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荷广 | 台湾人和香港人的国族认同与泛中华意识

2014-01-22 10:08 政见网 晚清以来,面对西方文明的侵迫,疆界模糊的中华共同体不得不向民族国家转轨。Nation(国族)、Country(国家)等肇始于西方、边界清晰的概念,在转译与应用过程中语义变得模糊。在中国大陆,由于大一统的惯性思维,地域认同与国族认同并不至于水火不容,这使得很多大陆汉人对这些误解将错就错、熟而不察。但晚近中华文化圈政治上和文化上的断裂,使得身份认同在文化圈的边缘演化成为认同的困境与政治的对垒。 “国立”中山大学的刘正山与香港中文大学的李立峰两位学者,在2013年最后一期《亚洲研究》上撰文,力图厘清一些近似且极容易混淆的概念,如国家认同与国族认同——认为自己是台湾人或中国人属于国族认同,认为自己是“中华民国公民”或“台湾共和国公民”则是国家认同,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影响。这些概念的微妙区别在大陆更不容易区分,而由此引发的对香港人、台湾人的身份认同一锅煮的认知与一厢情愿的想象只会加剧隔膜,阻碍共同体的构建。身处文化圈边陲的两位学者,具有明确的身份自觉,抓住了这个核心问题。 两位作者首先回溯了台湾认同与香港认同的起源,前者基于被殖民经验与民主化转型,后者则在南逃难民客居异乡与被殖民等不利身份建构的土壤中,自身认同意识萌发于1970年代经济的起飞与媒体和大众文化的勃兴。相比于台湾,独立建国从未进入港人现实与主流的政治选择中,尽管有新加坡的样板可为参照。 2011年11月,两位作者以电话抽样采访为研究方法分别在台湾、香港收集到1074份和845份反馈。 82.5%的台湾受访者视中华民国为台湾的正式国号,而68.8%的受访者倾向以台湾作为国名。41.5%的人接受中华民国与台湾的双重国家身份。42.2%的人认同自己既是中国人又是台湾人,51.2%的人认为自己是台湾人而非中国人,5.7%的人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非台湾人。62.5%的人认可中国人和台湾人享有共同的国族。67.7%的人视台湾文化为真正的中华文化,而21%的人不认可。30%的人自称蓝营的铁杆,18.8%的人自命是绿营的拥趸,51.2%的人表示不预设党派立场。 60.3%的受访港人认为自己既是中国人又是港人,20%认为自己是港人而非中国人,19.7%的人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非港人。81.8%的人认可中国人和港人享有共同的国族。为自己国家自豪的台湾人和港人分别有82.7%和53.8%。 作者发现,认同中华民国作为国号的台湾人并不必然仅视自己为中国人,而多是认同自己作为台湾人和中国人的二重身份。“我既是台湾人又是中国人”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泛蓝拥趸区隔自己与大陆中国人的政治正确。 在港人的身份认同上 国民教育在香港 ,受教育程度是重要影响因素。受教育层次越高,越倾向于不仅仅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这种双重身份认同基于对香港核心价值的骄傲(市场经济与法治),且认同香港人身份的人更倾向于民主政治。 另外,以本国为骄傲的台湾人,更易认同中华民国合法性,更倾向于蓝营且更认同中华文化,且更年轻化。而以本国为骄傲的香港人,更不接受香港认同,更倾向于香港对大陆的隶属且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以年长者为主。作者认为,倘若中华民国的合法性被削弱,台湾建构起文化主体性并在其论述上成功与中华传统文化脱钩,蓝营大量丧失票仓都可能引发台湾在认同上(而非政治上)脱离中国;而中国国族主义声誉的损失也会削弱港人对自身中国身份的认同。 这一研究的另一特色在于,作者调查了台湾人和香港人彼此如何看待对方。作者发现,惟有中华国族主义决定台湾人和香港人是否认为对方是中国人,而与文化、政党偏好等无关,而且台湾的男性与香港的女性更倾向于采取中华国族主义思维。 就台湾人而言,个体的国家认同与国族认同孰强孰弱决定着他们是以何种方式想象台湾的定位与自身的关联。就香港人而言,本土认同与国族认同的先后决定着他们对北京的态度。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政见网 ,不代表荷兰在线观点。 作者 “政见” 是一个独立网站,介绍世界上最聪明的脑袋是怎样分析中国的。致力于发掘海内外学者和智库的智慧成果,引进思想资源。

阅读更多

聯合新聞網 | 英國衛報:習近平、溫家寶 家族海外藏金

英國衛報網路新聞21日晚間刊載有關中共太子黨家族在維京群島等海外避稅天堂擁有龐大資金的消息,包括現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姐夫、前總理溫家寶的兒子及女婿,都名列其中。 這是繼美國紐約時報之後,國際知名媒體再度披露中共高層家族海外帳戶的報導,且牽涉人員相當廣泛,衛報是最早登載史諾登提供有關美國國家安全局大規模監控全球的英國媒體。 衛報更直指,瑞士信貸 (Credit Suisse)及瑞銀 (UBS)等在這些太子黨家族成員在避稅天堂的財務管理上,扮演中間重要角色,包括協助設立公司等。如瑞士信貸在香港的辦公室,在溫家寶仍擔任總理任內,便協助溫家寶的兒子溫雲松設立BVI黃金趨勢顧問公司。 相關財務資料還包括習近平的姐夫,在維京群島的記錄上,在一家房地產開發及投資公司擁有五成股權,循線追查還發現公司擁有者去年在中國標得廿億美元的房產。 報導中點名的中共太子黨家族成員出現在避稅天堂上的還有鄧小平的女婿、前總理李鵬的女兒李小林、前國家主席胡錦濤的堂弟胡易勢。 報導中更用數據顯示,維京群島上的紙上公司股東,多數來自中國大陸、香港及台灣,中國大陸和香港股東成立的紙上公司有2萬1321家,台灣人成立的則有1萬5835家;排名第三的則是來自新加坡,只有3843家,美國只有3713家。

阅读更多

信力建 | 拨开云雾看泰国政治乱局

作者: 信力建   据泰国《曼谷邮报》报道,当地时间19日下午1时34分,泰国曼谷胜利纪念碑反政府示威集会现场发生爆炸事件,至少28人受伤。自曼谷反政府示威以来,曼谷几乎天天发生此类袭击。目前尚不清楚袭击主谋的身份,但暴力事件持续下去将加大军事政变的可能性。这种情况有利于示威者。日前,泰国看守政府总理英拉也因涉嫌渎职,遭到反腐委员会调查;与此同时,泰国政府敦促警方执行针对示威领导人素贴的逮捕令,并称已有负责此任务的特别行动组成立。目前,尽管英拉坚持要在2月2日举行大选,但反对派一直坚决反对,大选是否能如期举行尚不明朗。 有消息称,陆军司令巴育已命令在曼谷执勤的40个连:确保通信器材畅通,如果发生突发事件,直接向军方报告。这似乎显示出军方越过政府控制局势发展的决心。但目前,也有不少声音希望泰国跳出“和平示威、暴力冲突、军队介入”这一恶性循环,出现一种无需军方介入,而是通过和平手段,让对立派别坐下来谈判,度过这次政治危机。泰国商会大学预测,如果“封城”行动持续两周,泰国经济将遭受约400亿泰铢(约合12亿美元)的直接损失,约为泰国国内生产总值的0.2%。泰国央行预计,如果抗议活动持续两个月左右,今年泰国经济增长率将下降两个百分点。 泰国的乱局,折射的是其民主状态一直脆弱,已成为一个很难走出的“怪圈”,有人将这一现象称为“泰国式民主的困境”。其主要特点是:国王一言九鼎,拥有绝对权威,国王在泰国的民主政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执政党与反对派斗争异常激烈,双方常陷入鱼死网破式的对决,导致国家陷入周期性动荡。军方仅效忠于国王而非政府,在党派斗争达到无法调和时,常扮演“收拾残局者”,发动政变进行“政治洗牌”,经过过渡期后重新举行大选。新的民选政府往往又会陷入新一轮恶性争斗,导致新的政变。 其实自1932年确立君主立宪体制以来,泰国政治屡受军人政变的干扰。主要原因在于:虽然泰国的执政党在选举的过程中充分依靠基层选民,不断地获取胜利。可是,泰国的执政党过于相信选举的力量,试图通过自己的精耕细作,依靠基层选民的支持掌握国家的权力。而在执政的过程中却没有充分考虑到泰国精英阶层的利益需要,没有在国王的协调下实现权力的分享。泰国的执政党得不到泰国上层人士的认可,泰国的反对党无法通过宪法和法律的途径解决问题,于是转而通过街头集会游行示威的方式充分展现自己的实力。因此,执政党即便能够通过选举获取胜利,但在执政的过程中总是磕磕绊绊,不断地遭遇大规模的集会游行示威抗议,在一次又一次的街头政治冲击中被迫举行周期性的选举。 还有专家分析认为,族群分裂已取代了军人干政成为泰国民主的最大挑战。红衫军的示威,以及先前的黄衫军运动,其根源均在于泰国存在的城乡之间、上层与下层之间、精英与草根之间的裂痕。示威者已不相信现任政府能够照顾他们的利益、解决他们的问题,从而不惜以激烈的街头政治形式来推翻政府。这样的示威,事实上已超出意见表达的民主范畴,成为某种意义上的革命行动。而对于从殖民或者战争阴影走出来的亚洲国家来说,短短几十年的民主尝试,不足以化解民族仇恨、以及以宗法、王权、血缘为纽带形成的社会秩序,对产生于异种文化下的社会运行体系,泰国民众还没有来得及培养出足够的理解、适应和耐心,会时时有不适应之感。 事实上,亚洲尤其东南亚的部分国家和地区,一直都在西方民主与东方式政治两个不同的模式中徘徊,至今未能走出去,泰国就是很突出的例子。西方民主与亚洲国家的不适应,不仅在一些后发国家表现得特别明显,在一些已经建立起现代文明体系的发达国家,如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也屡屡出现政府内部的派系林立、官商合一,宗姓、种族势力蔓延,令这些国家的民主政体带有一层东方色彩。 但是,即使是民主制度较为成熟的西方国家,也曾经历过无数次激烈的社会动荡,法国的大革命,英国君主立宪之后的多次波折,美国废奴引发的南北战争,这是历史,也是参照。民主确实不是万能药,但绝不会有人试图回过头去取消民主。通过各种利益诉求的博弈,建立起现代的共识民主,即充分尊重民主选举的传统,坚持普遍选举的原则,让每一个居民都能充分利用自己的选票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但与此同时,在民主选举的过程中充分照顾到少数族群的切身利益,在执政的过程中分享权力。 因此,如果说泰国还在民主路上,那么中国还处于前民主时代。民主是一种最不坏的政治形式,虽然泰国的民主制度远不完善,甚至造成了社会混乱,但毕竟已经起步,从各方政治力量的表现上看,还算是比较克制。中国还没有实质意义上的选举,尽管选举不等同于民主,但没有选举,肯定不是民主。 尽管泰国目前的局势仍然不明,尽管暴力冲突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我们还是期待长时间的民主尝试能够逐渐洗涤东方文明意识中的对立与矛盾,相信渴望新生的东方国家最终能走出这种轮回的迷局。民主政治需要多方妥协,不同党派需要和平协商,民众更加要学会理性判断和选择,虽然不是一蹴而就,但应当及时启动。因为民主就像身体,它需要不断加强锻炼,才能保持较好的状态,进行新陈代谢的排毒,从而保证其他机能的顺利运作。

阅读更多

王思想家 | 2014舆论新动向:利益争夺公开化

中国官方话语体系的舆论导向迄今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至1989:领导是英明的,群众是伟大的。     1949年以后,中国的文化被官方垄断,于是,领导永远是英明的,领袖永远是伟大的。即便有反右、大跃进、文革,领导依然英明。坏人先是刘少奇,后来是林彪、江青。      官方的新闻在歌颂领导,歌曲在歌颂领袖,但在文艺形象方面,主基调却是歌颂底层百姓。这是很有趣的。源泉是毛泽东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工业有大庆,王进喜,农业有大寨,陈永贵郭凤莲。至于兵,那就更多了,雷锋、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这与共产党的教义是统一的: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      刘秉义靠一首《咱们工人有力量》居然就混了一辈子饭。其他文艺将军大家都熟悉了,我不再罗列。     《刘三姐》中,有文化的秀才被嘲笑;没文化的一帮男女,谩骂充斥在歌声中,却被歌颂。         到了1978年以后,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尊重知识分子,于是媒体开始歌颂知识分子。代表形象是蒋筑英、罗健夫。与当年的雷锋等军人形象一样,仍是选择那些已死或将死的进行歌颂。        随后进入第二阶段:1989年至2013年:为改革唱赞歌,为金钱服务。     1980年代以后,官方体系受到讽刺。比如,1980年代,王朔的《渴望》风靡全国,虽然依然延续了工人伟大、知识分子委琐的思路,但王朔对官方的讽刺依然显得刺耳,并受到青年人的欢迎。     这个时候,官方媒体不再歌颂工农兵,因为连工农兵也不喜欢那种空洞的歌颂了。同样,歌颂领导人,也走不通。这时候的媒体,将歌颂对象虚化为“改革”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什么事情,只要号称是改革,似乎就具备了天然的道德优势和路线的正确性。        这段时间,政治上的重大标志是“三个代表”的出现。我一直高度评价江泽民先生的“三个代表”,因其将共产党从代表工农利益的无产阶级先锋队转变为代表全体人民利益(后面我会谈到全民党的问题)。当然有些朋友反对,认为这为官商勾结铺平了道路。我认为,各自角度不同,都有道理。      邓小平的猫论主导了中国。人们不再纠结于政治,然后连道德也不再纠结,所有人都扑向金钱。      各种职场书籍、各种所谓的成功学书籍摆满了书店。      商场里的专卖店,电视上的鉴宝栏目,已经在公开讨好那些有钱人。张艺谋从红色高粱地走到了黄金乳的皇宫,走向了歌颂式的某运动会开幕式;冯小刚也从平民色彩的“三替公司”转化为“私人定制”。只有崔健还在坚守“一无所有”和“一块红布”,不久,他将收到进入体制的冯小刚的召唤,并与春晚的审查做斗争。       第三阶段:2014年开始: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公开反击      网络的兴起,打破了官方对话语权的垄断。特别是微博的兴起,让利益集团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抨击。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经过近20年的疯狂增长,导致了严重的贫富分化。改革已经不能让百姓兴奋,相反,百姓一听改革就害怕。因为,这时候的改革,意味着:要多交税,多交费,要忍受通货膨胀。      微博上充斥着对贫富分化的痛恨,充斥着对双轨制的抨击。因为人们已经明白过来:中国的贫富分化,不是因为智商的区别,也不是由于努力程度的不同,而主要是你的出生,你与权力的勾结程度。所有与权力勾结紧密的人,都能享受到双轨制的福利,而体制外的人,只能忍受剥削。      1990年代前后,官方话语体系曾经虚构了“新加坡高薪养廉”,为他们自己给自己发高工资、高福利找到国际依据。但微博兴起后,很快揭露出:新加坡根本不存在高薪养廉,新加坡公务员工资很低,新加坡人对于被栽赃为高薪养廉很是愤怒。这个揭露,使得高薪养廉骗局坍塌。      到了2014年,对于网络的指责,利益集团终于忍无可忍,开始反击。仅仅不到一个月,已经开始了爆发式的反击,主要体现在各地召开的人大会议上,为警察、法官、公务员呼吁:          先是一个北京代表,叫王维平,他握着公安部副部长傅政华的手说:警察工资太低,得提高待遇。然后是,北京多位代表呼吁给法官提高待遇,理由仅仅是过去5年北京共流失法官348人。     广州与北京惊人的相似。广东省人大代表、深圳商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林慧表示:法院工作人员很辛苦、工资偏低。林慧说,在国外,法官的工资相当高,所以很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这时候就提国际惯例了?),“我们的法官按行政级别,副处、处级,基本工资也就一万元左右。”——月工资一万还低?     深圳律师界女代表张丽杰说:法官太辛苦,收入太低;很多人辞职出来做律师,挣的钱是法官的很多倍。     广东省人大代表、深圳市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高级工程师刘林干脆说,应该尽快给公务员涨工资。     这些代表们的呼吁惊人地一致,请允许我猜测:有些人巴结警察、法官是为了给自己预备后路;有些人呼吁为公务员涨工资,其实就是为自己的腰包呼吁。     与这些代表遥相呼应的,是一帮官方媒体的记者。以《人民日报》为代表。该报发表一篇文章《拉平养老金待遇对公务员不公平》声称:公务员是国家公职人员,掌握并行使公共权力。养老待遇差了,队伍可不好带,积极性和清廉度都会受影响——其意思已经很直白了:公务员的收入若不明显高于他人,会影响效忠。     上面这些人的集体呐喊,与其说是呼吁,不如说是造势,是铺垫。因为,继续维持双轨制、给公务员涨工资的政策已经基本定型,很快要出台。这应该是习近平先生大力反腐的辅助措施:控制一下奢靡的公款消费,让百姓满意;同时,给公务员涨一些工资,作为弥补。     在2013年底的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正在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着力解决‘双轨制’‘待遇差’问题。”——将“双轨制”、“待遇差”这两个词并列在一起,很是奇怪。大家抨击双轨制,就是因为双轨制导致了公务员待遇奇高。而尹蔚民先生,一方面声称要解决双轨制,同时却又说公务员待遇差。实在看不懂。     总之,2014年中国的舆论,以公务员及其代言人对网络的反击为开端。他们已经忍了很久,他们决定不再忍受网络的攻击。     对此,我表示热烈欢迎,要鼓励那些人:忍无可忍,就无须再忍。           我们可以用两个问题来分析:     1,为什么民间与官方会出现截然相反的结论?公务员待遇到底是高是低?      要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只要看一看每年有多少人报考公务员就明白了。如果中国公务员的待遇真的低,那么,为什么几百万人、上千万人挤破脑袋去考公务员?     供求关系反映商品价值。这是硬道理,任何狡辩都是多余的,都是废话。     我认为,中国政府应该彻底废除双轨制,大力降低公务员待遇,一直降,直到报考公务员的人数达到一个合适的比例。等哪一天公务员招不到人的时候,再说提高公务员待遇的事情。          2,利益集团的代言人跳上前台,公开亮相,是好事还是坏事?     是好事。     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不再假惺惺歌颂工农兵,而是赤裸裸为利益集团说话,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因为真实,所以是进步。我一直呼吁:任何社团组织都只能代表一小部分人的利益;凡是声称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能不能相信,你自己判断……     我希望,每个群体选举出自己的代表,去议会为自己这个群体说话,去会场上吵架甚至打架,去争取利益。社会各阶级、各阶层通过在议会的争吵,寻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达成妥协,并互相监督。这就是现代民主社会的协商机制。     这样的协商机制,有一个必须的前提:一人一票的选举。我们不需要被代表,我们要选出自己的代表。     我们可以在会场上吵架;也可以在电视和报纸上吵架——这需要媒体对民众开放;可以到网络上吵架——网络从来没有拒绝过官方代表,欢迎来吵架……     我相信,中国一直在进步,我们将继续取得进步。       链接: 《呼吁用抓阄取代公务员考试》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