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南都社论暗撑艾未未评论部面临受清算

在广州《南方都市报》评论部工作的宋志标,因社论中暗撑艾未未被当局秋后算帐,面临被解雇。该报的评论版亦因此面临封版危机。(姬励思报道) 宋志标受打压的消息在网上传开后,媒体一直未能与他接触,本台记者亦曾多次致电宋志标所属的南都评论部,但电话无人接听。 记者亦再次致电南方都市报查询,但工作人员仍然以相关部门未作回覆为由,拒绝证实消息。 记者周四透过宋志标一名前同事联络宋志标,该名一不愿公开身份的人士,其后向本台转述宋志标的意愿说,他暂时不想接受访问,亦不愿透露目前的状况。他说:我跟他通过电话,但他在这段时间,不愿意接受采访,作为同行,我也不建议你们继续去追,对我们的工作很不利。不会有权威的人出来跟你证实这个消息,只有他本人最清楚。 国际记者联会亚太区分会中国代表胡丽云表示,他们从可靠渠道获悉,南都管理层已口头通知宋志标,他将会被解雇,但由于六四事件周年临近,有关的决定暂缓执行。她说:文章发表后,南都管理层与省宣传部非常紧张,随即召开会议,并向宋先生作口头知会,考虑辞退他。由于即将六四周年,他们会看环境,在决定何时落实执行。 胡丽云表示,秋后算帐的层面可能会扩阔至整个部门,管理层正考虑取消该报的评论版。胡丽云又说,他们现时不知道宋志标最新的工作情况。 国际记者联会周四发表声明,对宋志标面临被解雇感到极度遗憾。又谴责南都管理层无尽力维护新闻自由,保护行使言论自由权的员工。声明同时敦促南都管理层,保留宋志标的职位,及评论版的运作。 香港记者协会主席麦燕庭表示,宋志标已因应大陆的政治气候,用隐晦的方式来支持艾未未,但都不为当局所容,她批评政府压制新闻及言论自由越趋严厉。她说:因为表达意见而受处罚,充份反映中国是极权国家,高度控制言论及新闻自由。连一篇这么隐晦的文章,中国政府都不能忍受,反映它有意加强操控言论。 麦燕庭又向勇于揭露真相,敢言的大陆新闻工作者致敬。他们会继续跟进事件,考虑致函南方都市报,提出抗议。 《南方都市报》上周四发表由宋志标执笔的社论,题为“躺在时间的河流上怀念他们”,悼念川震死难者。文章以暗示方式向曾调查地震豆腐渣工程,及死难学生名单的艾未未未致敬。其中提到“念念不忘”、“十二生肖”、“瓷瓜子”等,都与艾未未的作品有关。 另外,中国外交部周四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及中国新闻自由环境变差时,发言人姜瑜无直接回应,只表示境外记者在中国各地的采访自由及渠道都有所增加。她说:事实求是的来讲随著各国媒体在中国常驻的数量和人数不断的增多,大家在各地的采访的自由和采访的渠道的拓宽是在不断的增强。 姜瑜又说,当他们工作中遇到具体的困难和问题,外交部新闻司做为主管的部门,亦非常愿意帮助大家通过正常的渠道,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 相关日志 2011/05/13 — 明报:南方都市報社論暗撐艾未未 (0) 2011/05/21 — 新华社:艾未未涉经济犯罪查明 (0) 2011/05/16 — 5月15日艾未未被获准探视 (0) 2011/05/10 — BBC:对艾未未拘押周二(5月10日)将到法定最长期限 (0) 2011/04/22 — 艾未未受酷刑认罪背后的惊天阴谋——傅政华与刘奇葆联手官报私仇 (0)

阅读更多

孙立平:警惕上层寡头化 下层民粹化

摘要:前些年,是左的意识形态与右的社会政策的结合;现在,是左的意识形态与左的社会政策的结合;未来应是意识形态向右,社会政策向左。为了避免中国社会的断裂,要警惕已经出现的上层寡头化、下层民粹化苗头。 大概四、五年前,我曾经用三句话概括改革现实中面临的问题:第一句话,中国的现实是左的政治和意识形态与右的社会政策相结合。 第二句话,这样的结合是最愚蠢的:专门用左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去惹社会精英,用右的政策去惹普通老百姓,结果弄得大家都不满意。 第三句话,今后怎么办?政治意识形态向右转,社会政策向左转。 到了2006 年,中国面临的最基本背景发生了变化:出现政治和意识形态与社会政策一致地向左转。正是在这种新背景下,对已经持续了近30 年的改革作一认真的反思,还是很有必要的。 一、“扭曲改革的机制” 如何看待改革当中的问题,或如何进行改革的反思,是这一两年中国社会比较热门的话题。对这个话题,我一直有一个概念,叫“扭曲改革”,或“改革扭曲的机制问题”。 为什么这么提?实际上融合了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不能够由对改革的反思导致对改革基本方向的否定,改革的基本方向无论如何要坚持。改革的必要性,不在于这20 多年的经济有了多么快的增长,也不在于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多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一个改革,实现了最基本的制度框架的变化,使得中国逐步汇入世界主流,成为世界上比较正常的国家,而这就是改革方向为什么要坚持的核心理由。所以,我一直用“改革扭曲的机制”这样一个概念来表达对改革当中问题的看法。 另一方面,“改革扭曲的机制”也意味着我们不能同意这样一种说法:现在改革当中出现的问题只是一些偶然的失误。因为,如果只是偶然的失误,那么必然是:这一次失误对这部分人有害,而下一次失误说不定就会对另外一部分人有害。但是,从最近十年的改革过程可以看到,有利的永远对一部分人有利,有害的永远对另一部分人有害。其中,有相当的部分都是对少数人有利,而对大多数人有害。这说明,这样的失误绝不是偶然的失误。“扭曲的改革机制”从它的发生层面来说,经历了一个变化。其中,上个世纪90 年代中期开始,这个机制的作用主要发生在政策的实施环节上。大概在六、七年前,中秋节这天的一场饭局,席间大家就争论起来,最后不欢而散。大家争论的是:这个政策是左一点还是右一点好,是开放一点还是保守一点好。我当时的看法是,像这样的争论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一种阻挠或者扭曲改革政策实施的力量已经形成。也就是说,当我们正在争论政策是左还是右的时候,已经有一些人可以完全不考虑这个问题了,反正这个政策制定了总得执行,只要执行就会有办法。所以,不管什么样的政策,鼓捣到最后,结果都是一样的:就是前面提到的“有一些人”得利。 以上涉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政策执行层面上。但到了近年,看到的一些扭曲的机制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政策执行层面上了,而是进入了政策制定层面,并且越来越突出。因此,我觉得对于改革要有一个阶段性的看法,现在围绕改革反思发生的很多分歧,是由于笼统地把1 根据作者2006 年2 月在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召开的“改革新形势座谈会”的发言整理。20 多年的改革只看成一个改革引起的。实际上,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和中期之前是不一样的,进入21 世纪之后和进入之前也是不一样的。 “扭曲改革的机制”是怎么形成的呢?任何大的社会变革都包括两个过程:一个是体制变革的过程,一个是结构变迁的过程。体制变革就是规则的变化,结构变迁就是社会当中力量组合的变化。我觉得在上个世纪90 年代中期以前,这两个过程主要表现为体制的变革催生新的社会力量,所以,体制更处于活跃的状态,它所催生的新的力量主要在适应体制的变化,以寻找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但到了90 年代中期之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把它叫做“结构先于体制定型”。在体制变革进行的过程中,一个像模像样的社会力量,在90 年代之前开始形成,到90 年代中期已经相对定型下来,即在体制变革完成之前社会力量组合的结构已经形成,从此它将反过来影响体制变革的过程。 现在的中国,社会力量组合的结构已经非常稳定了,它具备四个特征:第一个特征,叫结构定型。谁是强者谁是弱者,谁是富人谁是穷人,已经定型。第二个特征,叫精英联盟。这是在定型的时候出现的精英的联盟,“六四”之后,在稳定的话语权的基础上形成了政治精英、经济精英和知识精英的联盟。第三个特征,叫寡头统治。也许说今天的中国有了寡头,稍微早了点,因为,它还只是个苗头,和俄罗斯的寡头相比,中国的寡头小得多。但是,寡头不是按照绝对力量形成的,而是相对力量。由于比起俄罗斯的老百姓来,中国的老百姓更没有力量,所以,在中国一个拥有几千万元资产的人可能比俄罗斯拥有几百亿美元的人的影响还要大。第四个特征,叫赢者通吃。这点,即使从近年学界的状况都可以看出来。 上述四个基本特征下的中国社会力量组合结构,是我们在讨论进一步坚持改革、反思改革、制定社会政策的时候都不应该忽略的最基本背景。否则,一些很好的政策一到实践当中,就会被扭曲。比如,近年一直强调扩大内需,但内需就是起不来,背后的原因无法从政策层面上得到解释,而要到中国社会力量的组合结构中去寻找。 二、破解意识形态的迷雾 关于改革,我们应该看到其中的一些问题并非出自偶然。因此,对改革本身进行反思是非常必要的,这是进一步推进改革的条件。而改革反思当中怎么破解意识形态的迷雾,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近年来,我一直讲两句话:到现在为止,改革的基本共识已经破裂,改革的基本动力已经丧失。对此,有人不同意,说共识本身就不需要。但是,我觉得最基本的共识,包括对于社会基本方面的共识还是需要的。为此,我们需要反思。但是,怎样进行反思?观察一下现在热闹的改革反思之争,众声喧哗下,充溢着意识形态的模式与色彩。为什么?因为,我们的社会还缺乏一个比较像样的、非意识形态化的语言表达方式。这一欠缺,将争论者逼到一种危险处境:在把所有面对的问题都意识形态化之后,留下来的选择空间就非常小了。如果进一步往前走,一种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改革反思成为禁区――就会出现。其实,现在我们能比较自由地反思改革,说说改革中的问题,实际上是上面默许,至少是容忍的结果。 在近年围绕改革反思出现的争论中,对立双方都存在很强的意识形态倾向。有一个通常的表达――目前的中国存在着一个反对改革的左派――尽管很不准确,并且与国际政治中对左派的通常用法并不相同,但这样的人的确存在。我粗略地把这种左派的意识形态化看成是对某种正当利益的荒谬式表达。这些人的背后,有着相当数量的社会基础。近年,网络论坛中,充满着反思改革、批判改革的言论。他们为什么批判改革?因为,从某种意义来说,最近这几年的改革已经改得鸡飞狗跳,很多人在改革中吃了亏,所以,这些吃了亏的人一听到什么改革就会胆战心惊。而他们因为没有其他的方式可以表达,干脆就说: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要回到计划体制,回到毛泽东时代。与之呼应,一些左派知识分子进一步加强了这种倾向。 其实,仔细观察这些所谓的反对改革主张,会发现绝大多数的人表达的是一种利益的要求,是基于利益受损而来的不满。但由于舆论的意识形态化,很有可能使这种基于利益的不满转化成对改革基本方向的否定。 与批评,乃至反对改革者相对,坚持改革的一方也带有很强的意识形态色彩,特别在对人民为什么要反思改革这一问题的理解时。这尤其可以从皇浦平《改革不能动摇》这篇文章中看出来。表面上,这篇文章有错吗?没有什么错。坚持改革的方向,当然不能动摇!但是,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就是把对改革的反思、对改革的不同意见统而称之为对改革方向的否定,这很容易忽视对改革的批评和支持当中那些基于利益的正当要求。另一个问题就是皇浦平始终不能明白的是,1991 年他在《解放日报》写的《改革开放需要新思想》等文章受到了整个社会的一片赞成声,而这一次的文章和十多年前的那篇基调完全一样,但怎么会引起这么多强烈的反对声?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皇浦平忽视了不同的背景,他不能理解今天的背景。在上个世纪90 年代初,中国的改革面临着在意识形态层面确定方向的选择,在这种背景下,皇浦平基于意识形态的立场、呼吁坚定改革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他没有意识到,近年围绕改革的争论和90 年代初的那场争论已经很不一样了。今天对改革的争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利益分歧上的争论,所以,在这种变化面前仍然说坚持改革,用改革解决改革中的问题,改革要攻坚,通过改革的攻坚来化解当前的问题,像这样的以不变应万变的做法,已经难以应对这次反对改革的人所提出的实质问题了。因为,基于利益的分歧是无法用意识形态或社会发展的方向可以化解的。 三、同时警惕上层寡头化、下层民粹化 现在的中国,同时出现了上层寡头化、下层民粹化这两种倾向,这非常让人担心。前一段时间,我批评上层的寡头化比较多一些。最近,我比较关注社会上对任志强提出的“富人区”的争论。我发现新浪网上有一个任志强的博客,就上去看了看。看了以后觉得,可能这是中国博客主人挨骂最多的一个博客了。“我们是为富人建房的”,“中国要有富人区和穷人区”,“房地产就应该有高额的垄断利润”,任志强的这些论调在网上招来一片骂声。同时,很多人也在说,其实任志强说的是一个大实话,任“是一个诚实得可恨的人”。对于这场争论,我是比较赞成任志强所说的穷人和富人分区居住的主张的。但是,我觉得分歧双方的核心问题不在这儿,而在于像这样的对立是怎么产生的。 在新浪网的调查栏中说,即使任志强的观点是对的,也不应该这样说,你同意不同意? 结果是,30%多的人同意。所以,这里就涉及一个问题,无论中国也好,世界也好,特别是在中国,有些事是能做不能说的,而任志强的招恨是因为他把能做不能说的事给说了出来。如果我们仅仅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够不够呢?不够!问题的核心是,任志强为什么能够把能做不能说的事说出来?因为,在其他社会,包括西方社会,上层多半要夹着尾巴做人,能想不能说。但是,在今天的中国,社会的上层是越来越霸道了:既然我是这样想的,当然我就这样说了,你敢怎么着?!上层这股不顾别人的感受、理解和反应的劲头,造成了下层的民粹化。只要是精英,只要是上层,一说话,一做事,就会招人骂。包括最近围绕电影《无极》对陈凯歌的批判,背后就有这样的东西在里面。现在,每一次所谓的精英人物、上层人物出了点丑闻,在网上就成了民众狂欢的小小节日。这样的情景,是对今日中国的上下层关系的生动写照。我原来在讲社会结构的时候也讲这可能是一种危险特征――上层极权化和下层碎片化。这种结构性的特征在行动层面的表现就是――上层的寡头化,下层的民粹化。这种特征与长久存在、缠绕不散的意识形态因素组合在一起,将会造成中国社会的断裂。有社会,就会有冲突,很多的冲突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社会断裂带形成而引发的冲突。比如,在美国也有很多冲突,但是它每次冲突的阵营不一样,这就不必太怕,也比较好办。怕就怕无论出现什么问题,每一次的阵营都是一样的。比如,台湾的蓝和绿之间,每一次蓝逢绿必反,绿逢蓝亦必反。 我担心的是,中国弄不好,就会形成以上层和下层为表达形式的、很意识形态化的主要断裂带,凡是上层说的下层就是谩骂,凡是下层说的上层就不屑一顾。因此,上层寡头化、下层民粹化是我们必须同时警惕的两种现象。 相关日志 2011/02/13 — 孙立平:中国寡头统治之社会结构已定型 (0) 2011/05/11 — 中国高通胀将成常态 (0) 2011/05/10 — 万军:各路人马纷纷亮剑,中国社会何去何从 (0) 2011/05/06 — 高善文:“硬着陆”之辩 (0) 2011/04/29 — 易富贤:初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让人震撼的人口数据! (0)

阅读更多

政治风云突变?文革遗风猖獗!

  4月28日,乌有之乡发表了 张宏良 的文章《风云突变——中國突然再次刮起了妖魔化文革和毛澤東的政治旋风》。    张宏良 是敏感的。但是, 张宏良 本身,就是文革遗风。   我先领大家一起分析一下 张宏良 的文章。    张宏良 的文章,用超过一半的篇幅,谈了李庄漏罪案的撤诉事件。然,他不改文革遗风,云里雾里指责李庄的律师团,甚至扯到了“曾经参与审判‘四人帮’的两位法学泰斗”。如是,他也没点名。 张宏良 的用意是很明显的,他要往“捞人”上扯。   李庄的律师团,究竟是不是“捞人”呢?   我以为:中國政治,就是黑箱政治、黑箱操作;因此,中國的司法诉讼,也不会干净到哪里去。问题是,作为民大教授的 张宏良 ,应该懂得:这个问题,首先该谈的是――办李庄漏罪案合不合理、合不合法?而不是李庄漏罪案律师团,过去干过什么、政治目的如何?   其实李庄漏罪案的撤诉,就是――上面也看不下去了,如我在《释放艾未未的舆论准备出来了》中所说:“上面的政治,要求下面的司法公正”。    张宏良 的文章,又用三分之一的篇幅,谈了 茅于轼 最近的一篇文章《把毛澤東还原成人》。    张宏良 说:“……如果把 茅于轼 辱毛文章当中的毛澤東换成天皇的名字,属于刑事犯罪;如果换成英国女王的名字,放在英国也属于刑事犯罪……”。然而, 张宏良 忘了――如果英国女王发动反右,把多少万人打成右派、送去劳改;再发动文革,让多少万无辜挨斗、死于非命……那么,该受到审判的,首先不是写文章的 茅于轼 ,而是那个被假定的“英国女王”。   对于 茅于轼 ,我不是没有看法。我总觉得:这个老茅,政治上没有什么大错;错,也是文字把握问题。他的错,在于“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是誖论。在这誖论下,他在经济上给政府出得点子,总是极右的。    张宏良 文章的第三部分,谈到了被接见的香港吴康民。然,没有实际内容,我就不说了。   由上可见, 张宏良 依旧是文革遗风不改,空洞无物、逻辑混乱,喜欢政治、喜欢帽子、喜欢给人定罪、喜欢压制别人言论。   其实, 张宏良 自己就是“中國特色”的“言论自由”的牺牲品。不信?可以找找看――除了乌有之乡、毛澤東思想旗帜网等少数左派网站, 张宏良 还有多少发声之地?即使有几个,也不会比我顾晓军的命运好到哪里去。   压制言论,是中國一贯的特色。当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是一天天在改变、一天天好起来……但是,自邓玉娇事件后,又开始在收紧。到今年2月,已达到了空前的地步。   今年2月以来,不仅言论自由被收紧;人身自由,对于一些人来说,也成了奢侈品。如 冉云飞 、腾彪、李天天……等。上月初,艾未未又失踪了,并引发了国内网友与国际社会的轩然大波。   以艾未未为例,失踪不就是去“接受组织审查”了吗?不就是“进学习班”了吗?不就是“把问题搞搞清楚”吗?   而这些,不就是文革遗风吗?不就是文革遗风猖獗吗?   中國的问题,不是应该讨论谁反对毛澤東?谁反对鄧小平?而是应该讨论毛澤東做得对不对?鄧小平做得对不对?对在哪里?错又在哪里?引以为戒!   唱红歌成风,肯定是不对的。历史的东西,有人愿意缅怀,不是不可以,而应该属于个人行为,不能进行倡导。如果能倡导,那么,我们能不能大兴满风或元风呢?让满族人或蒙古族人,抬高一个社会地位?   国人的言论自由、人身自由,一定要有保证。不能停留在宪法上,而应该实实在在地落实在我们的身边,看得见、摸得着。这是任何一个政府与执政黨,最起码的,应该、也必须做到的。做不到,对不起人民,应该审视自己。这样的道理,也是应该人人都懂的。   我不知道 张宏良 是否经历过文革?是否喜欢“接受组织审查”?是否喜欢“进学习班”?反正,我是经历过文革,我不喜欢“接受组织审查”、不喜欢“进学习班”。谁喜欢,可以自己先试试。   (欢迎发表、转载、引用本文与观点)   顾晓军 2011-5-2~3 于南京   作者:顾晓军 中国报道周刊 , 2011-05-03. | 添加评论 | No comment 原文地址 政治风云突变?文革遗风猖獗! 通过Google Buzz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Twitter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RSS 全文订阅 通过电子邮件 全文订阅 文章分类 中国观察 . 欢迎大家投稿, 点这里 发送投稿邮件 相关日志 非典击中中国的政治文化 (0) 连宋热对大陆政治的微妙影响 (0) 这无所不在的政治啊! (1) 走向“政治民族” (0) 谁折腾和折腾谁 (0) 读“中国人为什么怕谈政治”的回应 (0) 蓝天谍影下的超级大国政治 (0) 稳定意味着把反对纳入政治框架 (0) 看十七届五中全会——解读“包容性增长” (0) 理论工作者的责任与政治家的任务 (0) 没有胸膛的政治 (0) 欧美国家政治与性的审查制度是如何破产的 (0) 最有力的武器 (0) 新社会阶层的崛起对于中国的政治意义 (0) 文人的“政治幼稚病” (0) 政治癌症:买官卖官 (0) 政治文明与公民责任 (0) 政治文化对文革的支撑与推延作用及其有限性 (0) 政治、政府、交易、和谐 (18) 我们的政治如何能文明! (0) 怀念柏杨——从突出政治说起 (4) 当前中国政治板块的奇丽景象 (2) 工程师治国--中国政治风景线 (0) 大国民间无“政治” (0) 大国何以造就寡民政治 (4) 国有资产的流失政治后果 (0) 另类解读胡总《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讲话》 (2)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冷漠 (0) 农民有组织抗争及其政治风险 (0) 从政治审查和档案制度看私生活的权利与范围 (0) 从“学生政审”看政治运动的无情 (1) 人民力量、政治权力和资本能量 (0) 中美军机事件的政治冲击 (0) 中国:走向政治文明 (0) 中国改革:“政治正确”之变幻 (1) 中国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强大? (0) 中国人为什么怕谈政治? (0) 中国亟需政治传播学 (0) 世纪之交中国各阶层政治态势与前景展望 (0) 万润南的政治智慧 (0)

阅读更多

德国之声:中国全面向左转

到目前为止先后有4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到重庆肯定“唱红打黑”。香港一些分析认为,这预示着未来几年中国的政治形势将继续全面“左转”。 吴邦国视察重庆并对“重庆模式”予以高度肯定,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北京高层对“重庆模式”的集体肯定,因此也能让人嗅出未来几年中国全面“左转”的气息。 当重庆门庭若市,北京高层频频有人前往重庆打气的同时,毗邻香港的广东却似乎门可罗雀,显得十分的寂寞。 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将近二十年的市场经济,在经济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一言以蔽之,就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经与中国原有的政治体制和文化产生了严重冲突。然而,面对由市场经济引发的这一病症,却可以有不同的药方:一是根据市场经济的病理,开出法治、公民社会和进一步政治体制改革的药方;铲除市场经济改革产生的问题。 革命时代的许多做法虽然鼓舞人心,甚至大快人心,而且对提升今天已经失去灵魂的中国执政党的士气有一定的正面作用,但其内在逻辑却与市场经济完全不符,因此若长期实施会将中国的市场经济引入一个更为迷茫的歧途;法治、公民社会和政治体制改革虽然在今天的中国推进行起来很难,但却符合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 更何况,中国自从开始市场经济的进程,实际上就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过去二十年主要是开启市场经济的经济运作方式,取得不少成功,但由于社会和政治配套措施没有跟上,因而如今陷入了一定的困境;面对这一困境,究竟是选择继续使用市场经济的“药方”,还是返回革命路线,确实将决定中国未来的方向,以及今天所谓的“中国模式”未来能否持续成功。 但一段时间来的经验证明,北京高层显然是肯定了重庆的做法,否定了广东。深圳原本计划在今年推行公民社会试验,被高层全盘否定,以致今天在广东的媒体上。而在吴邦国之前到访重庆的几个大员,背景和动机各不相同:分别主管政法和宣传的周永康和李长春,自然从其分管的范围出发,倾向于相对保守的政治取向;关键是习近平和吴邦国对重庆的支持透露出许多信息。 习近平从理念和情感上认同薄熙来的做法;而吴邦国的出场,则更是反映出北京高层内部已基本就此达成一致。从这个意义上说,未来几年中国的全面“左转”已是大势所趋 相关日志 2011/04/22 — 艾未未事件之随想 (0) 2011/04/16 — 最新世界经济分析 2011.4.16 (0) 2011/04/14 — 当外国人眼睛撞上“中国国情”——超级经典的诞生! (0) 2011/04/10 — 陈经:2011年一季度贸易总额及逆差分析 (0) 2011/04/08 — 触目惊心的数字:中国5大社会等级 10大阶层 (0)

阅读更多

今易安:李庄案预示着什么?

4月19日上午9点30分,李庄“漏罪”案在重庆江北区法院开庭审理,李庄此次被起诉的罪名是妨害作证罪。去年2月9日,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李庄伪造证据、妨害作证案进行二审公开宣判,李庄犯辩护人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4月19日《网易新闻》)   我一直关注着李庄案,因为它是中國司法界最为奇特的案件。   其实早在李庄案一审的时候,李庄就不停地喊冤,绝不低头——这让人们感到非常惊讶。因为再清楚不过的是,李庄案之所以成立,是重庆打黑的需要,是为政治服务的。在这种情况下,李庄只能配合,却断无喊冤之理。因此李庄的喊冤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之外,他成了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典型。   正当人们为李庄的义正词严钦佩不已的时候,二审刚一开庭,李庄就彻底认罪了。这让他的辩护律师高子程大跌眼镜,不知道李庄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虽然李庄自己已经“缴械投降”了,但高子程律师还是为他做了无罪辩护——作为知名律师,他根本就找不到李庄有罪的证据——可问题是既然李庄根本就无罪,为什么却要承认自己有罪呢?这不是自掘坟墓吗?   就在二审判处李庄有期徒刑1年半的时候,李庄当即表示抗议:说重庆当局不守信用,没有因为自己认罪而改判缓刑——原来,李庄和重庆是存在交易的:李庄只要认罪,就会被判缓刑而出狱。这不禁又让人感到迷雾重重了:为什么重庆一定要让李庄坐牢?   本来李庄今年6月份就要刑满出狱了,但此案却再次开庭,说是李庄案有漏掉的罪行——原本他二审法庭上“承认”的罪行都是在交易下承认的,怎么可能还存在漏掉的罪行呢?   去年2月9日李庄被判刑的当天早晨,李庄的辩护人曾向《经济观察网》透露,二审开庭前,曾有某部门领导找李庄谈话——究竟是什么部门的领导?谈话的内容是什么?   关键问题是,在法院开庭前,领导找看守所里的犯罪嫌疑人谈话符合法律程序吗?至于领导为李庄做出的承诺,更是在法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李庄案的再次开庭充分说明,有人或者说穿了有一种势力在左右着李庄的命运。他们不光背离法律、虚以委蛇,在李庄当庭承认自己有罪的情况下,还要判李庄1年半,而且在李庄行将刑满释放的当口,再次开庭,追加李庄的罪行,从而让李庄出狱无望。   此案预示着唱红不仅仅是高唱那些故纸堆中的歌曲,更有将中国社会拉回到“全国山河一片红”的时代之势,法律形同废纸,个人的命运唯权是从;打黑说白了更是政治的需要——一个连律师都不能自圆其说的社会,无疑是最可怕的社会。 相关日志 2011/04/22 — 检方对李庄漏罪案撤回起诉 (0) 2011/04/21 — 杨学林:李庄被控辩护人妨害作证罪一审辩护词 (0) 2011/04/20 — 斯伟江:李庄再次被控辩护人妨害作证罪辩护词 (0) 2011/04/20 — @陈有西 今日李庄案辩方律师斯伟江辩护词 (0) 2011/04/20 — 铂程斋:李庄漏罪记录 (0)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年终专题】”崭新的算法,能否算出一个奴隶陈旧的命运”……2024年度之声

【年终专题】“墙也是一道‘边’,中国网民一直都很擅长于进行这种‘擦边’的反抗”……2024年度播客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