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Times | 刘植荣:外国真实退休年龄和养老金
中国一些官员、专家在解释延迟退休年龄和提高养老保险缴费最低年限时,总爱与西方国家对比,要与西方国家接轨。可惜,他们没有把外国的真实情况告诉大家。我们不能只看到少数国家退休年龄比我们高,还要分析人家的退...
Read MorePosted by 这不老谁家那个小谁吗 | 1 月 18, 2017
中国一些官员、专家在解释延迟退休年龄和提高养老保险缴费最低年限时,总爱与西方国家对比,要与西方国家接轨。可惜,他们没有把外国的真实情况告诉大家。我们不能只看到少数国家退休年龄比我们高,还要分析人家的退...
Read MorePosted by 五月三十五日 | 3 月 31, 2014
人民网2014年3月26日刊发了一篇题为《三峡董事长总经理齐遭免职,电力系统迎反腐风暴》的文章称,24日下午,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王京清莅临三峡集团,公布免去曹广晶、陈飞的董事长、总经理职务,由国务院三峡办公室副主任卢纯担任董事长,大唐集团副总经理王琳担任三峡集团总经理。三峡集团高层”“地震”,三峡工程再次成为舆论热点,人们不仅要问:“三峡工程究竟是福还是祸?” 政府项目必有腐败 24日下午,中组部副部长王京清在干部大会也不讳言指出,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上述决定,是“结合中央巡视组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央督导组掌握的情况。”并且要求新领导层,对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要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时间要求,一件一件抓落实,切实落实反腐败工作的主体责任。 2013年年底,中央第九巡视组对三峡集团公司进行了巡视,明确指出一些领导人员亲友插手工程建设,招标暗箱操作等,其中选人用人腐败频遭点名、工程建设招标专案暗箱操作令人惊心。一名多次参与三峡工程招标的匿名人士2月25日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三峡集团每年招标的工程总规模至少在100个亿以上。2014年以前,绝大部分都没有经过正规招标,说暗箱操作是客气了,实际上全是‘明箱操作’。” 其实,政府投资的工程招标腐败早已是公开的秘密,这也是政府工程造价要比私营部门投资的工程造价高出很多的一个主要原因,因为里面除了市场价格外,还有腐败价格。 中国有不少专门替建筑工程公司“拿项目”的“投标中介”,或曰“投标代理人”,充当建筑工程公司与政府或政府企业的掮客,介绍建筑工程公司向政府官员或政府企业高管贿赂,保证让工程公司中标,而这些掮客则坐收中介费。 在原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一案中,丁书苗就与投标铁路工程项目的公司商定,以有偿方式帮助中标。随后,丁书苗通过铁道部官员干预招标,先后为23家投标公司中标了50多个铁路工程项目,非法经营数额1788亿余元。具体操作方式是,刘志军帮助丁书苗指定的相关企业中标,丁书苗再按照工程额1.5-3.8%的比例收取介绍费,丁书苗共得“好处费”逾20亿元。 刘志军利用职权接受丁羽心请托,内定多家企业中标8个铁路建设项目。丁羽心等人向中标企业收取项目标的额2.5-4%的中介费,共计8.22亿元人民币。丁羽心个人从中获利4.22亿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一次对记者说,中介费已成为招标领域最大的腐败,而且某些中介拥有复杂的关系网,甚至部分央企也要通过他们的关系才能拿到项目。他说,中介费根据工程大小收取,100亿元以上的工程往往收取1-2%的中介费,稍小的工程是3-4%,还有些工程收取6%的中介费。 也就是说,政府投资的项目,项目拿到手还没开工6%的工程款就没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承建单位还要不断地“打点”业主和监理,这一系列的腐败支出大得惊人。建筑企业要生存下去,就必须获得利润,这样,腐败也逼迫企业施工中偷工减料,造出了大量豆腐渣工程。 这也是一些官员热衷GDP的原因,因为只有上项目,才有机会收取建筑工程公司的高额贿赂,才能使自己一夜暴富,才有钱把孩子送到欧美读书,才可以把老婆孩子移民到欧美去走邪路。 只要是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其中必有腐败,毫无例外,只是腐败现象轻重的问题。 三峡工程基本上是由百姓集资建设 1994年12月14日,国务院时任总理李鹏在宜昌三斗坪举行的三峡工程开工典礼上发表了《功在当代利千秋》的讲话。李鹏说,三峡工程资金筹集渠道主要有,一是三峡工程建设基金,全国每千瓦时电加价4厘钱,二是葛洲坝电厂的利润,这两项可解决资金平衡年前大约50%的资金需求。三峡电厂从2003年开始发电到2005年的发电利润可解决7.5%左右,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大体解决17%,重大设备有可能争取出口信贷约6亿美元,占4.5%左右。 但是,三峡工程在建设中的资金来源,远远背离了中央的规划。根据国家审计署2013年6月7日公告的《长江三峡工程竣工财务决算草案审计结果》,截至2011年12月底,三峡工程建设资金投入2078.73亿元。其中:三峡工程建设基金1615.87亿元,占投资总额的78%;向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出售发电机组收入350.31亿元,占投资总额的17%;电网收益再投入110.69亿元,占投资总额的5%;基建基金等专项拨款1.86亿元。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和发行企业债券等筹措的资金,目前已全部偿还。此外,在移民搬迁安置中,国家还通过相关政策给予了资金支持。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就目前完成的工程看,三峡工程建设基金占到投资总额的78%。 三峡工程建设基金就是在居民购电时附加在电价上的三峡工程建设的“份子钱”,也就相当于强制集资或捐助,该基金从1992年开始征收,三峡工程建设基金从1996年2月1日起,在三峡工程直接受益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十六个省、直辖市每千瓦时提高到7厘。2009年12月31日财政部印发《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从2010年1月1日起,三峡工程建设基金停止征收,但为其筹资的电价附加不取消,继续以新设立的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以下简称重大水利基金)的名义征收。 根据经济观察网2013年3月12日的报道,继“三峡工程建设基金”后的“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仍为三峡工程后续工作提供资金。3013年3月11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移民工委书记谭栖伟说,三峡后续工作,说到底就是一个资金的问题。那天张高丽常委讲了2400亿元,实际上是把三峡建设基金再征收10年,这样全口径能够收到2400亿元,用于南水北调工程和三峡后续工作,而三峡后续工作的资金是1238亿元。谭栖伟强调:“这1238亿元,张高丽常委讲了既不增加也不减少。” 如果三峡后续工程继续使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里的1238亿元,则三峡工程要使用基金2853.87亿元,相当于全国人民平均每人为三峡工程捐款220元。与此同时,也让三峡工程的总投资增加到3316.73亿元。 三峡工程需92年收回投资 2013年12月20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环境保护委员会顾问王儒述向媒体透露,截至2013年11月30日,三峡电厂累计发电7045亿千瓦时,售电收入达1831亿元人民币,三峡工程已经收回投资成本。 王儒述的这种说法缺乏财务常识,王儒述得出的这个结论好比是说:一个运输企业用100万元购买汽车,每年运费收入20万元,5年就能收回100万元的投资成本。王儒述没有考虑运输企业的经营成本,如人员工资、燃油费、过路费、车辆维修费、纳税等。 收回投资成本的钱来自企业利润,也就是企业分配给投资人的净利润,而不是营业收入。王儒述讲的收回成本,是假定三峡电站发电没有一分钱的运营成本,即没有一个职工,也没有设备、器材的维护和更新添置,同时还假定三峡电站发的电要100%卖掉。 三峡集团的控股子公司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长江电力)是三峡电站和葛洲坝电站的运营企业,母公司三峡集团就代表国家成了长江电力的投资方。我们可以从长江电力正式发布的信息估算出需要多少年才能收回三峡工程前后3316.73亿元总投资。 长江电力2012年年报,根据长江电力2012年年报,三峡和葛洲坝全年共发电1147.49亿千瓦时,营业收入249.14亿元。这249.14亿元的营业收入不是公司的利润,因为公司运营由很多费用支出和摊销。固定资产的寿命如下:水坝是40-60年,房屋及建筑物是8-50年;机器设备是8-32年;运输设备是8-10年;电子及其他设备是5-7年。2012年,长江电力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为61.37亿元。另外每年还有工程改造费用支出及各种管理系统等无形资产购置支出,例如,2012年就新购软件3270万元。2012年度,职工工资和福利就8.77亿元,再加上社会保险费用、住房公积金、辞退福利等费用12.52亿元,雇工成本就是21.29亿元。2012年支出的各种税费为14.08亿元,利息支出45.89亿元。 根据年报,长江电力2012年的税后利润为105.21亿元,利润率为42%,平均每发电1千瓦时的电获得税后利润0.091687元。 长江电力2014年1月2日发布的《2013年发电量完成情况公告》,2013年全年三峡电站完成发电量828.27亿千瓦时,我们可以推算出三峡电站2013年的税后利润为75.94亿元。 据长江电力2012年利润分配方案,向股东分派股利占利润的65%,而长江电力2012年末股东数为363461户,第一大股东三峡集团持有73.33%的股份,这样,我们就计算出三峡集团每年能从三峡电站收回投资回报为36.2亿元,三峡工程3316.73亿元的总投资需要92年才能收回。而大坝的寿命最长才60年! 水电并非一些专家忽悠得那样美好 不可否认,水电是解决能源问题的一个选项,它有煤电不具备的优势,但同时也有煤电不具备的劣势。而一些专家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就是“水电是可持续的绿色能源,没污染、没排放”。下面我们就分析水电真的像专家宣传得那么好吗。 首先,水电需要建大坝,而建大坝就要浇筑巨量的混凝土,如三峡工程混凝土浇筑总量高达2800万立方米,而混凝土需要钢筋和水泥,钢筋和水泥的生产属于高耗能、重污染产业。水电在发电阶段污染小不错,但在建设电站时其实就释放了大量污染。 其次,建设水电站,就要修大坝,大坝把江河拦腰截断,就会阻断自然水流的流淌,由此带来各种生态环境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水坝的外溢成本逐渐彰显。 美国胡佛水坝1936年竣工,当时是世界上体积最大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水坝建成6年后,科罗拉多河三角洲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使三角洲集水区海水和淡水的混合水域向内陆延伸64公里。由于水坝下游水量不足,海水倒流,集水区水的盐度接近河口的浓度。 由于水坝把上游集水成一个库区,为了发电,库区的水位要保持一定的高度,不能随时泄洪冲刷水坝下游河床,造成下游河床被茂密的植物覆盖,改变了河流的生态环境。1996年、2004年和2008年,美国格伦峡谷水坝曾三次打开所有泄水孔闸人造洪水,试图冲击水坝下游河道,把蔓延到河道里的植物冲掉,让河道恢复到建坝前的生态环境。尽管人造洪水使发电损失惨重,但效果并不明显,人造洪水过后不久,河道重新被植物覆盖。可见,水坝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不可逆转的。 其三,水坝破坏了生态环境,必然使许多本地的一些动植物逐步消亡。 对那些洄游淡水河产卵的鱼类来说,水坝阻挡了它们来往繁衍地的通道,使它们无法完成产卵孵化过程,一些鱼类濒临灭绝。例如,弓背鲑在科罗拉多河生活了200万年,胡佛水坝建成后,改变了的生态环境让弓背鲑数量锐减,已濒临灭绝。 美国格伦峡谷被誉为是科罗拉多河的“生物心脏”,( 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 本文责编: 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 天益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73368.html
Read MorePosted by 五月三十五日 | 6 月 4, 2013
拯救地球需世界各国协调行动 作者:刘植荣 1972年召开的第27届联合国大会决定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World Environment Day,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开幕的日期)。设立“世界环境日”的目的是让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让每一个人成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公平发展的推动者,使各个领域的人们走到一起,共同努力,为自己也为子孙后代建设一个更清洁、更绿色、更光明的未来。 中国曾两次主办“世界环境日”,一次是1993年北京主办的,主题是“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一次是2002年深圳主办的,主题是“给地球一次机会”。 2013年的世界环境日由蒙古国主办,庆祝活动的主题是“思前·食后·厉行节约”,鼓励人们意识到食物的选择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促使人们做出明智的决定。 据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粮农组织)的调查,每年有13亿吨的食物被浪费,相当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每年的粮食生产总量。与此同时,在全世界1/7的人口仍处于饥饿状态,并且每天有超过20000名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饥饿。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全球粮食生产的三分之一正在被浪费或损失。浪费食物是自然资源的巨大流失,而且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浪费食物,意味着所有食品生产的资源和投入的浪费。例如,生产1升牛奶需要大约1000公升的水,以及16000升的水作为牛的饲料。当我们浪费食物的时候,奶牛和整个食品供应链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最终都被会白白排放。 事实上,全球粮食生产占据了25%的可居住土地,70%的水资源消耗,80%的森林资源砍伐和30%的温室气体排放。它是对生物多样性的流失和改变土地用途影响最大的单一因素。 1972年6月5-16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Declar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he HumanEnvironment),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和子孙后代而共同努力。参加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有113个国家和19个国际组织,另外还有400个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组织。 早在1968年,瑞典就向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ECOSOC)提出建议,建议联合国召开针对人类与环境问题的专门会议。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大力支持瑞典的提议,并在1969年联合国第24届大会上通过了第2398号决议,决定在1972年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是探索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的第一次国际会议,它让各国政府和人民认识到,人类的活动正在破坏自然环境,由此给人类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威胁。会议把世界各国政府和组织聚集到一起,共同商讨当代环境问题,被公认为地球环境问题得到政治关注和公众认知的开端。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行动原则。印度总理英·甘地在大会上的主题发言引起强烈反响,她详细阐述了环境与贫困的关系,认为科学的生态管理有利于减少贫困。 《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认为,为现代人和子孙后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任务。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这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为此,各国政府和人民以及团体、企业和各级部门都要承担起责任,为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努力。 《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还提出了保护环境行动原则,要求在使用不可再生资源时,必须防范将来把它们耗尽的危险,确保整个人类能够分享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益。为保证不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或不可挽回的损害,必须制止有毒物质在排放或散热时超过环境本身将其降解的能力。要对居住区和城市化工作进行规划,避免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确保取得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最大效益。宣言强调,各国要按照《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原则,开发自己的资源,有责任保证在其管辖或控制内活动,避免损害其他国家或本国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宣言最后还特别指出核武器等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要求各国必须努力尽快达成彻底销毁这些武器的协议。 威胁人类的环境问题包括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我们都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与之朝夕相处,休戚与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发表后,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也都成立专门环保机构,制定和执行各项环保政策。联合国根据《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精神,于1973年1月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并设立环境规划理事会(GCEP)和环境基金。作为联合国的常设机构,环境规划署负责处理联合国在环境方面的日常事务,并作为国际环境活动中心,促进和协调联合国内外的环境保护工作。欧盟在1973年成立了环境和消费者保护局,制定了第一个环境行动计划,宣传地球变暖知识,并促成了《京都议定书》的达成,为现代环保理论奠定了基础。 《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吹响了挽救地球和人类的号角,它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积极行动起来,团结合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控制污染物质的排放,治理被污染了的环境。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政治学教授约翰·麦克考密科(John McCormick)在《全球环保运动》(The Global Environmental Movement)一书中高度评价了这次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及发表的宣言:“毫无疑问,斯德哥尔摩会议是国际环境保护发展的里程碑,它第一次把全球环境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拿到政府间峰会上讨论,以确保采取协调行动。”(本文发《 新金融观察 》2013-02-04第30版,博文有增补内容)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Read MorePosted by 五月三十五日 | 6 月 3, 2013
飞鸟撞停高铁,这是一只什么鸟? 作者:刘植荣 根据2013年6月3日的《现代快报》报道,6月2日中午,一列G38由杭州南开往北京的高铁,在镇江被一只鸟撞到了挡风玻璃,导致玻璃大面积开裂,最终列车开到南京南站后全体乘客换车,受伤列车则进行修理。飞鸟撞停高铁,这究竟是一只什么鸟? 高铁玻璃究竟有多么神奇 其实,飞鸟撞停高铁在中国不是新闻了。2011年3月10日的《长江日报》报道,2011年3月8日,一列由广州开往武汉的高铁客车与一飞鸟相撞,该高铁列车车头处整块挡风玻璃也被划伤,列车暂停20分钟后,高铁列车不得不限速,由原来时速340公里下降至156公里。 飞鸟撞停高铁,让人想起了几年前高铁专家吹嘘高铁玻璃坚固无比的报道。2011年5月24日的《新京报》A20版发表了题为《1公斤铝弹射不穿高铁列车玻璃》的文章,文章称:中国专家研制的高铁玻璃,共有6层,从最外层说,依次是无机玻璃、软塑料、无机玻璃、软塑料、无机玻璃、防飞溅层。1公斤铝弹以540公里的时速撞击高铁玻璃,不能穿透飞溅层,整个玻璃不能脱离框架;1公斤飞鸟以400公里的时速撞击高铁玻璃,玻璃受不到任何损伤;20克铝弹以400公里时速撞击高铁玻璃,最多只能有个小白点。 2011年5月25日的《新闻晨报》A3版也刊发了题为《列车前窗玻璃可抗1公斤铝弹高速撞击》的文章,文中专家详解高铁安全、速度和运行模。文章称:根据检测,京沪高铁列车的前窗可承受时速400公里的1公斤铝弹正面撞击,侧窗能承受时速400公里的20克铝弹撞击。对于一些飞鸟等实际运行中可能碰撞到的物体,基本上无关痛痒。 中国共产党一再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检验,中国高铁专家所讲的并非是宇宙真理,而是弥天大谎。铁路专家称“1公斤飞鸟以400公里的时速撞击高铁玻璃,玻璃不能受到任何损伤”,行驶中的高铁“对于一些飞鸟等实际运行中可能碰撞到的物体,基本上无关痛痒”,而现在就有一只飞鸟就把高铁的玻璃撞得大面积开裂,把高铁撞停了。 就在高铁被飞鸟撞停后,高铁专家还大言不惭地老调重弹。2013年6月2日,国家安全玻璃及石英玻璃质检中心副主任臧曙光对《现代快报》记者说:“试验表明,1公斤铝弹以500公里速度撞击时只会让玻璃受损,但无法穿透,车内人员不会受到伤害;1公斤重飞鸟、20克铝弹,以400公里时速撞击时,也不会让玻璃破碎。” 2013年6月2日,北车集团一相关负责人也透露,司机前方使用的球面防弹玻璃,更是不怕撞击。即使行驶时速达到400~500公里,遭遇重1千克的飞石撞击,高铁前挡风玻璃也不至于出现破碎的危险。“包括车窗玻璃和门等在内,经过了20万余次的模拟试验。它的挡风玻璃共有6层,包括3层无机玻璃、2层软塑料,以及1层厚度为2~3毫米的防飞溅层。” 用物理知识揭穿专家的谎言 下面,我们用简单的物理知识来揭穿高铁专家的谎言。 运动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就是该运动物体所具有的动量,用公示表达就是p=mv,单位是公斤·米/秒。 由于高铁的质量远远大于飞鸟的重量,我们可以把高铁的速度加到飞鸟的飞行速度上,而假定高铁是静止的。有网友在微博上发布消息称,6月2日杭州至北京的高铁G38,在离开镇江南站时,一鸽子撞到了车头。野外飞行的鸽子多为家鸽,这类鸽子成年公鸽约500克,成年母鸽约450克。我们用公鸽质量500克,也就是0.5公斤。静风时家鸽的飞行速度为每小时60~70 公里,我们按最高70公里计算,假定高铁以时速300公里的最大商业速度行驶,则此时鸽子的相对飞行速度为70+300=370公里,即每秒103米,再假定鸽子与高铁前玻璃以直角碰撞(此时动量最大),则鸽子相对高铁的动量为0.5×103=52公斤·米/秒。 如果按照高铁专家所说“1公斤飞鸟以400公里的时速撞击高铁玻璃,玻璃不能受到任何损伤”计算,我们假定高铁是静止的,飞鸟的时速400公里也就是每秒111米,则高铁玻璃能够承受的动量至少是1×111=111公斤·米/秒。 现在问题就出来了,专家称高铁玻璃可以抵抗动量为111公斤·米/秒飞鸟的撞击,而现在一只动量52公斤·米/秒的鸽子碰撞就发生大面积裂痕,专家公布的高铁玻璃强度的数据比真实情况高出了一倍多。 当鸽子撞击高铁玻璃后,动量转化为冲量。冲量等于物体碰撞时的作用力与作用时间之积,即I=Ft,单位与动量相同,也是公斤·米/秒,或写成牛顿·秒。如果忽略碰撞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声能等,我们可以粗略地计算鸽子与高铁玻璃碰撞时的平均冲力。计算时, 假定飞鸟与高铁前玻璃以直角碰撞(此时冲量最大)。 成年鸽子体长为295~360毫米,我们取中间值328毫米,也就是0.328米。考虑到鸽子质量与高铁质量相差悬殊,我们可以认为鸽子与高铁碰撞过程中高铁速度不受影响,即整个碰撞过程高铁都是以每小时300公里的速度行驶,也就是每秒83米。鸽子与高铁玻璃碰撞后变形为扁平状,我们可以把鸽子的身长近似地认为是鸽子与高铁碰撞后变形的距离,这样,我们就可以求出碰撞时间为0.328÷83=0.004秒。 根据动量定理,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由于鸽子与高铁玻璃碰撞后黏着在玻璃上,或者脱落,我们假定鸽子碰撞后的动量是零,我们可以得到求解鸽子碰撞高铁玻璃的冲力方程Ft=mv,代入数值的F×0.004=0.5×103,求得F=12875牛顿。因为1公斤力=9.8牛顿,也就是说,当高铁的以300公里的时速与一只重0.5公斤的鸽子迎面相撞时,高铁玻璃受到的平均冲力是12875÷9.8=1314公斤力。 同样,如果按照高铁专家所言“1公斤飞鸟以400公里的时速撞击高铁玻璃,玻璃不能受到任何损伤”,参照鸽子的体重体长,我们假定飞鸟的体长为400毫米,即0.4米,如果飞鸟的时速是70公里,则高铁的行驶时速为400-70=320公里,即每秒89米,由此可以求出飞鸟与高铁的撞击时间为0.4/89=0.0045秒。 同样根据动量定理可得方程F×0.0045=1×111,解方程得F=24667牛顿。也就是说,“1公斤飞鸟以400公里的时速撞击高铁玻璃,玻璃不能受到任何损伤”,此时高铁玻璃承受的平均冲力不应低于24667÷9.8=2517公斤力。而实际情况是,1314公斤力就把高铁玻璃给撞得大面积破裂,再次证明,高铁专家提供的高铁强度的数据高出实际强度约一倍。 通过以上用简单的物理知识粗略计算可知,中国高铁专家严重虚报了高铁玻璃强度。 高铁玻璃并非专家吹嘘得那样神奇 笔者在非洲工作时,由于公路上车少,丰田车开到每小时180公里是常有的事,也遇到过飞鸟、前方车辆溅起的石子撞击前挡风玻璃的事情,通常就在受到撞击的地方有一小块网状裂纹,根本不会导致玻璃破碎。我也常见路上车祸车辆受到猛烈撞击,前挡风玻璃也只是整体塌陷下去,整块玻璃是网状裂纹,而不会散落,因为玻璃夹层里有可粘合性透明塑料膜把破裂的玻璃都给粘住了。 通过大量的事实可以推测,中国高铁玻璃与汽车挡风玻璃的构造是相同的,也就是用夹层钢化玻璃,有两层、三层或更多层,当玻璃受到撞击破碎时分裂成带钝边的小碎块,并通过夹层技术,可粘合性透明塑料膜把玻璃碎块牢牢粘住,使其不脱落下来刺伤车内乘客。可见,高铁玻璃绝非中国高铁吹嘘得那样,神乎其神,坚强无比。 专家为什么要弄虚作假 不只是玻璃,中国高铁专家在高铁技术参数上一贯弄虚作假,与真实情况严重不符。 2011年7月23日,北京至福州的D301次列车行驶至温州市双屿路段时,与杭州开往福州的D3115次列车追尾猛烈相撞,造成数百人伤亡。而就在这次动车相撞几天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铁路建设高级顾问王梦恕说:“中国高铁在控制系统、信号系统也很成功,能保证后面不追尾、前面不撞车。”事故前一天,铁道部总工程师、高铁总设计师何华武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满怀豪情地对全世界宣布:“中国铁轨的质量比日本与欧洲所使用的更加优秀。中国高铁的安全保障是可靠的。” 京沪高铁开通后三天两头趴窝,铁路部门不是把责任推给雷,就是推给雨,要么是风,没雷、没雨、没风就推给电,甚至大言不惭地说“高铁趴窝是好事,反证中国高铁是安全可靠的”,并一次次地向人民打保票:“无论是线路、车辆、接触网、通信信号等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点上检测到问题,系统都会导向安全而自动停车。”可事实证明高铁在危机关头不能停车! 专家还讲,高铁用电驱动零污染,是绿色交通。试问,电是怎么来的?中国的电80%来自煤电,发一度电耗煤350克,排放二氧化碳854克,这怎么说是没有污染呢? 还有,原铁道部官员和高铁专家对每个高铁项目总是给予乐观的投资回报评估,称几年就可以收回成本,游说政府批准高铁项目。例如,2011年6月14日的《东方早报》刊发了《铁道部:京沪高铁能收回成本》一文,文中说,2011年6月13日,铁道部总经济师余邦利在新闻发布会上满怀信心地说:“从现有京沪高铁开行方案来分析,目前的票价水平对于提高京沪高铁的整个运行效率是有帮助的,京沪高铁的投资回收期将不会太长。”2012年12月27日的中国经济网报道称,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分析京广高铁成本,称京广高铁总费用将近4000亿,按目前的客流量计算,10~12年就能收回成本。可事实证明,高铁收回成本希望渺茫。2013年5月30日的《时代周报》刊文称,中国铁路总公司求国务院免除2.6万亿债务,并称铁路总公司现在连利息都还不起。不言而喻,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债务,主要是高铁“大跃进”产生的。 一个个事实揭穿了高铁专家的一个个谎言。他们为什么要撒谎?《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一篇文章《高铁产业链背后:铁道部嫡旁高管纷呈》道破天机,他们这么卖劲忽悠建高铁,原来都是自身利益的驱使,不然怎么会培养出刘志军、张曙光等大贪官! 中国专家尸位素餐者众多 这些年来,中国包括高铁在内的科技工程领域弄虚作假成风,一大批官员和专家欺骗党中央,欺骗各级政府,欺骗人民大众,骗取项目投资,然后通过各种腐败手段中饱私囊,然后,再把窃取的人民资产转移到境外,把老婆孩子移民到走邪路的资本主义国家,自己断后。这是目前中国科技工程领域腐败的主要模式。 在学术界也是如此,弄虚作假成风,学术腐败盛行,教授和博士人数逐年增加,但创新型的学术成果聊聊无几。从简历看,大多数中共高官都有博士学位,但他们的讲话水平和办事能力与博士学位所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相去甚远。虽然中国的专家、教授和博士数量大得惊人,但尸位素餐者众多,无怪乎中国专家被国外一些研究机构批评为“对研究和改革毫无用处”。 2013年1月17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2012年全球智库报告》,报告称,2012年美国有1823个智库,稳坐智库数量世界第一;中国智库数量迅猛增加到429个,智库数量跃居世界第二。在人数上,中国专家处于领先位置,但在研究贡献上,中国智库与其他智库相比却相当惨淡。全球前150个智库中,中国仅有6个,与南非相同。2012年各研究领域11个最佳智库与中国无缘,美国独揽9个,剩余的2个被比利时和德国分享。 综上所述,中国必须下大力气刹住科学工程领域和学术界的弄虚作假之风,对弄虚作假的专家、教授和博士,发现一个,惩办一个,此风不刹,中国的科学技术就不会有实质性的进步,中国的经济大厦就会被蛀倒,中国的百姓就会被骗穷。 相关阅读: 刘植荣:给铁总免债 会把其他央企带坏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Read MorePosted by 五月三十五日 | 6 月 2, 2013
黄金泡沫开始破裂 作者:刘植荣 2001年发生“9·11”恐怖袭击事件后,人们开始对经济的稳定感到担忧,转向投资黄金避险。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衰退,长期萎靡不振,加之各国央行为刺激经济复苏加大货币供给量导致的通货膨胀率上升,进一步推高了人们对投资黄金保值的欲望,从而导致黄金价格节节攀升,由2001年的272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1700美元,这12年成为黄金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大牛市,是黄金的黄金时代,但同时也表明黄金价格高估催生了泡沫。 进入2013年,黄金价格走向基本下行,由2013年1月1日的每盎司1658美元,到2013年5月20日的1387美元,跌去271美元,跌幅为16%。 目前,世界经济发展势头虽说不上强劲,但已走出危机的泥潭,经济运行各项指标比预测的要好得多。汤森路透-密歇根大学编制的 5月初消费者信心指数升至83.7,创下2007年以来最高水平。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Conference Board)5月17日公布,4月份美国经济领先指标上升0.6%,升幅比经济学家的预期高出一倍。美国股市牛市再现,各种股指均创下历史新高。美元兑欧元、英镑、日元、澳元、瑞士法郎等世界主要货币持续走高。经济表现提振了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信心,由保守的投资黄金避险保值,转而投资股票或实体经济获得增值。可见,经济表现是黄金价格下跌的一个主要原因。 黄金和煤炭、石油一样,几十年来一直有人称黄金矿藏枯竭,但事实上却是新的金矿不断被发现,黄金矿产量逐年增加。根据英国地质勘探局(BGS)的报告,世界黄金产量2000年为2560吨,2001年为2530吨,2002年为2530吨,2003年为2520吨,2004年为2490吨,2005年为2440吨,2006年为2310吨,2007年为2350吨,2008年为2290吨,2009年为2490吨,2010年为2590吨,2011年为2600吨。世界黄金矿产量十几年来保持稳定。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WGC)的报告,从总体上看,各国央行在2010年以前每年都减持储备黄金,2003年减持620吨,2004年减持479吨,2005年减持663吨,2006年减持365吨,2007年减持484吨,2008年减持235吨,2009年减持34吨。从2010开始央行增持黄金,2010年增持77吨,2011年增持457吨,2012年增持535吨。2013年5月世界各国央行储备的黄金总量已到达31735.4吨,占人类开采黄金总量的18%。央行储备黄金由2003年的减持620吨,到2012年的增持535吨,央行在10年里的储备黄金净需求量增加了1155吨。毫无疑问,央行增加储备黄金是12年黄金大牛市的一只推手。 金融风暴后,为了刺激经济复苏,央行通过购进黄金增大货币供给量,显而易见,央行增持黄金是货币政策的组成部分。既然现在多数国家的货币政策由宽松转为稳健,央行必然会削减储备黄金的增幅,并过渡到减持。央行储备黄金需求减少并向市场抛售黄金,这必然会进一步打压金价。 首饰用黄金的需求在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虽然略有增加,但发达国家却在逐年减少,2012年第4季度,中、印两国首饰用黄金需求量占世界首饰用黄金总需求量的57%。总体上看,世界首饰用黄金需求呈下降趋势,2005年为2719吨,2006年为2300吨,2007年为2423吨,2008年为2304吨,2009年为1814吨,2010年为2017吨,2011年为1972吨,2012年为1908吨。首饰用黄金需求量占黄金总需求量的将近一半,首饰用黄金需求疲软使黄金价格上扬缺乏有力的支撑。 技术用黄金(电子、牙科和其他行业用黄金)需求保持稳定,每年都在400吨左右。技术用黄金需求对黄金价格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2012年世界黄金矿产量为2847.7吨,对冲头寸需要20吨,净矿产量为2827.7吨,回收黄金为1625.6吨,黄金总供给量为4453.3吨。而2012年黄金总需求量为4405.5吨,增加库存47.8吨。黄金供给大于需求,这很难让黄金价格保持坚挺。 我们再看看黄金投资情况。从2003年到2011年,实物黄金(金条、金币)的投资需求量逐年增加,2003年为304吨,2004年为355吨,2005年为396吨,2006年为414吨, 2007年为435吨,2008年为869吨,2009年为780吨,2010年为1205吨,2011年为1515吨,但2012年降为1256吨。开放式交易基金(ETF)黄金需求量并不大,每年都在300吨左右。目前,由于黄金看跌,已导致ETF黄金总持仓量减少380吨。数据显示,人们逐渐对黄金失去兴趣,投资者开始减少头寸,谨慎清仓,黄金价格跌势难以阻挡。 最后,由于除了少量技术用黄金外,黄金没什么实际用途。投资、首饰用黄金损耗甚微,假定每年技术用黄金都消耗掉,政府、机构和个人手里的黄金每年也净增2400吨左右。每年增加这么多黄金,如果没有强劲的首饰和投资需求,必然会把价格砸下来。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结论:未来黄金价格走势看跌,反弹只是小概率。大牛市过后必然是个大熊市,目前黄金这一泡沫正在开始破裂。(本文发《 新金融观察 》2013-05-27第07版)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