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新闻 | “因言治罪”的网络邪气该清除
微博是个好东西。路见不平自觉转发,有正气;反腐倡廉,有锐气;年轻人的社交平台,有朝气;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有才气。不过,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之中也有不少坏的习气,比如动辄问候人家爹妈,动辄约架交恶,是戾气;情绪和抱怨泛滥,是怨气——近来还滋生了一种邪气,动辄“因言治罪”,动辄玩“文字狱”,让很多用微博的人噤若寒蝉。 北京暴雨刚开始下的时候,在外地出差的《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发了一条微博称:盼了多少年的北京大暴雨,正好下在我等飞机返回北京的当口。哈哈,走背字的我还是很兴奋,下吧,使劲儿下吧,最好下得北京大街上能抓鱼。我有耐心在远处的机场多待会儿。前段时间因约架被打而成热点人物的吴法天在微博上称:青春是一场大雨。即使会感冒,也希望能重淋一次。 暴雨造成了严重的灾情,胡锡进等人这些“盼雨”、“祈雨”的微博立即在网上成为众矢之的,被批评为幸灾乐祸、没人性、暴露了丑态,被要求道歉等等。这显然是在上纲上线了。这些“盼雨”的兴奋之情,确实与暴雨灾情格格不入,如果灾难发生后,他们还这样抒情,当然应受谴责。但这些人发微博时候,还无法预期到暴雨会成为一场灾难。北京缺水,身在北京的人见雨而喜,盼雨祈雨,这种情感和情怀是可以理解的。不能因为对个人的厌恶,而以“假性因果”的逻辑谬误批评他们幸灾乐祸。雨不是他们祈来的,灾难不是他们所期盼的,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可当下的网络上,尤其是微博中,流行着上纲上线、牵强附会的“因言治罪”,制造了很多“政治正确”,动辄罗织罪名追究文字责任,气势汹汹成为一种恐怖的网络暴力。某些人像网络上的“道德警察”那样,戴着“政治正确”的放大镜审视着名人的微博,人为设禁,深文周纳,断章取义,肆意歪曲,牵强附会,动不动给人扣上一顶吓人的大帽子,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吓得人不敢开口说话,动辄犯忌。 不仅言语上的暴力,微博上的这种“因言治罪”的邪气最可怕之处在于,它会转化为现实中的施压。拿一句话调侃之语大做文章,人肉搜索,群起攻之,不仅向发言者施压,谩骂攻击,并向所在单位施压,要求道歉、砸饭碗、严厉处置等等。这段时间以来,这种网络邪气下,微博上“因言获罪”的人已有好几个。一个记者,因为一句不当调侃,遭到可怕的网络暴力,单位被迫辞退了他。 此一事件,给表达相对自由的微博蒙上了一层巨大的阴影。面对那些潜伏在微博中的道德警察和网络愤青,很多人紧闭双唇不敢开口。此一事件开了一个恶例,挟政治正确之工具压制不同观点的邪气,受到鼓励得到助长。 微博给人们带来了相对自由的表达空间,舆论和公众反对权力之手钳制自由表达,但不得不说的是,危害微博表达的,不仅仅是公权力的“因言治罪”,也有这种网络愤青以道德的名义、以网暴为武器对自由的侵犯。不同观点可以争鸣,言论不当可以批评,但动辄以“文革”逻辑将问题政治化,动辄上升到诸如“性别歧视”、“阶层歧视”、“歧视穷人”之类,并群起攻之,只会让人有话不敢说了。 听到很多朋友抱怨过,再不轻易在微博上发言了,动辄得咎,一个手拿锤子的人看什么都像是钉子,很多话被某些人一歪曲就捅了马蜂窝。官员不敢实名发言,很多名人放弃原号而开小号,就是担心被“因言治罪”。微博上越有名,越容易被某些人盯上。我现在发微博时,也会小心翼翼字斟句酌,担心犯了某些过敏者的忌,很多时候担心犯忌干脆就不发言了。邪气弥漫,正不压邪,形成一个沉默的旋涡。 珍惜微博自由,从善待言论开始吧,“因言治罪”是微博最大的敌人。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