出更高的代价。

阅读更多

谢勇 | 莫言,感谢国家!

2012年12月12日 10:55:17   2012年12月11日,这个夜晚,莫言终于身穿燕尾服在瑞典国王手中接过了象徵世界文学最高荣誉的金质奖章、证书以及奖金支票。从现场照片上看,媒体和民众曾经担心过的“不伦不类”状况并没有发生,那身黑色燕尾礼服搭配白色领结,再配上莫言异常中国味道的面孔和身躯,一切均可称得上“完美”。     事实上,从着装角度,无论此前的西装还是发表演说,宣布自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时身着的新式中山装,不管哪种场合,莫言都表现得从容而得体。这个来自乡村的“农民之子”,看似毫不费力就跨越了种种沟堑:东方与西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现代性与中世纪,乡村到城市,山东高密东北乡与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共产国家作协副主席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一次次跨越身份的界限以后,莫言继续着属于自己的完美之旅,向着属于作家的“成功”滑行。是的,从这个时刻及以后,作家莫言不朽了。他的名字,他的作品以及他用作品构建起来疯狂粗鄙流淌着迷幻之乐的那个与中国现实一一对应的世界——如果读过他自己推销的那本生死疲劳,就不难看出莫言是多么努力地想做到“一一对应”,他所做的这一切和书写下的一起,从此不朽。     在经历了种种的情绪之后,中国传媒与知识界无论持何种立场,终于在内心里面接受了这样的事实,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属于中国作协副主席莫言。而且,这个结果并非是我们所惯习的种种阴谋论逻辑之结果,因为即便真存在那盘很大很大的棋,这个棋子恐怕确在棋盘之外。如果承认评选诺贝尔文学奖的那个地方,吊灯里并没有巨蟒。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是什么让莫言成为最后的成功者,究竟是什么让莫言“不朽”?     实际上,答案一开始就很清楚,是这个国家。这个国家的“神奇”让莫言的文学变得足够神奇,这个国家在一百年多年来,特别是六十多年来的经历能够让莫言不走出山东高密东北乡就可以“有技巧的揭露了人类最阴暗的一面”,而他的天赋能力则是,在“不经意间给象征赋予了形象”。     坦率说,在我看来,与那些批评,那些同行相比,与那些在尚在监狱中因此被莫言认为“情况很复杂”的作家相比,莫言更能代表这个真实的中国态。作为作家,他的外表木讷和内心的狡黠,他的生存智慧和活着并更好活着的人生哲学,以及在夹缝中寻找道德与危险的平衡点,刻意保持着含混与混乱的价值观,一切紧要关头保持沉默,在是非面前的本能性的机灵与戏谑,实在是这个国度绝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与我们而言,这才是真正的“生活真实”,而被哈维尔和他的追随者所推崇的live in truth,在这个地方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在这个地方,无论是权力还是权力下的人民都已经相信,只要时间够长,世界将永远是灰色的。     另一方面,在属于莫言的文学王国里面,饥饿,无论是食物还是性或者人之品行的匮乏,不都是对中国人生活最真实的写照吗?而且,莫言以自己讲故事的天赋最终找到了最好的文学表达方式,用魔幻的方式回应或者回应这个时代的神奇,构造出一个与中国现实对照的仿像社会。实际上,如同少年pi讲述的两个故事,很难说哪个一世界是真的,哪一个世界是虚拟的,现在唯一能够确认的是,被认为是“魔幻”的文学,常常并不如所戏仿的世界更加神奇。     当莫言用略带山东口音,但已经足够标准得的普通话发表演说的事情,他的“跨越滑行”能力就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注释,是的,讲故事的传统属于中国,但是,讲故事的莫言并非“传统”的天才继承者,因为那个传统已经不复存在,莫言和蒲松龄之前被生硬的设下鸿沟,而这次,他并不能如此轻易跨越。     在知识分子批评声音面前,莫言呈现出了他的民间一面,民间立场可谓是他的讲演中最重要的环节,不知道这篇文章是否经过了一贯强调民间立场的陈思和先生润中色,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莫言的中国民间,或者用瓦斯特伯格致辞中所言的“被人遗忘的农民世界”,是一个在一个世纪里面,特别是近几十被压榨,被肢解,被欺凌,被折腾,被革命,被改革的民间,是一个士绅阶层被消灭,礼崩乐坏的民间,是种种压迫之后只能笃信“活着”的民间,是一遍遍被洗脑之后,只能凭借着常识直觉进行价值判断,在尽自己所能将黑色冲淡成灰色的民间。这个民间就是现实中的中国,当然,也肯定不是“应该如此”的中国。     对于批评声音,能感受到莫言的理直气壮,是的,所有的对他表示异议知识分子关注的问题,几乎都可以在他的文学王国里找到对应。他用文学这一“高级”手段书写了包括政治在内的世界,没有答案,也看不到希望,但是,无论如何不能指责他回避政治。     更重要的是,只有中国还在神奇,莫言的写作和戏彷就会不但绵延开去,那个高密东北乡的文学之国就这样一点点建构下去,直至成为史上最伟大的文学王国。可以说,是中国的神奇让莫言拥有了完美的文学之旅,而这趟旅行,并不会因为诺贝尔奖而终止。     感谢国家吧 莫言,虽然你说,文学是个人之事。      上一篇: 被撕咬的张兰 下一篇: 永远合体的莫言 阅读数( ) 评论数( 0 ) 0 条 本博文相关点评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闭上眼睛,鬼怪并不会因此遁去”(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