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法广 | 台北一周: 国际经贸议题在台湾被高度政治化

上星期四,台湾学生占据立法院议场已经十天,他们宣布要扩大战场,号召全国民众,在星期天(3月 30日)下午,到总统府前的凯达格兰大道示威抗议,示威者一律穿上黑色衬衫,要表达人民最沉痛的哀悼,被称为黑衫军。这场街头示威运动的主题是「捍卫民 主,退回服贸,公民站出来」,学生代表也重申他们的四项诉求,一、退回两岸服贸协议;二、两岸监督机制立法;三、召开公民宪政会议;四、先立法再审服贸。 他们邀请中南部的民众北上声援,宣称活动以静坐及表演节目为主,采取和平非暴力方式,如果有暴力情况发生,他们希望警方立刻制止。 ●由于之前学生已经强行攻占立法院和行政院,并曾遭到警方以高压水柱强制驱离,台湾警方对星期天的这场街头示威抗议活动,事先是否已有心理准备? 这场活动由民进党声援,民进党先向警察局提出路权申请,宣称要举办「MIT市集」活动,申请人数三千人。等到学生宣布330要走上街头,民进党就宣称,两项活动合并举行,人数由原先的三千人改为十万人。台北市警察局核准的时间是星期天下午一点到晚间十二点,鉴于之前占领行政院的活动有失控的现象,警察单位事前就已宣布,群众如果超过晚上十二点没有解散,或有人蓄意滋事,警方会主动排除干扰,不排除采取强制驱离行动。台北市长郝龙斌则希望学生保持和平理性,也提醒警方,面对学生时要软处理。 ●据说,台湾有些其他团体,不满学生占据立法院和攻占行政院的暴力行为,也在星期六走上街头抗议? 没错。共有三个不同单位发起「反反服贸」的活动, 他们都支持服贸协议,反对学生霸占议场攻占行政院的暴力行为,并且向挨打的警察致意打气。因为示威活动到现在,除了有55名学生受伤,警察也有119人受 伤。尤其星期六下午三点的活动是由警察眷属发起,她们因为学生长期抗争,导致警察老公勤务加重,甚至冒着危险值勤,因此他们在中正纪念堂门口集合,人手一 支康乃馨,采取柔性诉求,希望反服贸的学生彼此体谅,早日结束抗争。 另外也有人在脸书贴文,号召一千名「忠义善良,不怕死的兄弟朋友」组成「忠义维安部队」,主要诉求是「维护和平,拒绝暴力」,还要求参与者穿白衣、戴白帽,被怀疑有黑道介入。总之,这场学运对台湾是很大的撕裂。 ●之所以会在星期天发生这场大规模的街头示威抗议,以及不断发生冲突,主要因素当然是学生的诉求,台湾政府无法接受,双方主要的差距究竟在哪里? 客观地说,这次的霸占行动,学生太过膨胀了,条件越拉越高,以至于政府根本无法答应。在霸占议场的第五天,行政院长江宜桦就亲自到立法院外面和学生对话,但学生团体要求先答应他们退回服贸等条件才展开对话,又不断打断江宜桦的发言,甚至鼓噪,对话完全无法展开。 上星期二,马英九总统主动释出善意,愿意在不预设前提下邀请学生代表到总统府对话,但学生仍然坚持四项条件,说马英九不答应,就不必见面了。四项条件就是「退回两岸服贸协议、两岸协议监督条例立法、召开公民宪政会议,以及先立法再审服贸协议」,毫无转圜余地,注定要发生冲突。 ●一周以来,立法院朝野党团也不断协商,但仍然毫无进展,以致于把对抗由议场推向街头,造成更不可收拾的后果,关键原因是什么呢? 立法院被霸占以来,王金平院长主持了四次朝野协商,但每次都破局,关键原因也和学生强势占据议场拒不让步有关,起初学生的诉求只是不满委员会审查过程草率,要让服贸协议退回委员会逐条审查,但后来台子越搭越高,变成彻底否定服贸协议,提出那四项国民党政府无法做到的诉求。 而民进党和国民党在立法院四次朝野协商时,也配合学生诉求,坚持要这四项条件,而这是马政府绝不可能让步的。 因为抗争到现在,学生的诉求不像是在谈WTO架构下的经 贸议题,反而比较像是对抗马英九的两岸政策,在两岸已经签署了二十一项协议之后,想要开始紧缩,所以透过议会路线和街头路线交互运用,要迫使马政府让步, 让民进党可以透过所谓「两岸协议监督条例」,牵制马政府和大陆签署协议的内容,说到骨子里,这和统独意识有密切关系,独派担心透过服务贸易协议和未来的货 品贸易协议,将来两岸货畅其流,越走越近,水乳交融。 可是,事实上,和大陆签署ECFA和服贸协议只是马英九政府为挽救台湾经济不被国际边缘化的一系列措施之一,之前已经和纽西兰签订「台纽经济合作协议」,和新加坡签署「台星经济伙伴协议」,未来还要加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P)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议」(RCEP)等国际经贸组织。也就是说,台湾在和大陆改善关系后,正全面推动贸易自由化,这不只是针对大陆,更是着眼全世界。现在如果退回服贸协议,不但影响台湾经贸的国际竞争力,未来加入国际经贸组织将困难重重。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国际经贸议题,在台湾却演变成政治问题,甚至隐含统独意识之争,而且打得头破血流,实在令人叹气。

阅读更多

荷广 | 多族杂居环境利于消减族群偏见

2014-03-30 08:08 政见网 3月1日晚发生在昆明火车站的恐怖袭击事件,令人倍感震惊与悲痛,也促使人们思考:如何才能增进不同族群之间的理解与包容? 其实,这个问题不仅对中国非常重要,在其他许多国家也极受关注。最近,来自德国、英国、南非和新加坡的十位学者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联合发表论文,他们通过研究证明:在多族群杂居的环境下,主要族群居民对少数族群的偏见更可能得以消弭。 为开展这项研究,上述学者在2002年至2011年间,在英国、欧洲大陆、美国和南非等地累计开展了7项研究,考察主要族群成语对于少数族群的态度。研究者认为,主要族群成员对于少数族群的所谓偏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自身收入水平和本地经济状况的下降单纯归咎于少数族群,二是认为那些失业或违法的少数族群成员应该立刻离开本地。 通过测量与分析,研究者们发现:在控制住其他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居住于多族群杂居社区的主要族群受访者,对于少数族群的偏见程度显著低于其他人;更有意思的是,在上述社区中,即便来自主要族群的受访者不直接认识或者从未与少数族群邻居进行直接交流,他们对于少数族群的偏见往往也相对较弱。 当然,多族群社区中的主要族群居民偏见之所以更少,或许是人们“用脚投票”的结果:例如,更有偏见的主要族群成员,也往往更可能选择主动避开或者搬离多族群社区,而没有偏见的主要族群成员,则一般不会介意与少数族群比邻而居。为排除上述干扰,研究者们特地进行了两项纵向研究,通过多年数据观察受访者对少数族群的偏见程度如何随时间而变化。结果显示,即便是那些从不与少数族群进行直接交流的极端偏见者,在周边居住环境逐渐变得多元化之后,其偏见程度也发生了显著下降。 为更好刻画上述现象背后的社会机制,研究者们借鉴“被动吸烟”的说法,将新发现称为“被动包容”。换句话说,就像不吸烟者长期暴露在二手烟弥漫的空气中也会增加肺癌发病率一样,即便是那些偏见极深并且从不与少数族群直接交往的主要族群成员,如果长期在多族群社区生活,往往也更容易受到周围那些主动与少数族群沟通与交往的同族群居民影响,从而降低对少数族群的偏见程度。 研究者们据此指出,在多族群社区中,不同族群之间面对面交流互动的机会往往更多,这种交流和互动不仅能够直接增加参与者对少数族群的包容程度,也能间接纠正其他多数族群居民对少数族群的偏见,从而提升社区的整体包容水平。他们因此建议,虽然多族群杂居粗看起来更有可能增加不同族群之间发生冲突的机会,但政府还是应该鼓励此类社区的形成,因为从长期来看,杂居社区不仅能在个体层面更好地消减主要族群居民对少数族群的偏见,更能从整体上提升整个社区乃至全社会的包容水平。 在“政见”此前介绍过的一项类似研究中,学者们通过分析英国数据,发现跨族交流频繁的白人看待少数族群的态度较为积极,对邻里更为信任,但却没能确定这种相关关系背后的社会机制。本研究采用多国家、多时段数据进行分析比对,成果不仅更加可靠,而且更可能具有普适意义。 更重要的是,本研究不仅确认了跨族交流频繁程度与主流族群居民邻里信任水平之间确实存在显著相关,而且阐明了这种关系背后的社会机制;不仅证实了跨族交流确实是消减主流族群对少数族群傲慢与偏见的重要原因,而且说明上述交流甚至还能进而积极影响那些从来不与少数族群进行交流的同族友邻,有助于社区内各族群的和睦相处。 这项研究虽然开展于以白色人种为主的地区,但是,正如该项目组成员、牛津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修斯通(Miles Hewstone)所言,“没有理由认为该效应会在世界各地有所不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族群杂居社区对于消减偏见的积极作用,同样值得中国重视和借鉴。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政见网 ,不代表荷兰在线观点。 作者 “政见” 是一个独立网站,介绍世界上最聪明的脑袋是怎样分析中国的。致力于发掘海内外学者和智库的智慧成果,引进思想资源。

阅读更多

Vicsforum | 許文泰:服務貿易協議造福了誰?

信報網站 2014年3月27日 現在是2014年,3月19號的凌晨,學生與公民團體佔領立法院。這是一個很大的危機。希望各政黨與立法院用智慧而不是意氣解決危機。 我是個埋首研究的經濟學者,平常沒有時間關注服務業貿易協定的內容與爭議。只是新聞有一搭沒一搭的看著想著。對於這個危機是怎麼發生的,現在卻不禁要認真想一下。讓我試圖用很白的話來講我粗淺的想法。 我覺得問題的關鍵不是開放或保護,不是左和右的問題。是跟誰打交道的問題。因為台灣最近才跟紐西蘭跟新加坡簽了貿易協定,而且是整個包裹通過。在野黨沒興趣逐條審查。大眾與媒體也都沒興趣。 當然,很多理念上反貿易自由化的人,很多受貿易自由化影響的人跟廠商都會反對。但WTO當年不就這麼過了。台灣現在還巴不得趕快加入TPP談判,連在野黨都敲邊鼓。政府說,開放中國資本來台有助就業。聽起來有道理。但我總覺得缺資本的這個論點很奇怪。台灣的服務業市場其實非常飽和與競爭,如果還有任何開發的空間,那麼台商在海外的資本自然就回來了。台灣人在本島的或許缺錢,但是海外的(特別是在中國的)台商都很有錢。 另一個可能性是說外來資本可以帶來外來技術,比方說有些比較利益(comparative advantage)什麼的,可以提升服務業提供服務的生產力與品質。但這個情況下,對中國以外的服務業技術其實更成熟的國家開放(如美日歐),豈不更好?那對中國開放有什麼問題?我想問題很大。一個總統選舉,都可以讓各大企業老闆選邊表態。還沒開放以前,一個台商媒體(旺旺中時)可以肆意擴張,那這一開放之後呢?之前三立電視台為了把偶像劇賣到中國,把大話新聞的主持人鄭弘儀給炒了,這又怎麼說呢?我們的各種視聽媒體,是不是會像香港一樣,受到各式各樣的箝制與威脅?也許就業增加了,同時在台活動的間諜更多了。以前是在中國的台商被人掐住脖子(如奇美的許文龍有名的愛祖國宣言,以及張榮發的立場大轉彎),現在是別人直接到你家來掐你脖子。你說這是不是危言聳聽,我說或許,但太多前例,不得不讓人擔憂。我覺得台灣是應該開放,應該自由化。但是對中國,嗯,晚點聯絡好嗎?如果台灣的服務業市場,是一個各國有興趣的場域,那麼自由化之後,資金馬上就進來了。如果大家都沒興趣,只有中國有興趣,那其中必有詐,不是嗎? 再來,有一個比較有說服力的說法,是服務業貿易與商品貿易環環相扣,錯綜複雜,所以要開放要全體開放。而且對外國開放,也不能遺漏中國,因為那樣外商也不想來台灣(設總部?)我覺得這說法有那麼一~~~~點點道理。但是先後順序能不能改一改?商品貿易只是貨物的流動,敏感性較低。能不能先談台灣製造業急需的商品貿易協議,而不是服務業?能不能先跟其他經濟大國(比方說,美日歐)談,再跟中國談?這其實就是整件事情最最詭異的地方。因為答案是: 不能!!!! 因為沒有跟中國談之前,中國不准台灣跟其他國家談。(他先允許你跟一些小國如紐西蘭、新加坡談)就是談這個ECFA,也是把最最需要的商品貿易擺在最後,把正面影響最小、可能負面影響最大的服務業貿易擺在前面。他就是看準了你台灣人需要這個商品貿易協議,逼你先接受服務貿易協議。如果這個不是統戰,什麼才是統戰?為什麼我說正面影響最小。因為,服務業貿易其實是一個非常詭異的詞。除了少數可以跨境交易的服務業(像是各種電子商務,電玩,影音等文創產業),大部分的服務業有在地性質。既是為人服務,那你服務別人的人,就得在現場。所謂的服務業貿易,是說台灣人可以去大陸開超商連鎖,可以開醫院,可以賣保險。 這些嚴格說來,不叫貿易,其實是投資,是所謂的FDI (國外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中國的改革開放有一大部分是在開放製造業的FDI。但不是服務業的。現在要開放服務業,從全球跟中國消費者的角度來說,是個好事。然而,從台灣的(自私的)觀點來說,好處很小。因為這樣的「服務業貿易」協定,明顯是造福台商,對那政府最最關心的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也沒有大幫助,因為當台灣本地服務業往中國擴張,這些賺得的錢,貢獻的是中國的GDP,不是台灣的,所雇用的勞工,也是中國的,不是台灣的。這對台灣停滯了16年的薪資的受薪大眾而言,沒有直接幫助。能夠間接幫助到的,是把台灣一些服務業的管理幹部拉到大陸去,多少有降低台灣勞動供給過剩的壓力。但一來,這些人並不多,二來把能幹的人都拉到外地去,不知道是不是好事。 這個就是台灣經濟問題的核心。當製造業大量出走中國跟東南亞,我們的勞動需求大量下降,導致實質工資不增反降的困境。很多失業的原製造業的勞工跟幹部,沒出國的,只好往服務業移動。台灣人往服務業鑽已經很久了。二十年前,你聽不到7-11那種不知道該說是溫馨還是噁心的「歡迎光臨」,二十年後的現在,這樣的歡迎光臨已經遍佈各行各業。我很多中國朋友說台灣人說話嗲。我現在發現這其實就是服務業高度競爭的結果。馬英九說台灣是「生活大國」,這反應出來的是眾多五花八門、美輪美奐又充滿創意的民宿。這些在二十年前都是很稀有的,但這其實沒什麼好驕傲的。服務業,早已是台灣人的全民運動,卻是不得已之下的生存之道。台灣的服務業已經非常飽和且不缺資金。台灣需要的,是持續在高端的製造業做研發,是往能作跨境交易的服務業發展。服務業貿易協議也應該往這個方向限縮,才能夠讓本地勞動力享受這些貿易協議的好處。 回歸基本的貿易理論來說,如果中國服務業相對於台灣服務業有許多比較利益,那對台灣消費者是有利的。但我在這點上面還滿懷疑的,因為台灣的服務業在很多方面是走在比較前面的。不過,中國最近的發展,最驚人的其實是某些大企業規模的擴張(特別是集中在國營企業)。規模擴張,或許有規模經濟,在生產力與品質上或許有過人之處,來台灣的話,對台灣的消費者也是好的。但是,話又說回來,這些跟「規模」相伴的好處,因著大企業與國營企業的高度相關,不就都是統戰疑慮最大的嗎? 還有,貿易理論裡講的都是靜態模型,經常忽略人們在從事一個行業之前和之間,所投下的時間精力與成本。貿易自由化衝擊到某一部份的人,然而,這些人被衝擊到,是他的一生,他那不可回復的青春,然後使其未來從彩色變黑白。所謂衝擊可以這樣理解,保護主義亦如是。關於這些,政府不能視而不見。 不過,我還是覺得台灣有很多落後的法規,也有太多的保護主義。台灣民主化之後的民粹政治是造就這困境的原因之一。但最大的問題其實是現行政治體制下,兩黨惡鬥的政治結構,導致立法院空轉,法案堆積如山。於是改革的速度非常慢。我希望自由經濟示範區可以破除這些困境。我也相信所謂的自經區有這樣的能量。但是服務業貿易協定內容包山包海,深入生活各個層面,我覺得明顯是個披著糖衣的毒藥。 讓我大膽做一個假設。求證就能靠那遙不可及但無所不在的中南海。有名的人類學家Benedict Anderson寫過一本「想像的共同體」一書。其中一個要點是說,國族主義的形成,很大的原因是一個大眾透過傳播媒介(從十七世紀的書寫、印刷、報紙到現在的各種電子媒體乃至網路)所互相彼此想像的一個共同體。我們在台灣生活的人,不論統獨立場為何,都知道並大致認同在台灣運轉著的制度與生活方式。從統戰的觀點來看,最重要的就是介入這種傳播媒介,並介入生活的各個層面,從生活的樣式跟傳播的訊息內容,來消弭台灣這種已經存續數十年(乃至百年,可以說早從日治時期就開始的)的共同體想像與和中國的區別。雖說共產黨統治下的中國是個專制的政權,但他的政府升遷體系嚴格殘酷的篩選,在上位的頭腦、才幹跟能力,不是我們的鹿耳毛總統和沒有行政歷練的、打零工的博士內閣可以比的啊。 你要靠他救經濟,他還要謝謝你給他統戰的工具。 服務業各式各樣深入生活的統戰工具,當然是要的。至於你要拿來救經濟的商品貿易,就是那個餌。 人家早就說了以商逼政,現在是在精準地執行啊! 這是我粗淺的看法。相信很多經濟學同行或許也不認同。但是如果我們把這幾年來發生的香港的種種對媒體自由與言論自由的傷害視而不見,如果你對香港近幾年來內部矛盾激化也視而不見(或者根本拒絕去看),然後心裡面只有「自由化」的種種好處,那我覺得那是一種偏執。作為一個學者,需要聽不同意見者說的話,但最重要的是要凝視事實。 作者為新加坡管理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 延伸閱讀:許文泰 – 對於公民社會與服務貿易協議的一些建議

阅读更多

德国之声|漂白后的“性都”东莞

在东莞的马路上,最快捷的交通工具是摩托出租。摩托车在满是汽车、街头小贩和路边馆子塑料椅子的街道上飞驰而过。东莞厚街仍然人来人往、车流不绝。然而摩托车出租司机李师傅说,对比公安扫黄前,这里现在行人寥寥,他的生意惨淡。 “我们以前最重要的顾客是晚上和夜里的那些’美女’,那些女孩大多已经喝多了,付很多钱。她们根本不在意钱。现在这些都没有了,我们就只有白天工作”,李师傅说。 李师傅开着摩托做一个小型的环城游,路过了一个个当年的色情点–按脚店、桑拿、卡拉OK吧以及带着洗浴中心的酒店。现在这些都关门了,政府的扫黄行动共查处超过两千家场所,不论这些场所是否被证明提供色情服务。 抱怨生意惨淡的不光是出租司机们。”经济是靠这个拉动的嘛”,小街上的一名房东说。他以前的很多顾客是妓女。”女孩们走了之后,生意完全不行了,少了三分之一”,他说。 曾经的”性都” 东莞是一个拥有800万人口的城市,位于香港北部的珠江三角洲。 这是一个充斥着农民工的城市,起初以生产电子产品闻名,而后色情业兴起,东莞成为了中国的”性都”。台湾和新加坡的商人把这里当作特别的一站,香港年轻的银行家们组团来这里度过疯狂的一夜。 一切都在今年2月9日嘎然而止。6千名警察旋风般查处了这些非法的色情点,被逮捕的妓女们被镜头记录下来,上了电视。数十人被捕, 全国展开扫黄行动。 很多人在网上对此进行质疑:为什么被曝光的是这些女人们,而不是默许这些业务的机关部门? 出于恐惧,女人们迅速逃离了这里。如今妓女变得罕见。 矛盾的生活 从事了4年性服务工作的小李留在了这里。她很矛盾。 一方面,小李还想继续工作,希望一切可以照旧。她说,”我们刚以前出来在工厂务工时,每月能收入一千元,后来能拿到三千元。在色情行业再怎么样也可以挣到八、九千元,从一开始就可以赚三倍以上”。 另一方面,色情业是一个残酷的行业。很多女孩15、16岁就入行。”我在这一行做了四年,什么都看过。很多男人真的很可怕,他们把女孩不当人,让人看不下去。开始很多人都哭了。不过看在钱的份上,逐渐也就适应了,并最终振作起来”,小李说。 因此小李认为扫黄行动在某种程度上也不错。她自己还不知道未来怎么办–是留在这里,还是回江西老家。 而在东莞,人们风传,被查处的色情场所5月份就又要重新开张了。 Shop Amazon’s New Kindle Fire 相关日志 2014/03/13 — 《人物》东莞制造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2014/03/10 — 《纽约时报》在中国“性都”东莞,红灯区褪了色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2014/02/27 — 潘绥铭教授:中国“红灯区”研究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2014/02/23 — 《南方人物》我在红灯区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2014/02/22 — 东莞扫黄后霓虹灯在闪 但生意惨淡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2014/02/20 — 掃黃失千億收入 東莞變死城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2014/02/18 — 情色的诚信和价值观的改变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2014/02/17 — 慕容雪村:做爱的经济分析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2014/02/16 — 东莞“色戒”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2014/02/14 — 东莞酒店半价 餐饮萧条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