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春秋》面临新一轮整肃
中宣部要求《炎黄春秋》改变舆论导向;杜导正「对不让步」...
Read MorePosted by 图样图森破 | 11 月 17, 2010
11月28日,香港《明报》用两个版面摘发了《中国改革年代的政治斗争》一书中的附录(即三访赵紫阳).并说《中国改革年代的政治斗争》一书即将出版,还简要介绍了这本书的内容和作者的情况. 11月28日,美国之音用很长的篇幅转发了《明报》这两个版的内容.特别突出了”杨继绳三访赵紫阳”的内容. 当天,博讯网,万维网,自由亚洲电台,法新社,路透社,法国广播电台,德国之声,中央社等数十家网站和媒体都转发了《明报》这篇报道和相关资料. (博讯 boxun.com)...
Read MorePosted by 图样图森破 | 11 月 17, 2010
杨继绳称自己为政治围墙外的观望者,他猜测说温家宝多次提出政改很可能是中共高层的共识,因为在中共现行体制下,一名常委不可能 …
Read MorePosted by CDTimes | 11 月 15, 2010
以大胆敢言和积极推动言论自由而著称的原新华社副社长李普,于11月8日中国记者节当天在北京病逝,享年92岁。一个月前,李普和李锐、胡绩伟等中共老人,致函人大常委会,要求落实宪法中有关言论自由的条文。 *晚年积极呼吁新闻自由* 原新华社副社长李普星期一下午在北京友谊医院逝世。李普的朋友们说, 他晚年始终念念不忘的就是,如何在中国实行言论和新闻自由。原新华社记者杨继绳回顾了他9月25日跟李普最后一次见面时的情景: “最后一次见面,身体状况还可以,他谈论新闻自由。‘新闻自由现在是应该坚持的,’他说,‘现在讲得很少了。现在讲新闻自由,和讲外国话一样,真是可笑。’他到晚年一直追求新闻自由的。” 而后不久,李普参与发起并共同签署了一封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信函,要求落实1982年宪法第35条中明确规定的公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信中说, 这一条文28年不兑现,已经成为世界民主史上的丑闻。 *曾经担任新华社副社长* 李普,湖南涟源市人,1918年9月30日出生。青年时代是个文艺爱好者, 1938年加入中共后开始记者生涯。 他报导过“解放区”的生活, 采访过国共两党和美国代表组成的军调处的工作,曾在刘邓大军中当随军记者。1949年8月奉调北平,担任新华总社特派记者,报导了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 其后,李普担任过北京大学政治系主任、中南局政策研究室主任、新华社北京分社社长、新华社副社长、全国记协书记处书记等职。着有《光荣归于民主》、《开国前后的信息》、《记者甘苦谈》、《刘伯承元帅传》等书。 *被称作“两头真”的中共老人* 杨继绳和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杜导正称李普是中共老干部中的“两头真”人物,也就是,年轻时代为追求真理真诚地参加革命,离休以后大彻大悟、真诚面对社会现实。 去年,在中共建政60周年前夕,李普接受了美国之音记者专访,谈到他当初参加中共时的理想跟目前中国社会的差距。 记者:“您当时所奋斗的那些目标,现在在多大程度上,是实现了的?” 李普:“百分之六十(实现了)。不完全是我所想的那样一个政体。” 记者:“您原来是怎么想的?” 李普:“比较民主,民主选举是最重要的一条。开头也还是那么回事,慢慢地,民主的成分减少,专制的共产党的领导一步一步加深。‘老子说了就算’、‘老子说,你照办’,这不是共产党,不是我们原来所宣传的那一套,也不是我们入党的时候所欣赏的那一套。” *生前痛批毛泽东是“坏人”* 这位曾在开国大典上近距离报道过毛泽东的资深记者,毫不掩饰他后来对毛泽东的反感。 李普说:“毛泽东不断地搞运动。这些运动,有的是他推卸责任。他呢,纠正运动的过火的方面,好像他很文明,其实不然,他对城市人民并不了解。他装。这就是坏人。毛泽东坏极了。我是不喜欢毛泽东。” *‘六四’后多次探望赵紫阳* 1960年便与李普相识的杜导正说,李普是一个追求真理、性格坚强、敢说话、有见解、勇于承担责任的优秀媒体人。 他说:“在‘六四’事件当中上大街的,李普是第一个。他参加游行队伍了,他从新华总社门口出来,到了民族文化宫,他身体弱,走了一半,他走不动,他就回去了。(他)是个敢说话、敢挺身而出、敢为真理奋斗,但也不是没有缺点的文化人。” “六四”后,李普数次前往赵紫阳家,看望这位遭到软禁的前中共总书记。他说,在历任中共领导人当中,他最佩服的就是胡耀邦和赵紫阳。 *小是小非可让步 大是大非不妥协* 杜导正认为,李普晚年思想上的变化不是从书本上和理论上得来的,而是从党内实践中来的,是经过几十年风风雨雨、酸甜苦辣,慢慢觉悟的。 杜导正说:“58年‘大跃进’饿死那么多人,‘文化大革命’搞了那么个稀巴乱烂,毛泽东同志,从他个人来说,他是一个‘罪人’,他是犯罪的,有犯罪行为。历史上,人家会重新评判,甚至于审判这个东西。所以经过这么多经历以后,李普我们这批人,我们就觉醒了,觉得这样搞不好,所以对待任何事物,要独立思考,有个是非,小是小非可以让步,大是大非不能让步、不能妥协。” 杜导正现在是《炎黄春秋》杂志社社长,李普去世前则是这本杂志的编委会成员,80岁以后仍然文章不断、秉笔直书。他说:“过去说假话,我现在年纪大一点了,李普我们这批人,现在不愿意说假话,我们说假话,付出很大的代价,人格上的代价、国家的代价。” *记者节去世引发新闻界关注* 杨继绳跟李普认识25年了,他为中国失去这样一位杰出记者而感到惋惜。 杨继绳说:“他逝世,新闻界非常关注。正好昨天是中国的记者节。大家都很关注呀,电话很多。” 李普先生的家人告诉美国之音,李普的遗体告别仪式将于星期五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Read MorePosted by CDT aggregator | 11 月 13, 2010
2010 年 3 月两会期间,扈从张思之先生到三味书屋评点李庄案未得逞,抽空拜访病中的蔡定剑教授。我个人认为,蔡是极为优秀的宪政学者,对民主自由和议会的理解给我很多教益与启迪;他牵头的很多研究课题必将对中国的未来影响深远。我起早贪黑走在路上,工作的价值也为了让他的研究更有意义。 2009 年 10 月,窜访上海借机拜会沙叶新先生。先生刚搬新家,客厅题款 “ 善作剧楼 ” ,是否剖白金盆洗手不再 “ 恶作剧 ” ,我没敢请教。但他的剧目他的檄文,他的从容超然,给我印象深刻。新社会好混阉党吃香,如今写戏的不如评戏的,有文化的不如摆弄文化的。他没秋雨大师抢眼,但颇有东林神韵,这学不来。 二零一零年正月十四,以法律顾问身份出席炎黄春秋团拜会,听杜导正先生高论。这位胡赵时代的新闻署长,在任出台的若干陋规虽较从前好很多,但今天在束缚炎黄春秋的手脚。而今八十有五,老丈老而弥坚勉力撑起大伞,拿潜规则罩住了智者吴思。想真搞懂‘两头儿真’舞台的宽窄,就得明晰杜老的不可或缺。 2009 年 1 月 18 日,炎黄春秋团拜会与何方合影。何老亲历延安审干和抢救运动,后入张闻天(洛甫)幕多年,对鼎革后的外交了解颇多。八十年代与李慎之共事组建社科院日本所,离休后专治党史。读《党史笔记》《从延安一路走来的反思》,可收棒喝奇效。八十八岁望九之人仍终日笔耕,惜时如金无出其右者。 2009 年 10 月下旬为见好人再赴成都,尊思之先生至嘱访流沙河先生。蒙流沙老拨冗款待,搭上悍匪冉云飞等作陪。叹白驹过隙岁月如歌,当年最年轻的右派,而今已七十九岁,但反右真相仍为禁区。人好,精气神儿更好,娓娓操着口地道的川话,软中带硬气与骨气,与金牛分局徐科长之内荏,堪堪相映成趣。 2009 年10 月31 日 在鲍彤先生的聚会上,与下野多年的中宣部长朱厚泽先生合影。记得八六年大学毕业前首次参加考研,那年的政治课居然无需真考,代之以提交作业一篇系里同意即可。可惜他的“三宽”政策与任期一样的短暂,只能 说昙花一现。他的前后几任,从朱穆之王忍之到丁关根再到刘云山,控制言论都挺紧。在这张照片的背景里,姚监复先生正眉飞色舞,向李洪林先生和张思之先生传谣讲段子。 卢跃刚的人民大学讲座题为《有一个人,叫刘宾雁》,称后生对此人不可忘。我有幸见他是 2005 年春天,普林斯顿大学林培瑞教授家中。八十高龄身患癌症,七十几岁老伴儿开车送他串门,我们包饺子吃了顿“中餐”。半年他后客死异乡,雕塑摆上了这所大学一间资料室的窗台。零七年再次赴美,我跑去参拜了窗台。 鲍彤先生先生七十八了身心都不错,当年他是最早落网的,蹲满七年又放到香山,吸了一年的新鲜空气,这才住到了鲁谷,现已回军博附近颐养天年。今年十月三日晚,友人携双胞胎域外归来,我跟刘霞祖桦等鹭鹭酒家坐定,电告鲍老说开饭喽,他带索纳塔车队,自己穿地铁通道喜滋滋跑来,平易近人无以复加。这张照片摄于 09 年 10 月 31 日,好像那天是他过生日,他汇报说一定要活到一百二十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