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机密

美国之音 | 时事大家谈: “两税风波”与”三公经费”

 2011年 7月 26日 美国有句俗话,世界上唯一可以确定的两件事就是死亡和纳税。每个国家的劳动人口都要缴税,政府如何运用纳税人税收,如何征税是每个纳税人都十分关心的话题。 9月1号开始,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全面实施。修改后的个税法把个人税收免征额,从2000元提高到3500元,有六千万人因此不需缴纳个税。但是随之而来的”月饼税”,以及之前”房产证加名税”, 都引起多方争议。与此同时,中国国务院今年要求各中央部门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之初,三公经费指的就是出国费、车辆购置和运行费以及公务接待费。不过有部门,像外交部则以涉及国家机密为由,拒绝公开三公经费。 关于两税风波和三公经费,在今天的节目里,我们请到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乔治梅森大学孔子学院共同院长张宽博士来到我们的演播室,和我们一起讨论这些话题。 视频第一部分: 视频第二部分: 收看: 时事大家谈: “两税风波”与”三公经费”(1) MP4 | Windows Media 收看: 时事大家谈: “两税风波”与”三公经费”(2) MP4 | Windows Media 最新视频 To view this site, you need to have Flash Player 9.0.115 or later installed. Click here to get the latest Flash player. 自从9/11恐怖事件发生以来,美国在反恐战争中花费了12830亿美元.您认为美国的反恐开销值得吗? 检视结果 » 台湾总统选举最新民调结果差距颇大 世界媒体看中国:9/11与中国 中国承认利比亚临时政府 各方莫衷一是 9/11:从幸灾乐祸到诚心道歉 美国务院:中国等八国严重违反宗教自由 时事大家谈:林彪出逃事件四十周年 面对高自杀率 中国主办防自杀大会 热比娅:中国借口反恐打压穆斯林 加载… 如果您对我们的网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来函。 来函请寄: chinese@voanews.com。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 | 世界媒体看中国:”虚假不实”的海宁

浙江海宁被认为是看万马奔腾般的钱塘江潮的最好的地方。但在过去一个星期,海宁成为另类的新闻主题。 中国官方媒体星期一报导说,浙江海宁村民抗议一家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工厂污染的行动在警方的高压武力镇压之下平息。 *中国官方的说法* 自9月15日以来,海宁市袁花镇上,数百人聚集在晶科能源公司的门前,抗议该公司的太阳能电池板工厂造成环境污染。9月19日,中国官方的 浙江在线 报导说: “在海宁警方多次劝说无效的情况下,为维护正常治安秩序,警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十七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七条之规定,果断采取措施当场抓获多名违法犯罪嫌疑人。截至18日,海宁市公安局已对20名违法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 *前景不明的抗议* 美联社 星期一从上海发出的一篇报导说:“地方当局星期一表示,警方拘留了至少20人;早些时候,中国东部浙江海宁的几百名村民示威抗议他们所说的一个太阳能电池板工厂造成污染;一些抗议者冲入工厂,掀翻汽车。” “位于上海以西的海宁市政府表示,在几百名居民连续三夜聚集之后,警方星期天实行交通管制以维持秩序。这是环境问题导致的越来越大胆的公众抗议活动的最新一起抗议。” 近年来,中国发生的规模最大、最受国际媒体关注的抗议环境污染的事件是上个月大连市民抗议有毒化学物质PX化工厂事件,以及2007年的厦门市民抗议PX化工厂建设项目的事件。 美联社星期一的报导说:“像大连和厦门这样的城市的中产阶级的抗议行动虽然取得了成功,但中国政府很少让步,在农村村庄的抗议示威则常常是不能奏效的。” *海宁与大连* 法新社 星期一从海宁发出的一篇报导说,“中国有关当局星期一宣布关闭一家造成污染的工厂。这是中国的抗议者今年夏天以来第二次成功地表达了自己的诉求,这就是在30年的强行工业化之后,要注重健康和环保。有关当局宣布暂时关闭在纽约上市的晶科能源公司的太阳能发电板工厂。一个月之前,1万2千人在东北的大连示威抗议一家石油化工厂。” “在大连,抗议示威是人们通过微博组织起来的。微博用户在中国有两亿多人。尽管中国对互联网实行出版检查,但社交媒体的爆炸式发展使信息或谣言传播起来让政府更难控制得多。在大连抗议事件发生之后,当局迅速清理了有关大连抗议行动的图片和评论。” 在另外一方面,中国执政党共产党机关报《人民日报》的人民网星期一转发中共在海宁当地的报纸《海宁日报》杨国祥的一篇报导说:“(海宁)袁花镇红晓村村民孙某(男,33岁),于9月8日在网上散布‘8月底围绕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落户的红晓村今年的体检报告出来了,竟然有6个白血病,31个癌症患者,而红晓村总共只有人口3300多人,村民人心惶惶……’等虚假不实信息并造成严重后果,现已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10日。” “记者获悉,经卫生部门核实,红晓村2007年以来癌症发病人数为27人,其中2007年癌症发病人数为8人,2008年为5人,2009年为8人,2010年为4人,2011年为2人。” *真假莫辨的官方权威信息* 在中国,污染导致疾病的信息属于国家机密,新闻机构不能进行独立调查和报导。中国公众和世界媒体常常抱怨,中国许多城市空气污染严重,天昏地暗,但中国官方的数字却显示那些城市空气质量达标,而且越来越好高。 2007年,世界银行与中国有关部门合作进行联合调查,得出中国每年有70多万人因污染死亡的结论。中国政府要求将这一数字从报告中删除,由此成为世界新闻。 世界银行的一位顾问当时向英国 《金融时报》 透露,这份报告去年草拟完毕后,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和卫生部要求世界银行删去有关非正常死亡人数以及标明非正常死亡人员主要在哪些地区的内容,因为这些内容过于敏感,可能引起社会动乱。 现在不清楚中国官方的报纸所发表的海宁污染造成的发病和死亡人数,跟官方所说的谣言的数字到底哪个更接近真实。 *官方双管齐下的应对* 美国《洛杉矶时报》 星期一发表记者乔恩·凯曼从北京发出的报导说: “中国媒体在报导(海宁抗议)这一事件的时候表现出令人程度惊讶的大胆。来自浙江的一个电视台声言,晶科工厂的一些保安人员对电视摄制组进行了攻击,捣毁一台摄像机。该工厂随后在电视上向记者表示道歉,并表示要开除它所说的是‘临时工’的那些保安人员。 “中国政府对通过微博传播信息采取了典型的强硬立场。政府担心微博有可能成为社会骚动的推手。海宁当局拘留了一个男子,说他先前通过他微博散布虚假不实信息,说工厂附近人口3300人的红晓村有31人在过去3年里患上癌症。海宁市当局说,这一数字被夸大了。”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 Five Filters featured article: A ‘Malign Intellectual Subculture’ – George Monbiot Smears Chomsky, Herman, Peterson, Pilger And Media Lens .

阅读更多

贺卫方 | 特大事故能否激活“睡美人条款”?

特大事故能否激活“睡美人条款”? 贺卫方 痛不欲生的死者家属(来源: http://chengdu.bbs.aifang.com/topic-1201624-1.html )   按 : 本文发表于今天出版的《南方周末》,发表稿的标题为“事故调查能否启动宪法第七十一条”,内容也有所删节,这里是原稿。今天温总理在事故现场举办记者会,强调国务院调查组是独立的(“这个组是个独立的组,它包括安监部门,也包括监察部门,还包括检察部门,这个小组将通过现场勘测、技术取样、科学分析、专家论证,得出一个实事求是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结论。”)。不过,这里的独立指的是独立于谁却令人困惑。显然不是独立于国务院,因为国家安监局局长担任组长,而该局本身就是国务院的下属机构。此外,调查组的调查程序基本上属于暗箱作业,专家是否具有中立性,证据的采信是否可靠,成员之间是否存在争议,凡此种种,外界都无从观察。甚至最起码的一个公开要求,即调查组成员名单及其身份背景都没有公布,公众何从监督?看起来要激活“睡美人条款”基本上是没有希望了。原因与其说是技术性的,不如说根源于我们的政治权力格局。 ————————————————————————————————     “ 7·23 ”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 发生后,有关事故原因、死伤数字、现场处置以及责任归属等问题都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从有关报道看, 国务院成立的本次事故调查组在现场主导,而向公众说明有关事项的多为铁道部新闻发言人。对于公众提出的一些疑问,发言人的解释看来连官方媒体都多有不满,甚至有人当场予以驳斥。铁道部本身就是事件的当事方和责任人,而国务院又是铁道部的上级机关,本身就利益相关,调查程序本身也缺乏透明,解释难以服众也是情理之中。   这种情况当然令人忧虑。很明显,症结来自于调查主体与程序上的重大缺陷。 26 日,我在新浪微博上呼吁,这起重大事故的调查应该依据宪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特别调查委员会来进行。依据有关法律规定,这个委员会应由立法机关成员和特聘专家组成。从其他国家的实践看,这种委员会的工作模式包括对事故原因进行勘察和鉴定,通过传唤相关人员出席作证,包括不同意见的专家之间对质(类似法庭质证和辩论的方式),对于事件本身作出结论。   为取得基本的公信力,除非涉及国家机密,听证过程照例要设置自由的旁听席,同时要进行电视和广播的直播。这样做不仅将真相置于公众的眼前,本身就是接受公众监督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有助于人们包括受到责任追究的人接受委员会最终的结论。   不仅如此,委员会还可以对更广泛的事项作出调查。以本次事故为例,除上述事项外,委员会还可以就高铁的发展状况、其中隐患(如轨道和路桥质量等)、铁路管理制度缺陷等作出评估甚至决策,从而让悲剧真正成为矫正不合理决策的契机。   我的提议引起了强烈反响。十多个小时内,首个帖子就转发两万多次,评论五千余条。不过,很多人都担心,全国人大常委会不大可能启动这种特别调查程序。毕竟现行宪法颁布 30 年来,这样的先例还没有出现过。这七十一条可谓典型的“睡美人条款”。 2003 年孙志刚事件发生后,我曾与四位学界同道呼吁过,但没有反响。发生在温州的这场惨剧能够唤醒这“睡美人”么?

阅读更多

清华女生为何挑战三部委

清华大学法学院女研究生李燕因写论文需要获知各部副部长的分工职责,但申请信息公开时遭到拒绝,便于9日向北京市一中院递交了三份起诉书,对国土资源部、教育部及科技部提起行政诉讼,目前还在等待立案。(9月15日《新京报》) 本以为这是北大男生该做的事,没想到被清华女生给做了。虽然不少人赞赏李燕的举动,但也有些人表示,不就是为了一篇论文吗,一个女孩子至于如此小题大做、和三家部委对簿公堂吗?还有人为三部委出谋划策,去调下李燕的档案,看看她是否有精神偏执的历史;去查下李燕的背景,看看她是否有刺探国家机密的嫌疑;还可以召开个紧急会议,将副部长分工列为“国家机密”,想知道,就不告诉你…… 甭以为这是说笑,类似的荒诞剧曾真实上演过。两年前,河南南阳青年王清向全市181个政府部门申请公开“三公”消费,便曾被一些单位当成刺探情报的间谍,有的单位领导还呵斥他,“球信息公开,这里没有什么信息可公开”;去年3月,上海打假医生陈晓兰向市卫生局申请公开“129号文”,卫生局先是告诉她要“延期答复”,然后召开专题会议将该文件认定为“国家机密”。 不过,相信三部委是不会这样做的。因为随着这两年公民申请信息公开的案例日渐增多,政府部门若再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公民的信息公开申请,难免会成为众矢之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信息公开就一片坦途,前段时间外交部以“国家机密”为由拒绝公开“三公”经费和李燕此次的遭遇便可证明。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公民给这些部门和官员手把手上堂法治课,教会政府如何做,以缓解民众日益增长的纳税人意识和政府部门信息公开滞后之间的矛盾。 当然,也许有些人会质疑这名女生的动机,认为这只是为了出名,但其实,不管这些维权行为的动机如何,客观上都能制约公权力,使一些政府部门感到压力,不敢为所欲为。还有些人会怀疑此类行动的效果,但一方面正如捷克前总统哈维尔在《论七七宪章的意义》一文中提到的,“我们干事情,不是因为确信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够直接看到成功的可能,而仅仅因为这是件好事,所以我们就应去做”,另一方面,如果更多人能站出来力所能及地支持此类公民行动,而不是只是站在行动者身后说风凉话,等着搭便车,那行动或能早日奏效。比如,不少地方政府的“三公”经费还没有公开,甚至连个日程表也没给出,如果有一个人、两个人甚至更多人以此将那些不作为的地方政府告上法庭,那些主管官员还敢如此懈怠吗? 公民权利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民主制度也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形成的,只有自己争取来的权利才懂得如何珍惜,只有自己争取来的民主才晓得怎样运用。公民社会的建立、民主机制的完善需要有人冲锋陷阵,拿纸面上的权利较真,和滞后的政府部门顶牛,套用笑蜀先生的那句话,就是“顶牛彰显力量,较真改变中国”。这就是清华女生挑战三部委的意义所在,这种公民行动也值得更多人去支持、效仿。 新闻链接: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1_09/15/9191703_0.shtml http://news.sina.com.cn/s/2009-08-03/071918351929.shtml http://www.infzm.com/content/52562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1_06/30/7348564_0.shtml?_from_ralated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8 个评论 韩青的最新更新: 巡视组应经得起公众巡视 / 2011-09-15 10:40 / 评论数( 1 ) 地沟油,别让民众吃太久 / 2011-09-14 00:08 / 评论数( 5 ) 教师节为何礼金泛滥 / 2011-09-09 10:17 / 评论数( 8 ) 政府承诺的小学为何“难产” / 2011-09-07 23:53 / 评论数( 2 ) “老人跌倒无人扶”,先解决技术问题再谈道德 / 2011-09-07 23:51 / 评论数( 3 )

阅读更多

新华社女记者与加议员调情 加担心机密外泄

新华社驻多伦多女记者被爆与加拿大议员关系暧昧。由于后者兼任加拿大议会外交事务秘书,掌握对华关键资讯,加拿大舆论普遍担忧,这件丑闻可能导致加拿大国家机密泄露给中国。 加拿大媒体说,53岁的议会议员德克特(Bob Dechert)被爆2010年开始利用议会电邮帐户写多封电子邮件给新华社驻多伦多首席女记者施蓉,其中不乏“你很漂亮”、“我很想你”等内容。 德克特2008年当选多伦多地区的议员后,仕途一帆风顺,今年5月担任议会外交事务秘书一职,还兼任加中议会协会(Canada-China Legislative Association)的副会长,专门负责加中两国的议会交流。加拿大总理哈珀2009年首次访华时,德克特就陪伴左右。 记者特工 舆论担忧,德克特与施蓉的暧昧关系可能导致加拿大国家机密泄露给中国。曾经在中国当过五年新闻记者的加拿大联邦参议员、反对党党鞭芒森(Jim Munson)对记者说,新华社驻外记者不少是中国间谍机构安插的特工,贝尔德的调情因此很不恰当。他说:“我们调查与情报人员认为,新华社中可能有人与中国情报机构有联系。德克特议员是议会外交事务秘书,却给新华社成员写情书,他当时应该引起警觉。” 尽管没有人指责施蓉就是中国特工,但加拿大媒体援引中国一位匿名资深驻外记者的话说,中国情报机构在很多新闻单位驻外记者中都安插了特工人员,以记者身份搜集情报。 就算施蓉不是中国的特工,加拿大前驻华外交官查尔斯·伯顿(Charles Burton)认为,加国政府官员与新华社记者打交道时,也要特别谨慎,因为新华社是政府机构。他说:“新华社不是私立的新闻社,而是隶属中国政府的部门。他们的记者就是公务员,职能就是促进中国在海外和国内的利益。而且新华社不仅给中国的中央和地方报纸提供报告,还为中国的内参和一些机密刊物提供报告。” 加拿大有关方面已经对案件展开调查。加拿大新民主党籍议员迪尤尔(Paul Dewar)已经要求德克特议员在调查没有完成之前暂时辞去议会外交事务秘书的职务,但加拿大外长贝尔德对媒体说,他认为对德克特可能泄密的担忧是“可笑的”。 加拿大媒体说,施蓉毕业于北京大学,1998年开始供职于新华社,之前在英国路透社担任过“访问学者”,并对石油工业产生了兴趣。施蓉在多伦多任新华社首席记者时,曾经独家采访了加拿大皇家银行的负责人。德克特特别在电子邮件中关心施蓉的采访是否顺利,但没有说明采访是否是通过德克特的关系进行的。    查看评论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