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曹德旺的中国慈善问责第一单——“我必须知道,钱花哪里去了”
其实,对于西南旱灾这笔捐款,曹一开始同样是打算自己来做的。早在3月份,曹德旺便派了几个人去云南、贵州等地了解旱情,“看看灾民们有什么需要,怎样才可以帮到他们。” 回来的报告各种各样,有的说需要粮食,有的说需要肥料,有的说需要耕牛,有的说 …
Read MorePosted by 图样图森破 | 10 月 1, 2010
其实,对于西南旱灾这笔捐款,曹一开始同样是打算自己来做的。早在3月份,曹德旺便派了几个人去云南、贵州等地了解旱情,“看看灾民们有什么需要,怎样才可以帮到他们。” 回来的报告各种各样,有的说需要粮食,有的说需要肥料,有的说需要耕牛,有的说 …
Read MorePosted by CDT aggregator | 9 月 17, 2010
作者: 杨猛 | 评论(4) | 标签: 看守所 , 李学惠 , 南方周末 □本报特约撰稿杨猛本报记者黄秀丽发自北京 回忆起一年前的一段卖房经历,北京市民田友江仍感不可思议。54岁的田友江在北京石景山区拥有一套80平米的楼房。去年委托房屋中介出售。2009年7月中旬,一群不速之客前来看房,场面让田先生大为吃惊:两名警察押着剃秃瓢、着大裤衩懒汉鞋的一个中年男子,一瞧就知道从看守所里出来的,另一警察则拿着DV一路跟拍。此外一起来的还有七八个人。 田先生一打听,这个奇怪的看房团的主角,正是处于包围中的秃瓢男子:50岁的北京人李学惠。而且,李学惠的确是从看守所被押着出来买房的。9月14日,李学惠回忆起这一幕,也啼笑皆非:“当时我作为一个嫌疑人,能被警察、开发商从看守所里带出来满世界转着挑房、买房,这样的‘待遇’绝对万里挑一。”李学惠走进看守所,皆因拆迁。2001年,李家所住的北京福长街二条拆迁。老妈、兄弟两家,共三户七口人,挤在22.88平方米的2间平房。但是实施拆迁的北京市天桥投资开发公司,只给7口人就地安置一套三居室。 争议产生后,北京宣武区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的裁定有利于开发商,李学惠遂状告该局裁定不当,5年间打了4场官司,均告失利。自此,李学惠带着老母亲吴老太,成了“上访专业户”。信访、复议、复核,三访到头了,拆迁协议还是一直没签。8年间,母子俩一直居无定所。2009年4月15日,因上访事件而起,李学惠“寻衅滋事”被刑拘。同年5月23日,被宣武公安分局以“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批捕,羁押至位于大兴的宣武区看守所102监室,至同年8月21日取保候审,在看守所待了4个月。 李学惠自嘲:“为了有个窝,居然成了有罪之人。” “钉子户”在看守所里服软 事实上,李学惠的奇遇刚刚开始。他称,看守所羁押时,办案警官潘立钢表示,可以从中协调,“闹了半天,不就为了房子吗?”2009年7月,李学惠被提审数次。“潘警官向我表示,政府很有诚意,要跟我谈房子的事。”李学惠提出,7口人给一套房子肯定是错的,“我提出要求,要么回迁天桥,要么给老婆孩子一个二居室、补偿20万;给我一个一居室、补偿50万,外加一个报亭。”潘表示向上级反映。几天后,回来说李提的要求太高,回迁不可能,只能外迁。李学惠说,看守所里,自己处于高度精神压力之下,不堪重负的他最终决定,不再坚持自己的条件,同意潘警官从中调停。 7月中旬一天,潘警官把李学惠从号里提到预审室,说开发商来了。李学惠被带进审讯室,发现对面坐着2男1女。男的分别是天桥街道办事处负责治安的副主任王志成、天桥街道办事处办公室副主任陈会海,女的是天桥投资开发公司拆迁部负责人夏丹妮。 李学惠按警官要求先给对方鞠躬。之前李学惠和对方多次打过交道,没想到这一次见面是在这个特殊场合。 开发商和办事处先后来过看守所两次。在第二次见面时明确提出两点:不许回迁;给李学惠解决南三环以外的房。最终谈定,开发商在苹果园附近给李安置一套二居,给母亲吴老太安置一套一居。 关于看守所的这次会面,今年9月12日,天桥街道办事处的王志成这样告诉李学惠,最先“是潘警官找的我们,为了化解这事。这事我们天桥办事处也沾点边,他找我们,我们再找开发商。其实我们也属于局外人,我们协助预审,也是为了帮天桥人民化解问题”。 开发商四次带离牢中人 李学惠在看守所初步接受拆迁补偿后,就有了2009年7月21日那个特殊的“看房团”。 当天下午2时,他们从宣武看守所出发了。李学惠与3名警察坐一辆车,另有天桥街道办事处与天桥开发公司各一辆车随后碰头跟上。 此前,天桥开发公司已经联系好了房屋中介“我爱我家”杨庄中区店。当天,中介带众人总共看了4套房。 一直看到位于苹果园二区的第三套房,也就是田友江的房,最终挑中了这套。田友江当时觉得李学惠不像买房的,“后面跟着警察摄像,算怎么回事?”看房团一直忙到晚上11时,一起吃晚饭,“夏丹妮还给我开玩笑,让我搬完家请客。我答,再说吧。”李学惠回忆。当晚在饭桌上,开发商代表夏丹妮拿出拆迁安置协议,让李学惠签字。 第一天看房行动结束,李学惠又回到了宣武看守所102监室睡觉。 李学惠总共被带出看守所4次。第二次是隔了三四天又看了一套房。第三次,2009年7月27日,李学惠被带至石景山的房地产交易大厅办过户手续,与房东田友江签了购房合同。第三次,2009年8月4日房产证核发,之后,李学惠又被带至房地产交易大厅领房产证。他发现,“所有权人”一栏改成了自己的名字。李被押回看守所后,潘警官拿走了房产证。李学惠被要求签一个委托书:一旦将来反悔,夏丹妮有权卖房子。在看守所,李还被要求签一份息访罢诉的声明。此时,李觉得自己应该能出去了。李学惠讲,在看守所里,还曾签过一个拆迁意向书,“开发商答应另外补助我10万元钱。”同年8月21日,宣武分局下达取保候审通知书。李从看守所出来后,才从警官手里拿到房产证。 几次看房、签合同,都有天桥办事处的王志成、天桥开发公司的夏丹妮、潘警官在场。 李学惠名下的二手房,房款80万,由天桥投资开发公司支付。后来,二哥李学强也给母亲选好了房,同样由天桥开发公司埋单。 但李学惠讲,天桥公司至今未将拆迁安置意向书和拆迁协议交给他,也没给买房合同。直到今年,李学惠到房地产交易大厅才调出了房屋买卖合同。他发现,因为自己在羁押期间没有电话,上面留的联系电话,是负责拆迁的夏丹妮的手机号。 “我要是把开发商整到看守所,能要出8套房子” 2009年11月16日,正处于第一次取保候审期的李学惠,再一次因过激行为被以“寻衅滋事”刑拘。同年12月22日因证据不足,决定监视居住,3天后,又被决定取保候审。 至今,李学惠仍觉得看守所里发生的买房经历不可思议,当时李学惠的身份是犯罪嫌疑人,他想不明白:为什么警察这么热心从中撮合?到底是谁提出了在看守所里谈判的想法?“既然拆迁是民事纠纷,公安局又为什么介入?”而潘警官则认为,这事李学惠应该去问街道办事处。9月12日,潘警官在电话里告诉李学惠:“那是息访罢诉的情况下,但是你息访罢诉了吗?”今年8月21日,第一次的取保候审期满,但李学惠称至今没拿到取保候审取消通知书。9月12日,李学惠给潘警官打电话,潘说,第一次取保候审已经消化了,并反问李:“你懂法不懂?”“一个人同时身背两次取保候审,是非常奇怪的事情。”李学惠的律师马纲权说。 李学惠认为,看守所里达成的拆迁意向是不对等的,跟开发商签的协议,也是非正常状态下签的。“我要是把开发公司也整到看守所,我能要出8套房子来。”李说:“要是2001年开发商能答应给我两个二居室,我得感谢他们,但是为了这房子打了8年官司。为这事我进过看守所,现在变成了有前科的人。我们都回不到过去了。”回不去的还有北京一路高企的房价。李家过去居住的福长街,如今楼房均价3万以上。李学惠粗算,三户人回迁,房价要值1000多万元,而现在,即便按照开发商在看守所里达成的协议给3套,因为地处偏远,也不过值300万元。 为了房子的事情,他和母亲二人数年间经历了5次拘留,1次劳教,2次刑拘,1次逮捕,1次劳教聆讯,2次取保候审,1次监视居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而老四李学恩的拆迁协议至今没有落实,还住在周转房里。李学惠表示,今天他仍然需要和开发商重新签订一个合理的拆迁协议。 李学惠面对的还有破碎的亲情和猜忌。去年8月21日,李学惠第一次从看守所出来,三天后,李学惠跟妻子离婚,把刚到手的房子过户给妻子。当天,房子就卖掉了。 妻离子散,兄弟反目。如今,李学惠又和老母亲蜗居一屋,他叹息“拆迁,把什么都拆碎了”。 http://nf.nfdaily.cn/epaper/nfzm/content/20100916/ArticelA03002FM.htm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4 个评论 杨猛的最新更新: 陈式太极拳和杨式太极拳的区别 / 2010-09-04 12:19 / 评论数( 1 ) “方舟子是中国树敌最多的人” / 2010-09-02 11:21 / 评论数( 15 ) 反三俗的一天 / 2010-08-10 22:55 / 评论数( 4 ) 说不尽的人艺往事 / 2010-07-23 21:58 / 评论数( 4 ) 开往平壤的火车 / 2010-07-02 22:14 / 评论数( 7 )
Read MorePosted by CDTimes | 9 月 16, 2010
中国宏观税负到底有多重?9月10日,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在当日举行的“十二五”时期的财税改革研讨会上发布了中国首份全国性政府账本。根据这份名为《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0-2011)》(下文简称《报告》)显示,2009年,全口径财政收入为10.8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32.2%。 《报告》并通过国际比较得出结论,“中国目前30%左右的总体宏观税负水平并不低。” 全口径财政收入远高于财政部公布数据 《报告》所统计的全口径的财政收入包括一般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外收入、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社保缴费收入。 据此,《报告》所得出的2009年政府全口径财政收入远高于财政部所公布的数字。根据财政部此前公布数据,2009年的财政收入为68477亿元,其中税收收入为63104亿元,非税收入为5373亿元。 根据财政部自2007年1月1日起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和2008年的相关改进之后的定义,除税收收入,政府收入还包括社会保险基金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转移性收入以及非税收入。
Read MorePosted by CDT aggregator | 9 月 5, 2010
打开一份《南方周末》,世纪典藏水井坊的四分之一版广告画面扑面而来,显得特别惹眼。单纯的从视觉效果来看,水井坊的品牌宣传是成功的。相比之下,左下角的泸州老窖年份特曲则显得有些寒碜,另外一个细节是报眼下的洋河蓝色经典也消失了。 作为一个资深的《南方周末》迷,对这份中国最具开放意识的报纸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爱屋及乌,自然也会对报纸上的广告加以关注。多年来,《南方周末》的广告画面一直被汽车占据。宝马、奔驰、奥迪、丰田、尼桑 ……,几乎所有的知名汽车品牌都在《南方周末》出现过。汽车作为高档消费品选择《南方周末》,看重的是《南方周末》的手中群体。作为一个敢讲实话的开放报纸,它的受众群体多为精英人士以及知识分子,他们有思想、品位和经济基础。 作为“中国高尚元素”的水井坊,其潜在的消费群体也是社会精英、上层名流。纵观中国白酒界,具备时尚、品位元素的,也就水井坊、洋河、泸州老窖寥寥几家。茅台、五粮液太过奢华,与品位无关。其它白酒不是太俗,就是太土,全都登不得大雅之堂。看水井坊的广告画面,和《南方周末》的整体搭配非常的融洽和协调。这让我想起了一首歌,你选择了我,我选择了你,这是我们的选择! 但水井坊与《南方周末》的合作并非完美无瑕,而是有很大的硬伤。好的开始未必会有好的结果,还需要好的方法和策略。水井坊为了推广旗下的三款新品世纪典藏水井坊、井台装水井坊、水井坊 ·梅兰竹菊,高举猛打,三管齐下。 世纪典藏水井坊占据头版四分之一版面,井台装水井坊占据经济版二分之一版面,水井坊 ·梅兰竹菊占据 时局版二分之一版面 。如此密集的广告轰炸和脑白金有什么区别?只会适得其反,既伤害了《南方周末》的品牌形象,也伤害了自身的品牌形象。 读者买一份报纸,是因为觉得物有所值。如果一个报纸上到处都充斥着广告画面,从心理角度考虑,消费者是无法接受的。他们会认为,这份报纸为了商业利益背叛了消费者,欺骗了消费者。因为一份报纸可以为了商业利益妥协,同样也会了商业利益,违背媒体道德,向权力妥协,向权贵谄媚。一个自诩为“在这里,读懂中国”的报纸,是不应该如此急功近利的。在政治上,南方周末早已经妥协, 2008 年是一个分水岭。读者越来越觉得《南方周末》不如以前好看了,为什么?因为它失去了敢怒敢言敢讲真话的原则了。如今,再次向广告商业妥协,再一次无形中伤害了自身品牌和价值。 广告永远只能是报纸媒体的点缀,而非主角。而现在,除了广告,还是广告。 CCTV 黄金时间,平均几分钟就会出现一个关于白酒的广告画面。不仅造成了消费者的审美疲劳,也导致了消费者选择的混乱。我们在感慨酒企有钱的同时,也感叹,央视喝高了。现在,《南方周末》也在走 CCTV 的道路吗?水井坊的密集轰炸,已经把《南方周末》灌醉了。同时,也让消费者对水井坊产生了审美疲劳。再高尚的元素,也不能充当报纸的主角,何况还有低调的泸州老窖呢?从目前看来,洋河的离开是对的。一份报纸上出现三家白酒企业的广告画面,想想就够泛滥的。 物极必反,过犹不及。既然选择了你的消费群体,就要尊重消费群体的心理感受。可以让他们看到你的风采,但千万别对他们造成压迫感,因为你面对的是精英、名流、知识分子。而南方周末上水井坊的 600 年传世酒坊、 600 年月映第一坊、 600 年月映第一坊,已经令读者窒息了。 高档消费品的宣传推广贵在细水长流,而非江河日下。与其一期报纸上出现三次水井坊,不如三期报纸上出现三次水井坊。既节省了广告费用,又考虑了读者消费者的心理感受,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文 ∕ 望川秋水 2010-8-31
Read MorePosted by 图样图森破 | 9 月 4, 2010
重庆北碚缙云山绍龙观道士李一已经辞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与绍龙观住持等职务,李一还提出了辞去第三届重庆市政协委员的申请。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