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晨

OhMyMedia | 南方人物周刊:姚晨 我不是愤青儿

我想过若干次要关闭微博。我想,我一个演员该不该说这么多,我是否应该拿我的作品去说话,而不是我的嘴。看微博上又出一啥事,唉呀妈呀,又受不了了,转,写…… 本刊记者 易立竞 发自北京 1 2011年7月30日,动车脱轨事件第7天,微博上记者、编辑一片“撤版”的哀叹声。凌晨1点,姚晨发了一条微博:今晚,向媒体人致敬。并配了一张乌云遮日的图片。朋友禁不住替她捏了把汗,“胆儿也忒大了”。 “那天晚上,我觉得媒体人太可怜了,你们平时替那么多人说话,这个时候其实是比任何人都需要支持、鼓励和安慰的,我想让你们知道,我们是支持你们的。”这条微博发出后被转发了一万七千余次,近七千条评论。 有人肯定,有人说风凉话,甚至有人留言说:你别太得瑟了,你不过是一个戏子,好好演你的戏。 姚晨回复:你也别太得瑟,别忘了你也在这片土地上生长,咱们是一条船上的。 看她态度如此强硬,此人马上换了口气说:我是担心有人利用你。 作为一名艺人,姚晨在微博上不回避公共话题,也不怕参与争议性话题的讨论。她微博上关注得最多是公共知识分子和媒体从业人员。用导演冯小刚的话说:她有一批意见领袖的朋友。姚晨不否认这些人对她的影响。大多数艺人还在用微博互相sayHello、晒靓照的时候,她已经开始积极转发解救被拐儿童、救治病残人士、保护环境等相关内容的微博;在其他艺人开始关注此类事件时,她又开始参与到对强拆类公民权利受到侵害问题的讨论中。 2 2009年9月1日,姚晨注册了微博,确切地说,是一个在新浪工作的朋友帮她开了微博。最开始,她以为微博和博客类似,既然如此,就换个新鲜的,抱着尝试一款新游戏的心情玩起了微博。“想写什么写什么。” 2009年10月15日,姚晨激动地在微博上写道:已经突破10万人关注了,10万人呐!想想就激动!10万人要是站在广场上,那阵势绝对壮观,集体喊一嗓子都得把我震一大跟头。10万双眼睛关注着俺。心里咋有点毛毛的。” 那时她绝没有想到,18个月后,她的粉丝数量会多出100倍。 2011年7月27日,姚晨微博粉丝过千万。目前,包括她在内,全世界微博粉丝过千万的只有3个人。 1000万,是欧洲一些国家的人口总量;1000万,也是一家电视台的观众数量。姚晨等于拥有了一份有1000万读者的媒体,她集主编、编辑、记者于一身。庞大的话语权没有给她带来喜悦,更多的是诚惶诚恐,“在我之前,中国没有一个演员掺和到公共话题中,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占据第一的位置,我该怎么做?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没有人告诉我,没有一个范本可让我参照。一切都得靠自己琢磨。” 3 网友在新浪微博上发求助信息时,都习惯性地@姚晨,希望借助她的影响力获得帮助。“我都快成上访机构了,每天被四五千人@,发各种求助信息。” 最初,对于求助者的微博,她都尽量帮忙转发,一段时间后,关于她微博报价一条6万的信息像一只受惊的小鸟到处乱窜。这让姚晨意外又委屈。“坦白说,赚钱本身不丢人,但不是所有的钱都能赚。在微博上收取广告费这种事,我真不稀罕。” 微博注册伊始,她就告诉自己的团队,“微博已经让我们获益,提高了知名度,绝不可以再通过微博赚钱。不少公关公司通过新浪找我,我都拒绝了。” 偶然间,她看到一个媒体做了一篇关于微博营销的调查文章,列出来的名单里,有好几个是她早期加过关注的,她想起这些人都让她帮忙转发过微博。后来才知道,有一些帮助人的微博可能跟营销有关。“比如你是微博公司的人,我让你接个单子,比如哪个学校需要什么东西啊。你写这样一条微博,让姚晨转发,我给你6万块钱。你就给我发了条私信,说帮忙转一下帮帮这些孩子,我转了,这几万元就进了你的腰包,我完全不知情。”找到了根源,她提高了警惕,现在渐渐会分辨了,转发时谨慎了许多,“有一些确实是朋友需要帮忙的,有一些自己斟酌,有一些搞不清楚的就假装看不见。” 惦记她这一千多万粉丝的不只是普通网友。 有关方面的人和她聊过,希望借她的平台,传递一些关于政府部门的正面信息。姚晨的想法是,“微博说到底还是一个私人领域,我只希望在这上面单纯地传递个人的价值观。” 4 电视剧《武林外传》、《潜伏》让姚晨迅速走红,微博则让她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 想象中明星该有的顾忌,姚晨没有。出门不化妆,不戴墨镜。 有一次去一个连店名都没有、拥挤不堪的小饭馆吃面,没多大会儿,朋友电话:“你在某某地吃面?” “你怎么知道?” “微博上写的,还有你照片。” 在她享受美味的时候,周围的食客早已用各种武器偷拍了她。 既然如此,她干脆自拍了一张,也发了微博。 自从有了微博后,遇到类似情况,她会选择自我曝光。比如离婚,辟谣……她都在微博上自行危机公关。在微博上,她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做着一个团队该做的事。 “刚开始时觉得什么事情都可以自己说,挺好。”后来她开始思考,这么做是不是扰乱了媒体秩序?站在媒体角度考虑问题的艺人不多,姚晨也不避讳她和媒体之间一直有着良性的互动。“我从一出道就非常受媒体的保护,没太受过攻击,从心底来说,我可能对媒体比别的演员更有好感。这些年,当我遇到事情的时候,大多数媒体都是保护我的,特别是去年遇到人生变故的时候。” 究其原因,“可能是现在的一群年轻记者当年都看《武林外传》,我们可以说是一起长大的,彼此之间有认同。” 她对此充满了感激,有时禁不住就想表达感谢,朋友阻止她,“你不能那么做,因为你忽略了读者和观众的感受,他们如果看到你这种感谢,会觉得你和媒体达成了一种共谋。你反而会害了人家。” “仔细想想,也确实是,比如我要是看到同行在微博上有类似表达时,也会觉得不舒服,这是示好呢,还是什么?” 思考后的结果是,“现在除非有什么特别严重的事情,自己才出来澄清,其他无伤大雅的被娱乐一下也就认了。” 5 姚晨微博上的信息五花八门。“说白了就是很八卦。我也经常看一些公共知识分子的微博,上面有很学术、很专业的东西,我不理解、没有共鸣肯定就不转发了。微博还是一个很私人化的平台,它代表我个人的知识层面和情感状态。我算是一个知道分子。”有时她会很纠结,自己整天在微博上唠唠叨叨的,烦不烦人啊。“我毕竟是个演员,观众肯定还是希望你去干点正事儿——好好演戏。” 姚晨极其喜欢演员这个职业,“但她不是急赤白脸、野心勃勃的人。”冯小刚说,“现在好多演员都是这样,她没给我这种感觉。她自然而然地往前推进着自己的生活、工作。” 半年没接戏,以前她会劝自己,别太挑了。“现在反而越来越不敢乱接戏,我怕成为一个没有诚信的演员。我要珍惜现在的名气。” 观众对她的认可,她体会最深的一次是和《潜伏》剧组参加飞天奖颁奖礼。 每个剧组走红毯时都会赢得掌声,她和孙红雷走出来时,几千名观众全体起立鼓掌,大声叫喊他们的名字,“我眼泪都快下来了,如果不身临其境,很难体会到那种感受。我当时就想,你不能愧对这份信任。” 两个月前她去参加大学生电影节,那天去晚了,助手忘记给她带高跟鞋,她想溜边儿进去,可就一条通道,必须经过红地毯,她假装自己举了根隐身草,想悄声走进去,因为是在体育馆,观众席在上面,学生们看到了她,刚开始一部分人喊她的名字,这种喊声汇成一片,“那声音震得我差点一个跟斗,我何德何能获得这种关爱。不还是角色吗?你如果演的都是烂角色的话,别人不会给你这样的信任。那一瞬间,他们就觉得你是他们自己人,所以才会对你那么亲切。你会发现,一部好戏是可以改变一些人的精神世界的。” 姚晨非常珍惜自己的羽翼,她说自己也有一颗希望被认可的虚荣心,但是,“成熟的人会把虚荣心变成荣誉感,我希望我能做到。” 6 姚晨的人缘好是公认的,这种好人缘不止于演艺圈。 她的好人缘被有些人总结为:聪明,会做人。 “聪明真谈不上,我甚至一直从心底自认为是个笨人,做事死认真,还很拙。要说会做人,倒算是一种夸赞和鼓励,因为这一世,我生下来就是个人,做人是门必修课。” 编剧宁财神说,“她的适应能力要比一般的女明星强,挺适合当明星的。她刚刚红的时候有点儿不适应,在不知道规则的时候会有点儿慌,知道规则后就从容了许多。” “她是个积极寻找规则的人,方方面面的规则,比如怎么把戏演好,什么类型的广告适合她,她的团队应该找什么类型的人,谁合适谁不合适,为什么……她在努力学习这些事情。她有个好处是,如果选定了,就认为这是最好的。比如她认为她身边的工作人员、朋友都是最好的。她是个侠女、义气,有时甚至有点帮亲不帮理——有的事情如果是朋友做的,哪怕是错的,她也会偏袒。她还是个烈女,很直接,你不能碰到她的底线,碰到她的底线后,她会不考虑利益关系而翻脸。” 她自己也承认,热血,有英雄情节,好打抱不平。年少时经常会路见不平一声吼,长大后理智多了。“微博上有时实在忍不下去了,还是会吼出声。秉性难移啊。” 她说自己有点二,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想了就去做,有时候会不计后果。“比如说我当时从舞蹈学院回老家以后,已经分配工作了,可还是想回北京,就参加高考,单位还要交罚款……这个过程很折腾,结果就考上电影学院回北京了。二的人有时候不太会犹豫,我一旦决定了的事情,8匹马都拉不回。我都会被自己这点给吓着。” 出名到现在,她参加非朋友聚会的饭局不到5次。“在饭局上,我发现我是最白痴、最无趣的人。我不懂他们的一些规则。” 拍完第一部电影后,制片方请一些人吃饭,其中有姚晨。来了几个有头有脸的人,她到了后,毫不考虑地冲到靠中间的一个空位上坐下,她不知道,那是留给一个大明星的。大明星来了后,坐在最中间的大人物说:“你坐我这吧,我给你让位。”姚晨的脸一下子红到脖子根儿,知道自己坐错了位子。“我不知道跟他们聊什么,跟朋友在一起老觉得时间不够,有说不完的话。但是一到那种场合,我就特别难受,那不是我熟悉的语境。”所以,除非必需,她绝不出席这种场合。 因为经常参与公共话题的讨论,表达愤慨,有些人以为姚晨是个愤青儿,歌手李健说,“真正的批判,不在于生硬的态度,而在于内容和立场,她不是一个愤青儿,她是一个很温和的人,很好相处。” 在李健看来,“明星因为占有更多社会资源,就要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明星的言行会影响、引导别人,特别是一些青少年fans,所以要有责任感。国外一些艺人,他们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去改善一些人的生存环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才是一个明星的本份,姚晨正在做这样的事情。”

阅读更多

国内微博和Twitter的最大不同

霍炬近两个月前写过一篇《 microblogging和微博信息架构产品差距和影响 》分析了国内微博和Twitter的差距,重点就是因为信息的平等性。我也一直在观察新浪微博,以及新浪和Twitter的一些功能上的差别。发现了一些东西,想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见解达不到像霍炬那样的层次,作为一个技术人员,我只能在产品功能上做些分析。欢迎大家指正。 现实状况 国内的微博就是新浪,Sohu微博,腾讯微博,以及饭否。我们不难发现: 搜狐的和腾讯的就是Copy新浪的。在Following和Followed上大家都有自己所谓的“创新” 饭否是在Copy Twitter,这点太明显了,不过,抄在了表面,而且相当的怪。 国内所有的这些以Twitter为蓝本干出来的这些东西,其和Twitter在核心功能上有这些差别: Twitter的Retweet一点信息都加不上,国内的微博的转发需要加上自己的评论,也就形自己的信息。 Twitter的Reply只会有一个@原来的人,国内的Reply也很相似,只是勾上转发后就会把Reply的东西以“ //@XXX ”的方式成为自己的信息。 饭否的做法比较怪,转发加原文(想做成新浪的样子),回复不加原文,只有@(Twitter)的样子,可见饭否的分裂。 SNS中的上下文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想,新浪为什么要做成这样,为什么不做成Twitter那样,或者,为什么Twitter做成那样而不是新浪这样?从表面上看上去, 新浪的“ 回复+转发 ”会带被回的信息,而Twitter的回复不带上下文,Twitter上一些我fo的人的话题完全看不懂,不像新浪的还能看到上文 。 老实说,在一开始,我还觉得新浪微博这种用法和技术上要比 Twitter 要强大,现在看来是我当时对Twitter并不熟悉。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 我恰恰发现新浪在转发和回复上都要带上原文其实是一件很没有技术含量的事 。要说清这个事,请让我说一下评论和回复的事。 我们网上讨论一个事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个主题下的讨论会对回复的话题进行讨论而偏题,甚至会发散出多条讨论线各自发展。这种事会造成讨论的混乱。所以,上下文是关键。 BBS和Wordpress可以使用“引用”或“回复”来让你的话题有上下文。新浪的博客和新闻评论里没有,只是网易的评论可以盖楼。所以新浪微博基本上采用的就是这样的方式。 然而,Twitter则不是,Twitter的回复系统是不会像新浪那样加上“ //@XXX ”的东西的,如果你要看信息的上下文,你需要点击信息,在右边栏会出现其上下文列表。 Twitter的这个功能可以让你很容易地找到一个信息链,而不受别的信息链的干扰,不像国内微博那样——多个信息链穿插成一锅粥让你无法阅读 (饭否是抄Twitter抄的最像的,但是其没有实现这个功能)。 上下文造假 国内的所有微博都做不到这个事,我估计是因为技术不行。所以,为了加上上下文,他们只能做成今天你看到的这个样子。你也许会想和我争论,这样在阅读体验上更好。但是,如果你看过下面这个例子,你一定就不会这么想了。 在新浪微博上,我们转发或是回复时,我们可以人为地加上这样的上下文(说白了,就是造假): // @姚晨 :八顿也会C语言。// @任志强 :不是C++才牛吗? // @李承鹏 :代表盲肠封你为程序员的脊梁。// @苍井空 :还要爱吃空心菜的菜。 // @李开复 :成功的程序员的标志:1)用C语言,2)不用IE6,3)无需敏捷咨询师。 看到这个,你明白为什么Twitter要那样,而不是新浪这样了吧?! 这就是差距,至少是产品经理的差距 。我个人觉得还有技术上的差距。如果某人给你发来的一条手机短信你都搞不清楚是不是这个人说的,那会是多么恐怖的事。 有人说,在Twitter上也可以造假,但是这需要用户自己去干,Twitter的系统并不会主动干这个。 Twitter的Retweet和Reply是可以区分用户行为和系统行为(就看你加不加原信息),而新浪微博则无法区系统行为和用户行为,这就是国内微博的软肋! 其它 新浪的东西其实挺没创意的, 微软用新浪在当过反面教材 ,某WEB设计师也用 新浪来当过反面教材 。不过,新浪微博还是很强大的,尤其是删贴和阻止信息传播上,经过观察,的确很强大。 我把我这篇文章里的那个欺诈示例转到了我的微博( @左耳朵耗子 )做了个测试。结果,在有这篇文章做提示的情况下,还是有些人相信了,还有些人骂我并把我取消关注和拉黑了。我真是服了,我故意造得这么假这么娱乐,结果还是有些人认真了。你说那些骗子看到这个情况岂不是开心之极啊。再次说明新浪微博的这种上下文的方式弊端! (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 相关文章 2011年06月28日 — 新浪微博的XSS攻击 2011年03月03日 — 微软用新浪来当反面教材 2011年08月11日 — 疯狂的 Web 应用开源项目 2011年07月18日 — 程序员技术练级攻略 2011年06月08日 — 开源中最好的Web开发的资源 2011年03月04日 — 一些有意思的贴子和工具 2011年03月02日 — 中国的C2C模式

阅读更多

OhMyMedia | 南方人物周刊:薛蛮子 浮生若梦_

作者:本刊记者 薛芳 发自北京 日期:2011-08-15 “我1到13岁是一个共产党养尊处优的贵公子,文化革命后插队2年,回来之后在故宫上班,那期间认识了很多大儒。考研究生时,一不小心搞了个全国第一名, 而后一鼓作气,冲到美国去,回来还搞了个上市公司,一不小心还搞好几个。我的一辈子经历过的这些事情,是一个正常社会、正常的人,一辈子不可能想象的” 2011年5月28日,拍摄于北京薛蛮子家中露台(姜晓明) 儿时的薛蛮子与父母合影...

阅读更多

柴静:道路不易 小步徐行

这两三个月,因为准备新节目,改书稿,耍,一直没有更新博客,让大家惦记,信件电话很多,谢谢关切,不能不在这里回复一下。 1节目昨晚已经开播,每周日晚十点二十八,CCTV-1《看见》,我的专栏是人物访问。从本周起在博客里恢复以前的节目回应,这些年我受益最深的,就是每期节目播出后大家的意见。有人看着,不敢太轻慢。欢迎批评,一起讨论。 2到目前为止,我没有在国内任何网站开微博,没有以“动车记者”的身份注册过,也不会写那么悲情的话,记者这个工种,干什么活之前不必要宣扬,更不会挟以自重。大家的关切与期望我是知道的,但不用相信这类的话,《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曾说过,大时代中的中国记者,下笔切忌嬉笑怒骂,要出自公心与诚意。所以,我们做这个工作,报道事情不论大小,不求轰动,但愿事事能践行这一条,才算是配得上自己期望的世界。 3 有很多读者问,为什么第一期人物选择姚晨,回答一下。我对她最深的印象是因为她在微博发布了家人强拆的事后,又删除了这个贴子,当中流露的无力感很真实,删帖的举动也很不寻常,后来看了一些她的微博,一些比较敏感的公共事件她也转发及表达意见,这对明星来说是鲜见的,更重要的是她在表达意见的时候的自律和诚意。微博是新型媒体,边界与规则要靠大家的摸索,公众人物影响越大,越要背负责任,她是比较自觉地在不断更新自己认识的。我们选择她,是因为她的公民意识,她把这个意识放在明星身份之前。而且尽力践行这样的责任。一个国家由人构成,需要独立的,有思考能力,能有所建设的人,这样的人,不论职业和身份,都是我们节目的访问对象。 姚并不象她的角色那样泼辣,她是一个比较内在和含蓄,讲话时不会顺嘴说一些浮滑话的人,这在公众人物中不多见,我很喜欢她偶尔的“不知道怎么说”的状态,她说“宁可无趣,也不说假话”,这是一个人的信条,也应该是公众人物的信条,就象胡适在办《独立评论》时引论语中的话说“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 所以她回答为什么删自己家人求助的贴时,说,她不愿意利用公众人物的特权来解决问题,这比别人骂她胆小鬼更可怕,她宁可用正常的法律途径来解决。拥有权力而不使用,这是一种可贵的特性,也是对规则的敬重,需要有强大的内心才能做到。她其实个性很爽快,碰到微博里太难听的话也在评论里跟别人吵,但从来不“把别人拉出来示众”——尽管这样做肯定会有无数人帮着她骂。是因为她知道边界在哪儿“我可以对我自己有要求,但我不能对别人有期待”。我欣赏建立规则,尊重规则的人,即使必须忍受刺痛,也要把对方拉进游戏规则里来的自律。   4有人问《看见》之后的访问嘉宾主要还是来自哪个领域?是明星多一点还是公众人物或者话题人物多一点? 我们不把人分成领域,人人都是人,也只是人。只要是公众关心,想知而未知的新闻人物,我们都尽力访问。一切都刚开始,道路不易,小步徐行。 5很多人问新节目为何会取名为《看见》? 在开场时我说过了“很多人问我们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我说,一个作家说过,‘人们都知道什么是石头,我的任务是让人们看见它,感觉到它。’这个时代每天都在发生大量新闻,我们的任务是让人们看见新闻中的人,感觉到人的存在。”,我的博客叫“柴静·观察”,现在我觉得,观察这个字眼稍有一种审视的刻意距离或者太把自己职业当回事的感觉,“看见”,更寻常吧,与人们同在,把发生的事看在眼里,共同负荷着生活。 来源:柴静 链接: http://blog.sina.com.cn/chjguancha 打喷嚏链接: http://www.dapenti.com/blog/more.asp?name=xilei&id=47719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韩寒最新小说) 用手机上 喷嚏网 :m.dapenti.com        每周精华尽在【 喷嚏周刊 】        《喷嚏图卦》图片托管于又拍网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