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

中国网民发帖“中日女性的不同之处”被翻译到日本之后…

育儿观念的不同 日本女人教育孩子:要勇敢和恶势力做斗争,即使被打败了,即使被打败也是光荣的。 中国女人教育孩子:碰到恶势力,就躲得远远的,因为老天爷会惩罚他们的。 不同言语的洞房花烛夜 日本的女人在新婚洞房之夜说的第一句话是:“今晚如果服侍的不好,请多多包涵。” 中国的女人在新婚洞房之夜说的第一句话是:“快去看看今天收到了多少钱。” 爱国情操的体现 日本的女人认为日本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 中国的女人通常认为,外国的月亮可能会更圆一点。 婚姻理念不同 日本的女人一般认为嫁给外国人是一种耻辱。 中国的女人通常觉得,嫁给老外,是一种无限的光荣。 床上床下反差大 日本的女人平时是淑女,床上是DF。 中国的女人很多床上是淑女,床下是DF。 婚姻情感的差异 日本的女子大多都恪守妇道。相夫教子,尽职尽责。 中国是世界上婚外恋最为泛滥的国家。 孝顺的反差 日本的女子几乎都很孝顺,将婆婆视为自己的母亲。 中国的女人大多巴不得自己的婆婆快掉挂掉。 对待老公的态度 日本的妻子对丈夫鼓励,关怀,在结束一天的劳累很晚回到家中后,妻子会说“你辛苦了。” 中国的妻子对丈夫埋怨,呵斥,在结束一天的劳累很晚回到家中后,妻子会吼到“你又死哪去了。” 恋爱观的差异 日本的年轻女子大多会找一个和自己年纪差不多的男人结婚,陪他一起奋斗。 中国的年轻女子一定会找一个有钱的“老”男人,那怕当他的N奶也不介意。 母亲的教育区别 日本的母亲教育她出嫁的女儿要好好服侍丈夫,努力孝顺公婆。 中国的母亲教育她出嫁的女儿一定要控制好男人所有的财产。 金钱观念大不同 日本的女人可以忍受没钱的男人,但决不能忍受胆小弱懦的男人。 中国的女人可以忍受胆小弱懦的男人,但决不能忍受没钱的男人。 欣赏男人的魅力不同 日本的女人视尚武的男人为最有魅力的男人。 中国的女人视尚武的男人为“臭名招着”的大男子主义者。 对待出轨的不同看法 日本的女人大多很宽容男人的出轨。 中国的女人大多很宽容自己的出轨。 不张扬男人的坏 日本的女人几乎从不在舆论媒体上说日本男人的坏话。 中国的女人一直在大张旗鼓地在各种媒体上臭骂,奚落,阿谀中国男人 —————————————————————————————————– 中国人のいう日本人女性ってのはエロゲーのキャラか? 中国人说的日本女,是恋爱游戏里的人物吧。 はじめて中国に误りたいと思った 哥这是第一次想对中国道歉 日本の女性は、昼间は淑女、ベッドでは娼妇。 AVばっかり见すぎだろ 日本女性白天是淑女床上是DF? 目测这货AV看多了。 日本は今や男が大和抚子 (在日本,大和抚子这词用来形容日本女星的柔弱,细腻,坚强。) 我看日本现在是男人比较大和抚子吧魂淡! 日本人女性にいいイメージ持ってもらってありがたいが???诸君らの信じる大和抚子はもはや绝灭したのだよ??? 谢谢你们这么看得起日本女,但诸君理想中的大和抚子已经不存在了。 くだらん、 无意味な感想や批评が多すぎる。 你们特么整天研究些这个,蛋不疼吗? 童贞不细工男が大和抚子は绝灭したとか言ってるのを见ると哀れになるな 自分を棚に上げて逆恨みして女叩き 男が皆こうだと思われたら迷惑だわ 只有矮丑搓的处男才会说大和抚子已经灭绝。姐真替你们捉急啊! 非但不好好审视自己,却只会带着怨恨吐槽女性。 要是所有男人都这么想,姐可就真要蛋疼了。 >日本の女性は、外国人と结婚することを耻じる。 >中国の女性は、外国人と结婚できることを自慢する。 日本には中国の女しかいないのか 日本女以跟外国人结婚为耻,中国女以跟外国人结婚为傲? 原来在日本的全是中国女人啊 中国人と酒饮みながら愚痴りあえば日中问题解决する気がしてきた 哥觉得,只要跟中国人喝喝酒掏掏心窝子发发牢骚,说不定就能解决两国问题了耶 読んでてすげえしょんぼりしちゃった 中国関系の记事でこんな感情になったの初めてだわ 看完这文后人家觉得好压抑啊~ 看完跟中国有关的新闻后有这种感觉,这还是第一次丫~~~~ いや、中国女の悪口言いたいだけじゃね? NONO,这文只是想吐槽中国女性罢了。 中国さん、日本女性を美化しすぎです。 中国桑,你对日本女性误会很深! 知らないってことは幸せってことだよな??? 耐腐!无知的人真幸福,哥真心笑了。 中国と日本をぎゃくしても通用しそうなのは気のせいか? 哥目测,这段文的主语反过来也适用。 中国女のことは知らんが、日本女はこのコピペの通りではない ぜんぜんちがいます 中国女人啥样哥不知,但日本女人绝对不是这样,全没中! 结论:女はどこも同じ 结论:天下女人一般黑 谁か中国人に真実を伝えてこいよ 快去告诉中国人真相吧,给跪了。 日本の女性は、不知火舞 中国の女性は、春丽 这句就不用我翻了吧。 さすが情报封锁されてるだけあるな。まったく正しく伝わってない 不愧是被情报丰锁的国度啊,完全不知真相嘛,他们。 隣の芝は青いのう 老婆还是别人的好啊 50年前の日本女だろ??? どっから仕入れてきてるんだその情报 这是50年前的日本女了吧? 作者从哪听的这些情报啊…. なんか中国に申し訳ない 看了这文,哥觉得愧对中国啊…. あいつら有名AV女由しか知らないんじゃないの 中国那群,只知道有名的AV女由吧 日本の女がこの通りなら俺は今すぐにでも 彼女探してプロポーズしてるよ、でも现実は违う こんなできた女は绝灭危惧种だよ 日本女人真如这文所说的话,哥现在马上找个女友跟她求婚。 可惜现实总是残酷的,这种女人都特么快绝种了。 どこの女も中国人ですやん 哥目测全世界的女人都是中国女。 俺が今まで住んでいた国は日本じゃなかったようだ 哥现在住的日本已经不是那个日本了。 既に绝灭してしまったのだ 哥目测日本国内这种女人不超过三个。 これの男版ほしい 想要这个的男性版 http://blog.renren.com/share/339628398/9433193400/ 因为盗链严重,而我们服务器带宽有限,所以图片设置了防盗链,请见谅。如果您的阅读器看不到图片,请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即可显示图片。 部分文章附有精彩小视频,如果您的阅读器无法观看视频,请移步原文链接: http://luo.bo/15662/ 本文小编:梁萧 标题: 中国网民发帖“中日女性的不同之处”被翻译到日本之后..

阅读更多

共识网 | 梁文道、陈嘉映:灵魂,茫茫中的一点亮光

生命中难解的题目   梁文道:我们为什么谈灵魂?谈的其实是某一种灵性的东西,是很模糊的、一连串相关的东西,比如灵魂、灵性、精神,这几个词在某方面彼此相关,又不尽 然相同。坦白讲我并不关心窄义的灵魂概念,我反而会关注到我小学六年级时为什么想读哲学,因为那时候我在想,人活着到底是为什么?念大学时,报考哲学系在 我看来是唯一选择。但是后来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自己看了那么多年哲学书,对很多理论问题都很感兴趣,对很多很技术的分析很好奇,可是最初想念哲学的理由是 想弄明白我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但还是没有能够找到一个很确切的答案。   姬十三: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小时候有一次与表弟坐在老家的门槛上聊到死亡,突然浑身颤栗,感觉到无穷无尽的宇宙黑空。后来,每一年总有那么几个时 刻,突然想到死亡以及死后的世界,禁不住浑身颤抖。高考的时候,我想自己到底要去学什么才能够解开内心的这个疑团?大学就考了生物系,研究生时期念的是神 经生物学,我觉得只有研究人脑科学才能有机会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我的大脑可以支配我,让我认为我是我?多年来我一直还是关心这个话题,但是后来我偏 离研究了,我觉得至少在可见的时期内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以前我觉得自己一生就应该努力解答这个问题,现在觉得没有什么必要,心中的执念会淡一些。   梁文道:我很好奇,难道你中间没有怀疑过也许不是你学的东西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而是这是个假问题呢?   姬十三:我想过,比如人没有自由意志,那么这个问题不存在。但就像您说的,没有灵魂我们依然可以过灵性生活,没有自由意志我们依然可以过灵性生活,哪怕我们所有的东西都是被决定的,或者说我们根本无从自由选择所思所想的东西。   陈嘉映:这个世界是不是都可以由科学解释?这是一个大问题。我个人不认为都能由科学解释。我们在不同层面上理解世界,科学理解是其中一个层面。说到 灵魂、心灵、精神这些词,在我听来,它们有细微的但是挺重要的区别。我是把灵魂理解成多多少少有点独立性的东西,比如人们会说到灵魂转世,却不说精神转 世。在我理解起来,精神不是一种单独的东西,我把精神更多理解为体现在物质生活中、体现在身体中的。没有什么单独的生活叫做精神生活,挑水担柴都可以是精 神生活,精神在各种生活中得到体现,有的精神性强,有的精神性弱。   向京:相比你们的思考,我的东西太体验性了。对我来说,存在感的确认始终是纠结的,年轻时对身体很排斥,认为那是精神必须借助的载体而已,确知肉体 并没有什么帮助,反而更迷惑。我对于自己是个女人的身份确认也是非常纠结,长期以来不接受我为什么生而为女人?或许这是对生的问题的一种纠结,而它的反面 死亡我也想得特别多,以至于从小到大想过各种各样的死法,主要是自杀。对我来说,更像是为了确认生的那一部分的方式,一方面是好奇,另外一方面其实特别恐 惧死,它像一个巨大的宇宙里面的黑洞——一个巨大的反物质。我很遗憾的是,我始终不是一个宗教徒。目前找到的可能就是艺术这么一个事,至少到目前为止,这 是可以超越现实性、让我有获得的精神活动,而作品也多少实现了对存在感的确认。我爱用灵魂这个词去形容一个东西,其实我更多相信那些是人性本身的反应。   焦虑与萎靡   陈嘉映:是,我们平常会保护自己的灵魂,把它掩藏起来,而作品恰恰要把灵魂直接暴露出来。我有一些朋友,我有时说,他们的灵魂写在脸上。我们多数人 为了保护自己会把灵魂掩藏起来,否则会很危险,把灵魂直接展现出来很容易受伤。这样的朋友,不会保护自己,让灵魂面临更多的危险,的确,不止一个终结于自 杀。向京说的存在感,这个词大概是从存在主义来的,这个词一旦这么用了之后,很难翻译成其他的一个什么词,跟灵魂不一样,跟宗教信仰也不一样,跟世俗生活 更不一样,它好像是一种富有现代特色的精神样式。   梁文道:那您怎么看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太没有精神生活了,今天中国的社会太不讲究这个了,好像也很有问题,您刚才提出来说有精神生活的人是危险的,这两方面的关系怎么看?   陈嘉映:大家现在都讲普世价值,可能有一些普世价值吧,但是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仍然有不同的价值排序。比如说有些民族更重自由,相对来说中国文化比较 重安全。中国的几种比较重要的思想传统,对超越现实生活的纯粹灵性追求都颇为禁忌。我个人同意一个流行的判断:中国传统中不多有纯粹灵性的追求。但中国的 社会文化是很丰厚的,灵性生活融合在士大夫的治国安邦琴棋书画里面,也融合在老百姓的日常礼义里面,中国社会不是过度世俗的社会——明朝的时候世俗的东西 更突出一点,同时,艺术家对纯粹灵性的追求也更多一点儿。现在,有精神厚度的生活瓦解了。   梁文道:我赞成。   陈嘉映:我们以前没有一个独立的灵性生活的传统,融合着精神的社会生活一旦瓦解也很难恢复。一眼望去,没有什么具有感召力的东西来聚拢我们的精神诉求。你要想在普通社会生活中重新培育饱含精神的生活,反倒比我们大家去信一个宗教困难得多,因为那是个慢工。   “我”为什么是我   梁文道:说到存在感,我小时候常常有一种感觉,忽然之间好像这个世界的地平线一下子拉得非常宽广,而我在其中,这个世界好像是有种很浩瀚的东西,把 你贯穿了、打通了。然后你又会忽然特别意识到“我”这个概念是多么地奇特地树立在这里。存在感或者无限感,或者日常之中的焦虑感,这一连串的感觉好像是任 何文化、任何人都很难避免的一种感应。但是我们发现今天这个社会,起码这个国家,对于我们刚刚说的这种感觉以及由此生发出来的种种疑问,没有现成的很好的 答案跟方法来处理它、面对它,是不是有这样一个问题?   姬十三:这几年其实有一些小实验是用来探究存在感。比如我把手搭在你的肩膀上,然后把我的眼睛蒙上,在前面装一个摄像头,让我看到你看到的东西,这个人会体验到很奇怪的感觉,好像对方的身体是我的。   梁文道:我见过这种实验,他们给人装上一些可以刺激大脑的东西,让你甚至觉得自己浮了起来。   姬十三:比较有意思的一个问题就是存在感到底是什么?好像跟身体并没有特别大的关系。它跟大脑有关系,但是跟你的躯体未必有太大关系,未来可能能够 实现的是,我的身体死了,大脑依然可以存在,甚至可以配另外的东西,有时候是配一个机器人,或者是一张桌子。可是,这对人幼年时期的体验来说依然没有解决 根本的问题。   梁文道:什么叫根本的问题?   姬十三:为什么这个大脑是我?我为什么是我?   梁文道:难道“我”这个概念现在不能够在认知科学上得到解决吗?现在很多人做这样的研究。   姬十三:我没看到解决,哪怕身体不是我了,为什么我还是我呢?   梁文道:哲学上来说,比如一个失忆的人还是不是原来那个我?   姬十三:假如说能够实现人的身体甚至大脑的完全复制(不是指克隆),那这个人是不是我?   梁文道:比如决定我是我的核心点在于我的记忆,假如说记忆被置换了,或者是失去了,或者是可以整套完整地复制,那这个我是不是我?   陈嘉映:“我”这个观念,还有相关的体验,大概跟死亡意识连在一起。   回避疼痛的时代   梁文道:我去看过泰国人的葬礼,基本上没有人哭,很平静。泰国人围绕在尸体的旁边坐着颂经,有人会拿些水从死者的头上倒下去,然后后面的人接住那个 水。中国人会觉得你还摸死人?我们好像很忌讳死,用一种很独特的方法去处理它,比如说当年我外公在河北老家去世,本来是很悲哀的事情,我果然也看到满村的 父老们哭,但是那个东西是如此的仪式性,到了哪个点你得哭,到了哪个点就别哭了。这是中国人很奇特的方法,好像很哭闹,但是并不悲哀,是用一连串的表面的 进退行为来处理掉死亡这个事情。   陈嘉映:我觉得人对死亡的恐惧要分成两个大的层面,一种是存在性的恐惧,这跟怕死差别挺大的,一个人可能对死亡有深深的存在性的恐惧,但在现实中面 临死亡的时候很有勇气。我觉得在现实意义上的怕死跟生活中的意义丧失有关。死亡在这个意义上真的是生的另外一面。一个有生命力的人,生活富有意义的人,不 会特别怕死,最不怕死的是年轻人,虽然他们的生命格外珍贵,衰老的人反倒怕死,生命已经没意义了,反而会特别怕死,因为他已经没有不怕死的生命力量。如果 人生有所安的话,他不会特别怕死。   梁文道:就是说安身立命的人就不怕死,现在我们是不太能安身立命。   陈嘉映:中国没有成型的宗教,中国人更多把安慰留在子女、家族上面,把家族、后代的事情做好了,他可以安然死去。无论从旧时的书里读到,还是从现在的农村的一些老年人身上看到,他们不是那么怕死。   梁文道:我很好奇,通过做艺术作品来处理这种感觉,是什么样的状态?   向京:不知道是不是跟我是女人有关系,女人基本上是用身体思考的动物,思维方式上和男人不一样。这个东西有点像你身体上的疼痛感,敏感者这个时候会 愿意去表达,去诉说这种疼痛感,这种疼痛感也是情感的来源。在我找到艺术这个方式去表达之前,其实已经经历了特别漫长的成长过程。开始用艺术来表达之后, 我觉得挺幸运的,这个有点像救赎,可能每个人找到的救赎方式不一样。当你找到一个表达很通畅的方式,在一开始,个人经验已经足以给你一个表达的缘起,汹涌 澎湃的来源。后来,你的关注就会转移到对一个整体存在的关注,生命存在的状态有很多相似的感悟,很多困扰、不安、恐惧等等痛感都是一样的,在关注群体的时 候,更加多的问题又涌上来了,你可以不断地去做,这变成一种思考的方式,只不过我是用艺术方式去呈现。   梁文道:做着这些艺术品,也不会更舒服吧?   向京:我从来没有找到过一个光明的答案,一直就是在过程之中,人生就是这么一个过程,你总归要从头走到尾,所以我在等待结束的那一天。   陈嘉映:如果把向京的话做一个类比的话,类比到精神和灵魂上挺好的。身体如果不感到疼痛,身体就会失去反应,灵魂如果不感觉到疼痛,就会萎靡,就会 死掉。我倒不是光讲中国,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现在的时代一样,那么憎恨痛苦,所有的祝愿都是祝你快乐、祝你开心、幸福,我们全力逃避痛苦,痛苦成了纯粹负 面的东西。   梁文道:我非常赞同陈老师的想法,比如在以前,生老病死的过程是家庭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现在我们把这些东西都关在一个白色的干净的医院里,把死 亡、痛苦完全地从意识中隔离出去。我有一次看到一个特别震撼的摄影集,作者是一个摄影师,他去访问一些临终医院,给等死的人拍照,还做一些访问。有一个临 死的人看着医院外面的人,说了一句微妙的话:“好奇怪,他们好像不觉得自己会死。”向京刚才谈到女性的问题,其实我自己向来是觉得女人比男人有更多的疼痛 感,天然的各种受苦的经验,那么从一个学佛人的角度来讲,这是一个好处。   陈嘉映:这个事情有另外一个重要的侧面,当代社会对痛苦的躲避、掩饰,甚至消除,还跟当代社会的媒体形式转变有关系。在电视屏幕上,99%出镜的人 都是欢蹦乱跳的,然后就一片喝采。虽然你可以一个人躲在家里面看电视,但是电视就像是在广场上放一样,它不知道谁在看,于是产生一种公众娱乐的样式。我不 是特别同意你说女性更能够感受痛苦,我注意到女性比男性更被电视所吸引,更被商场所吸引,当然个体差异很大,但是我不觉得女性在我们的娱乐社会和消费社会 中扮演了一个次要的角色,她们扮演的角色有可能重于男性。我甚至觉得,说到精神层面上的痛苦,男性是更易感的。   梁文道:我曾经在设计学院教视觉文化,我常常叫学生做一个试验,让他们在一个礼拜内把某份报纸或者杂志的所有广告剪下来,把广告上的人物框出来,最 后你会注意到我们这个世界在媒体上呈现的都是在笑的女人,全都很年轻,很快乐、很光鲜,这跟真实的女性的人生差得很远。我又想到这几年西方的制药产业有了 很大的变化,以前我们出药是为了治病,但是现在的药都是为了让你幸福、快乐。痛是一个量的概念,病其实也是,它是很难界定的。病跟非病之间那条线,不是一 个能准确定义的东西,从病到不病,从不病到病是个连续起来的过程。   姬十三:这个社会在力图给每个人兜售大量的减缓痛苦的东西,治病的药还在生产,但是我们增加了很多缓解痛苦的药,各种媒体也都在试图向我们兜售增加 幸福感的媒体产品。所有能想到的痛苦,这个社会都在有人制造相应的产品试图缓解痛苦,但结果是我们并没有感觉到每个人的幸福在增加,痛苦在减少。   梁文道:今天这个社会好像都在教大家快乐,但是教大家快乐的一个前提是首先给大家更多的苦。中国没有美白护肤产品以前,我们不觉得黑是个苦,但是现 在你居然会觉得需要买一些东西来处理它,医治它,但问题是我们一直这么追逐下去之后,你会觉得这是无穷无尽的,那个最终的满足在哪里?这时候很多人就开始 想,今天我们对这方面的关心不够,或者能够处理的方案或者资源不多。现在我们不是常讲国学热吗?可能也是某个程度在回应这个需要。但是传统国学里给你讲的 让你幸福的方法,它是一个需要制度来保障的,我们今天把幸福这件事弄得太个人化了,有时候个人跟社会不是那么分得开的。   阳光充满的上午   陈嘉映:我觉得我们可以说点轻松的。我有过准极端体验。一次是我大概七八岁的时候,从船上掉到水里面,人往下沉,大概很短的时间,那个镜头我会永远 记得——一个充满着阳光的上午,我看着水草看着鱼,感觉非常愉悦,只是在欣赏,一点点都没有恐惧感。再有一次我三十几岁了,那时候在美国,有一次攀崖的时 候,我扒着一块石头想从一个山崖悠到另外一个山崖,但是那块石头松掉了,我从山崖上掉下来,大概有个三四十米高,那块大石头追上我砸到我头上,当时看护我 的人说我晕过去了,我自己没觉得。往下掉的过程,根据自由落体公式算算可能也就两三秒钟,但是好像过了很久,眼前看到的一切都非常清晰,看岩壁上的植物向 上飞升,那是一个雪后的晴天,阳光打在砂岩上,打在冬季枯萎的树叶上。思绪也非常清晰,我想那时候肯定潜意识里知道死亡,但是当时没想到死亡,而是在那么 两三秒钟里,平生的事好像都从脑海中过了一遍。跟小时候落水的感觉非常相似——不知道这是不是事后编的。那几秒钟是对阳光、对生命的一种享受、一种赞叹, 挺轻松愉快的感觉,不是那种要解脱的感觉,但是很愉快、很平静,没有丝毫的恐惧。   姬十三:有一个物理学家说过,人平时的大部分思维都是沉在底下,你是观察不到的,就好像在一片黑暗的里面,你的意识就像一个探照灯一样,你始终能照 一小块,在人死的一刹那,灯全亮了,所有的意识一览无余。在活着的时候人脑大部分地方都是被抑制住的,因为你的意识只需要注意到一块,如果注意到所有东西 是不能工作的。   教化的力量   向京:人生中给我最大打击的事情是我父亲的去世,让我特悲哀的是,没有任何事情发生。我期待有一个东西让我与他有一个连接,但是生者与死者之间的联系彻底断掉了。   陈嘉映:亲人去世之后,人这个时候想到也许有灵魂的存在,若说它是精神慰藉显得太表浅,灵魂不是涂在表面上的一层东西,它有实实在在的力量,不是在 物质世界之外的一种力量或者是感召,它就在这个世界中,就在这个事情中,它是有力量的,有吸引力的,大概是这样。灵魂是什么?是灵性的生命。我不是特别愿 意这么说,但如果一定要对它做一个最俗的比喻,我还是想把它比喻成黑茫茫中的一点亮光,这是一个比较凄苦的比喻。我相信灵魂的确有它自然的运动,它的自然 方向是向上。   向京:我也不相信这世上存在没有灵魂的人。   陈嘉映: 可能有的人灵魂有一点残缺,或者说我们都有残缺,只不过有的人残缺更厉害。如果要说到底有没有灵魂教化的更好方式,那就是大家能够看得到更优秀的灵魂。而 如果这个社会所树立的典范都没有优秀的灵魂,那当然就会起一个跟教化相反的作用。你通过什么教化让人产生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呢?这绝不是一件宣传鼓动的事 情,你要能让人看到精神生活是什么样子,看到了他自然会受到吸引。   姬十三:在我这个年龄段的人,大家都会提梦想、成功、满足,这个过程其实是我们找寻自己灵魂的过程,或者说在找寻什么是我真正需要的,我得到了什么 东西才会让我感到幸福和满足?会一直去寻找,一直去修正。可能再过十年,我会对自己需要的东西看得更清晰。你最终会落定,说我得到了。   陈嘉映: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说得极端一点,要么静修,要么做事。在做事中培育精神,没有一个一揽子的办法,只不过你在做的过程中,点点滴滴,时时刻 刻不完全被世人牵着走,是你在做事,而不是事情在做你。我始终是比较世俗的,我干一个活,我对这个活可能有怀疑,但是我觉得如果它不是特别不值得干,那我 就把它尽量做得好一点。(整理/笑意)

阅读更多

北斗 | <天璇>再彪悍的人生也需要结婚

亦舒曾说,人们爱的是一些人,与之结婚生子的又是另一些人。我深以为然。以爱情为支撑的婚姻终究撑不下去,如若爱一个人,便往往很难做到退让与宽容,婚姻又将以何来面对日复一日退却的热度,渐老的容颜,以及充斥着油烟气、洗衣粉味与孩子哭闹声的数十载年月?     再彪悍的人生也需要结婚   文/ 麦静(中山大学)     这日读了一篇文章,叫《彪悍的人生不需要结婚》。大抵是说,结婚是出于对爱情的不信任,婚姻是一种具有约束性的承诺,而选择不结婚却能坚守爱情的人是个传奇。然而,在我看来,婚姻与爱情,根本就是两回事。 前些时日重读张爱玲的短篇集子《倾城之恋》,才蓦然觉得多多少少读懂了一点滋味。张的小说,实在半点不涉爱情,所谈种种,不过是一个又一个的女人在这苍凉世上为了生存所作的种种挣扎,然而女人的命运,几乎总也离不开婚姻。从前我没有注意到《鸿鸾禧》这个小短篇,这次重读却深感关于婚姻,几乎没有比这更透彻的文字了。     几个月前我为一个不甚相熟的师姐做婚礼上的姊妹,算是临时凑的数。在婚礼前夕,我的悉心准备恐怕也不亚于新娘,那日我笑意盈盈地站在新娘子身旁,心里想起的却是《鸿鸾禧》里的话,她是银幕上最后映出的雪白耀眼的“完”字,而我则是精彩的下期佳片预告。而到如今,我也被推到了婚姻的面前,这才读懂了娄先生娄太太的种种。他们凭媒结婚,这婚姻里本无爱情可言,而做了三十年的夫妻,他们对彼此的了解也依然相当有限,然而日子却过得四平八稳,不起波澜。娄先生曾出洋回国,想来当年也是有过一段旖旎记忆的,然而他是个明白人,婚姻是婚姻,爱情是爱情,这两者不掺杂在一起,也就没有《红玫瑰与白玫瑰》里振保的烦恼。 婚姻从来不是爱情的延续,也不是爱情的衍生。诚然,婚姻是一种具有约束性的契约形式,然而却终归是可以解除的,想以婚姻来维系爱情,从一开始就不可能成立。那么,婚姻是什么?婚姻是“头发不要剪成鸭屁股式好不好?”,婚姻是“不要穿雪青的袜子好不好?”,婚姻是“只知道丈夫说了笑话,而没听清楚,因此笑得最响”。 婚姻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与爱情无涉,亦与承诺无关。 亦舒曾说,人们爱的是一些人,与之结婚生子的又是另一些人。我深以为然。以爱情为支撑的婚姻终究撑不下去,如若爱一个人,便往往很难做到退让与宽容,婚姻又将以何来面对日复一日退却的热度,渐老的容颜,以及充斥着油烟气、洗衣粉味与孩子哭闹声的数十载年月? 而爱情却不一样,它似是而非,难以捉摸,无法掌控。我常常想起《恋爱的犀牛》里那首《给你的诗》,“你是纯洁的,天真的,玻璃一样的/你是纯洁的,天真的,水流一样的/阳光穿过你,却改变了自己的方向”,这才是爱情,你无法决定,无法选择,甚至有时它强烈得让你无法控制。前几日常远在文章《远了,近了——有关异地恋》里提到,异地恋没有未来。但要我说,爱情本就没有未来。     理想的爱情,是炽烈灼人的,毫无理智与未来可言。拉丁文里有句谚语,“Amantes, amentes”,前一个是“爱”的现在分词,后一个是“疯狂”的现在分词,只差了一个字母。而理想的婚姻,是一种能令双方各取所需的生活方式,并且为对方保留空间。 茫茫人生,好像荒野,有时我们不过是想捉住一点温暖。你愿意夜半醒来时枕畔有个温暖的怀抱,你愿意与另一个人共同抚养一个孩子,那么你就需要结婚。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结婚?不,再彪悍的人生也需要结婚,只要你愿意选择这种生活方式。说到底,婚姻不过是一种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又何须与彪悍扯上关系呢。     (采编:陈锴;责编:陈锴)     您还可能想阅读…… <摇光>彪悍的人生不需要结婚 <摇光>远了,近了 <玉衡>红唇劫——《邦妮和克莱德》影评 <天璇>串个门,然后回到我的世界。。。 <天璇>爱是什么

阅读更多

独立博客未死

Nings 的一篇 博客之尾 引来无数共鸣,一时间,关于博客尤其是独立博客式微的言论甚嚣尘上,似乎独立博客的末路已经来临了。独立博客真的迎来了末路了吗?在我看来,独立博客未死,岂知未死,还活得挺好的,只不过,我们总是以一些自以为是的观念强加给博客罢了。 博客≠微博客 在几乎所有谈及博客式微的言论中,都会把微博客拿出来说事,说微博的用户数怎样怎样,反之,博客又如何如何,于是就得出了同一个结论。 诚然,以国外的twitter和国内的新浪微博为代表的微博客这个新生事物发展很迅猛,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极快的传播速度。但,在我看来,微博毕竟无法取代博客,微博好比零食,随时都可以吃,却取代不了博客这个正餐。 因为,博客的深度和对思维的沉淀,是微博客永远无法比拟的。 数量≠质量 诚然,博客的总体数量有了很大的下滑,这不单单是微博客的冲击,更包括facebook等社交网站的冲击,年轻人大量的放弃博客而投入到社交网站的怀抱,但这并不等于博客质量的下滑,相反,大浪淘沙,留下来的都是一个资深的爱好这和优秀的博客。 比如月光博客、小众软件、煎蛋、天涯海阁等等,都是越发展质量越高、读者越多了。当然,也有一些优秀的博客关闭了,比如可能吧、比如晨钟暮鼓等等,但前者是因为被封的原因,后者是因为个人工作的原因,并不是受到其他的冲击。 这就好比之前 百团大战 的时候,大家就纷纷惊呼团购的黄金时代来临了,而随着竞争一些中小团购网站纷纷关闭的时候,大家又说团购的末日到了,其实这只是一个自然的优胜劣汰而已,团购还是那个团购,过冷和过热都是认为造成的,现在只不过是回到一个合理的位置而已。 RSS?广告? 至于Nings用Feedsky和抓虾来举证博客末路就有点牵强了。抓虾是因为Google Reader的崛起和徐易容转战美丽说而造成的,比如另一个RSS 阅读器鲜果就在坚持着日供一卒。 而Feedsky的话题广告的确停止许久了,这也与国内的互联网环境有关,没有了收入之后的Feedsky的服务也不是那么稳定了,这是意料之中的事。 值得一提的是,博客数量在减少,但是博客的口碑价值并没有因此而降低,广告商的需求也没有因此而减少,所以,剩下来的一些优秀的blog的广告机会反而因此而增多,比如新开的 拿福能 可能就是看中了这样的机会。 结束语 作为一个有着5年博龄的blogger来说,尽管随着年龄的增长,各方面的认识都大不相同,尽管在博客的过程中遇到过许许多多的困难,尽管这是一项几乎没有物质回报的事,但,一路都坚持下来了,并且将竭尽所能的坚持下去。 博客也是一样,就算不复往日的辉煌,但他的作用永远不会被湮灭。 国外主机/VPN/SSH合租计划推荐 © 2006-2010 by 望月的博客 | 固定链接 | 评论 | 投稿 | 广告投放 | 推荐 相关文章: 不许联想 (0) Tap:一站式自助建站 (29) 围攻新浪微博 (34) 微博客应用前景分析 (22) 关于引用、投稿和翻译文章的一些思考 (15) 为什么博客需要评论 (46)

阅读更多

南都周刊一周语录(2011年度第40期)

一个城市的下水道系统,是一个城市的良心。 —法国作家 雨果 曾说。今年以来,多个城市在暴雨的侵袭下变成一片“汪洋”,广州也没有例外。从10月13日起连续10小时的暴雨,让广州城内遭遇严重的“水浸街”现象 如果土耳其扔给我们一朵花,我们会扔还给他们一朵。 —10月9日,叙利亚外交部长 穆阿利姆 回应叙利亚出现大规模示威以来,叙土关系恶化问题 今天在中国,做商人难,做诚信商人更难,建立商业信任体系难上难。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 马云 表示。马云创办的淘宝网最近推出新规、提高收费,预示着网商优胜劣汰时代已然到来,结果引发小卖家恶意攻击淘宝商城大卖家。但马云通过微博强势回击,坚称会“一意孤行” 我们都看到了,没加入欧元区和欧盟真是好处多多。 —瑞士前司法部长、第一大党人民党副主席 布劳赫 对媒体称,最近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证明,瑞士没有加入欧盟是明智之举 对我而言,嫁给他这种人相当刺激,每天都要应付变化;对他而言,治理过法国之后,还有什么工作不能做? —法国第一夫人 布吕尼 接受英国广播公司专访时,谈及她和丈夫萨科齐的婚姻关系 我现在光用信用卡,就能把希腊这个国家买下来。 —在学界眼中,欧洲的经济萧条,根源还是在不争气的希腊,这一点似乎已经成了西方的共识,连NBA球星都这么认为。前不久,球星 特雷西·麦克格雷迪 在微博上调侃说 直升机遭击落不是由于敌方设伏,而是由于联军持续3个半小时的空中行动导致敌方处于高度戒备状态。 — 美国军方 10月12日发布调查报告,认定驻阿富汗美军在8月直升机遭击落事件中没有过失 托儿可不是我们国家首创,中外发布会都有托儿。我国现在的新闻发言人是职务化的,国外的新闻发言人是职业化的。我有引导的自由,你有反引导的自由,你不能剥夺我的自由。 —前教育部发言人 王旭明 表示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闭上眼睛,鬼怪并不会因此遁去”(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