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

一五一十 | 妇姑勃谿的坏脾气

作者: 神了旁逸斜出  |  评论(0)  | 标签: 网络是非 , 国人脾气 , 名人低俗 , 尖酸刻薄 自从网络盛行以来,媒体上发生的许许多多的事件,都是表现“坏脾气”的精彩故事。春天来了,女人们都走到了场院里,七嘴八舌的找茬干架起来,热闹死了,也好看极了。围观大型吵架有两种典型的心态:一是厌恶之至,摇头而去;二是后天下之乐而后乐,从众起哄与民同乐。想起很久以前龙应台曾经气愤填膺地呼吁过:“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结果于是中国人都喜欢生气了,所以“妇姑勃谿的坏脾气”的故事就多了。 旧时代大家族里盛行的精彩生活,最可以给漫漫长日里增添一些刺激的,就是兄弟姑嫂妯娌之间的勾心斗角,古书上叫做“兄弟阋于墙”和“妇姑勃谿”。特别是女人们有的是时间,小康以上人家,干活的有下人,女人们除了嗑瓜子撩口水,就很少别的故事了。大宅子里人丁兴旺,门房层次多,关系密切,利益交关,偷鸡的扒灰的,头上生疮的下半身溃烂的,都在四合院里纵横交错纠结着演绎着。吵架这类事除了互相关心可以增长亲人们的感情,也是涮口的好汤水。夜半听窗,午下扒门缝,黎明房顶上揭瓦,都是获取情报的好方法。最令人精神抖擞的肯定是“妇姑勃谿”,俗称姑嫂妯娌吵架。女人们天生是尖酸刻薄弹舌的天才,每一篇骂辞都可以放进《古文观止》或者《朱子治家格言》一类经典书里。点点滴滴关怀的背后全是摸下阴的刺探,表里不一的恭维隐藏着遏制不住的幸灾乐祸,风凉话里不尽的落井下石往死里踩,至于轻薄挖苦,尖酸打趣,含沙射影,破口大骂,剔牙根,翻白眼,啐口沫,抄布鞋,撸袖子,扯头发,那都是《红楼梦》里写得最精彩的情境。总之,都窝在一个大家族里的,肯定养成了无事生非的白眼狼坏脾气,你想不“勃谿”都不行。 别说什么都是旧时代,该遗传的都会遗传。中国网民的坏脾气看来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为不相干的不值得扯痰的琐屑小事,常常大动肝火,出言不逊,许多人热爱网络的原因就是那个隐身地可以给予他们某种快意发泄的自由,简单说,就是可以放肆骂人,可以卸下中国道德在意识形态方面施加给所有人的压迫,因而中国网络的特点是常常会把一丁点的小事无限放大,爆粗耍赖,肆意使用生殖器语言,任意想象他人的下流卑鄙,猜疑妒忌,指手画脚训斥,全盘否定,破口大骂,尖酸刻薄地戏弄,总之凡是在网络上看到的都可以加以羞辱,几乎一切都看不顺眼;如果看到使人动情迷恋的,则径直闯入她人花园,动手动脚淫辞秽语肆无忌惮地调戏。但是政治大事则大家都知趣噤声,因为网监在敏感大事上有严酷的制裁,而只放任意气用事的细节释放。大姨妈式的后现代生活获得了最新传媒的支持,鸡零狗碎的文化细节史无前例地在微博上时时刻刻地给家喻户晓地颁布着。一地鸡毛就一地鸡毛吧,庸俗生活的原生态本来就是鸡零狗碎的,不会因为借助了新科技传媒它就会提升了品位。 然而我很理解为什么中国人都容易坏脾气,莫名其妙的受到专制攻击和无情欺骗敲诈之后,你一定会憋了一锅炉的气压,那么你绝对不会热爱这个国家也不会再见人倒地想去扶持了。举个例子说,最近天津卫视“非你莫属”的招聘节目,海归女刘俐俐无辜受到恶毒谩骂打击丑化,从表示自己喜欢“莎士比亚”和“英雄双行体”无端惹火主持人后,现场所有CEO嘉宾也跟着对姑娘百般刻薄起来,主持人张绍刚一句又一句“你让我觉得冷”才真让人觉得后背嗖嗖阴寒,他那年龄够姑娘两倍了,都能当爹了,作为一个中国式的公众人物,他是典型的“非常狰狞派”。如果刘俐俐要真是她特没礼貌特不敬和她生气也罢,只不过她说了他没听懂的,而且没有曲意奉承他,不够“低姿态”,于是她就惨遭残酷打击。我觉得最可怕的就是:张绍刚用了最恐怖的莫须有陷害手段——抓住对方没有用敬语“祖国”而说了客观中性的名词“中国”,就直斥刘俐俐没有爱国主义感情,话里语外暗示着刘俐俐是崇洋媚外的假洋鬼子,于是无端的就抒发他滥俗的爱国高调来。上纲上线的构陷啊!一个年轻网络女写手郑非凡议论道:“求职场如人生场,各种姿态百花齐放才是常态,凭什么不能拥有另一种姿态?非得‘低到尘埃里’才合适?已经很久没有因为一个小小的网络争论生气了,之所以如此触动我,主要是刘俐俐的遭遇让我回忆起了自己。回忆起了从小到大的憋屈,她在现场的表现和遭遇太像曾经的我。——从小学到大学,从班主任到各科老师,对我像极了《非你莫属》里那些人对刘俐俐,什么‘不谦虚’,什么‘没礼貌’,什么‘刻薄’,眼神里‘充满仇恨和恨意’,‘冷笑’,‘不合群’,‘心理素质差’,‘攻击性强’……这些话我都背下来了,能整理一个《学生生涯挨批录》。他们当时的语气,当时的态度,那种气场,和视频里如出一辙,我的处境,和刘俐俐一样。别人对我的评价不外乎‘个性’、“‘特立独行’,算是好听的,非常不好听的可以很容易的联想到。”被人绑架和强暴之后,我想90%的中国人的脾气都会很糟糕。中国最大的特色就是:主持人和居高临下的裁判官以及一切的当权者可以有穷凶极恶的坏脾气,但是小百姓就只配有低眉顺目的好脾气。因此我对于中国网民的粗暴坏脾气,愿意给予充分的谅解。 除了晾晒内衣裤一类的琐碎细节,最吸引公众眼球的一定是无事生非的花头。春节期间,适宜被无聊闲人啐牙缝的话题,一定是“央视春晚”。一道相当于年夜饭的大路菜,还给人那样特别激动地惦记着,也是坏脾气人士的“怨妇综合心态并发症”。谁叫你是中国人,是中国人都肯定要找一个公共目标来发泄情绪,因为大家族里的事情都是一个老爷子管着,那就是股东集体所有制,看风景的骂干活的,是咱们千年的遗传。央视拿着民脂民膏的国税和国企的巨额广告费,无论这活干得好不好,就注定要而且应该被骂。不过这“春晚盘菜”肯定吃力不讨好,老三篇腻嘴,新段子生口,夹生米嗑牙,烂芋头呛喉。只要还是公有制的电视娱乐,它永远都要成为众矢之的。不过它也确实该死,因为它的确天天干着给我们洗脑的恶劣窝心事。就在今年春晚,冯巩这贼眉鼠眼的做了一个小品《爱的代驾》,他就煞有介事地说道:“这纽约有这么祥和吗?这是伟大的北京!”还借一个失落的移民弃妇的口说:“本想着移民到美国去享福,哪想到美国经济危机爆发,银行都倒闭了,满大街都是失业的!”有一类找抽的专门干吆喝的宣传油子,就爱写这类不吃人饭的狗屎作品。假如咱们那几千万过亿的从来没干过活的宅男宅女都出国到了美国欧洲,还有45岁提前下岗的新老人,也到国外陪练做保姆了,那么我们真有资格笑话美国满大街都是失业的。至于我们的银行从来不会倒闭,因为它给政治局发行钞票都忙不过来,这是永远赚钱的垄断国企,这是中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冯巩和宣传部都乐呵了,咱们就有了坏脾气了。没办法,央视春晚就是为了成为公众怨妇发泄的对象而举办的。有这样刺激性的烂节目跟你过招,看着冯巩那猥琐小人摆弄是非的嘴脸,你的坏脾气不来都不可能! 近来名人们故意表现自己的坏脾气,也挺煞有介事的。本国名人的脾气和韩国人有一拼,韩国人自恋自大而常常有睁眼说瞎话的自欺欺人的自信,而且相当执着,值得敬佩。在我们这里呢,譬如北大孔庆东教授,和他的校长周其凤都成了公共自大狂仗势欺人的标本。周大校长衣锦还乡,站在长沙一中的讲台上给长沙四大名校的中学生传道解惑:“我认为美国的教育一塌糊涂,他们的每一任总统都不懂得尊重人,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别人,如此看来,他们的教育是一塌糊涂的。”周校长同时认为中国的教育很成功,理由是中国这些年都在飞速发展,“我们的国家在进步,靠的就是我们的教育培养的人才。”周校长说的没错,美国人用他们的教育在美国本土向全球“强加”西方自由主义价值观,不过那是周其凤以及北大80%以上的精英毕业生,还有我们太子党二代三代子孙们自己自觉到大西洋那边留学去接受“强加与人”的,而北大的政治课对自己人的强加与人则是顺民们欢心拥戴的。正是因为有了周其凤这样的校长,所以北大才会把五四自由精神和蔡元培的开放包容气度弃之如屣,今日北大和中央党校有同等的政治成就和地位,当然更因为北大现在集纳的都是像孔庆东之流的教授。孔庆东有政治打手的疯子精神和媒体流氓的泼妇脾气,在他的笔阵与唾沫横扫之下,南方人和南方报系全部都是该杀的汉奸,前些时他又在视频网络上叫嚣,说“香港人都是狗!”起因就是某些普通的香港人批评大陆人在香港城市轻铁吃东西,于是孔教授大骂香港人给英国殖民者当狗当惯了,“凡是用法治维持起来的秩序,说明你们的人没有素质,没有自觉,一个字:贱!”孔教授的言论真是惊世骇俗,原来法治下的人是贱,如果遵循城市自治规则监督违章行为,那就是狗,不是人。老孔和尚还斥骂香港人不懂普通话,是王八蛋!呜呼哀哉,中国真的文革重来了,可以公开在媒体上把另外的人骂得狗血淋头,新鲜的是,这是最高学府的名人有个性的脾气,说明我们已经彻彻底底地进入了自由主义的时代。 妇姑勃谿的坏脾气很容易泛滥,因为凡是人都喜欢八卦是非,吵架可以增进我们肾上腺激素的强力分泌。女性脾气是最人性化的,包括温馨亲情婆婆妈妈的家长里短,呢喃细语的嚼舌头根子,特别是唇枪舌剑的言语较量,对于情商和智商的建设都有积极的增益。八卦的目的是在关心他人胜于关心自己的过程中,把所有人捆绑在一个蜘蛛网里,让你的隐私成为公众眼球焦点,于是你不得不乖乖地听从舆论的要挟。只要揪住你的内衣内裤,你就会被彻底绑架,从此你一定丧失了潇洒自由的心态和知性,最后你就会变成和大院里的大姨妈一模一样的和谐分子。最近打假英雄方舟子死揪住自由知性的青年才俊韩寒不放,死乞白赖的就是要韩寒承认自己有一个写作的团队,甚至说你的好文章就是你的老爸的代笔云云。一根筋的方舟子是最婆妈脾气的妯娌,捕风捉影的好手,把死的说成活的之油嘴,死不放口的鳄鱼,牵强附会的拉扯大王,不依不饶的碎嘴。方舟子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哗众取宠,或者一个娘们为了满足纠缠人的快感,在那些法证也找不出蛛丝马迹的陈芝麻烂谷子旮旯角里、在法医也解剖不出死因的尸体上抽筋。找人吵架,不需要理由,就为了出风头,有看客就好。网络上这样的妯娌越多,我们国家的维稳就越见成效。如果最后韩寒被方舟子彻底败了胃口,那么从此江湖上就少了一条使快剑屠龙的好汉;假如孔和尚把香港人骂老实了,那么从此香港人就归顺了,南方人也不再敢发表普世价值观的言论了;最后,如果所有的年轻人在求职的险途上都被张绍刚和CEO们修理得和和顺顺谦虚谨慎的,不再胆敢言必称莎士比亚了,那么我们就有资格和朝鲜小弟弟一起手拉手二重唱“大海航行靠舵手”的颂歌了。

阅读更多

林书豪的励志美国梦:与中国没太多关系

导语: 从一个边缘球员到当选周最佳只花了一周的时间,如今又入选全明星新秀赛,美籍华裔球员林书豪的爆发吸引了全世界媒体的关注。“Linsanity”的热潮也惹来不少争议,有媒体甚至开始探讨林书豪加入中国男篮的可能性了。其实他的成功更像是一个美国梦。   在2月4号对阵篮网的比赛之前,林书豪还是一名垃圾时间的“跑龙套球员”,“饮水机管理员”。但此后8场比赛场均21.6分8.1助攻3.8篮板,带领此前15连败,且主将安东尼、斯塔德迈尔缺阵的纽约尼克斯队完成7连胜的“现象级”表现,让他一下成为了欧美媒体和社交网站上最热门的话题人物。别忘了,他还只是个在平均年薪四五百万美元的NBA里只拿76万美元的底薪球员,在爆发之前,他曾经选秀落选,连续被金州勇士和火箭队裁掉。 CNN,经济学人,纽约时报,ESPN,所有的欧美主流媒体都在报道“Jeremy Lin”,他甚至登上了即将出刊的《时代周刊》亚洲区的封面,要知道在另外三个地区版本的封面上可是亚洲面孔金正恩。中外媒体的热捧,其实并不过分,林书豪的成名符合了一切励志电影的要素,基督徒,受歧视,怀才不遇,英雄主义,机遇。可以说,他的成功像极了一个标准的“美国梦”,人们为他疯狂,也从他身上看到了个人价值实现的可能性。这是可以复制的成功,才会让每个观众都产生代入感。 林书豪爆得大名,固然与其球技,充满传奇性的经历有关,其亚裔背景同样功不可没。作为第7位亚裔美籍球员,第1位华裔美籍球员,在读书时期,他就曾因为种族问题遭到歧视,“滚回中国”“这里不打排球”的歧视从未中断。当他刚刚加入纽约尼克斯时,Facebook上不少人质疑,“一个亚洲人?”他的爆发打破了美国人对“亚裔”在运动上的歧视。 尽管亚裔在美国教育,医疗,科学等领域都能取得很高的成就,但在竞技体育领域上,始终被认为“低人一等”。在联盟球市低迷的情况下,一个亚洲人的横空出世打破了黄种人只能出产大个子球员才能有立足之地的偏见,而其亚裔美国人的身份,更是容易在美国亚裔群体中获得认同。与此同时,远在国内的球迷同样因为其“同根同祖”而倍感振奋。因父母皆为台湾人,林书豪在两岸都受到了广泛关注,被认为是“为华人争光”。 因“同一血脉”而为林书豪骄傲固然是正常的情绪流露,但也不要忘了,从法律意义上讲,林书豪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虽然属于美籍华裔,但他其实和中国关系并不大。林书豪1988年生于美国加州旧金山湾区帕罗奥图,父母均来自台湾,移民美国。林书豪自小接受的就是美国教育,平时生活交流皆以英语为主,虽然能使用中文普通话交流,但书写方面较不流利。他的成功,简单说来就是一个标准美国人的成功,跟科比没什么两样。 从林书豪的成才之路看,其篮球技艺的养成以及今天的成名也是美国体育与教育的成果,和中国更是没有半毛钱关系,甚至可以说是对中国体育的一种讽刺。林书豪自小生长在美国,无论是意识、习惯还是思维方式,都是在美国的篮球文化中熏陶而成。与易建联、孙悦和姚明等远赴NBA打球的中国球员相比,他更“美国化”,因此才能更好地融入球队和NBA。 无论是在帕罗奥图高中还是哈佛大学,林书豪都曾带领校队打出优异表现。在选秀上未被选中,甚至先后被两支球队裁员,这可以说是美国体育界对“亚裔”球员的偏见所致,但同样是在这里,他才能取得成功。尼克斯的主帅丹东尼是调教控卫的高手,纳什等明星球员都在他的战术体系下得以大放光芒。替补出场拯救球队,首发后带领球队七连胜,NBA球星不吝赞美之词,美国媒体的追捧,纽约的城市效应,个人英雄式的传奇都让他得以“一球成名”。 林书豪热在中国同样大有市场,除了普通球迷的关注,媒体也开始了铺天盖地的报道。浙江《嘉兴日报》称林的外祖母老家平湖向林书豪发去了贺电,新华社的报道甚至已经开始探讨规划林书豪的可能性。中国男篮确实缺乏出色的控卫,但是要其“下定决心,放弃美国国籍加入中国男篮”,则太过功利。 不说林书豪和骆家辉等人一样本来就是美国人,假设他是在中国成长的中国人,他能成才吗?正如《时代周刊》所说,他只有1.91米的身高未必会进入球探“法眼”,过于繁重的训练和纪律会扼杀天赋,青训体系甚至是联赛都更重视中锋。而着眼中国家长的教育文化和传统中国体育功利化的价值观,我们只能怀疑,假如林在中国,夭折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成才。 网上有个段子,说林书豪每天起来都得上网看看,自己到底是美国人,中国人,台湾人还是韩国人。其实,所谓的“韩国媒体争抢林书豪国籍”根本不存在。韩国《文化日报》从未报道过林书豪的韩国血统。不仅如此,以前诸如曹操、孙中山、汉子和端午节都是韩国人的这种报道,也都先后被辟谣,其实是国人自己编造出来的。 这种“韩国化”,一方面是“反韩情绪”所创造的谣言,另一方面也是民族主义和自卑心理在作祟,总担心什么都被人抢了。林书豪的“华裔”身份,能给国人多多少少带来荣耀和安全感,一旦遭到侵犯,就很容易会有激烈的反弹。 尽管各地媒体都在争抢林书豪的国籍,他本人其实并不介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就表示过“你可以称我为一个台湾裔(Taiwanese)篮球运动员、一个华裔(Chinese)篮球运动员,或就是一个篮球运动员。”“我以身为一个华人(Chinese)感到骄傲,我为我的父母来自台湾骄傲。我感谢上帝给我这个机会”。 尽管他父亲表态他是台湾人,也有媒体强调其外公外婆的浙江籍贯,但对于林书豪而言,这些并不重要。连当事人都无所谓,媒体球迷争得不可开交,其实更多的只是意淫。他就是一个职业运动员,在美国职业联赛打球,仅此而已,跟国人关系不大。 林书豪热后,对其国籍归属的争吵大有越演越烈之势,这反而多少暴露出了部分国人的自卑心态。“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林书豪引发的这种争议也并非个例。早前骆家辉刚成为美国商务部长,以及随后当任驻华大使的时候,就有人刻意强调其华裔身份。但正如他本人所说,他是美国人,代表的只能是美国的利益。 更无厘头的事也有,潘基文当选联合国主席时,中国媒体甚至挖出了他祖籍是福建泉州,结果他完全没有回应。而在他还在当韩国外长的时候,没人提这事。同样被认为是华裔的李光耀,更被很多国人痛斥“反华”。中国人这种盲目攀洋亲戚的心态,部分是虚荣心使然,其实也是民族自卑心理所致。在中国人擅长的领域,我们从不攀龙附凤。而只有在弱势领域,我们才更渴望获得认可,有时候反而闹出笑话,比如奥斯卡,比如诺贝尔奖,又比如林书豪。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阅读更多

爱思想 | 许叶萍 石秀印:一盘棋与小卒子:中国工人在全球化中的命运

许叶萍 石秀印:一盘棋与小卒子:中国工人在全球化中的命运 进入专题 : 中国工人 集体主义 契约主义 全球化    ● 许叶萍   石秀印       内容提要:诸多研究希望用一个词语来描述中国市场化进程中工人的状况,然而这里的事实远非那么简单。用基于西方个人主义、契约主义背景的概念,难于透彻地解释中国的工人与这里的劳动关系。本文立足于中国的社会传统和社会构造,对影响工人状况的社会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工人的命运既与国家和企业在全球化中的命运有关,又与工人群体在国家和企业中所具有的地位和力量有关。     关键词:中国工人;集体主义;契约主义;全球化     许叶萍,北京邮电大学教授100811;石秀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100732          一、引子——两种社会结构          在日益蔓延的经济全球化情境中,中国工人的命运会如何?一些研究所描述的中国“血汗工厂”被认为与全球化进程密切相关,例如跨国公司极大地压缩了中国代工厂和采购对象企业的收益空间,后者转过来又压缩了工人的收入空间。可是,在欧美国家并非这种情况,那里工人的工资并不低,而且在全球化中也没有降低,只是工人的失业率上升、社会保险遭遇支付危机。在日本,则是作为民族传统的终身雇佣、年功序列趋于解体。那么,各国工人在全球化中的命运会相同吗?为什么会不同呢?     马克思认为工人的命运是由生产结构决定的。     生产资料的私有制、管理权力在资本和工人之间的分化,导致了工人的被剥削命运。“阶级是整个生产过程的函数”1.布雷弗曼(Harry Braverman )沿袭结构决定论,认为在垄断资本主义和现代化机械大规模生产的时代,生产过程中的“概念与执行的分离”被管理方利用,劳动者因为“去技术化”而不得不陷入被剥削命运2.李普赛特(Seymour Lipset)进一步扩展了解释的因素,认为至少有十几个大的结构变量可以解释西方工人处境和行动的差别。其中,包括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等3.陈峰大概觉得这样众多的变量难免宽泛,让人抓不住要领,因而提出国家结构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4.     “结构”是工人命运研究中的一个永恒的话题。     然而,迄今为止关于结构-命运的研究基本是欧美学者以欧美的现实结构为基础进行的,较少关注东方乃至中国的现实结构。即使涉及东方结构,也假定东方的结构、构造与西方的结构、构造是相同的。所以,当发现欧洲的资本主义结构造成了工人与资本家的阶级分化,促使工人阶级形成、展开阶级行动之后,也相信中国的工人同样会如此。他们对中国工人充满了期待,可是又一次次地失望。因为,中国工人无阶级形成,也无阶级行动。     中国的结构、构造与欧美国家的结构、构造是明显不同的。从典型和比较的角度观察,欧美存在的是契约制结构,或者称为契约模式。它以个体主义为本位,不同个体作为主体讨价还价、相互承诺而结合在一起。东方特别是中国所存在的是一统制结构,或者称为一统模式。它基于先天的血缘力量或集体理念的权力力量,将人们结合在一起。     在两种结构的现代形式中,工人都是组成要素。     从社会分层的角度看,工人在两种结构中都处于相近的较低层次的位置;但是从结构构造和运行规则看,两部分工人的命运却有较大差别。在全球化背景下,工人的命运既可能因为所处分层位置的不同而不同,也可能因为结构本身和运行结果而不同。          二、传统——契约结构和一统结构          (一)契约模式:一组合同与多个主体     欧洲先民(以古希腊为例)所处的地理、生态环境与东方有所不同。他们经历了漫长的游牧、游耕或半游牧半游耕,才进入相对多一些的定居和农耕生活。这导致了血缘氏族的解体,家庭私有制以及个人私有制的出现。原子化的个人为了自我保护和能力增强而谋求联合,借助于契约建立起地缘性、业缘性特别是利缘性的社会组织。家庭以及个人私有制导致彼此之间的竞争和掠夺,人们也由此谋求彼此间的联合,以增强自我保护和掠夺能力。这样就形成了社会组织和国家。国家的职能是组织族群迁徙、征战以及与外邦、外族进行生死存亡的竞争,而不像东方国家那样主要是组织生产、发展经济。     契约结构有以下构造和特征:     1.个体主义。个体主义即以个人为本位、为出发点。(1)个人是主体。个体是利益和行动的基本单位;个人先于团体、高于团体。(2)个人是目的。追求个人的权利、利益、尊严,价值的实现,生命力的张扬。(3)     个人是动力。以私人利益为行为动力,达到个人目的,在客观上推动社会进步5.(4)团体服务于个人。     团体由个体构建,形成规模性能力而为个人谋求福利。政府是保护公民自由和权利的工具。     2.个体自由。它是个人意志充分舒张,不受外力约束和强制。(1)个性精神。积极向上,自信、乐观。(2)     独立自主。忠于自己的意见、感受,自我支配,自我控制。(3)自我表现。个性发展,表达意见,追求成就。     3.个体平等。它是每个人的权利平等,互不统属,排斥等级、强权。平等者之间或竞争,或协作,或结盟,也包括借助契约形成群体和组织。     4.民主参与。个人主体参加团体事务的共同决定,管理、监督公共事务。政事取裁于大多数人的意志,大多数的意志就是正义。联合体的缔结、资源的配置、收益的分享,都通过民主参与来决定。     制度经济学认为“企业是一组契约”,其实该社会中的各类组织都可以视为一组契约。社会中活动的各个主体,都通过彼此横向接触,理性考量,讨价还价,交易交换,构建这样的契约统一体。企业组织是纵向一体化的契约,市场则是横向交易型的契约。     (二)一统模式:一盘棋和小卒子     中国的文明最早发源于仰韶文化的核心地区,包括陕西、山西南部、河南西部的渭水盆地。该地区的地理特征为平原,土壤肥沃,疏松,用原始的木石骨角工具就可以进行大面积的农田耕作6.由此,先民们早在公元前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就由采集经济直接进入到了定居农耕,由于当时是工具低下和完全依赖人力的原始社会,农业耕种需要人的合力,当时能够适应这一要求的组合形式是血缘性氏族7.基于此,中国的氏族组织在原始社会解体后得以延续,由血缘组织逐渐演变为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军事组织和政治组织。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生产和生活单位得以由氏族逐渐分解为宗族、家族乃至家庭,但是血缘性的纽带依然将家庭和家族连接在一起。     一个氏族(例如夏、商、周氏族)征服了某个地域,就把本氏族的成员分封到该区域进行统治和管理。于是,血缘性纽带也将整个国家联系在一起。国家是血缘与地缘重合的组织。“西方国家的形成是个自下而上的过程,中国国家的形成是个自上而下的过程。”8     在家国一体的结构中,家内各成员之间的联结基础是血缘,但联结力量却是家长权力。这种权力称为“父权”,所建立的制度即是“家长制”。家长权力将家庭整合为一个集体,君主权力将各个家族整合为一个集体。这是一统制的基本形式。     一统制结构有以下构造和特征:     1.整体主义。整体主义即整个结构组合为一个像人的身体那样的整体来存在和运作。整体是主体,个人是整体的分子;整体是目的,个人须以整体为重9;整体是动力来源,推动个人的行为10;个人贡献于整体,达成整体的要求,维护整体的利益,增加整体的荣誉(耀祖光宗),必要时为整体牺牲11.结构借助于整体运作形成力量和能力,从外部环境获取资源,增加整体的生存发展几率,每个成员也都从中获益。整体(血脉)的延续比特定个人的福利更为重要。     2.精英主义。精英主义即由整体中最优秀人物来统领这个集体12,其中权力精英执政,知识精英辅佐,一般成员被带领、被安排、被谋福。精英主义所基于的理念是:精英的智慧超过一般民众,他们了解和掌握客观规律,全面、深刻地洞察形势,科学、远见地预见未来,审时度势地制定战略,抓住机遇实施正确、可行的决策。精英人物可以按照自己的判断对国家和群众的利益负责,领导群众朝着最有价值最正确的方向前进。     3.权威主义。权威主义即领袖人物和各级领导拥有强大的强制性力量,使下属尽管不情愿也服从指挥,接受管理,完成下达的任务13.权威主义的特征是:(1)绝对性。具有绝对的权力,生杀予夺14,下位者必须服从。(2)全面性。对于集体内的各类人、事、物都有支配权。(3)独裁性。领导权独一无二,只由一人独掌15,没有横向和下级权力的制约16.(4)双重性格。     领导兼有慈爱、温厚和专横、残忍两面17.权威用于结构的建构,集体的整合,生计的获取,秩序的维持。     权威主义赋予精英人物个人意志的绝对作用,同时也将集体的成败兴亡系于一身18.由于集体内部又分为条块分割的组成部分,各个部门的领导也具有这些品性19.     下属或一般人的定位是:(1)顺服。即明君、贤臣、顺民,顺民对领导绝对服从,习惯性服从20.(2)忠诚,最好是愚忠21.(3)同心。与领导人和整体一心一意,和谐合作22.(4)各尽其力,任劳任怨,做“老黄牛”。     4.等级主义。在集体中,每两个人之间都会发生领导-服从关系。一统制将所有人都划分等级,确定上下、尊卑、亲疏、长幼,形成人伦。人伦包含了角色规范,“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妻顺,长慈幼敬,君贤臣忠”23.每个位置上的人都要遵守礼仪规范。     5.集中主义。集体排斥私有,全部收益、财产、资源都被集中在一起,由最高领导掌控、调配24.这些财产和资源都服从和服务于整体的生存和发展,最优化地用于“构建生产力”和为群体成员“造福”。因为整合的功能必要,在分配时关照为整体出力较多的人,首先是领导人,其次是各级管理者,然后是小工,最后是无生产能力者。下位者必须接受给自己的所得,不能讨要和反抗。另一方面,生存方式是集体性的,必须保证集体的繁衍,所以也关照弱者。     6.内修主义。对于每一个成员,包括最高领导和最下层者,都要求修养自律,抑制私欲,驯服欲情,抗拒诱惑,达到无争、无欲、无我的境界。在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中,个人必须抑制;在权力关系中,下级必须抑制;在等级关系中,下等人必须抑制;在平级关系中,彼此不要触犯而保持和谐。     一统制可以比拟为一盘(一方的)象棋。集体的结构服务于“获胜”的功能,组成要素包括将、相、士、车、马、炮、卒。将是权力精英,相是知识精英,士负责保护将,车、马、炮、卒是任务执行者。卒的功能最小,地位也最低。每个棋子都有行为规则,各个棋子之间也有互动规则。如果国家领袖(或企业老总)为“将”,那么工人就是“卒”。无论将还是卒,都服从于整盘棋取胜的目的25.          三、全球化中的契约模式:个赢共损          科尔曼指出,欧美的企业是由个人主体通过契约组织起来的。数个或多个个人订立契约,将各自的资金组合在一起而注册公司。公司招募雇员,与雇员之间建立劳动契约。公司的各种类别和等级的职位之间,都通过契约界定关系。每个投资者和雇员都是利益主体,按个人利益目标行事26.     劳资契约一般通过两种方式达成。在早期,雇主决定雇用、解雇和工作条件,雇员“要么接受,要么离开”。到现在,较多地是雇主与代表工人的工会就就业条件和待遇进行谈判。在美国这样的推崇个人自由的市场经济国家,雇员拥有哪些个人权利(工资、带薪假期、退休金)一般都由建立在各自力量基础上、各自追求利益的劳资谈判决定,而不是法律规定。     契约模式以个体为本位,“一份努力,一分收获”,以致每个人都可能具有较一统模式下为强的驱动力。借助于契约胶水的结盟,则得以构建出较强大的合作力量。这些,使西方企业实现了较高的效率。     然而,这一模式也存在不可克服的缺点。     1.人人为自己,契约难达成。各行为主体需要通过契约来形成合力,以合力进行某个事项,实现某些结果以进行分享。契约“签订”的过程是每一方的收益-成本核算过程,只有双方都“合意”才有契约的达成。雇主的期望一般是雇员投入努力来提高生产率,雇员的期望一般是提高工资和保障就业。双方讨价还价,精巧设计,满足了彼此的交换条件,合力方得以真正形成。在遭遇经济危机的时候,雇主或许向工会表明,只有提高生产率、提升竞争力公司才能存活下去,也才能有工人的就业岗位;如果工会总是罢工而使公司失去竞争力,工厂垮掉了,工人也就必然回家。在这种生存压力下,工会可以接受“让步谈判”,适度降低工资和福利以长期挽救公司,其谈判条件则是企业不裁员。然而,彼此的合意一般属于特例,通常则是交易很难取得成功。原因在于,第一,劳资关系各方都追求权力和利益的最大化,每一方的期望值都可能超过对方的接受范围;第二,每一方都只核算自己的收益,不去考虑对方的收益,更不去关注如何实现对方收益的增加;第三,每一方都担心接受了对方的条件,会遭受权力、利益的现实和潜在的损失;第四,每一方都怀疑对方的合作诚意27,不相信实现结果之后对方会允许自己分享28,甚至本能地怀疑对方在给自己设置圈套。由于这些,“合意”的达成概率很小。例如,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根据专家建议,创建了一个子公司进行劳资合作、工人参与管理、提高生产率的试验。试验要求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减到最小,没有监督工人的时钟,资方和工会代表组成委员会作为最高管理层,决策须劳资的一致同意。不料,试验引起了很多争论和不满。站在资方立场的人说,工会在管理决议中参与得太多了,公司这样做是非法支持工会的活动。站在工会立场的人说,这是“全国联合反对工会力量的一部分”,“合作给予公司太多的权力,威胁着雇员的安全与生计”。管理层担心由此失去个人权力甚至丢掉饭碗;工会干部担心在工作场所失去作用,工会受到冷落甚至完全被取消。每一方都认为合作不划算,所以契约不能达成和执行。其后果,是每一方都失去了通过契约可以得到的增益29.     劳资之间的契约谈判往往导致额外成本,这使契约更难达成。在美国的一家公司,工人必须每天提前到工厂把机器开动起来,公司须为此支付15分钟的报酬。后来这家企业实行三班倒的连续作业,没有了开机问题。公司提出给这些工人提高日常工资而取消开机报酬。然而,其他工人认为“公司奖赏了那些过去拖公司后腿的人”,要求同样提高收入。“由于这些原因的存在,生产率谈判很复杂,也很危险,常常是获益少而诱发大矛盾。”“12年过去了,公司还必须支付开机时间的报酬”:“生产率谈判只有少数获得了成功”30.

阅读更多

中国选举与治理 | 改革的路就在脚下

改革的路就在脚下 作者:读者留言 来源:本站编辑部 来源日期:2012-2-19 本站发布时间:2012-2-19 9:30:32 阅读量:46次 笑蜀:重庆打黑内幕必须追问,必须公开 红一方面群8 时间:2012-2-19 9:01:21 只要人民拥护就是好!重庆施政得到了重庆人民的拥护,是任何想污蔑也污蔑不了的事实! 惯看秋雨春风 时间:2012-2-19 1:10:08 想改变一以贯之的公事私办,难矣哉。 木然:财产申报,等得花儿谢了 明然 时间:2012-2-19 9:11:29 好文章,说理简洁,寓意深远,浅显易懂。 坚决支持木然老师的呼吁“新一轮的政治体制改革,就从财产申报开始。” 沉默很好 时间:2012-2-18 23:47:50 财产申报必定会牵扯许许多多的领域。如税收制度,个人纳税制度,税务登记,个人社会保险,银行经融管理等等。所以财产申报是非常大的社会工程。目前情况下实行财产申报毫无意义。 周瑞金: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南方谈话” 红一方面群9 时间:2012-2-19 8:58:50 我们根本就不需要一个88岁的退休老人的话当圣旨 bgtxy 时间:2012-2-19 1:44:46 中国正在成为一个被严重污染的国度;由精神(政治-影响人类正常生活,思维与行动)污染,导致环境(空气、水和所有产品)污染。可见政治变革的重要性。 披露“三峡工程决策内幕” 拉西姆哈桑 时间:2012-2-19 1:13:10 冒出来了?潜水的日子也不好过啊! 陶林:从“韩寒门”说起 大侠尼采 时间:2012-2-19 4:42:36 此文写得不错,代表了新一代青年的心声。被韩寒所代表的80后已经整体腐败,目前看来在资本和平面媒体的合谋下试图掩盖理性的声音,并在事实上阉割了年轻一代的创造性。这种轻浮者与意志软弱者纠结成一股力量,实在说来就是庸众的力量,并在与体制内竞争和匹配中合谋压制更富创造性的力量。被体制所容忍与选择的伪商业化和伪市场地位正持续创造出各类新兴产业——其中“韩帝国”就是最好的类型。体制选择了自己的对立面,选择了被允许的对立面,如王朔之流氓相,冯氏电影所倡导的轻松幽默类小品电影,赵本山的丑化农民的形象,周立波之上海小瘪三相,一路而来一切的庸俗化和娱乐化最终创制出“天才韩寒神话”。什么样的土壤出什么样的庄稼,目前出的诸类怪相就是政治上不自由,经济上不独立,思想上被奴役的最终症候。 杨朔:死于1968 梨花剃刀 时间:2012-2-19 8:57:40 重病医治无望而去,他受了什么迫害?怎么致死的?胡说八道 真与假折射对党是否忠诚 拉西姆哈桑 时间:2012-2-19 1:30:27 说什么不知道,也不看,但是话要让你知道:这一切的说教,请对重庆的丽君 童鞋说吧;假大空这一套可以收一收鸟; 中国电视正在走向反智 bgtxy 时间:2012-2-19 1:23:47 中国没有电视台,只有一个党的宣传口,看不看由你。那天有了媒体,电视自然会有的;中国结束被劫持时,媒体就会有了。 艾祖鸿:王立军不该逃,吴英不该死 lmmm 时间:2012-2-19 3:16:12 不但没有评论,连评价也取消了,杯具。 北大右派学生沈元叛投马里使馆处死 cdfxt 时间:2012-2-18 22:57:27 为才子的不幸扼腕叹息,有识之士难以施展,制度的悲哀! 不能躲在主权后面侵犯人权! 红一方面群9 时间:2012-2-19 9:03:50 真是笑话一篇。。有赞成就有反对, 却被写成侵犯人权了。中国除奸任重道远! 苍井空为什么这样红? 晨曦1号 时间:2012-2-19 1:56:25 为何不能留言 ,难道是要办了  此好彼坏谁说了算? 赵家庄 时间:2012-2-19 8:45:48 问池哪得混如此,为无源头活水来。选网越办越不像样,像一潭死水。看现在选网上的文章,个别几篇文章还算不错,如童之伟的评重庆打黑,但你不发表,其它网站也会发表。不要再把寒方之争那些无聊的东西再堆到网页上。和共识网相比,前者显得无奈,而选网却有明显的故意。好端端的网站做到如此地步让人痛心。论深度,选网不如中评网,论广度不如共识网,论热闹不如新浪和乌有,你还有特色吗?这叫子产自毁乡校!如果为难,不防学学新华日报开个天窗,注明:因主页面编辑患眼疾,待康复后补充发表。 谢谢编辑!并希望能顺利发帖。 方绍伟:中国的房市要崩盘了吗? 近理 时间:2012-2-19 8:01:06 房子这个东西本来是很贵的东西普通职工是很难买得起的。政府多搞一些廉租房就好。高档商品房让那些有钱人去买,国家收税。这些税收可以用来建经济适用房或廉租房,实际上是进行了二次分配。用调控的办法来降低房价有可能搞垮,改革开放初期好不容易筹建起来的开发队伍;使得钢材水泥等建材单位开工不足工人失业。调控可能使房间的整个产业链垮台。 李世默:为什么中国的政治模式更加优越 晨曦1号 时间:2012-2-19 2:02:01 对本文的作者真心佩服,能写出如此好的文章。作者真是下届中y办公厅秘书长的秘书的最佳人选.

阅读更多

中国选举与治理 | 方绍伟:中国的房市要崩盘了吗?

方绍伟:中国的房市要崩盘了吗? 作者:方绍伟 来源:《阳光》2012年第3期 来源日期:2012-2-19 本站发布时间:2012-2-19 0:53:45 阅读量:8次     “2012年将是中国房地产崩盘的一年”。这是2011年末以来许多人在开始议论的话题。事情真会像有些人预测或担心的那样吗?   我们可以先给“房地产崩盘”下个定义,按照一种说法:全国均价同比下跌30%就算市场崩溃。按照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情况,从2006年的高点到2011年底,全国均价下跌了约30%,加上通货膨胀的因素之后数字还会高一些,但不同地区和地段会有所不同。所以我们大致可以说,如果全国均价同比下跌超过20%,就可以说房市崩溃;如果下跌是10%,就同股票市场那样算一次大的回调。那么,2012年中国房市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吗?   我们先来看一下30多年来中国的房价大致涨了多少。1998年房地产市场化之前,中国当然还不存在房地产市场,所以1978年时候的全国均价只能是一种估算,约是每平米300-400元。到了2011年,我们知道上海已经出现了每平米超过十万元的情况,但全国的均价大约是每平米5500元,33年约涨到原来的18倍。所以,现在的问题是2012年全国均价有没有可能跌回每平米4000元左右。   有一种观点认为,在过去的30多年里,中国的GDP约涨到原来的100倍,中国人的平均工资也大致涨到原来的100倍,连大白菜也涨了100倍,所以房价涨18倍似乎不算多,特别是考虑到土地和各种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之后就更是这样。可这种看法只能表明中国的房价要大跌很难,不能说明中国的房价还涨得不够多,因为,大白菜涨100倍也就是几块钱的事,而房价要是从涨18倍变成涨100倍,那一套普通的房子就是多几百万元的问题了。所以,涨价的多少除了看商品的相对重要性,还要看商品在一定时间内的费用(月供或月租)与工资的比例。当一般水平的月供或月租已经把一般水平的月工资逼得所剩无几时,房价上涨的自然界限就到了(这里暂不讨论首付、买房变租房和月租跟涨等问题),而这恰恰就是人们希望2012年房价大跌的心理原因。   可是,希望房价大跌与房价能否真的大跌却是两码事。2010年以来,中国政府对房价的过大过快上涨采取了许多严厉的措施,2012年是否大跌,我们可以从2011年是否跌了谈起。过去两年执行的是“限购、限价、限贷”为特征的行政限制措施,2010年4月的“新国十条”和2010年9月的“新国五条”,调控目标是“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2011年1月的“新国八条”则强调“巩固和扩大调控成果”,201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把调控目标上升为“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2011年12月的数据表明,全国100个城市住宅平均价格为8809元/平方米,环比11月下降0.25%,已经是连续4个月环比下降;同比2010年12月则依然上涨2.86%,涨幅较上月缩小1.2个百分点,是今年6月以来的最低涨幅。同时,2011年12月最后一周,40个城市中,29城市楼市成交量同比下降,9城市成交量降幅在50%以上。   环比下降、同比上升、价跌量减,意味着房价高位暂时成为过去,但2011年的房价还是高于2010年,同比涨幅下降不是同比房价下降,2011年房价的实际上涨仍达到8%左右。现在的问题是,环比下降的趋势会不会继续下去?“限购、限价、限贷”的临时行政措施会不会象以前的临时政策那样很快取消?   从2011年的情况看,房价的回落主要是“数量制度限制”而不是“利率价格限制”的结果,即主要是行政主动干预而不是市场自动调节的结果,这其中的含义是:政府对房价的调控能力要比那些“唱空中国经济”和“唱空中国房市”的西方人所想象的要大得多。同样重要的是,中国现在正处于一个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期,其社会需求和经济扩张的能量,根本不能按西方成熟经济的市场循环规律来按图索骥。所以,要分析2012年中国的房市是否会崩溃,我们就不得不分析供求、货币、心理、制度等四个方面的有中国特殊性的因素。   首先,供求因素是决定房价的最基础因素。住房需求的上升同中国人口的基数与城市化的速度息息相关。历史上,人口城市化的比率由20%升到40%,英国经历了120年,法国经历了100年,德国经历了80年,美国经历了40年,日本和前苏联经历了30年,中国则只用了22年。另外,人口在100万以上的中国城市早已超过了200个,远远多于美国和欧洲同等城市的总和。2011年,中国城市人口首度超过农村人口,如果未来20年中国的城市化比率提高到70%的国际平均水平,那就意味着每年将有1500万左右的农民转化为城镇人口。这样的人口聚集结构决定了,中国的住房需求还会在高水平上持续很长时间。   需求的问题当然是有购买力的需求问题,中国独特的高储蓄与“4-2-1”的新家庭结构,意味着80万亿元存款随时可以形成住房的有效需求,意味着新家庭的购房可能得到上一代人的资助。房产投资的集中也与目前中国社会投资渠道的相对缺乏有关,所以中国的住房需求几乎就是一种“刚性需求”。当然,中国现在也面临“低生育率”的问题,0-14岁人口已经降低到总人口的16%,这比不少发达国家还要低,购房需求的压力比“高生育率”的情况要缓和得多,但也意味着“刚性需求”要在未来的20年后才会消失。   与强劲的需求相比,住房的供给也同样有力。在十二五期间,政府规划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保障房覆盖率不足10%的局面将会改观。2010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8267亿元,比上年增长33.2%,其中商品住宅投资34038亿元,增长32.9%;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40.55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6.6%;房屋新开工面积16.38亿平方米,增长40.7%;房屋竣工面积7.60亿平方米,增长4.5%,其中住宅竣工面积6.12亿平方米,增长2.7%;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0.43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1%,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增长8.0%,办公楼增长21.9%,商业营业用房增长29.9%;商品房销售额5.25万亿元。   2011年1-11 月的最新情况是:全国完成房地产投资额55483 亿元,同比增长29.9%;全国完成新开工面积17.50 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0.50%;全国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8.95 亿平方米,同比增长8.5%。按照这个趋势,未来几年的住房供给将会加速改善,房价上涨的空间会被大大压缩,但供求失衡的基本局面并不可能在2012年发生突然的逆转。   第二是货币因素。住房的供求是通过货币来体现的,从1978年到2009年,中国的GDP只是原来的92倍,可货币规模却高达原来的705倍。过去两年中国增加货币投放有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特殊因素,但若未来的货币增长保持在16%左右的设定增长目标,2012年中国的货币存量仍将突破100万亿元人民币,使M2(广义货币M2=流通中现金+银行活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与GDP的比例达到2.5,将远远超过日本的1和美国的0.7。所以,2012年的通货膨胀压力仍将继续,这意味着住房成本(包括工资成本)难以下降,而体现为实际购买力的购房需求也会随着体现为货币的财富而保持稳定。   另一方面,虽然从2009年开始由于美国金融危机而使中国的贸易顺差开始下降,中国的外汇储备还是在2011年3月突破了3万亿美元。由于人民币是非自由兑换货币,中国政府为了兑换贸易顺差得来的外币,就要投入大量人民币,形成了所谓的“外汇占款”。从2002年末到2010年末,“外汇占款”由2.2万亿元增加到20万亿元以上,增长了近8倍;“外汇占款”占“基础货币”(即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公众持有的通货)的比例也由49%增长到120%以上,基础货币因此扩大了近3倍。“外汇占款”的增长在2011年有所缓和,但2012年“外汇占款”对物价的压力无疑仍将难有逆转。另外,近期中国的货币政策已经从2011年前三季度的偏紧操作,转向了之后的“定向宽松”政策,宏观基本面上的紧张气氛也已经有所缓和。   第三是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包括“追涨不追跌”的投机心理,买房而不租房的“面子因素”和“攀比因素”。此外,虽然供求因素对一般商品来说是最基础的因素,但对资产性商品的房地产来说,“资产收益的心理预期”显然就比非资产性商品要重要得多。在借贷成本居高不下、税收风险又不太确定的目前情况下,“资产收益的心理预期”确实已经不利于房价继续暴涨,“面子因素”和“攀比因素”也因此多多少少地受到了抑制,这可能导致房价下降的预期会压倒房价回落后出现“报复性反弹”的预期。   最后一个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制度因素。上文的讨论实际上已经涉及了相关的外汇管制制度,以及为适应紧运行的投资需求而确立的货币发行和信贷制度。中国的房价问题还牵涉到同样重要的土地管理与出让制度、税收制度、地方土地财政制度、商品房预售制度、小产权房制度等等。这些制度都牵涉到盘根错节的刚性利益,同“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化、人民币国际化”一样,地权、税收和地方财政的进一步规范化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般的商品房价中大约有30%是土地的出让金,这个比例在城市核心区则可以达到50%(包括拆迁、征地等费用),另外几十项税费又要占掉30%左右的比例。1994年的税制改革加强了中央的税权,同时也收紧了地方的财政收入,使地方政府过分依赖土地财政,也使地方政府更希望看到房价的稳定或上升。在相关制度不可能大动的情况下,房价中的地税成本也不可能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在住房存在相当大的“需求刚性”的情况下,住房的供给也存在相当大的“成本刚性”,所以房价下跌的空间非常有限。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房地产业已经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在调控力度加大的情况下,房地产投资仍占总投资的20%以上,占银行信贷的30%左右,房地产业占GDP比重接近10%(美国的占10%以上)。按国家统计局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中国每100亿元的房地产投资,可以带动上下游30多个关联产业的产出286亿元,其中房地产业自身10.98亿元。另外,中国城镇化进程刚刚过半,十二五期间,城市化比率仍会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还有,中国的房地产业高度集中于住宅市场,但商务房地产业也正在进入一个较快的发展时期。   这意味着说,当2012年的经济发展总基调是“稳中求进”,那么房地产业的总基调就不可能离开一个“稳”字。按照201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本方针,2012年中国房地产业的重点有三,一是进一步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二是抓好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建设、运营、管理工作;三是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扩大有效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如此,2012年中国房地产业的总基调可以概括为“稳中微调”,调的是房产税改革试点、保障性住房、商品房有效供给,“限购、限价、限贷”等政策也会按具体省市的具体情况去调整。   当然,人们对中国房地产业的担忧也涉及金融风险、欧洲债务危机、美国的宏观政策等因素。但就目前而言,中国房地产业的杠杆率仍较低,银行贷款所要求的首付率比发达国家要高得多,二手房市场的抵押品放贷率也只有60%左右,“次贷”的风险显然要比美国低得多,政策调整带来的短期流动性和偿付能力冲击依然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尽管一些中小开发商的资金链问题和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可能成为风险点。   综上所述,2012年中国的房市不可能出现崩盘,未来几年的房价会保持“高位震荡”的态势,部分城区的高房价下滑不会影响总体房价的相对稳定。(作者为芝加哥“制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以上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