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

“西游记”,吴承恩对电子书的看法

作者: 王馨语  |  评论(11)  | 标签: 电子书 , 印刷业 , 书籍 , 网络 , 西游记 , 佛祖 , 孙悟空 , 出版社 , 出版 , 批判精神 , 口头文化 , 文字文化 对西游记的传统评价是怎么说的来着,说是表现了什么反抗精神,这样说有些怪异,因为与其说是反抗,还不如说是强权对反抗者的洗脑过程,这不是我要说的。不过既然别人能杜撰出反抗精神,那么我也可以在其中找到一些特别的东西,而且在我看来,今天,或者将来,对西游记的评价应该再加上那么一条。 ===印刷业的终结=== 科技发展的速度远超过文化,每当超越的速度太大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些“有识之士”跑出来危言耸听,危言容易说,耸听的效果也往往能够达到,但是内容经常错的离谱,当然,有的时候为了满足耸听的效果,危言稍微偏颇也是可以理解的。就像呼喊印刷业终结的人,不能不说他们的动机可以理解,在科技世界中也需要有一些拉后腿的人,但是他们错了。 事实上,除了科技在呈几何速度增长外,印刷品的数量也一样在按这个速度发展,没有什么时候能像今天一样每天,每年印刷出版那么多的书,那么多的食品包装,广告,传单,报纸,杂志,印刷业不但没有灭亡,还有些过度繁荣了。一个人一生能看多少本书我不知道,但是我肯定没有人可以在一生中读完近年来任何一年出版的全部书籍。 ===电子书=== 认为印刷业终结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电子书的兴起和发展。在科学技术上,人类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人类的发明创造永远都不会太过脱节,太过超越,如果说人类在不断的发明创造,可能说人类在不断的改进更好。任何新科技都跟旧科技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新技术往往在最初的应用当中都是在模仿旧技术。电影被发明之后做的不是拍新片,而是将舞台戏剧搬上荧幕;小人书出现的时候,首先是将传统书籍上的内容搬过来;网络发展起来后,门户网站模仿传统媒体,邮件模仿传统信件,博客模仿笔记本……;就连汽车也叫“轿” 车。电子书这个字眼出现之后,也没有做什么超时代的事,它首先做的就是将纸制书籍扫描,VeryCd上的“好心人”们做的都是这样的事情;超星数字图书馆最初的时候也是一样,实际上这都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子书,就像在宽荧幕上看梅兰芳在舞台上的表演也不能算电影一样。 真正的电子书有两种情况: 一,出版社跟作者照常出版纸制的书,但是同时也出一个电子的版本放到网络上卖,就像很多歌手即出唱片又在网络上卖mp3的点击和下载一样。 二,抛弃纸制出版,直接做成电子书。 除了书,其实在还多其他地方也是如此,比如现在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报道一个消息,而传统上这都是媒体的职能或权力。衡量一本书是不是电子书的方法很简单,就看你是否能在书中复制任何你想复制的文字就可以,超星从最早的单纯扫描到后来的图像取词技术就是在向电子书靠拢。有了上面两种情况,我们就可以了解目前的两种趋势: 一,一些出版社已经开始自建电子书销售和阅读平台,对于成熟的这样的平台来说,作者甚至可以选择放弃纸制出版。 二,一些私人出版网站的兴起,任何人都可以付费或免费通过这些网站将自己的文字做成美丽的电子书免费或获取收入地供他人阅读。 两种趋势,两种实质,不可混淆。前者是载体问题,改变的是书的形式;后者是程序问题,不是书籍的普及化,而是出版的普及化,它质疑并威胁了传统的出版流程,让任何人都可以出版。 面对电子书问题,将这两种不同情况区分开来是好的。因为后者的发展没有危害,甚至很有益,这样的任何人都能出版的电子书实际上同博客没有太大区别,如果我将我的所有帖子放进一个PDF,那么就是一本这样的电子书。它质疑传统出版流程,但是它无能为力,任何国家都不会放弃对书籍出版的管理(也不应该放弃),任何负责任的出版业也都不应该同意给王馨语出一本物理或化学方面的书。因此,最后这两种情况只能分离,互不影响,出版社保证书籍的专业性,网络出版负责信息发布的大众性,而网络出版中获得成绩的有专业能力的人可以进入传统出版。 ===书,精神=== 因此,如果我也呼喊“印刷终结”的话,那么我将问题的重点放到第一种情况上,即传统出版社放弃纸制出版,虽然他们还没有全体这么做,但是在市场经济中,任何成本的大量降低都会让我们担心有些人会叛变。对于出版社来说,做电子书要比印刷剩太多成本了,而且电子书的成本固定,而印刷书卖的越多就印的越多,成本就越高(不是比率)。 不同媒介创造不同精神。口头文化比较有活力,它创造了神话,多神论,拜物,修辞,诡辩,演说,崇拜;而纸和印刷的文字文化比较严肃,它创造了一神论,改革,共和,民主,各种主义,霸权,大学中学科的细致划分,还有批判精神。就说这批判精神,它首先就是改革,民主的基础,也是神话,传说,诗歌的克星,从口头文化进入文字文化,老样子,人们做的第一件是还是将口头文化中的内容记录进书,出版,随后则有了专门为书而写的各种东西。在出版中,最重要的是评估什么样的东西配出版,印刷中的校对,修改,争论,书籍出版后的评论,甚至这些评论也成了书……这些都是批判精神的基础。到了报纸,人们从以往对字的较真发展成了对事的较真,以至改革,共和,革命接踵而来。 图像视频文化跟口头文化更加贴近,因此它能够造成崇拜,诡辩,魅力……天主教庭曾长期控制圣经,不让任何人人都能读,却很乐于向普通人提供神的画像。马克思是写书的,不过虽然上世纪出现了那么多的个人崇拜,被崇拜的始终不是他,而是他的几个信徒。演艺明星如果不是做了太出格的事,就不会受到太大的批评,反而粉丝无数。而于丹,易中天上了电视之后,他们的书写的好不好,也都不重要了。 在目前的互联网上,虽然人们是在用文字交流,但是基本上还是口头文化,虽然任何人都可以随意的评论任何人了,而且可以很方便地被他人看到,但是目前来看,互联网依然不是批判精神的舞台,而是它的杀手。 在书籍中,重要的除了出书外,还有它的出版过程,且不说书籍的写作过程甚至是写书之前的研究过程,仅仅是遇到了负责的作者和编辑的时候,在出版过程中这两方的争执,讨论就是旷日持久,这是一个有结果的争论,结论就是这本书的出版(顺便看看今天在中国出版或翻译的著作中的错误)。而网络上,也许算得上有争论,但是却从来都没有争论结果。反而一个什么故事倒是可以像远古得口头文化中一样获得传播,篡改,迷恋。 ===电子书究竟能毁掉什么=== 关于出版的终结,要区分数量和质量。印刷品的数量的确在增长,而且还会继续增长,因此死亡的不是印刷,而是印刷背后和内部的东西--即书的神圣性。 本雅明在其“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有过精彩论述。但是他的论述对象更偏向于从手稿到印刷。按照他的说法,手稿,如巴尔扎克的手稿,拥有时间上和地点上的唯一性,即神圣性,通过印刷,将他的作品传播,除了内容上依然可能具有神圣性,天然的神圣性已经丧失。如果现在你的面前放着法国国家图书馆保存的巴尔扎克的手稿,看着他的字迹,你会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一种敬畏。当然,媒介化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如果巴尔扎克都是用手写的传播自己的作品,那么今天一定不会有人知道他。可以说放弃了一部分天然的神圣性也创造了他今天的内容的神圣性。那么如果让这样的传播更快更方便呢?比如让巴尔扎克不再写作,而是到电视上给大家朗读呢?那么如果他长的帅,懂讲话的艺术,他可能会成为明星,但是他的内容不会再有神圣性。 ===几个观察=== 邻居:如果我们在图书馆或书店看到了莫伯桑,那么在他周围的都应该是文学大家的作品,但是如果莫伯桑在我们的D盘里,那么他下面很可能是一本叫“摸透你老板的心理”的书。即便是你善于分类,当你电脑里有1000本电子书的时候,它们对你也都是透明的,你不知道怎么选择,不知道应该先看哪一本,你会被吓到,它们不再神圣,圣经跟泡妞手册同样都是一个普通的文件。图书馆管理不是一个无聊的学问,它的分类建立在对书籍的了解之上,这不是普通读者可以做的,即便你是社会学家,也还是学要其他人帮你把书分类。如果你不善于整理,那么马克思和苍井空“共处一室”也是可能的。 体力和精神:每次当我去法国国家图书馆拎10本书回家的时候,我能清楚地知道书的重量,因为我要来回走半个小时,因为我胳膊会酸,还有的时候,我事先准备的袋子根本装不下。这种求知路上仅存的辛苦在电子书那里也不存在了。去图书馆是要有一个图书馆的,是想要去才去,但是电子书可以随时,像电视,这样的随时性伤害了专心和认真。纸的这一点点重量也是重要的,就像短信无法传递握手的温度一样。 包装:电子书不需要封皮,在电脑中,它只是一个图标,而在图书馆和书店中,连书皮也很有学问,起码在法国是这样,越好的书,书皮越白,越简单,而颜色丰富的书很少有经典,最多是畅销,每当我在一个图书室看到满墙的白色的时候,我很渴望将它们都吞到肚子里。在电脑上,也许我可以做到这样的事,一个月下来我就可以轻松下载10000本书,但是我只能是将它们吞进硬盘里,我的脑子还是空的,只是我感觉好像下载即获得,储存即吸收。 返古:文字文化中的伟大发明不只有造纸和活字印刷,还有将传统的卷轴改为分页装钉,今天的PDF电子书似乎又回到了卷轴状态,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即便是很多小的手工功能,技术想要模仿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如看书的时候折上一页或几页,如用大拇指让书快速翻动(有人还喜欢在书页上画小人,每页一个,成为动画)。 情操:看看电子书和纸制书中最方便和最麻烦的活动。在电子书中,我们之前说了,是可以复制文字的,那么摘抄在电子书中最容易,但是在电子书中写评注或画线最麻烦;在纸制书中,摘抄是最麻烦的,而评注和画线就很简单。这样简单的差别可以让我们看到这两种不同的文化分别鼓励的是什么:电子书鼓励抄,纸制书鼓励评。 房子:就像那些数字图书馆完成的工作,将庞大的图书馆装进硬盘里是否真的是人类了不起的成就?住房越来越大,政府部门的大楼越来越气派,一个乡政府的大楼中就能陈列几十万图书,然后把书放进硬盘里?连暴发户都知道要弄个书柜装点自己的办公室,一个城市,一个国家就算被钱冲昏了头脑也起码别让自己太羞了。反过来要是哪一天人们能把庞大的政府大楼和大楼里脑袋空空的“管理员”们装进硬盘,我看那才是成就。 缘分:书的神圣性还在于没有人可以阅读完所有的书,因此书有两层意思,一是总体意义上的书,二是某本书。就像一个人无法认识全世界所有的人,无法走完全世界所有的路一样,书和人之间有一个缘分。假如一个人将所有社会科学书籍的内容装进大脑,那么他一定会因为其中的矛盾而精神分裂,读书是一条路,是选择,每一本书的阅读都会在人的大脑中产生化学反应,所有的阅读所造成的反应组成了这个人的认知道路,而每个人的路都不同,就像不会有两个人在一生中认识的所有人都是完全一样的,将书全体塞进电脑,就像将全世界所有人都放到自己的客厅,这些人和这些书将不会有任何意义。 爆发:马克思的书能在后来造成世界范围的那么大影响,除了马克思本人外,最大的原因就是他的书在最初的被埋没,当时马克思的默默无闻和人们对其著作的陌生为后来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奠定了基础,否则大家都知道了,谁还能传,就像基督教的早期传播,如果当时有网络,圣经进入了千家万户,那么基督教就无法再传播。而后来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的衰落和基督教的下降也与马克思著作和圣经的普及有必然联系。提醒读者,我无所谓这些著作的内容,我要说的只是书籍的神圣性也来源于书籍的有限传播。 ===西游记=== 终于说到题目了。关于电子书的问题,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已经很好地说明了。在第九十八回,唐僧师徒终于见了佛祖之后,阿傩和伽叶向唐僧师徒索要人事,被拒绝后传给了他们无字的经。猴子大怒,质问佛祖,而佛祖说:“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因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 书不可轻传,书不可空取。这就是西游记对电子书做的预言性说明。佛祖没有直接施法将经送到东土或干脆直接送进东土众生的脑袋里,也不同意让猴子直接背经回去。但是这样的事后来都发生了。比如说佛祖亲自送经,启蒙时代中出现过一个思潮叫做“天启论”,鼓励人通过内心直接同上帝接触,而拒绝学院式的传教和传授活动,这就像佛祖说的无字真经,自悟,是挺好的,但是凡人腐朽,无法这样,只能传写在纸上的经。而天启论拒绝印刷,最后也发现,不通过印刷,别说是圣意,就是连天启论自己的思想都无法传播,最后只能是向印刷妥协,印一些“不同的”书给人看,同学院式的传播没有任何区别。猴子筋斗云背经回去跟今天的电子书一样,但是容易获得的免费的经是不会神圣,不会受到重视的。我们今天辛苦走到图书馆或书店,付给作者一点钱,是维护书籍仅存的一点神圣性。佛祖允许他们在回去的时候腾云而不是原路走,再遇到更多的妖怪,已经算是仁慈,但是佛祖知道认知的不完整性,所以让他们的经文损失掉一部分。就像出色的作者每当写完一本书之后就立刻讨厌自己的作品一样,即便是文笔高超的作者也无法用文字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佛祖传有字的经也是没有办法。 如此,除了说吴承恩要表达什么反抗精神之外,我们还可以做这样的理解,即在明朝腐败堕落的环境下,虽然圣人的著作因印刷而大范围普及,但是对圣人之言的真谛的领会则大大下降,从忠诚的耿直或放肆到了谨慎或奉承的阴险和背叛,对于穷秀才来说,圣人的言行著作是重要的,因为难得,功成名就的官员有权有钱获得更多的书,即媒介权,那么这些书和书中的内容对他们来说就是透明的。作者主张忠,主张孝,尤其主张走认知的苦路,只有这样,圣人之言才能发扬光大。我们的阅读也是一样,就像通过电话能够方便地联系外地的亲戚好友,那么当再见面时就不会有那么巨大的喜悦。在这个意义上,不仅是电子书,连迅猛发展的印刷业也在杀害书籍。 在求知的路上: 唐僧代表文化 孙悟空代表技术 猪八戒代表社会 他们三人一路上的关系和发生的事是文化-科技的社会历史的一个写照 ==================================== 王馨语私人博客:http://yourongnaida.com/wangxinyu/ 王馨语语言教学博客:http://yourongnaida.com/wxylanguage/ 王馨语E声望博客:http://yourongnaida.com/ereputation/ 王馨语1510文章分类: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00025484f84138b ====================================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11 个评论 王馨语的最新更新: 微博的名人效应 / 2010-10-13 01:34 / 评论数( 2 ) 写微博是否可以出名 / 2010-10-10 08:26 / 评论数( 4 ) 微博与影响力 / 2010-10-07 00:50 / 评论数( 3 ) 传播学,Oh really?! / 2010-09-29 00:16 / 评论数( 2 ) 虚拟陵园(二) / 2010-09-19 00:34 / 评论数( 3 )

阅读更多

教育部最近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没听过赶紧學

福利腐败:一些垄断性行业将自己掌握的行业资源无偿或者廉价地向本行业的职工和家属提供,在福利的名义下形成的行业腐败现象。 G. 高薪跳蚤:在高薪诱惑下经常跳槽的知名学者。 公司驻虫:指吃饭、健身、休息、游戏、甚至谈恋爱大都在公司及其附近进行的白领 。 … 赖校族:既不深造,也不就业,而是继续“赖”在学校的大学毕业生。 李娅空翻:以中国女运动员李娅命名的高低杠动作,全称是“前空翻转体180度抓杠直接接前空翻”。 两会博客:两会召开期间,大量与会代表、媒体记者都在网上开设博客,发表与两会相关的 …

阅读更多

理想国文化沙龙论坛之想象下一个十年(1)(梁文道 易中天 贺卫方部分) 文字稿整理

梁:今天,我们第一场题目呢叫做想象下一个十年。那为什么我们会强调用想象这样的字眼?因为其实这个字眼是我们年轻的时候特别喜欢的一个字眼。因为年轻的时候读一些国外的一些社会科学啊、哲学啊等等,常常提到一个社会的改进跟批判,需要想象力,这个想象力其中的一个意思就是包括怎么样从现实中超脱出来,因为我们知道今天我们活在这样的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大家都觉得一切美好的可能都已经完成了或正在完成之中。像今天的中国,很多人都觉得好像已经到了一个不可能再有第二种道路,第二...

阅读更多

中国的军训真是没必要,被吹成了补药

从今天起,开始写关于教育的专栏。写教育是个比较头疼的问题,教育有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但是在我们这里,素质教育是一盘散沙,应试教育是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我想找个切入点都要绞尽脑汁,很不幸这个切入点一直到现在还没绞出来。   前几天看到了关于刘翔在微薄上短短两个字一抒胸臆气吞山河的事情,我不得不说我很佩服这些性情率真的人,像刘翔、黄健翔,因为他们都是铁血真汉子,都是真正的人,他们敢去发泄自己的真情实感,他们不像其他很多机器,一个个道貌岸然,冠冕堂皇。一切跟着上级走,不管尊严有没有,遇到反抗就和谐,又像奴才又像狗。这些东西本来就是大众化的东西,美国那些经典大片里动不动就是f**k和s**t,IMDB榜排名前五的经典片《低俗小说》那更是三个词里面一个f**k五个词里面一个s**t。有些人很喜欢把这些东西定为三俗,我觉得在我们广阔无垠的大地上,除了中国教育、春节晚会以及新闻联播之外,我还真没发现还有什么东西能挤进这三俗之列。一个东西是不是三俗不是领导说了算,而是人民说了算。老百姓都喜欢的郭德纲领导说他三俗,老百姓都不喜欢听的新闻联播领导说他大雅。百分之九十九的支流还是抵不过那百分之一的主流。其实我本身对刘翔就有很深的感情,我到了高中之后几乎所有人都不叫我名字了,直接叫我刘翔,因为他们都说我长得很像刘翔。于是说到刘翔我就很想从体育教育开始写,但是,体育教育是我所认为的中国教育里问题第三严重的东西,这么严重的东西应该放到后面写。   说到新闻联播,我又想到了历史教育,因为这二者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是在为同一个东西服务。当我看到我不少朋友从小热爱历史但是学了书上教的历史而对历史咬牙切齿,当我看到我们死气沉沉的教育界终于出现了一位用活力四射的语言讲妙趣横生的历史的老师然后没过多久就惨遭和谐,我就很想从历史教育开始写。但是,历史教育是我所认为的中国教育里问题第二严重的东西,这么严重的东西应该放到更后面写。   很可惜最近没有看到什么关于英语教育的事情,不能再在这里扯扯了。我也很想从英语教育开始写,但是英语教育是我所认为的中国教育里问题第一严重的东西,这么严重的东西应该放到还要后面才能写。   最近鲁迅先生被成功和谐,我由衷地为广大政府人士感到庆幸。我觉得一定要找个时间专门就鲁迅先生的事写点东西。因为听闻了此事,我又很想从语文教育入手来写这个专栏,但是,语文教育是我所认为的中国教育里问题特级严重的东西,应该放在后面来写。   昨天看了《山楂树之恋》,所以我又很想从性教育开始写,但是性教育在我们国家无所谓严重不严重的问题,因为在中国教育里根本没有性教育这个东西。既然我们教育部都不管性教育这么三俗的问题,我在这里扯这么多难免有狗拿耗子之嫌。如果真要来拿拿这只耗子,也应该是最后一个再拿。   想来想去,最简单的还是以时间为顺序来写,这样也方便我回忆以前的事情。所以接下来,第一个要写的事情,就是在开学之前每个人都要经历的、现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的、我能回忆起来的在高中生活里出现的第一个充满喜感的事情——军训。   我记得军训的时候,年级的所有班都在同一个操场上。第一天大家互相都不认识,能最快交流起来的问题就是你有没有发现美女。但是很可惜我们询问无果,都说没发现。我是我们班唯五的不戴眼镜者之一,以我这样的视力居然也没发现,我觉得很遗憾。因为在我们的印象里,一个年级有没有美女比这个年级最后高考考得怎么样要重要的多。   我的视力还不错,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从小玩电脑千锤百炼后的成果。近年来随着眼保健操在全国的不断普及,很多不戴眼镜的同学都纷纷戴上了眼镜,视力都迅速跃至零下好几度。老师家长整天要学生孩子保护好眼睛,这就好比希特勒攻打波兰前去慰问波兰人民,告诉他们要珍惜生命。不知为何历史上没发生的事现实中却发生了。所以我一直觉得中国教育就是对青少年的侵略战争。   正式军训前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校长讲话。不会讲废话的领导不是好领导,不会制造新闻的名人算不得名人。校长不愧是与政届挂钩的高层人士,用起新闻固定句型来滔滔不绝,中规中矩,枯燥乏味,语音语调比发育不完全的女生的身体更缺乏起伏感。讲历史的人都讲不赢易中天袁腾飞,原因在此。校长讲话的具体讲话内容我已经记不清了,基本流程就是先赞美社会主义好,毛主席好,各领导好,再赞美负责我们军训的教官,把教官们赞美得连他们自己都听不下去了,最后开始一连串的感谢,感谢这个感谢那个。不过我们校长没有第一个感谢国家,在这里要提出严厉批评。   我记得我们的军训分站军姿、走正步、站队列以及最后的分列式这四项面子工程。听说不同的学校所侧重的面子不完全相同,不过应该也都是大同小异,毕竟天下乌鸦一般黑。几天的军训下来在同学们身上看到了两项可喜的成果,一个是友情得到了促进,另一个是大家从来没发现自己的牙齿有这么白,除此之外我真的看不出军训有其他任何作用。   中国的军训其实根本不是军训。我很喜欢电子竞技这项运动,这项运动在韩国非常发达,当然在中国还处在万众误解的位置上,有一段时间有几个很厉害的韩国选手突然消失了,上网一查才发现他们去服兵役了,接着我就在网上了解了一些关于韩国军训的事情,看完后我真是觉得韩国的大人太凶残了,完全不懂得保护自己的青少年。他们让他们祖国的花朵从小学时候就开始接受军训,所有人都要到真正的军事基地,进行各种摧残身心的训练,比如躺泥地里滚打,比如练跳降落伞,比如带上面具被关进放了瓦斯的屋子,等等。其实我也很讨厌这个棒子族,但是不得不说这群小棒子真的比我们这群龙子、凤子的军事素质要棒得多。   军训的时候老师很喜欢告诉我们,军训可以培养我们的精神,锻炼我们的意志,升华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这个时候才发现原来军训已经变成黄金搭档了,可以吃一样补五样。这五句话在任何官方文件里都可以看到。我完全不觉得在那里站站军姿走走正步就能训练出一个人的军事素养,什么培养班级凝聚力的更是扯淡。要真想促进凝聚力我建议真不如每个星期打场篮球赛。在我们班就是这样的,军训之后该不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等到篮球赛一来,整个班上空前团结。但是团结抵不过政策,我们这个最有素质教育相的班最后还是被应试教育政策和谐。其实有时候想想也很奇怪,政府鼓励人民上访,等到人民真去上访,马上被当做精神病打一顿关起来。政府鼓励私有财产意识,等到拆迁办一来,再有意识的人都要淹没在破砖碎瓦之下。政府鼓励素质教育,等到真正出现了一个接近素质教育的班级,二话不说赶紧和谐。所以在我们国家,所有的事情都只有条文,说的时候永远是汹涌澎湃,做的时候通通忘到九霄云外。   中国的军训真的是没有任何必要。大人总怕我们这一代太安逸,无苦可受。我觉得在我们国家,大人担心小孩吃不到苦头是完全没必要的,这就跟去担心国足丢不了球是一样的。我就很奇怪,你说一个人活在中国,他怎么可能无苦可受呢?小时候有奶粉给你喝,有疫苗给你打,长大了网上发点文字都成星星,考试写点作文马上和谐,有五毛为你的青春开路,有绿坝为你的花季护航,等成年了有文凭把你急死,有房子把你压死,路上捡了钱不能还,水里掉了人不敢救,男的开车助人为乐还要担心自己的汽车没有危险,女的走路遇到色狼还要保护人家的武器不要受伤。作为一个中国人,永远不要因为生在了中国而感到害怕,而是应该感慨,我都生在中国了还有什么好怕。   所以,军训也不用怕,就把他当成人生经历里一次难得的美白牙齿的机会好好珍惜吧。   听最近军训完的一些同学说,这次军训带给他们的唯一的好处就是一场晚会。对于这个我不能评论什么,因为我没有见过。   我觉得对我来说,要让我在军训的版块里只写军训,实在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对军训这个东西真的没什么太多好说的,我觉得我能对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写这么多字也算是个奇迹了。   最后我很想感叹一句。我从小到大十年半的上学生涯里,居然只遇到了一个好老师。我靠! http://club3.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55&id=6458817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