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利益

译者 | 《外交事务》中国如何看待美国

核心提示:本文载于《外交事务》杂志9/10月刊,文章认为至少从中期来看,中国不会成为超越美国的强权。本文为美国的决策者们描述了中国为何一直认为美国在遏制其崛起。在太平洋社区中的大国力量的重新平衡中,美国应当如何与中国和平相处。 原文: How China Sees America 作者:黎安友(Andrew J. Nathan)and 施道安(Andrew Scobell) 原载:《外交事务》杂志9/10月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大国”是个模棱两可的概念,但是中国不管从哪方面来说都当之无愧:中国地域辽阔,地处关键的战略位置;中国人口众多,而且充满活力;中国经济总量巨大,增长迅速;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巨大的份额;中国的军事实力也不可小觑。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为数不多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各地都有至关重要的国家利益存在,而且这种利益,不管是自愿或是被逼无奈,在其他每个国家或者每个国际组织中都备受关注。而且,或许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被广泛认为是唯一一个可能威胁到美国的霸主地位的国家。确实,中国的崛起已经引发很多担忧,这个国家很快会超过其邻国,并且有朝一日,会取代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但是对中国广为流传的认知是中国是一个好战而不断扩张的国家,这是毫无根据的。尽管,中国相对国力在最近几十年突飞猛进,中国对外政策的主要任务是防御,这种政策自从冷战以来几乎没有变过:逐步减少国外对中国的不稳定的影响,避免领土丢失,减低邻国之间的猜忌,并保持经济增长。过去的二十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中国现在已经深深地同世界经济体系融合在一起,中国内部及地域优势在定义中国利益在全球所扮演的角色中,已经成为逐步增大的要求,而且也赢得了其他大国的认同。 当然,这些国家之首是美国,处理好棘手的中美关系是北京政府外交政策中首当其冲的挑战。 而且,当美国人思考中国的崛起是对美国有利还是代表日益明显的威胁的时候,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们也在犹豫,美国是有意要用其权力来帮助中国,还是要伤害中国? 有时候,美国人认为中国政府神秘莫测。然而,既然美国政治体系是三权分立的,政权在如美国两大主要政党之间频繁交替,中国在辨别美国的目的上也大费周章。虽然如此,在最近几十年,美国长期战略似乎已经通过一系列针对中国的行动逐渐成型。因此这并非只是无望的揣摩游戏——事实上,中国要努力分析美国来的战略十分必要。 中国的四大安全环区 根据北京的观点,在这个世界威胁无处不在,从政策制定者的窗口望出去的街道,到陆地边境以及长达几万英里的海防,再到远方大陆上的矿山和油田。这些威胁可以用四个同心圆来概括。在第一圈中,是中国政府管理或宣称主权的整个地域,北京政府认为,中国的政治稳定及领土完整受到国外政治活动家及政治势力的威胁。同其他大国对比,中国必须应对数不清的境外政治活动家对其进程试图施加的影响,而在当局看来,它们都是危害到了中共的延续的。国外投资者、开发咨询师、游客及学生蜂拥到中国,每个人都对中国应如何变革持有自己的看法。国外基金及政府给予中国团体财务及技术扶持,来促进民间团体的发展。西藏和新疆持不同政见者得到道义及外交上的扶持,有的甚至得到种族分离主义及境外持同情观点的政府的物质援助。沿着海岸线,某些邻国对北京宣布主权的海域提出异议;台湾由自己的政府来统治,台湾政府得到二十三个国家的外交承认,以及美国的安全保障。 中国边境是中国政策制定者所面临的第二圈安全环,其中包括同十四个邻国之间的关系。除俄罗斯外,没有任何国家比中国土地接壤的邻国更多。其中包括在过去七十年中和中国发生过战争的五个国家(印度、日本、俄罗斯、韩国及越南)以及很多不稳定政权所统治的地区。中国的邻国没有一个国家认为自己的国家核心利益与北京一致。 但是,中国很少能够奢望在单纯双边的背景下与任何邻国打交道。中国的第三圈安全环,包括六个围绕中国地理位置明显的地区:东北亚、大洋洲、东南亚大陆、东南亚海域、南亚及中亚。这些地区的每个地方均出现复杂的地域性外交问题和安全问题。 最后是第四圈,远离中国边境的世界。中国也是仅自九十年代末期开始,实质性地进入这个最远的范畴,而且目前为止,也只是为了保证大宗产品资源,如石油的供应;取得市场或投资渠道;为孤立台湾及西藏的达赖喇嘛寻求外交支持;以及为中国在国际规范及合法体制下寻找盟友。 高深莫测的美国政府 在中国四大安全环区的每一圈,美国政府都无处不在。在中国的内部事务中,作为台湾维系现状的担保人,在中国东海和南海海域拥有最强大海军实力的一方,同很多中国邻邦正式或非正式的军事盟友,以及现存国际合法政权的构建者及捍卫者,美国是最具侵入性的外国势力。 从理查德·尼克松1972年访问中国开始,各届美国领导人均曾向中国保证其良好的意向。每一届美国政府都宣称,中国政府的繁荣及稳定同美国的利益是一致的。而且,在实际行动中,美国对中国现代化做出的贡献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多。这些贡献将中国拉入世界经济,使得中国进入市场化、资本化及技术化;在科技、国际法方面为中国培养了专家;杜绝了日本完全重整军备;维持了朝鲜半岛的和平;并协助避免台海战争的爆发。 然而中国的政策制定者还是更看重他们所见的比言辞更无情的政策和行动。美国军事力量在中国周围无处不在,而且美国政府同中国邻邦保持着广泛的防御关系网。华盛顿继续破坏北京力图对台赢得控制权。在经济政策方面,美国政府不断对中国政府施压,维持一系列政府及私人计划,以此寻求对中国的公民社会及政治施加影响。 北京政府通过三个互相加强的角度来看待美国一系列表面看起来自相矛盾的行动。第一,作为农业、东方战略传统的继承人,中国分析家认为,中国是追求和平、具备战略防御思想、非扩张主义及讲究伦理道德的国家。相反,他们认为,西方的战略文化——特别是美国——是穷兵黩武的、战略进攻的、扩张主义和自私自利的。 第二,尽管中国热切接受了国家资本主义,在看待美国的方法上,仍然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为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帝国主义是在榨取世界其他国家的劳动。中国一直认为,西方国家在资源及高附加值市场上拒绝中国的竞争力。而且尽管中国在对美贸易商一直有贸易盈余,并且持有大量美国债券,中国顶级政治分析人士认为,美国通过使用中国便宜劳动力及信贷,生活水准超过其能力,最终在贸易中得益。 第三,美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在年轻一代中国政治分析人士中受到欢迎,其中很多人在美国获得高级学位。中国国际关系理论最具影响力的部分是所谓的进攻性现实主义,它认为,一个国家应当尽其所能,最大限度地控制其安全环境。根据这一理论,美国对中国的强大不可能感到满意,因此寻求较为软弱更为亲美的统治政权。中国分析人士在华盛顿呼吁民主及其在台湾、西藏及新疆支持分裂主义运动方面看到这一意图的证据。 无论这些分析人士主要是通过文化主义、马克思主义还是现实主义来分析美国,多数中国军事家假定,像美国一样强大的国家,会利用其实力来维护并加强其特权,会将其他国家为保护其利益看成是对美国自身安全做出的威胁。这一假设引出一个悲观的结论:随着中国的崛起,必将引起美国抵制。美国利用安慰性的语言,将其塑造为追求和平、人权及公平竞争环境的形象,而且有时候提供给中国真正的援助。但是美国政府本身具有两面性。它一方面旨在维持其世界霸权,另一方面则提防中国不断壮大从而威胁其霸主地位。在中国国营新闻杂志《瞭望》2011年的一个采访中,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倪锋对这一观点做出总结。”一方面,美国意识到在很多地区及全球事务中需要中国出手,”他说,”而另一方面,美国对中国的日益壮大表现出担忧,千方百计阻碍中国的发展,并以美国的价值观来重塑中国。” 密切研究过美国历史的一小部分中国分析人士(主要是年轻人)辩称,中美利益不完全背离。在他们看来,两个国家相互之间距离遥远,各自的核心安全利益没有必要产生冲突。双方可以通过贸易及其他共同利益来互惠互利。 但是持有这种观点的人,相对持有其他观点的军事家来说微不足道,军队及安全部门的大多数人对美国政策并不清楚,并且在中国应当如何对美国做出反击上更有对抗性的想法。他们认为中国必须在军事上同美国抗衡,通过比美国优越的军事技术,以及利用他们认为中国武装部队中超群的士气,一旦发生战争,便可赢取胜利。他们的观点一般不会轻易透漏,以免引发中国敌对方及其友邦的恐惧。 谁是修正主义者? 更深层地分析美国对中国战略的逻辑,中国的分析人士,像其他国家的分析人士一样,注重能力和意图。尽管美国的意图可以有多种诠释,美国的军事、经济、意识及外交能力相对容易被发现——从中国的角度来看,这些意图都具有潜在的破坏性。 美国军事力量遍布全球且技术先进,在中国周边地区都布有火力重点。美国太平洋司令部(PACOM)在地域范围及非战争时期动用的武力人数上来说,都是美国六大战区最大的一个。PACOM的资产包括32.5万军事人员及文职人员,以及大约180艘舰艇及1900架飞机。对西方而言,PACOM让位给美国中央司令部(CENTCOM),中央司令部负责从中亚到埃及的区域。在2001年9月11日前,CENTCOM除了为巴基斯坦培训及供应任务外,没有在中国边境附近直接驻军。但是随着”反恐战争”的开始,CENTCOM在巴基斯坦派驻了几十万军队,并获准在吉尔吉斯坦建立空军基地,辐射范围得以延伸。 在亚太地区美国军队的作战能力,因同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菲律宾及韩国的双边防御协定以及同其他伙伴的合作安排而放大。而且除此之外,美国在陆海空三级防御中部署了大约5,200枚核弹头,使得陆海空防御无懈可击。综上所述,美国的防御态势,正如新华社国际事务研究中心的钱文荣所言,形成”战略包围圈”。 同时,中国的安全分析人士也注意到,美国不断延伸的能力,会损害中国的经济利益。如果不把欧共体当做一个单一实体,美国依然是中国最重要的单一市场。而且,美国是中国境外直接投资及先进技术最大的来源之一。华盛顿时不时地沉溺在可以用经济力量来胁迫一下的想法中。自1989年天安门事件以后,美国对中国实施了某些有限度的外交及经济制裁,包括先进武器的销售禁令,此政策目前依然有效。几年之后,美国国会辩论,是否撤销中国进口产品所享受的最惠国税率,进一步对中国违反人权做出惩罚,尽管该计划的支持者永远无法获得多数民众的支持。最近,美国国会议员因中国为了出口商的利益,人为贬低人民币币值而提出对中国制裁,而且,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米特·罗姆尼(Mitt Romney)承诺,如果当选,他在总统任期的”第一天”就会给中国贴上货币操纵者的标签。 尽管在华盛顿,贸易鹰派很难获胜,此类信息提醒了北京,如果美国决定在经济上制裁中国,中国会多么脆弱。中国军事家相信,一旦发生军事或经济危机,在此期间,美国及其盟国可能拒绝向中国供应石油和金属矿产,而且美国海军可能会封锁中国战略上至关重要的海上通道。在国际贸易及国际金融方面无处不在的美元,同时也给了美国损害中国利益的能力,不管是有意为之,还是作为美国政府出于解决其财政危机,通过大量印刷美钞,提高借贷的行为,结果都会迫使中国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及外汇储备贬值。 中国分析人士还认为,美国拥有强有力的意识形态武器而且很乐意使用这种武器。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利用其优势国力,将美国准则铭刻在全世界人权宣言及其他国际人权文书中,并且将中国人认为的西方民主形式注入日本,最后是韩国、台湾及其他国家。中国官员争辩说,美国利用民主意识及人权概念,来撼动支持社会主义及亚洲风格的发展式威权主义的其他价值观,并使其失去合法性。如山东省党委委员,共产党的新秀李群所言,美国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维护所谓的人权,而是利用这一借口来影响并制约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防止中国财富及国力的增长威胁到其世界霸权地位。” 在多数中国分析人士看来,自从冷战结束以后,美国表现出修正主义的大国的姿态,试图尽量按照美国的意愿来重塑全球环境。在北约扩张过程中,美国通过干预巴拿马、海地、波斯尼亚及科索沃,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以及入侵伊拉克,在各处实现了这一愿望,这就是他们认为的证据。在经济领域,美国通过推进自由贸易,迫使其他国家使用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然后使美元贬值,同时尽力使发展中国家承担不公平的全球气候变化减排费用份额,来加强其优势地位。也许最令中国感到不安的是,美国促使格鲁吉亚、乌克兰及吉尔吉斯坦推行所谓的颜色革命,从而体现出其侵略意图。如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外事部主任刘建飞在2005年所写,”美国一贯反对共产主义的’红色革命’,也憎恨伊朗及其他伊斯兰国家所推行的’绿色革命’。它所关心的不是’革命’而是’颜色’。美国支持’玫瑰’、’橙色’及’郁金香’革命,因为这些革命符合其民主推广战略”。正如刘及其他中国分析人士所看到的,美国希望”进一步扩大民主,将整个地球变成’蓝色'”。 利用台湾 尽管美国学者及评论家通常认为,战后美中关系处在长期缓慢的解冻过程,而在北京看来,美国一贯对中国严厉打击。从1950年到1972年间,美国企图遏制和孤立中国。除其他措施外,美国联合其盟国,率先撤销了对中国大陆的外交认可,对大陆实施贸易封锁,组建日本军队,干预朝鲜战争,在台湾扶持起对立政权,支持西藏游击队反击中国控制,甚至在朝鲜战争及1958年台湾海峡危机期间,威胁会使用核武器。中国分析人士也承认,自1972年开始,美国对中国的政策出现转机。但是他们坚持认为,这种转机完全是要对抗苏联的结果,后来是因为从中美贸易中得到益处。即使如此,美国继续维持台湾作为战略上的分散力量,帮助日本军备发展,实现日本海军现代化,并在人权上对中国施压,来阻碍中国的崛起。 中国人已经从同华盛顿的几轮谈判中汲取了美国对中国政策的教训。在五十年代及六十年代的大使级谈判中,在八十年代及九十年代武器控制的谈判中,在九十年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中,以及在上个十年关于气候变化的谈判中,中国人一直认为,美国人要求甚多、且毫不折中。但是中国人对美国国策的理解最有决定性的是1971-72,1978-79以及1982年台湾问题的三轮谈判,这三轮谈判形成延续至今的美国对台”公报框架”政策。在美中正常邦交开始的时候,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希望华盛顿放弃对台湾的支持,来换取同北京正常邦交关系的利益。在每一轮谈判的时候,美国人似乎也乐意如此。然而过了几十年,在北京看来,美国依然是中国统一的最大障碍。 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时候,他对中国说愿意牺牲台湾,因为台湾对美国来说不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但是直到他第二任期,也未能放弃台湾。在此基础上,中国同意1972年的上海公报,尽管其中包括美国单边声明”重申其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立场”,这是美国承诺防止大陆通过任何武力解放台湾的外交准则。随着一系列事件的发展,尼克松未能实现同北京邦交正常化便辞职,而他的接班人杰拉尔德·福特在政治上太软弱,未能实现尼克松的承诺。 下一任总统吉米·卡特曾希望同中国邦交正常化,而中国坚持美国要与台湾划清界限。1979年,美国结束了同台湾的防御条约,而再次发出单方面声明,重申其”台湾问题和平解决”的承诺。随后,美国国会通过《台湾关系法案》不但让中国震惊,也让美国当局震惊。这个法案要求美国”保持实力……抵制任何威胁台湾人民安全的武力或其他强制手段。”威慑用意再次明显地体现了出来。 1982年,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寻求同北京更密切的关系,来加强对莫斯科的压力,中国说服美国签署了另一份公报,在公报中,华盛顿承诺逐步减少对台武器销售。但是协议才刚刚签署,美国在1979年的对台武器销售创造了新的记录,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在小幅缩减利润的基础上计算年度削减量,并根据通胀因素调整,那么实际上武器销售还提升了;报道称,美国销售到台湾的更多先进的武器系统,同旧的系统比起来在性能上对等;美国还允许商业企业同台湾军工企业,在技术转让的说法下进行合作,而非直接销售武器。在2001年4月,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批准对台销售大量的先进武器,到这个时候,1982年的公报已形同废纸。同时,随着美国对台湾事务的参与不断延长,台湾发生民主过渡,使得统一距离北京更加遥远。 回顾这段历史,中国军事家问自己,为什么美国对台湾总是抓住不放?尽管美国往往认为,他们只是捍卫忠实的民主盟友,然而多数中国人从华盛顿的行为根基上观察到其战略动机。他们认为,继续保持台湾问题的存在,有助于美国挟制中国的发展。根据退役将军、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罗援所言,美国一直使用台湾”作为一枚衡量中国崛起的棋子。” 多元化风险重重 《台湾关系法案》标志着美国对中国政策向国会决策的方向的开始,而且这一法案继续使华盛顿同北京的关系复杂化。冷战结束十年后发生的1989年天安门事件转移了美国辩论的话题。中国曾经被认为是一个逐步自由化的国家,但在天安门事件后,中国演变为返祖式的独裁统治。而且苏联解体使同北京势在必行的战略合作变得毫无意义。更重要的是,美中经济关系的增长开始产生一系列摩擦,如在美国市场倾销廉价的中国制造商品以及美国知识产权的盗版问题。在同美国达成共识数十年之后,中国迅速成为美国对外政策中分歧最大的国家,部分是因为利益群体的激烈游说,使得中国问题始终保留在国会山的议题日程上。 确实,自从天安门事件以来,中国比起其他任何国家来说,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美国利益团体的关注。中国的政治制度引发人权组织的反对,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惹恼了反对堕胎运动人士;中国对宗教的压制冒犯了美国基督教人士;中国低价产品的出口触发了有组织的工人保护要求;在能源方面中国对煤炭和大型水坝的依赖,使环保团体忐忑不安;猖獗的盗版行为及假冒产品激怒了电影、软件及医药行业。这些投诉及势力使得”中国威胁论”的恐惧不断被放大,弥漫了整个美国政治论坛—在中国人眼中,这种恐惧不但抵消了中国愿望的合法性,而且其本身也是对中国的一种威胁。 当然,在国会、各智囊团、媒体及学术界也有部分人,站在对中国有利的立场,这是基于两国之间的合作,对美国农业,出口及银行,甚至对华尔街都很重要,或者是在诸如北韩和气候变化问题上,比起在权利和宗教上的纠纷更为重要。从长远来说,这部分中国的拥护者比起批判中国的那部分人来说变得越来越壮大,但是他们只愿躲在幕后悄悄行事。而对于中国分析师而言,他们也试图理解美国政策团体所听到地那些刺耳的声音,毕竟呼声越高,越容易听到,而这些信号令人担忧。 糖衣炮弹的威胁 在试图确认美国的意图过程中,中国分析人士也会看由行政部门的高层人士所做的政策报告。这些报告来自于行政部门主导的政治系统,中国分析人士认为这些报告可是美国战略的可靠声明。他们注意到,这些报告一般说明两件事情:想让北京确信,华盛顿的意图是善意的;而同时,想让美国公众确信,美国不允许中国的崛起威胁到美国利益。这两个主题结合在一起,形成中国分析人士认为的糖衣炮弹式威胁。 例如在2005年,美国常务副国务卿罗伯特·佐利克代表乔治·W·布什政府发表了一项对中国政策的声明。他向美国观众再次保证,美国会”试图劝阻任何军事竞争者形成区域内霸权,或者形成对美国或其他友邦有敌对行动的分裂或其他能力”。但是,他也解释说,中国的崛起不是一种威胁,因为中国”没有寻求传播激进的反美意识”,”本身没有誓死同资本主义战斗到底”,”不相信中国的未来依赖于国际体系基础顺序的颠覆”。在此基础上,他认为,两国可能会”呈现出一种合作关系。”但是合作取决于一定的条件。中国应当安抚美国对中国的崛起他所谓的”热锅上的蚂蚁”的情绪。中国应当”对其国防开支、目的、准则及军事演习做出说明”;减少对美贸易顺差;并在伊朗和北朝鲜的事务上同华盛顿合作。总而言之,佐利克建议,中国应当放弃”封闭政治”。站在美国的角度,他说,”中国需要一场和平的政治过渡,使得中国政府对中国人民承担起责任和义务。” 奥巴马政府已经以稍微温和的语言重复了这些观点。在2009年9月这届政府首次针对中国问题的重要政策演讲中,后来的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詹姆斯·斯坦伯格引入了”战略再保证”的观点。斯坦伯格是这样定义这一原则的:”正如我们及我们的盟友必须搞清楚,我们准备迎接中国的’到来’……作为一个繁荣富强而成功的国家,中国必须再次向世界其他国家保证,中国的发展及在全球角色的日益上升,不会以其他国家的安全和存在为代价”。中国可能需要”再次向其他国家保证,”这一发展不会出现威胁”;中国可能需要”为再次向亚洲及全球其他所有国家做出保证,为此,中国应当增加其军事透明度”而且证明中国”遵守法律及普遍准则”。对于中国分析人士来说,这些声音传递出这样的信息,华盛顿希望按照自己的条件进行合作,想方设法阻挠中国发展足够的军事力量去捍卫自身利益,而且意图在中国政权的特色下推进改变。 可以肯定地说,北京对华盛顿的怀疑比起美国在中国崛起中做出的贡献来说微不足道。然而对于中国分析人士来说,历史已经给出这种难题的答案。正如他们所观察到的,美国可能会尽量长时间地遏制中国。当苏联的实力不断提升,遏制苏联成为必要,为增强对莫斯科的阻挠力量,美国被迫同中国接触。一旦美国开始同中国接触,开始相信这种接触可能会使中国走向民主,而且可能会为美国赢回华盛顿在1949年共产主义在中国内战胜利时所失去的亚洲大陆战略基地。 在中国人看来,华盛顿同北京缓慢的邦交正常化不是出于理想主义及慷慨大方,相反,美国之所以寻求邦交正常化,是因为美国可以在中国经济开放中受益,通过美国投资、消费廉价的中国商品以及通过支持美国贸易及财政赤字的借款来榨取利润。然而美国的战略家在中国餐桌上忙碌于灯红酒绿之时,忽视了中国崛起的风险,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才感觉到。既然美国感觉到中国的威胁,这些中国分析人士认为,已经没有了切实的方法可以防止中国继续发展。从这一点来说,美国的接触战略是失败的,从而证明了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在1991年提倡的战略思想”韬光养晦”的正确。面对增长迅速无法停步的中国,美国除了现在所做的外也无能为力:要求按照美国的条件进行合作、威胁中国、军事围堵,及继续尝试改变政权。 如何应对一个强硬的务实者? 尽管存在这些观点,中国主流军事家不建议中国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挑战美国。他们希望美国继续保持几十年全球霸主的位置,尽管他们看到美国没落的初步迹象。目前,如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所言,”超级大国越来越超级,反倒显得很多大国不怎么大了”。同时,这两个国家在经济上越来越离不开对方,而且都具有足以伤害对方的军事力量。就是这种相互直接都易受攻击的特点,带来双方合作的最佳的中期希望。相互惧怕才使彼此之间的携手合作的必要性得以延续。 然而,从长期来看,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最好选择,是创建出一种能维持现有世界体系的新的权力平衡系统,但是中国要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中国有很好的理由来追求这一结果。即使当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中国的繁荣昌盛依然依赖全球竞争者的对手—包括美国和日本的繁荣昌盛(反之亦然)。中国越是繁荣富裕,中国在海上通道安全、世界贸易及金融体系的稳定、防止核扩散、全球气候变化控制及公共健康合作方面,越显得举足轻重。如果中国的竞争对手不再蓬勃发展,中国也不会再向前发展。而且中国军事家必须认识到,在法律、地区稳定及开放的贸易竞争规则中,美国核心利益不会威胁到中国的安全。 美国应当通过起草明确的政策方针,在不威胁到中国安全的前提下满足中国的安全需要,鼓励中国接受这一新的平衡体系。随着中国的崛起,这将推动美国政府寻找美国意愿的界限。华盛顿必须反思,为适应中国国力的增长而设定界限。但是这必须以冷静的专业方法做出,而不能以你死我活的犀利言辞做出。鹰派活动人士谈论贸易战争及战略竞争,引起北京的担忧,同时削弱了达成共识所做出的必要努力。无论如何,将犀利的言辞付诸行动不是一种现实的选择。如果这么做,可能要求切断中美之间互惠互利的经济纽带,并且在战略上花费巨资来围堵中国,而且这会迫使中国做出对抗性反应。 然而,美国与中国相关的利益并无争论,而且应得到确认:中国的稳定和繁荣、在台湾人民乐意接受的条件下解决台湾问题、环中国海域自由航行、日本及其他亚洲盟友安全、世界经济的开放以及保护人权。美国必须以本国可信的实力支持这些选择,特别是在两个领域。第一,美国必须保持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优势,包括中国东海和南海。为此,华盛顿必须继续优化其军事实力,维持其区域防御联盟并对挑战做出积极回应。华盛顿应当向北京再次保证,这些举措的目的是创造平衡的共同利益,而不是威慑中国。这一保证可以通过加强现有的美中军事互动管理机制来完成。例如,现有的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应用来设计这样的程序允许美国和中国的飞机及舰艇在近距离接触时也可以安全运行。 其次,美国应当继续抵制中国的这种努力,以不利于西方的方式来改造全球法律体制。这一点在人权制度方面尤为重要。这是一套全球性规则及机构,可以帮助确定自由主义世界秩序的持久性。美国一直寻求支持这一世界秩序。 中国在想象中的太平洋共同社区中,还没有赢得同美国相等的发言权,或者作为”两国集团”的一员在全球获得对等的角色。中国不会统治世界,除非美国从世界统治的舞台撤出,而且中国的崛起,只有在华盛顿允许时,才会成为美国和世界的威胁。对于美国来说,正确的对华战略源于国内。华盛顿必须保持本国的军事创新及更新,培养其与盟国及其他合作国家之间的关系,继续支持卓越的高等教育,杜绝间谍及剽窃美国知识产权,并从新获得世界人民的尊重。只要美国能解决自己的问题问题,并紧紧抓住自己的价值观,美国就可以应对中国的崛起。 相关阅读: 译者访谈黎安友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许可协议。 译文遵循 CC3.0 版权标准。转载务必标明链接和“转自译者”。不得用于商业目的。点击 这里 查看和订阅《每日译者》手机报。 穿墙查看 译者博客、书刊、音频和视频

阅读更多

蘋果日報 | 官方默許示威 反日變反政府

在廣州的遊行隊伍中,有示威者舉起「自由、民主、人權、憲政」標語。互聯網 《催淚彈鎮壓》深圳反日示威演變成騷亂,公安多次施放催淚彈驅趕,示威者不斷掩臉走避。《蘋果》記者攝 反日浪潮【本報訊】繼前日內地52個城市爆發反日潮,北京、青島、西安、成都等更出現義和團式打砸搶燒後,昨日內地再有85個城市爆發反日示威,其中以深圳和廣州最激烈。數萬示威者在反日旗幟下,衝擊深圳市委,攻擊日本駐廣州總領事館所在的花園酒店,大肆破壞,暴力反日。各地示威潮中,還令人注目地出現各式反政府訴求。有學者認為,內地當局欲借民意反日卻不懂利用,「反日變反中」,自陷失控。《蘋果》記者直擊 深圳反日示威昨日上午9時半開始,民眾從華強北路出發,浩浩蕩蕩開向深南大道,到吉之島對開路口被警方阻攔,一度對峙騷亂,警發射催淚彈仍無法驅散,惟有放行。至中共深圳市委大門外時,示威隊伍再被全副武裝的防暴警阻攔,雙方衝突,有示威者被拖入院內,引發暴亂。逾萬示威者邊高喊「放人」,邊以水樽雜物等掟向警察,並逼向市委大門,狂搖大閘,有人爬過大閘衝入巿委院內,攀上大樓搖旗吶喊,並砸爛院內一輛日本房車。 警出動直升機低空監視 警方數度發射催淚彈,並以水炮逼退示威者,但示威者如潮水般,退去又湧上。當局出動警用直升機低空監視,令現場氣氛更緊張。稍後示威者又向對面已落閘關門的日資西武百貨公司進攻,狂砸門外廣告牌,擲花盆、磚頭、玻璃樽等,企圖破門進入,被大批武警以棍棒及催淚彈驅散。市委門前的暴力攻防戰,成為昨日深圳反日示威主場。示威令深南大道中昨全線癱瘓。 日本共同社指,昨日中國各地至少有85個城市出現反日示威活動。除深圳外,廣州是最激烈的城市之一,估計有逾萬人參加,示威者包圍日本駐廣州總領事館所在的花園酒店,並突破警方戒備衝入酒店大堂,砸爛玻璃、大肆破壞,與警方發生衝突;警方武力拉人,累及在現場採訪的本港記者一度被公安綑綁拘押。廣東佛山昨日也發生打砸日本料理店及日式專賣店事件。 群眾以「毛澤東」示威 前日發生嚴重打砸搶燒的長沙、成都、西安、青島等地,昨仍有小規模反日示威,但未再見暴力衝突。除一線大城市外,昨日反日示威明顯向二線城市蔓延。湖南邵陽、郴州,河南的洛陽、商丘,山東的濰坊、菏澤,江蘇的靖江等城市,紛紛加入反日示威,令反日怒潮席捲全國;其中菏澤、商丘等地還發生打砸日系車事件。 令人關注的是,此波反日示威出現不少「反政府」訴求。有廣州示威者打出「要政改、要自強」、「自由、民主、憲政保釣」大橫幅,並出現身穿舊軍裝的退伍軍人方隊,這些退伍兵近年因維權曾多次着裝聚會,到廣東省委省政府上訪,是當局「維穩重點」之一。深圳有示威者穿上T恤,上印「養貪官、養房奴,絕不放棄釣魚島」。 長沙有示威者打出橫幅「鏟除內奸,裸官下台」;貴陽示威者籲「城管和貪官」去收復釣魚島;還有示威者打出「誰不滅日本,誰就去棺材裏替換毛澤東」,對現政權的不滿昭然若揭。重慶有示威者打出標語「小日本滾出去,薄書記快回來」,令人聯想重慶薄熙來事件對中共造成的困擾未了。眾多城市都有打出毛澤東畫像示威,成為對現實不滿的另類表達。 當局拿揑不好自陷失控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指,內地「反日遊行」演變成「反中暴動」,反映內地民眾長期在鐵腕政策下宣洩無門,遇到這類政府默許的示威,乘機發洩。 而當局欲借助民意對日施壓,卻不懂利用,結果「一放就亂、一亂就收、一收就死」,拿揑不好,最終自陷失控。 香港 蘋果日報

阅读更多

牛博国际 | 中共为何要派出海监船?

中共为何要派出海监船? 芦笛 钓鱼岛风波闹成这样,还越来越像真的了。自打听说中共派出海监船去“宣示主权”后,我就一直在琢磨:到了这步,似乎就无法逆转,只有顶牛到底了。盖那船可是政府的象征,比不得过去被抓被扣的民间货轮或渔船。如今您把“政府”开到那儿去,日本人肯定要拦阻,那怎么办?对人家用喇叭“宣示”?人家不许你宣示,要把你驱逐出自己标定的领海,又该怎么办?那是“宣示船”,不是武斗船,当然最后不是被人家驱赶出来,就是被索性扣押。 这么一来,政府的脸可就丢大了,成了在两国政府的实质性对抗中受辱的一方。全世界正睁大眼睛看着呢,用《环球时报》侮辱希拉莉的话来说,是“人在做,天在看”。众目睽睽,中国能退下来么?军方能容小胡退下来么?真要退下来,只怕立即要在高层引发又一轮地震。我党好不容易才从“薄海啸”中全身而退,再来一波东海狂涛,挺得过去么?那、那、那岂不是只有急剧升级,大打出手? 可真要打起来,中共有那尿泡么?东亚病夫如今病成个什么样子,党领袖比我辈心中更有数。最重要的还是,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从来是无耻阶级专政柱石,不是捍卫国家利益的国防军。中共对外动武的前提只有一个——自觉政权受到了威胁,为自家存亡不得不拼死一战。如今日本人不过是买了个小岛,顺便把岛下的横无际涯的油气资源也变成了他们的经济区。这又不是从领袖们的荷包里掏银子,他们有什么必要去跟人家拿刀动杖? 要避免这两难困境,似乎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海监船搞“敌进我退”,在钓鱼岛附近跟日本人捉迷藏,坚决不跟日本人见面,所谓“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前天的新闻似乎也提示,共党确实采用了这一海上游而不击战。这似乎也是中共最合理的战略:屁民反正随便怎么糊弄都行,不关心者根本也就懒得理睬那船“宣示”得怎么样了,关心的爱国志士们只会使用photoshop自行合成各种风月宝鉴的精彩图样,在击沉日本盾级或什么鸟级(抱歉,本人并非军迷,不懂现代武器)的一个又一个的海上大捷中又丢了一回。 但这游戏玩得下去么?我严重怀疑。看《环球时报》那汹汹气势,就知道党内的鹰派有多横。党内似乎有个派系,成心想把小胡放在炉火上烤。这“海上游而不击战”能糊弄过他们去么?如果真有不惜一切代价维稳的决心,那当初就根本不会派出那海监船去,省得老鼠拉木锨,拉出后面的大头来。 那么,中共到底要为何派那船?真想打战,何不直接派出军舰去,既能同样宣示主权,更能宣示国威军威?而若不想打仗,那又何必派船?中共怎么会想出这步臭棋来,我想破脑袋也不明白。 唯一说得过去的理由似乎只能是,小胡之所以这么干,实在是给军内野心家们逼急了。他最后心一横,乃决定派出海监船去。那反正不是军舰,不会立即引发战争,有个缓冲时间。若海监船被日本人驱赶出来,可以令他们继续在那儿发扬八路军抗日老战士的优秀传统,无休无止地游而不击下去。若海监船被日本人扣了,则他可以令外交部严重交涉抗议,先打上一番口水大战,也显得我方先礼后兵。就这样拖到他卸任,便一走了之,把烂摊子扔给继任的军委主席去收拾(据说他这次是裸退,对此我还是倾向于相信的。此人并不是薄熙来那种野心家,就连老江的恋栈心理恐怕都没有,浑身上下就散发着一个“庸”字)。我走之后,哪怕洪水滔天。 以上当然是管窥蠡测,完全没有什么独家信息来源。老芦写文章,从来是在孤陋寡闻的环境里独自向壁虚构。 Incredibly,这种educated guesses还常常相当准确,连我都不明白是何道理:) 其实,从内心深处,我还是盼望中共假戏真做一次。虽然早已不再是中国人了,我这大汉奸骨子里还是个国家利益观念极度强烈的民族主义者,痛恨中共那卖国政府几十年如一日拱手相让万里河山与民脂民膏,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对内凶狠如虎狼,对外柔媚如羔羊,养兵千日是专门用来屠杀自家同胞的。 从国家利益来看,无论是钓鱼岛,还是南洋诸岛,中共都应该毫不客气地占领过来。那些地方本来是无人区,历史上从来是无主地带。漫说古代东方国家都不是西式民族国家,边界从来模糊不明。就连西式国家如英法,边界从中世纪开始就划得非常清楚,在海峡中也有争议小岛。所以,什么“古已有之”都是扯淡,也屁都不值。国际法只承认“无主地带归捷足先登者”,谁占了就是谁的。藏南地区与缅甸的江心坡,就是这么丢掉的,将来也绝对不可能要回来,盖人家已经在那儿确立了多年的有效管辖了,你要去抢夺就成了侵略。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可以不要藏南也不要江心坡,但为自身的长久利益计,不能不在海上开疆拓土。那些小岛根本就不能住人,本身毫无经济价值与国防价值,但海洋经济区是按岛链来划定的。在如今这个资源日趋短缺的世界里,东海南海蕴藏着的无量石油,对中国那产能大国、资源小国来说,就如同布帛菽粟一样,是不可须臾离开的东西。而且,那些小岛因为是无人区,有许多至今没有哪个政府可以实行有效管辖,因此严格来说还是谁先占领归谁的无主地带,只有白痴才会“搁置”,而不趁别人还没下手,自己赶快去把它们抢过来。 从这点来看,本人坚决主张中国在东海南海扩张。这可不是打台湾那种屠杀“炎黄子孙”遗臭万年的内战,而是为国家民族抢黑色金子的公益事业。 但中共若真敢动武的话,选择钓鱼岛是个绝对错误。日本军力本来就不弱,而且是美国最重要的盟国之一(全TMD靠毛共成全。咱们原来才是老美在亚洲的最主要的盟国,唉)。如果共军真与日本动手,老美绝不会坐视。打一个国家本来就无胜算,再加上老美就更无希望,而中共可是万万输不起的。这些年来的仇外思潮构成了无比雄厚的政治资源,一旦败了,那将是中共无法承受之重。毫无能量的屁民们倒无足虑,怕只怕党内军内野心家出来发扬“以夷制华”的优良传统,再来一次“内除国贼”,“不杀鬼子杀汉奸”。 因此,以愚见,打是应该的,但应该效法斯大林那战略大师,避实击虚,专捏软柿子,在安全限度内作最大限度的扩张。中共应该在南海而不是东海动手,罩住越南打,把他们占领的岛屿统统夺过来。越南人可不是老美的盟国,打了他们老美也无话说。对北韩也照此办理。再度“教训”越南后,菲律宾起码也会老实些。 在南海动武还有个好处:这些年来,越南、菲律宾等多国已经在那儿大举开采油气田,还多是合资公司。在那儿大打​​一番,各国公司自然会吓得赶紧走人。中方便可趁机宣布没收那些非法开采的钻井。从此牢牢霸住,再不让人。 若斯大林在世,又是中国的当家,则我敢说这一定是他采取的战略。可惜中国再过几千年也不会出他那种战略大师、铁血强人,能出的只是对内残暴胜过他的大屠夫。 所以,以上所说,无非又是一场梦呓,跟爱国志士们用photoshop把失踪的海监船万里挪移到钓鱼岛附近一般无二,唉! 作者: 芦笛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info

阅读更多

爱思想 | 袁绪程:中国:21世纪初的战略思考

袁绪程:中国:21世纪初的战略思考 进入专题 : 中国战略    ● 袁绪程 ( 进入专栏 )         内容提要 :中国正在崛起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中国的崛起对世界带来的影响有多大,中国能否持续崛起并跃入世界主要大国之列却是有争议的。摆在中国面前似乎有两条路:一是继续推进以经济和政治转型为核心的社会转型以保持经济高速持久的增长,最终迈入发达大国之列。二是社会转型夭折而陷入“拉美沼泽”或“印尼泥坑”而不能自拔和边缘化。   在全球化的今天,以经济的的高速成长和包含经济转轨、政治转型为内容的中国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亦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进程,也可视为中国三千年变局、百年变革、三十年改革开放的继续。这是需要从战略高度来把握的。本文正是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探讨中国如何走出三千年历史轮回,如何在全球竞争中胜出的途径和方法。本文对中国21世纪初的战略进行了粗线条的思考。本文共有四个部分:   一是引言。提出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简略回顾中国160年的现代化历程,表明中共对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责任。   二是关于中国国家战略研究的几点说明。针对本文的研究对象及方法,就如何认清中国国家利益、如何确定国家目标、如何进行国家情势判断、如何进行战略构想等战略研究的原则和方法作了框架式的阐明。   三是中国战略目标的选择:大国目标。中国总体战略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简称大国目标),它包括发达的市场经济、健全的民主与法治、社会主义伦理价值及相应的公共产品供应体系。   本文以30年为目标终期,即2037年为界,在30年内完成向世界性大国过渡。可以设想的是,30年后的世界格局将发生转变:以美国为首的美洲“共同体”和欧盟(包括苏联)加上以中国为主要力量的东亚乃至亚洲“共同体”主导世界秩序,以取代单极(美国)PK多极(分散的多国)的格局。中国将成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大国。   按照上述世界大国目标的总体要求,需要制订中国国际地位(影响力)目标、经济成长目标、社会成长目标等等。   就现状而言,中国离大国目标相距甚远,其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阶段性表现为经济→社会→政治的三维交叉推进,首先是市场组织的发育生长、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升级并伴随人口城市化的过程,其后是社会组织的发育生长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过程,最后是政治组织及政治规则的现代化的过程。   四是主要的战略构想。大国目标的实现需要有一个总体策划和构想,完整的战略构想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心理、意识形态、军事、外交等等方面的总体思考,需要设计通向目标的路线图等等,本文不可能进行全面描述,只就其中重要的环节进行逻辑思考。   从逻辑上看,中国的现代化和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扫除国际障碍尤其是美国的阻挠,需要和平有序的世界环境。这就应当调整中国的外交路线,走大国“结盟”的路子,与美、欧、日尤其是美国结成“战略合作伙伴”,以创造有利于多赢的发展格局,从而加快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加快现代化进程必须改变问题丛生的经济发展模式,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在一定的政治条件和国际条件约束下发生的,其中成为发展动力的因素——如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工农差距、两极分化、城乡隔离发展、过度依赖外部消费等等,日益转为阻碍下一步经济发展的因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是加快经济梯度开发的步伐,改变沿海和中心城市集中单向发展的格局,二是产业结构的有序升级和均衡发展,三是产权制度的改革和资本市场的深化,四是经济区域的一体化和国际化。改善国际关系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离不开政治转型的支撑,政治转型实质是政治组织和政治规则的现代化,其思考的前提是确保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转型。基于中共事实上已是国家机器的核心组成部分,转型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党政结合”型。强化党的政治职能及机构建设、提高党的决策能力和水平;强化中央政府(国务院)的行政职能,提高执行能力;继续保持人大的“礼仪作用”等等。二是党政分开型。与“党政合一”型的主要区别是人大的作用问题。其改革方向是使党保持“领导者地位”而脱离于直接的“操盘者地位”。在这方面,可借鉴日本自民党的经验,使党成为现代的执政党。其改革的步骤是:党的机构职能化和科学化,然后是民主化。在“三化”尤其是前“两化”过程中,逐渐推行党政、党企、党事、党与人大和司法的分开。最后是党国分开。   政治转型的核心是中共的转型,中共转型的成功是政治转型成功的关键。政治转型的成功是确保大国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       一、引言      在千禧年之初,思考有3000年文字史的中国之未来是一件有趣而又沉重的事①。   167年前,英国炮舰夹带着鸦片打破了古老中国3000年不断轮回的生存轨迹,从此中国人开始了血与火交溶的“现代化”历程。   96年前,“第一”共和国在炮火中诞生,其后的是军阀割据、北阀战争、红色革命、八年抗战、三年内战的绵绵战火书写了长达37年的历史。   58年前,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宣告“第二”共和国成立,现代化才真正在一个和平、统一的国度中加速。然而,带有革命理想色彩的共和国试图走自己的路而偏离了世界发展的主流,它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后不得不重新寻找道路②。   29年前,邓小平领导中国改革开放,重新打开国门,溶入世界。在经济的全球化中,中国经济史无前例地驶入现代化的快车道。29年的改革开放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跃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③。   然而今天,快速发展的中国又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它那单兵突进的改革以及透支未来的增长方式留下了巨大的隐患:外部依附性过大、内需不足、两极分化、资源浪费、生态恶化、思想混乱、道德沦丧、信用缺失、制度异化及制度性腐败滋生等等。这些问题被繁荣所掩盖,经不起经济周期和来自外部危机的冲击。“革命”和改革在赛跑。危机与发展相伴而行。   中国向何处去?是像印尼一样经过几十年腐败的繁荣后陷入危机的泥潭而难以自拔或被边缘化或走不出自己的“周期率”,还是像南韩一样迈入发达国家之列,或者再创中国千年辉煌?④   借用狄更斯《双城记》的一句话,这也许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许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伟大复兴的机遇与沦落动荡的可能同时并存。   中华民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也许是最后一次历史机遇。抓住机遇,中国人民就能走出历史的轮回创造新的历史,实现中国的千年复兴,开创中国历史上从未有的伟大事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历史地落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伟大的复兴呼唤伟大的战略。需要整体性地、前瞻性地、主动性地、务实性地谋划国家的未来,基于此,本文拟对21世纪初中国国家战略进行一些粗线条的思考,以供关心中国前途的有识之士参考。       二、关于中国国家战略研究的几点说明      国家战略指的是为了实现国家目标而动用所有资源和权力的谋略,它包括路线、方针、政策及计划与行动。其研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限于能力,本文的研究只局限于某一方面,而非全貌。   从研究的方法看,本文基于如下假设:   一是“国家至上”的理性意识即国家战略人理性选择——国家利益最大化选择的假设。   二是国家利益和执政者利益一致的假设。假定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执政党利益一致或趋于一致,推而广之,也与战略决策者利益一致⑤。   三是未来不可测但可以选择的假设。世界是几率的。我们的今天是过去N种可能性选择之一。同理,未来是现在N种选择的一种。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种。   此外,战略研究是多学科的协同思考,同时又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它有四种特征:整体性、前瞻性、进取性、务实性。体现为四种境界:历史境界、科学境界、艺术境界、哲学境界(台湾钮先钟)⑥。   从研究的对象看,本文仅限于:   战略思想层面的思考。国家战略包括三个环节或三个方面或三个层面:依次为战略思想、战略计划、战略行动。思想决定计划,计划决定行动。本文仅对包括目标、原则、准则和路线在内的战略思想进行反省和探讨,不对各种资源、权力(力量)进行评估和研究。但从战略思想的层面涉及国家战略的制订。   国家战略制订的程序可概括为:(1)认清国家利益,(2)确定国家目标,(3)进行国家情势判断,(4)策定国家战略构想,(5)厘定国家政策,(6)制订国家战略计划。本文研究局限于前四项的范围。下面依次就前四项进行说明。      (一)如何认清国家利益      1、国家利益概念   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是制订国家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国家利益指的是国家欲望、意图、价值及需求,可以用需求的满足来表达。从内容上可分为三项:1、自保,2、安全,3、福利(台湾钮先钟)。从重要性可分为生死攸关利益、重要利益、次重要利益、一般重要利益;从时间上可分为永久性利益、长期利益、短期利益、暂时利益等等。如果我们将国家视为自然人的集合或法人,则可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表达国家利益的层级(台湾邓定秩)。马斯洛将人类各种需求依优先顺序排列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自尊或荣誉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同理,国家需求及需求的满足——利益则依次为:生存利益→安全利益→归属利益(国民福利及国家认同)→获得尊重的利益(获得国际权力地位,参与国际合作)→自我实现利益(参与或主导国际规则的制定及影响或支配国际秩序)。因此,国家利益目标的实现应循序渐进。首先是满足低层次或基本层次的利益如国家主权和公民人身财产的安全、自由等等,其次才是国家福利、民族认同,国际承认(荣誉)以及参与乃至主导国际规则的制定及国际秩序的维护等等较高层次的利益。   2、中国国家利益评述   (1)中国传统社会本身是一个世界。中国(皇帝)以“天子”君临天下,国家利益较为模糊,臣民对国家的认同表现为文化的认同,而不完全是国家“主权”的认同。因为主权在君而非在民,国家利益常常等同于皇家利益。   (2)帝制被推翻改民国后长期战乱,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国家利益得不到完整体现和维护。   3、中共建国后,国家利益尤其是国家主权利益得到充分完整表现。但毛泽东不顾国力过早地追求“最高层次利益”的“自我实现”,如争当“世界革命”的中心和“领头羊”,颠倒了国家利益实现层次的递进关系,而不利于国家基本利益的实现。   4、改革开放后,邓小平立足于最低层次国家利益的实现,同时不断争取较高层的国家利益,较好地实现了国家利益。但仍然没有解决国家主权与人民主权的同一性问题。国家的公民利益和权利还有待于改善。   5、依据中国现有的国力和成长的潜力,中国低层次的基本国家利益应当进一步加强,高层次的利益——如参与制订国际规则的利益还应当进一步的提升。   6、虽然各国对其具体利益重要性排序不同,但利益结构及顺序大致相差不大。中国国家利益就其重要性而言,国家安全、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保障包括维护国家统一,仍然是最重要(生死攸关利益)利益。随着体制转型,公民的人身财产及其基本人权的保障也是最重要的利益。其次是社会安全和福利的保障以及公民自由的保障、国民以及海外华人对国家的认同,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及国际参与等等。简言之,寻求在安全前提下的发展仍是基础利益。      (二)如何确定国家目标      国家目标(National Objectives)是国家为实现国家利益的方向与目的。国家利益的具体化就是国家目标。国家目标就是国家在未来世界格局或经济链或政治链中所处的位置或方位,例如,是高端还是低端、是上游还是下游、是边缘还是核心等等。国家目标的具体化就是指标体系或标的,即用一系列量化的数据和图表所标明的具体位置。   1、国家目标的区分(划分)   按性质分类,可分为基本目标、特定目标、阶段目标等三类,按内容分类,可分为国家安全、国家发展、国家尊严(地位)、国家影响力四种。这是大致分类,还可细分,如就国家影响力,可分为边缘化、次边缘化、核心国家;也可分为一般性国家、区域性大国、世界性大国、超级大国等等。国家的大小、强弱、边缘和核心化程度、规则的制定和秩序的维护的参与或主导程度、现代化及其城市化程度、安全程度、民主化、法治化程度等等都可以作为目标进行细分。也可按时间(时程)来划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2、目标的选择   (1)目标选择的原则   国家目标的确定必须符合可明确性、可整体性、可持续性、可权衡性原则。   可明确性表达国家追求自己的目标的坚定不移和信心。如四个现代化、城市化、市场化、民主化、法治化等等目标;可整体性,( 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 共 6 页: 1 2 3 4 5 6 进入 袁绪程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国战略   

阅读更多

奇闻录 | 连岳谈爱国

近日,著名专栏作家连岳在其微博发表了一系列对于“爱国主义”的看法,其中不少观点颇具启发。我们试搜集如下: 1. 爱国主义就是一种政府许可的高级传销,骗子发起,傻子接受。傻子牺牲,骗子受益。一接受爱国主义,你要么是骗子,要么是傻子。 2. 有人说,不爱国,人就成了亡国奴,就会活不好。——大数据我没有,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说,我不爱中国,不爱任何一个国家,我只爱地球,我活得很好。一个人只要认真工作,勤奋上进(这点我甚至做不到),国有没都活得好。 3. 中国网络上恶劣的地域歧视让人厌烦,稍微有点教养的人都会远离,如果北京、上海、河南分别是三个国家,原本的地域攻击却会变成爱国言论。——爱国主义就是这样洗白流氓的。 4.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闭上眼睛,鬼怪并不会因此遁去”(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