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祚来

法广 | 当今世界: 吴祚来:共产党在语言上已经穷途末路

2012年10月初,胡耀邦赵紫阳基金会在纽约举行了胡赵精神和宪政改革研讨会,应邀发表讲演的吴祚来先生概括了他对胡赵精神的理解。他认为:胡赵精神就是回归常识的天道精神,回归人性的人道精神,勇于平反面对历史,勇于改革面对现实,同时兼具面向世界之胸怀和面向未来之眼光。 吴祚来先生在这次研讨会上发表讲演,题目是:共产党在语言上已经穷途末路。下面为您介绍一下这一讲演的主要内容: 理论思维困顿,回避“普世价值” 关于这篇文章的观点,吴祚来先生介绍说:共产党在语言上已经穷途末路,他们一直使用个性化的语言,特色的语言,实用的语言,而不使用符合政治哲学的语言。邓小平的“摸着石头过河”,“白猫黑猫”就是如此。看起来他们这是回归常识,但过度使用这样的语言之后,使他们在理论思维上出现困顿,最后是无话可说。胡锦涛曾经有“科学发展观”,“维稳”这些关键词。到了习近平时代,大家就在替习近平想他的“关键词”该是什么?他的时代该怎样定性,但现在找不到词了。就是说他的语言已经穷途末路无话可说了。广东提出“幸福广东”后,北京可以提出“幸福北京”,别的省也可以提出类似的东西。 中共政治口号大杂烩 吴祚来先生列举了30年来中共提出的一系列政治口号并进行分类:从“两个凡是”到“五不搞”,完全是庸俗化的语言;从“不争论”到“不折腾”是家长式的劝告;从“摸着石头过河”到“一心一意谋发展”是机会主义的实用思维;从“三个代表”到“科学发展观”,是极力回避普世价值的语言;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表示国家对财富的崇拜;从“四项基本原则”到“稳定压倒一切”,其实都是一种强盗逻辑。总的来说,所有这些口号都回避了普世价值的语言。一个执政党一不倡导正义,二不倡导民主,三不坚持宪政,而这些本是表现执政党元素的承诺,全被回避掉了,只是有时作为点缀才出现在一些文本当中,完全是淡化的。政治家最应该追求的是价值,但被他们环顾左右而言它。 “对我实用的才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 对于胡赵时期提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吴祚来先生认为:这个积极的口号被邓小平利用,变成了 “实用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后再变成“对我实用的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小平对“六四”的处理就是依据“对他实用”的方式。 吴祚来先生总结说:在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之后,中国主流社会和中国共产党没有在理论领域有任何进步,甚至有大倒退,表现就是反对“普世价值”。08年中国出现关于“普世价值”的大讨论,温家宝在也国外多次表示对“普世价值”的认同,但由于背后的压力和阻力,迫使胡锦涛温家宝,特别是胡锦涛回避“普世价值”的话语,最后内部文件通知不允许讨论“普世价值”。 吴祚来先生谈到08年中国知识界讨论“普世价值”被扼杀的历史后,感慨的说:其实政治家追求的应该是“价值”,而不是“财富”。但整个中国几十年来崇拜追求的不是马克思,不是人民;而是财富。整个中国的国格被降低了。 中国改革可能?不可能? 对于中国改革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吴祚来先生最近有一些思考。关于中国改革的不可能性,吴祚来先生认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是暴力革命改变世界格局,除非共产党改叫共和党,否则是不可能改变的。所以吴祚来先生认为:从意识形态来讲,中国的领导人是不可能完成这一革命性的变化。 中国改革不可能性的第二个原因是:中国的行政体系非常强大,中国财富的百分之六七十都是为了维持行政开支,要进行改革,就要削减三分之二的行政工作人员,非常困难。 中国改革不可能性的第三个原因是:中国历史负担沉重,从剥夺地主的土地问题到现在的拆迁问题,民族问题等等,不管赔多少也赔不起共产党带来的所有灾难。同时公民社会难以建立,这次“抗日”出的“暴民”就足以说明。 吴祚来先生提醒人们看到:现在中国的执政者是红卫兵红小兵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的思维有很多毛泽东时代的影子,这种状态还会持续十年以上。由于技术化已经非常发达,“科学维稳”,“和谐维稳”,反人性的潜规则被制度化,中国执政党面对世界和外部民主力量的影响,死抱着“我不改革你拿我没办法”之态度。因此吴祚来先生的个人感觉是:中国的政治改革既不可能很理想,也不会很快到来。

阅读更多

吴祚来 | 在清华大学的讲演

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 2012 年 9 月 14 日) 温家宝 图为温家宝总理在清华大学演讲。记者 郭海军 摄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来清华看望同学们!上次我来清华的时候,同学们向我提出,说中国领导人出访时经常在国外的大学里演讲,能不能在国内的大学也作些演讲,并邀请我来清华作一次演讲。今天,我是来兑现承诺的。   走进清华园,看到同学们一张张朝气蓬勃的笑脸,心里非常高兴。清华是一块教育和学术圣地。清华园人杰地灵。一百年来,从这里走出了许多中华民族 的精英,可谓人才荟萃,桃李满天下。 “ 水木清华 ” , “ 婉兮清扬 ” 。我年轻的时候读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文中描绘的宁静恬淡的意境,至今记忆犹新。清 华大学已经有 100 年的历史。 100 年,对于一个人来说已为期颐高寿,但对于一所大学来说,却正值盛年,或者说还是青年。我祝愿清华大学永远年轻!   站在这里,我首先想起曾担任过清华教授的梁启超先生。 1914 年 11 月梁先生第一次来清华作演讲,题目是《君子》。他引《易经大传》中 “ 天行 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 “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的话,勉励学子们树立 “ 完整人格 ” 。我以为,他这次演讲,对清华优良校风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以 后, “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 八个字就成了清华的校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 自强不息 ” 、 “ 厚德载物 ” 的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 自强不息 ” 的品行,是古代先人的智慧和境界,它深深地融入每一个 有血有肉的中国人的身心意识中,使其刚健而不屈,独立而不倚。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就是说作为客观事物的发展,以其 “ 刚健 ” 的品格,自行运动着, 真正有见识的 “ 君子 ” 当知天时、任时命,顺应 “ 天道 ” 自然规律,以 “ 天 ” 的 “ 自强不息 ” 的精神,推动客观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从而达到 “ 天人合一 ” 的境界。    “ 厚德载物 ” 就是要像大地那样广博宽厚,容纳万物。这是我国古代人生修养的积极方面。孔子就说过: “ 宽则待众 ” ,要 “ 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 , “ 不念旧恶,怨则用希 ” 。孟子主张 “ 君子莫乎已,与人为善 ” , “ 利人者即为,不利乎即止。 ” 厚德,就是要加强道德修养。清华老校歌中说: “ 器识为先,文艺 其从 ” ,意思是说上学受教育,首先学习的是 “ 气度 ” 和 “ 胆识 ” ,学文学艺是第二位的。这里的胆识和气度其实就是泛指做人的问题,文艺其实就是为学的问题, 为人与为学相比,不能不占首位。   哲学家张岱年先生认为,中华精神集中表现于两个命题: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 “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一个是奋斗精神,一个是兼容精 神。这两种精神,在铸造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内忧外患,历经磨难,仍得以繁荣昌盛,靠的就是自强不息的精神与厚德 载物的品德。   清华大学历经百年沧桑,与祖国同甘苦、共患难。在老一代清华人的身上,充满理想主义的情怀,他们不仅有着卓越的才智,而且满怀对祖国的忠诚和对 事业的坚韧,表现出为国家和民族义无反顾的献身精神。清华一位老校长说过: “ 我们的清华大学,我们清华大学中的每一个成员,不是离开国家、离开人民孤立地 存在的。我们学校的命运,我们学校中每一个人的命运,是和我们伟大祖国的命运密切地联系着的。 ” 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南迁西南边陲,敌机狂轰滥炸,物质条件 极端恶劣,但没有改变师生勤于治学、弦歌不辍的斗志,一大批学子就是在这种条件下成才的,一大批老师也是在这里创造一流业绩的。在新中国建设事业中,清华 人第一次践履 “ 我愿以身许国 ” 的忠诚誓言,隐姓埋名从事 “ 两弹一星 ” 研究工作。有的虽然留学海外,但在获得学位后不到 10 天就返身回国参加建设。改革开放 以来,清华师生踊跃投身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喊出了 “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 的时代强音,取得高温气冷堆等一大批先进科研教学成果,以实际行动诠释着 “ 我的事业在中国 ” 的豪迈誓言和爱国情怀。长期以来,清华人在真理面前不苟且,不低头, “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 ;在困难面前逆势而上、敢于担当。今天在座 的各位青年朋友,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承担着将来建设国家的重任。怎样建设好我们的国家?也是每一个人都要思考的问题。借此机会,在这里谈谈我的一 些思考。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国家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但是这五千年是在艰难曲折中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从有文字记载的殷商时代开始,经历过几十个朝代的更 替,几十次分分合合。远的不说,就近一个半世纪以来,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距离我们这里不到一里之遥的圆明园遗址,就是祖国母亲身上一道永 远难以愈合的伤痕,是中华民族积贫积弱的历史见证。虽然历经磨难,但我们的民族没有倒,国家没有散,愈挫愈奋,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就是因为我们 有着 “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 的伟大民族精神。新中国的建立,彻底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势力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使中华民族一洗 百年来所蒙受的奇耻大辱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此,中国人民站立起来,当家作主,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 我们走过 “ 大跃进 ” 、 “ 人民公社 ” 的弯路,犯过 “ 文化大革命 ” 这样的错误。我们搞了多年社会主义,并没有真正 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的。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 想路线,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抉择,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我们从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探索中前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从不成熟到成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坚持改革和实践,走符合国情的道路,使社会主义得以巩固和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生产力仍不发达外,还存在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协调、上层建筑的许多方面与经济基础不适应的问题。 在经 济快速发展中又出现一些如收入差距扩大、司法不公、贪污腐败和环境污染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新问题。 要彻底改变中国的面貌,真正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 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 不但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社会生产力,继续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而且要坚定不移 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人的自由平等。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和自由平等,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和目标 。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其内涵、形式、途径都不尽相同。改革开 放三十多年的实践,为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自由平等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奠定了一定基础。 必须继续前进,而不能倒退 。这关系到国家的 未来和希望,也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是时代的潮流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成功 的根本保障。要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的人民民主,保障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是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任何政府如果不 加以监督,任何权力如果不加以制约,都会蜕变和腐化,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 我们之所以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就是要 把党内民主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加 以制度化、法律化,保障宪法赋予人民的各项民主权利,建立有效制约权力、并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的制度。 人民是国家一切权力的源泉,领导者应该恭敬人民,相 信人民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从而依靠人民。   我们党从革命到执政,所处的地位和环境以及所肩负的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职能和领导方法就要相应地转变,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历 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坚持依法执政、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宪法和法律是神圣的、至高无上的,具有任何人必须严格遵 守的不可侵犯的力量,是执政和治国的基石。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坚持司法独立和公正,是依法执政、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 。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 。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为大众所分享,那么它在道义上是不得人心的,而且势必威胁社会稳定。 必须毫不动摇地改善民生,改革分配制度,缩小贫富差距,使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还要看到, 我们追求的目标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人的自由平等 和全面发展,是整个社会的进步。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需求,保障每个公民的自由平等和发展权利,让每个人生活得有乐趣、有尊严、有安全 感 。面对社会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只要我们坚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并通过不懈的努力而取得明显成效,大家对国家的未来就会充满信心。我 希望,在我们的社会,有 对人心、人道和人本身的尊重,每个人都有其尊严、选择和发展机会,确保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提倡人间的同情和关爱,让公平正义的阳光 普照社会的每个角落,让人间永远充满青春、奋斗和自由的气息 。这是公平正义的真正内涵之所在。    自由平等是对每个人人格和权利的尊重。人生而平等,每个人在尊严和权利方面都是平等的,享有与生俱来的不可剥夺的生命、健康、自由和财产权利。 自由是人全面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进行创造的基础和源泉。自由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言论、信仰等基本权利的实现 。人类的进步就是在各种不同的思想的争鸣中 萌发的。中国要有一个真正光明的未来,必须发挥全体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特别要 鼓励人民的创造精神,提倡独立思想和批判思维 。社会活力和凝聚力来自社会成员 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来自社会文化的 “ 个性化 ” ,来自崇尚理性、尊重科学的精神,来自国民教育的普及。 要创造更加平等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更加自由的学术氛围, 让人民追求真理、探索自然的奥秘、社会的法则和人生的真谛。   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进行各方面的改革,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自由平等,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有秩序地逐步推 进,走出一条适合国情的民主道路。我们相信,只要全党和全国人民不懈地奋斗,一个繁荣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一定会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今天和大家谈谈心,我感到很高兴。我们从清华的校训、清华的精神,谈到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华民族的精神;从我们国家的历史,谈到中华民族的 现在和未来。其实,个人的命运是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的。在我的一生中,经历过许多真实的苦难,这些苦难使我懂得了我们这个民族所经历的灾难太深重 了。 我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我爱我的祖国,我的每一个细胞、每一滴血液都浸透着对我们民族的爱,都流淌着对伟大祖国的深情 。我的一切都是祖国和人民给予的, 即使将来我化为灰烬也属于祖国。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深受无数为救国救民和民族独立解放所献身的志士仁人的影响。孩提时代,母亲给我讲爱国英雄人物的故事, 告诉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热爱我们的国家、热爱我们的人民,我一边听,一边流泪,立志长大后要报效祖国,献身人民。祖国和人民培养了我,给了我服务国家 的机会,我也为祖国献出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精力。今天,我已年届七十,即将退休了。我将回到母亲身边,回到群众中去,我永远也不会离开我的祖国和人民。   清华大学建立以来,为共和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专家学者,他们以渊博的学识、聪慧的才智和严谨理性的气质,诠释着一代大师 “ 独立之精神,自 由之思想 ” 的箴言,上续民族惠民,下行 “ 内圣外王 ” 之道,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不计名利,忧道不忧贫,始终保持高尚的境界和爱国的热忱,在艰苦的环境 中洗净铅华,彰显本色,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今天我们要培养和重塑民族的道德理性,就必须汲取传统文化的精神营养,倡导心存敬畏、行已知耻、诚实守 信的社会道德观, 对社会要有奉献精神,对他人要有责任感,对弱者要有同情心,养成情操高尚的人格 。这不仅是对社会的责任,对他人的尊重,更是人的自信与庄 严。我相信,新一代清华人一定会牢记 “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 的校训,大力弘扬清华精神,努力学习,勤奋成才,将来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谱写 清华大学更加辉煌的篇章!

阅读更多

吴祚来 | 初秋心情

初秋心情 2012-08-20 17:50:16 编辑   删除 浏览 1 次  |  评论 0 条 雨不下了? 天空把自己晴朗起来。 窗子外面,秋天又来了, 我看到他冷峻的目光, 他每年来的时候, 都提着看不见的刀子, 来刻画我,刻画我啊, 一刀一刀的,从来没见过出血。 他说他要雕塑我,刻画我, 我少不更事的时候 请求他 把我刻画成一个少年, 几年的时间,他就一气呵成, 可我照镜子 我的童年呢,我的童年呢 从此,他年年来找我, 我躲不过他的目光, 让他一年一年的用刀子, 要把我弄成一个中年 然后就是老年的样子 我知道他是爱我 要让我体验整个生命的过程 秋天 你这样魔法大师 你来的时候, 树上的叶子 都为你落下了 一地一地的, 你真的酷的不行 让所有人敬仰得发抖。

阅读更多

吴祚来 | 作品进入法国教育部教材

《孔子学院》中法文对照版“庄周梦蝶”一文选入法国教育部远程中文教材 [来源]     普瓦提埃大学孔子学院  [发表时间]     2012-07-18 11:36:10    《孔子学院》中法文对照版自2011年7月创刊以来,已经成功出版12期,院刊不仅得到法语区孔子学院师生喜爱,也受到社会各界 的好评,吸引了大批高层次读者。近期,《孔子学院》中法文对照版法国编辑室收到法国远程教育中心和法国教育部“网络校园”的请求,申请将2012年3月份 出版的《孔子学院》中法文对照版“庄周梦蝶”一文收录到2013年法国教育部远程中文教材中,该教材适用于将中文选择为第一外语或第二外语的法国学生使 用,计划于2013年9月份出版。 “庄周梦蝶”一文图文并茂,介绍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庄子和蝴蝶的故事,作者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学者吴祚来,绘画中央美术学院画家王钊,原文刊载于中法 文对照版院刊“图片故事”栏目,刊登之后受到读者喜爱。该文除了被选入2013年法国教育部远程中文教材(纸质教材),电子版将进入法国教育部的“网络校 园”( http://www.academie-en-ligne.fr ), 方便更多的中文学习者使用这一教学资源。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阅读更多
  • 1
  • ……
  • 4
  • 5
  • 6
  • ……
  • 25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