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同

国际记联批北京操纵薄案搞宣传

VOA记者: 申华  | 华盛顿 More Sharing Services 图片来源: 美国之音 如今被中国政府宣传机器妖魔化的薄熙来资料照 中国当局利用新闻媒体来整肃薄熙及其妻子等人,这样方式受到国际新闻记者组织的批评。有中国新闻工作者认为,中共宣传部门目前是在使用文革的方式,整肃文革式代表人物,而中国民众被代表,再次成为文革中的“阿斗”。 *国际记联对中国媒体表示“失望”* 设在比利时的国际记者联合会日前发出新闻稿,对中共当局处理政治局“变动”过程中,操纵中国国内媒体的方式表示“失望”。 国际记联新闻稿说,在有关薄熙来家族案件的报道中,似乎铺天盖地的都是结论性言论,而没有提及薄熙来被停止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委员的原因,也没有解释薄熙来违反的到底是什么纪律程序。 国际记联说,有中国记者向该组织投诉,以往报道敏感事件,都要以新华社的通稿为基础,但是这次却不同。另外,以前这类稿件的数量,要受中宣部严格限制,而这次却不然。中宣部在薄熙来案件中“成功操纵了新闻媒体”。 *李大同:对于薄案没有报道,只有宣传* 北京的资深新闻工作者李大同对美国之音说,中国媒体这次根本谈不上进行报道,而是文革式的宣传:“没有什么报道,哪有报道啊?它只告诉你一句话的结论。除此之外,哪有什么报道?没有任何报道!然后就是重复过去文革时期的那种各地纷纷表态之类,以及人民群众被‘一致认为’之类的东西。” *重庆3千万人民都支持中央处理薄熙来的决定?* 谈到薄熙来案件的报道时,李大同举例说:“薄熙来事情其实很明显,争议最大的地方是重庆,重庆日报却发表社论说,三千万重庆人民坚决支持党中央。。。。。。你这是胡扯!重庆可能会有一半的人反对这个举措。我不说你在强奸民意,起码是又被代表了一次。” 国际记联新闻稿说,相比之下,中共宣传部门在薄熙来事件初始阶段,没有按照中国的相关信息法规,及时向社会通报情况,致使互联网上流传有关案件的各种说法,还有一些网民因转贴“谣言”受到惩罚。 *西红柿VS胡萝卜* 设在巴黎的保护记者委员会对中国宣传部门报道薄熙来案的表现也有同感。该组织网站刊登报道说,过滤敏感词是中国网警在中宣部指使下擅长之举,中国互联网一度甚至过滤“西红柿”一词,因为该词被网友用来指薄熙来。该组织说,如果“胡萝卜”一词被用来指胡锦涛,中国互联网当局是否又要如法炮制? *两报一刊VS两报一台* 有报道说,昔日“两报一刊”正以“两报一台”形式卷土重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央电视台为首的各大官媒,相继发表大批所谓“辟谣”文章,警告网民不可散发谣言,否则“依法处置”。 中国新闻工作者李大同说,现在中国媒体正在以文革方式,处理文革人物,其方式使人想起当年文化大革命。他说,时隔这么多年,文革遗毒依然在起作用,中国社会改革道路漫长。 李大同说:“现在的体制没有改变,因此这种情况得以以各种形式在复苏,重庆是一种局部复苏,全国现在又是这样,我们这些经过文革的人都感到很可笑。” 国际记者联合会说,媒体有报道和调查薄熙来这类案件的职责,而不应该只是为中国当局发表信息。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 | 国际记联批北京操纵薄案搞宣传

 2012年 4月 13日 国际记联批北京操纵薄案搞宣传 记者: 申华 | 华盛顿 图片来源: 美国之音 如今被中国政府宣传机器妖魔化的薄熙来资料照 中国当局利用新闻媒体来整肃薄熙及其妻子等人,这样方式受到国际新闻记者组织的批评。有中国新闻工作者认为,中共宣传部门目前是在使用文革的方式,整肃文革式代表人物,而中国民众被代表,再次成为文革中的“阿斗”。 *国际记联对中国媒体表示“失望”* 设在比利时的国际记者联合会日前发出新闻稿,对中共当局处理政治局“变动”过程中,操纵中国国内媒体的方式表示“失望”。 国际记联新闻稿说,在有关薄熙来家族案件的报道中,似乎铺天盖地的都是结论性言论,而没有提及薄熙来被停止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委员的原因,也没有解释薄熙来违反的到底是什么纪律程序。 国际记联说,有中国记者向该组织投诉,以往报道敏感事件,都要以新华社的通稿为基础,但是这次却不同。另外,以前这类稿件的数量,要受中宣部严格限制,而这次却不然。中宣部在薄熙来案件中“成功操纵了新闻媒体”。 *李大同:对于薄案没有报道,只有宣传* 北京的资深新闻工作者李大同对美国之音说,中国媒体这次根本谈不上进行报道,而是文革式的宣传:“没有什么报道,哪有报道啊?它只告诉你一句话的结论。除此之外,哪有什么报道?没有任何报道!然后就是重复过去文革时期的那种各地纷纷表态之类,以及人民群众被‘一致认为’之类的东西。” *重庆3千万人民都支持中央处理薄熙来的决定?* 谈到薄熙来案件的报道时,李大同举例说:“薄熙来事情其实很明显,争议最大的地方是重庆,重庆日报却发表社论说,三千万重庆人民坚决支持党中央。。。。。。你这是胡扯!重庆可能会有一半的人反对这个举措。我不说你在强奸民意,起码是又被代表了一次。” 国际记联新闻稿说,相比之下,中共宣传部门在薄熙来事件初始阶段,没有按照中国的相关信息法规,及时向社会通报情况,致使互联网上流传有关案件的各种说法,还有一些网民因转贴“谣言”受到惩罚。 *西红柿VS胡萝卜* 设在巴黎的保护记者委员会对中国宣传部门报道薄熙来案的表现也有同感。该组织网站刊登报道说,过滤敏感词是中国网警在中宣部指使下擅长之举,中国互联网一度甚至过滤“西红柿”一词,因为该词被网友用来指薄熙来。该组织说,如果“胡萝卜”一词被用来指胡锦涛,中国互联网当局是否又要如法炮制? *两报一刊VS两报一台* 有报道说,昔日“两报一刊”正以“两报一台”形式卷土重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央电视台为首的各大官媒,相继发表大批所谓“辟谣”文章,警告网民不可散发谣言,否则“依法处置”。 中国新闻工作者李大同说,现在中国媒体正在以文革方式,处理文革人物,其方式使人想起当年文化大革命。他说,时隔这么多年,文革遗毒依然在起作用,中国社会改革道路漫长。 李大同说:“现在的体制没有改变,因此这种情况得以以各种形式在复苏,重庆是一种局部复苏,全国现在又是这样,我们这些经过文革的人都感到很可笑。” 国际记者联合会说,媒体有报道和调查薄熙来这类案件的职责,而不应该只是为中国当局发表信息。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 | 中国清理网络谣言21万条 关闭42网站

中国政府最近加大网络言论管制的力度,并强调网络造谣传谣是违法行为。目前已有网络企业表示会加强网管。但专家指出,“谣言止于透明”,只有真正实现信息公开,谣言的传播才能有效遏制。 中国互联网信息办网络新闻协调局局长刘正荣12日对媒体说,近期网上流传所谓“军车进京、北京出事”等谣言,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他说:“网络谣言已经成为社会公害”。 刘正荣说,为了打击网络谣言,相关部门近期采取整治措施。3月中旬以来,已经清理各类网络谣言信息21万多条,依法关闭网站42家。 *谣言止于透明* 这些所谓谣言都与薄熙来事件有关。刘正荣没有直接提及薄熙来,只是从社会角度谈论谣言的不良影响,没有进一步解释此类谣言的滋生背景,官方媒体更是从道德角度强调媒体自律的重要性。有识之士却指出,谣言的流传与官方信息不透明直接相关。 资深媒体人李大同就指出,“谣言止于透明”,只有真正实现信息公开,谣言的传播才能有效遏制。 李大同说:“把事情都说清楚嘛。你现在这套东西仍然是一面之辞。你的政治如果是进步的话,你就公开化啊,让薄熙来出来为自己辩护啊。你不能呼啦一下这样,一下那样,就是你说了算,别人都没有说话的余地。这是不行的,你这样搞在网络上大家照样不服。” 原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李德民在人民网撰文说,缺乏官方消息、权威消息,小道消息、马路消息就难免流传。 *网络管制与瘫痪* 但官方只强调网络管制的必要。中国工信部通信保障局副局长赵志国12日表示,网络服务企业有责任及时阻止有害信息的传播。 他说:“加强对互联网站、特别是重点网站的管理,规范网上信息发布和传播,及时发现删除网上谣言。” 与此同时,中国互联网国际通道突然瘫痪,境内网民12日一度无法登陆一些境外网站,平时使用的“翻墙工具”失效;境外网民也无法登陆中国境内的网站。中国的新浪、百度与腾讯网负责人也表示响应有关倡议,加强网络管制,配合政府抵制谣言。 就在中共宣布罢免薄熙来中央职务之前,有关部门已经将部分意识形态网站查封,罪名是这些网站“发布违反宪法,恶意攻击国家领导人,妄议十八大的文章信息”。 乌有之乡网站负责人范景刚近日承认,网络近期的讨论热点确实触及薄熙来与重庆模式等敏感问题。 资深媒体人李大同指出,谣言流传并非是网络的过错。只要政府信息不透明,谣言即使不通过网络也照样流传。 他说:“它不光是通过网络在走,是口口相传,谣言是这样一种东西。没有网络的时候就没有谣言了吗?这不是开玩笑嘛。难道有了网络才有谣言吗?” 中国官方没有对12日的网络瘫痪做出任何解释。

阅读更多

中国官媒提方励之 “六四”不再烫手?

图片来源: 张伟国 图为许良英(左)、李淑娴、方励之(右二)和刘宾雁四人起草反右三十年联署信资料照 中国官方媒体在著名异议人士、天体物理科学家方励之去世后予以报导。最早的官媒报导还提到一直以来被禁止提及的“六四”事件。不过最新的报导对方励之等流亡海外的中国异议人士进行了讥讽。外界猜测,中国政治风向是否正在发生变化? *环球时报讥讽流亡中国民主人士* 中国官媒人民日报下属的环球时报4月9日发表题为“顺历史而行,个人力量才能激活”的社评。这篇社评提到“方励之于4月6日在美国病逝。”社评说,方励之曾是中国有名望的科学家,因从事政治对抗,后来到了美国。 环球时报社评绝大部分篇幅表达的是对流亡海外异议人士的讥讽。社评说,到了美国的那些政治对抗者,后来都是一事无成。他们的追求和用力跟中国的前进没有合上拍,甚至完全相逆。因为他们到国外后影响迅速溃散,直到他们实际上被西方抛弃。 在香港注册的中国半官方媒体中通社4月8日播发方励之去世消息时说:“六四事件后到美国的原中国天体物理学家方励之当地时间6日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桑的寓所去世。” 有舆论认为,中国官媒提六四、提方励之是一种进步。外界猜测,这是否预示六四即将得到平反? *李大同:中共高层目前不会对六四表态* 中国青年报冰点杂志前总编李大同认为,这代中共领导层不可能对六四做出任何表态,媒体只是做表面文章而已。 李大同说:“我想内部没有任何变动。网上有传闻温家宝几次提到平反六四,这些我都不相信。这一代人根本做不了这个事儿,不会提到议事日程上。要做早做了,耗到他要下台了才做,不可能啊。肯定是早早就是交给下一代领导人,你们爱怎么处理,怎么处理。这一代绝对不会碰这个烫手山芋。” 李大同认为,中国官媒提六四也好,提方励之也好,仅此而已,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有当中国碰到重大危机的时候,六四才会被中国领导人加以利用。 *高瑜:六四是解压阀门* 前中新社记者及经济学周报副总编高瑜认为,对中国官媒现在提到六四事件不必太在意,因为,提及六四事件的中通社是给外国人看的,国人基本看不到。 不过,高瑜表示,中国目前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各种社会矛盾非常尖锐,中共高层非常想借六四等问题减压。 她说:“中共现在遇到非常大的危机,也是权贵资本主义的危机。经济遇到陷阱,社会矛盾那么尖锐,只不过是通过重庆一件非常偶然的事儿爆发出来了。这个问题是中共的一个政治危机,在这个问题解决的方面,它肯定要对六四等都要考虑的。包括下一届领导人我相信它都要考虑六四的。现在呢,温家宝这届政府都非常想借这个问题减压。” 高瑜说,面对中国社会的政治压力、经济压力和社会压力,中共高层需要减压。而六四事件便是决定中共高层能否做到减轻这些压力的高压阀门。 美国之音记者:陆杨 | 华盛顿

阅读更多

台灣新聞 | 中國官媒罕見提方勵之及”六四” 媒體人:聽聽就好

中國官方媒體在著名異議人士、天體物理科學家方勵之去世後,罕見予以報導。官媒報導還提到一直以來被禁止提及的“六四”事件。使得外界猜測,中國政治風向是否正在發生變化。 中國官方英文環球時報4月9日發表題為“順歷史而行,個人力量才能激活”的社評。這篇社評提到“方勵之於4月6日在美國病逝。”社評說,方勵之曾是中國有名望的科學家,因從事政治對抗,後來到了美國。 環球時報社評絕大部分篇幅表達的是對流亡海外異議人士的譏諷。社評說,到了美國的那些政治對抗者,後來都是一事無成。他們的追求和用力跟中國的前進沒有合上拍,甚至完全相逆。因為他們到國外後影響迅速潰散,直到他們實際上被西方拋棄。 在香港註冊的中國半官方媒體中通社4月8日播發方勵之去世消息時說:六四事件後到美國的原中國天體物理學家方勵之當地時間6日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圖桑的寓所去世。 有輿論認為,中國官媒提六四、提方勵之是一種進步。外界猜測,這是否預示六四即將得到平反? 中國青年報冰點雜誌前總編李大同認為,這代中共領導層不可能對六四做出任何表態,媒體只是做表面文章而已。 李大同說:中共內部沒有任何變動。網上有傳聞溫家寶幾次提到平反六四,這些我都不相信。這一代人根本做不這個事,不會提到議事日程上。要做早做了,耗到他要下台了才做,不可能。肯定是早早就是交給下一代領導人,你們愛怎麼處理,怎麼處理。這一代絕對不會碰這個燙手山芋。 李大同認為,中國官媒提六四也好,提方勵之也好,僅此而已,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只有當中國碰到重大危機的時候,六四才會被中國領導人加以利用。 前中新社記者及經濟學週報副總編高瑜認為,對中國官媒現在提到六四事件不必太在意,因為,提及六四事件的中通社是給外國人看的,國人基本看不到。不過,高瑜表示,中國目前陷入嚴重的政治危機,各種社會矛盾非常尖銳,中共高層非常想藉六四等問題減壓。 她說:中共現在遇到非常大的危機,也是權貴資本主義的危機。經濟遇到陷阱,社會矛盾那麼尖銳,只不過是通過重慶一件非常偶然的事爆發出來了。這個問題是中共的一個政治危機,在這個問題解決的方面,它肯定要對六四等都要考慮的。包括下一屆領導人我相信它都要考慮六四的。現在呢,溫家寶這屆政府都非常想藉這個問題減壓。 高瑜說,面對中國社會的政治壓力、經濟壓力和社會壓力,中共高層需要減壓。而六四事件便是決定中共高層能否做到減輕這些壓力的高壓閥門。2012/04/11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