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

谷开来薄熙来来夫妻关系不好, 谷斥伍德太贪心

VOA记者: 杨明 图片来源: Reuters 英国商人尼尔.伍德2011年4月在北京一家画廊里 英国商人尼尔.伍德死因之谜,越来越开始浮上水面。有外媒报道,伍德因威胁要将谷开来向海外转移大量资金的事情捅出来,却没想到招来杀身之祸。 *谷斥伍德太贪心 威胁之下毒死他* 英国路透社星期一首次独家报道了伍德去年11月被杀的起因。伍德之死,不仅谷开来涉嫌重大,也导致薄熙来官位不保,面临可能的严重后果。 路透社引述接近警方调查的消息来源说,谷开来据称去年底要伍德将一大笔资金转往国外,由于资金数量巨大,伍德要求从中得到更多的回报,但数量超出谷开来愿意接受的程度,因此谷开来勃然大怒。 路透社引述的消息来源说,伍德对谷开来说,如果她认为他太贪婪,那么他完全可以不管这事,也不会拿她一分钱,但伍德还说,他也能把这事捅出来。 报道说,谷开来痛斥伍德太贪心,在伍德威胁要揭露她之后,制定了要将伍德置于死地的计划。消息来源不知道伍德为谷开来提供的向海外转移资产的详情,但指出有关交易一旦曝光,将对谷开来和野心勃勃、想要进入中国最高领导层的丈夫薄熙来造成威胁。 路透社引述由于消息敏感而不愿透露姓名人士的话说,谷开来在发现伍德不顺从,甚至还用威胁表示不服,并可能匿名揭露这笔巨款后,认为这将对自己和丈夫薄熙来带来很大风险。 路透社说,他们的消息来源已同重庆的调查人员交谈过,并被告知调查的详细情况。消息来源说,警方怀疑41岁的伍德是被人在酒中下毒,但还不知道伍德死于重庆的确切地点。但是其他接近官方信息的消息来源说,他们和其他消息来源相信伍德是在重庆南山丽景度假酒店的一个幽静的山顶别墅受害的。 英国每日电讯报说,中国官方对伍德死因的调查报告指出,根据王立军交给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的警方文件,伍德死于毒杀。报道说,调查报告已印发成党内文件,看过调查报告的一名重庆消息人士说,王立军查到谷开来下毒的证据,伍德被氰化钾毒死。 根据中国官方的说法,谷开来和薄家的勤务人员张晓军有重大作案嫌疑,已移交司法机关。但中国官方目前尚未公布调查和处理结果。 *中国官场多险恶 伍德不知危险何* 英国资深事评论员、香港《信报》前总编辑邱翔钟说,伍德虽来自于传统贵族气息浓重的英国,本身也曾就读哈罗公学,但他并非循规蹈矩,而是充满了冒险精神,希望利用薄家家族的权贵,拉关系,但作为一个英国人,无法了解中国官场的险恶,尽管伍德在同谷开来交往的后期,开始认识到危险即将临头。 他说:“谷开来和伍德发生了争执。在中国这种近似宫廷政治里,是非常危险的事情。现代的英国人,对这样的事情没有足够的认识。尽管后来他跟朋友讲,感觉到自己危险,准备明年回英国来了。但他没有想到危险离他那么近。” *谷开来:你背叛了我 我就要报复* 伍德从1990年代初就开始居住在中国,在薄熙来担任大连市长期间,伍德同薄家家族,尤其是同谷开来的关系密切,私交很深。伍德曾帮助薄瓜瓜补习英文,还帮助他进入英国贵族学校哈罗公学的预备学校,进而成为进入哈罗的第一个中国人。 但是,路透社说,伍德同谷开来并没有男女私情。不过,在谷开来和伍德因财务问题发生争吵之前,谷开来同她那野心极大、永远忙碌的丈夫薄熙来的关系日渐疏远,谷开来把伍德作为一个心灵伴侣。 报道引述重庆商人王康的话说,谷开来和薄熙来多年来夫妻关系并不好,谷开来同伍德有很深的私人关系,她同伍德的决裂对她打击很大。谷开来的想法可能是,“你背叛了我,我就要报复”。 路透社的消息来源说,中国官方怀疑,伍德喝了下毒的酒,于2011年11月15日死亡。谷开来当时并不在案发现场。

阅读更多

英國商人海伍德的母親心煩意亂

英外交部就薄案調查通知海伍德母親 更新時間  2012年4月10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20:59 Facebook Twitter 分享 轉寄朋友 打印文稿 薄熙來妻子涉嫌謀殺英國商人海伍德 在重慶神秘死亡的英國商人海伍德的母親對媒體說,她剛剛得到了英國外交部就其子死亡一事最新情況的通報。不過她本人目前過於心煩意亂因此不願做更多評論。 早些時候英國外交大臣黑格對北京宣佈複查海伍德死因表示歡迎並說,海伍德的死亡原因「需要在不考慮政治因素的情況下就事論事的進行調查」。 周二早些時候,中國官方新華社報道,薄熙來的夫人穀開來及其子過去同海伍德關係良好,後因經濟利益關係惡化。在英國商人海伍德死亡原因生疑在網絡流傳之後,海伍德母親曾對媒體的詢問表示其子「死於心臟病突發,不知道為何會有這麼多謠傳」。 新聞還說,經複查,現有證據證明尼爾·伍德死於他殺,有證據證明穀開來和薄家勤務人員張曉軍有重大作案嫌疑,涉嫌故意殺人犯罪,已經被移送司法機關。 中國官方新華社並宣佈,薄熙來涉嫌嚴重違紀,中央決定停止其擔任的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委員職務。BBC

阅读更多

英媒纠缠不休:尼尔.海伍德其人其事(1)

万维读者网记者捷夫评论报道:自从“海伍德”的名字出现以来,人们似乎已经淡忘了两个月前的新闻人物王立军。眼下,“王立军事件”和“薄熙来事件”虽然仍然牵动着中共最高层的剧烈权斗,但西方媒体却越来越发现,海伍德的死因不仅仅是薄熙来与王立军交恶的导火线,或许还是一个揭开众多谜团的关键,同时它甚至关系到中共对薄熙来和谷开来最终的政治和法律处理。 如果不是王立军从美国驻重庆总领馆一进一出,海伍德这个人可能就永远被人遗忘了。综合英美媒体的报道和分析,海伍德此人颇具“传奇色彩”,即使是在遍布大陆的无数“西洋中国通”中,他也非同一般。 尼尔•海伍德(Neil Heywood),1970年出生于英国。死前已经在中国各地生活过十多年,讲一口流利的汉语,并娶中国大连女子露露(Lulu)为妻,之后他们育有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现年11岁的奥丽维亚(Olivia)和7岁的彼得(Peter)。海伍德被认为是以中间人身份在华活动的英国商人中相当成功的一位(其所代理的欧美公司不乏着名商家),并在大约十年前开始接近当时大连市长薄熙来的家庭。 之后的一切,报章已经介绍得不少了。海伍德因为执教于一家位于大连的国际学校,故经人介绍成为薄熙来和谷开来的爱子薄瓜瓜的英文教师。据称薄家选中海伍德,曾考虑到众多的因素,其中包括海伍德的教育背景、知识领域以及他广泛的国际联系。事实上,海伍德后来在薄瓜瓜进入哈罗公学和牛津大学的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家庭教师为起点,至海伍德临死前,他已经深深地介入了薄熙来和谷开来、特别是谷开来的经济活动。 并不像薄熙来所宣称的那样,谷开来其实一天也没有真正离开自己的商业活动。英美媒体指出,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谷开来的公司(英文名称为“Horus L. Kai”)在海外遍地开花,其商业足迹遍及大陆、香港、台湾以及美国和英国。Horus L. Kai的业务包括“投资咨询”,为海外投资人在华投资牵线搭桥并从中渔利。 媒体披露说,在谷开来周围有一批“外国商人朋友”,为Horus L. Kai的生意奔忙并获益,他们中包括法国着名建筑师帕特里克•亨利•德维勒(Patrick Henri Devillers)、美国商人拉瑞•程(Larry Cheng);而海伍德也是其中一员,不过(至少迄今为止)他陷得最深(最耸人听闻的报道莫过于“海伍德与谷开来的性关系”),甚至可能就是为此而丢掉了性命。 英国报章在报道和分析海伍德死因时曾多次直接使用中文的汉语拼音“Bai Shoutao”,即所谓的“白手套”,某些英国媒体认定海伍德只不过是一只“白手套”。搜索一下“百度百科”即可得知,“白手套”是指中国“充当黑钱漂白的中间人”,他们“披着实际从事非法活动的合法外衣”。 在有关海伍德猝死的大量报道和分析中,人们不难发现三对矛盾的现象,它们使人更加认为海伍德的死因“非同小可”。

阅读更多

英媒纠缠不休:尼尔.海伍德其人其事(2)

万维读者网记者捷夫评论报道:在有关海伍德猝死的大量报道和分析中,人们不难发现三对矛盾的现象,它们使人更加认为海伍德的死因“非同小可”。 第一个矛盾现象是海伍德于去年11月14日死后,重庆警方披露给海伍德亲属和英国领事官员的死因竟是两个不同的版本。海伍德亲属获悉死因是“心脏病突发”。近来海伍德的亲人,包括他的母亲和妻子都声称他们“接受”海伍德“心脏病突发而猝死”的、由重庆警方所做出的解释。据说海伍德有心脏病的家族史—-海伍德的父亲就是在其壮年因心脏病突发而病故的。 第二个矛盾现象是,当英国媒体在热烈谈论海伍德曾效力于一位前MI6雇员创办的战略情报咨询机构(Hakluyt & Co.)时,该机构发言人只是淡淡地说,“海伍德从未在该机构获得全职职位”;“近年来也没有提供任何有关中国重庆的‘咨询服务’”。不过,媒体透露说,Hakluyt & Co.“向来行事低调”。MI6是英国最为重要的情治单位之一,即Secret Intelligence Service (SIS),专门负责境外情报搜集。MI6(SIS)与国家安全局(MI5)和政府通信总部(GCHQ)一起,构成英国情报机构的所谓“三驾马车”。假使海伍德与英国情报部门确有牵连,中共对薄熙来谷开来案肯定会进行不同的处理。 第三个矛盾现象是,就重新调查海伍德死因,英国政府反复敦促,但北京当局却毫无反应。自从“王立军事件”突然爆发,中国政府的可信度越来越低。回想一下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对王立军滞留美国总领馆的最初回应吧! “一个孤立事件”,真是天大的笑话,什么都可能是孤立事件,唯独“王立军事件”最不孤立。问及海伍德,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不知情”之说恐怕难以服人。有媒体预测,英国政府还会以更高的层级继续向中方提出重新调查海伍德死因的要求。 除了美国媒体曝光的有关王立军在美国总领馆泄露的海伍德死因之外,英国媒体还报道说,重庆中国记者的手机曾收到匿名密告,“海伍德其实死于谋杀”。大量消息证实,海伍德死前似有预感,比如他曾向友人吐露自己的担忧和恐惧,计划带着妻子儿女离开中国。而在产生不祥预感之前,海伍德在中国的“事业”一直是相当稳定的,这种稳定为其带来经济利益。据信海伍德在北京郊区拥有豪宅,其子女就读于英国学校在大陆的海外分校,每年仅学费达两万两千英镑。 不过也有个别报道指出海伍德死前“非常高兴”,例如4月5日英国轻年记者汤姆•雷德(Tom Reed)在英国最大的报章之一“每日电讯报”上回忆说,他曾于去年11月初(大约是海伍德死前十天左右—-本文作者注)与海伍德在北京的一家意大利餐馆共进晚餐。雷德声称,柔和灯光之下的海伍德当时“毫无忧虑、非常高兴,全然不像是生活在恐惧之中”。(未完待续)

阅读更多

重要但难缠——德国精英眼里的中国

亚洲的崛起是德国的威胁抑或是德国的机会?德国精英们对亚洲的了解有多少?中国是合作伙伴还是竞争对手?德国柯尔柏基金会做了关于此方面的研究调查。 难以相处的伙伴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精英们对亚洲的崛起总的来说持乐观的态度,把这视为机遇。在400位决策级别的受访者中,大多数人认为亚洲的繁荣也会促进民主的进程。德国柯尔柏基金会(K?rber Stiftung)去年进行的民意调查中访问了400位来自政治、经济、科学与媒体领域的德国决策者。此次调查的目的是要总结出德国精英们对亚洲崛起的看法。柯尔柏基金会国际政治部主任托马斯·保尔森( Thomas Paulsen)表示,这是这方面的第一次调查研究。 一多半的被访者希望与亚洲这个新兴大陆加强合作,在这些人中约80%预测,中国在未来对德国与欧洲的政治与经济都有着”非常高的重要性”。与之相比,其他的亚洲国家发挥的作用则要小的多。不过,中国并没有因此就成为首选的合作伙伴。大多数被访者者认为,中国是一个竞争对手。保尔森认为这个结果出乎预料,他表示:?几乎所有被访者都认为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但是中国也被视为一个难以相处的伙伴或是竞争对手。大多数受访人都更愿意和民主国家如印度、日本、印尼合作。” 数量≠质量 柏林自由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研究所的卡罗拉·里希特(Carola Richter)认为,受访人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和德国媒体对中国的描绘是分不开的。尽管媒体有大量有关中国的报道,但很多报道都集中于一些问题,比如侵犯人权或环境污染等,此外,经济题材也是报道的重点。里希特认为,这项研究的结果也表明了德国和中国之间的矛盾关系:”一谈到中国就会聚焦在一些问题上,这也反映在不同价值观引起的争议上。另外一方面,人们清楚地认识到,缺了中国,世界政治就玩不转。我认为,尤其在过去三、四年,对经济话题越来越多的关注可以看出,中国已经被视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但是同时在某一层面来讲,中国又是一个不受待见的伙伴。” 言论与新闻依然不自由 里希特不是空口无凭,这个结论来自于2008年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Heinrich-B?ll-Stiftung)委托她做的一项调查,该调查囊括了德国主流报纸和新闻节目关于中国的报道,里希特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量的报道并不代表内容质量的保证,背景介绍、选题等等都有这方面的问题。这种报道会让人产生一种先入为主的固定模式看法。 保尔森则认为目前讨论中国的媒体报道是正常现象。毕竟,这代表德国人对中国这个议题的关注。每个国家都会有这样的报道,他说:?如果现在看德国人对美国的印象,也是存在着一定的固定模式。因此,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 从柯尔柏基金会的这项调查中还可以看到:6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他们对亚洲熟悉或者很熟悉,甚至超过了他们对东欧邻国的熟悉程度。但40%的受访者承认,他们从来没有去过亚洲。 作者: Florian Struth 编译:文木 责编: 叶宣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