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网文

墙外楼 | 中共9号文件向干部发出警告

美国《纽约时报》说,中共干部在全国各地召开会议,听取高级领导人发出一个忧郁、秘密的警告。他们被告知,如果党不能消除中国社会中七股反动潮流,权力就会从他们的掌控中失去。 这篇由该报曾驻北京的资深记者储百亮(CHRISTOPHER BUCKLEY)主笔、星期一(8月19日)发表的报道说,这七种危险在一份备忘录中被一一提到,这份备忘录被称为“9号文件”,有习近平明白无误的授权。 报道说,第一个危险是“西方宪政民主”;其他包括倡导人权的“普世价值”,西方倡导的媒体独立和公民社会,亲市场的“新自由主义”以及对中共痛苦过去的“虚无主义”式的批评。 该报说,这个向中共干部发出的内部警告显示,习近平虽然在公开场合显得充满信心,但却惧怕中共受制于经济放缓,民众对腐败的愤怒以及迫切要求政改的自由分子的挑战。 9号文件说,“西方仇华势力以及国内的异见分子仍然在不时地渗透意识形态领域。” 报道说,这份文件没有公开发表,但是有人向《纽约时报》展示了该文件的一个版本,而这个版本得到了接近中共高层官员的四名消息人士包括某党报的一名编辑的证实。 该文件说,反对中共一党统治的人“制造事端,要求公开官员财产,利用互联网反腐,反媒体控制和其他敏感话题,煽动对党和政府的不满。” 《纽约时报》的报道说,这种警告并不是随便发出的。自从发布了9号文件以来,党营出版物和网站强烈谴责了宪政主义和公民社会。官员们还加强措施屏蔽网上的激烈言论。过去数周,两位知名维权人士被拘押。 报道引述分析人士说,习近平的这个攻势有冒险成分,因为他承认放缓的经济需要新的、市场带动的动力,而这只能来自国家影响力的放松。 这份报道说,对宪政统治的谴责引起自由知识分子甚至一些温和的前官员们的不满。而这场运动则让中共守旧派极为兴奋,而他们中许多人坚决反对习近平和李克强所说的中国需要的那种市场改革。 相关日志 2013/08/20 — 政治承诺是靠不住的 2013/08/18 — 蘇賡哲:日本皇軍是中共建國恩人 2013/08/18 — 胡德平加入战团?发文驳“反宪”文章 2013/08/18 — 胡德平:“英法吃人宪政”的真义 2013/08/18 — 胡耀邦长子发文挺宪政 2013/08/16 — 同志你危险了 2013/08/15 — 刘云山回京布局整风 北戴河时间结束? 2013/08/14 — 梁京:王小石们的真恐惧与假道理 2013/08/14 — 王石称现在的制度不如2000年前罗马 中国没有回头路可走 2013/08/13 — 王思想:皖南事变真相

阅读更多

金融时报 | 徐达内:后院起火

中国司法残余的公信力在过去这个周末再遭重创。一因上海高院代院长崔亚东所遇举报,二是中国法医学会副会长王雪梅因对现状感到失望而宣布辞职。 如果再给崔代院长一次机会,不知道他还会不会再在总结上海法官集体嫖娼风波时说出“这一事件…境内外敌对势力借机攻击党和政府、攻击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攻击上海党政干部队伍提供了可乘之机”? 当时,随着上海最高领导韩正那句“虽然只是少数几个干部腐化堕落的案件,却给上海整个法院系统、政法系统乃至整座城市抹黑”,围观者已经渐渐散去。但在多家市场化媒体发掘出上海高院通稿中对“敌对势力”的指控后,崔亚东引火烧身,不仅是外地市场化媒体和微博意见领袖群起攻之,更重要的是,一份由其在贵州省公安厅任职时70名下属集体署名的贪腐举报乘虚而入,令这位副部级官员腹背受敌。因为“一言不慎”,导致反感者落井下石、穷追猛打,崔副院长今时际遇,像是要重蹈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原局长周久耕或者陕西省安监局原局长杨达才的覆辙。 这不,网络流传举报信的落款时间是今年6月15日,但在“敌对势力”说爆出之前,少人知晓。上周五早晨,是之前已发微博举报过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马正其的@记者刘虎把握住了舆论战心理,贴出了显然早已在他手中的这封信。举报者列有16条内容,指控崔亚东在贵州任上时借机关商品房开发项目谋求不正当利益、庇护亲属垄断经商、超标用车等,其中,“每年拿走6吨茅台酒”的说法,更是让人咋舌。再加上附上了70个血手印,以及两处“不实删掉了”的标记,举报内容瞬时获得普遍信任。至于一年前就曾经因为贵阳小河案即黎庆洪团伙涉黑案而写出《敦促中共贵州省委政法委书记、贵州省公安厅长崔亚东引咎辞职书》的周泽律师,笑声简直是要冲出电脑屏幕:“借用‘打黑’中的‘黑打’报道范式:崔亚东被公开举报后,贵州当地干部群众奔走相告,拍手称快”。 应该说,在罗昌平针对刘铁男的实名举报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功后,不仅是微博上的意见领袖越来越乐于共襄盛事,中国媒体也受到了激励,胆子变得大了起来,在转发此类指控时不再那么谨言慎行。所以,尽管@记者刘虎的微博内容迅速遭遇删除,这位新快报记者的账号此后更被注销,但自有@网易新闻客户端、@财新网、@羊城晚报等媒体账号接力转发,甚至,代表新浪官方的@头条新闻也在午后与“微博小秘书”背道而驰,描述了对崔亚东的举报。 更加让人瞠目结舌的是,稍晚,以转摘@头条新闻的方式,文汇报的官方微博账号也加入报道——要知道,虽然文汇报并非市委机关报,但这份老牌报纸的地位也相当于上海的光明日报,是受本地宣传官员严密控制的喉舌媒体。 这样边删边发的追逐景象,让一些围观者已经在幻想“上海高院里有一盘大棋”。尽管到了周五晚间,崔亚东已经成了敏感词,举报内容在微博上几无容身之地。但次日也还是有一些管控较松的低级别报纸,比如潍坊晚报等,刊出了这则《70名前下属举报上海高官》的消息。 新京报树大招风,没能把崔亚东话题从微博传闻变成白纸黑字,但是,《质疑鉴定,王雪梅退出法医学会》的标题,总算被放在了昨日头版上。 王雪梅的声明周六上午通过@马跃妈妈——实名认证为中国化工报记者孟朝红——这个微博账号放出。根据新京报概括,“‘辞职视频’中,王雪梅表示,自己对中国法医现状感到失望,“没有能力改变现状,只能退出”。同时,她提及自己退出中国法医学会,与该学会早年出具的一份司法鉴定有关。据了解,2010年8月23日,大学生马跃在北京鼓楼大街地铁站,坠落铁轨触电身亡。中国法医学会出具的鉴定为:马跃血液中无酒精,毒物分析无异常,体表无打击伤,符合电击导致急性呼吸、心脏骤停死亡。警方据此排除他杀和刑事案件,安监部门确认马跃之死不属于生产安全事故。‘辞职视频’中,王雪梅认为该鉴定结论‘荒谬、不负责任’,‘作为中国法医学会现任的副会长是零容忍的’。王雪梅称,根据马跃母亲孟朝红提供的事发当日马跃遗体照片,她同意电击致死的结论。但死者下颌一3厘米伤口特征显示,死者生前曾受到一次不致死的电击,致其重心不稳坠落轨道,再次遭电击、死亡。所以,死者的伤口应为生前伤”。 报道中,还有孟朝红本人的补充说明:“事发后,中国法医学会出具的鉴定称儿子的伤口是坠落轨道后,形成的‘挫裂伤’。但结论并未解释儿子掉入轨道的原因。在儿子去世后一年,她找到王雪梅。王雪梅在看了现场勘查照片和相关鉴定结论后,当即对所供职的中国法医学会出具的鉴定意见提出质疑,并多次呼吁有关部门能重启马跃案调查,对有关疑点作出解释。孟朝红说,如果王雪梅的结论成立,儿子的死就是地铁方面的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地铁方应对儿子的死承担责任。8月9日,她再次找到王雪梅,希望她出具专家意见,王欣然应允。但是没想到,王雪梅发布了辞职声明”。 在新浪凤凰等门户网站的扩散下,对崔亚东仍耿耿于怀的人们,转为唏嘘于王雪梅的“出污泥而不染”。多家都市报今晨跟进,转载新京报和京华时报昨日相关报道,都市快报还特意用副题摘录了王雪梅早前另一段语录:“任何个人,任何团体,任何组织,都不可能利用我王雪梅说他们想说的谎话、做他们想做的坏事,因为我是一个为亡灵尽忠、替天行道的职业法医”。 新京报带头发表评论《王雪梅事件拷问法医行业公信力》,并获凤凰网首页推荐:“平心而论,王雪梅退出法医学会,是个体选择,可她宁肯从厚重光环中抽身,甚至同法医学会乃至行业决裂,如此决绝的姿态,难免引发浮想联翩:这是因个人太偏执,还是法医行业生态蒙垢?王雪梅的质疑,在专业层面是有理有据,还是带有成见?…某种程度上,她的退出,也是对法医行业秩序与伦理的一种曲线叩问。现当下,‘马跃案’已开审。在王雪梅事件激起不小的舆论波澜之际,不妨在独立公正的前提下,重启对‘马跃案’的鉴定程序,并以此为钥匙,打开两起‘悬案’的大门。这样,中国法医学会能以此为契机自证清白,也能对王雪梅事件有个交代”。 相较新京报这份“平心而论”,其它媒体已经止不住地在鞭笞“和光同尘”、赞美“不愿苟且”。 北京青年报和广州日报同刊舒圣祥作品《法医退会扞卫底线,是气节更是担当》,并获新浪推荐:“王雪梅法医如此毅然决然地既退出中国法医学会,又退出中国法医队伍,足以体现她作为业内专家对当前法医队伍现状的绝望——‘极其荒谬、虚假’的鉴定结论背后,对应的很可能就是丧尽天良的冤假错案…王雪梅无疑是一枚被‘驱逐’出来的‘良币’…我们要向王雪梅致敬,不仅因为她长期以来个人的职业坚守。更因为她对行业黑幕勇敢地自曝,以及对行业底线誓死地扞卫。她让我们看到‘良心’二字应怎么写,让我们理解什么叫做真正的‘敬畏生命’,让我们知道法医‘为亡者尽忠’如此感动中国”。 长江日报发表社评《坚守职业良知何成壮士悲歌》:“至少,有王雪梅这样的人存在,让我们看到职业自尊、一种做人的自尊,在这些人身上存在。但我们更希望的是,王雪梅们不必以牺牲者的姿态坚守个人底线,而是真正生存于一个有共同底线的职业环境中,有条件和能力把自己的职业向更深远的地方引领,开始更高远的追求”。 重庆时报评论员时言平在《法医辞职与底线守护》中感叹:“也许,你无法抗拒卑劣和粗鄙,但你可以坚守底线做好自己,这正是首席女法医王雪梅辞职行为及其声明传递的价值和意义。无法抵抗恶,但你有选择不做恶、不苟且、不帮凶的自由,这样的抵抗方式表面上看上去消极,但它终究也是一种抵抗。这种‘不合作’的态度,是对信仰的忠诚,是价值的笃定”。 此外,还有华西都市报《向王雪梅致敬就是要扞卫职业底线》、燕赵都市报《一个真相,不只为了说服王雪梅》、成都商报《社会需要有价值追求的精英》… 媒体同行的一边倒,环球时报早已预料到。眼见“网络舆论几乎是一边倒地对其辞职进行力挺,一些意见领袖也对她赞誉有加”,这家报纸由南京政治学院新闻传播系教授王传宝发表《个案失真不能上升为整体不公》,并获新浪重点展示。 文中,作者强调“不能夸大问题,也不应以偏概全”:“王雪梅的退出是一种姿态,但只是一种个人选择。对于她的退出,我们的目光不能被网络部分舆论左右,引向一种方向:通过对个人选择的支持,隐性地将矛头指向现有制度的‘无可救药’。就司法公正来说,现实并非这样‘糟糕’,且不说有关部门近期大力、高频出台的各种措施,就是不断出现的冤假错案的校正,我们也可从中看到解决问题的努力和成绩。如果仅盯着问题,并刻意渲染,那看到的只能是姿态各异的浓云;如果换一个视角,我们则可以看到透过浓云射出的顽强正义的光芒…对王雪梅的退出,就笔者个人来说,尊重其选择,并表示敬意。笔者更愿意将王雪梅的姿态,理解成一种引爆舆论关注焦点案件的积极行为,并借此还原案件真相。笔者希望能够看到这一结果,尽管并不赞成这种悲情的个性化方式”。 在中国媒体能够刊登的王雪梅语录中,有一条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印成白纸黑字——2012年9月,她曾经针对薄谷开来所涉英国商人海伍德命案一事发表博客,声称“作为当今中国最高检察机关的在任法医,我对涉及尼尔.海伍德死亡事件的侦查、起诉、审判活动最终所认定的事实与结果深表遗憾”。根据王雪梅的说法,她并不怀疑薄熙来之妻有杀人动机、预谋和行为,但怀疑被检方指控用来毒杀海伍德的氰化物并未能真的致命。 巧就巧在,就是在昨天下午,那桩中国人最关注的政治事件有了新消息。16时整,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用新开设的官方微博账号发布公告:“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定于2013年8月22日上午8时30分在本院第五审判庭公开审理被告人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一案”。 借由新华社紧跟其后的正式电稿,新浪腾讯搜狐网易凤凰网均是第一时间将这则消息推向首页顶端。虽然全文只有不足百字,但已经足够好事者依据三项罪名开设地下赌局:会判15年?20年? 在@济南中院页面跟帖中,得以通过的评论几乎全是“支持党中央”、“薄熙来案的审理,再次证明了我们党和国家反腐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决心”、“无论其职务多高,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式的喝彩声——这些明显摘抄自早前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中的句子,正在为本周四的开审保驾护航。 要知道,山雨欲来风满楼。此前,已经有海伍德家人索赔至少3000万元人民币和央视前主持人姜丰代为看守薄熙来在法国别墅的消息,从外媒传入微博论坛。另一边,左派记者宋阳标8月4日被警方扣留,坊间分析亦与其微博挺薄激烈言论相关。 今晨报纸多有以“薄熙来案22日济南公开审理”作为头版重点者,人民日报放在了四版中下部。在几乎所有纸媒都放弃评论时,总有几家门户网站不愿放过这吸引眼球的大好机会。 搜狐重推在7月25日检方提起公诉之时即已发表的《薄熙来案检讨:反市场经济只能走进死胡同》,重申“更值得深研的,在改革开放30年后,在中国市场经济前行20年后,在鼓励民营、私营企业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共识的前提下,为什么在中国的一个直辖市中,还能生成出戏剧化的这一幕”;腾讯虽然没能将《不该对薄熙来心存幻想》的专题一直保留在首页,但对“贪腐滥权官员该得到的是唾弃,这种大是大非不可动摇”的立场坚持,总还是未被删除。 对民间挺薄者最直接的劝诫,来自凤凰网,并且截至午前一直都在首页。从反问式标题开始,这篇《薄熙来是“英雄”吗?》就是在否定:“薄熙来出事后,有人欢呼恶有恶报,也有人惋惜,觉得他毕竟是一个能为老百姓做点实事的人。他是为人民谋幸福吗?薄熙来搞‘五个重庆’(森林重庆、健康重庆、平安重庆、宜居重庆、畅通重庆),重庆的马路、街道变宽了,建筑物新而气派,居民住房条件有显着改善。重庆这几年大兴大建,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是钱从哪儿来?显然,以重庆的经济实力和财政规模,远远支撑不了薄熙来的雄心壮志。于是,建设“五个重庆”,就只能大举借债,竭泽而渔。这就相当于把几代重庆人的钱,放在薄熙来任上的几年中全部花光。这样爆发式发展带来的后果,将逐渐为现在、尤其是后来的重庆人所感受到,这也正如今日之大连的“还钱财政”…他是代表工人、农民、市民,打击‘新兴资产阶级’,为人民分好蛋糕、实现均富吗?…在生产力水平尚不够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立即兑现共同富裕,鼓动民粹追究企业家的‘原罪’,是杀鸡取卵,是蛊惑人心的政治投机。薄熙来、王立军的‘打黑’在实际运作中变形为‘黑打’,变成对私营企业的劫掠,影响所及,加剧了企业家向海外移民的趋势。一些私营企业的非法收入,需要依法治理,但不是搞得企业界人人自危、鸡飞蛋打。那不是分蛋糕,而是砸烂蛋糕店,是赤贫闹革命,是痞子运动。他抓治安、惩治犯罪,社会秩序大为好转,让人民群众增加了安全感?法家的严刑峻法,收效快,但人民付出的代价也大。还是问问那些因为发了几条微博就被劳教的公民吧,他们会告诉你街头的整齐划一并不能保障人民的安居乐业,更不要说依法监督政府的权利…一个政治家,与新闻界、知识界和法律界为敌,恐怕是与历史和文明背道而驰的。他是‘红二代’,唱传讲读,特别是唱红歌,让正气上升,邪气下降?全城争发红段子、排场浩荡的红歌大会,这种形式主义到底能起多大正面作用,是否浪费公帑,就不用讨论了吧。实际上,运动式铺天盖地的‘唱红’,唤起了过来人温馨也夹杂着恐怖的记忆。‘红歌’中有老一辈革命家的奋斗牺牲,不也链接着‘文革‘时期‘红卫兵’造反派的戴高帽、阴阳头、喷气式吗?” 这样四大段质问之后,凤凰网由作者大江风流回答“比他更严重的贪官还有啊,为什么偏对他兴师问罪”之问:“对他的经济犯罪,济南法院自会依法斟酌量刑。他跟一般的贪官、鸡鸣狗盗之徒的不同之处在于,利用掌握的公权,特别是王立军的警力为看家护院,生杀予夺,予取予求。他以为人民做实事的面貌出现,一旦窃取了更大权力,将有可能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黑帮化,为所欲为,祸害更烈。由于薄在重庆一手遮天,公众对他的认知和他的实际为人和为政,信息不对称。今天一些底层人士在网上和私下场合,感念薄的放言和小恩小惠,不妨给予深切的理解。他们的个人生活存在诸多烦恼和困窘,把对共产党人的一腔信任,对人民政府的殷切期待,所托非人。薄看到了社会转型期存在的种种问题,但他开错了药方,更是把这些问题作为实现个人野心的阶梯…薄的问题处理完,党和政府还要花更大的精力解决中低收入阶层的民生问题。不能给底层民众以生活的安全感、社会的温暖感,难免还会有野心家借题发挥,兴风作浪”。 “济南中院的审理即将开始,对于曾在薄王淫威下受屈的公民来说,对于关注中国的民主法治进程的人们来说,噩梦已经过去,坚冰正在融化”——结语里,凤凰网像是在安抚那些正在担心“反宪政”潮流演变成新一轮“唱红打黑”的人们。 对中国司法者来说,这真是千钧重担。近两三年以来,以律师为先锋的异议者,已经将微博武器运用得出神入化,令公检法机关时时陷于“舆论审判”压力之中,唐慧案、曾成杰案、李天一案,以及最新的陈宝成案,更是俨然构成了一幅“墙倒众人推”的景象。崔亚东的“后院起火”,王雪梅的“深喉反戈”,不啻于雪上加霜,从阵营内部向岌岌可危的司法公信力再予重击。 只不过,当政治问题也常常需要转化为法庭上的技术问题时,中国的法官们无路可走,恐怕也只能硬着头皮,顶住这堵最后的围墙。 (“拇指博客”客户端已登陆苹果app store,百大名博,一手掌握)

阅读更多

卫志民 | 中国经济要警惕“伪改革”

中国经济必须“变轨” 总有观察家预言中国经济即将陷入危机,但中国的经济至今没有如他们所言,陷入不可恢复的困境。是这些预言家怀有不可告人的阴暗目的,唯恐天下不乱,故意唱衰中国,还是这些观察家学艺不精,缺乏洞察力?抑或兼而有之?这其实是一个很无聊的问题。我们真正应该关心的是中国经济的健康到底有没有问题?问题有多大?需不需要留院治疗? 稍具专业水准的中国经济观察家都明白,中国经济如果不“变轨”,继续留在目前的轨道上,它的增长显然是不可持续的,因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低效率的。许多悲观的中国经济观察家的预言都失败了,也许他们中的一些人仅仅是败在了“时间表”上。 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低效率的?那是因为我们目前的市场经济是一种不彻底的市场经济,一种半政府管制半市场经济的经济系统。这样的一个经济系统,其实现的增长注定是低效率的,常常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如果在这个半政府管制的经济系统中,拥有雄厚资源和充足政策手段的各级政府的权力还得不到民众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各级政府官员可以随意发挥自己的“丰富想象”去自由设计各自“辖区”的经济增长路线图,或为寻租,或为政绩,或为抱负,或二合一,三合一,无疑就是雪上加霜了。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六个维度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点像个半拉子过程,如果再不重启,原有的完成部分也可能因为“锈蚀严重”而无法接续建设,要前功尽弃了。 重新启动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其实就是常说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在下面六个维度上进行深层次的改革:解除政府经济管制,向民众开放经济机会;积极而富有诚意地创造条件,尽快在竞争性领域把国有经济力量撤出来;调整税收结构,降低平均税负水平,恢复中国经济的增长活力;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对经济社会活动的管理,改变政府管制泛滥、管理不足,“缺位”与“越位”并存的局面;富有诚意地、主动地完善生产要素市场,改变生产要素的价格形成机制,让市场机制在资源的配置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通过制度创新,政府停止对企业微观经济活动进行干预,提高市场的自由度和竞争性。 如果不在这六个方面富有诚意地去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都不可避免地最终会化为一种口号,一种表态,一种良好理念的苍白宣示。 官员腐败与社会稳定 目前社会舆论对政府官员腐败这个问题的批评自然还是很多,但与二十年前相比,感觉上是越来越缺乏源于价值观层面的激情和义愤了。在行动层面上,越来越多的人从各自的私人生活经验得出了识时务者方为俊杰的结论。认为一个聪明人、一个理性的人应该尽最大努力去适应它,利用它,而不是去改变它。我们应该警惕我们的社会变得只能通过追逐权力来改善个人生活品质,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条件。我们经常说绝大多数党员是好的,这是毫无疑问的。问题是谁又敢说绝大多数有机会、有能力腐败的官员是好的呢?能够腐败,常常被看作是一种成功的标志呢! 世界上任何制度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存在腐败现象。但一个社会如果发生了系统性的、全面的而非偶发性的腐败现象,必定是源于制度的结构性缺陷,特别是基础性制度的结构性缺陷。既然系统性腐败源于制度的结构性缺陷,那就只能依靠制度的创新,特别是基础性制度的创新来解决了。 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的是激进的改革者,而不是激进的革命者。但是如果我们选择了放弃真诚的改革,就是选择了腐败和革命,也就是选择了暴力与动荡。 谨防“路径依赖”的风险 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展国家,在制度建设和政策设计方面原本可以发挥“后发优势”,充分借鉴先发展国家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充分利用已总结出来的经济规律,省却许多探索的过程,但中国获得的后发优势效应大都体现在技术进步领域,而非制度革新和政策设计层面。 在政策设计和政策选择方面,一些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似乎更热衷于使用冰袋、镇痛剂、兴奋剂、激素、输血这类见效快的“聪明”办法,急功近利,喜欢扬汤止沸而不愿釜底抽薪,总试图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政府微观干预、产业政策这类可以立竿见影但治标不治本的技术性手段去掩盖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努力去维护乃至强化自己干预经济活动的能力,拖延中国市场经济的完善与成熟。 所以,非到不解决就要出社会稳定问题的时刻,一些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决策者就难以向常识和经济规律低下自己高贵的头颅。往往是不断积累的问题运行到临界点了,问题堆积的要爆炸了,就开始雷厉风行、多管齐下、暴风骤雨、“史上最严”了。但在这种危急情形下采取的常常是应急式的、见效快的临时措施,常常无法做到标本兼治。既然产生这些问题的体制基础依然存在,所以,就难免经济情势稍有好转,又故态复萌,开始了下一轮的“治乱循环”。总在临界点上舞蹈,总处于到处放火和到处救火的慌乱之中。手忙脚乱,顾此失彼;一管就死,一放就乱。 半政府管制半市场经济的模式对管理层是最有利的。现代市场经济,也就是所谓法制的市场经济或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显然对宏观经济部门的管理者是不利的。因为在法制的、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宏观经济管理者的活动范围会大大缩小,而且那些已经极其有限的权力还要受到严格的监督,难以滥用,失去寻租的空间和制度基础。 对于管理层来说,把中国市场经济的发育锁定在半政府管制半市场经济的不成熟阶段,是宏观经济管理者在权力缺乏来自民众有效监管环境下的一种必然选择,也是本能的选择。路径依赖,在半政府管制半市场经济的有中国特点的市场经济道路上越走越远,是中国社会今天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经济体制改革的“碎片化”? 中国的改革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凌乱的、碎片化的、被动的和临时对付的特点。中国经济 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到底是什么?这是个问题。 中国的改革和社会转型是个异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下,各个领域的改革、各个层面的改革都应该在同一个虽然可能是粗线条的但却没有结构性错误的大框架下来进行。也就是应该有个整体的规划,这就是所谓的“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并不是高层人士或高层机构设计的意思,而是一个具有清晰终极目标的、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符合民众长远利益和真实要求的整体规划。这样,才能够保证每一项具体的改革,即使是微观层面上的改革,都能构成整个战略规划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否则,这些具体的改革就有可能要么只是一种过渡性的安排,要么是服务于特殊利益集团的。 我们检视一下过去三十年的改革历程,在各种不同的层面上,我们不断地进行着各种改革与制度创新,总结出数不清的先进经验,但其中的许多经验与创新却非常缺乏生命力,最终只是徒增了一大堆新名词而已。我们的制度建设在很多方面就像我们的城市建设一样,总处于缝缝补补或拆了建、建了拆的折腾中。 为什么我们的改革进程缺乏一个整体规划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各个利益集团还没有就改革的最终目标真正达成一致。由于缺乏这个整体规划,我们的改革就显得很凌乱。当然,中国的改革是一个涉及到所有领域深层次变革的系统工程,但这不是简单地意味着必须在所有的领域同时展开改革,也不意味着完全不能采取过渡性的改革措施。虽然我们不能分两步跨越深渊,但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悬崖! 经济领域要警惕“伪改革” 为什么全社会难以就改革的最终目标达成一致呢?可能主要涉及到特殊既得利益和意识形态两方面的制约。任何市场化、法制化的改革,都指向权力的监督和约束,特殊利益集团有很大的积极性采用各种“假改革”来强化自己的权力,或平抑民众对市场化、法制化改革的诉求。来自意识形态方面的障碍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中还有不少人在21世纪的今天还沉迷于把人民–这个国家的主人当作防范的对象,还痴迷于在竞争性经济领域维持一个强大的国有经济部门、集中力量办大事、权力不受监督制约的强有力政府、规划许可、限购约谈这些“传统智慧”。甚至会利用经济发展中的困难,以刺激经济、加强宏观调控、整顿经济秩序的名义把加强政府干预经济、干预市场的能力当作应对经济衰退的手段,从而使中国的经济改革离现代市场经济越来越远。此外,我们现在还不具备平静地讨论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环境,如果没有自由、平等、放松的讨论,何来共识? 现实中的许多改革,就是革别人的命,革弱势群体的命。这些形形色色的改革把原本就缺乏安全保障的民众抛入到日趋白热化的生存竞争之中,但政府的权力在这些改革过程中不仅没有受到削弱和制约,反而日趋扩张和强大。这些“伪改革”极大地损害了民众对改革的热情,这些“伪改革”的受害者甚至会跑到主张向后看、向后转、反对市场化取向改革的队伍中去。 (作者系《自由与繁荣》的作者,该书近期已由华夏出版社出版发行。)

阅读更多

墙外楼 | 迅雷出大事了

难以置信啊,真无法无天了 近日有许多用户发现电脑操作系统内部有可疑程序正在运行,而根据可疑文件的数据签名提示,这一程序正是来自用户的装机必备客户端软件——迅雷。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该病毒已通过迅雷客户端扩散近两个月,已有超过2800万用户中招,并且依然每天有几十万在扩散运行。   自6月下旬已有用户不断反馈电脑存在异常,发现一个位于C:WindowsSystem32目录下,名为”INPEnhSvc.exe”带有迅雷数字签名的文件,经专业技术人士分析INPEnhSvc.exe的7个版本,被证实内置后门,并且使用类似云指令的技术来强制后台干扰和修改用户电脑,感染量已超过数千万电脑。随后,这一异常被迅雷持续进行至今。   迅雷制造并传毒是否属实?360、金山等杀毒软件公司将此程序已认定为典型病毒,并已掌握确凿证据。相关技术人员从用户机器上将此文件取回,经过逆向分析,发现该病毒INPEnhSvc.exe的主要功能:   1、独立于迅雷的自启动后门程序,未经用户允许植入Windows的系统目录,开机自启动。   2、根据云端配置文件的指令,在用户电脑上修改IE浏览器首页,在IE收藏夹中添加网址。   3、病毒配置多种apk,会后台下载安装adb(Android手机驱动),当用户手机连接至电脑上,会在用户手机上静默安装若干种互联网软件。   4、后门会监测若干种系统管理工具和软件调试分析工具,一旦发现,后门会停止危险动作,以达到隐藏目的。   而这一切都是在用户毫不知情的环境下全后台进行的操作,并且用杀毒软件也查杀不了。可以说,迅雷可以通过该病毒在数亿装有迅雷客户端软件的用户电脑及手机上为所欲为。   此前有传闻表示,迅雷制造并传毒的背后是利益驱使,高层方面则对此行为给予了默许。   报料人称,目前已有人向公安部门进行了举报,公安部门回复称正在调查取证,调查进程不便对外透露。   一位法律界人士表示,根据中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如调查属实,迅雷网络的掌舵人邹胜龙或将面临刑事犯罪,而迅雷的”上市梦”也将破灭。   截至稿件发布,迅雷公司市场部对此消息并未进行回应。

阅读更多

余杰: 爱与黑暗的故事--刘晓波的文学与人生

爱与黑暗的故事—刘晓波的文学与人生 作者:余杰       《爱和黑暗的故事》是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奥兹带有自传体色彩的长篇小说,也是我这几年来读到的最伟大的小说之一。我很少用伟大这个形容词来定位一本小说——而《爱与黑暗的故事》是当之无愧的,它既是一部家族史,也是一部民族史与国家史。那里面,有爱,也有仇恨;有黑暗,也有光明;有绝望,更有救赎。   “我在楼房最底层一套狭小低矮的居室里出生,长大。”小说从这个句子开始了长达五百多页的讲述。这不是一个绚丽而惊艳的开头,但绝对是顺畅而清澈的,如同大河的源头,而且必然具有一种平静的气质。一部作品能称为伟大,绝不会因为它的控诉、愤怒与无助,就像作者的祖母曾经对他说的:“当你哭到眼泪都干了,这就是你应该开始笑的时候了。”   阿摩司·奥兹说过:“你可以回避历史,历史不会回避你。你可以逃离,或者转过身来回顾以往,但是你不能消除他们……我们不可以成为历史的奴隶,但是在欧洲这片土地,人们必须跪下,将历史扛上肩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去我们想去的地方。”在承受苦难、珍惜记忆、捍卫历史的维度上,华人跟犹太人非常相似。有时,历史需要像闸门一样扛在肩头。刘晓波就那样谦卑地跪下来,将当代中国苦难的历史特别是一九八九年天安门屠杀的历史扛在肩头上。我在写作《刘晓波传》的时候,恍然觉得自己也是在写一个关于爱与黑暗的故事,描述刘晓波的文学与人生,没有比这更为妥帖的说法了。       二零零五年,法国具有领袖地位的知识分子索尔孟访问中国,走遍大江南北,访问各个阶层的中国人,写出了《谎言帝国》一书。索尔孟为西方读者描述了一个被谎言重重包裹的中国,也表彰了若干与谎言战斗的、值得尊敬的中国人,其中就有刘晓波夫妇。有意思的是,这位目光敏锐的知识分子,在采访刘晓波夫妇之后,并没有将刘晓波作为“传主”,偏偏将刘晓波的妻子刘霞选为“传主”。   刘霞在作为犹太人的索尔孟面前,将自己形容为“中国的犹太人”。索尔孟认同这一严重而真诚的比喻,并以此作为书中这个章节的题目。经过两千年的颠沛流离和二十世纪纳粹屠犹的惨剧,“犹太人”的身份不再是作为上帝选民的荣耀,而隐喻着必然经历无边苦难与羞辱的“贱民”。“犹太人”不再是一个种族意义上的概念,它涵盖了所有被压迫、被凌辱的人群。刘霞“中国的犹太人”的概念,言下之意就是将中共政权与纳粹德国相提并论。索尔孟引述刘霞的话说:“对她而言,作为犹太人,就是要设身处地地想像一位犹太人如何在纳粹德国压迫者统治下存活。她明确指出,共产党体制与纳粹主义或法西斯主义并无什么不同。谁是所谓中国的犹太人?他们就是异议分子、自由心灵者、知识分子、艺术家、工会分子、带头反抗的农夫,以及独立自主的神职人员。上述均是共产党随时随地处心积虑,想自社会中铲除的‘毒草’,他们就像纳粹德国的犹太人,先被锁定,贴上标签,密集监视,最后斩草除根。”   刘晓波和刘霞的命运被索尔孟不幸而言中。二零零八年十二月八日,刘晓波因发布零八宪章而被中共当局秘密抓捕。警察破门而入的那一刻,刘晓波本来示意刘霞用手机通知朋友,谁知刘霞不会用手机,平时她打手机都是晓波帮她拨好对方的号码。这个电话未能打出去,他们的告别是心照不宣的无言的苦笑。二零零九年圣诞节,中共故意选择这个西方国家欢乐休假的日子,将刘晓波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判处十一年的重刑。二零一零年十月八日,刘晓波荣获诺贝尔和平奖。同日,刘霞被非法软禁在家,与世隔绝,一直至今。中共当局对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的妻子实施如此残酷的迫害,连希特勒和斯大林这两个独裁者都望尘莫及。   在刘晓波被捕以后,我就有了为刘晓波传写作一本传记的想法。不过,那时我并没有预料到,因为这本书,我也成为中共当局必须拔去的一颗眼中钉。就在诺奖颁奖典礼前一天,我被中共秘密警察用黑头套绑架到北京郊外,酷刑折磨至昏死。最终,我携妻子和孩子从中国出走,而且“君问归期未有期”。           铁磨铁:我与刘晓波十年的友谊           我的一本文集的名字叫《铁磨铁》,来自圣经中的话:“铁磨铁,磨出刃来;朋友相感,也是如此。”回顾我与刘晓波十年的友谊,“铁磨铁”是一个最好的比喻。   我与刘晓波的结识,有一些颇为戏剧化的细节。       一九九八年,在北大中文系刚上硕士班的我出版了处女作《火与冰》。一夜之间,洛阳纸贵,这本书尤其受到青年学生的喜爱,差不多每个大学生宿舍都有一本。那时,刘晓波还在狱中,那是他的第三次入狱。刘霞听说了《火与冰》,就买一本送到狱中给晓波阅读,希望他看到年轻一代人对八十年代自由思想的承接并由此得到感到欣慰。刘晓波在八十年代以对前辈学者和作家的激烈批评而一举成名,被称为“文坛黑马”;而我在《火与冰》中也直言不讳地评点了不少名流先贤,也被称为新一代的“文坛黑马”。       然而,让刘霞没有想到的是,刘晓波在狱中读了《火与冰》之后,给予的评价不是赞赏,而是否定。主要原因是我在书中对北大的一批中年教授有颇多赞誉,而这些人大都是刘晓波在八十年代就很熟悉的同学和同侪,很多人他并不放在眼中。他看他们的视角,当然与我这个有几分仰望的年轻学子不同。他据此认为我是一个工于心计的少年人。当时,刘晓波对我的批评固然有失严苛,但后来事实证明,当我选择在真理的道路上奋然前行之后,我确实与很多北大的师长渐行渐远,而与我一起“出道”的孔庆东和摩罗更是堕落为权力的帮忙和帮凶。若不是我后来成了基督徒,若不是我后来与刘晓波成为挚友,我是不是也会堕落如斯呢?想起来也有些后怕。       刘晓波行事为人的原则,向来是“对事不对人”。一九九九年,他第三次出狱后不久,给我打了一个电话。那时,我还是一个韩寒式的、少年成名的文化名人,围绕着我已经有了不少的争议,但我还可以在媒体上露面、在大学里演讲,我的“敏感度”还没有亮起红灯。那一天,恰好是中国警官大学请我去他们学校演讲,校方专门派车来接我。为表示对我的尊重,还有两名穿警服的老师随行。那时,我根本不会想到,几年以后参与对我和刘晓波的迫害的警察,有不少就是从这所大学毕业的。正在路上,我的手机响起来,对方结结巴巴地说:“我是,我是刘晓波!”这个电话不是向我示好,而是直率地批评我不久前在一个电视台的访问中的一段谈话。第一次通话,就如此直言不讳地批评对方,这就是刘晓波直言不讳的风格。在车上,左右都是警官,我不便与刘晓波深谈,哼哼哈哈几句就说再见了。       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几个月之后。我们共同的朋友、作家廖亦武来到北京,他认为刘晓波跟我该见一面,便安排我与刘晓波在一个朋友家会面。刚见面,我还心存芥蒂,话不多,刘晓波似乎也没有多少兴致与我交谈,场面一时间显得很冷清。一刻钟之后,我妻子下班赶来,她才打开了冷淡的局面,我跟刘晓波慢慢找到了一些共同的话题。之后大家一起吃饭,朋友家的阿姨来自四川,做得一手好川菜。刘晓波比我这个真正的四川人更能吃辣,我记得那天他大口吃泡椒鸡杂、水煮鱼,满头大汗,风卷残云。大家都吃完了,他还用汤泡了一大碗米饭接着战斗。我们边吃边谈,逐渐发现彼此对许多人和事都有相似或相近的看法。告辞之后,我们刚上出租车,手机就接到了刘晓波发来的一个短信:“今天很高兴认识你们。”一句话,言简意赅。冥冥之中,一切就已经注定。       在此之后将近十年时,我们成了心心相印的朋友。差不多每隔一两个星期就会碰面,通常是在餐馆里一起吃饭,偶尔也到对方家中享受自己做的“私房菜”。对于中国人来说,民以食为天,很多事情都是我们一边吃饭一边讨论出来的。我们一起起草各种有关人权问题的签名信,一起为入狱的良心犯家属筹措救援金,一起推动独立中文笔会在国内的公开活动,最后一起修订零八宪章的文本和联络签名人。可以说,最近十年以来刘晓波从事的所有人权活动,我都是亲身参与者。当然,除了人权活动之外,我们在一起讨论的最多的话题还是文学。刘晓波在骨子里不是政治中人,而是文学中人。他最关切的是人性,而不是政治。           传世与觉世:文学的“野心家”与人权的捍卫者           一九八九年“六四”的枪声,改变了刘晓波的一生,也改变了我的一生。那一年,刘晓波三十四岁,是天安门广场上坚持到最后的绝食四君子之一;那一年,我十六岁,在四川偏远的小镇上,从美国之音的广播中听到沉闷的枪声,一夜之间我就完成了我的成年礼。然后,刘晓波入狱。三年后,我如愿以偿地考入了北京大学,在我们偏远的县城,每年一千名高中毕业生中,差不多只有一个人能考入北京大学。       在八十年代,刘晓波是一位文学的“野心家”。张爱玲说过一句名言:“出名要趁早。”青年刘晓波是一名怀着出名的渴望来到京城的外省青年。他野心勃勃,野性难驯,他不把前辈和权威放在眼中,打倒他们并取而代之是他梦想。他首先说出中国当代文学一无所有的真相,然后指出中国知识分子根深蒂固的奴性,接着像《皇帝的新装》中的那个孩子一样,说出了一个人人心知肚明却又相顾无言的事实“毛泽东就是混世魔王”。那是一个文学爆炸的时代,作家是万人迷,诗人比后来的歌星影星更受追捧,刘晓波果然成了中国最出名的文学博士。那时,他研究的题目是美学,那是八十年代中国的显学,而刘晓波本人也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力,他爱看电影,听古典和摇滚音乐,流连于北京的美术馆和画廊。如果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他一直写写文学评论和艺术评论,他会成为中国最优秀的文学教授和一言九鼎的文学评论家。       但是,没有人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即便强悍如刘晓波也不能。“六四”的枪声终结了刘晓波的文学梦,他的人生更换轨道,驶入惊涛骇浪的出三峡之旅。一九八九年之后,他出入于监狱内外,很多时候他的家也变成临时的监狱。中国日新月异,物欲横流,人们以忘却作为升官发财的前提,而刘晓波将自己定格在那个恐怖的夜晚,跟“新时代”和“大国梦”格格不入。他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安慰那些良心犯的家人,而他们大都是在压力、迫害和困窘之下的忧郁症患者,中国人没有看心理医生的习惯,于是刘晓波便兼任起心理医生的职业来,以自己的切身经验来抚慰和鼓励他们。他为一桩桩的人权事件拍案而起,尽管由于严密的监控,他很多时候无法身临现场,但笔下的文字却如泉水般汩汩地流淌。他几乎是一人敌一国,单枪匹马地对抗党国强大的宣传机器。一个“文学”的刘晓波,转换成了“政治”的刘晓波。       我在北大念硕士的时候,论文是关于梁启超的。我的导师夏晓虹教授是研究梁启超的专家,她写过一本名为《传世与觉世》的梁启超的传记。梁启超的一生都在“传世”与“觉世”之间挣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人的使命却是多重的。是写曹雪芹的《红楼梦》或钱钟书的《管锥篇》那样的巨著,还是写如鲁迅形容的“匕首”和“投枪”的杂文和时政评论?前者是传世之作,后者是觉世之作。对于既有天才也有野心的作家来说,这是一个两难的困境。梁启超看到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王纲解纽,百废待兴,民智未开,歧路亡羊,他放弃了写作那种可以“藏之于深山,传之于后世”的巨著,而写作那种开启明智、启蒙大众、传播常识、警戒危机的报刊文章。       刘晓波也是如此,一九八九年之后的二十年,他没有写过长篇小说,也没有写过结构严谨、规制宏大的学术论著,他结集出版的几本书都是有评论汇编而成。他以写作传世之作的才情来写觉世之作。这是不是大材小用呢?“天安门母亲”丁子霖曾经问刘晓波,为什么不写理论专著,而专写那种会惹麻烦的文章?刘晓波回答说,十三亿人口的中国,开口说话的人太少了。看到身边的朋友以及那些无辜的百姓,遭到强权的迫害、凌辱、剥夺,我能保持沉默吗?在这样一个基本人权和自由不得保障的境遇下,追求文学梦和学术梦过于奢侈了。那时,刘晓波大概也没有想到,他失去了实现文学梦的机会,却成为尊崇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其实,这也是我近十年来的选择。二零零一年出版的《香草山》是我最后一本所谓“纯文学”的作品,那是一本长篇自传体的爱情小说,在一个人们普遍不再相信爱情的时代,我重申了爱情的可能与爱情的伟大。但在此之后,我也像刘晓波那样,集中精力写作那种“速朽”的政治评论。由此,我的书、文章乃至名字在中国全面被禁,我与刘晓波一样成了在祖国“隐形的人”。           因为爱,所以痛:刘晓波的爱情以及对世界的大爱       刘晓波的尖锐和坚韧,是因为爱和不忍。二零一零年九月二十九日,国际笔会第七十六届代表大会在日本东京举行纪念会,特別纪念狱中作家委员会成立五十周年——中国作为监禁作家数量居世界第一的国家,成为会议讨论的重点。开幕式上播放了刘霞的一段视频讲话,那是刘晓波荣获诺贝尔和平奖消息传出之前的一个星期,日渐消瘦的刘霞平静地讲述说:       这是刘晓波一九九七年一月给我的信,也是几百封信中仅存的之一。   “亲爱的,我们爱的首要和最后的依凭就是一种坚韧的宗教情怀,彼此的信任和决不放弃未来的希望。或者说,我们生活的首要的和最终的意义来自我们的爱。……爱会使我们在充盈的感情的温暖中过饱满的心灵生活,爱使我们有勇气、有信心秉持人类正义,向极权挑战,保持人的尊严、诚实、自由。   你的信,你遥远的思念,使我努力向着完美的境界靠近,从另一种维度走向终极的存在,我会在充分的内省之中,批判地面对世界和自我,谨慎而又坚定地做出选择,对生命始终保持善意的基本信任。   我们对这个社会的拒绝,不是出于愤怒和仇恨,而是出于宽容和爱。我们永远不会是现存秩序的认同者和辩护士,我们以永远的爱来拒绝。”   在一九九六年十月八日到一九九九年十月八日晓波被劳教三年期间,我给他写了三百多封信,他给我写了两、三百万字,几经抄家,他的文字基本消失。   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谢谢大家给我时间,与我一起分担刘晓波不自由的日子。       我想,听过这段讲话的朋友,一定就能理解刘晓波为何要为人权和自由奋斗。为了自由,他付出了不自由的代价;为了爱,这个宣称“我没有敌人”的人,成了专制政府最大的敌人。   《刘晓波传》是我写的第一本传记。在刘晓波于二零零八年十二月八日失去自由之后,为刘晓波写一本传记成了我的心愿和我的使命。在写作传记之前,我在香港出版了评论集《刘晓波打败胡锦涛》,收入几十篇探讨刘晓波的思想和呼吁关切刘晓波案件的文章。写评论我是轻车熟路,写传记对我则颇有挑战。首先,是资料搜集的困难,比如我想采访刘晓波历次坐牢期间的狱友和狱卒,以及与他的案件有关的警察、检察官和法官,但在目前中国的政治情势下根本不可能,刘晓波的狱中文稿仍被官方封存在档案馆中。其次,是我与传主之间有着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我如何能在倾注情感的同时又保持一定的距离感,不至于将传主神圣化,而写出一个有血有肉、有缺点、有局限、有冲突的“人”来?   那就必须全面呈现刘晓波对待爱情和真理的态度。英国学者保罗·约翰逊在《所谓的知识分子》一书中指出:“考察知识分子对待真理的态度,他们寻找证据和评价证据的方法。他们对待特定的人,而不是对待人类整体的态度;他们对待朋友、同事,尤其是对待家人的方式。”有些知识分子宣称他们爱人类,但他们爱的是一个抽象的、群体的概念,他们却不爱身边具体的人,不爱他们的妻子和孩子,这样的人是虚伪的。刘晓波有过一段不懂得爱、不珍惜爱的放荡不羁的时期,像五四时代的小说家郁达夫那样“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终于导致第一次婚姻的破裂,他的前妻携他们唯一的儿子远走美国。他对前妻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致使此后他们基本断绝了联系,甚至当刘晓波第四次入狱和荣获诺奖之后,他的前妻和儿子都不曾对媒体说一句话。   正是因为曾经失去,经历过那刻骨铭心的痛,刘晓波后来才倍加珍惜与刘霞的爱情和婚姻。他对刘霞体贴入微,每次过马路的时候都牵着胆小的刘霞走,每当在外面的餐厅吃到好吃的菜都会给刘霞打包回去。刘晓波对我说,一个不爱自己的妻子的人,是不能做朋友的。这是他选择朋友的首要标准。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刘晓波,他对世界的爱是从对妻子的爱开始的。           出黑暗,入光明:刘晓波与未来中国的民主转型           多年以来,刘晓波屡败屡战地与外在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的黑暗战斗,他不仅批判共产党的独裁制度,而且否定中国两千年来儒法互补的专制主义传统。他热烈拥抱民主自由的普世价值,同时也对资本主义和商业文化带来的“单向度的人”不无忧虑。他从时代的脉动中捕捉到“未来自由中国在民间”的信息,但又对民粹主义和“多数人的暴政”充满警惕。所以,刘晓波的思想观念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反共人士”,他看到了许多“反共者”与共产党之间不自觉的“精神同构性”。所以,我将刘晓波看作是“异议人士中的异议人士”。   与外在的社会结构性的黑暗相比,人内心深处的黑暗更加可怕。思想史家张灏提出“幽暗意识”的观点,认为正是儒家性善论中“幽暗意识”的缺乏,使得中国未形成强大的民主传统。儒家“人之初,性本善”的对人性的乐观看法,导致暴君肆无忌惮地施行暴政。作为传记的写作者,我当然不回避刘晓波生命里真实存在的黑暗。刘晓波本人也从未否认自己内心的黑暗与虚无,除了应对警察以及异议人士阵营中的批评者之外,他更多的是在“天人交战”。他有过虚荣、傲慢,有过软弱、退却,人性中普遍存在的那些黑暗,在他身上都或多或少地有。在第一次入狱的时候,刘晓波在父亲的劝说之下写过悔过书,客观上配合了当局的宣传——他说自己没有看见广场上死过人,虽然他确实没有亲眼看到死难者,他并不是在说谎,但这句话却被共产党当局大肆利用,成为对死者和家属的第二次伤害。由此他开始了漫长的自我拷问。大屠杀之后,刘晓波活了下来,出了监狱,但把十字架永远背在背上。别人试着背一下,背不动,就轻轻地放下了。可是他偏不,一直背着。   刘晓波不是生而成为圣贤,而是不断地忏悔与反省、修补与超越,向着圣贤的方向迈进。我也深信,第四次入狱的刘晓波,会做到他自我期许的那样“爱狱如家”,正如刘晓波的好朋友、政论家胡平所说:“二十年来,晓波通过更坚定的抗争,更从容的面对苦难,包括一次又一次的坐牢,为自己赢回了尊严,从而也使得自己的精神境界进入到更高的层次。……圣人,就是不断努力的罪人。”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亲眼目睹了刘晓波如凤凰涅槃一样的升华,他也带动着我向前走。有一句英国谚语说:“跟我们同行的人,比我们要到达的地方更加重要。”能够与刘晓波同行,是我一生的幸运。尽管因为与他的友谊,因为写作《刘晓波传》,我的生命的轨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差点失去生命,被迫离开中国,但我并不为此感到后悔。   今天,在大国崛起的肥皂泡之下,中共的独裁统治已呈现出严重的危机。不管中共当局是否承认和接受,中国的民主转型已经不可避免。作为一名从天安门屠杀以来持续二十多年为中国的人权事业奋斗不止的知识分子,作为非暴力抗争的原则和“我没有敌人”精神的倡导者,作为惟一一名身处中国本土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必将在这一变革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民主化,不仅将使得十三亿中国人告别共产党暴政、基本人权受到法治保障,而且将带动新一轮的全球民主化浪潮,北韩、伊朗、古巴等独裁国家的变化必将加速。在此意义上,刘晓波对人类历史的推动,将不亚于南非的曼德拉、捷克的哈维尔、韩国的金大中和缅甸的昂山素姬等人。他应当像曼德拉、哈维尔、金大中和昂山素姬那样获得其同胞和全世界的支持。   我很喜欢的日本童谣诗人金子美铃写过一首题为《向着明亮的地方》的童谣,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       向着明亮的地方   向着明亮的地方。       哪怕一片叶子   也要向着日光洒下的方向。       灌木丛中的小草啊。       向着明亮的地方   向着明亮的地方。       哪怕烧焦了翅膀   也要飞向灯火闪烁的地方。       夜里的飞虫啊。           是啊,我们都是灌木丛中的小草,我们都是夜里的飞虫。我把这首童谣送给在冰天雪地的锦州监狱的晓波,也送给每一位热爱真理、正义、和平与光明的朋友。         ——《纵览中国》首发 ——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刊登日期: Thursday, August 15, 2013 关键词: 刘晓波 特别专辑: 百年华人杰 趙紫陽的遺產——祝贺趙回忆录出版 胡适与二十世纪中国的思想界(2001年) 谢韬追思会在打压中进行 文明交融的奇葩——悼华叔 民主自由 人心所向 四川作家冉云飞被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刑事拘留 忍看朋​辈成新囚 存亡继绝 自我救赎 冉云飞成为首名因茉莉花集会被拘捕人士 为民发声一天一拱的作家冉云飞 今天,人人都​可以成为艾未未 长平为冉云飞鸣不平 超越时空的对话——「辛亥百年风云人物学术研讨会暨先贤臧启芳追思会」随笔 艾未未入选时代周刊百名人物 《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胡耀邦赵紫阳研讨会》综述 迟了半个世纪的臧家祭奠 中国刮起“独立参选”风 《北京之春》创办人之一刘迪病逝(附:刘迪简历及悼诗) 村 “四五英雄”刘迪先生“追思会”在北京召开 王佩英之魂兮归来 “若有人兮山之阿” 金婚年感恩节致友人 《王若望傳》22日在香港面世 “獨一無二的反叛者”典範長存 汤飞凡 ——因遭整肃至死而与诺贝尔科学奖擦肩的中国科学家 歷史長河 百年一瞬——《百年不風流》編後 北大北大(阿平漫画) 我们受过太多苦难(组图) 陈光诚或将被送往美国就医 妻儿随行 北望長天祭英魂——紀念儲安平先生 梅贻琦先生 白氏父子与中华民国——专访白先勇 由于你,我们懂得:不可背叛——悼念李旺阳先生 永不屈服的雕像般的英雄李旺阳 亲殇 父亲的学历和职称——我所知道的上海圣约翰大学 (图) 2012年德國書業協會的和平獎授予 專攻生存研究課題的廖亦武 “不知为不知”的胡适 日暮乡关何处是 寻访历史悬案中的宋教仁 三十年师恩难忘 周作人之“苦”——止庵谈周作人的国事与家事 微斯人,吾谁与归?――追忆紫阳 他短暂的一生就是世间一个罕见的传奇——纪念澳华经济学家杨小凯教授 追憶牟宗三先生 招魂:为戴厚英,为人道主义 千古啟芳 傲立蒼茫—《千古人傳頌》前言 调和者蒋介石 怀念严济慈先生 偌大中国 可有如此高官夫妇? 人民性高于党性——悼念中国新闻改革的伟大先驱胡绩伟 达赖喇嘛序李江琳新著《青藏高原上的秘密战争》 我的中国心 寻找先生 宋泽,你在哪里? 张饴慈忆往事 最后的尊严 ——献给入狱的兄弟和朋友们 “圣人就是不断努力的罪人” 关于王芸生现象的再思索 “新绿书屋”主人 我只敢把“如何成就大师?”反过来问 製造敵人是危險的——我們呼籲中國政府釋放李必豐 134位诺贝尔奖得主敦促习近平释放刘晓波 上下求索,虽九死犹未悔 2012年12月8日达赖喇嘛尊者呼吁释放刘晓波的视频讲话 劉曉波和劉霞——我的看法 (中、英文版) 北碚的明天更美丽 守死善道,循善取义——读赵越胜《燃灯者》 一个人的歧路与一门学科的断裂——读龚祥瑞《盲人奥里翁》 卢作孚是一块碚石 2013新年前夕的生日问候——我们见到了刘霞 弦外之音 那些失去的优雅与温厚——寻访上海傅雷故居 读书札记之三——还原一个真实的蒋中正 建立张君劢纪念馆,这是我的最大的心愿 苦难的程度与飞翔的高度成正比——刘晓波与曼德拉之比较 八声甘州——写给为《南周》发声的伊能静 * 王军涛父逝不得归 蒋经国的政治遗产 蒋介石的努力 为中国快速现代化开拓了道路 可以推论的人──写在《许良英文集》出版之际 许良英,为真理奋斗的爱因斯坦传人 民主实践者 自由思想家——粗读《陈子明文集》 归来的琴声 ——為鐵玫瑰園張志新雕像而作 中國知識分子百年遭遇的縮影 好書何以變誣史──大陸版《鄧小平時代》遭刪篡 张君劢是战犯吗? 也说鲁迅 神采飞扬杜瑞芝 “死者青春长在”——癸巳年悼林昭 挽北大学生右派 张元勋先生 纪念李慎之活动遭禁 《秋聲辭》之英雄俠骨與悲愴情思——紀念林昭就義四十五週年 刘晓波的狱中生涯 精神病、偏执狂,精神先知? ——纪念林昭殉难45周年 读林昭《致人民日报编辑部信(之三)》及附录《囚室哀思》 寵辱不驚的上海主教金魯賢 贵阳老友忆厚泽 沧桑不易圣贤心—纪念卢作孚先生诞辰120周年 在“鲁迅也是人”的背后 方勵之一生婦唱夫隨 林昭的《悲憤詩》:為走向大瘋狂的民族而悲哀 杜斌 最勇敢的中国人 读《浩气长流》画卷感言 专栏作家: 余杰 文集 “宽恕”与“被宽恕”:从傲慢到谦卑 白山黑水的悲歌 不承认原罪,便无所谓正义——读刘宗坤《原罪与正义》 倡优蓄之而不自知——读《陈伯达最后口述回忆》 从“残次品”胡锦涛看一九四九年之后的清华教育 从政治腐败到社会溃败 存谦卑的心与天安门母亲风雨兼程 帝力於我何有哉? 动脉硬化的“胖巨人”——读范畴《中国是谁的:从台北看北京》 反抗的高度:作为思想家的刘晓波 冯建梅与胡锦涛,谁是卖国贼? 公民当为捍卫信仰自由与言论自由而发声 ——基督徒作家、公民记者昝爱宗访谈 胡锦涛是台湾的“和平天使”吗? 胡锦涛向英国传授什么奥运经验? 胡锦涛与普京的“交杯酒”喝不下去了 胡锦涛在香港:过街鼠、丧家犬、缩头龟 环保诚可贵,主义不要来——读瓦茨拉夫•克劳斯《环保的暴力》 謊言的製造者和謊言的對抗者——索爾孟《謊言帝國》 看哪,这些戴着白手套的教父——读乔•史塔威尔《亚洲教父》 苦难的程度与飞翔的高度成正比——刘晓波与曼德拉之比较 龙象之争,谁是赢家?——评黄亚生《“中国模式”到底有多独特?》 披“孔头”卖“毛肉”的孔子学院 去蔣化和去毛化都是去偶像化 三十年前的拉萨,三十年后的天安门——李江琳《一九五九:拉萨!》 守死善道,循善取义——读赵越胜《燃灯者》 谁吹出了一戳就破的肥皂泡?——评《人民共和国六十年与中国模式》 天府之国何以沦为人间地狱? 为暴政背书的基督徒学者梁燕城 文字狱是大国之耻 习近平要走回头路吗? 习近平有几个推心置腹的朋友? 像“地下党”的共产党和“没面目”的胡锦涛 谢幕的影帝还是影帝 一个人的歧路与一门学科的断裂——读龚祥瑞《盲人奥里翁》 在“楚门的世界”里,胡锦涛既导且演 中国能够避开罗马帝国灭亡的覆辙吗? 转型中国需要马丁·路德·金与曼德拉式的人物 自由教会与圣洁国家——王志勇《中国改革与清教徒精神》序 其他相关文章 刘晓波妻子刘霞决定控告北京公安局 王康有薄、温、蒋三个父亲吗? 正邪混淆,遗哂天下 不像中兴之主,倒似亡国之君—- 矢板明夫《习近平:共产中国最弱势的领袖》 全球作家联名呼吁,中国释放包括刘晓波在内的被关押学者和作家 刘晓波妻弟刘晖被控诈骗案开审 刘霞到场旁听 刘晓波妻弟刘晖一案订于本月23日开庭审理(附起诉书) 她在极权国家面前就是当之无愧的铁娘子 给狱中刘晓波的信 中共不妨试一下南非这双鞋 刘晓波妻弟刘晖被逮捕 林培瑞应邀在港演讲 剖析中国的诺奖情结 刘霞: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在国际笔会东京纪念会上的录像讲话(视频) 网络直选:刘晓波PK习近平 马英九与昂山素姬关心刘晓波 解决刘晓波冤狱的三大理由 图图发起释放刘晓波全球联署达30万人 香港各界声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及夫人刘霞 白宫敦促中国立刻释放刘晓波 刘霞泣诉软禁心酸和刘晓波近况 全球声援刘晓波夫妇活动(纽约新地址)通告 呼吁书 丁子霖来信 林培瑞在洛推介刘晓波文集《没有敌人,没有仇恨》 从莫言冀望刘晓波早获自由谈起 由“互‘呸’反应”到“超越差异” 释放刘晓波将是启动政治变革的信号 《刘晓波传》香港出版 胡温执政的最后一年有可能推动政改吗? 习近平是谁? 叙利亚屠杀与西藏屠杀 与孔庆东绝交书 一九八八之后是一九八九——读韩寒《一九八八: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一名中国异议者的话让“活埋”成了流行语 余杰遭酷刑、薛錦波被打死,是政法委書記周永康、公安部長孟建柱所不能迴避的責任 余杰出走,下一個是誰? 揭露中共暴政,奔向自由世界——我的去国声明 “中国模式”颠覆“历史的终结”? 异议作家余杰在RFA总部接受专访(视频) 危邦不入,亂邦不居 胡佳呼吁关注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和妻子刘霞 “世界已经淡忘了刘晓波” 基督化教育从我们的孩子做起 (下) 基督化教育从我们的孩子做起 (上) 刘晓波的妻子刘霞沉默但坚强 两位网络名人“决战”北京城 有报道指刘晓波可望年底获释 谁切开了祖国的血管?——读巴尔加斯•略萨《公羊的节日》 日本近期出版两本重要的关于刘晓波与《零八宪章》研究书籍 90后的学子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塔·米勒声援刘晓波 来自日本良心知识人的声音( 附:日本公民的声明 ) fullrss.net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九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CDTV】“国家只是让你尽量拿不到退休金,其他死不死,活不活它可不管”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