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恒均

[转载]老杨日记:知识、常识、见识、胆识、赏识

原文地址: 老杨日记:知识、常识、见识、胆识、赏识 作者: 杨恒均 看到台湾一位学者谈论“五识”教育,提到上面这个五个“识”,甚合我意,这里借题发挥一番,把我对这“五识”,也是对自己为人处世与做学问的标准做一个注释。   人要有“ 知识 ”,这是毫无疑问的,知识来自于我们所受的教育,以及现实中的经验与教训。鉴于我们的教育在很多方面还不尽人意,有时甚至扮演着提供错误信息、扭曲你的人生与世界观的角色,所以,我认为获得知识的最主要途径是阅读。尤其对于年轻人,阅读是最、最重要第一件事。   积累了一定书本与现实中得来的知识,你就需要有一定的“ 常识 ”。为什么把常识放得比知识还高?原因很简单,没有知识的人并不可怕,我们可以靠“扫盲”与补习来纠正他,可那些有意或者无意罔顾常识的人,才真让你受不了,他们也是黑白颠倒与指鹿为马的一群人。一个普通的人并不需要搞清登月火箭的原料构成与 DNA 的结构图这种知识,但他得知道基本的善恶与美丑这些常识。对于青年人交朋友与寻找另外一半,我的建议是,对方没有知识不要紧,但对于那些分不清常识的人,最好离他(她)远一点,有时知识并不能挽救他,那是世界观的问题。   一个人只有在拥有了一定的知识,懂得辨认常识的时候,才能更上一层楼,拥有自己的“ 见识 ”,这见识就是你自己看问题的观点,你的思想与世界观了,这是一个学者与知识分子必须具备的。我常常遇到一些年轻人,由于知识有限,连基本常识也分不清,一见面就想发表一通“高见”,弄得你不听也不是,听也不是。当然,更让你难受的是一些很有知识的学者,却一点“见识”也没有……   有了上面三种“识”,你就是一名有学问、有看法的人,一般就可以称为知识分子了。大多数有学问的人,也就永远停留在这个层面,而无法上到更高一级的那个“识”: 胆识 。胆识就是在你拥有了知识,也分清楚了是非曲直的时候,,不再保持沉默,而是勇敢地表达、甚至去实施你的“见识”。一个人哪怕学富五斗、观点超前,可因为种种原因,却闷声发大财,到了该出手的时候,连个屁也不敢放,这种人,对他人、对社会、对人类是没有什么用处的。   关于胆识,大家还要分清楚一点,“胆识”可不仅仅是大胆,更不是“有勇无谋”。“胆识”必须是在前三个“识”之上的“有胆”,一个无知的人,一个连常识都不懂的人,一个毫无个人见识的人,他即便再“勇敢”,得到一些人暂时的喝彩,终究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甚至会贻害无穷。   最后为什么还加了一个“ 赏识 ”,而且放到了更高一个层次?原因很简单,拥有了前面四个“识”的人,缺乏的往往就是“赏识”,结果,让他们在人格修为、在事业奋斗与理想追求上,功亏一篑。   大家在人生路上踽踽独行的时候,都有偶遇他人“赏识”的时候,请问,你是什么感觉?我相信,有时他人的一两句“赏识”,往往成为你继续走下去的动力,造就了你的一生。当然,我这里的赏识,不是指人家对你的赏识,而是你是否懂得“赏识”他人,包括赏识那些比你强的和那些不如你的,赏识你的朋友与对手,你的表扬者与批评者,甚至你的敌人……   生活中不难碰上,那些拥有了“知识”、“常识”、“见识”,尤其是“胆识”的人们,往往都有高傲与目空一切的缺点,他们失去了“赏识”他人的能力,结果很简单,不会赏识他人的人,肯定很难再进一步,久而久之,他们也不再被他人赏识。你想,一个孤家寡人,一个脱离了普通人的“伟人”,即便“有胆有识”,又能走多远呢?   赏识他人,就是我迄今为止得益最多的一条法宝,我把它送给你,尤其是青年朋友。   杨恒均 2010/10/3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Read More

漫步两岸三地,漫谈中国文化

    乡愁   我小时候都是在鄂北的乡镇度过的。 1981 年考上随县一中,进城了,也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乡”。同在一个县城,“家乡”和学校也就相隔几十公里吧,我竟然整整乡愁了一个多月,还偷偷流了好几次眼泪。后来到上海读书,“家乡”就成了随县;四年大学,离开时的情景历历在目,劳燕纷飞的同学们哭得一塌糊涂。然后是北京,然后是海南、广州,还有香港……每走一个地方,离开“家乡”越来越远,“家乡”也变得越来越大,直到后来出国定居,才恍然醒悟,整个中国,原来就是我的家乡。   而当“家乡”变得如此之大、如此之重的时候,除了一个地方,再也没地方可以容下——家乡,被浓缩到可以放进心里,带着到处走——我走过的地方,就是家乡,或者,在我走过的地方,总能找到家乡……   随着年岁的增长,对母亲的依恋反而有增无减,有段时间,母亲在哪里,哪里就是我乡愁的地方。母亲离开后,最能打动我的诗只剩下台湾余光中先生的那首《乡愁》:小时候 /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 我在这头 / 母亲在那头……后来啊 /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 我在外头 / 母亲在里头……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很怀疑,现在的年轻人是否还知道“乡愁”是什么滋味。邮票只是用来集邮的,按一下手机就接通了亲人,买一张票,飞机或高铁就把你带到“家乡”,你根本来不及发愁,当然,唯一值得你发愁的,就是钱。我见到一些没钱的孩子,想家都想得眼泪汪汪了,可当你问她怎么回事的时候,她竟然告诉你,我没钱。有钱,几乎可以摆平一切。   回想我还是少年的那个时代,既没有金钱,也缺少自由,可我们不知道,我们把那叫“乡愁”。   这不是我的时代,或者说,在“乡愁”上,我依然停留在我那个时代。直到今天,我常常会到处寻找心中的“家乡”,颇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这不,我竟然在台北的街道上,有了故乡的感觉……   文化   历史学家汤恩比说 19 世纪是英国人的, 20 世纪是美国人的, 21 世纪则是中国人的。 21 世纪已经过了十年,我们好像还很迷茫,找不到已经拥有了这个世纪的任何感觉。国家财大气粗了是事实,宇航员要登月了,修高铁比孩子们搭积木的速度还快,建高楼和拆迁一样有效率……这一切都是崛起的必要条件啊,但,还远远不够。   19 世纪的英国除了坚船利炮与鸦片之外,还有科学精神与资本主义价值观; 20 世纪的美国绝对不只是用原子弹征服日本,控制了全世界,比原子弹更厉害的是它推崇的普世价值。   我们靠什么把 21 世纪变成中国人的世纪?我总觉得这事和“乡愁”有关,和我偶尔在台北街头碰上的感觉,同世界各地被我当成“家乡”的唐人街,同香港拥挤的街道有关……我把他们叫做文化,中国人的文化。   什么是文化呢?什么是中国文化?这定义实在太多了,刚刚在香港一次演讲会上,前香港城市大学校长张信刚说“中国人的文化就是中国文化”,凤凰卫视的刘长乐先生说文化是一种价值观……要我来定义的话,还是那一句话,中国文化就是中国人,我们就是中国文化。赤条条来到世间,再赤条条离开人间,除了这身曾经鲜嫩迟早要腐朽的臭皮囊之外的一切,都是“文化”。   在一部分文化决定论者看来,我们遭受的一切苦难,不是我们的问题,而是“文化”惹的祸。他们对文化的定义就是我们的悠久的历史与古人留给子孙后代的传统与精神财富。在另外一批人眼里,则认为我们遭受的苦难,正是因为我们背叛了中国文化所致。所以,前者要改造甚至消灭中国文化,后者则要复兴两千年前的古文化。   其实,看看二战前后的德国就知道,一样的德国文化,不一样的制度,竟然让同一个民族在短短半个世纪里,分别扮演了最邪恶的纳粹独裁与欧洲最优秀的民主制度的双重角色。如果大家仔细研究一下,就会知道德国文化依然如故。   如果看不清楚,那么抬头望着北斗星,再稍微向东偏一点,那里有一个朝鲜半岛,生活着同一个民族,只不过被两种不同的制度分成了两个国家,结果,一个向我们输出韩剧等充满了韩国文化气息的产品与价值观,另外一个呢,靠输入我们的大米苟延残喘……   这一次倒和文化有关,不过,不是文化决定了制度,而是制度影响了文化:同一种文化,好的制度能够让它的精华发扬光大,不好的制度却可以把它的糟粕发挥得淋漓尽致……是魔鬼还是天使,就看你信奉的是哪一套游戏规则。   城市   香港一位学者讲,他的英国朋友问他,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把自己的制度与价值观带到了香港,可为什么香港在很多方面比英国还好?   他强调这是那位英国朋友亲口对他说的。其实,不用英国人告诉我们,经常来往英国与香港的华人也有很多人有此感觉,我又有这样的疑惑,只是,我们还不够自信,暗暗归因于我们的眼睛更喜欢黄色的皮肤,耳朵更习惯中文。这不,连英国人也这样认为。   这位香港学者的结论是,英国带进来的欧洲制度与价值观同中国文化结合,激发了中国文化里精华的部分,生出了更加漂亮的“混血儿”。其实,他本来还可以举另外一个例子,在罗湖桥的那边,同样从欧洲(德国)引进了一套价值观与制度,结果,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唤醒了中国文化中沉睡的噩梦,给中国人造成了空前的噩梦。   香港经验证明:中国文化不但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适应的自由理念不抵触,还可以相辅相成。我们的教训证明,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与价值观,不但多元而且包容,是能够和我们的文化和谐相处的。他们不会对我们的文化造成威胁,更不会把我们的文化“全盘 X 化”,香港如此,台湾也是这样。我相信任何一位中国人,都不能否认,香港与台湾可能比中国任何一个相同规模的城市与地区都更加完善地保存与发扬了中国文化。   这也是今天在雨中的台北街头散步的时候,偶然同我擦肩而过的那种感觉……这些年,由于中国经济突飞猛进,当我再回到自己呆过的大陆城市的时候,哪怕只隔了短短几年,我总有一种被抛离了的感觉,高楼大厦让人变得越来越渺小,夸耀“人口红利”的专家不知道“人口”是每个“人”组成的,还有拓宽的街道,被金钱折磨得疲惫不堪的人流……   一种“家乡”的感觉离我愈来愈远,而今天在台北的街头,我却突然与这种感觉邂逅。我在台北几乎没有什么知心朋友,我和这里的人都有着一种隔膜,可今天,有种感觉却让我想起了远方与心中的“家乡”,或者说,在我的心中,我记忆中的“家乡”原本是应该像台北这样的。当然,我也说不清到底是什么样,正如我也没有完全搞清那是什么感觉。只模模糊糊觉得,那是一种人与城市融为一体的和谐,而不是城市逼迫着人们惊慌失措……突然想起了今年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句话,也许更适合中国台北……   中国   上海当然不能和台北比,中国大陆的人口有多少?只要说到人口,就有人会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就得益于“人口红利”。但,在我们沾沾自喜,认为收获了“人口红利”的时候,不应该忘记,那些给中国带来“红利”的“人口”却绝大多数没有分到应得的“红利”。他们是能够把这个国家弄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人口”,可离一个一个的“人”显然还有相当的距离……   这是我今天观察台北有些陈旧与简陋的街头,看着那些在琳琅满目的小食店前悠哉游哉的台北市民时的感觉。这种感觉,给了我理解和谐,认识中国的另一个角度。   我喜欢在中国,在“家乡”散步,这次从大陆到香港再到台北,其实是有“秘密使命”的,几位朋友联系我,说有可能实现我的夙愿,带我到钓鱼岛附近的海域去“散步”,可是过来后才发现,有很大的问题,出海容易,回来可能就会被当做“非法入境”抓起来。我倒不怕被抓起来,但如果为此而在台湾留下案底,再也不能过来,那就得不偿失了。据说,目前要找关系到那个地区去“旅游”只有从日本走,让日本人安排。如果真要那样,我宁肯不去了。   不去钓鱼岛海域“散步”,照样能够感受到中国的广博,每一次来台北街头散步,总能碰上不同的感觉。这正如台湾人与香港人对大陆的认识也不断加深一样。   说到台湾与香港人看大陆,也有让人兴奋的,例如,本来 30 日要参加港大的一个对话会,看了看其中一个议题,发现还是讲香港“高铁争议”的,我对一个朋友说,哎呀,你们知道吗?当朋友告诉我,我可以坐高铁回湖北的时候,我竟然问他,什么是高铁?中国有高铁吗?   这就是香港人眼中的神奇中国啊,中国大陆竟然不声不响地建造了好多条高铁,都修到我家门口了,我竟然不知道,而香港人折腾了整整一年,还在抗争……   台湾人也很惊讶,还记得以前有一个“国防部长”唐飞,好像因为核能的事,一言不合就下台了吗?台湾来的刘兆玄博士感叹道,据说中国大陆正在同时兴建 40 个核电厂,竟然没有一个大陆人抗议……   如果说香港有自由,台湾有民主,中国大陆显然拥有了“效率”,注意,这里我没有一点厚此薄彼的意思,更没有嘲讽的意思,这是一个事实存在。如果我们仔细检视一下,我们会发现这一切都太神奇了,同是中国人,同是中国文化,同时与世界优秀的文化与价值接轨,两岸三地各取所需,都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绩……   我则继续在台北的雨中散步,思考着这些问题……   复兴   上天是公平的,中国人是智慧的。中国实在太大,于是弄出了“两岸三地”,更不用说世界各地的华人与唐人街,中国文化实在太厚重,于是各地中国人各取所需,各有偏重,而竟然都结出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中国大陆的经济奇迹不应该否认,而香港的自由竟然在国际上排名一直遥遥领先,当然,还有台湾……   我总是记不住台湾人使用的那种中国传统历法,什么“民国八十六年”之类的,我的算术不好,记忆也经常选择性运作,你让我老是要加上个 11 的数字换算成公历,总觉得别扭,可是,当今天散步台北街头的时候,我发现,今后两年里,我不用费心换算了,因为我看到了一个数字: 99 ,而明年就是一个谁都不会忘记的周年大庆:辛亥革命 100 周年。   一百年,我们走过了什么样的路啊,我都不愿意多想,想起来,总会心潮起伏。不过,在台北,在台北的雨中,你倒可以边散步边思索,不会有人注意你,你也不用掩饰感情……一百后的台湾,实现了当初的梦想没有?虽然还有很多问题,但谁能够否认,百年前的部分梦想在这里实现了,而且,西方所有那些最老牌的民主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在他们摆脱了专制独裁一百年的时候,有几个能够同今天的台湾相比?   大陆、港澳与台湾,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诠释,中国人的文化不但源远流长,而且还有随时可以焕发青春的巨大潜力,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果摆脱文化中腐朽的部分,又如何光大文化中的精华?   台湾的刘兆玄在香港讲到这个问题时,提出了要凝聚两岸三地的力量,来一次“中华文化的文艺复兴”,他提出了“中华文化是两岸最大的公约数”的说法,我非常赞同,但对于他过多强调孔孟老庄,以及要发掘与发扬中国的“王道”,取代世界的行之有时的“霸道”,为世界提出新的价值观,我则认为他太强调了过去,而忽视了现在。   欧洲的文艺复兴虽然在中文中有“复兴”两个字,但与其说它是在“复兴”欧洲古代的文明,不如说是“复兴”了当时欧洲人被隐藏与压制的人性与创造力。他们复兴的是人,而不是欧洲旧有的“文艺”与“文化”,当人被解放,人的本性被“复兴”的时候,他们爆发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力,创新了新的文化,而他们本身就是文化。   文艺复兴诞生的是一种“新的人”,以及“新的文化”。新的人是挣脱了枷锁的人,新的文化则是吸取了世界各国先进文化的精髓,在好的制度激励下焕发出魅力的中国传统文化……   裸捐   常常有人问我,走了那么多地方,见识了那么多事与人,怎么还会对中国充满了信心?有人甚至以此断定我是装出来的自信,其实,我是真的“自信”,这自信就是基于我是中国人,以及我身上的中国文化。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哪一天对中华民族、中国人和我自己失望过,哪怕风雨如晦最黑暗的时候。   这几天,比尔盖茨与巴菲特到大陆劝中国的富人捐款向善,看到有那么多富人踊跃响应,挺高兴。中国人做善事的历史同样悠久,方式有些不同而已,糟糕的是,中国几千年的制度一直从中作梗。大家想一想,在一种不稳定的制度下,中国的富人能够持续几代?要就是被穷人造反杀头分财产了,要就是被权贵吞并,甚至被皇帝灭门。   当今中国大陆的富人几乎都是改革开放后的新富。他们为自己积累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就业机会,纳税让国家强大,实在是功不可没。等到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他们中会有更多的人响应比尔盖茨与巴菲特。更何况,对于经济正在腾飞的中国,富人们捐献甚至裸捐的时候,也应该想到自己的生意能够持续发展,造福民众,为国家纳税。当然,如果他们能够此时此刻就落实“以人为本”,在追求利润的时候,更关心自己的员工,则功绩不会小于“捐献”。   说到全民都在关注、劝导与监督富人捐献,让我想到,其实富人捐献的财富是钱财,而拥有财富的绝对不仅仅是富人,任何一个人,都拥有某些可以造福社会、国家和民众的财富,例如掌权者的权力,知识分子的知识,普通人的时间与劳动……在我们乐此不彼地劝富人“捐献”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应该问一下,我们捐献了没有?   对于知识分子来说,我觉得,用自己拥有的知识养家活口是天经地义的,利人利己,但在一个特殊的时代与一个特殊的地方,有时知识不是都能够变成可以换钱的方程式与文字,在这种情况下,知识分子们可以不去计较利益与个人得失,“捐献”一部分自己的知识,造福民众与国家。   这类知识分子,中国历史上并不少见,甚至出现了很多“裸捐”的——为民为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大家可以去统计一下,中国历史上抗击强权坚贞不屈的知识分子,不比世界上任何民族与国家的比例低。   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未来   对民族有信心,对我们自己有信心,也是对未来有信心。记得两年前我写过一句话:当我们不自暴自弃,当我们思考未来的时候,未来已经不同了。去年在香港大学与同学们交流时,我提出“ 未来不是用来推测,而是用来创造的 ”,这次到台北前的 29 日,在香港大学回答同学们提问,有一个问题也是谈到未来。   一位同学问的问题大致是,中国的封建(其实是专制)历史那么悠久,根深蒂固,民主自由的思想要想在中国发展,需要时间,未来可能会实现,但现在还需要一步一步来……   我同意需要稳扎稳打,一步一步来,但中国有几千年的专制历史,并不是什么特色,民主自由制度与理念,在地球上也只不过才两三百年,而中国也走过了一百年。如果我们对自己没有自信,深陷对自己文化的鄙视与害怕之中,明日复明日,那么,未来将永远是过去的重复,未来就是现在。   同学们的问题让我想起了广州亚运会的一句广告词——现在就是未来。只要我们有信心,并一起努力,我们的未来不但不是梦,而且并不遥远,甚至可以这样说:   现在就是未来!   杨恒均 2010-10-1 台北       盗梦香港   雨中台北   台北中山纪念堂     《这种国庆,有什么值得庆祝的?》    《国庆节迷思:请给我一点饥饿的感觉》   《国庆节寄语:我们就是国家!》   《未来不是用来推测,而是用来创造的!》

Read More

东莞警方刑拘网络小说作家惹众怒

广东省东莞警方近日以“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罪”,跨界将佛山顺德的一位网络小说作家拘捕调查,引发广泛关注。目前,广东省有关当局已经禁止媒体再报导此事。 描写东莞桑拿行业的网络小说《在东莞》的作者、广东佛山顺德中学语文教师袁磊,9月26日被东莞市厚街公安分局三屯派出所的便衣警察刑事拘留,罪名是“涉嫌传播淫秽物品”。此事经南方日报披露后,引起网民广泛反响。 袁磊9月30号凌晨3点多在天涯论坛发表公告,称30号深夜被东莞警方送回家中,并感谢网友和媒体。 *属于文学作品还是淫秽物品?* 1981年生于湖南益阳,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中文系的袁磊从2009年6月起,写作网络小说《80后─睡在东莞》,历时近4个月,后更名为《在东莞》,39万字,以笔名“天涯蓝药师”发表于天涯杂谈,后转到天涯论坛的文学版块“舞文弄墨”连载。 这部网络小说累计点击率超过200万,留言回复达1万余条。在序言中,作者介绍小说主题是“以80后爱情、东莞桑拿、黄道生活为背景,幽默青春真实,写出一个不为人知的隐秘世界”。 据报道,同在顺德北滘中学作教师的袁磊的妻子阮海梅表示,《在东莞》描写了东莞桑拿行业,是一个现实批判性质的小说,不涉及色情。而天涯网“舞文弄墨”的首席版主表示,这部小说描写“东莞的城市生活,有揭秘桑拿行业和夜生活内幕的性质”,是文学作品,不是黄色小说。如果是黄色小说,早就删除了。 记者星期五拨打袁磊的妻子阮海梅的手机,但手机处于关机状态,来电转入短信留言。 报导说,东莞警方表示,这篇小说传播影响较大,有损东莞形象,已经达到追究刑责的程度。记者星期五打电话给东莞市厚街公安分局三屯派出所,询问警方释放袁磊是否有条件以及如何定性小说,接电话的警官称,事情还在调查中,他不便电话中评论:“这个事情我不方便跟你在电话中讲,这个事情正在调查之中,我也不方便给你讲那么多。” 记者联系广东省公安厅,值班人员以十一假期无人上班为由,要求记者8号以后再联系。 *警方践踏言论自由* 担任被陕西渭南警方进京抓捕的《大迁徙》一书作者谢朝平律师的北京问天律师事务所律师周泽向美国之音表示,东莞警方以“涉嫌传播淫秽物品”来对待一部文学作品,是令人无法接受的。 他说:“我也是关注这样一个事件。我自己作为一个专业人士呢,我认为他们(东莞警方)这个行为是不符合法律程序的。就说以传播淫秽物品来对他进行追诉也是不能成立的。” 现居广州的原美国大西洋理事会资深研究员、作家、博客作者杨恒均对美国之音表示,网络小说《在东莞》所描写的内容可能是触动了东莞警方的利益。 他说:“简直是太过份了,这位作者写这本小说已经写了很久了,根本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有问题,网站也给它删了,公安也会说该停止了。我是觉得,写这种夜总会触动了当地地方公安的利益。” 广东佛山的网络作家陈启棠对记者表示,东莞警方的做法就是要封口,是挑战应当受宪法保护的言论自由。 他说:“我觉得是它当地政府太敏感了,也是对中国法制那个言论自由公开的挑战。中国有4亿网民,每个人都可能在网上写点什么,说点什么。比如说,就像‘福建三网友’一样,就是写篇网文,发个视频,发到网上去,就给她们全部抓进去判刑。就是想封口,哪里还有言论自由可言。” 据记者了解,广东有关部门已经下令不允许再继续报导东莞警方拘捕网络小说作家袁磊的事情,写出的报导稿件也不允许刊用。

Read More

信孚每日电讯(9.27)——“网络民意”绑架了谁?

1.杨恒均《如何驯服桀骜不顺的网络民意?》:我确实没有发现任何一个国家,尤其是民主的国家里,“网络民意”能够如此搅动政府与权贵的神经,让他们担惊受怕,让他们哀叹“没有网络的时代真好”。对于他们来说,此起彼伏又无法控制的网络民意,无异于“暴民”造反,难怪已经有官员把“网络民意”直接比喻为文化大革命时代的红卫兵。 2.联合国呼吁对世界经济加强“全球管理”,但捷克总统克劳斯近日对此提出批评,称经济问题应由各国政府解决。 3.缅甸近日向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表示,关于缅甸正试图研发原子弹的说法是无稽之谈,其核活动仅用于和平目的,永远不会从事与核武器生产和扩散有关的活动。 4.东南亚富豪日益增加的财富使得该地区对豪华殡葬服务的需求日盛。从价值10万美元的镀金棺材到售价百万美元的墓地,越来越多的富人正在重金打造通往来世的通道。 5.曾造成伊朗核电站推迟发电的全球首个“超级工厂病毒”Stuxnet目前已经侵入我国。瑞星近日发布的预警显示,国内已有近500万网民及多个行业的领军企业遭Stuxnet蠕虫病毒攻击,而且由于安全制度上的缺失,该病毒还存在很高的大规模传播风险。 6.因涉嫌巨额诈骗,2009年度被媒体评为中国十大经济新闻人物郜银河,9月26日被缙云县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其妻柴凌英也因此案涉嫌诈骗罪被一起提起公诉。 7.日本央行行长白川方明周日称,必要时日本将适当放松货币政策,同时密切关注日圆升值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8.中粮集团旗下房地产业务分支–中粮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周日公告称,为补充流动资金,公司近日已在上证所交易系统出售所持的招商银行A股904万股,预计可获利8,000万元人民币。 9.26日上午9时25分许,位于日本长崎市桥口町的中国总领事馆内被人扔进了类似发烟筒的物体。长崎县警方以违反《轻犯罪法》为由,当场逮捕了一名20岁的男性某日本政治组织成员。 10.据统计,2009年全国在学研究生140万人。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目标,今后10年我国研究生扩招60万人,计划2015年达到170万人,2020年达到200万人。 11.耕地在被强征一年半后,北京大兴村民才得知已转卖给中石油。面对1亩地仅5千元的补偿标准,失去土地的村民决定将区政府相关部门告上法院。 12.昨日,为纪念孔子诞辰2561周年,由台北有关教育部门组织的祭孔大典在台北体育场举行。台北市130多位学生、家长及市民参加此次活动。 13.一般人买房置业,都希望购得高层单元。但近日科学家借助超级精准时钟证实,住得越高老得越快。 14.证监会称,两年多来,共规范证券服务部1065家,其中1063家规范为证券营业部,2家撤销;清理关闭违规营业网点47家;全行业净增证券营业部274家。 15.中秋小长假(9月22日-24日),北京市商品住宅期房、现房累计成交638套,成交面积67818平方米。与端午三天假期相比,分别增加273.1%、236.23%。 16.数据统计显示,截至8月末,新增人民币贷款已达5.71万亿元,完成全年信贷计划7.5万亿的76%,9-12月的平均信贷任务为6%,即4480亿元。 17.范用:说是退休会有失落感,我的失落感是再也不能在‘文史馆’接待我尊敬的先生、朋友们,向他们讨教,取得他们的帮助,或者随便聊聊。这种闲聊对我也十分有益,增长我的知识,使我知道如何待人接物。他们的乐观精神,更是感染了我,做人很快活。 18.陈家琪《开卷有益与百读不厌》:“开卷有益”的“益”,本身总免不了功利的目的,而收获却在那直接性的功利目的之外;所谓“之外”,无非是为下一个或另一个功利目的提供了准备;当然,为了实现那一目的,又会意外得到许多超出那一直接性功利目的之外的收获。 19.闾丘露薇《一场募捐引发的争议》:不管怎样,如果是因为对社会不满,或者是对政府不满,却向一个更加弱势的群体或者个体来进行发泄,最终的结果,依然是弱势对弱势的欺凌,却正中了别人的下怀,而这个别人,其实就是那些拥有特权,以及垄断经济的人们。 20.史仲文《有多少教授患上了良心丢失症》:在中国,教授本来是个带点光环的名词,但现在的情况早已发生质性变化,教授已经被称为“叫兽”了,更遗憾的是,很多教授还自我感觉良好,对“叫兽”二字甚觉自豪,但这种自豪,也早被人改称为“自嚎”了。“叫兽”加上“自嚎”,那形象已然颇具黑色幽默特点,可惜他们还喜欢端庄——端着装,其结果只能成为“杯具”了。

Read More

[转载]中秋之梦:团团圆圆,相亲相爱

原文地址: 中秋之梦:团团圆圆,相亲相爱 作者: 杨恒均 中秋节,我有这样一个故事。那是我刚到国外不久,记得第一个中秋是在美国华盛顿过的。我把月饼带给老外分享,他们都不懂中国节日,还认定月饼不是健康食物。我告诉他们,其实月饼是中国古人用来祭祀月亮的祭品,是给月神吃的,不是给人吃的。后来,不知道怎么搞的,我们家庭围在一起吃,反而把月神忘记了。   老外不理解,为什么要在月最圆的时候献给月神?这一天为什么又成为合家团圆的节日?这个问题我也回答不了,不过,引起了我的思考。不久我看到了很多西方“月圆夜,杀人夜”的电影,而且好像科学理论也证明了月圆之时,人类发疯的比例非常高,英语里还有一个常用词“ Lunatic ”,意思就是“精神病”,原意可做“月亮的”解释。知道这些情况后,我就开始向另外一个方向探索:如果月圆引起变态等精神疾病,那最圆的中秋夜,岂不是最可怕的一晚?   其实这很容易证实,我们不妨去相关部门查询一下,无论是恶性犯罪还是轻微的摩擦如撞车、吵架,夫妻互殴,是不是在月圆之夜最集中?西方早有这方面的统计数据,那些电影就是据此而来的,中国可能也有,只是没有公开。否则,也许会引起混乱,又或者被一些犯罪份子作为无罪辩护的挡箭牌。但想一下,中秋可是一年月亮最圆的夜晚啊,这一晚,有多少平时正常和一本正经的人被月圆弄得失去了理智?也许你的亲人就被变态狂魔缠上了,也许出门的朋友再也回不了家……   我的结论就来了:原来智慧的中国人早就知道月圆对人类精神的影响——月圆夜杀人夜,他们用当时很缺少的鸡蛋黄、白面、白糖做成月饼,选择在一年月亮最圆的中秋之夜献给月亮。这样做只是迷信?还是对月亮的祈求?从把这一祭天的节日弄成人间的节日——不给月神了,大家自己吃,显出中国人智慧的跨越:他们知道,这一天容易出事,那么,如其求月亮保佑,不如亲人团圆,哪里也不去,围着月饼,互相守望……   这就是我当时的结论,至少,我是这样忽悠老外的,结果啊,那些听到我讲中国“民俗”的老外,几乎个个对中国赞叹不已,对我也肃然起敬。为啥呢?很简单,如果我的解释成立,那么不但说明中国人早就知道月圆对人类精神状态的影响,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发明了迄今为止最好的治疗“精神疾病”的办法: 亲戚朋友像月饼一样团圆在一起,在明月当空的时候,团团圆圆,和和睦睦——   这也是我借机送给今天所有朋友的祝福:也许我们生活在一个让人发疯的时代,生活在一个变态的黎明前夕,但只要我们围拢在一起,团团圆圆,互相祝福,相互守望,相亲相爱——有没有月亮、月圆月缺的夜晚,又有什么关系捏…… ^_^   杨恒均 2010-9-22 中秋节

Read More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CDTV】【图说天朝】2023万圣节被诊断为新的错误记忆?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